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探討天生全球化企業之因素-以中國中小企業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探討天生全球化企業之因素-以中國中小企業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6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國際經營與貿易學系碩士班 碩士論文. 探討天生全球化企業之因素 -以中國中小企業為例 政 治. 大. 立factors of Born Globals: The. ‧ 國. 學. Take Chinese SMEs for example.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簡睿哲 博士 研究生:徐素圓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四年七月.

(2) 摘要 全球經濟穩定成長帶動企業國際化,並對中國企業對外發展提供強烈支 持,而國際企業的型態也隨著貿易障礙下降而不斷演變成各式樣貌,企業逐漸 改變傳統早期的漸進式國際化發展階段,而演變為自企業創立之初即具備全球 化經營能力的天生全球化企業(Born Globals),這股新興國際企業型態在開發中 國家的形成過程,對國際企業理論與學術研究而言是重要且值得探討的議題。. 過去研究對於天生全球化企業的定義目前未有一致之認知,且對其形成因. 政 治 大. 素也有多種不同看法,然而相對於大多數學者專注的已開發國家天生全球化企. 立. 業發展過程,本研究則是以開發中國家之中小企業作為主要研究對象,並期望. ‧ 國. 學. 透過探討中國中小企業是否存在部分可能變數,來瞭解其企業內外部可能影響 企業發展為天生全球化企業之因素。. ‧ sit. y. Nat. 本文透過文獻探討歸納出研發能力、產品品質、經營能力與電子商務參與. al. er. io. 程度等四變數為天生全球化企業之可能形成原因,並蒐集 128 家中小企業作為. v. n. 研究對象,以邏輯迴歸作為研究方法,分析此四變數對於企業在發展成天生全. Ch. engchi. i n U. 球化企業的過程中是否會產生影響,以釐清天生全球化企業在開發中國家的發 展過程。. 研究結果顯示,擁有較好研發能力與經營能力的企業較有機會發展成天生 全球化企業,且企業愈快加入電子商務市場,愈有助於企業早期國際化發展, 本文期望藉由此驗證結果提供開發中國家中小企業在發展天生全球化企業時一 些參考與建議。. 關鍵字:天生全球化企業、中小企業國際化、電子商務採用 I.

(3) Abstract International enterprises has evolved to different types as the global environment changed. From 1990s, some enterprises begin their overseas business right at birth or near the founding year, which is quite different to traditional enterprises, and we call these enterprises as Born Globals.. Why Born Globals can start their international business at the time they just established still not come to a conclusion today. Therefore this paper is trying to. 政 治 大. figure out the possible factors which encourage the enterprises, especially the small. 立. and medium enterprises in China, to develop the early abroad business.. ‧ 國. 學. This study generated four possible factors of R&D, managerial competence,. ‧. product quality and e-commerce adoption to analyze the possibility of Born Globals.. sit. y. Nat. And I collected 128 sample firms to exam my hypotheses. The final results showed. n. al. er. io. that there are positive effectiveness between R&D, managerial competence and Born. i n U. v. Globals, and the fast speed of e-commerce market adoption also advance firms. Ch. engchi. becoming Born Globals. However, product quality did not show benefit to Born Globals in the results.. Keywords:Born Global, SMEs internationalization, e-commerce adoption. II.

(4) 目錄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目的………………………………………………………2 第三節 研究範圍與對象………………………………………………………3 第二章 文獻探討……………………………………………………………………4 第一節 企業國際化……………………………………………………………4 第二節 天生全球化企業……………………………………………………..11 第三節. 網絡…………………………………………………………………..15. 政 治 大. 第四節 資源基礎理論………………………………………………………..20. 立. 第五節 內外部資源與能力…………………………………………………..24. ‧ 國. 學. 第三章 研究架構與假說…………………………………………………………..28 第一節 研究架構……………………………………………………………..28. ‧. 第二節 假說推論……………………………………………………………..29 第四章 研究方法…………………………………………………………………..35. Nat. sit. y. 第一節 資料蒐集……………………………………………………………..35. er. io. 第二節 資料分析方法………………………………………………………..36. al. v i n Ch 第五章 資料分析與結果…………………………………………………………..42 engchi U 第一節 敘述性統計與變數相關性…………………………………………..42 n. 第三節 研究變數與操作型定義……………………………………………..37. 第二節 推論假說分析結果…………………………………………………..44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47 第一節 研究結果……………………………………………………………..47 第二節 理論意涵……………………………………………………………..49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51 參考文獻……………………………………………………………………………..53. III.

(5) 表目錄 表 1:各學者對天生全球化企業之定義…………………………………………..14 表 2:各學者網絡研究……………………………………………………………..16 表 3:天生全球化企業內外部資源能力…………………………………………..26 表 4:變數操作型定義……………………………………………………………..41 表 5:依變數次數分配表…………………………………………………………..42 表 6:變數敘述統計分析…………………………………………………………..43. 政 治 大 表 8:邏輯迴歸分析………………………………………………………………..44 立 表 7:變數相關性分析……………………………………………………………..43. 表 9:模型摘要……………………………………………………………………..45. ‧ 國. 學. 表 10:推論假說分析結果………………………………………………………….47.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6) 圖目錄 圖 1:Johanson, Yip, Root, Miller 模型比較…………………………………………8 圖 2:網絡與國際化過程…………………………………………………………...19 圖 3:策略分析的資源基礎架構…………………………………………………...22 圖 4:本研究架構…………………………………………………………………...29.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 i n U. v.

(7)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自 2013 年起,全球經濟逐漸復甦,歐美經濟大國景氣好轉帶動全球投資企 業穩定回升,根據聯合國貿易與發展會議(United Nations Conference on Trade and Development, UNCTAD)資料顯示,2013 年全球對外直接投資呈恢復性增長 達 1.45 萬億美元,較前一年成長 9%。在此全球經濟復甦與新興市場崛起的背. 政 治 大 年中國對外直接投資成長率為 22.8%,若維持此成長率,則中國對外直接投資 立. 景下,為中國企業對外直接投資提供強烈支持,並有以下五點特色:一是 2013. 有望超越外商對華投資;二是民間企業對外直接投資占比增加,尤其以美國市. ‧ 國. 學. 場為甚;三是中國對外直接投資之產業分布多元;四是對外直接投資趨向高附. ‧. 加價值領域;五是企業漸透過產品、市場與經營網絡國際化,以達到產業鏈的. sit. y. Nat. 有效整合與控制(王輝耀, 孫玉紅, & 苗綠, 2014)。. n. al. er. io. 貿易障礙降低,使得國際企業型態不斷演變出各種不同商業模式,企業藉. i n U. v. 由各種方式降低交易成本,跨越地理障礙以取得更多的資源,透過一步步的投. Ch. engchi. 資、轉型、整合以在全球市場逐漸壯大。1970 年代,北歐瑞典學派提出漸進式 國際化理論(Johanson & Vahlne, 1977),將企業在發展國際化的各個階段加以概 念化,發現企業首先穩定經營其所屬的國內市場,當發展至一定程度後,企業 才會透過在國內市場培養的能力與經驗往外開拓,循序漸進發展不同階段的國 際化行為。. 然而自 1990 年代開始,國際企業發展出了一種新型態的國際化模式,學者 們發現早期的文獻已無法完全解釋這類創新企業,並稱其為天生全球化企業 (Born Globals)。天生全球化企業並未依循傳統漸進式國際化理論所提到的國際 1.

(8) 化發展方式,相反的,企業從創立之初就是以國際化為導向,在企業成立的二 至三年內快速的展開出口行為,或進入多國市場,甚至在沒有過往經驗下就進 行海外合資(Rasmussen & Madsen, 2002)。於是學者們紛紛透過各種不同研究方 法去試圖定義這類企業,並發展出 Born Globals(Cavusgil & Knight, 1994; Madsen & Servais, 1997; McKinsey and Co., 1993)、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Oviatt & McDougall, 1994),與 High Technology Start-Ups(Jolly, Alahuhta, & Jeannet, 1992)等豐富的學術文獻。. 這股新興的國際化潮流時至今日仍持續不斷發展,且未有完整一致、明確. 政 治 大. 的定義,尤其過去研究多針對已開發國家,如澳洲(McKinsey and Co., 1993)、. 立. 丹麥(Madsen, Rasmussen, & Servais, 2000)、挪威與法國(Moen, 2002)等,對於開. ‧ 國. 學. 發中國家或新興市場的天生全球化企業研究則相對較少,故本研究認為在開發 中國家如中國的天生全球化企業發展會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議題。. ‧. Nat. io. sit. y. 研究問題與目的. al. er. 第二節. v. n. 依據前述研究動機,本研究認為中國擁有廣大、多樣的中小企業,其在國. Ch. engchi. i n U. 際舞台上的發展與對全球化潮流的貢獻不容小覷,其中亦不乏許多企業在創立 之初即進行國際化業務,這些企業雖相對來說在國際化經營過程中的海外資源 與經驗較為不足,但仍可發展成為天生全球化企業,因此希望藉由探究這些中 小企業轉變為天生全球化企業之因素,來瞭解其獨特的發展過程。. 本研究將透過文獻探討歸納出研發能力、產品品質、經營能力與電子商務 參與程度等四變數作為衡量企業發展成天生全球化企業的可能因素,透過樣本 量化資料之研究分析來進一步釐清中國的中小企業是如何在企業創建之初即具 備全球化企業之特質。. 2.

(9) 因此,本研究具體的研究問題為:. 一、探討企業之研發能力與企業發展成天生全球化企業之關係. 二、探討企業之產品品質與企業發展成天生全球化企業之關係. 三、探討企業之經營能力與企業發展成天生全球化企業之關係. 四、探討企業之電子商務參與程度與企業發展成天生全球化企業之關係. 第三節. 治. 政 研究範圍與對象. 立. 大. ‧ 國. 學. 電子商務市場的出現改變了傳統的企業經營與交易方式,網際網路的快速 發展提升企業的交易範圍與效率,因此許多企業逐漸電子化其營運方式。本研. ‧. 究的主要研究對象為中國的廣大中小企業,又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已是目前全. sit. y. Nat. 球最大的電子商務市場,其中某知名電子商務平台所揭露之廠商資訊詳盡,所. al. er. io. 涵蓋的廠商數量龐大,之中亦包含一定數量的中小企業為天生全球化企業,對. v. n. 於本研究而言是很好的資訊取得來源,故本研究將會以某知名電子商務平台上. Ch. engchi. i n U. 所揭露的註冊企業公開資訊進行研究分析,並綜合科技廠商與傳統產業,作為 本研究背景的範疇。. 3.

(10)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此章節將先介紹與本研究相關的理論觀點,包括企業國際化相關理論、天 生全球化企業、商業網絡、資源基礎理論,與企業內外部資源能力。首先由不 同學派的企業國際化理論切入,瞭解企業在進行國際化的過程有哪些不同的方 式,再探討本研究的重點-天生全球化企業,將此種創新企業型態目前的定義與 發展過程做詳盡介紹,接著分析商業網絡為企業帶來的可能價值,並檢視企業 內外部所需具備的相關資源與能力,以使企業產生競爭優勢與可能之效益。. 企業國際化. 立. 學. ‧ 國. 第一節. 政 治 大. 若將企業由出口至海外直接投資的國際化過程分為若干階段,則可將企業 國際化過程概分為循序漸進進行各個階段的漸進式國際化,以及省略部分階段. ‧. 的跳躍式國際化,以下將分別敘述。. sit. y. Nat. n. al. er. io. 一、漸進式國際化. Ch. engchi. i n U. v. 中小企業由於本身資源的限制,在進行全球化的過程中,通常採取階段性 的方式,其主要原因為中小企業相對於大型企業而言較缺乏能獲取海外市場資 訊的國際化人才,或是在資金、知識、技術上有所缺乏所致。.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理論為北歐瑞典學派的 Uppsala 模型(Johanson & Wiedersheim‐Paul, 1975),此模型主要著重逐步漸進發展海外策略的公司,並歸 納出企業在進行國際化過程中的四個階段:. 1.. 無常態出口活動(no regular export activities). 2.. 透過獨立代理商進行出口(export via independent representatives/agent) 4.

(11) 3.. 設立銷售子公司(sales subsidiary). 4.. 設廠進行生產、製造(production/manufacturing). 此模型以母國與出口國間的心理距離(psychic distance)及出口國市場大小來 衡量上述四個階段的發生時間,最後發現上述企業國際化階段理論是合乎當時 的瑞典企業的,且國際化階段與兩國之心理距離具有相關性,亦即企業在進入 海外市場時會依心理距離由近至遠來選擇,不過其分析方法也可能受到企業所 銷售的產品類型以及經理人決策的影響,故後來此學派更進一步提出新的模型 (Johanson & Vahlne, 1977)來說明這類企業在逐步國際化的過程中,進行投資海. 政 治 大. 外決策時會受到市場知識與資源投入的影響,認為對於海外市場的知識與資源. 立. 投入承諾會影響資源投入的決策以及當時企業活動績效表現,最後並探討當身. ‧ 國. 學. 處不同市場風險下,企業須採取規模擴張策略(scale-increasing commitments)或 不確定性降低承諾(uncertainty-reducing commitments),為欲進行不同國際化階. ‧. 段的企業提供策略制定建議。. sit. y. Nat. al. er. io. 以漸進式國際化為基礎,Miller(1993)為欲進行國際化的企業提供了事前準. v. n. 備與一系列策略評估之方向準則,並將企業在進行國際化的過程分成十個階 段:. Ch. engchi. i n U. 1. 企業是否準備好進入國外市場(Company Readiness to Export) 2. 企業評估(Company Assessment) 3. 國內事業規劃(Domestic Business Plan) 4. 全球化策略評估(Global Assessment; Global Strategic Design) 5. 國外市場進入規劃(Foreign Market Entry Plan) 6. 國外事業合夥人選擇(Foreign Partner Selection) 7. 遵循準則與規範(Compliance with Standards and Regulations). 5.

(12) 8. 服務提供者的選擇(Selection of Support Services) 9. 產品或服務進入市場(Market Introduction) 10. 實際在國外設立機構(Physical Presence in Foreign Market). 另一方面,Bilkey & Tesar(1977)雖然也是以階段性國際化為理論基礎,但 是是以企業在經營過程中的行為角度來分析其出口發展過程:. 1. 階段一:對於出口活動或國際化經營沒有興趣,且甚至不接受來自海外 的訂單. 政 治 大. 2. 階段二:願意接受來自海外的訂單,但是處於被動接受狀態,且不積極. 立. 經營. ‧ 國. 學. 3. 階段三:積極探究海外市場與出口發展的可行性. 4. 階段四:以過去經驗為基礎,出口至心理距離較近的國家. ‧. sit. Nat. 之匯率、關稅等變動來適當地調整其出口行為. y. 5. 階段五:企業在目標國家已成為有豐富經驗的出口廠商,且可依據該國. er. io. 6. 階段六:開始評估出口至其他心理距離更遠的國家之可行性. al. n. v i n 上述六個階段主要是以中小企業為研究對象,且模型可自第六階段以後繼 Ch engchi U. 續擴大為更複雜之出口行為與不同階段,但所探討的行為過程主要是以出口為 主,對於比出口更積極的海外投入與國外經營則沒有詳細論述。. 不過,對於國際化經驗與能力較有受限的新興中小企業,若不具備正式且 有系統的企業結構,則難有國際化表現,故 Yip, Biscarri, & Monti(2000)認為採 用系統化經營策略的中小企業,其國際化表現會較無系統化策略的企業來得 好,其在分析過程中,也延續了 Uppsala 模型與 Miller 及 Root(1998)的模型之 概念,加以調整後發展出了 Way Station 模型,包含六項 Way Station 來敘述新 興中小企業在國際化過程的不同決策: 6.

(13) 1. 動機與策略制定(Motivation and strategic planning) 2. 市場研究(Market Research) 3. 市場選擇(Market Selection) 4. 選擇進入模式(Selection of entry mode) 5. 突發事件與問題的規劃(Planning for contingencies and problems) 6. 進入後策略與資源投入承諾(Postentry strategic commitment). Yip 等人認為若企業能正確的依循上述有系統的六項步驟,會為企業在國 際化過程中帶來更好的績效表現,並認為前述各理論雖對於企業在進行國際化. 政 治 大. 過程之執行程序與步驟有所不同,但大抵皆為一段自規劃、評估至執行之過. 立. 程,故可綜合比較如圖 1 所示:.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7. i n U. v.

(14) Johanson & Vahlne's Model. Way Station Model. Miller's 10 steps 評估企業是否準 備好進入國外市 場. Root's Model. 動機與策略制定. 企業評估. 評估產品與國外 市場. 知識. 國內事業計畫再 評估 全球化市場與競 爭之評估. 市場研究 市場選擇. 立. 目的與目標. 政 治 大. 進入模式. 學. ‧ y. Nat. n. al. 行銷計畫. er. io 實際市場承諾. i n U. 進入後策略與資 源投入承諾. Ch. 選擇國外事業合 夥人 遵循準則與規範. 突發事件與問題 的規劃. sit. 資源決策. ‧ 國. 選擇進入模式. 國外市場進入規 畫發展. v. e n g c進入營運目標市 hi 場. 選擇服務提供者 企業產品進入市 場. 實際在國外建立 機構. 國際化成功. 圖 1 Johanson, Yip, Root, Miller 模型比較(Yip et al., 2000) 但部分中小企業在早期國際化階段並不完全遵循系統化的策略步驟,且現 今中小企業在全球化環境下所面對的國際化已經與過去二、三十年前傳統中小 企業國際化有所不同,於是 Li, Li, & Dalgic(2004)又再次對前述 Yip 的模型進行 了深入研究與擴充,並提出了融合過去多位學者的系統化步驟與經驗學習的模 8.

(15) 型來建構出國際化混合模型,此模型包含三個主要階段:(1)先前條件;(2)規 劃;(3)執行,用以檢視中小企業的國際化過程,且為了控制風險,企業會先以 低階投入心理距齡較近之市場,接著中階投入至心理距離較遠之市場,最後發 展至高階投入至心理距理遠之市場。. 上述幾種國際化階段理論皆認為企業在外國市場的投資與進入往往是透過 各項進入前的評估以及來自其他企業夥伴的經驗學習,即使沒有一開始即親自 進入國外市場也能透過經驗知識的累積來逐步循序漸進的進行海外投資,且海 外投資風險也較易控制。. 立. 二、跳躍式國際化. 政 治 大. ‧ 國. 學. 然而也有許多研究發現,企業在進行國際化過程中,並不一定完全遵循既. ‧. 定的漸進化階段過程,若企業在國際化過程中已累積足夠經驗或具備所需的資. er. io. sit. y. Nat. 源,則有可能會產生跳躍式的國際化發展。. Buckley & Casson(1976)指出廠商在決定進入海外市場時,會考慮三種成. n. al. 本:. Ch. engchi. i n U. v. 1. 設立成本:市場型態決定後即無法回復之成本 2. 固定成本:企業內部營運活動成本 3. 變動成本:企業生產製造相關成本. 企業會依出口、授權、海外直接投資的成本與經營型態之不同,決定出成 本最低、利潤最高之效率型態,來選擇其所要進行的海外經營模式。固定成本 由大至小分別為:海外直接投資、授權、出口;變動成本由大至小分別為:出 口、授權、海外直接投資,當市場處於一般情況穩定成長時,企業可採行出口 9.

(16) —授權—海外直接投資之模式進行漸進式的國際化,但若當市場規模不夠大, 則可能只有出口—授權;或是當市場規模非常大時,可直接由授權開始進行國 際化,故企業會依據其外在環境選擇其中部分階段來進行國際化,此時便產生 跳躍式國際化過程。. Millington & Bayliss(1990)則是將企業設立國外營運子公司的策略分為三類 進行研究,分別為:規劃策略(由母公司將設立策略作為正式計畫過程的一部 份)、組織策略(母公司或銷售子公司將既有的海外部門做再設計或升級)、投機 策略(公司的策略來自於所獲得的投資機會),企業對於海外子公司的管理策略. 政 治 大. 可以累積國際化經驗,研究結果顯示正式計畫中的投資可以彌補市場經驗的不. 立. 足,作為取得特定市場知識的替代方式。其研究也發現企業在國際化發展的早. ‧ 國. 學. 期階段會依賴市場經驗與漸進式調整,然而隨著國際化經驗的增加,這樣的過 程會由企業所執行的規劃策略與系統性研究所取代,而使得企業可以產生跳躍. ‧. 式的國際化發展過程。. sit. y. Nat. al. er. io. Johanson & Vahlne(1990)的研究中,雖也沿用了 Uppsala 的模型,認為企業. v. n. 在缺乏國際經驗時,會以漸進的模式進行國際化,並在過程中累積企業國際化. Ch. engchi. i n U. 的資源,不過此過程在下列三種情況下會產生例外:. 1. 企業所擁有的資源較豐富時可能會採取較大的國際化步驟 2. 當國外市場狀態是穩定且同質時,企業較容易從該市場取得知識 3. 當企業對於某市場有大量經驗,且該某市場相似於一個新目標市場,則 過去經驗可以一般化至新目標市場. 在此三種情況下,企業的國際化腳步會較快,而產生跳躍式的國際化發展 過程。. 10.

(17) 第二節. 天生全球化企業(Born Globals). 從 90 年代初期開始,部分中小企業在企業生涯早期即從事國際化事業,這 股新興的國際企業型態被稱之為天生全球化企業(Born Globals)(Knight & Cavusgil, 2004; McKinsey and Co., 1993)、天生國際化企業(Born Internationals)(Kundu & Katz, 2003)、國際新創企業(International New Ventures)(Oviatt & McDougall, 1994)及高科技新創公司(High Technology Start-. ups)(Jolly et al., 1992),雖各學者說法不一,但大體是指企業組織在企業的早期. 政 治 大 理論所認知的企業國際化進程有相當大的不同,傳統漸進式國際化理論認為企 立. 階段,即可透過國外市場貿易,進行商業活動並獲利,這樣的企業型態與傳統. 業在進行國際化的過程中,會經歷若干不同階段,如第二章第一節所述,即使. ‧ 國. 學. 是跳躍式的國際化發展理論,在國際化發展過程中也仍會受限於企業規模過. ‧. 小、資源有限、海外經驗與知識須慢慢累積,而僅有小幅調整,使得部分研究. y. Nat. 對漸進式國際化階段存疑,認為其尚無法合理解釋這類成立初期即進行國際化. er. io. sit. 的天生全球化企業產生之原因。. n. a. l C 一、天生全球化企業之定義. hengchi. i n U. v. 天生全球化企業是指企業組織在其成立初期,運用以知識為基礎的資源, 在多國市場進行銷售與產出,來追求卓越的國際經營表現(Knight & Cavusgil, 2004)。這些企業不再依據其國際化活動而增加出不同的發展階段,而是在他們 創建的當下,就開始進行國際化活動,例如立即進入一個不熟悉的市場、一次 同時進入許多不同國家,或在沒有過往經驗下就進行企業合資(Rasmussen & Madsen, 2002)。. 11.

(18) Oviatt & McDougall(1994)將此類企業定義為一個商業組織在其成立初期, 藉由從許多國家獲得的資源利用與銷貨收入,來取得重要的競爭優勢,這些新 創企業最主要的不同處在於他們從開始就是國際化,成為國際化的時間比企業 規模大小更重要,但是這類企業並不一定要擁有外國資產,反之可以透過策略 聯盟或建立產業網絡的方式來取得如生產量或行銷能力等海外資源,著重於其 所產生的附加價值,而非所擁有的資產。. 過去研究認為天生全球化企業在組織成立至開始進行出口貿易所花費的時 間,通常不超過兩年(McKinsey and Co., 1993),另外也有學者認為這段轉換的. 政 治 大. 時間為三年(Knight & Cavusgil, 2004; Madsen et al., 2000),故天生全球化企業開. 立. 始國際化的時間目前未有一致的標準,但均是指企業成立後不久的一段很短時. ‧. ‧ 國. 學. 間。. 另外也有學者認為部分較小的企業藉由降低運輸與通訊成本,並縮短產品. sit. y. Nat. 生命週期,因而能在初期就進行國際化經營者,即可稱為天生全球化企業. al. er. io. (Hashai & Almor, 2004)。不過中小企業相較大企業來說,通常缺乏規模經濟、. v. n. 金融與知識資源,且較難承擔風險與不確定性,這三項因素使中小企業的早期. Ch. engchi. i n U. 國際化面臨困難(Freeman, Edwards, & Schroder, 2006)。. 綜上所述,我們可將天生全球化企業定義為,在企業創立初期的二至三年 內,即透過不同的策略方式開始發展國際化業務,並克服規模經濟、海外知識 經驗之不足,在國際化早期即有卓越海外績效表現。. 二、天生全球化企業之特性. 對於是否是具備了某些關鍵要素,而使得企業較有機會成為天生全球化企 業,Knight & Cavusgil(2004)從創新與組織能力的角度來看,並認為創新、知識 12.

(19) 與能力是企業的策略與績效核心概念,天生全球化企業與其他企業不同之處在 於他們在成立初期就是全球化,這來自於管理階層對於全球化的重視,及具備 全球化活動的特定資源,這些企業在他們成立之初就用全球化的視野看待他們 的市場,並發展出能達到全球化目標的能力,且這些年輕企業通常規模較小, 使其較有彈性為贏得海外市場提供關鍵效益,因為年輕企業沒有其他大型、資 深企業的行政官僚體制與一成不變的管理心態,所以能在早期即快速的全球 化。. 外在環境的兩項趨勢也促使這些企業可以降低在擴張海外市場時的交易成. 政 治 大. 本,一為市場全球化,當市場中廠商愈多、消費者偏好愈趨於同質時,企業更. 立. 容易針對特定市場來發展產品與定位(Madsen & Servais, 1997);二是受惠於資訊. ‧ 國. 學. 與通訊科技的進步,使企業可以降低商業交易成本,同時增加更多的國際貿易 成長,故創新、研發、知識發展為天生全球化企業在全球化上的成功提供重要. ‧. 的影響(Knight & Cavusgil, 2004)。. sit. y. Nat. al. er. io. 當然,更全球化的市場環境,運輸和通訊技術的進步,與愈來愈多有國際. v. n. 化經驗的人才也是天生全球化企業產生的原因,這些在短期內即可進行出口的. Ch. engchi. i n U. 新興出口企業將世界視為一個大市場(Rasmussen & Madsen, 2002),並以母國市 場來支持其國際化事業(McKinsey and Co., 1993),所以現在有愈來愈多出色國 際表現的中小企業,雖為小規模企業,卻可獲得關於出口市場的知識,並在他 們企業成立當下即進行出口。. 經濟因素對於企業是否要早期國際化也扮演重要的角色,企業是否要國際 化需考量到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產能分配決策,且創辦者的過去經驗與本身的學 習能力可降低企業在追求特定國外機會時的不確定性或成本。在商業模型方 面,天生全球化企業具有先進的、利基的技術,屬於知識密集產業,而這樣的. 13.

(20) 特性使其易針對利基市場的消費者進行特定商業行為,從而降低了文化距離的 阻礙(Fan & Phan, 2007)。. Ganitsky(1989)稱這類企業為天生出口者(innate exports),其明顯的較有彈 性,且在管理上有很大程度的國際化展望。Jolly et al. (1992)經過許多高科技企 業個案研究後,定義此類高科技新創公司(High Technology Start-Ups)的特徵為 其創辦人都來自許多不同國家,且是以國際化利基市場做為策略依循。. 從上述各學者說法,可知外在環境如科技與研發技術的進步帶給天生全球. 政 治 大 能力則是影響國際化發展的重要因素,並降低企業在發展國際化時的不確定性 立 化企業可以充分發展的舞台,而企業本身的資源、能力,或是管理階層的經營. ‧ 國. 學. 與成本。但是即使有多項可能因素影響著天生全球化企業的全球化過程,但目 前仍沒有確切的模型或一致的說法、架構可以完整的解釋天生全球化企業的成. ‧. 因要素,故以下整理了多位學者對於天生全球化企業及其相似企業型態之不同. io. sit. y. Nat. 名稱與定義:. n. a l名稱 Ch. er. 表 1 各學者對天生全球化企業之定義(本研究整理) 作者 Hedlund &. 跳蛙企業. i n U. v 定義. e n g企業跨越原本傳統的國際化階段,並 chi. Kverneland(1985) (Leapfrogging. 將國際化視為企業策略一部份. Firms) Ganitsky(1989). Jolly et al. (1992). 天生出口者(Innate. 企業有很大程度的的策略是針對國外. exporters). 市場,但缺乏資源與經驗. 高科技新創公司. 創辦人具有國際化經驗,並在企業創. (High Technology. 始之初就將策略對準全球利基市場. Start-Ups). 14.

(21) McKinsey and. 天生全球化企業. 25%的企業在企業成立兩年內即出. Co. (1993). (Born Global). 口,且出口占銷售額 76%. Oviatt &. 國際新創企業. 國際新創企業是初創時即藉由從許多. McDougall(1994). (International New. 國家獲得的資源使用與銷貨收入,來. Ventures). 取得重要的競爭優勢. Madsen &. 天生全球化企業. 須從網絡中獲得互補資源,用以製造. Servais(1997). (Born Global). 利基市場導向的產品 企業創立者或夥伴有對於經濟或客戶. 的相關經驗 政 治 大 天生全球化企業 企業在創建初期就拓展國外市場,並 立. Knight &. 顯露優異的國際商業績效表現. ‧ 國. 網絡(Network). ‧. 第三節. (Born Global). 學. Cavusgil(2004). sit. y. Nat. io. er. 企業對於海外市場的文化差異與經濟背景的瞭解會對企業在進入國外市場 有直接影響,尤其以國際化經驗較不足的中小企業而言影響更大,故如何透過. al. n. v i n Ch 商業網絡來獲取市場知識與經驗對中小企業來說相形重要,也因此學者們發展 engchi U 出了許多國際化網絡模型來探討此一現象。. 一、. 網絡型態. Mitchell(1969)定義網絡是存在一組人、事、物間的關係,不同關係類型就 會形成不同的網絡結構,故可將網絡概分為以人際關係串聯成的網絡關係(guan xi),與組織及組織間所組成的網絡關係(network relationship),而本研究所要探 討的是企業如何透過網絡來獲取所需知識與資源,所以會針對組織間的網絡 (network)作探討,而各學者在進行網絡相關研究時,均透過不同的解釋方式來 15.

(22) 說明網絡所帶來的影響為何,以下為本研究將各學者針對不同網絡型態的研究 發現加以整理: 表 2 各學者網絡研究(本研究整理) 作者. 網絡型態. 影響. Johanson &. 與供應商或外包. 企業透過網絡與其他企業建立關係,以. Mattsson(1987) 廠商所建立的網. 便獲得外部資源,並透過與供應商的關. Jarillo(1988). 絡. 係或外包方式將其營運活動外部化. 依據策略目的所. 企業非獨占個體,產品與服務是透過一. 治 政 群整合的企業或企業網絡所提供,網絡 大. 建立的不同企業. 立. 網絡(strategic. 中的各個專業化企業共同創造整體網絡 長期最終所能提供的較低成本,而產生. ‧ 國. 經濟效益. ‧. 融合市場與階層系統(hierarchy)的混合網. 層的企業網絡. 絡,使企業組織對網絡產生高度依賴性. io. sit. y. Nat. 融合各種市場階. 與互惠性. n. al. Snow &. 網絡組織(network. Miles(1992). organizations). Ch. er. Powell(1990). 學. network). i n U. v. 網絡組織中的企業藉由了解不同組織的. logic),可共同面對外 e n營運邏輯(operation gchi 在環境的變化,降低整個網絡組織的失 敗. Varian(1999). 透過網路所連結. 透過網際網路(internet)建立相互連結的網. 的廠商關係. 絡,企業可透過此網絡獲得虛擬或跨越. (interconnection. 國界的效益. network). 16.

(23) 二、. 網絡發展過程. 中小企業由於規模經濟、金融與知識資源的缺乏,在早期國際化面臨限 制,Freeman et al.(2006)透過研究來瞭解天生全球化企業的網絡發展,與他們如 何利用網絡來達到早期快速國際化,緊密的網絡聯盟帶給天生全球化企業競爭 優勢,因為網絡不僅可以提供這些企業知識,還能直接影響他們的國際化,由 於網絡結構包含許多小企業與大型供應商,透過網絡組織間知識傳播,企業可 憑藉現有網絡擴展早期全球化,並以滲透(penetrate)成為全球化市場的先進者做. 政 治 大. 為其主要目標。. 立. Johanson & Mattsson(1985)以企業能運用所擁有的商業網絡獲取海外知識的. ‧ 國. 學. 多寡,將國際化企業分為四類:. ‧. 1. 少有機會從國內網絡獲取海外知識,僅能透過代理商進行國外投資的早. sit. y. Nat. 期開始企業(Early Starter);. n. al. er. io. 2. 在進行國際化投資時主要是依據本身的資源與知識的孤獨型國際企業 (Lonely International);. Ch. engchi. i n U. v. 3. 充分利用網絡中其他企業的海外投資經驗來進行國際化發展的晚期開始 企業(Late Starter); 4. 高度國際化發展的企業,且能靈活運用商業網絡中的各種資源與知識的 國際化企業(International among others). 隨著產業中企業的國際化依賴正逐漸增加且重要,Johanson & Mattsson(1987, 1988) 進一步提出模型說明中小企業與其供應商、客戶等網絡關 係中,其投資環境與行銷活動如何互相依賴並影響其國際化程度,並透過企業 間的關係與相互影響來交換彼此知識。大部份企業致力於加入重要的商業網絡. 17.

(24) 中,透過網絡,企業在市場中會直接或間接的綁在一起,網絡提供的雙向關係 可為企業創造更多價值,當企業位於不同的關係階段,會有不同的商業網絡發 展過程(Holm, Eriksson, & Johanson, 1999):. 1. 內部關係(intrarelationship):著重透過人際關係的價值創造,企業雙方 從互相承諾到互相信賴,並創造價值。 2. 網絡關係(network-relationship):以商業網絡為基礎的關係,適用於網絡 對商業經營很重要的企業,企業可透過網絡關係使其他企業支持其經營 發展。. 政 治 大. 3. 網絡建立(network building):企業起初未連結彼此之關係,透過策略合. 立. 作而建立某領域的商業網絡,企業間的價值創造是藉由建立網絡的合作. ‧ 國. 學. 活動所獲得。. 4. 網絡再建立(network restructuring):當企業彼此已深植於某網絡中,企. ‧. 業間的合作、發展互相影響彼此,或甚至有重疊部分,則企業需在原本. y. Nat. al. er. io. sit. 的網絡發展中建立新的商業網絡,以創造新的價值。. v. n. 企業與網絡間的相互影響可以促進企業本身國際化的過程,國際化過程需. Ch. engchi. i n U. 要的不只是國際間商業知識,更需要獲得進入國特有的專業知識,這類知識包 含有形的知識(如:可觀察到的事實、顧問報告等)與來自經驗的知識(如:專業 領導能力、跨文化管理、在地商業文化等),而來自經驗的知識往往較不易取 得,Meyer & Skak(2002)便發展出模型如圖 2 所示,來說明中小企業透過商業網 絡間的互相依賴,累績對於本國與國際化的商業知識,且有助於國與國間的貿 易經濟,網絡內的知識影響了網絡內特定目標市場的成員,因而產生更進一步 的學習,網絡知識可能因此深深改變企業成長路徑,使得企業可透過網絡來發 現商業過程中的新機會。. 18.

(25)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圖 2 網絡與國際化過程(Meyer & Skak, 2002). ‧. 面對全球化的競爭,企業要具備更多本身所沒有的資源與專業,故必須尋. y. Nat. 找並加入能使其在此競爭環境中順利經營的網絡,而若想達到此一目的,企業. er. io. sit. 需摒棄傳統的獨立經營方式,並透過網絡參與達到與其他網絡成員間的互相依 賴,此過程也有助於企業的價值與供應鏈更國際化,並強化競爭力(Etemad &. n. al. Lee, 2003)。. 三、. Ch. engchi. i n U. v. 網絡建立方式. 企業與企業間的網絡建立可以自很多方面達成,例如高階經理人透過在不 同企業間轉換,其自前期事業所累積的廠商關係、工作夥伴、轉投資事業等都 可為經理人在現有事業上帶來豐富的網絡(賴宏誌, 2002);或是經由加盟、合 資、策略聯盟等方式所建立的特定目的網絡,可為網絡中成員帶來所欲達成的 利益(Freeman et al., 2006);而透過參與電子商務市場使企業與其他廠商透過第 三方平台連接成網絡(Raisch, 2000),可幫助企業擴大接觸更多不同網絡成員。 19.

(26) 策略聯盟的建立使廠商可與具有互補性能力的其他廠商透過聯盟關係獲取 企業策略能力,或是與其他廠商透過策略結合交換彼此共同資源。而網絡理論 則認為市場是由許多互相依賴的廠商所組成的產業網絡(industrial networks),透 過海外國際化業務延伸企業活動至國外,可連結國內產業網絡與國外產業網 絡,並建立企業本身在產業網絡中的定位(position),以獲取網絡中資源,並加 速國際化及強化本身競爭優勢。. Raisch(2000)則提到電子商務市場為以網際網路為基礎(internet-based)的企 業對企業(B2B)交易平台,以電子商務市場作為網絡平台,買賣雙方可以線上方. 政 治 大. 式進行交易關係,電子商務平台為供應商帶來新的銷售通路,也有利買方尋找. 立. 到合適的賣家,可使交易成本有效降低並提高效率,隨著電子商務逐漸蓬勃發. ‧ 國. 學. 展,愈來愈多的廠商參與其中,擴大整個網絡平台的觸及範圍,產生網絡外部 性(network externality),有效促使更多廠商加入該網絡,提升電子商務平台的能. ‧. 見度與容納廠商數(Dai & Kauffman, 2001)。. sit. y. Nat. al. er. io. 因此,企業透過參與電子商務市場,有利出口企業接觸國外顧客、供應商. v. n. 與海外市場資訊,相對於其他人際關係、商業網絡等網絡型態,加入電子商務. Ch. engchi. i n U. 網絡平台對企業而言可獲得更大量的市場資訊與可能的潛在商機(Raisch, 2000),故本研究以 B2B 電子商務平台作為企業與其他企業建立網絡的方式。. 第四節. 資源基礎理論. 在衡量企業所具備的資源與能力時,資源基礎理論被認為是很好的衡量方 法,許多學者透過分析企業所擁有的資源來了解其所創造的持續性競爭優勢, 探究不同資源如何使企業能夠成長、獲利,並對競爭者產生進入障礙。. 20.

(27) Wernerfelt(1984)首先從資源基礎觀點(Resource-Based View)去分析企業的經 營發展過程,相對於從傳統的產品觀點,瞭解企業如何利用資源決定所要發展 的市場,而這些資源特性又如何為企業帶來更佳的成長與表現。但資源與產品 其實是一體兩面,產品必須藉助資源的投入,而資源也被使用在產品上,也就 是企業需創造與把握資源之優勢來創造產品,使企業所擁有的資源地位無法被 其他企業所取得,並使企業因此對競爭者建立差異化與進入障礙。. 但資源之所以能維持企業長期優勢是因具備某些特性,Barney(1991)提出資 源基礎模式(Resource-Based Model),認為企業可以長久維持競爭優勢,是因為. 政 治 大. 企業擁有異質性(heterogeneity)與無法移動性(immobility)的企業核心資源,而這. 立. 些資源因具備價值性 (value)、稀少性(rareness)、難以模仿(imperfect. ‧ 國. 學. imitability),與不可替代(insubstitutability)等特性,而使企業具有持續性競爭優. ‧ er. io. sit. Nat. 並且 Barney(1991)將其所定義的企業核心資源分為:. y. 勢。. 1. 組織資本(organizational capital). n. al. Ch. 2. 人力資本(human capital). 3. 實體資本(physical capital). engchi. i n U. v. 於是,Grant(1991)依據前述理論建構出資源基礎理論(Resource-Based Thoery)來整合過去文獻中對資源基礎的關鍵概念,並認為企業在形成資源基礎 理論的策略時,必須要能辨別資源、能力、競爭優勢與企業獲利間的關係,並 發展出企業獨特的資源能力與具持續性競爭優勢之策略,而此策略又可再進一 步來彌補企業的資源缺口,以使企業可以更擴大本身的資源與能力,因而創造 持續性的競爭優勢,該模型如圖 3 所示。. 21.

(28) 4.相對於外部機會下選擇一 個可最適使用資源與能力的 策略。 3.評估資源與能力在(a)維持 競爭優勢與(b)專屬報酬的潛 力。 2.辨別企業能力:哪些能力 可使企業相對於競爭者而言 更有效率?確認每項能力的 資源投入,與個別能力間的 複雜性。. 立. 策略. 競爭優勢. 能力. 政 治 大. ‧. ‧ 國. 資源. 學. 1.辨別與分類企業資源,衡 量相對於競爭者的優劣勢為 何,並確認較佳的資源使用 機會。. 5.辨別需要被滿足的資源缺 口。 將缺口填滿,以擴大與提高 企業的資源基礎。. 圖 3 策略分析的資源基礎架構(Grant, 1991). y. Nat. er. io. sit. 在瞭解了特定的關鍵資源與能力可以為企業帶來持續性競爭優勢以後,Das & Teng(2000)綜合過去文獻中資源基礎理論的發現,將資源基礎理論應用於策. al. n. v i n 略聯盟,認為其基本原理是將企業的價值創造資源透過網絡集中在一起,並利 Ch engchi U 用特定資源特性如無法移動性、難以模仿性、不可替代性,來強調價值創造與 促進策略聯盟組成,而企業夥伴的資源組合也會直接影響整體的優勢與聯盟企 業間的分歧,因而影響整體聯盟績效表現,故透過策略聯盟所建立的組織網絡 會深受個別企業的資源影響。. 因此企業所具備的資源與能力不僅強烈的影響了企業在經營發展的過程, 更甚至影響著其網絡或合作夥伴,如何使企業擁有關鍵資源能力至關重要,而 企業在發展國際化或進行國際參與的過程中,不只要具有國際化商業知識,更 需要有國家特定專業能力(Country-Specific Expertise)(Meyer & Skak, 2002),尤 22.

(29) 其當目標市場是位於擁有不同經濟、政治,與文化環境的國家時特別重要。. 另一方面,資源可概分為有形資源與無形資源,有形資源通常為企業所擁 有的固定或變動成本,雖為企業經營過程中的必須資源,但卻不若無形資源可 以為企業創造更多獲利。無形資源可以是資產或能力,無形資產包含專利、商 標、著作權等智慧財產權,或是契約、交易秘密、資料庫等皆屬之,無形資產 可視為企業的附屬品,對於企業商譽影響甚鉅,而無形能力又比無形資產更具 價值,此能力包含技術、專業知識、集合所有員工行為所形塑出的組織文化 (Hall, 1993),當一間企業易手之後,獲得該企業者或許可以一併取得原屬於此. 政 治 大. 企業的專利、商標等,但卻不一定可以維持原本的組織文化、經營網絡,或員. 立. 工的專業知識,故這類企業能力是企業難以被帶走的重要資源。. ‧ 國. 學. 商譽對企業而言很重要,它需要花長時間去經營,但卻很可能在短時間就. ‧. 被摧毀,Hall(1993)提到企業的經理人必須要能夠利用方法或任務使組織內的員. sit. y. Nat. 工成為商譽的促進者或保衛者,故經理人的經營能力是影響企業商譽的要素,. al. er. io. 而員工的專業知識也同時影響著企業經營的成敗,如何以市場觀點進行策略性. v. n. 的思考,可透過「訓練」與「做中學」的方式來培養員工能力,但是「可移動. Ch. engchi. i n U. 性」卻使得員工知識無法成為耐久資源,故經理人必須要有足夠能力來維持企 業中的員工專業知識,確保資源在組織中的良好配置並對其他競爭者產生障 礙。. 綜合上述可以發現,企業因為具備了重要資源,使其有機會快速的發展國 際化,而其中企業的經營能力會影響企業營運策略方向與資源配置(Wernerfelt, 1984; 司徒達賢, 1995),研發能力則可助於企業利用科技快速回應市場並發展 具競爭優勢的產品(Freeman et al., 2006),故此兩項能力為企業國際化發展過程 中重要的資源基礎。. 23.

(30) 第五節. 內外部資源與能力. 依據 Knight & Cavusgil(2004)的研究顯示企業必須要擁有特定知識為基礎的 內部組織能力,以支持早期國際化與其後的海外市場成功,並肯定天生全球化 企業具有這種知識基礎的內部組織能力與解釋價值。本研究期望透過瞭解研究 對象快速國際化之因素,來分析這些因素與能力是否為天生全球化企業創造了 優勢。. Freeman et al.(2006)在針對天生全球化企業之高階經理人的研究中發現,他. 政 治 大. 們善於利用創新(進步的科技)來達到競爭優勢,這些企業可以利用高科技達到. 立. 快速回應、發展相關機制,並懂得迅速利用機會,以在很短的時間裡開拓資源. ‧ 國. 學. 來發展機會。創新幫助企業激發新想法,為國外市場提供所需的產品與服務, 並發展出創新解決方案來面對種種挑戰(Knight, 2001)。. ‧ sit. y. Nat. 進步的科技與研發能力幫助企業創新,發展出獨特的產品,以使企業能與. al. er. io. 其他競爭者產生差異化,Knight & Cavusgil(2004)提到企業所具備的全球科技能. v. n. 力可用於創造創新產品與改善既有產品,同時亦使企業的製造過程更有效率,. Ch. engchi. i n U. 進步科技能力可促進低成本與小規模製造,而有助於規模較小的企業有效地服 務各個專業化需求的海外利基市場,Madsen & Servais(1997)亦提到新製造科技 意謂著小規模企業需有更具經濟效益的營運方式,也就是專業化、客製化,與 利基市場製造是相對來說較符合現今市場特性的方式,而 Moen(2002)從多位學 者研究中發現科技能力對績效有強烈且重要的影響,且許多小型出口廠商具備 高度科技能力,因此認為高科技與研發能力是天生全球化企業重要的競爭優 勢。. 憑藉良好的科技與研發能力,企業因此可製造出獨特產品,. 24.

(31) Weerawardena, Mort, Liesch, & Knight(2007)認為這些高度創新與知識密集的產品 有利天生全球化企業在全球化市場上佔有定位優勢,且相較大型或既有的海外 市場競爭者而言,天生全球化企業相對年輕且規模較小,因此需透過獨特且注 重品質的商品來服務每個不同需求的市場,發展差異化產品與定位在不同的利 基市場(Knight & Cavusgil, 2004),讓天生全球化企業與競爭對手產生差異,並 創造較佳的績效表現,故具差異化且獨特的高品質產品是有利天生全球化企業 海外國際化發展的一項因素。. 而行銷能力則為企業辨別國際化機會,將企業所生產的產品與服務銷售至. 政 治 大. 海外市場,Weerawardena et al.(2007)認為行銷能力幫助企業定位利基市場的產. 立. 品、符合目標市場的需求、尋找合適的銷售通路,與訂定適當的產品價格,. ‧ 國. 學. Weerawardena 等人並肯定天生全球化企業建立了有效的行銷能力,以使其可快 速國際化,並以所生產的產品滲透進不同的市場。Knight & Cavusgil(2004)亦提. ‧. 到市場導向、行銷能力與行銷相關活動會產生更高的組織績效,行銷導向的企. y. Nat. sit. 業為其顧客提供相對其他替代品而言更高期望價值的產品與服務,這種持續為. n. al. er. io. 買方提供更好產品價值與保持更好績效的動機是企業創造與維持良好經營行為 的必須條件。. Ch. engchi. i n U. v. 另外,經營管理能力或企業家導向亦是天生全球化企業發展過程中的重要 能力,尤其是企業創辦者的經營能力,天生全球化企業的創辦者或作決策者對 於企業的國際化路線有很大的影響,他必須要妥善的分配不同資源、經營不同 文化地區的目標顧客(Madsen & Servais, 1997),而管理者的學經歷、過去經驗、 背景與國際觀等皆會影響其決策過程,並主導著企業未來的發展方向, Weerawardena et al.(2007)亦提到企業家導向是綜合創新、積極,與冒險犯難, 並致力於為組織創造價值,故具備企業家導向與良好經營管理能力可幫助企業 在不同海外市場的國際化發展。 25.

(32) 但在進行國際化發展之前,進入模式的選擇相形重要,對於相對較年輕且 資源缺乏的企業而言,出口因為較具有策略彈性且成本較低,故往往成為企業 最初的海外進入模式,因此如何選擇值得信賴的中間商或海外通路就成為小型 出口企業的重要策略。天生全球化企業因為具備良好的海外通路能力,故能在 海外市場賺取利潤,與海外市場的中間商或批發商所建立的關係,幫助天生全 球化企業快速回應顧客需求或競爭者策略的改變,與因應市場環境的突發狀況 (Knight & Cavusgil, 2004),Madsen & Servais(1997)亦提到天生全球化企業在其 配銷通路中較依賴具有互補能力的其他廠商,如網絡夥伴、合資夥伴等。故懂. 政 治 大 場資訊,是天生全球化企業重要的外部能力。 立. 得運用網絡、合資等海外通路能力使企業本身得以掌握海外經營狀況並獲取市. ‧ 國. 學. 下表為本研究整理部分學者所提出之天生全球化企業所應具備的內外部資 源能力與其研究發現:. ‧. Knight &.  企業家導向  海外通路能 企業家導向幫助企業以良好. io. n. al. 外部因素. Cavusgil(2004)  行銷能力. 發現. er. 內部因素. sit. y. 作者. Nat. 表 3 天生全球化企業內外部資源能力. C h力 engchi. iv n 科技能力發展獨特且具差異 U.  全球科技能. 化的產品,並透過行銷能力. 力. 將高品質產品銷售至海外利.  產品能力. 基市場,海外通路能力幫助 企業快速了解顧客需求、競 爭者行為等資訊,且上述能 力皆與企業績效顯著相關. Madsen &.  研發能力.  外部通路能 良好研發與行銷能力幫助企. Servais(1997).  行銷能力. 力. 業創造與銷售更利基市場導 26.

(33)  獨特產品. 向的獨特產品,創辦者的過.  經營能力. 去經驗則可幫助企業選擇所 要發展的市產,企業亦可透 過合資等網絡結構接觸有互 補能力的通路夥伴. Moen(2002).  競爭優勢.  出口策略. 較近期的出口企業較善用網. (行銷優勢、. (通路關係). 際網路與行銷工具,但在競. 價格優勢).  環境狀況. 爭優勢、全球化導向、出口. 策略與環境狀況等指標下, 政 治 大 小、國外市場 較近期的出口企業與較早的.  全球化導向 (國內市場大  出口策略. 立. 潛力). 利基市場)  網絡能力. 企業知識學習與相關資源取.  行銷能力. 得的過程需被建立,而管理.  科技能力. 者的國際化導向及過去經驗. er. io. 會與行銷能力、知識密集產. n. al. sit. y. Nat. et al.(2007).  經營能力. 結果. ‧. Weerawardena. 天生全球化企業均產生顯著. 學. ‧ 國. (產品品質、. Ch. engchi. iv n 品及網絡能力有正向相關, U 並促進企業國際化.  管理能力.  人際網絡. 天生全球化企業利用創辦者. Sapienza(2000)  科技能力.  商業網絡. 的過去經驗與人際或商業關.  顧客關係. 係網絡成功發展至全球市. Autio &.  品質  策略彈性. 場,以創新科技與領導品質 為差異化產品創造價值,富 有彈性的企業也可快速適應 外在環境的改變 27.

(34) 第三章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假說. 研究架構. 從文獻回顧中,可以瞭解天生全球化企業的主要核心概念為,企業必須在 創立之初就是以國際化為目標,從經理人的管理方式、組織文化層面,至企業 內部營運流程都須隨時準備國際化,如此即使受限於較小的規模經濟,及金融 與知識資源的缺乏(Freeman et al., 2006),也能快速透過經營能力、研發能力與. 政 治 大. 網絡的建立來吸收海外經驗與資訊,讓企業在早期即展開國際化事業。. 立. 創新是天生全球化企業的主要價值(Rennie, 1993),管理階層有能力進行國. ‧ 國. 學. 際化,且企業具備國際化活動的特定資源能力,使天生全球化企業可以在早期 發展國際化(Knight & Cavusgil, 2004)。憑藉科技的進步,良好的研發能力讓天. ‧. 生全球化企業因此有許多創新產生,透過以國外市場為導向,製造出針對海外. y. Nat. sit. 利基市場的高品質產品(Madsen & Servais, 1997),有利企業提供更符合客戶期待. n. al. er. io. 的產品,並拓展經營範圍與加速企業國際化的腳步,而企業內高階經理人具備. i n U. v. 的良好經營能力可以有效降低天生全球化企業在面對海外市場的不確定性與風. Ch. engchi. 險(Fan & Phan, 2007; Madsen & Servais, 1997),幫助企業在創立早期開始進行國 際化事業,另外,企業亦可透過參與 B2B 電子商務平台來與其他廠商建立網 絡,B2B 電子商務為企業帶來更多的顧客與潛在的商機等可能效益(Raisch, 2000),讓企業透過電子商務接觸到許多海外客戶,因而加速了國際化的進程。. 因此,本研究歸納出研發能力、產品品質、經營能力、電子商務參與程度 作為企業發展為天生全球化企業之可能要素,並將其分為公司內部因素(研發能 力、產品品質、經營能力)與公司外部因素(電子商務參與程度)作探討,此外並 以企業規模與企業年齡作為控制變數,圖 4 為本研究之研究架構。 28.

(35) 公司內部因素. 研發能力 H1. 產品品質. H2. 天生全球化企業. 經營能力 H3 H4. 公司外部因素. 立. 電子商務參與程度. 控制變數: 企業規模 企業年齡. ‧ 國. 學 圖 4 本研究架構(本研究整理). ‧. 第二節. 政 治 大. 假說推論. sit. y. Nat. n. al. er. io. 依據本研究架構,共包含了一個依變數(天生全球化企業)、四個自變數(研. i n U. v. 發能力、產品品質、經營能力、電子商務參與程度),及兩個控制變數(企業規. Ch. engchi. 模、企業年齡)。此研究架構假設四個自變數都會對依變數的發生機率產生影 響,以探討此四個變數與企業成為天生全球化企業的機率之間的關係。. 一、. 研發能力. 企業需要有創新與有效的研發能力,這項能力是企業持續經營與未來成功 的必要條件,因此現代企業透過研發人員來為現行面臨的挑戰提供創新的解決 方案,並貢獻新的創意以幫助市場上某些產品與服務的開發與成長(Shavinina, 2003)。許多學者研究發現,企業經由研發人員所進行的創新改寫(adaption)或模 29.

(36) 仿(imitation),逐漸成為跨國企業有效的創新來源,對多國企業在全球化創新努 力上有實質貢獻,或甚至成為研發團隊的核心要素(Nobel & Birkinshaw, 1998), 且過去也有文獻提到增加研發強度是企業得以吸收知識的重要能力,企業的研 發投資可用以衡量企業對於知識的吸收(Tsai, 2001),故研發能力是企業創新的 主要來源。. 而受惠於資訊科技的進步使企業可以有能力研發出更好的產品,並降低商 業交易成本,Knight & Cavusgil(2004)研究發現天生全球化企業強大的研發能力 可以支持企業的創新發展,以促進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早期國際化及優異的績. 政 治 大. 效表現,企業的研發創新對外可以支持新市場的開拓,對內可以再創造更佳的. 立. 企業營運模式以經營新市場,並擴大企業在海外市場的交易成長,故研發能力. ‧ 國. 學. 深深影響天生全球化企業在全球化上的發展與表現。. ‧. 綜合以上所述,研發能力為天生全球化企業的可能成因,故本研究推論企. sit. y. Nat. 業的研發能力愈強,愈有助於企業發展成天生全球化企業,且企業的研發能力. n. al. er. io. 與企業成為天生全球化企業有正向影響關係。. 假說1:. Ch. engchi. i n U. v. 企業的研發能力對企業發展成天生全球化企業的機率有正向影響。. 二、. 產品品質. 前述提到天生全球化企業所具備的其中一項最主要特徵就是創新,毫無疑 問,創新之於個人及社會已逐漸重要,也因此使得產業內競爭更加激烈,因為 企業必須要持續地將高品質與具競爭力的產品與服務帶至全球市場(Shavinina, 2003),而產品品質對中小企業尤其重要,因為這些中小企業通常缺乏高知名度 30.

(37) (Knight & Cavusgil, 2004),隨著國際市場競爭逐漸激烈,中小企業應著重在品 質定位而非產品定位,以避免產品的來源國效果下降,故良好的產品品質有利 這些企業在提供符合客戶期待的產品與服務時為自己留下良好聲譽,且對於以 國際化為導向的天生全球化企業而言,更符合海外利基市場的高品質產品也有 助於企業加速海外國際化業務的發展(Madsen & Servais, 1997)。. 從資源基礎理論的觀點來看,產品與資源是一體兩面,良好的產品品質需 藉助資源的投入,而企業資源則被用以製造良好品質的產品,並藉此為企業創 造競爭優勢以與其他競爭者產生差異(Wernerfelt, 1984),而製造產品的技術與專. 政 治 大. 業知識可以視為企業的無形能力(Hall, 1993),幫助企業持續製作出更多具備良. 立. 好品質且符合客戶需求的產品與服務,所以天生全球化企業是以建立相對於競. ‧ 國. 學. 爭者而言更高品質的產品與服務作為自身的競爭優勢(Rasmussen & Madsen, 2002)。. ‧ sit. y. Nat. 綜合上述,品質是決定企業能否提供良好產品的重要指標,高品質產品由. al. er. io. 於符合客戶期待,而有利企業開發更多潛在商機,對於亟欲發展國際化事業的. v. n. 中小型天生全球化企業而言更顯重要,故本研究推論企業的產品品質愈好,愈. Ch. engchi. i n U. 有助於天生全球化企業加快國際化市場發展,且產品品質與企業成為天生全球 化企業有正向關係。. 假說 2: 企業的產品品質對企業發展成天生全球化企業的機率有正向影響。. 三、. 經營能力. 企業營運過程中所面對的海外市場及投資環境與母國不同,當企業欲快速 31.

(38) 的發展國際化業務時,需有具相關經驗的高階管理者或專業人員制定出國際化 導向的策略目標並加以實行,而這取決於企業內部是否有足夠的國際經營人才 來進行相關活動。. 高品質的技術創新能力與具策略性的經營管理人員,可以反映出有價值的 員工產能與企業財務績效(Huselid, Jackson, & Schuler, 1997),企業除須有前述提 到的進步技術與研發能力,專業人才亦是企業不可缺少的重要資源,天生全球 化企業海外業務發展過程的不確定性,須依賴有專業能力的高階管理者來領 導,良好的經營能力讓企業在面對國際化過程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與風險時,. 政 治 大. 可獲得解決(Fan & Phan, 2007; Madsen & Servais, 1997),且高階管理者對整個組. 立. 織所能影響的層面更廣,使企業內的國際化推行更順暢,而有利於國際化導向. ‧ 國. 學. 的目標順利推動。. ‧. 以資源基礎理論的觀點來看,Barney(1991)將企業核心資源分為三類,其中. sit. y. Nat. 人力資本即包括管理者的知識與能力,而司徒達賢(1995)亦提到經營管理能力. al. n. 力是企業策略發展與經營過程的重要基石。. Ch. engchi. er. io. 可幫助企業訂定可建立競爭優勢之營運策略,故可知高階管理者良好的經營能. i n U. v. 綜合上述可知良好的經營能力有利天生全球化企業降低海外經營的風險與 不確定性,並在企業營運過程中建立競爭優勢,故本研究推論經營能力愈好, 愈有助於企業發展為天生全球化企業,且經營能力與企業成為天生全球化企業 的機率有正向關係。. 假說 3: 企業的經營能力對企業發展成天生全球化企業的機率有正向影響。. 32.

(39) 四、. 電子商務參與程度. 企業透過 B2B 電子商務市場作為網絡平台,大量的買賣雙方以線上方式進 行交易,並以此構成強大的商業網絡,為供應商與買方帶來大量商機,有利交 易成本降低與提高效率(Raisch, 2000),而 B2B 電子商務的蓬勃發展,也為整個 產業提供更多交易的機會,因而不斷提升 B2B 電子商務平台的廠商數量(Dai & Kauffman, 2001),故許多中小企業與天生全球化企業可以藉由 B2B 電子商務平 台的高效率與廣泛性,來接觸到許多海外顧客,有利企業在早期快速的發展國 際化業務。. 立. 政 治 大. 當企業身處一個溝通良好的商業網絡,資訊可在其中快速流通,對於國與. ‧ 國. 學. 國之間的貿易,創新效益可以產生自對貿易夥伴所投入的知識投資(Grossman & Helpman, 1990),商業網絡可以促進國際商業知識與產業特定專業能力的交換,. ‧. 透過網絡能量影響企業國際化行為,資訊在網絡成員間交換,對於中小企業尤. y. Nat. sit. 其重要,因為網絡平台提供企業接觸新客戶與國外供應商夥伴的管道(Meyer &. n. al. er. io. Skak, 2002),有助於企業未來在國際化的開拓上建立良好發展,Rasmussen &. i n U. v. Madsen(2002)也引述多位學者的論點認為,對於天生全球化企業而言,其透過. Ch. engchi. 積極的參與商業網絡來獲取所需資訊與適應市場環境的快速變遷。. B2B 電子商務平台提供許多個別廠商的產品相關資訊,清楚的資訊揭露有 利企業瞭解不同廠商的最新產品發展,而有利出口廠商從中獲取所需的市場知 識來發展自己的產品創新想法,並且部分網絡平台提供其平台參與者如潛在客 戶、競爭者與產品等市場研究資訊,幫助企業瞭解整體產業與市場趨勢,進而 促進企業發展出有助於海外市場經營的產品與服務。故整體而言,電子商務市 場可視為整合許多不同產業的廠商、產品資訊、產業趨勢的網絡平台,幫助企 業在無法實際接觸到國外市場的情況下,能有海外知識與資訊來源管道(Raisch, 33.

(40) 2000),故對於天生全球化企業或中小企業而言是很好的資訊蒐集平台。. 綜合上述,本研究推論參與 B2B 電子商務平台有助於天生全球化企業接觸 海外潛在客戶與市場資訊,而企業愈快參與電子商務(企業從成立至參與電子商 務平台的時間愈短),愈有助於其發展為天生全球化企業,即電子商務參與時間 愈快與企業發展為天生全球化企業的機率有正向關係。. 假說 4: 企業電子商務參與時間愈快,對企業發展成為天生全球化企業的機率有正向 影響。.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34. i n U. v.

(41) 第四章 第一節. 研究方法. 資料蒐集. 互聯網的發展為廠商帶來新形態的交易模式,透過網際網路,廠商得以提 供更快速、便利與多樣化的產品與服務,而使得近年來電子商務愈加蓬勃發 展。電子商務可概分為 B2B、B2C、C2C 等不同類型,Humphrey(2002)認為 B2B 電子交易市集(e-marketplace)包含眾多買家與賣家,他們可以在這個平台獲. 政 治 大 商而言更具有優勢。本研究欲了解中小企業廠商在具備哪些條件時較有機會成 立 得有效資訊、降低交易成本,且買賣雙方可在線上即作成交易,相對於傳統廠. 為 Born Global,並將以 B2B 廠商做為主要研究對象。. ‧ 國. 學. B2B 電子商務平台眾多,包含 Alibaba (http://www.alibaba.com/)、Made-in-. ‧. China (http://www.made-in-china.com/)、Global Sources. y. Nat. sit. (http://www.globalsources.com/)、ECVV (http://www.ecvv.com/)、ThomasNet. n. al. er. io. (http://www.thomasnet.com/)、EC21 (http://www.ec21.com/),與 India Mart (http://www.indiamart.com/)等電子商務平台1。. Ch. engchi. i n U. v. 根據英國市調公司 Mintel 報告指出,中國的電子商務市場在 2013 年已超 越美國,至 2014 年,中國零售業的電子商務市場已擴展至 15.4%,總市值約為 4,090 億美元,也就是說,中國電子商務市場已成為全球第一大電子商務市場。 且中國市場經濟成長快速,雖近一、二年有趨緩之勢,但仍是開發中國家經濟 發展最主要的代表之一。. 資料來源參考自 B2B Site Ranking (http://www.b2bsiteranking.com/),該網頁以網站排名、 Google 搜尋索引、社群媒體(Facebook, Twitter, Google+, etc.),與導入鏈結(Backlinks)等指標做 為排名依據。 35. 1.

(42) 因此,本研究以中國某 B2B 電子商務平台所揭露之資訊作為研究對象,並隨機 抽取 128 家中小企業之資訊,其中公司所屬類別包含服飾紡織、汽機車類、機 械零組件、電腦軟硬體、能源、食品、健康醫療、服務業等 8 種產業。此外, 本研究亦將此 128 家企業分為 72 家為天生全球化企業(56.3%),另外 56 家為非 天生全球化企業(43.8%)進行研究分析,詳細的敘述性統計將於第五章第一節呈 現。. 第二節. 資料分析方法. 政 治 大. 本研究將樣本蒐集來源的次級資料進行整理後,以統計軟體 SPSS 22.0 進. 立. 行分析,分析方法包含敘述性統計分析、階層式迴歸分析與邏輯迴歸分析,以. 一、敘述性統計分析(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Nat. sit. y. ‧. ‧ 國. 學. 下簡述之:. al. er. io. 針對所蒐集到的樣本資料進行基本的敘述性統計,以瞭解資料的分布情況. v. n. 與結構概況,本研究將會對研發能力、產品品質、經營能力、電子市場、企業. Ch. engchi. 規模與企業年齡等變數進行敘述性統計分析。. i n U. 二、階層式迴歸分析(Hierarchical regression). 研究中所加入的控制變數雖對依變數會產生影響,但因其並非本研究所關 注的重點,故採用階層式迴歸分析,將企業規模與企業年齡等控制變數放入迴 歸模型一,並將本研究主要探討的研發能力、產品品質、經營能力與電子市場 等主要變數放入迴歸模型二,以此來分析自變數與依變數間的因果關係。. 36.

(43) 三、邏輯迴歸分析(Logistic regression). 由於本研究之依變數為二元變數(binary variables),也就是依變數僅有天生 全球化企業(Y=1)與非天生全球化企業(Y=0)兩種可能,故將以邏輯迴歸分析作 為主要統計分析方法。. 邏輯迴歸適合用於依變數為二元反應變數或離散型(間斷型)資料之分析, 若將此類資料以通常習慣之線性迴歸分析,因為依變數只有 1 與 0 兩種可能, 故線性迴歸所得出之預測值往往毫無意義,且殘差之常態性前提也無法成立,. 政 治 大. 因此須利用邏輯迴歸將依變數作對數轉換,或稱為邏輯值轉換(logit. 立. transformation)來解決此種情況(陳耀茂, 1999; 劉應興, 1998)。傳統線性迴歸的. ‧ 國. 學. 解釋方式通常為「當自變數增加一單位,依變數會增加多少單位」,但是邏輯迴 歸的解釋方式則為「當自變數增加一單位,依變數 1 相對於依變數 0 的機率會. ‧. 增加幾倍」,也就是說「當自變數增加一單位,依變數為天生全球化企業(Y=1). y. Nat. sit. 相對於其為非天生全球化企業(Y=0)的比值」,而這個比值在邏輯迴歸中通常稱. n. al. er. io. 為勝算比(odds ratio)。. 第三節. C. hengchi 研究變數與操作性定義. i n U. v. 一、依變數. 天生全球化企業. 過去研究認為天生全球化企業在企業成立至開始進行出口貿易所花費的時 間,為兩年(McKinsey and Co., 1993)或三年(Knight & Cavusgil, 2004; Madsen et al., 2000),雖各學者見解不一,但均是一段企業成立初期的短暫年數,而本研. 3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計) 正取 黃正昕 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中彰投分署、國立彰化師 範大學附屬高級工業職業學校、安捷企業社 04 機電整合 正取. 04

(1) 加國政府未採美國大幅減稅措施,改編列 5 年約 140 億加元預算,鼓勵企業投資抵免稅務,預期有助新企 業投資(new business investment)之整體平均稅率(以邊

從小到大都在台中唸書,大學就讀 ○○ 大學國貿系,學習國際貿易方面的專業知識。後

Xianggang zaji (miscellaneous notes on Hong Kong) was written by an English and translated into Chinese by a local Chinese literati.. Doubts can therefore be cast as to whether

Inside the black box: Raising standards through classroom assessment.. Ministry of Education

全球最大的食品企業──雀巢,一間年營業額約 909 億美金,總資產超過 120 億美金的跨國集

要成為成功的國際業務員,把企業的通路打 通成可以繞著地球賣東西,靠的不是白紙黑

Menou, M.著(2002)。《在國家資訊通訊技術政策中的資訊素養:遺漏的層 面,資訊文化》 (Information Literacy in National 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