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研究"

Copied!
11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 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 實施現況調查研究. 研 究 生:陳姵伶 指導教授:林靜萍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中華民國臺北市.

(2) 碩士論文通過簽名表. i.

(3) 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研究 2012 年 6 月 研究生:陳姵伶 指導教授:林靜萍 摘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以自編之「全國高中職體育 班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研究」為研究工具,以全國高中職體育組長為研究對象進行施 測,計發出問卷 130 份,回收有效問卷 113 份,回收率 86.9 %。所得資料採用次數分配、 百分比進行資料分析,研究結論如下: 一、設立現況方面:1.設立時間以「六年以上」學校佔最多;2.性質以「公立」學校多; 3.型態以「完全中學」佔多數。 二、組織運作方面:業務負責單位以「學務處體育組」最多;課程規劃單位仍以「教務 處教學組」為主導, 「體育實驗組」設置情形偏低,且逾二成學校未依規定設置「體 育班課程發展委員會」,實有加強督導之必要性。 三、課程實施方面:1.必修一般科目、體育專業學科及術科之「專項運動技術」開設學 分數皆符合課程綱要規範。2.「運動學概論」教授課題以「認識運動的傷害防護」 佔最多,其他課題未教授原因主要以教材和師資問題為主。3.「專項運動體能訓練」 較課程綱要規定之學分數略少。4.選修「體育類」課程未開設情形偏高;「競技運 動綜合訓練」未開設原因以「經費問題」為主,且多數在高三下學期皆未開設,不 符課程綱要規範。5.在類組的安排上,以「自然組」為主;各組課程安排上, 「公民 與社會」科目較受到忽視。 四、教學與評量方面:1.教材選用、特殊優秀選手及學業成績優良學生未能依課程綱要 彈性規範適當安排。2.體育專業學科及專項術科成績評量,由授課教師/教練自行訂 定評量標準。3.教學遭遇問題以「缺乏合適教材」及「學生先備能力不足,學習效 果有限」佔多數,顯示發展適用體育班教材的迫切性。 五、師資聘用方面:「體育專業學科」、「體育專項術科」教師聘用,都以校內體育教師 為主,教師兼任教練的績效及工作負荷情形宜加以瞭解並改善。. 關鍵詞: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課程實施. ii.

(4) The Research of Current Practice of High School and Vacational High School PE Class Course Summary June, 2012 Chen, Pei-Ling Advisor: Lin, Ching-Pi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research is to discuss current practice of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E class course summary. The main research tool is based on self-editing research “The current practice of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E class course summary”. The research candidate is the leader of PE section of each school. There are 130 questionnaires has been sent and the repossess rate is 86.9%. The analysis methods are both frequency distribution and percentage analysis, and the result is as following. 1. Current situation: (a) ”6 years and more” got the highest score. (b) The ratio of public school is higher than private school. (c) Complete school got the highest rate in category of “school pattern”. 2.Division operation: PE section in division of student affair got the highest rate in the category of responsibility. Teaching section in administration office leads the result in category of “courses development”. “Developing committee of PE courses” has lowest set up rat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20% of high school doesn’t have the “Developing committee of PE courses” and it need to be modify in time. 3. Course practice: (a) Obligatory courses are all follow the regulation of course outline. (b) “Introduction of injury protection” has highest teaching rate in “Introduction to sport”. Lack of proper teaching material is the major reason that other courses are being ignored. (c) Credits in Physical training course did not achieve the regulation of course outline. (d) PE course has lowest rate in elective course due to the reason of lack of budget and it is not fill school standard. Science group is the most popular group in group selection and sociology course is the less popular course. 4.Teaching and Estimation: (a) Outstanding athlete and outstanding student cannot have equal level teaching materials. (b) The measurement of “athlete performance” course is determined by coaches. iii.

(5) (c) There have big problems in “Lack of proper teaching material” and “Lack of prior learning ability” section, which means the necessarily of suitable teaching material for specific PE classes. 5. Teacher hiring: PE teacher is responsible for both science and gym courses. It is needed to evaluate the workload for part time PE teacher.. Key words: High school and vocational high school PE class, Course summary, Course practice. iv.

(6) 謝. 誌. 哇!我終於畢業了!作夢都沒想到竟然能再度回到母校繼續攻讀碩士學位,三年的 研究所生活,真的是「大豐收」 ,不但完成學位,還生了一對可愛的兒子 Mike 和 Max, 在此要謝謝所有任課教師對我的體諒及包容。我必須要說,研究過程是煎熬的,但我深 深的體會到張少熙老師的名言「沒有痛苦挖空心靈,何來快樂填滿心中?」 。沒錯, 「天 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我就是憑著一股堅強的毅力,完成這項艱鉅的任務,我真的做 到了。 首先我要謝謝指導教授林靜萍老師,在研究的過程中,總是耐心、細心、用心地幫 助我解決任何疑惑及指引我撰寫方向,也激發了我思維的潛能;再來要感謝謝應裕校長 在我任職南湖教師期間給我莫大的幫助及行政工作上的支持與肯定;謝謝程瑞福教授給 予研究建議及方向,讓研究過程更為順利。其次,我要謝謝我的摯友怡貞總是督促我向 上的力量,還有南湖的同事:廣銓學長、維宜、稚瑋、品瑞、謝謝你們背後的指導及幫 助;毓淇、綾謙、雅雯、潔茹、惠玲姐,不時的加油打氣及行政業務上的分擔,謝謝阿 斌、郭爸、胖胖,協助問卷發送及回收工作,當然還要謝謝靜萍家族全體成員,在讀書 會中提供研究建議,在此更要感謝參與本研究之體育組長,在學校課務繁忙之餘,協助 問卷填答及提供寶貴意見,讓本篇論文順利圓滿完成,本人謹致上最誠摯的謝意! 最後我要把最大的感謝留給疼愛我的公公和婆婆,謝謝你們的支持,讓我無後顧之 憂專心完成學位,還有謝謝爸爸、媽媽不時的關心及帶給我前進動力的二個可愛的兒 子,當然要感謝我的同學老公總是用輕鬆樂觀的心情催眠我「放心,時間到一切都過」。 就在彼此相互鼓勵下,我們終於一起畢業啦!在此,將這份榮耀與喜悅分享給最親愛的 家人。. 陳姵伶. 謹誌於.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學系碩士班 中華民國 101 年 6 月. v.

(7) 目. 次. 碩士論文通過簽名表 ............................................................................................................ i 中文摘要 .............................................................................................................................. ii 英文摘要 ............................................................................................................................. iii 謝. 誌 ...................................................................................................................................v. 目. 次 ................................................................................................................................. vi. 表. 次 ............................................................................................................................... viii. 圖. 次 ...................................................................................................................................x.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問題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 3. 第五節. 研究限制.......................................................................................... 4. 第六節. 名詞解釋.......................................................................................... 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5 第一節. 高中體育班發展沿革與現況 ............................................................... 5. 第二節. 課程實施相關理論與研究 ................................................................. 13. 第三節. 高中體育班課程綱要內涵與實施規範................................................. 25. 第四節. 高中體育班課程相關研究探討........................................................... 38. 第參章 研究方法與步驟 ................................................................................ 42 第一節. 研究架構......................................................................................... 42. 第二節. 研究流程......................................................................................... 43. 第三節. 研究對象......................................................................................... 44 vi.

(8) 第四節. 研究工具......................................................................................... 45. 第五節. 資料處理......................................................................................... 46. 第肆章. 結果與討論 ...................................................................................... 47. 第一節. 設立現況......................................................................................... 47. 第二節. 組織現況......................................................................................... 49. 第三節. 課程實施......................................................................................... 52. 第四節. 教學與評量 ..................................................................................... 68. 第五節. 師資聘用......................................................................................... 73. 第伍章. 結論與建議 ...................................................................................... 76. 第一節. 結論 ............................................................................................... 76. 第二節. 建議 ............................................................................................... 78. 參考文獻 ......................................................................................................... 79 中文部分 ...................................................................................................... 79 西文部份 ...................................................................................................... 84 網路資料 ...................................................................................................... 84. 附錄一. 100 學年度全國高中職體育班學校名錄 ........................................ 85. 附錄二. 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問卷調查 ........................ 87. 附錄三. 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總綱 ............................................... 93. vii.

(9) 表. 次. 表 2-1-1. 我國學校體育發展沿革歷程之相關法規統整表 .................................................8. 表 2-1-2. 全國高中體育班運動種類發展項目彙整表....................................................... 10. 表 2-2-1. 課程實施相關研究列表 ..................................................................................... 21. 表 2-3-1. 高中體育班課程綱要學分數之比例分析表....................................................... 28. 表 2-3-2. 體育班與普通班課程目標之比較表 .................................................................. 30. 表 2-3-3. 體育班與普通班課程綱要科目及學分數之比較表 ...........................................31. 表 2-3-4. 體育班與普通班生涯規劃課程主要內容比較表 ...............................................32. 表 2-3-5. 體育班與普通班畢業學分數比較說明表 .......................................................... 33. 表 2-4-1. 高中體育班課程相關研究列表 ..........................................................................38. 表 3-3-1. 問卷調查對象統計表 ......................................................................................... 44. 表 3-4-1. 問卷研究工具學者專家組合表 ..........................................................................45. 表 4-1-1. 設立現況統計表 ................................................................................................. 48. 表 4-2-1. 業務負責單位統計表 ......................................................................................... 49. 表 4-2-2. 課程規劃單位統計表 ......................................................................................... 50. 表 4-2-3. 課程發展委員會設立情形統計表 ......................................................................51. 表 4-2-4. 課程發展委員會運作情形統計表 ......................................................................51. 表 4-3-1. 課程綱要內容瞭解程度統計表 ..........................................................................52. 表 4-3-2. 課程綱要實施情形統計表.................................................................................. 52. 表 4-3-3. 課程綱要實施最感困難的問題統計表 .............................................................. 54. 表 4-3-4. 寒暑假「競技運動綜合訓練」課程之經費來源統計表 ................................... 54. 表 4-3-5. 高二後隸屬組別統計表 ..................................................................................... 55. 表 4-3-6. 高二必修社會與自然領域合計學分數統計表 ................................................... 56. 表 4-3-7. 運動學概論教授課題統計表 ..............................................................................61. 表 4-3-8. 運動學概論未教授課題原因統計表 .................................................................. 62. 表 4-3-9. 選修體育類「競技運動綜合訓練」未開設原因統計表 ................................... 66. 表 4-3-10 課程綱要科目及學分數開設情形總表 .............................................................. 67 表 4-4-1. 一般科目教材選用情形統計表 ..........................................................................68. 表 4-4-2. 特殊優秀選手因選訓賽無法在校修課之個別課程實施方式統計表 ................69 viii.

(10) 表 4-4-3. 特殊優秀選手之各科學習評量措施統計表....................................................... 69. 表 4-4-4. 必修「體育專業學科領域」之成績評量方式統計表 ....................................... 70. 表 4-4-5. 必修「體育專項術科領域」之成績評量方式統計表 ....................................... 70. 表 4-4-6. 實施體育專業學科「運動學概論」教學遭遇之問題統計表 ............................ 71. 表 4-4-7. 學業成績優良學生之各考科學習處理情形統計表 ...........................................72. 表 4-5-1. 體育專業學科「運動學概論」教師聘用情形統計表 ....................................... 73. 表 4-5-2. 體育專業術科教師聘用情形統計表 .................................................................. 74. 表 4-5-3. 寒暑假競技綜合訓練教師聘用情形統計表....................................................... 74. 表 4-5-4. 如何規劃教師增能進修計畫統計表 .................................................................. 75. ix.

(11) 圖. 次. 圖 2-2-1. 課程實施的邏輯概念圖 ..................................................................................... 14. 圖 2-2-2. 課程實施概念圖 ................................................................................................. 17.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42. 圖 3-2-1. 研究流程圖......................................................................................................... 43. 圖 4-3-1. 高一社會和自然領域開課情形分佈圖 .............................................................. 55. 圖 4-3-2. 高二(社會組)必修社會領域開設情形分佈圖 ...............................................56. 圖 4-3-3. 高二(自然組)必修社會領域開設情形分佈圖 ...............................................57. 圖 4-3-4. 高二(未分組)必修社會領域開設情形分佈圖 ...............................................57. 圖 4-3-5. 高二(社會組)必修自然領域開設情形分佈圖 ...............................................58. 圖 4-3-6. 高二(自然組)必修自然領域開設情形分佈圖 ...............................................59. 圖 4-3-7. 高二(未分組)必修自然領域開設情形分佈圖 ...............................................59. 圖 4-3-8. 必修「體育專業學科」(運動學概論)開設情形分佈圖 ................................. 60. 圖 4-3-9. 必修「體育專業術科」開設情形分佈圖 .......................................................... 62. 圖 4-3-10 選修體育類開設科目情行分佈圖 ......................................................................63 圖 4-3-11 選修體育類未開設原因分佈圖 ..........................................................................64 圖 4-3-12 選修「其他彈性選修課程」開設情形分佈圖.....................................................65 圖 4-3-13 選修體育類「競技運動綜合訓練」開設情形分佈圖 ....................................... 65. x.

(12) 1. 第壹章. 緒論. 本章主要說明本研究之問題背景、目的、範圍,共分為六節:第一節為問題背景; 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研究範圍;第五節為研究限制;第六 節為名詞解釋。. 第一節. 問題背景. 體育乃國家興盛的表徵,翁志成(1992)和蔡崇濱(1996)指出,我國體育發展方 向之二大主軸,一為推動全民運動,增進國民健康,以全民健康為福祉;鼓勵國人從事 正當休閒活動,促進身心健康,提升國民健康體適能。二為培養優秀運動員,提升運動 競技能力及競賽成績,勇奪金牌為導向。在現今多元競爭的國際社會中,惟有運動競賽 能跨越國際的鴻溝,藉由積極培養優秀運動人才,為國家爭取榮耀,型塑國家形象,進 而提高國際能見度。學校體育是國家體育的基石,體育運動發展是以落實全民運動及競 技運動為基礎,學校體育的發展更是一件基礎性工作,也正是學校體育教學及運動競技 指導的目標所在(潘瑞根,2011)。國民體育法第六條規定,「各機關及各級學校應依 有關法令規定,配合國家體育政策,切實推動體育活動。前項各級學校體育之目標、教 學、活動、選手培訓及其他相關事項之實施辦法,由教育部定之」 (教育部,2000) 。為 切實督導各級學校體育教學及活動之實施,特依國民體育法第六條規定,公布「各級學 校體育實施辦法」第十六條:「各校應選擇具有特色之運動種類,加強培育優秀運動人 才,並得組成運動代表隊,聘請具有專長之教練擔任訓練工作。各校運動代表隊之組訓、 教練之聘請、優秀運動員、教練及有關人員之獎勵等規定,由各校訂之。」行政院體委 會於民國 91 年 1 月 12 日召開「國家運動發展會議」,在「加強運動員培訓,並有效提 升競技實力」在會議中提出,請教育部配合行政院體委會重點發展項目,於國小、國中 及高中(職)整體規劃設置體育班,輔導大專院校建立發展特色運動或成立輔導區,以 系統化銜接運動訓練任務。 我國優秀運動人才的培育政策隨著時代潮流的演變,發展經歷運動代表隊、體育實 驗班、重點發展項目至體育班等四個階段(李坤培,2003)。民國 87 年台灣省政府頒 布「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試辦體育班實施計畫」及訂定「臺灣省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學 生成績考查試辦計畫」(教育部,2001)。教育部為使中等學校體育班能取得獨立法源,.

(13) 2 遂修正公布「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同時,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依據前述辦法擬定「高 級中等學校成立體育班注意事項」,使得高中體育班成立之法源得以確立(洪嘉文、詹 俊成,2005)。因此,體育班設置目標,是奠定競技運動為基礎,更是培育國家級優秀 運動選手之搖籃,對國家競技運動推展具有正面的意義(詹俊成,2002)。 課程是教育實質的內容,也是實現教育理念的具體計畫(黃昆輝,1985)。隨著時 代變遷,教育不斷面臨衝擊與挑戰繼而進行各項改革。推動教育改革,首先就要思考課 程的革新,唯有課程不斷的更新、修訂,才能配合社會變遷的步調,甚至引導社會發展 的方向,然而,體育班課程規劃學生的學業與技能是相互並重的。詹清泉(1984)認為 運動代表隊因爭取學校和國家榮耀而耽誤課業時,學校實有義務聘請教師對課業加以輔 導對體育班課程做周詳規劃,以提升學習效能。體育班主要目標是培育具有特殊運動才 能學生的專項運動能力,並使其達到高中學生應具備的水準;欲突破體育班舊有觀念, 必須歷經課程規劃、設計與實施過程(李坤培、林聯喜,2004)。體育班課程的規劃就 以往仍舊比照「普通高級中等學校標準」、「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來實施,尚 無明確規範且缺乏獨立的法源依據,直到教育部民國 100 年 7 月 14 日修正公布「普通 高級中學課程總綱」科目與學分數第八條說明:「體育班之課程、教材及教法應保持彈 性,適合學生身心特質及體育類別需要,其課程綱要由教育部另訂之。」此為高中體育 班「法制化」之濫觴(曾瑞成,2009)。由此可知,體育班因其特殊性,實需要另行規 劃安排適性,且符合類別需要的課程綱要。李坤培、林聯喜(2004)研究高中體育班課 程規劃發現,體育班授課科目應依據高中課程標準,專業課程也應列為正式課程,包含 一切觀摩、訓練及競賽活動,在總節數不增加的前提下,各科授課時數均須減少,因此, 體育班教材的精簡或重編是必要的。教育部為使運動專項才能學生獲得適性課程,在學 科發展與術科成績間取得平衡發展,針對體育班課程之規範與實施方面,提昇一般基礎 學科能力並規劃體育專項學科、專項術科、運動訓練之統整課程(鄭維宜,2009)。民 國 96 年教育部委託玄奘大學研訂高中體育班課程綱要,規劃具前瞻性、國際化、適性 化、彈性化之課程,作為高中體育班課程實施依據。課程研訂重點如下:一、提升高中 體育班基礎學科能力;二、培養運動英語能力;三、培養運動倫理與人文素養;四、假 期訓練納入正式課程(曾瑞成,2009)。此外,為順應學校體育班發展現況、環境、傳 統特色、社區文化,強調學校自主、彈性,多元化,發展出各校不同特性的學校體育班 課程。因此,教育部針對教育部中部辦公室、臺北市、高雄市及各縣市所屬設有體育班.

(14) 3 之公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含完全中學及職業學校),依據 97 年 12 月發布之「高級中等 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為推動實施之重要一環。 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於 99 年全面開始實施,學校能否依據課程綱要的精 神及內涵實施課程與教學,正是影響課程實施的成效關鍵所在。課程實施的情形,以及 所遭遇的問題為何?第一線體育班工作者又有何具體建議?是目前影響課程綱要實施 成效的關鍵所在。研究者目前借調全國高中體育班課程中心參與課程的推動,職是之 故,故本研究希望針對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實施情形,探討未來發展之方向,其能藉 此研究分析結果與建議,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學校作為參考及未來改進之建議,以落實 新課程的推動。.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據上述問題背景,本研究旨在瞭解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並作為 教育主管機關及學校對高中體育班課程規劃、實施、檢討及改善之參考。.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問題背景與研究目的,本研究之研究問題如下: 一、瞭解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設立現況」情形為何? 二、瞭解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組織現況」情形為何? 三、瞭解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課程實施」情形為何? 四、瞭解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教學與評量」情形為何? 五、瞭解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師資聘用」情形為何?.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本研究以教育部公布之「100 學年度高中體育班學校分布概況」中所列正式成立高 中體育班 130 所之體育組長為研究範圍。.

(15) 4. 第五節. 研究限制. 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進行量化研究,填答者在填答過程中可能受個人認知、主觀意 識、環境等因素,而出現不符實際情形之填答。因此,本研究僅能假設填答者均照實際 情形真實填回答。. 第六節. 名詞釋義. 本研究中有關重要名詞之定義予以界定,分述如下: 一、高中職體育班 依據教育部為執行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第十六條之一規定,輔導高級中等以下學 校成立體育班,配合國家重點運動發展,銜接中學階段優秀運動人才培訓體系為目的(教 育部,2002)。本研究係指經教育行政機關核定至 100 學年度為止,設立之高中職體育 班共計 130 所,在本研究中簡稱體育班。 二、體育班課程綱要 依據教育部 97 年 12 月發布「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之課程目標、科目與 學分數及實施通則規範(教育部,2008)。本研究係指透過瞭解學校之課程綱要實施現 況,針對高中職體育班之設立現況、組織現況、課程開設、教學與評量及師資規劃部分 加以檢視,各校實際執行層面的符合程度,本研究簡稱課程綱要。 三、課程實施 課程的實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是將課程規劃的願景與課程設計的方案, 轉化為實踐的過程(黃政傑,1999;蔡清田,2002)。也是教師將事前經過規劃的設計 課程,付諸實際教學行動的實際歷程與實踐結果(黃光雄、蔡清田,2002)。本研究係 指依據「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之內涵,將課程理念轉化為課程實踐的過程。.

(16) 5.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共分四節,主要探討全國高中職體育班課程綱要實施現況調查研究;第一節為 高中體育班發展沿革與現況;第二節為課程實施相關理論研究;第三節為高中體育班課 程綱要內涵與實施規範;第四節為高中體育班課程相關研究探討。. 第一節. 高中體育班發展沿革與現況. 一、體育班發展沿革 臺灣體育專業教育始於民國 35 年省立師範學院體育科,其後在民國 37 年由省立師 範學院體育專修科改制為國立臺灣師範大學體育系,為早期體育專業教育之開端(黃保 東,2004),隨著時代的變遷及教育政策不斷革新,體育資優教育發展體制與內涵面臨 重要轉折,若以體育之相關法規與時代變遷為基點,可概分為以下四階段(王光輝, 2007;林德齊,2008;詹俊成,2002;鄭維宜,2009 ),茲將各階段發展分述如下: (一)萌芽期(民國 60 年代):規劃設立體育班 台灣早期體育資優教育發展於民國 60 年代,我國退出聯合國,在國際空間受到擠 壓,藉由積極參與國際運動競賽,拓展外交關係及爭取國際舞台,於民國 60 年 7 月 30 日臺灣省教政府教育廳公布「臺灣省公私立中等學校體育班設置計畫」,為推動成立體 育班相關業務。而後,在民國 62 年教育部成立體育司專責推動我國體育政策目標,提 升競技運動成績,培育優秀運動人才為重要工作計畫,民國 64 年教育部頒布「重點發 展學校單項運動辦法」,由省市教育廳局遴選運動成績優良之中等學校,做有計畫之長 期訓練,以發展其優異專長技術為國爭光,而當時推展項目為田徑、游泳、體操、桌球 等四項(曾瑞成,2000) 。教育部於民國 68 年 7 月頒布「長期培育中小學優秀運動人才 實施要點」,提升運動技術與水準,規定除正常體育教學之外,配合學校環境、設備及 師資等條件,指導學生選擇二至三項適合個人體型、體能及興趣之運動項目,並遴選具 運動潛能之學生,做長期規劃訓練,培養國家級選手為國增光,因此,培育運動人才已 成為推展學校體育重要目標之一(徐元民,1985) 。民國 69 年訂頒「積極推展全民體育 運重要措施計畫」提列十二年推動競技運動重要工作,呼應各級政府相關單位,培育優 秀運動人才,建立教練、裁判制度與獎勵競賽辦法,加強國際運動交流活動(曾瑞成,.

(17) 6 2000)。 (二)實驗期(民國 70 年代起):設置體育班相關實施計畫 民國 76 年 3 月教育部公布「特殊教育法實施細則(10 條第 3 項第 1 款)」中明定音 樂、美術、舞蹈與體育為特殊才能優異,其教師員額編制依照「特殊教育實施設置標準」 辦理,將體育班正式納入資優教育範疇,並訂定「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 辦理中等學校運動績優生保送甄審與甄試;民國 78 年教育部頒布由行政院核定之「國 家體育建設中程計畫」,積極培育重點項目優秀運動人才,期盼我國運動成績能獲得突 破進展,在國際賽會上爭取奪牌機會,並建立專任教練制度,開拓優秀選手之出路,以 保障優秀教練與運動員之生活(教育部,1990) 。民國 79 年教育部修訂「國民中小學體 育班實施計畫」 ,對體育班設置、教學時數與課程內容及教學評鑑等,均有詳細之規定, 將原本實驗性質的體育教育班,正式調整為體育班。 (三)蓬勃期(民國 80 年代起):擴大辦理設置體育班 民國 80 年起教育部著手規劃推動辦理國民小學體育班相關計畫,直到民國 87 年教 育部大幅修正「特殊教育法」,於第四條規定符合資賦優異規範的對象為一般智能、學 術性向、藝術才能、創造能力、領導才能、其他特殊才能。又依據十二條規定各縣市主 管教育行政機關應設「特殊教育學生鑑定及就學輔導委員會」 ,聘請衛生及有機關代表、 相關服務專業人員及學生家長代表為委員,處理有關鑑定、安置及輔導事宜,體育班至 此以不再歸屬於特殊教育範疇。民國 87 年由臺灣省政府教育廳頒布「臺灣省高級中學 學校試辦體育班實施計畫」及「臺灣省高級中學學校體育成績考查試辦計畫」,開始著 手高中體育班制度化規範,透過集中訓練方式,對具有潛能之學生,做有計劃之長期培 訓,並施以有系統之專項運動訓練,傳授體育專業理論與技巧,培育優秀運動人才,使 其潛能得以充分發揮(詹俊成,2002)。 (四)整合期(90 年迄今):推動體育班制度化工作 教育部於民國 90 年針對台灣省高中體育班進行訪視,結果指出: 「高中體育班設置 對於提升我國競技運動水準與發展具有正面性意義,應加以妥善規劃設立」(教育部, 2001)。另民國 90 年 1 月 10 日後,教育部與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協商後決議,高級中等 學校體育班發展及經費補助事宜,俟評估後由教育部統籌規劃(施致平、黃蕙娟,2006) 。 隔年,行政院體育委員會召開「國家競技運動發展會議」決議中明確宣示:請教育部配 合體委會重點發展項目規劃設置各級學校體育班。適逢民國 90 年「行政程序法」之實.

(18) 7 施,教育部乃於民國 91 年增訂「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第十六條之一,中等學校得 依本身需求,提出計畫報經該主管教育行政機關核定成立體育班(教育部,2002)。 體育班的設置目標以落實學校教育、貫徹國家體育政策及培育健全運動員體系為主 (王光輝,2007),因此,體育班之設立,對我國體育資優生的發掘培育及對我國專業 體育教育之長期發展,具有規劃、輔導與紮根的重要功能。教育部並配合修訂「各級學 校體育實施辦法」第十六條之一,同時,教育部中部辦公室依前述辦法規定擬訂以「高 級中等學校成立體育班注意事項」,並授權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可依本身需求及區域性 發展體育特色成立體育班,規範高中成立體育班之應有標準,並於民國 93 年 3 月 16 日 實施,肯定高中體育班對於國家競技運動發展具有正面的意義和貢獻(施致平、黃蕙娟, 2006)。 民國 94 年教育部公布「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重點發展方案」 ,透過為期 4 年之 期程來達成高中體育班分類及分級之規劃;配合體委會挑戰 2008 黃金計畫及 2009 年高 雄世界運動會競賽種類作重點發展,行政機關在政策與法令的執行與擬訂,皆力求延續 性與完整性,為提供未來體育發展應循方向,教育部在民國 93 年至 95 年分別辦理相關 研討會中,邀集相關專家學者與會,共同研擬具體策略以強化體育班之未來發展,由研 究小組共同起草研議「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之動作,經歷數十次會議討論最後由教育 部體育司經法規會議審議後民國 95 年通過「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 要點」教育部為執行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第十六條之一規定,輔導高級中等以下學校 成立體育班,配合國家重點運動發展,於國民中小學階段早期發掘具有發展運動潛能之 運動人才,提供國民中學運動績優學生進入高級中等學校繼續升學,銜接中學階段優秀 選手繼續培訓,並建立優秀運動人才一貫培訓之體系為目的(教育部,2006)。民國 96 年 4 月 17 日教育部訂定「體育類高級中學及體育班免試入學要點」,擴大體育類高級 中學及高級中等學校設有體育班者之選才機制,得免參加國民中學學生基本學力測驗與 訂定招收運動成績優良及具潛能學生之錄取條件,推動高中免試入學。民國 97 年 10 月 6 日教育部修正公布「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作業要點」,為長期培訓優秀運 動選手,有效整合資源運用,建立高中體育班補助機制朝績效化方向調整。前教育部部 長杜正勝先生強調頂尖體選手應兼具體能、技能與心智能力,除體能訓練及技術訓練 外,亦應提升人文素養、壓力適應及其他心智能力,因此教育部為使體育專項才能學生 獲得適性課程,在學科發展與術科成績間取得平衡發展,針對體育班課程之規範與實施.

(19) 8 方面,特委託玄奘大學辦理「修訂高中體育班課程綱要計畫」(教育部,2007)。並於 民國 98 年教育部設立體育班課程中心,由委辦學校臺北市立南湖高中執行體育班相關 工作計畫,主要針對教育部中部辦公室、臺北市、高雄市及各縣市所屬設有體育班之公 私立高級中等學校(含完全中學及職業學校),其依據民國 97 年 12 月訂定之「高級中 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99 學年度開始正式實施,總歸我國學校體育班發展沿革歷程 之相關法規,依公布時序整理如表 2-1-1。 表 2-1-1 我國學校體育班發展沿革歷程之相關法規統整表 年代. 單位. 相關法規. 1971. 教育廳. 1973. 教育部. 1975. 教育部. 訂頒「重點發展學校單項運動辦法」. 1979. 教育部. 訂頒「長期培育中小學優秀運動人才實施要點」. 1980. 教育部. 訂頒「積極推展全民體育運重要措施計畫」. 1987. 教育部. 1989. 教育部. 頒布「國家體育建設中程計畫」. 1990. 教育部. 頒布「國民中小學體育實施計畫」. 1998. 教育部. 修正「特殊教育法」體育班至此已不再歸屬於特殊教育範疇。. 1998. 臺灣省政府. 2002. 教育部. 增訂「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第十六條之一. 2004. 教育部. 訂定「高級中等學校成立體育班注意事項」. 2005. 教育部. 公布「我國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重點發展方案」. 2006. 教育部. 訂定「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 2007. 教育部. 訂定「體育類高級中學及體育班免試入學要點」,推動高中免試入學。. 2008. 教育部. 修正公布「教育部補助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作業要點」. 2008. 教育部. 訂定「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 公布「臺灣省公私立中等學校體育班設置計畫」 教育部成立體育司專責推動我國體育政策目標,提升競技運動成績, 培育優秀運動人才為重要工作計畫. 教育部公布「特殊教育法實施細則」將體育班正式納入資優教育範疇 訂定「運動成績優良學生升學輔導辦法」. 頒布「臺灣省高級中學學校試辦體育班實施計畫」及「臺灣省高級中 學學校體育成績考查試辦計畫」 ,. 資料來源:修改自宜蘭高中體育班畢業生學習歷程及發展現況探討(頁 22),林德齊, 2007,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未出版碩士論文,臺北市。 綜整體育班的發展歷經,經由「運動代表隊」 、 「體育實驗班」 、 「重點發展項目」及 「體育班」等四個階段,在課程規劃上直到民國 87 年才依據「特殊教育課程教材教法 實施辦法」第五條及第六條規定,將運動專長訓練納入正式課程,運動教練及訓練課程 也因此受到應有的尊重及肯定,但其他科目的授課時數因而受到影響,學校必須重新調 整體育班的授課科目及各科目的授課時數,教師也須精簡或編排課程教材內容及教學進.

(20) 9 度,各校在此一重大變革的過程中面臨了科目取捨或者是如何縮減授課時數的困擾。也 促使設置體育班的學校呼籲主管教育機關能重新擬定符合體育班學生的課程,以作為其 排課之依據(李坤培、林聯喜,2004)。行政機關在政策與法令的執行與擬訂,皆力求 延續性與完整性。為提供未來體育發展應循方向,最後由教育部體育司經法規會議審議 後 95 年通過「教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 ,此可為「高級中等學校 體育班課程綱要」之前身。直到民國 96 年 10 月 15 日教育部於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發展 委員會修訂<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始決議:「體育班之課程、教材及教法應保 持彈性,適合學生身心特性及體育類別需要,其課程綱要由教育部另訂之。」此為高中 體育班課程「法制化」之起源。民國 96 年教育部乃委託玄奘大學研訂高中體育班課程 綱要(曾瑞成,2009),做為高中體育班課程實施之依據,並於民國 97 年 12 月發布實 施。 二、高中體育班發展現況 學校體育班的發展,是為配合國家重點運動發展,於國民中小學階段早期發掘具發 展運動潛能之運動人才,提供國民中學運動績優學生進入高級中等學校繼續升學,銜接 中學階段優秀選手繼續培訓並建立優秀運動人才一貫培訓體系為目的(教育部,2007)。 培育優秀運動選手,朝向精緻化發展路線須有完整的發展運作策略,以下將針對高中職 體育班的推展項目、設置情形、師資結構及課程規劃分別加以描述: (一)推展項目 體育班發展項目以亞奧運競賽項目及地方特色為優先考量,依據「教育部補助高級 中等學校體育班作業要點」規定,體育班運動種類發展按我國競技運動於國際歷年競賽 成就,分級原則為三類:A 類:指具奧運及亞運奪金奪牌實力之運動種類,包括跆拳道 、 射箭、射擊、舉重、桌球、羽球、柔道、壘球(女)、棒球、網球、高爾夫、田徑、游 泳、體操。B 類:指具國際比賽競爭實力之奧運、亞運運動種類及教育部推動之運動聯 賽運動種類,包括軟式網球、空手道、手球 、橄欖球、自由車、排球、擊劍、武術、 角力、拳擊、 籃球、足球。C 類:指非屬 A 類及 B 類之奧運、亞運運動種類及其他具 地方特色之運動種類,包括撞球、保齡球、曲棍球、運動舞蹈、現代五項、鐵人三項及 具地方特色之競賽種類。據統計目前高中職體育班推展 A 類運動計有 85 所、B 類計有 75 所、C 類計有 33 所(教育部,2005)。.

(21) 10 (二)設置情形 高中體育班發展自民國 87 年後陸續蓬勃發展,目前全國設有體育班高中職學校共 有 130 校,發展運動總類計 47 類,男 6980、女 2546 學生人數計 9526 人(臺北市立南 湖高中,2011)。目前全國高中職體育班招收項目有:田徑、跆拳道、籃球、柔道、棒 球、網球、桌球、游泳、排球、羽球、射箭、足球、舉重、拳擊、手球、輕艇、擊劍、 武術、高爾夫、空手道、拔河、壘球、划船、角力、直排輪曲棍球、體操、射擊、軟式 網球、溜冰、橄欖球、撞球、保齡球、自由車、劍道、健力、巧固球、韻律體操、合球、 風帆、水上芭蕾、滑冰、帆船、木球、壁球、滾球、現代五項、有氧競技、等共計 47 運動項目,依項目隊數多寡依序排列彙整,如 2-1-2 表 2-1-2 全國高中體育班運動種類發展項目彙整表 項目 隊數 項目 隊數 項目 隊數 項目 隊數 項目 隊數 項目 隊數 項目 隊數 項目 隊數 合計. 田徑 跆拳道 籃球 柔道 棒球 網球 77 47 29 25 21 21 桌球 游泳 排球 羽球 射箭 足球 20 20 20 19 17 17 舉重 拳擊 手球 輕艇 擊劍 武術 14 14 14 11 10 9 高爾夫 空手道 拔河 壘球 划船 角力 9 8 7 7 7 6 直排輪曲棍球 體操 射擊 軟式網球 溜冰 橄欖球 6 6 5 5 5 4 撞球 保齡球 自由車 劍道 健力 巧固球 4 4 4 4 3 3 韻律體操 合球 風帆 2 2 2 帆船、木球、壁球、滾球、現代五項、有氧競技、水上芭蕾、滑冰 各一隊 47 種. 資料來源:“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中心 98-100 年度工作計畫期中報告”,臺北市南湖 高級中學,2011,臺北市。 從表 2-1-2 得知,在體育班各運動種類中,目前普遍設置種類有:田徑、跆拳道、 籃球、柔道、棒球、網球、桌球、游泳、排球、羽球等運動項目占多數,其他:水上芭 蕾、滑冰、帆船、木球、壁球、滾球、現代五項、有氧競技等 8 項,皆只有一校發展, 可見,各校重點發展項目已突破以往的傳統項目,順應學校體育班發展現況、環境、傳 統特色、社區文化,朝多元化方向發展。 (三)師資結構 依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高中學校體育班師資分為二類,一類為 一般學科,由學校合格教師來擔任;另一類為體育專業課程,則由合格體育教師擔任,.

(22) 11 另體育專項訓練得由體育教師或合格之專任運動教練擔任指導工作,再者,體育班師資 除導師、任課老師外還有專用教練,學校專任教練之聘用依據「高級學校專任運動教練 聘任管理辦法」,為服務學校績優運動選手之發掘、培訓、比賽及輔導等事項,就目前 高中職學校專任教練聘任情形計 65 位(教育部,2010)。 體育班之任課教師亦影響學生學習與適應,教師們為體恤運動員們而給予特別待 遇,以較寬鬆的標準來衡量學生成績表現,造成運動員持有特權的錯誤觀念存在(許建 民,1998)。在這樣惡劣的循環之下,造成體育班學生的學習偏差及適應不良,因此產 生負面的影響。然而,教師的角色,是帶好每一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給予鼓勵及指引 方向,幫助學生建立良好及正向積極的學習態度。故無論是教練、任課教師或導師,在 學習與訓練過程給予適當的協助,將有助於學生未來之發展(黃鳳君,2010)。 (四)課程規劃 依據「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第九條分為一般學科課程及體育專業課 程,一般學科課程,依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規定實施。體育專業課程,包括體育 專業學科及專項術科,每週以十二小時為原則,並由普通高級中學課程暫行綱要科目及 學分數中調整或得以其他適當時間補足,學校體育班課程應由體育委員會負責規劃,並 送學校課程發展委員會審議或校務會議審議通過,為補足體育專業課程時數之不足,體 育班得用晨間、課後或假日實施課外專項訓練。目前「高級中等學校體育班課程綱要」 已於民國 97 年 12 月發布,自 99 年 8 月 1 日起逐年實施,課程規劃之特色,呼應國際 趨勢,增加選修課程的比例及開放體育專業科目選修,賦予課程更大彈性,加強運動應 用英文能力,將運動競技綜合訓練列為寒暑假選修課程,配合移地訓練、校際競技等訓 練活動,以期能培育術德兼備、競技專精之優秀運動選手,促進我國體育教育之完善發 展(王榮發,2009)。.

(23) 12 小結 綜歸以上,體育班設立之目的,針對具有運動潛能之學生施以計畫性與系統化之教 育,使其潛能充分發揮。因此,體育班的設立對我國體育資優生培育及我國體育專業教 育之長期發展,具有規劃、實施及輔導重要功能。再者,政府自 87 年由臺灣省政府教 育廳頒布「臺灣省高級中學學校試辦體育班實施計畫」開始著手高中體育班制度化規 範,後教育部配合修訂「各級學校體育實施辦法」,充分授權各主管教育行政機關可依 本身需求及區域性發展體育特色成立體育班,規範高中成立體育班之應有標準。後為求 政策與法令的求延續性與完整性,教育部邀集相關專家學者與會,最終於 95 年通過「教 育部主管高級中等以下學校體育班設置要點」,課程的部分明定一般學科依「普通高級 中學課程暫行綱要」規定實施,體育專業課程每週以 12 小時為原則,然而體育專業課 程的部分仍欠缺明確實施教材範本及實施方式。因此直到民國 96 年 10 月 15 日教育部 於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發展委員會修訂《普通高級中學課程綱要總綱》始決議:「體育班 之課程、教材及教法應保持彈性,適合學生身心特性及體育類別需要,其課程綱要由教 育部另訂之。」此為高中體育班課程「法制化」之起源。民國 96 年教育部乃委託玄奘 大學研訂高中體育班課程綱要,做為高中體育班課程實施之依據,並於民國 97 年 12 月 發布實施。其課程規劃之特色主要為,呼應國際趨勢、增加選修課程的比例及開放體育 專業科目選修,賦予課程更大彈性、加強運動應用英文能力、將運動競技綜合訓練列為 寒暑假選修課程,配合移地訓練、校際競技等訓練活動;其精神為因應高中體育班之特 殊性,增補原高中普通班課程綱要之內容,讓學生在有計畫、有系統的學習經驗中,增 進競技體能及技術,提升運動競技能力。 從逐年的相關法規中可發現,主管機關為使運動專項才能學生獲得適性之發展,不 斷藉由全國訪視與檢討會議,研訂相關辦法,使體育班的發展更為健全並有效達成體育 班之教育目標。隨著體育班新課程於民國 99 年實施之時,教育行政機關實有必要建構 階段性任務,並深化各項推動策略與具體可行方案,以利於高中體育班新課程的順利施 行。.

(24) 13. 第二節. 課程實施相關理論與研究. 「課程 Curriculum」一詞,是源自拉丁文(Curreve)引申而來,原意為跑馬道。美 國課程學者古德拉(John I. Goodlad)於 1979 年在其課程探究(Curriculum Inquiry)一 書中,將課程的探究分成歷程領域(the process domains)和實質領域(the substantive domains),前者研究課程發展的決策過程,包含社會、機構、教學與個人層次;後者研 究課程發展的實質成果,包含理想課程、正式課程、知覺課程、運作課程和經驗課程(黃 政傑,2000) 。 「理想課程」係指學者專家或有關機構依照課程設計的理念與原則所規劃 的課程;「正式課程」是教育行政主管當局規劃、認定或所接納採用的課程,通常以書 面文件的型態出現; 「知覺課程」則是教師、家長或其他人對正式課程的詮釋與認定; 「運 作課程」則為教師真正施教傳授給學生的學習內容;最後學生在這運作課程中所實際經 驗學習到的,即謂「經驗課程」。於是課程一詞的意思,從靜態轉成動態,從計畫的內 容轉成計畫的實施,從預定轉為真實,從結果轉成過程(楊龍立,2003)。亦即隨著時 間演變,該字接近於「學習的進程」之意,透過此進程,獲致教育的效果(王文科,2006; 施良方,2002)。課程的定義隨著時代演進有不同的說明與意涵,黃政傑(1999)對課 程的定義歸納為四類,一、課程即學科,重視課程內容的選擇與組織強調課程教材發展; 二、課程即經驗,以學習歷程和學生為中心,強調培養重塑人生歷程的能力,由事後回 溯觀點來看課程,易於把握實際課程的現象;三、課程即目標,著重目標的明確性及引 導性,用目標控制整個課程設計過程;四、課程即計畫,強調計畫完整性,改善教學所 產生缺點。 一、課程實施的定義 課程的實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是將課程規劃的願景與課程設計的方案, 轉化為實踐的過程,旨在縮短理想與現實的差距(黃政傑,1999;蔡清田,2002)。也 是教師將事前經過規劃的設計課程,付諸實際教學行動的實際歷程與實踐結果(黃光 雄、蔡清田,2002)。 課程實施是將課程理論轉化為課程實踐,涉及課程革新的過程,亦即將課程付諸行 動,並透過課程實施,教師教學理念的改變,教材教法的使用,而從正式課程到學校教 師運作的課程要經過許多層級,進而達成教育目標,換言之,課程實施會在不同的層級 發生。因此,從課程綱要的頒布到學校教師的教室教學,期間並非直線的距離,也不存.

(25) 14 在著必然的關係,即便新課程能夠落實在學校層級,其落實程度亦難達到百分之百(葉 興華,2003)。由此可見,再完美的課程設計與發展若沒有經過課程實施的教育行動, 則無法達成課程目標中的預期成效。因此,課程實施是課程設計與教學之循環周期中的 重要階段,學校如何連結課程規劃設計與實施歷程,往往是課程改革成敗關鍵之一(黃 光雄、蔡欽田,2002) 。Fullan(1992)認為課程實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著重於 真正實踐的情況。課程實施被視為一種歷程,此歷程包括從現況到革新的實踐,其邏輯 圖如圖所示。 教育目標. 課程改變. 可達成的. 課程. 教育目標. 課程實施 改變教材. 結果 改變學生成就 及學習態度. 改變教學觀 圖 2-2-1 課程實施的邏輯概念圖 改. 資料來源:引自“國民中學綜合活動領域課程綱要實施現況之調查研究”,(頁 31)。游 變信念 玉英,2004,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Fullan 和 Park(1981)認為課程實施(Curriculum implementation)是在教育目標、課 程改變與學習成果之間反覆循環的,為了達成教育目標所而進行課程改變的歷程,在改 變中課程的教材、教師觀點及信念都應配合改變,使其改變學生的學習成就與態度。 Fullan(1981)認為學校課程的革新,成敗關鍵往往在於革新課程的實施,很多課程改革失 敗原因之一,往往低估及誤解了課程實施的任務。Brady(1990)認為課程實施的意指將課 程加以實現,其為必需的歷程,目的在開始進行新的教學計畫、朝向預定的教育結果而 出發。黃政傑(1999)則認為任何課程改革都是屬於課程現狀應如何改變的建議,不管 這個改革是全面的或是片面的,所謂的課程實施則是縮短課現狀與改革理想間的差距。 黃惠珍(1998)認為除非正式課程能轉換為教師的運作課程,否則它是毫無意義的,瞭 解課程實施過程的真相,才能促成改革工作的落實與成功。綜合上述文獻,可歸納出課 程實施的主要概念是將革新的課程計畫付諸行動的必要歷程,也是實現新教育理念中介 的歷程,進而實現教育理念,並為課程設計與教學的重要階段。 二、課程實施的觀點 教師在課程轉化與實施過程中對教學而言,可能忠於課程的內容,教師將課程實施 方式,完整地傳遞給學習者,甚至師生共同創造新的課程。課程實施有三種觀點,分別 是忠實觀(fidelity perspective)、相互調適觀(mutual adaptation perspective)與締造觀.

(26) 15 (enactment perspective)、(李子建、黃顯華,1996)。以下就三種課程實施觀點綜合 國內外學者論述,分別探討之(李子建、黃顯華,1996;單文經,2000;黃光雄、蔡清 田,2002;黃政傑,2000;張錫勳,2005;歐用生,2000),茲說明如下: (一)忠實觀 認為課程知識(課程內容)主要是由課程專家在課堂之外,用他們認為最好的方法 為教師實施課程計畫所創造的。經由學科專家、學科教學專家、課程委員會成員、教育 行政官員等組成,創造選擇並提供課程知識及制定課程改革計畫,教師在課堂中實施課 程改革計畫。大家用預為規劃的結果是否達成來評價課程;當教師按原先的計畫實施課 程改革的時候,課程實施便是成功的,所謂忠實觀係指教師就是課程的「消費者」,他 應當按照課程專家的「課程實施」循規蹈矩地實施教學,以作為課程的傳遞者。因此, 下列措施對於教師是必要的,才能忠實地實施課程:1.對教師施予適當的訓練;2.提供 課本、教材,以及必要性的教具與教學相關設備;3.提供相關單位適當的協助與支持以 排除課程實施中的障礙因素;4.校長或上級人員的督導或監控。綜上所述,我國過去的 「課程標準」及統編「教科用書」等課程規範,強調全國統一,透過中央層級,由上而 下的實施模式,便是採忠實觀的課程實施運作。 (二)相互調適觀 所謂相互調適觀的課程實施是課程計畫與班級或學校之實踐情境,在課程目標、內 容、方法、組織模式等方面相互調整改變與適應的過程;強調課程實施不是單向的傳授, 教師必須應情境脈絡的需求調整課程,課程實施是協商、妥協、適應的過程,學校或教 師會用適合他們的方式來實施課程。課程研究人員的目的,不在檢驗原來課程計畫實施 的程度,而在分析課程計畫和課程實施兩者如何互相調整適應,著重的是實施過程本身 產生的變化,課程實施過程中的「相互適應」現象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也是必要的。 如果說忠實觀的課程知識是由課程專家在學校或課堂外創造的話,那麼相互適應觀 則認為課程知識是廣大的,複雜的社會系統中的一個介面。教師所創造的課程知識與專 家所創造的課程知識同等重要,不論課程是從那裡創造出來的,在實施過程中都必須不 斷作出調整,不斷調整以求相互適應,這是課程知識的一個基本特性,相互調適觀的研 究重點在於分析課程計畫和課程實施兩者如何調整適應。.

(27) 16 (三)締造觀 Bishop(1976)認為真正的課程是教師與學生聯合創造的教育經驗,唯有師生共同建 構出來的教室經驗才是課程。這種課程知識是脈絡化的,是從縝密的實踐中獲得的,經 師生共同建構後賦以新的意義。同時,教師要經由教室生活的探討,與同事共同觀察和 討論,並於進行教學後,不斷地評鑑和修正,形成特定的課程知識,才能落實新課程。 課程實施的本質是在具體教育情境中締造新的教育經驗的過程,課程計畫只是供這個經 驗締造過程選擇的工具而已。真正締造課程並賦予課程意義的,還是教師及其學生,教 師和學生不是課程知識的接受者,而是課程知識的創造者,既然締造觀的課程是由師生 共同創造的,並且是教師與學生實際體驗到的經驗。相互調適觀與締造觀不同之處,在 於前者乃是教師因應情境需求調整課程,締造觀則是考慮學生對課程的影響,重視師生 共同建構的過程。 三、課程實施的影響因素 課程實施是一種創新變革的實踐過程,但卻沒有說明實踐的內容及教育工作人員應 持有何種態度來面對課程實施,課程實施不只是將事前經過規劃的課程付諸實施,也是 協商交涉與教育信念轉型的行動歷程與實踐結果(黃光雄、蔡清田,2002)。唯有瞭解 與掌握,才能進行課程的執行改善與修正。課程實施是由課程內容、教師的教學與學生 的學習三個基本要素構成的學習活動,三個要素彼此相互重疊、牽涉,多位學者即針對 課程實施影響因素分述如下: (一)Fullan 及 Park(1981)將影響課程因素分為創新或改善的特徵、學校系統層次的特 徵、學校層次的特徵以及學校外在系統的特徵,並將影響實施的因素劃分為 1. 創新或變革計畫的特徵;3.學校和角色特徵;3.外在因素三大類別。 (二)Parsons(1987)由技術觀、政治觀及文化觀回顧以往的課程發展,整理出影響課程 實施的因素:包括:需要的時間、改變的技術、理解學校文化、提供誘因及獎勵、 分散工作負擔、釋放創新力量、合作架構等。 (三)黃政傑(2000)整合諸位國外學者對於課程實施影響因素,認為可以分為五方面 來加以討論:使用者本身、課程設計、實施策略、機構情境以及大社會政治單位。 (四)Parsons(1987)試圖建構課程實施模式,將學校分為四大層面,即政府、地方及學 校,課程實施由政府所主導,透過學校、教師將課程目標落實於學生上,因此課.

(28) 17 程實施可設定為國家、學校、教師以及學生等四個層次(如圖 2-2-2),每一層有 不同的影響課程實施的因素。政府位於第一層,對面層都有主導性影響;學校位 於第二層,對教師及學生有主導性影響;教師位於第三層,對學生有主導性影響; 學生位於第四層,另個層次的本身對課程實施存在自主性及社會性等因素(陳凱 荻,2003)。. 反 饋. (政府) 自身因素 (學校) 自身因素 政府主導 (教師) 自身因素 政府主導 學校主導 (學生) 自身因素 政府主導 學校主導 教師主導. 社 主 會 導 因 素. 圖 2-2-2 課程實施概念圖 資料來源:修改自高級職業學校地理課程演變、實施價值及其問題研究(頁 14),陳凱 荻,2003,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1.第一層:政府 政府機關對學校行政的課程實施影響因素主要在於課程計畫的制訂,也是課程實施 中最重要的部分(Glatthorn,1987)。課程實施的內容、時間與方式大部分在課程綱要中 都有所規範(黃政傑,1999)。因此適當的課程目標、科目與學分數以及實施通則皆是 課程實施的成功先備條件。教育主管機關對於校務行政進行課程實施的影響,主要在於 提供輔導、支援以及監督、評鑑,所需之經費、人力及物力,並針對課程實施之問題加 以解決或者提供必要的協助;對教師課程實施的影響部分,主要基本節數的訂定、宣導 及教師進修,學校對教師課程的實施的影響,有專業教師的聘任與任課教師的排課、配 課等(轉引自黃顯華,李子建,1996)。 課程實施宣導關係到教師對課程的瞭解程度,對於課程瞭解不夠深入可能使教師產 生排斥甚至恐慌,這樣的結果會導致課程實施受阻和偏差的現象(周玫誼,2006)。黃 政傑(1995)認為課程改革應先增進課程之明確性,以利於實施的順暢,也就是在課程 實施前有明確的新的課程綱要、課程指引、進度、新課程理論或觀點的介紹及研習。課 程改革也導致教師有進修的需要,因此教育當局要提供老師進修的管道,爭取教師對計.

(29) 18 畫的認同,實施後可獲得實施的回饋以及協助教師在實際任教時所遭遇的困難,促進課 程實施的成功(黃政傑,1999;黃顯華、李子建,1996)。政府機關對學生在課程影響 部分,主要在於必選修、升學與否、開設科目以及課程內容。體育班因其特殊性,更需 要謹慎考量其需求依自身的發展規劃開設需要的課程,更需提供專業的進修管道以供教 授相關課程的能力與知識。 2.第二層:學校 在學校層級課程實施者主要是教師及擔任課程領導者行政人員,校長的支持、遠 見、推行與決策是導致課程實施成功的重要關鍵,校長對於課程的關注影響課程實施的 程度(周玫誼,2006;游玉英,2004)。課程在實施前學校應有明確的課程綱要、教學 指引、課程進度、評鑑方式等介紹及研習,在實施過程中,應定期召開課程發展委員會, 並不時的召開檢討會議及舉辦教師增能研習,以提升教師對新課程的瞭解與認同,使課 程實施具有明確性的執行方向;學校行政人員對課程的信念相當重要,如未能適時給老 師行政上的支援與解決教學現場所發生的問題,將會降低實施成效。 學校對學生在課程實施的影響,包括提供選修的機會或學校引導學生對課程的重視 與興趣。黃顯華及李子建(1996)指出就學生的學習方面,課程實施成功要素包括三點: (1)學校人員應營造出有利於學習的氣氛與環境; (2)學習目標應具彈性,因材施教; (3)學習目標應與生活經驗相互聯繫,其中包括一些趣味的成份。體育班課程實施的 彈性與個別化原則,以及教材方面所強調的「關聯性」以及「可推論性」,就為因應在 不同學校發展不同之重點項目之下,體育班學生必須能從課程當中學習到基礎的、實用 的相關知識。 3.第三層:教師 教師是面對學生的第一線,歐用生(1990)認為教師在課程的實施中扮演四種角色: (1)將課程理想直接落實於教學的實踐者;(2)在國家、地方、學校及教室四個課程 改革的層次中扮演教室層次的實施角色; (3)扮演「潛在課程」的管制口; (4)教師是 知識分配的管道。因此,教師的素質與態度關係課程實施的成效。 李子建、黃顯華(1996)認為教師影響課程實施之因素包含: A.教師的專業:教師的專業背景、專門科目的訓練,對於課程均有極大影響。 B.教師的動機:教師在實施革新課程時,更應主動、積極的地吸收相關知能。.

(30) 19 C.教師的投入:若教師的教學能認同課程的理念且積極投入,實踐在教學活動中,課程 為確實成效也會良好。 D.教師的信念:會直接影響其教學角色的扮演。 E.教師的時間:學校應合理地考量教師的時間,必須提供充分的、特定的、額外的時間 使其能夠在學校進行新課程之研習、新教材教法之討論,以及新教學方 式的計畫等。 F.教師的能力:對認識新課程的研習,主要著重在知識和理解方面,教師也要提升課程 實施的意願與能力。 學校應透過各種有效途徑,安排、落實教學視導工作及教師相關研習活動,協助教 師提升實施新課程與教學之能力。教師是課程的主要實施者,教師實際推動教材、教法 及進行各項教學活動,然而教師的力量是導致成功的課程實施之主要因素之一,其中教 師的專業、參與、投入及教師間的相互合作關係,行政的支援均對教師力量具有正面的 影響(李子建、黃顯華,1996)。教師本身工作須具備多種專業的能力,教師如何在短 時間內將課程內容融會貫通、安排適當的教學方式以及運用相關教具與媒體,有賴其專 業能力。專業能力的養成,必須持續學習與研究,不斷發展其專業內涵(黃永和,1998; 饒見維,1996) 。歐用生(1993)認為,師生對教室的過程加以解釋,改變思考與想法, 就是課程實施。課程管理或教學方式,對學生的學習成效都有直接的影響,若教師對課 程實施無法建立正確的心態與運用適合的教學方式引導學生,可能使學生無法對課程產 生積極的態度(周玫誼,2006)。此外,教師專業性可能使課程實施產生偏差,使學生 學習不正確的課程內容與觀念,後果更為嚴重,因此教師在課程實施上有決定性的影 響。就體育班之特殊性質而言,教師們本身是否認同這個特殊班級應是首要,其次則是 如何在學習時間短,且班級學生程度落差較大的影響因素之下,整理重點教材讓學生融 會貫通,的確是需要教師付出極大心力。 4.第四層:學生 課程實施在教室的層次,學生的學習是一個焦點(李子建、黃顯華,1996)。課程 要進入教室的生活中且能與學生的生活經驗相融,否則它仍然只是一個計畫而已(陳埩 淑,2000)。Leithwood(1982)認為影響學生學習之因素有三大類:學生的需求與程度、 學生對於學校之認同感及學生要完成學習任務之性質。學生是課程實施主要接受對象也 是最終目標,學生對於課程實施或許不能提供專業的建議,但卻能夠反映實際實施問.

(31) 20 題,包含學生基礎知識,在課程設計、實施到評鑑的過程中能夠參與的機會較少,因此 在課程實施過程中,學生自主性因素並不高,至多僅能在學校開設的選修課程範圍內選 擇有限的課程修習,因此學生在整個課程實施過程中是較為是被動的角色。但新課程的 實施乃是為了提升學生學習的成效,學校應掌握教室層及脈絡之重要性,一方面以整體 的角度提高教師班級經營的能力、另一方面則要考量不同學生的特性和需求,並注意外 在社會情境對於師生的影響,以提高課程實施之成效。體育班學生學習的積極度往往直 接影響教師,因此體育班的課程必須能夠提高學生學習興趣,且與運動相關具有關連性 為佳。 5.其他影響因素 除了政府、學校、教師、學生這些因素外,整體的社會風氣對於課程實施級教科書 選用也有相當影響,升學主義的風氣日益興盛,使學校課程上的規劃或者推廣有傾向升 學課程的趨勢(郭秋勳,1994)。升學不考的科目,課程的實施必然受到一定程度的影 響(饒達欽,1996)。Fullan(1991)認為教材的素質也會影響課程的實施。黃政傑(1996) 認為學校課程實施的計畫中包含教科書的選用,因此在新課程實施的環節中,教材佔有 重要角色。Ornstien 和 Hunkins(1996)認為學校使用的「教科書」決定了整個課程的內涵, 我國過去的升學考試也以教科書內的知識為範圍,教師教學也以教科書的內容為主要範 圍,且相當依賴教科書,教科書的教材內涵品質對學生影響甚鉅,對國內教師及學生也 頗為重要。因此,各版本的教科書除了在章節上大略相同外,其餘皆有相當程度的差異。 就高中體育班學生而言,各科教材應強調相互關聯性與應用性,體育專項術科領域課程 應編定具有個別化、彈性化之訓練計畫;一般基礎課程之教材若適度融入運動相關議 題,更可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及效果。.

(32) 21 四、課程實施相關研究 針對課程實施相關文獻中,大多以單一領域為主要研究對象,茲將研究結果與建議 分述如下: 表 2-2-1 課程實施相關研究列表(依年份排序) 作者 研究 (年份) 題目 陳繁興 高職商業類科 (2001) 課程實施意見 調查研究. 重要研究結果與建議 1.高職課程宜與職訓相關單位配合,以提供學生多樣的選課 空間。 2.課程無法達成「減輕學生壓力」、「適性發展」之特色。 3.現階段高職商業類科之課程實施概況與高職新課程之特 色、理念仍有落差。. 陳宏偉 高中電腦課程 (2003) 的實施現況調 查. 1.大部分教師遭遇的問題以「課程時數不足」 、 「合法軟體不 足」及「教師進修或研習的機會太少」較為嚴重。. 莊雅玲 台灣中部地區 (2004) 高中藝術生活 課程實施概況 之調查研究. 1.音樂教師實施藝術生活課程以時間藝術領域為主,其他領 域為輔,教材教法彈性多元,教學成效尚可。 2.音樂教師進修意願高,可惜研習活動少,且研習資訊管道 不通暢。 3.教師對新修訂藝術生活科課程綱要草案的看法,認為專業 師資是影響新課程綱要草案實施成功與否最重要的因 素;依教師需求辦理相關之研習;以教師專長作為學校開 設新課程之參考;運用藝術性社團功能來拓展學生藝術領 域的學習;改善城鄉差距問題,以落實社區藝文資源協助 藝術領域教學之理念。 1.教師的教學信念:包括教學目標、 課程內容、教學策略、 教學評量、教師對學生的學習及需求。 2.影響教師教學信念的教學情境包括:(1)學校硬體設備;(2) 社區硬體設備;(3)教學進度;(4)與校內其他專業互動; (5)在學校兼任行政職務;(6)家長因素;(7)學校行政長官 因素;(8)教師對課程的瞭解及認同程度。 3.影響教師教學信念的教學經驗包括:(1)單一版本,輕鬆 教學;(2)教育改革衝撞舊教學;(3)新思維,新教學。 4.教師認知的實施教學困難面為:(1)學校電腦設備的限 制;(2)社區硬體設備限制;(3)學生的飲食行為、態度難 評量;(4)授課後學生產生無力感;(5)教師不熟悉課程。 5.教師自覺授課過程中所需要的配套措施為:(1)提供完整 的教案及相關教學媒體;(2)提供家長的教材;(3)資訊的 獲取與更新;(4)提供評量學生的工具。. 謝依芬 具環境生態觀 (2005) 營養教育課程 實施成效及影 響教師課程實 施之因素探討.

(33) 22 表 2-2-1 課程實施相關研究列表(續 1)(依年份排序) 作者 研究 (年份) 題目 李美鶴 多元文化學校 (2009) 本位課程實施 之研究-以北市 一所高級中學 為例. 林純淳 東部區域「藝 (2010) 術與人文」學 習領域音樂課 程實施現況之 調查研究. 周孟穎 台北市高職綜 (2011) 合職能科服務 類職業課程實 施現況之研究. 重要研究結果與建議 1.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實施的動力,仰賴學校人員,並有 助於提升學生學習自信心、學術競爭力,及世界公民素養。 2.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實施的困境,來自於教師的無力 感、行政專業能力、貧瘠、學科跨領域對話功能不彰及受 功績主義的價值所抑制。 3.多元文化學校本位課程落實的途徑,為鼓勵教師致力於多 元之行動研究,必須植基於卓越領導文化的形構、建立在 教師多元倫理的信念,專業的熱忱與自省的效力及須設計 具啟發性的引導學程,同時應建立學生與家長的閱聽機 制。 1.以非音樂相關背景者為多數;多數需兼任其他職務及課程 2.授課時數分配因各校而有不同;以音樂課單一教學方式為 主; 3.教學以教科書為主,部分加上自編教材;最常使用「歌唱」 教學,最不常使用「創作」教學 4.最常使用「真實評量」,所使用之教學設備以鋼琴為多數 約五成認為教學設備不足。 5.於「藝術與人文」學習領域音樂課程師資不足的情形感到 困擾。 6.性別、教學年資、職務、所在縣市、教學階段、學校類型、 專業背景教學之音樂科教師在「教學方式」 、 「教學資源」 、 「研習需求」 、 「實施教學所遭遇困擾」之情形皆有顯著差 異。 1.師對服務類職業課程認同度:傾向於「認同」 。 2.師教學專業構面:以性別、年齡、現任行政職務、教學年 資、是否持有特教教師證書、是否持有職業技術證照等, 皆無明顯差異。 3.政支持構面:以性別、年齡、現任行政職務、教學年資、 是否持有特教教師證書、是否持有職業技術證照等,皆無 明顯差異。 4.場接納構面:是否持有特教教師證書變項上有明顯差異。. 綜整相關課程實施研究,歸納主要問題及結果與建議如下: (一)近年針對課程實施相關研究中所提出之問題主要有: 大部分教師遭遇的問題以「課程時數不足」 、 「教師進修或研習的機會太少或研習資 訊管道不通暢」較為嚴重。另外在課程實施時,其他問題包含「軟硬體設施」、「經費 來源」、「師資問題」、「行政人員不足及行政配合」等之推行上之困難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refined generic skills, values education, information literacy, Language across the Curriculum (

Hope theory: A member of the positive psychology family. Lopez (Eds.), Handbook of positive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maintained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mphasized too much on plane geometry and should incorporate existing high school curriculum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By using Balanced Scorecard (BSC),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construct indicators of school management with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for L junior high school in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