•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節 前人研究之回顧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有的錯誤印象,例如宜蘭縣藍綠政治版圖長期處於激烈競爭狀態,而並不是民進 黨一枝獨秀,特別是到了1990 年代後期,民進黨在宜蘭的政治版圖已經有了微 妙的變化,優勢逐漸流失,而宜蘭經驗卻逐步擴大,由環保而觀光、文化,但是 後繼者或可能不如陳定南也可能無法像陳定南一樣創造出許多「神話」,宜蘭經 驗的光環漸漸生鏽,至於宜蘭經驗到底為何能夠延續二十四年的主要原因,也都 沒太過深刻的探討,宜蘭經驗是臺灣非常重要的戰後臺灣地方自治史,如何能夠 重新的觀察與評價,宜蘭經驗由黨外的陳定南轉為民進黨的游錫堃與劉守成,當 中有何內容可以研究,是宜蘭經驗政治版圖中的關鍵,也是本文觀察的重點之一。

第二節 前人研究之回顧

一、以政治學為出發點

宜蘭經驗的相關研究眾多,就研究學門來說,以政治學、社會學、地理學為 主體,其餘尚有建築學與經濟學對於「宜蘭經驗」的研究,不過對於「宜蘭經驗」

有較為全面的相關研究較少,多數以某個政治現象或是單一公共政策為研究單 位。就政治結構來說曲兆祥在《翻滾的蘭陽溪-宜蘭政治反對運動之研究》中以 郭雨新為開頭解釋宜蘭反對運動的源流,當中分析的政治人物另有林義雄、黃煌 雄與陳定南,他以個性與當時的政治局勢來探討反對運動在宜蘭如何逐步發展,

他認為宜蘭反對運動領袖有實務型與理念型兩種,以政治學方法討論,郭雨新到 游錫堃、從省議員到立委與縣長選戰,黨外力量在宜蘭縣的得票與勝選原因,如 何逐步取得優勢,以及反對運動在宜蘭政治版圖分佈,分析主體以選舉結果以及 相關資料與有個人民意電話調查為主,也兼採口述歷史。

許文傑所著的《宜蘭經驗的研究》,以政治學為出發點,加上其自身曾經於 宜蘭縣政府任職,因此格外深入,寫作結構偏向宜蘭縣公共政策的發展,以政治 結構相關問題。本書探討宜蘭縣政府的治理模式,對於三位縣長的施政風格與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格特質有所分析,他認為陳、游兩位縣長都親力親為,意志力堅定,打造出全國 施政焦點的宜蘭經驗,到了劉守成時代逐漸做出調整,以因應外人對其反工商的 質疑。當中也討論了國道五號(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對於宜蘭縣的重大影響,以 及宜蘭縣發展上的困境。本文最大的特色在於使用大量的民意調查,從中可以看 見民眾對於宜蘭經驗二十多年的各種想法及意見,以民意調查來研究宜蘭的政治 傾向以及宜蘭縣後來換黨執政的可能原因探討,對於宜蘭綠色執政的各項公共政 策與計畫,其分析相當仔細與深入。

宜蘭縣是臺灣1980 年代以降以環保作為地方施政的先驅,臺灣的環保抗爭 多數以鄉鎮為單位,宜蘭是第一個以全縣為抗爭單位的地區,自有其特殊性,研 究宜蘭縣相關的環保事件如反六輕、無尾港水鳥保護區與蘇澳火力發電廠等學術 論著不少。潘志忠的《台灣綠色執政的雛型-以宜蘭經驗為例》,以全球環保趨勢 與政治理論為中心點,較具全面性的描寫宜蘭的環保政策與政治面向,對於三位 縣長的人格特質與施政風格之間的關連是所有書籍當中最為深入的探討,在資料 掌握以專書、傳記為主,對於三位縣長有相當程度口述資料,也以較為宏觀的角 度探討宜蘭經驗施政陷入困境的因素,也試圖以歷史角度來解釋宜蘭政治趨勢,

本書可以說是當前對於宜蘭環保運動最完整的論述。

謝志得《宜蘭縣派系政治之研究》當中,本文之主旨在於探討宜蘭派系政治 的運作,當中探討地方派系形成的自然與歷史因素,在到國民黨與地方派系的結 盟關係,對於派系形成的過程與反對勢力的黨外勢力的崛起與分裂,亦有其深入 詮釋。研究的時間範圍則從1949 年至 1992 年立委選舉為止。基於上述探討派系 對地方政治的影響外,並評估宜蘭縣派系政治未來之研究方向。是研究宜蘭地方 派系之重要書籍。梁鴻彬著《政治變遷的地方模式--民進黨在宜蘭執政的個案研 究》,以杭亭頓(S.P.Huntingtun)所使用的四個面向來討論黨外人士的宜蘭執政,

是依靠一套特殊的地方政治文化來甄補政治以及維繫文化認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地理學的相關研究

在地理學方面,何致中的《地方與認同-宜蘭地區地方特質與認同政治間的 關連》以地理學「地方與區域研究」的脈絡整合地方以及認同兩大主題,本書前 半部對於地方與區域研究以及認同概念做了相當幅度的理論解釋,亦即這是一本 理論與實務各半的文章,後半部以宜蘭的地理空間架構以及地方特質,與後來宜 蘭經驗當中黨外執政的實際政績及宜蘭的歷史發展所檢驗宜蘭地方認同的眾多 原因在地理學方面另有許智富《宜蘭地區選舉地理之研究》,他認為蘭陽溪南北 兩大空間之衝突與對立,在競選期間特別明顯。 至於溪南與蘭陽平原被蘭陽溪 由西而東橫切開來,由於蘭陽溪自然界線的存在,宜蘭人以蘭陽溪作為蘭陽平原 上的自然界線,在時間的演變下,進而成為蘭陽平原上的人文界線,成為兩大社 會空間,這兩大社會空間,在政治上、教育上、經濟等都深受此界線所致的區域 分化所影響,逐漸形成兩個互相抗衡的社會空間,這也是宜蘭地區在臺灣最大的 特色之一。

三、社會學的研究

歷史社會學是近年來許多與歷史相近研究主題的研究方法之一,是社會學當 中採以歷史資料作為對於社會學理論實踐的方法,其本質並非歷史學但是卻與歷 史學有相當的對話,林志誠著《宜蘭縣政黨政治版圖分析-從 1981-2001 歷次選 舉分析》,即以此為主要分析模式,他認為國民黨在宜蘭縣執政32 年,竟然在一 場關鍵性的選舉之後淪為宜蘭縣的在野黨,時間長達20 餘年,這個現象令人感 到非常有趣。他以地方派系與各政黨派系的觀點切入,探討在這段時間以來 宜 蘭縣的政治變遷,他認為民進黨成立以後有效的取代黨外的政治選票與地位,以 及民進黨與國民黨的在選舉中的各項攻守,對於選舉文宣以及成效方面有不少的 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四、施政內容為主題的研究

除了以上以概觀的角度的各領域宜蘭經驗研究之外,另有不少學術著作已宜 蘭經驗施政內容的一部分為主題的論述,這些學術文章甚多,茲作以下整理。在 文化施政方面有陳財發著《宜蘭縣歷史空間保育發展之研究》,該研究對於宜蘭 縣空間保存上時間至清朝時期下至劉守成時代,對於宜蘭縣近20 多年的歷史空 間保存的成果,有非常完整而深入的探討與評價,而黃國禎《文化政策,認同政 治與地域實踐-以九0年代宜蘭為例》,對於宜蘭文化立縣政策的內容有相當多理 論批判,在地景改造運動方面,陳志賓《宜蘭的後殖民空間研究-以《宜蘭厝》

為例》則討論,討論宜蘭厝的形成。在觀光活動方面則有駱桂珍《節慶活動觀光 行銷策略之研究以宜蘭國際童玩藝術節為例,》、楊雅惠《宜蘭綠色博覽會之未 來發展策略研究 - 由文化、觀光、環保的觀點出發,進行 5 年期程的未來推估》、 莊依騏《宜蘭縣冬山河親水公園三大主題活動的歷史考察》、陳德星《宜蘭縣觀 光政策之形塑與推動》。在反六輕運動方面的研究有許傳陽《大眾傳播媒介與社 會運動:一個議題傳散模式的初探-以宜蘭反六輕設廠運動之新聞報導為例》、

林長瑤《宜蘭反六輕運動之社會學分析》。

上述以「宜蘭經驗」或是1980 年代宜蘭政治發展為主題的學術專注當中,

多半是以社會科學為主體性的研究宜蘭的地方政治發展或是宜蘭選舉結構,歷史 學對於宜蘭經驗的相關研究的碩博士論文,近乎沒有。政治學以理論出發再佐以 資料研究,上述的研究當中多以某種現象或是事件加以研究,對於宜蘭經驗研究 有其深入的分析,但是相對時間縱身或是廣度,就可能有所缺失,且最為關鍵的 是宜蘭經驗時常為人單獨放大檢驗,而沒有放置於戰後政治史的角度來加以討 論,或者是對於宜蘭經驗於臺灣史的定位加以分析。歷史學研究宛如知名史家卡 爾鉅著《何謂歷史》當中所提及,歷史是研究原因中的原因,因此本文除補現今 宜蘭經驗相關學術論著所比較缺漏的資料如政策執行發展過程加以論述,更期待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能以整體戰後臺灣史的角度來鳥瞰宜蘭經驗,找出宜蘭經驗中的長遠歷史影響,

達到既見樹也見林的研究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