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北市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台北市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相關研究"

Copied!
188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學系 在職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田秀蘭 博士. 台北市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 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相關研究. 研究生:賴奕銘 撰. 中華民國一百零二年六月.

(2) 誌謝詞 感謝是心中最真誠的聲音,千言萬語卻不知道該如何表達起。論文,對於在 職進修的研究生真的是一大挑戰,職場工作者、學術研究者同時兩頭燒卻又希望 能夠保有並兼顧彼此。一路走來總是兢兢業業的努力一步一步前進,不知不覺回 首時,竟然已完成了一切來到了撰寫感謝詞的時刻。沈澱片刻,且讓我細細道來。 首先最感謝的當然是我的指導教授田秀蘭老師,生涯是我實務工作中始終關 心的議題,因此當系上宣布邀請指導教授的時程開始時,我是多麼希望能夠拜讀 老師門下接受指導,幸運的是老師忙碌之餘,仍然願意撥空指導我們這群研究路 上的菜鳥,老師的溫柔提點與包容協助,讓我在面對「論文」這學術路上全新的 挑戰時,能夠不被自己的緊張與焦慮淹沒,按部就班地向前邁進,並給與研究方 向上寶貴的提點,完成論文的同時,也對國中生涯輔導工作有了更深一層的認識。 謝謝陳金定老師和謝茉莉老師撥冗指導,從一開始問卷量表專家效度上逐題 給予寶貴的建議與看法,並願意於百忙之中擔任口試委員,並就論文的內容仔細 審閱後於口試當天給了我許多寶貴的意見與指導,老師們富含學識涵養的回饋協 助我在後續論文的修訂上能夠更臻於完善,對於老師的提攜與指導,心存萬分感 動與感謝。 謝謝北投國中的輔導團隊,很幸運也很開心能夠與這樣一群具專業熱情的伙 伴共事,你們對於輔導工作總是如此努力並樂於討論分享,從你們身上我學到了 許多寶貴的輔導知能與工作態度,這一次論文的撰寫過程中,即使忙碌如你們仍 願意撥空給予建議與指導讓我獲益良多,並在我無暇分身之餘給予溫暖的支持與 包容;也謝謝過去教職路上的莘莘學子,是你們的生命故事給予了我生涯輔導工 作上最真實的涵養與感動。 謝謝親愛的慧貞、明惠與佩瑜,學術研究的路上因為有妳們這樣一群的好伙 伴,我不再孤單徬徨,若沒有你們的陪伴與砥礪,我完全不敢想像能夠在三年內 順利完成碩士學業。那是一種革命般地團隊情感,我們是如此團結無私地分享資 i.

(3) 源、交流訊息、加油打氣、情感支持、專業討論,一幕幕都將會是我這輩子最難 忘的回憶與畫面。 特別感謝我摯愛的家人,在職進修的壓力與疲倦總是在回到溫暖的家中時格 外難以隱藏,過程中你們給了我許多的協助與彈性空間好讓我能夠專心學習,特 別是在撰寫論文的這一年內,你們總是默默扛起家務,好讓我可以專心矢志地撰 寫論文,並在無數熬夜趕工後的翌日給予溫暖的關心問候與美味可口的早餐,好 讓我保有活力去面對工作學業上的挑戰。 至此,我知道此刻的心中仍有許多的感謝未能盡訴。我希望能夠長保此刻心 中對於生命與助人工作的感謝與熱情;莫忘當初進修深造的初衷,持續在學校輔 導工作中謙卑地學習與奉獻。. ii.

(4) 中文摘要 本研究目的旨在探討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 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間之差異與相關情形。研究過程採用立意取樣方式,共抽取 台北市 10 所國中,七、八、九年級男女學生,有效樣本共 719 人。本研究以問卷 調查法進行資料蒐集,研究工具包括「生涯決策型態量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 量表」 、 「生涯決定困難量表」 。所得資料以描述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 典型相關分析、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處理,研究結果如下:. 一、國中生整體生涯決策型態,在性別、年級、決定狀態、畢業生涯決定、母親 教育程度等背景變項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但不因父親教育程度、家庭社經 地位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二、國中生整體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在性別、決定狀態、畢業生涯決定、父親教 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家庭社經地位等背景變項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但 不因年級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三、國中生整體生涯決定困難,在性別、年級、決定狀態、畢業生涯決定、父親 教育程度等背景變項有統計上的顯著差異,但不因母親教育程度、家庭社經 地位等變項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有兩組典型相關存在,且達統計上 之顯著意義。. 五、國中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有三組典型相關存在,且達統計上 之顯著意義。 六、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定困難有四組典型相關存在,且達統計上之顯 著意義。 七、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對整體生涯決定困難有顯著預測力,其中 以正確的自我評估對整體生涯決定困難之預測力最高。 iii.

(5) 最後,研究者依據本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國中生生涯 輔導工作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字: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生涯決定困難. iv.

(6) The Relationship among Career Decision-making Style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aipei. YI-MING LAI.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differences and relations among career decision-making style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terms of their different backgrounds. We also examined the predictability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styles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to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 sample consisted of 719 students ( 353 males and 366 females ) from ten junior high schools in Taipei with purposive sampling. The study gathered information through questionnaire surveys. The instruments applied were Career Decision-making Styles Scale,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Scale. The obtained data were analyzed by descriptive statistics, one-way MANOVA, canonical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results were as follows: 1.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styles of junior school students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gender, grade, state of decision-making, graduateion career decision, mother’s educational level, but not the father’s educational level, social-economic status. 2.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of junior school students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gender, state of decision-making, graduateion career. v.

(7) decision, father’s educational level, mother’s educational level, social-economic status, but not the grade. 3. The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of junior school students varied significantly in terms of gender, grade, state of decision-making, graduateion career decision, father’s educational level, but not the mother’s educational level, social-economic status. 4. There were two significant cano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career decision-making styles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5. There were three significant cano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career decision-making styles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6. There were four significant canonical correlation between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7. The predictabilities of career decision-making styles and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on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were significant. Among which the accurate self-appraisal is the most predictable. Based on the results, suggestions for career guidance and future researches were discussed and proposed.. Key word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tyles,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career decision-making difficulties. vi.

(8) 目次. 誌謝詞. ........................................................................................................................... i. 中文摘要 ......................................................................................................................... iii 英文摘表 .......................................................................................................................... v 目次. ........................................................................................................................ vii. 表次. ......................................................................................................................... xi. 圖次. ....................................................................................................................... xiii.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1.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 5.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 .......................................................................................... 8.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國中生的生涯發展與輔導 .....................................................................11. 第二節. 生涯決策型態理論與相關研究 ............................................................ 21. 第三節.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理論與相關研究 .................................................... 28. 第四節. 生涯決定困難理論與相關研究 ............................................................ 33.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5 第二節. 研究對象 ................................................................................................ 46.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9. 第四節. 研究程序 ................................................................................................ 56.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58. 第四章 研究結果 ........................................................................................................ 59. vii.

(9) 第一節. 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現況 分析 ........................................................................................................ 59. 第二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中生在生涯決策類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 決定困難之差異分析 ............................................................................ 63. 第三節. 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典型相關分析 ........................ 86. 第四節. 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定困難之典型相關分析 ................................ 89. 第五節.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典型相關分析 ........................ 93. 第六節. 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對生涯決定困難之迴歸分析 .... 97. 第五章 研究討論 ...................................................................................................... 101 第一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在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 涯決定困難之差異情形討論 .............................................................. 101. 第二節. 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典型相關結 果討論 ...................................................................................................118. 第三節. 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對生涯決定困難之迴歸分析結 果討論 .................................................................................................. 127.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131 第一節. 結論 ...................................................................................................... 131. 第二節. 建議 ...................................................................................................... 136. 參考文獻 ...................................................................................................................... 143. 一、中文部分 ...................................................................................................... 143 二、西文部分 ...................................................................................................... 153 附錄. ...................................................................................................................... 161. 附錄一. .............................................................................................................. 161. 附錄二. .............................................................................................................. 162. 附錄三. .............................................................................................................. 163 viii.

(10) 附錄四. 國中生生涯態度問卷 .......................................................................... 164. 附錄五. 國中生生涯態度問卷 施測說明 ........................................................ 173. ix.

(11) x.

(12) 表次 表 3-2-1. 有效樣本統計表 .......................................................................................... 47. 表 3-2-2. 受試者基本資料次數分配表 ...................................................................... 48. 表 4-1-1. 有效樣本各重要變項間之相關矩陣、平均數及標準差 .......................... 60. 表 4-1-2. 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量表各向度單題得分 .............................................. 61. 表 4-1-3. 國中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各向度單題得分 ...................................... 62. 表 4-1-4. 國中生生涯決定困難量表各向度單題得分 .............................................. 63. 表 4-2-1.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分析結果 .................................. 64. 表 4-2-2. 不同年級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分析結果 .................................. 65. 表 4-2-3. 不同決定狀態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分析結果 .......................... 65. 表 4-2-4. 不同畢業生涯決定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分析結果 .................. 66. 表 4-2-5.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分析結果 .................. 67. 表 4-2-6.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分析結果 .................. 68. 表 4-2-7.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分析結果 .................. 69. 表 4-2-8.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分析結果 .......................... 69. 表 4-2-9. 不同年級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分析結果 .......................... 70. 表 4-2-10 不同決定狀態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分析結果 .................. 71 表 4-2-11 不同畢業生涯決定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分析結果 ........... 72 表 4-2-12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分析結果 .......... 74 表 4-2-13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分析結果 .......... 74 表 4-2-14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分析結果 .......... 75 表 4-2-15 不同性別之國中生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分析結果 .................................. 76 表 4-2-16 不同年級之國中生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分析結果 .................................. 77 表 4-2-17 不同決定狀態之國中生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分析結果 .......................... 79 表 4-2-18 不同畢業生涯決定之國中生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分析結果 .................. 81 xi.

(13) 表 4-2-19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國中生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分析結果 .................. 82 表 4-2-20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之國中生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分析結果 .................. 83 表 4-2-21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國中生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分析結果 .................. 84 表 4-2-22 不同背景變項之國中生在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 決定困難之差異分析摘要表 ...................................................................... 85 表 4-3-1. 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 87. 表 4-4-1. 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定困難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 90. 表 4-5-1. 國中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典型相關分析摘要表 ...... 94. 表 4-6-1. 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對生涯決定困難之多元迴 歸分析摘要表 .............................................................................................. 98. 表 4-6-2. 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對生涯決定困難之多元逐 步迴歸係數表 .............................................................................................. 98. xii.

(14) 圖次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45 圖 4-3-1 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典型相關結構圖 ................ 88 圖 4-4-1 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定困難之典型相關結構圖 ........................ 92 圖 4-5-1 國中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典型相關結構圖 ................ 96 圖 4-6-1 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對生涯決定困難迴歸分析圖 99. xiii.

(15) xiv.

(16)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欲探討國中生的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相關, 以增進對國中生生涯的了解,並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以做為教育主管機關及學 校單位之參考。 本章節的主旨在說明本研究的動機與目的,藉此提出研究問題與研究假設,並界定 出本研究之相關名詞。全章包括三節,第一節為研究動機與目的、第二節為研究問題與 假設、第三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本節依序就本研究之研究背景、研究動機與研究目的,分別說明之。 一、 研究背景 經過十年的醞釀,十二年國民教育即將於 103 年正式上路,十二年國民教育實施計 畫工作要項中,特別指出「落實國中教學正常化、適性輔導及品質提升」 ,並在相關配套 措施中安排「學生生涯規劃與國民素養提升」方案。因此協助每一個孩子能夠「適性發 展」 ,可以說是十二年國民教育的核心價值,也是未來十二年國民教育成敗的重要關鍵 (教 育部,民 101;陳聯鳳,民 101) 。鑑於國民教育之實施對於整體國力及個人發展具有重 要影響,各國重視國民教育之際,莫不紛紛延長其國民教育年限,以求透過基礎教育提 升國民素質(陳盛賢,民 94;張鈿富、張奕華、蕭霖、林素鈺,民 94) 。民國 57 年台灣 義務教育從過去的六年正式延長為九年,為台灣的教育工作奠下了良好基礎的同時亦提 升了國民的教育水平,然而隨著時代的進步,產業需求的提升,九年國民教育已不再能 滿足時下社會的需要,延長國民教育的聲浪不斷,冀求透過國家增加教育投資,提供學 童更多接受正式教育的機會。十二年國民教育的實施,可說是政府對於當前人民教育需 求的重視與回應。 適性輔導強調協助學生認識自我、瞭解教育與職場環境的關係、培養生涯規劃與決 策能力,以進行生涯準備,找出最適合的進路(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國教署】 ,民 1.

(17) 101) 。而適性輔導的精神奠基於我們相信每一個學生都有屬於他自己的「獨特性」 ,相信 天生我才必有用,每一位學生都能夠找到合適自己的角色與位置,其主要目的包含,協 助並引導學習階段的學生了解自己的興趣、性向及能力;並在學生面臨升學選擇時提供 進路選擇的建議;以利學生後續未來的學習能夠適得其所(王意蘭,民 101) 。我們可以 發現到適性輔導的精神與意涵與學校輔導工作三大核心概念「生活輔導」 、 「學習輔導」 、 「生涯輔導」 (劉焜輝、洪莉竹、周麗玉、賈紅鶯、李玉嬋,民 92)中的生涯輔導可說 是一體兩面。因此,落實學校生涯輔導工作,針對學生個別差異提供生涯輔導,協助其 進行生涯進路規劃,正可說是推動適性輔導的不二法門,也是國中教育現場刻不容緩的 重要工作。 台灣新生兒出生率不斷降低,少子化現象為教育界帶來的衝擊與震撼正逐漸從小學 一路往國中端席捲而來,根據教育部統計處(民 102)資料顯示,國小畢業生人數在民 國八十年為 399,710 人達到高峰,接下來到民國九十九年一路下降為 285,628 人,學生人 數二十年內減少了 29%。從數據中我們可以瞭解到就讀國中學生人數,正隨著小學畢業 生人數減少而逐年銳減當中。少子化現象看似衝擊著教育市場,卻也為台灣的教育環境 帶來改變的契機。當家中子女人口數的減少,除可相對減少養育與教育上的支出外,亦 可相對增加父母陪伴小孩成長的時間與互動的機會。就學校而言,少子化有助於國民教 育降低班級人數政策的達成,早日實現小班教學的目標,有助於讓中小學邁向「精緻化」 的教育。另由於學生人數減少,升學競爭稍趨和緩,相對紓緩升學壓力,亦可普遍提昇 全民素質(吳清山、林天佑,民 94) 。當教育的目標從普及化進一步地開始追求精緻化 的同時,教育工作不再只是傳道、授業、解惑,而更應該以全人、終身的角度,將生涯 發展的概念納入學校教育系統內,協助學生進行個別化的生涯試探與規劃,促進其生涯 發展,達到適性揚才的目標(袁善民,民 94) 。 當社會職場強調專業的分工與各式新興職業興起的同時,我們日益重視學生多元智 能的發展,學校單位應該要針對學生不同的特質與需求,提供其適性化的學習,滿足其 不同的學習需求,並安排多元的生涯進路管道提供學生選擇。然而多重選擇的自由同時 2.

(18) 也增加了選擇的複雜度與難度,造成決定上的難題(林蔚芳,民 101) 。多元生涯進路一 方面為學生提供各式升學的途徑與不同的類型的學校以滿足不同孩子需要的同時,卻也 代表著更多而龐雜的升學管道、學制類科資訊需要學生、家長去瞭解。相較於過去聯考 一試定江山,單一升學進路管道下,以考試分數做為選擇依歸,學生與家長容易因為對 多元進路的不了解而充滿更多在生涯選擇上不確定的焦慮與擔憂。張春興(民 80)指出 畢業後的升學選擇,往往是學生求學期間最常經歷的生涯困擾之一。因此,國中三年我 們除了要充實學生各學科知識素養外,學生入學之初即應啟動適性輔導,協助學生充分 自我探索,掌握各進路管道及升學學校的資訊,培養學生生涯決策的能力(王意蘭,民 101) 。 二、 研究動機 國中升學進路,可說是學子們在求學階段中,重要的第一次生涯抉擇點。對個人的 發展而言,國中青少年階段正是個轉變相當大的時期;同時相較於小學階段,國中生擁 有更多選擇的機會與自由,亦是個人生涯探索的重要時期。以 Super(1980)的生涯發 展階段理論(Career Development)來看,Super 主張生涯為長期的發展歷程,且是連續 不斷的向前邁進,強調生命階段與生涯發展的相關性,並以年齡來劃分,分成成長、探 索、建立、維持、衰退五個主要階段,其中,國中階段約為 13~15 歲,正處於成長與探 索階段,是個人對於自我概念與職業概念的探索與適應期(朱惠琴、謝美琪,民 95;郎 亞琴,民 95)。 Hill(1974)指出輔導工作的功能有下列兩種,一者是協助學生發展其本身的能力, 以促進其學習上的適應,計畫自己的教育規劃,擴大學習的成果;另一重要功能則是協 助學生發展其抉擇的歷程與技能,尤其是有關教育與未來生涯職業計畫的選擇與決定。 因此國中輔導教師工作重點之一即在於協助學生在國中階段增進自我認識,釐清生涯目 標,收集相關訊息,降低環境中不利之困難素,協助學生提升其生涯決策能力,使其在 面對生涯抉擇時,能夠依據本身的各項考量來做出最適決策選擇。國中階段的學生修業 三年畢業後,緊接著將會面對升學選校此一人生重要的生涯抉擇,無論是選擇學術取向 3.

(19) 的高中、或是技職教育取向的五專、高職,亦或是就讀綜合高中延後教育分流選擇,不 同的生涯選擇影響所及不只是受教育內容的不同,也影響著未來的就業方向。然而在國 中學習階段,我們發現到過去學校裡所教授的學科知識十分豐富,但卻鮮少教導我們的 孩子如何進行抉擇,尤其是在面對升學選校等重要生涯議題。相關研究調查發現,國中 階段的學生對於升學選校、未來發展的選擇高居生活壓力來源第一(王昭琪,94;唐全 騰,97;黃靖雯,99;許淑惠,99) 。研究者身為國中輔導教師,觀察學生在面對此一重 要生涯決策時,常感到困惑與焦慮不知如何抉擇是好。透過課堂教學及與學生進行生涯 諮商後的觀察與回饋,發現到學生普遍對未來升學的規劃與選擇感到困難,且隨著諮商 晤談的引導與整理,看到學生生涯困難背後的原因,個別差異很大,有的學生主述家人 的期望與自己的規劃衝突;有的學生則受制於有限資料,需要更多相關學校的訊息;有 的學生抱怨對自己瞭解程度不夠,不清楚未來想要的方向…等等。在面對生涯決策壓力 時,有的學生煩惱到出現身心症狀,對於未來發展感到焦慮與無望;但亦有同學對於前 程規劃感到信心滿滿。實務經驗亦發現,即使是面對抉擇困難,每個學生的反應也很不 一樣,有的學生希望教師提供更多的訊息資料,爾後協助其逐步分析利弊,以淘汰篩選 出最適合的選擇;有的學生則習慣以對該學校類科的感受、直覺做為決定的依據;更甚 者,直接將抉擇的責任拋給家人、師長,一切交由大人替其決定,對此不抱任何個人想 法。 上述教學輔導經驗激起研究者對於國中階段學生「生涯決策」議題的關注與興趣, 並好奇學生的生涯決策困擾現況及是否受個人的決策風格類型或是自我效能感影響而有 所差異。翻閱相關文獻後,發現到目前關於生涯決策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大學生及高中職 端的學生。因此,研究者嘗試以台北市國中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 在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的現況與差異,同時探討三者間的 關連與影響。並進一步探討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是否對生涯決定困難具有 預測作用,進而探討如何降低國中生的生涯決定困難,俾使其能順利排除或減少不利生 涯決定之困難。期望透過本研究能夠得到教育現場最新並具有價值的訊息,做為教育主 4.

(20) 管機關提升國中生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降低國中生生涯決定困難政策推動的參考,及日 後學術上的研究與應用。 三、 研究目的 綜上所述,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在於探討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 生涯決定困難之關係,期望研究結果能更做為未來國中生適性輔導參考之用、增加國中 生的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協助國中生安排合適之生涯規劃。茲說明本研究的研究目的如 下。 (一)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在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 難的差異情形。 (二)談討國中生之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的相關情形。 (三)談討國中生之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對生涯決定困難的預測情形。 (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做為後續研究及國中生生涯輔導實務工作之參考。. 第二節. 研究問題與假設. 依據前述的研究動機與目的,茲將本研究所探討之研究問題、研究假設分別說明 之。 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將探討的議題具體化為下列四個問題,作為蒐集資料及 分析討論之依據: (一) 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在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上是 否有顯著差異? (二)國中生之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間的相關是否達統計上的顯著意 義? (三)國中生之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定困難之間的相關是否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5.

(21) (四)國中生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間的相關是否達統計上的顯著意 義? (五)國中生之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是否能有效預測生涯決定困難? 二、 研究假設 根據上述研究問題,分別提出研究假設如下: 假設一: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1-1 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1-2 不同年級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1-3 不同決定狀態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1-4 不同畢業生涯決定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 義。 1-5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 義。 1-6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 義。 1-7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型態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 義。 假設二: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2-1 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2-2 不同年級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2-3 不同決定狀態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 義。 2-4 不同畢業生涯決定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 意義。. 6.

(22) 2-5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 意義。 2-6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 意義。 2-7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 意義。 假設三:不同背景變項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3-1 不同性別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3-2 不同年級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3-3 不同決定狀態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3-4 不同畢業生涯決定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 義。 3-5 父親不同教育程度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 義。 3-6 母親不同教育程度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 義。 3-7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國中生,其在生涯決定困難上的差異達統計上的顯著意 義。 假設四:國中生之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之間的典型相關達統計上的顯著意 義。 假設五:國中生之生涯決策型態與生涯決定困難之間的典型相關達統計上的顯著意義。 假設六:國中生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間的典型相關達統計上的顯著意 義。 假設七:國中生之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能有效預測生涯決定困難。. 7.

(23)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 一、 生涯決策型態: 本研究將生涯決策型態定義為:個人在接收與反應教育、職業相關選擇決策情境時 所傾向之思考模式、態度、能力和技巧。本研究以柳雅卿(民 96)翻譯 Singh(2004) 之「職涯決策型態量表」為參考架構,修正後做為本研究中測量國中生涯決策型態之工 具。此量表用以測量個人在做決策所採用之反應型態,將生涯決策型態分為理智型、依 賴型及直覺型三種決策型態,計分方式採李克特氏五點量表計分,分別求出三種型態分 數。各型態的特性描述如下(林幸台,民 72) 。 (一)理智型(rational type) : 此種決策型態者以合乎邏輯的方式,依據手段與目的的關係,從未來的觀點蒐集各 項資料,經過詳細的分析與比較後,作出最佳決定,並且能夠為其選擇負責。 (二)直覺型(intuitive type) : 此種決策型態者能夠為其選擇負責,但並未考慮未來因素的影響,亦未進行有關資 料的蒐集或進行合理的分析比較,其作決定的方式主要是依據個人想像、當下的感受與 情緒反應,急促作下決定。 (三)依賴型(depentdent type) : 此種型態者極度需要社會的贊許,以社會規範做為行事的標準,其決定的方式主要 依據他人的期望而作選擇,因此常將責任交付他人。 二、 生涯決策自我效能: 本研究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係指一個人在面對生涯發展過程時,對自己能否在生涯 發展過程中做出有效決定的能力、信心程度、信念及期望。本研究以張碧娟(民 100) 翻譯並修訂 Taylor 與 Betz(1983)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量表」 (Career Decision-Making Self-Efficacy Scale, 簡稱 CDMSE)為參考架構,修正後做為本研究中測量國中生生涯決 策自我效能之工具。用以評估個人對於做出有效生涯決定的信心程度,內容包括:正確 的自我評估、蒐集職業資訊、目標選擇、訂定未來計劃、問題解決五項。計分方式採李 8.

(24) 克特氏五點量表計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涯決策自我效能預期程度越高,代表生涯自我 效能越高,在進行生涯選擇與決定時的信心程度越強。 三、 生涯決定困難: 本研究之生涯決定困難係指個體在做生涯決定時所遭遇到無法決定的情形(Gati, Krausz & Osipow, 1996) 。本研究以田秀蘭(民 90)翻譯修訂 Gati 等人(1996)之「生 涯決定困難量表」 (Career Decision-making Strategies)為參考架構,修正後做為本研究中 測量國中生生涯決定困難之工具。用以評估個人在進行生涯決定時的困難程度,計分方 式採李克特氏五點量表計分,得分越高,表示生涯決定時的困難程度越高。內容包括四 大類別及十一種不同類型的困難: (一)尚未準備就緒:1.缺乏動機、2.猶豫不決、3.錯 誤觀念。 (二)各方面訊息不足:1.不清楚決定的步驟、2.對自己認識不足、3.職業資料 不足、4.不知如何取得資料、5.資料來源不可靠。 (三)訊息不一致:1.內在衝突、2.外在 衝突。 (四)文化及環境因素。. 9.

(25) 10.

(26)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節的主旨在探討國中生生涯決策型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定困難之理 論基礎與相關研究。本章綜合整理相關文獻後進行深入瞭解與探討,共分為國中生的生 涯發展與輔導、生涯決策型態理論與相關研究、生涯決策自我效能理論與相關研究、生 涯決定困難理論與相關研究等四節加以說明之。. 第一節. 國中生的生涯發展與輔導. 本節依序就生涯發展之意義、國中階段生涯發展特徵、國中階段之生涯選擇、影響 生涯發展之因素及國中階段的生涯輔導進行探討,茲分述如下。 一、 生涯發展之意義 生涯發展一詞源於生涯,因此欲瞭解生涯發展特徵與任務前,需先針對生涯一詞其 意義與內涵進行探究。生涯(career) ,源自於羅馬字 via carraria 及拉丁字 carrus,兩者意 思皆為古代的兩輪戰車。在希臘,career 意含有瘋狂競賽的精神,因此在西方世界的概 念中,生涯一詞的使用,就如同馬場上馳驓競技般,隱含有未知、冒險、犯難的精神(金 樹人,民 86) 。牛津字典(Oxford Dictionary)解釋為「一生的發展與進步(development and progress through life) 」 。生涯自過去字意上的戰車,近代已引申為意指人生的道路或 發展途徑,亦即個人一生中所扮演的系列角色與職位(金樹人,民 79) 。隨著時代的變 遷,生涯的定義與內涵不斷有所擴充更迭,我們可以說生涯的範疇不再侷限於工作或職 業,也可以是一種個人的生活風格,包含個體在其一生中所從事與工作職業相關的活動, 也涉及其他非工作或職業的活動,如休閒活動等(McDaniels, 1975;宋湘玲、林幸台、 鄭熙彥、謝麗紅,民 89;吳芝儀,民 89) 。 金樹人(民 86)指出生涯一詞本身含有,1. 方向性:它是生活裡各種事態的連續演 進方向;2. 時間性:生涯的發展是一生當中連續不斷的過程;3. 空間性:生涯係以事業 的角色為主軸,也包括了其他與工作有關的角色;4.獨特性: 每個人的生涯發展是獨一 無二的;5. 現象性:只有自個人尋求它的時候,它才存在;6. 主動性:人是生涯的主動 11.

(27) 塑造者。由此可見,生涯強調的不只是當下的情境與選擇,更強調動態性的發展。我們 可以說「生涯發展」係指個人心理、社會、教育、體能、經濟和機會等因素綜合形成個 人終其一生的發展性生涯歷程。而這些個人所經驗的層面,與個人在教育、職業、休閒 嗜好等方面的個人選擇、投入和進步情形有關;是個人自我認定、生涯認定、生涯成熟 等特質的發展歷程(Herr & Cramer, 1996) 。 二、 國中階段生涯發展特徵 國中階段的學生因開始邁入青春期階段,無論是在身心各方面皆發生了巨大的改變, 使得同樣身處於學齡階段,國中階段的學生與國小階段的學童已經明顯有所差異。掌握 國中階段生涯發展特徵有助於我們增進對此階段青少年的瞭解,並做為生涯輔導工作規 劃之參考。林幸台、田秀蘭、張小鳳、張德聰(民 99)整理國中階段青少年生涯發展的 特性後歸納如下列四點:1.同儕間的影響力逐漸大於家庭的影響力;2.由於歸屬感的需求 較易有從眾心理的表現;3.希望擺脫父母之約束追求獨立;4.性別角色態度發展受到同性 角色之學習較多。 另依據 Erikson(1963)所提出之心理社會發展階段論,理論強調人生在不同階段會 出現不同的發展危機,發展危機同時也是個人的發展轉機,每一階段的發展危機若能順 利度過,將有助於下一個階段的發展。其中國中階段正處青年期,其發展危機為「自我 統合與角色混亂」 ,Erikson 認為此一時期若能順利發展則個體會表現出明確的自我觀念 與自我追尋的方向;若發展時遇到了障礙,則個體表現出來的特徵則會是生活無目的方 向,經常感到徬徨迷失。而此階段也是個人生命成長發展的一個關鍵時期,因為個體在 此階段所進行的生涯選擇及對生涯選擇的踐諾,會深刻地影響個體如何看待自己以及他 人對自己的看法,並對個體自我的統整與認定產生重要的影響。 三、 國中階段之生涯選擇 從生涯成熟的角度來看,生涯抉擇伴隨著生涯發展是個人一生中不斷發展的動態過 程,每一個生涯發展階段因為身心及環境條件的不同,各有著不同的社會期望行為與角 色,形成了不同生涯階段中獨特的生涯發展任務,當發展任務若是能夠被完成,即代表 12.

(28) 個人生涯發展成熟達到一定程度(金樹人,民 86) 。許多生涯發展理論學家,其理論焦 點重心皆與青少年階段有關,因為青少年在生理、心理方面日益成熟,面臨著成長上重 大的改變,開始嘗試脫離童年時期所依賴的支持系統,追求獨立發展。Celia Denues(1972) 曾指出: 「要知道你想往何處去,你必須知道你身在何方以及你是誰」 (引自李素卿譯, 民 86)我們可以發現到國中階段的學生,透過參與家庭、校園、課外活動、網路等方式, 不斷向外延伸、拓展其生活經驗,並在體驗之中嘗試整合個人的興趣、能力、情緒、價 值觀、世界觀等,增進對自我的認識與統合。同時國中階段正是個體面對未來,開始進 行生涯抉擇的關鍵時刻,升學選校的抉擇將決定其教育方向,而不同的教育方向將進而 協助個體發展出不同且獨一無二的生涯觀念與規劃。 (一) Ginzberg,Ginsberg,Axelrad 和 Herma 生涯發展理論 Ginzberg,Ginsberg,Axelrad 和 Herma(1951)首先以發展觀點來談職業選擇方面 之生涯議題。Ginzber 根據實徵研究的結果,認為生涯發展伴隨著年齡的成長是一持續不 斷的歷程,隨時要面臨做不同的抉擇,大約起自 11 歲至 17 歲成年早期後才結束,因此 職業選擇是一個約含括 6-10 年階段的發展歷程。而個人的身心發展、人格特質、價值觀 念、教育機會、外在的社會環境以及工作成就等,皆會影響此職業選擇的歷程。Ginzber 將生涯發展階段依據階段任務的不同,依年齡分別依序為幻想期(Fantasy Period) 、試驗 期(Tentative Period) 、實現期(Realistic Period) 。其中試驗期階段橫跨 11 至 17 歲,與 國中階段的青少年吻合,其相關概念說明如下:此時期內的青少年會逐漸歷經幾個次階 段:1.「興趣期」 (interest)的青少年會以對特定人物的喜好及厭惡來嘗試勾勒出未來的 職業選擇;2.「能力期」 (capacity)的青少年會逐漸以自己所具備的能力做為未來職業 選擇的判斷依據;3.「價值期」 (value)的青少年逐漸覺察個人的價值觀,此時對於職業 的選擇轉為重視不同職業選擇能滿足個人需求的程度;4.「轉換期」 (transition)的青少 年隨著職業興趣、能力的發展,對各類型職業更進一步的認知,逐漸由生涯的探索轉為 實際的選擇,並體認到伴隨職業選擇而來的相關責任。. 13.

(29) Ginzberg 的生涯發展理論著重在職業選擇的行為,主張生涯的試驗期有四大特徵: 1.個人開始對特定領域的工作感到興趣;2.能覺察個人的能力狀況;3.能覺察個人的價值 觀,並與其能力統合;4.逐漸由生涯試探轉換至實際的選擇。而國中階段的學生約於 13-15 歲,正處於試驗期的後期,這個階段的青少年已經開始意識到未來謀職的重要性與應負 的責任。國中畢業後,學生將面臨不同教育方向的選擇,包含學術通才取向與技職專才 取向的選擇,因此在臺灣目前的教育學制下,選擇技職教育方向的青少年將比 Ginzberg 預估的 17 歲提早面對實現期的到來,投入特定職業領域開始進行教育訓練。因此國中階 段應協助青少年進行各種試探活動以協助個人發展出興趣、能力與價值觀,並為下一階 段投入特定職業提前進行瞭解與準備,並為畢業後升學選校之生涯選擇進行準備。 (二)Super 生涯發展理論 Super(1953)提出其生涯發展理論,強調職業發展即為做決定的歷程,職業選擇是 職業自我和工作世界之間逐漸適配的結果,而職業選擇就是自我概念的實現。Super 針 對其生涯發展理論提出了五個生涯發展階段或稱大循環(maxicycle) ,分別是:成長階 段(Growth):出生至大約 13 歲、探索階段(Exploration):14 至 24 歲、建立階段 (Establishment) :25 至 44 歲、維持階段(Maintenance)或經營階段(Management) : 45 至 64 歲和衰退階段(Disengagement) :65 歲以後。這些階段的特色是線性及具可預 測性,但保留個別差異性的存在,並非所有人都用同樣的方式或是在固定年紀歷經這些 階段。 國中階段的青少年正處在探索階段,該階段共有五大發展任務:1.職業偏好逐漸具 體化;2.職業偏好的特定化;3.實現職業偏好;4.發展合於現實的自我概念;5.學習開創 較多的學習機會(Super et al., 1996) 。而職業偏好自具體化、特定化邁向實現的過程即是 描述個體生涯選擇發展的歷程,國中階段的青少年透過生活及校園經驗中所提供的試探 過程,逐漸形成對特定職業或教育方向的偏好,並透過升學選校此重要生涯抉擇實現其 職業偏好。. 14.

(30) 依照 Super 所提出的觀點,不同的生命階段各有其階段發展任務,個體是否能夠成 功因應每一個階段任務的要求,有賴於個人的生涯成熟度。Super(1974)對於生涯探索 階段的青少年提出六項達到生涯成熟的條件:1.職業選擇的定向性:個人能關心未來的 職業選擇問題;2.職業的資訊和規劃:對個人所偏好的職業可以蒐集相關資訊,並做計 畫;3.職業偏好的一致性:個人對於所偏好的職業具有持續的一致性;4.個人特質的具體 化:個人的自我概念更為具體明確;5.職業選擇的獨立性:個人可以依據自己的意願做 出職業選擇的決定;6.職業偏好上的智慧:個人選擇、能力、活動、興趣之間具有一定 程度的關聯性。 綜上所述,國中階段的青少年正值生涯發展階段中關鍵的探索階段,而此階段的發 展任務正是透過學校、休閒活動及各種工作經驗,進行自我檢討、角色試探及職業試探, 發展出職業選擇的獨立與定向性並實踐之以實現其自我概念。學校的生涯輔導工作重點 即為協助學生更了解自己(如:探索職業興趣與價值觀) ;協助學生更瞭解工作世界(如: 熟悉各種職業的生涯現況)以及瞭解如何做出生涯決定(簡文英、彭天福、李佩珊、王 美玲、楊雅惠,民 99) 。 (三)Gottfredson 設限與妥協理論 Gottfredson(1981)提出設限與妥協理論,其特色在於將生涯選擇視為一種歷程而 非事件,並將發展的概念結合至該歷程之中。Gottfredson(1996,2005)指出隨著發展 的過程,個體將會逐漸發展出更複雜而成熟的認知結構,進而影響「職業認知地圖」與 「自我概念」兩種職業選擇時重要的元素;對職業的期待會因性別、種族及社會階級而 有所不同。Gottfredson 以設限及妥協的概念,來說明生涯發展與選擇的過程,其中「設 限」指的是個體藉由逐漸淘汰掉無法接受或與自我概念相衝突的選擇,來縮小「可接受 的選擇範圍」 (zone of acceptable alternatives)的歷程。Gottfredson 用「四階段設限模式」 來說明個體設限發展的過程,包含 1.大小與權力取向期(3 至 5 歲) ;2.性別角色取向期 (6-8 歲) ;3.社會價值取向期(9-13 歲) ;4.內在的獨特自我取向期(14 歲以上) 。其中 國中階段的青少年年齡層涵蓋了階段三與階段四,茲就階段三、四相關概念說明如下: 15.

(31) 在社會價值取向期的青少年經由同儕或社會的影響,學會社會評價和名聲地位的敏 感度,除了考慮能力,職業聲望與地位成了生涯抉擇的重要因素。職業選擇的範圍會逐 漸縮小,並落在「適當的性別」 、 「足夠的名聲」以及「不置於太難達成」等幾項條件內 (簡文英等人,民 99) 。到了內在的獨特自我取向期,因自省思考能力的發展,而提升 了覺察自我與他人的能力。青少年開始意識到必須進行職業選擇,此時的青少年已經對 自己的人格特質、價值觀、興趣、經驗、家人需求等有了初步的澄清,她們開始在前面 階段所限定出來的可接受範圍內進行探索並嘗試做出選擇,也是妥協的開始。 「妥協」會 發生在個人的職業展望與環境因素相衝突時,而在妥協的過程中,個人的興趣會最先被 放棄,其次是職業聲望,最後才是性別角色因素。而在妥協的歷程中 Gottfredson(2005) 補充三項有關之因素,首先,個體為了省去蒐集資訊的麻煩,往往在面臨決定的最後時 刻,僅從已知的資源中蒐集資料;其次,當個體能夠嘗試接觸更多的機會,將擁有更多 的選擇;最後,多數人往往僅挑選夠好的選擇而非最好的選擇。 Gottfredson 的理論讓我們了解到性別角色社會化及其他社會因素對國中階段青少年 選擇的影響。理論強調選擇的減少是一個漸進且不可逆的過程,然而個體所擁有的各項 生涯特質雖然有其生理基礎,但特質的顯現與後續發展卻是由個人在不斷選擇的經驗之 中所形塑出來的(Gottfredson,2005) 。綜觀理論所述,國中階段正是形塑個人生涯選擇 可接受範圍的關鍵時刻,我們可以經由提供豐富而多元的試探機會及培養生涯規劃與決 策的能力,提升其對自我特質、價值觀、興趣、經驗、家人等不同需求,能夠有更多清 楚的覺察,進而擴大國中學生的選擇範圍,使其生涯選擇不僅是「夠好」而能夠邁向更 好。 四、 影響生涯發展之因素 影響國中階段學生生涯發展因素眾多,研究者參考國內外學者相關概念的研究後, 就本次研究所欲探討之變項,性別、年級、家庭因素、生涯決定與國中生涯發展之關係 進行探討。 (一) 性別 16.

(32) 生涯發展相關因素之研究中,歷來性別一直受到研究學者的重視,因為個體性別角 色的發展深受社會期待與文化的影響,進而造成個體在人格及生涯發展上的差異。林錦 坤(民 89)與陳秀婷(民 92)的研究結果都發現國中階段學生整體生涯自我概念逐漸清 晰,而女生的生涯自我概念又高於男生。陳正田(民 93)針對原住民國中生深度訪談後 發現原住民學生生涯發展認知與生涯發展,因性別而有所差異。蘇鈺婷(民 100)研究 指出不同性別青少年在生涯感受、生涯信念、生涯探索、生涯行動與生涯發展上有顯著 差異。廖錦文(民 101)研究發現,性別差異對東部國中生生涯準備度影響達顯著差異, 並能有效預測生涯準備度。 (二)年級 從發展的角度,個體身心特質往往會隨著年齡的增加而發生質量上的改變,考量學 齡階段的青少年其學習與生活受年級差異之影響遠過於年齡不同的影響,因此多數學者 皆認為以年級做為研究變項要比年齡更能反應出發展的現況與差異(Crites, 1974) 。 林錦坤(民 89)的研究結果發現生涯自我概念在年級上無顯著差異。陳秀婷(民 92)的研究卻發現生涯自我概念會隨著年級的增加而更為清晰。陳正田(民 93)研究後 發現原住民學生同樣會因為年級的不同而生涯發展認知與生涯發展有所差異。蘇鈺婷 (民 100)研究指出不同年級的青少年在生涯感受、生涯探索、生涯計畫與生涯行動上有顯著 差異。 (三)家庭因素 陳麗娟(民 72)指出,從職業發展歷程的角度來看,家庭是個體在社會化過程中最 基本也最早接觸到的單位,因此對於個人在生涯自我概念的形塑上具有重要影響。而 Farmer(1985)針對城鄉差距對青少年生涯發展的影響中,發現身處開發越繁榮都市的 青少年其職業抱負越強。 林錦坤(民 89)的研究結果發現家庭社經地位對生涯自我概念有顯著影響,家庭社 經地位越高,學生生涯自我概念越高;同時父母教養態度也與生涯自我概念有顯著相關。 謝孟芳(民 91)就國中資優班學生進行研究,發現父母的教育程度及父母期望會影響國 17.

(33) 中資優生的教育選擇;同時父親的職業地位及父母期望會影響國中資優生未來的職業選 擇。陳秀婷(民 92)的研究也有類似發現,國中學生的生涯自我概念隨著家庭社經地位 與父母期望程度而逐漸清晰。陳正田(民 93)發現原住民學生在生涯發展認知與生涯發 展上受家庭社經背景、家長教育期望、家長管教態度的差異而有所不同。蘇鈺婷(民 100) 研究同樣指出社經地位的不同,會使青少年在生涯感受、生涯信念與生涯態度上有顯著 差異。廖錦文(民 101)研究發現,家長期望、家長社經地位能夠有效預測東部國中生 生涯準備度與生涯自我概念。但亦有學者有不同的研究結果,如,顏仲崚(民 97)針對 家庭社經地位、學業成就及生涯選擇上進行研究,卻發現生涯選擇不受性別、家庭結構 與家庭社經地位而影響。 (四)生涯決定 洪素蕙(民 92)研究國中學生因應高中高職多元入學方案生涯決策歷程,研究發現 國中學生選擇畢業後進路就讀學校科別是連續性的決策歷程;個人的興趣與能力是影響 形成最後決定的主要影響因素。范遠郁(民 100)針對國中技藝班學生為研究對象,發 現透過技藝班的教育模式有助於提高學生升學意願,降低就業意向,說明了國中階段教 育處遇對學生生涯決定的影響。黃瓊諄(民 100)以國中生選擇高職之升學決策因素、 職業興趣與高職學校生活適應為題,發現升學決策因素對學校生活適應有預測力。 五、 國中階段的生涯輔導 「生涯輔導」係指由輔導人員結合其專業知識,提供一套有系統的計劃,用來促進 個人的生涯發展,而在這一套計劃當中,結合了不同心理學門的方法與技術,幫助個人 瞭解自己,瞭解教育環境、休閒環境與工作環境,並經由生涯決定的能力,選擇適切的 生活方式,增進個人幸福(金樹人,民 86) 。 Herr 與 Cramer(1996)歸納許多生涯輔導專家的意見,主張當代生涯輔導的主題應 包含「決策能力的培養」 、 「自我概念的發展」 、 「個人價值觀的發展」 、 「強調自由選擇與 責任承擔」 、 「個別差異的重視」及「因應變遷的彈性」 。開宗明義的點破生涯輔導的首要 工作,正是協助個人在這不斷變動,不斷得進行選擇的世界當中發展出生涯抉擇的能力, 18.

(34) 幫助個體在面對生涯決定點時,運用適切的生涯決策技巧,做出最佳之選擇。各主題詳 細內涵說明如下(引自林幸台等人,民 99) 。 (一)決策能力的培養: 生涯發展是一連串抉擇貫穿起來的結果,面對各種抉擇情境,個人必須以適切的決 策技巧,做最佳的決定,因此生涯輔導十分重視決策能力的培養,學生與成人都必須學 習如何界定問題、蒐集資料、分析各種生涯途徑的利弊得失或其優劣,做好最佳的選擇。 (二)自我概念的發展: 個人的生涯抉擇或計畫都是其自我觀念的產物,因此必須協助學生或成人在探索職 業之前或之中,對自我有深入的認識,舉凡個人的能力、興趣、個性、抱負、理想、價 值觀,都是自我了解的內容,有健全的自我認識才可能發展正確的生涯概念。 (三)個人價值觀的發展: 教育、休閒與職業相互關連,影響個人的生活方式,而每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又與其 價值觀念有密切關係,因此在選擇教育或職業之前,必須探討該項職業或教育與個人價 值觀的關連。 (四)強調自由選擇與責任承擔: 生涯輔導的重點不僅於某個工作機會或科系課程的選擇,而是對各種可能的選擇機 會以及與選擇有關的個人特質、期望與選擇結果做深入的探究。選擇適當與否,應以個 人統整且自我認定的標準來分析其利弊得失,不應以他人事先預設的目標強加於其身。 (五)個別差異的重視: 自由開放的社會最重要的是承認個人的才能有所差別,因此生涯輔導特別注重如何 發掘潛能,並給予個人充分發展的機會以展現其才華。 (六)因應變遷的彈性: 社會變遷迅速,工作世界與生活型態也隨之發生變化,生涯輔導應協助個人面對此 種變遷,培養個人應變的能力,洞悉變遷的趨勢,思考彈性化的目標以及達成目標的多 種途徑。 19.

(35) 美國全國職業資訊統合委員會(NOICC, 1992)為國中學生之生涯能力訂定了評量 的指標,並建議可採行的輔導策略,以協助國中學生達成應具備的生涯能力(引自 Zunker, 1994) 。在自我認知方面:認識正向自我概念對個人的影響、學習他人互動的技巧、認識 成長與變化的重要性;在教育與職業探索方面:認識教育成就對生涯機會的利益、瞭解 工作與學習間的關係、認識使用生涯資訊的技巧、認識找尋和獲得工作所需的技能、瞭 解工作與經濟、社會需求的關連;在生涯規劃方面:習得做決定的技巧、認識生活角色 相互間的關係、認識不同職業中男女性別角色的變化、瞭解生涯規劃的歷程。可以發現 生涯抉擇一直以來即是生涯輔導的重點,個人是其生涯的塑造者,強調自由選擇與責任 承擔(劉玉玲,民 96) 。因此 NOICC 特別強調國中階段生涯輔導工作,應培養學生「習 得做決定的技巧」 ,進一步就其內涵進行說明: (一)說明個人的信念、態度及其如何影 響生涯選擇; (二)瞭解生涯發展是一個連續性歷程,伴隨著一連串的選擇; (三)確知 做出生涯決定的可能結果; (四)說明和個人的教育與職業興趣有關的學校課程或學科; (五)說明個人生涯計畫如何受到他人期望的影響; (六)瞭解教育、職業選擇上的決定 和生活上的決定有何關連; (七)確知建立未來生涯計畫的重要性; (八)說明如何達成 生涯目標及未來的生涯計畫。 國內的部分,教育部於八十七年公布「國民教育階段九年一貫課程總綱綱要」 ,確 定「生涯規劃與終身學習」為國民十大基本能力之一。同年教育部召開「九年一貫課程 分科綱要小組召集人聯席會」 ,決議在資訊、環保、兩性和人權四項重要議題外,增加生 涯發展(career development)議題,並頒佈生涯發展教育分段能力指標做為我國國中階 段生涯發展教育之依據(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無日期) 。其中生涯發展教育分段能力 指標包含「自我覺察」 、 「生涯覺察」 、 「生涯探索與進路選擇」三種核心能力,再依照各 年齡層生涯發展能力成熟度之不同,細分國小 1 至 2 年級為第一階段、國小 3 至 6 年級 為第二階段,國中 7 至 9 年級為第三階段。其中國中階段生涯發展教育分段能力指標內 容如下: (一)自我覺察:探索自己的興趣、性向、價值觀及人格特質; (二)生涯覺察: 1.認識工作世界的類型及其內涵、2.瞭解自己的興趣、性向、價值觀及人格特質所適合發 20.

(36) 展的方向、3.瞭解社會發展階段與工作間的關係; (三)生涯探索與進路選擇:1.學習如 何尋找並運用工作世界的資料、2.培養解決生涯問題及做決定的能力、3.瞭解教育及進路 選擇與工作間的關係、4.發展規劃生涯的能力。 從國內外積極為國中階段生涯發展教育訂定能力指標或評量標準,我們可以瞭解到 各國對於國中階段生涯教育與生涯輔導工作的重視。黃瑛琪、戴嘉南、張高賓、連廷嘉 (民 94)的研究也指出青少年在生涯發展階段若自我概念不清或探索不足,則往往無法 形成有效的生涯決策,進而產生生涯決定困難。上述研究點出了國中校園推動生涯發展 教育的重要性,同時,國中階段是從結構性的教室環境轉換到更專業化教育方案的教育 轉換期,我們需協助學生將已習慣的技巧與教育、職業目標相連結,以增進探索的反省 與活動(劉玉玲,民 96) 。為協助國中階段青少年提升生涯自我概念,我們除了於輔導 活動課程中提供生涯規劃課程之外,依據九年一貫課程融入的精神,學校內各領域各科 應將生涯發展教育之精神與能力融入其課程設計內(九年一貫課程與教學網,無日期) ; 此外,我們可以從舉辦職業試探營隊、社區高中職參訪、職場達人講座、生涯進路演講、 生涯探索小團體、生涯工作坊、升學資料展、高中職暨五專學校博覽會與個別生涯諮商 等方式提供學生更多元的試探機會,以增進對自己與職場的認識,協助其畢業後順利進 行升學選校此一重要生涯決策。 綜觀上述,希望藉由探討生涯發展的意涵、國中階段的生涯發展特徵、國中階段之 生涯選擇、影響生涯發展之因素及國中階段的生涯輔導,能夠勾勒出國中學生的生涯發 展與學校生涯輔導工作的樣貌,以更清楚地瞭解國中學生身心發展狀況、生涯決策的重 要性與國中生涯輔導進展的方向。. 第二節. 生涯決策型態理論與相關研究. 本節依序就生涯決策型態理論及生涯決策型態的相關研究進行探討,茲分述如下。 一、 生涯決策型態理論. 21.

(37) 生涯決定是一複雜的現象,在生涯發展理論中,受到許多學者關心與注意。然而隨 著研究者觀察的角度不同,即會發現到生涯決定的不同樣貌,一般而言我們可以將生涯 決定理論歸為兩大類型:第一類為描述性取向(desrciptive approach) ;第二類為規範性 取向(normative approach) (金樹人,民 86;李茂興譯,民 87;劉玉玲,民 96) 。 「描述 性取向」 ,針對生涯決定的功能性、現象性進行研究,主要描述個體真實的生涯決定歷程, 對於個人的選擇進行描述,取向關心的焦點在於生涯決定是怎麼發生的。 「規範性取向」 , 針對生涯決定的結構性、邏輯性進行研究,描述的重點在於提供生涯決定內容的規範, 著重在找出做決定的最佳方法,取向聚焦關心生涯決定應該怎麼發生。兩者不同的研究 典範,分別關心生涯決定的歷程與內容,隨著研究的發現也各自擴展了生涯決定的範圍, 有助於我們對於一個人是如何在生涯議題上進行決策,提供了更多的瞭解。 在嘗試瞭解生涯決策歷程與內容時,我們不能忽略了決策者本身這項重要元素,因 為任何決定的發生都得從「人」本身出發,Taylor(1984)曾提到在決策歷程中,個人 的心理特質(如個人態度及反應型態)會對不同性質的決策行為產生主要的影響, 因此 有關決策者的「決策風格」 (decision-making style)成了後續研究關心的焦點(吳芝儀, 民 89) 。每個人在做決定時會因為決定本身重要的程度,進行決定背後所需承擔冒險的 機率差異而採取不同的策略,而這樣的策略使用頻繁習慣後,就會成為我們個人的決策 風格(劉玉玲,民 96) 。不同的決策風格或稱決策型態,不只會影響我們決策的方式與 偏好,有時也會影響到決策結果的品質。不過我們不宜端看決策過程的片面,如決策速 度的快慢就直接論斷該決策品質的好壞,我們必須同時考慮到決策訊息之間的掌握程度, 考量決策過程中環境的變化以及決策者決策當下的應變與反應。Arroba(1977)強調隨 著問題嚴重性及情境的不同,一個人可以擁有兩種或兩種以上不同的決策型態。並非每 一個人都只能被歸類在某一種決策型態之中,個人在面對不同決策議題時,可能會採用 不同的決策型態。考量不同決策情境對決策型態的影響,因此研究者將研究範圍聚焦在 生涯議題上,關心國中學生在面對生涯決策情境時其決策型態表現為何。以下就不同學 者所提出之生涯決策類型相關理論進行說明與探討。 22.

(38) (一) Dinklage 生涯決策型態 Dinklage(1968)依據人格特質的不同來將個人的決策型態區分為八種類型。其中 四種型態屬於不做決定類,分別是 1.延宕型(delaying) :這種類型的人總是遲遲未能進 行決定,或總是要拖到最後一刻才做決定。2.宿命型(fatalistic) :避免自己做決定,把 做決定的權力交給命運或別人,任由他人擺布。3.順從型(compliant) :做決定時無法堅 持己見,面對權威的意見往往會選擇屈服。4.麻痺型(paralytic) :害怕做出決定之後所 帶來的結果,因此選擇麻痺自己避免做出任何有關未來的決定。另外四種屬於做決定的 型態,包含 5.直覺型(intuitive) :不經由邏輯思考,僅根據個人的感受來做出決定。6. 衝動型(impulsive) :不假思索其他可能的選擇機會直接做出決定。7.猶豫型(agonizing) : 優柔寡斷,難以下定決心,經常讓自己處於矛盾情節之中。8.計畫型(planful) :依據做 決定的理性邏輯法則,考慮內外在的條件與需求。 (二)Arroba 生涯決策型態 Arroba(1977)提出了下列六種不同的決策類型。1.邏輯型(logical) :冷靜而客觀 的考慮各種因素,尋求利益最大的選擇。2.沒頭沒腦型(no thought) :隨著他人的看法而 決定,無法獨立客觀決定。3.猶豫型(hesitant) :反覆思量,即便到了最後關頭仍然難以 做出決定。4.情緒型(emotional):做決定時依據個人主觀的喜好與感受。5.順從型 (compliant) :決定時易受環境或他人影響而屈服。6.直覺型(intuitive) :不考慮外在客 觀事實,根據自己個人對事物主觀的判斷下決定。 (三)Janis 與 Mann 生涯決策型態 Janis 與 Mann(1977)主張決策的過程是決定於所面對衝突的大小,無論這衝突源 自於外在動機刺激或個人內在的情緒。較強的衝突會引起個人的焦慮和不安全感,並可 能妨礙、延遲決策過程,此時決策者便會尋求其他較不具威脅性的解決方法。依據決策 者在面對決定情境時,內在衝突與壓力的程度可以將生涯決策型態分為 1.慣性不變 (unconflicted adherence) :決策者忽視可能的風險,堅持固守原來的選擇。2.見異思遷 (unconflicted change) :決策者毫不考慮可能的風險與代價,接受他人的意見改變選擇。 23.

(39) 3.防禦性迴避(defensive avoidance) :決策者為逃避做決定所帶來的責任與衝突,自我合 理化拖延的理由,將決定的責任推託給外在人事物。4.過渡警戒(hypervigilance) :決策 者慌張紛亂地急於做出決定以求立刻抒解決策帶來的壓力,導致決策者在不同的選擇之 間徘徊猶豫不久後,即衝動地做出決定。5.警戒(vigilance) :決策者仔細收集並分析相 關訊息,考量各種選擇的利弊得失後做出選擇。 (四)Harren 生涯決策型態: Harren 於 1970 年代初期發展出生涯決策模式,強調決策者本身是有能力做出選擇 的個體,個體也需要為自己做出的選擇行為負責任。其生涯決策模式的發展分受四種不 同理論影響建構而成。其中影響最深刻的是 Tiedcman 團隊於 1963 年提出之「生涯發展 模式及決策模式」 。第二為文獻前段所提及之 Janis 與 Mann 於 1977 年所提出之「決策理 論」以及有關「認知失調」的研究。第三為 Chickering 於 1969 年發展之「發展理論」 。 最後則是 Barrett 及 Harren 的「自我概念理論」 。 其生涯決策模式涵蓋歷程、特質、任務及條件四種主要因素,與 Taylor(1984)研 究發現相同的是,Harren 亦認為決策者之人格特質會影響個人對生涯任務及條件的觀點 以及個人生涯發展的歷程。其中特質部分指的是一個人內在穩定的人格特質,可分為自 我概念及生涯決策型態。Harren(1979)強調透過生涯決策型態的觀察可以反應出個人 對選擇後的責任感與理性計畫上程度的不同,並將生涯決策型態定義為個人在決策情境 中,接收訊息及反應時的態度或傾向。 Harren(1979)將生涯決策模式中的生涯決策型態依據個體接收訊息及反應所表現 出的態度、傾向差異分別分為理智型(rational type) 、直覺型(intuitve type)與依賴型 (dependent type)三種。 本研究所使用之生涯決策型態量表以柳雅卿(民 96)翻譯 Singh(2004)之職涯決 策型態量表修訂而成。此量表主要是依據 Harren 所發展的生涯決策量表分類編擬而成, 以下依序說明理智型、直覺型、依賴型三種不同決策型態之意涵與特性。 1.理智型: 24.

(40) 理智型的決策者能夠將過去決策的經驗與結果整合至目前的決策行為中,做出決策 之前會有系統地蒐集充分的資訊及進行自我評估,且以符合邏輯的方式考量所欲達成的 目的與各種可能選項背後的利弊得失,經過充分而詳細的分析比較後,做出最佳的決定, 並且能夠為自己的選擇負責(Harren, 1979;林幸台,民 73) 。 後續有學者Scott 及Bruce (1995) 針對Harren 的生涯決策型態進行研究及補充說明, 理智型決策者除具有分析、邏輯思考及深思熟慮之特質外,也會考慮決策所帶來的長期 效果並以事實做為分析基礎後始做出決定,而這類型的決策者其績效表現較直覺型與依 賴行為佳(柳雅卿,民 96) 2.直覺型: 直覺型的決策者與理智型決策者相同的是同樣能夠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但兩者不同 的是決策的過程中不會去蒐集相關的資料、也未考慮未來因素可能的影響,針對既有的 訊息亦不會嘗試進行邏輯性地分析判斷。在意個人在特定決策情境中的情緒感受,做決 定時依賴當下情緒的感覺及反應。總是在倉促慌亂之中做出決定,因此其決策結果的品 質往往效率不彰(Harren, 1979;林幸台,民 73) 。 Scott 及 Bruce(1995)針對直覺型決策者的研究指出,因為決策的過程主要是在有 限的資訊下依賴決策者主觀的感覺做出決定,因此當決策者發現自己的直覺有誤時,也 能以快速的方式進行修正。柳雅卿(民 96)指出這類型的決策者相較之下,容易發生決 策錯誤以及決策之間不一致的情況,令周遭他人容易因為對其產生不確定感因而失去信 心。 3.依賴型: 依賴型的決策者因為對自己做決定的能力和結果缺乏信心,因此傾向依據社會規範 做為行事標準,等待他人給予指示甚至是依賴他人替自己蒐集訊息並做出決定。容易因 為他人的讚許或反對而改變自己原先的決定(Harren, 1979;林幸台,民 73) 。 依賴型的決策者因為很難在日常生活中獨自做出決定,因此其表現往往被認為最不 具效率。正向角度來看其在決策的過程中歡迎其他成員的參與,能夠聆聽他人的意見; 25.

(41) 但因為缺乏自信,過度依賴他人的意見行事,往往容易流於模仿他人,缺乏主見而招致 負評(柳雅卿,民 96) 。Harren(1979)亦指出,雖然這類型的決策者可以透過順從他 人的意見來降低並逃避當下面臨選擇的壓力,但是因為決策的過程考量的是他人的意見 與需求而非自己的需求,長期累積下來可能導致決策者在自我滿意及自我實現上呈現較 低水平。 由此可知,我們可以發現到不同決策型態的決策者,在進行決策時其特性及外在表 現差異十分不同。因此在從事生涯輔導工作協助學生進行生涯決策時,我們有必要瞭解 目前國中生其生涯決策型態的概況及對學生在決策歷程上之生涯決策自我效能與生涯決 定困難的影響,以協助學生辨認其個人的決策型態,進行合適的調整後以便做出最佳生 涯決策。 二、 生涯決策型態相關研究 研究者綜合過去以生涯決策型態為題之研究可以發現到目前的研究在研究對象部 分主要以大學生為主,部分研究對象為職場人士、高中學生或國中學生。在研究方法上 多數是以生涯決策型態做為自變項探討與其他變項之間的相關程度;亦有部分學者,如: 郭佩菁(民 96)開始嘗試以實驗法研究介入處理對生涯決策型態之影響效果。與生涯決 策型態相關研究,大致可歸類為「影響生涯決策型態之相關因素」 、 「探討校園生活與生 涯決策型態之相關」 、 「探討其他生涯議題與生涯決策型態之相關」 、 「探討職場情境與生 涯決策型態之相關」等幾個研究方向。 (一) 影響生涯決策型態之相關因素 首先,在性別差異、性別角色與生涯決策型態的關係已有相關研究,在性別方面, 謝宏惠(民 79)以大專生為研究學對象,發現到性別角色與決策型態具相關性。吳欣華 (民 97)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亦發現女大學生相較男大學生擁有較多元的生涯決策型 態,在面對職業選擇時,也較傾向使用直覺型與依賴型決策型態。 其次,從決策行為的不同來看生涯決策型態,林正昌(民 82)以大學生為研究對象, 研究不同生涯決策型態對決策行為的影響,發現到生涯決策型態會對決策行為產生影響 2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From“Fundamentals of Decision Making and Priority Theory: 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Series”, by Saaty,T.L., 1994,

Theory of Project Advancement(TOPA) is one of those theories that consider the above-mentioned decision making processes and is new and continued to develop. For this reason,

Therefore, this research paper tries to apply the perspective of knowledge sharing to construct the application model for the decision making method in order to share th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the consumer decision- making theory, to study what may affect people to join the army force and the intention to enlist oneself in military force.. We

In addition, the study found that mood, stress, leadership and decision-making will affect the employees’ job satisfaction1. In other words, those factors increasing or

In order to have a complete and efficient decision-making policy, it has to be done with multi-dimensional reflection and analysis; The multi-criteria decision-making analysis

Keywords:International Meetings and Exhibitions, Service Quality,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Through traditional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 (AHP), Decision making trial and evaluation laboratory (DEMATEL) and Analytic Network Process (ANP) to evalua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