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韓國《春香傳》唱劇之創作、改編與傳播——以南韓唱劇、北韓民族歌劇、中國越劇、臺灣京劇《春香傳》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韓國《春香傳》唱劇之創作、改編與傳播——以南韓唱劇、北韓民族歌劇、中國越劇、臺灣京劇《春香傳》為例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2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系一○四學年度 碩士學位論文. 韓國《春香傳》唱劇之創作、改編與傳播—— 治. 政. 大. 以南韓唱劇、北韓民族歌劇、中國越劇、臺 立. ‧. ‧ 國. 學. 灣京劇《春香傳》為例. Nat.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Performing Arts of "Chunhyangjeon": take. sit. y. South Korea’ s Chang Geuk , North Korea’s Minjok Gageuk, China’s Yue. n. al. er. io. Opera(越劇), Taiwan’s Beijing Opera as Example.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蔡欣欣 教授 研究生: 蘇香瑗 撰 中華民國一○五年一月.

(2) 《謝辭》 我來臺灣已四年半多,來臺灣的目的是為了研究臺灣傳統表演藝術。我對傳 統文化藝術很有興趣,在韓國讀大學時,偶然接觸 pansori,並在「國樂研究會社 團」學唱一些 pansori 的知名段子以及民謠、彈奏韓國傳統國樂器。我從大學開 始讀中文,接觸 pansori 後,自然而然地也對中國傳統文化藝術產生興趣,2011 年秋季因緣際會來到臺灣讀碩士班。 到臺灣的生活並不令我感到陌生,一旦適應生活之後,我就開始參加政大的 歌仔戲社社團活動。我平時一週一次的晚上到政大藝文中心練習室,練習歌仔戲 的基本功。練習基本功是很孤獨的過程,從拉身體開始,無限次反復基本的肢體 動作,如跑圓場、雲手、山膀、踢腿和弓箭步等。年紀較大的我肢體不夠柔軟, 在鍛煉身體過程中,許多次都想放棄。但我並沒有放棄,還是堅持著練習,雖然 動作不夠漂亮,有一天卻能站在舞臺上演出。2012 年 3 月 19 日,我在政大行政 前廣場的舞臺上扮演扮仙戲中的財神,並擔任侍從、侍衛等角色演出《木石奇緣》 。 因為歌仔戲使用臺語演出的關係,當時不會臺語的我,只好死記硬背沒有幾句的 臺詞。雖然臺詞不多,但對我來說,一邊說臺詞,一邊表演卻非常困難。當時若 沒有春發老師、資軒、永恩、珮玉、芳嬋和儀潔等人的幫助,我無法繼續練習下 去。很感謝他們的關心、鼓勵並幫助我。當時雖很辛苦,但成為回憶就是美麗的 過去了。在這過程中,我用身體體會到臺灣傳統戲曲的個性與特點、美學。.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y. Nat. sit. al. er. io. 為了更加瞭解戲曲的本質,除了上課和參加研討會以外,我也會到劇院、現 場觀賞表演。我覺得劇場中演出的戲大部分越看越沒有新鮮感,許多大型化、商. n. 業化的慣性演出使我失望。劇場演出的無法吸引和感動我。而現場的表演則比劇 場更生動、更熱鬧,比如社區的土地公聖誕時,廟裏邀請的歌仔戲團演出很有趣, 臺灣還保留著一邊吃東西、一邊看戲的文化習慣。另外,我還觀賞過大龍峒保安 宮的保生文化祭傳統劇團公演、淡水的清水巖祖廟歌仔戲演出,和淡水番社前的 達摩祖師廟保安堂布袋戲等。這些演出都比市裏郊外地區(如淡水),還保留更 原始、更傳統的一面。這樣社團活動、教室或現場裏面接觸過的戲曲藝術,提供 我對於戲曲的基本概念與想法。. Ch. engchi. i n U. v. 我來臺灣後,才開始認真思考南韓、北韓、中國大陸和臺灣四個不同空間的 特性與個性,因為不同的空間會產生不同的文化藝術。透過這篇論文,我想用文 化的視角來解釋同一個作品──《春香傳》的改編異同,及其中隱含的歷史、政 治、文化、藝術的複雜元素與互相作用關係。我研究戲曲的目的是為瞭解人類文 化,傳統表演藝術是使我能瞭解不同社會的管道。從傳統表演藝術的不同展現中, 我發現了不同社會的文化思考之異同。.

(3) 我析論藝術與政治的關係時,並未站在特定的理念或國家政治立場上,我互 相比較四個不同地區的背景沒有任何政治性目的,只是為了深刻瞭解不同地區的 文化。我認爲每個文化藝術之間沒有高低和優劣之分,因此本文中南韓與北韓、 臺灣、大陸作品的順序或名稱,都只是按照内容邏輯安排。 從開始寫論文到完成爲止,我經歷了興奮、挫折、痛苦、失落、快樂、幸福、 投入等一切感情的曲折,有一陣子甚至完全喪失了意志力與體力,中間面臨放棄 的危機,幸好終於能克服這危機。但在這過程中,我受到許多人的支持與幫助, 使我能夠找回熱情與生命力,而能重新開始,最終整理出論文内容。希望透過我 的論文,能有助於更深刻地瞭解互相文化,我就滿意了。 在我寫論文的過程中,有很多人熱心地幫助我,我難以用語言形容謝意,像 是我的指導老師以及精神導師蔡欣欣老師;細心關心我,支持鼓勵我的丁敏老師; 採訪時給我很大啓發的喻國雄老師;給予我寶貴意見,讓我的論文能更加精進的口 考委員鄭黛瓊與蘇秀婷老師;在我有困難時支持、鼓勵我,特別與我有緣分的好友 宣惠;忙碌之中最初閲讀我論文並給予我意見的敬堯;幫我修改不通順文章的學 姐琬淳;讀碩士班以來幫我修改最多文章的同班朋友佳瀅;給我很多靈感的淡水 幸福農莊的清淨環境;提供我論文獎學金的臺灣教育部、駐韓臺北代表部,以及 這裡沒有提到但給予我幫助,並還默默支持我的人們……,還有我最愛的永遠忍 耐支持我的我家人。沒有他們的幫助,就沒有我的論文。謝謝。.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2016.1.30 淡水夜晚.

(4) 《摘要》 本論文在 1945 年韓國解放以來,從傳統演劇、戲曲領域中,以代表性、時 代性與現代性的標準之下,選出南北韓、大陸與臺灣等不同地區的《春香傳》, 並從文化的觀點分析《春香傳》的時代意涵、舞臺藝術特點與個性和異同。主要 研究對象是在 1982 年由國立唱劇團演出的第 38 屆定期公演,導演為許圭的南韓 唱劇《春香傳》 ;1989 年舉辦第 13 屆世界青年學生慶典時,由國立平壤藝術團在 平壤演出的民族歌劇《春香傳》;1983 年由莊志改編,上海越劇院王文娟、徐玉 蘭主演的大陸越劇版本;還有由王志萍、陳娜君主演,由舟山市越劇團、上海越 劇院聯合演出的 2005 年越劇版本;最後是 1992 年在臺灣國立中正文化中心國家 戲劇院,由盛蘭國劇團與復興國劇團合辦演出,導演為馬玉琪、魏海敏的臺灣京 劇《春香傳》。筆者將先介紹《春香傳》相關的故事來源與文化背景,以及南北 韓、臺灣與大陸各地研究對象《春香傳》的創作背景與形成過程,然後再分析各 地域《春香傳》的時代意涵、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主題意識、舞臺個性與藝術 特點,並對照在南北韓不同政治環境和時代氛圍下所孕育的《春香傳》,及其傳 播至臺灣和大陸後被重新改編的《春香傳》舞臺風姿與文化意涵。南北韓的《春 香傳》都是從民族的概念中創作,南韓許圭《春香傳》的目的是為了使世界看見 韓國的藝術文化;而北韓的民族歌劇《春香傳》,則是為了內部團結,以「主體 思想、朝鮮民族第一主義」思想為中心而創造。南韓許圭唱劇充實繼承 pansori 唱腔與美學,並以 pansori 為中心創作現代化「完版唱劇」,且盡量保留 pansori 傳統的人物特色與藝術美學,如滑稽、諷刺和悲壯美等。而北韓民族歌劇排擠則 pansori,以西道民謠和西洋旋律為主,在内容上以人民性和階級性的思想因素, 取代既存人物的滑稽等傳統美學,而加強思想性和理念性,導致劇中氣氛與南韓 唱劇的風格明顯不同。越劇在韓戰時期因與北韓軍事交流過程中傳播到大陸,經 歷文革和開放化時期,越劇也產生變化。1983 年還保留原作精神、原作人物特 點與個性,並繼承《愛歌》、《別歌》精彩段子以展開抒情精神。1983 年版基於 寫實主義演技與舞臺服飾、舞臺工具呈現韓國色彩;2005 年版放棄原作樣貌, 向以愛情爲主的細膩描述男女愛情之間的情感的個人層次故事發展。結果大大減 弱原作精神的社會層次意義,轉換成重視越劇的形式美和古典戲曲美的方向;臺 灣京劇《春香傳》是 1991 年馬導演觀看到臺灣的南韓國立唱劇團演出,而以國 際交流為創作目的。京劇《春香傳》以唱腔、程式化動作和寫意性畫面等爲主, 呈現了京劇形式美。其作品減少社會層次的意義與價值,以愛情的障礙與克服過 程為中心,改編成脫離時代的男女愛情故事。唱功舒展抒情精神的藝術美學是韓 中傳統藝術的共同點,大陸越劇與臺灣京劇都結合中國戲曲形式美與韓國性藝術 元素來呈現。《春香傳》是在主題意識和舞臺美學方面,雖以同樣的人物、韓國 舞蹈與遊戲題材表現,按照當時社會環境、作者意識、故事結構與詮釋方式的不 同,而有「貞烈」和主題意識、呈現美學的明顯差異。總之,《春香傳》隨著時 代的變遷繼續增添新的詮釋,其内涵也不斷地流動。 關鍵字:春香傳、唱劇、民族歌劇、越劇、臺灣京劇.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目次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研究意義與價值 第三節 文獻研究………………………………………………………… 4 第四節 研究對象及範圍………………………………………………… 5 一、 名詞辯析與定義 (一)唱劇的概念 (二)民族歌劇. 政 治 大. (三)傳統演劇定義…………………………………………………… 11 (四)越劇. 立. ‧. ‧ 國. 學. (五)京劇 二、研究對象選擇標準………………………………………………… 13 三、各版本概要及特點 第五節 研究方法. n. al. er. io. sit. y. Nat. 第一章《春香傳》故事形成與衍生發展 第一節《春香傳》的故事起源………………………………………… 20 一、説話根源說 二、廣大「笑謔之戲」起源說 三、巫術相關起源說 四、中國講唱起源說 第二節《春香傳》的時代價值………………………………………… 25 一、春香傳的大眾性 二、庶民文學的風格 (一)諷刺 (二)滑稽 (三)性愛(eroticism) 第三節《春香傳》的文化意涵………………………………………… 30 一、《春香傳》與韓國神話 二、春香與民族精神 三、春香的神聖化 (一)春香墳墓與祠堂 (二)府使成公安義善政碑 (三)春香祭. Ch. engchi. I. i n U. v.

(6) 第四節《春香傳》的現代演繹……………………………………… 35 一、《春香傳》的現代創作與詮釋 二、《春香傳》的影視文化與意涵 第二章 南韓唱劇《春香傳》 第一節 南韓許圭唱劇《春香傳》創作當時社會文化背景…………39 一、社會文化背景:國際開放與交流 二、南韓國立唱劇團成立與唱劇創作方向 第二節 許圭創作思考與唱劇《春香傳》……………………………42 一、許圭嘗試在西方戲劇中加入民族性 二、許圭的唱劇創作與思考 三、許圭三度導演《春香傳》 第三節 許圭唱劇 1982 年版《春香傳》劇藝分析………………… 48 一、故事情節與結構 二、人物形象化 三、許圭唱劇《春香傳》特點……………………………………… 59 (一)導唱與舞臺上的特殊功能 (二)「神明」遊戲與幽默諷刺精神—以〈農夫歌〉為例 (三)滑稽與悲壯美學 (四)悲壯美之高潮 :十杖歌 (五)夢之暗示……………………………………………………… 64 1、月梅的胎夢 2、獄中春香之夢與盲人先生的解夢 (六)《春香傳》與「貞烈」:復原傳統 1、結合「貞烈」與傳統舞蹈〈sal-pu-ri(驅煞舞)〉 2、寡婦的辯護場景與意義 小結.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第三章 北韓民族歌劇《春香傳》 第一節 北韓《春香傳》的演出歷史………………………………… 70 第二節 北韓 民族歌劇《春香傳》 誕生背景 第三節 民族歌劇《春香傳》的創作特點:集體創作與黨的指令 第四節 民族歌劇 1989 年版《春香傳》劇藝分析……………………75 一、故事情節與結構 二、人物形象化 三、民族歌劇的特點 (一)傍唱 :第三評論者 1、代言者的角色 II.

(7) 2、描述人物内心世界 3、評論的功能 4、一體化功能 (二)音樂性戰略:節歌 (三)流動式舞臺: 快速轉換場景 (四)「傳統」與「現代化」的取捨 1、活用傳統遊戲或舞蹈…………………………………………… 95 2、音樂部分:除去 pansori 唱腔與吸收西洋音樂、樂器 3、臺詞的純韓語化 4、階級性強化引起人物性格變化、減少滑稽因素、主題思想變化 小結 第四章 大陸越劇《春香傳》 第一節 越劇《春香傳》的誕生背景與發展……………………… 一、韓戰時期北韓《春香傳》的傳播與越劇《春香傳》的形成 二、危機與創新:越劇《春香傳》發展過程與影響 第二節越劇 2005 年版《春香傳》之劇藝分析…………………… 一、故事情節與結構 二、人物形象化……………………………………………………… 三、越劇的個性與特點……………………………………………… (一)以愛情爲主改編 (二)繼承原作精神與越劇化 1、繼承原作精神:抒情精神 2、擺脫寫實主義走向越劇化——以〈十杖歌〉為例 (三)〈農夫歌〉部分的性格變化:諷刺性與演藝性的弱化…… (四)月梅人物性格與形象的變化 1、越劇版〈夜禱〉刪除部分與月梅形象變化之關係 2、月梅性格變化與北韓《春香傳》之間的關聯性 小結.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104. 109. Nat. n. al. er. io. sit. y. 111 124. Ch. engchi. i n U. v. 131. 第五章 臺灣京劇《春香傳》 第一節 臺灣京劇《春香傳》的誕生背景……………………………137 一、臺灣《春香傳》翻譯以及演出歷史 二、臺灣京劇《春香傳》的誕生 第二節臺灣京劇1992年版《春香傳》之劇藝分析………………… 140 一、故事情節與結構 二、人物形象化 三、臺灣京劇《春香傳》的個性與特點…………………………… 147 III.

(8) (一)呈現悲哀情感的美學:發揮抒情精神 (二)京劇藝術美學與韓國藝術元素的結合與調和 (三)展現韓國美與界限 (四)男女愛情層面強化與社會批判性弱化 1、重點移轉:諷刺場景〈農夫歌〉、〈十杖歌〉等的刪除 2、刪掉朗誦夢龍的諷刺詩的部分 (五)以戲劇性、現代性元素與現代觀衆溝通 小結 結論 第一節 各地《春香傳》創作的時代背景及時代意涵……………155 第二節 各地《春香傳》對傳統詮釋與呈現方式的異同…………157 一、南北韓唱劇的傳統詮釋與表現手法的差異 二、均重視唱功與抒情精神 三、戲曲與對韓國演劇傳統的詮釋…………………………………159 (一)結合原作精神與戲曲藝術之美學 (二)南北韓唱劇與越劇、臺灣京劇的韓國傳統美之呈現方式 四、各地不同的「貞烈」涵義與主題意識 ……………………… 161 五、各地《春香傳》人物形象的特點與差異性 六、各地《春香傳》舞臺藝術之個性與特點………………………170 第三節 《春香傳》之文化意涵…………………………………… 173 總結.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V. i n U. v.

(9)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標 文化藝術是國家與國家之間能夠相互交流的渠道。然而,要瞭解一個國家的 文化藝術,特別是傳統文化,卻非常不容易。因爲文化藝術是許多歲月積累形成 的,且文化藝術不是自己本身單純存在,而是與政治社會歷史有緊密關連。 各國都有自己的文化藝術,其藝術之形式、内容與美學都不相同。韓國的唱 劇經典《春香傳》傳到臺灣、大陸去,在不同的時代環境、文化環境、作者意識 形態下,都會有所繼承、發展或改變,正所謂「橘逾淮為枳」。因此,透過傳播 和互相交流,往往會依據據自身的文化框架,而變更對方的文化形式,或者接受 對方文化藝術的因素,改變原有的藝術形式。. 政 治 大 南北韓唱劇《春香傳》原來是從 Pansori 《春香歌》衍生出來,但在南北韓 立 不同的時代語境下,此劇創作的主題旨趣、故事情節與人物詮釋,已然有所差異。 1. ‧. ‧ 國. 學. 而由其傳播到海外,如中國大陸與臺灣,也因有各自的人文社會環境與思想意蘊, 故有其差別之處,而這也反映出劇作與時代社會、地域文化之間的關連性。. n. al. er. io. sit. y. Nat. 筆者試圖考察在南北韓、臺灣與中國大陸等不同的時代與環境下,對《春香 傳》的接受與改編面貌,而在各自特有的歷史語境下,又如何呈現《春香傳》演 出動機與目的、舞臺風貌。因此,筆者以《春香傳》為中心,考察比較如南北韓 唱劇、臺灣京劇、中國越劇等在不同時期與不同地區所呈現的藝術面貌。. Ch. i n U. v. 本論文將先介紹南北韓、臺灣與大陸各地《春香傳》傳統演劇的創作背景與 形成過程,然後再比較分析各地域《春香傳》的主題意識、故事情節與人物形象, 並對照在南北韓不同政治環境和時代氛圍中所孕育的《春香傳》,及其傳播至臺 灣和大陸後重新改編的《春香傳》舞臺風姿與文化意涵。. engchi. 第二節、 研究意義與價值 一、《春香傳》之介紹. 1. Pansori 是一人劇,以「說」 、 「唱」 、 「做」爲來表演的韓國傳統演劇之一,Pansori 以一 個唱者來演唱,唱者演唱時,一個鼓手在旁邊打鼓,唱者按照打鼓的拍子演唱。鼓手不 只打鼓,同時也叫好,有時與唱者以説來說去的方式來參與表演。詳參於「韓國民族文 化大百科辭典」http://encykorea.aks.ac.kr 1.

(10) 《春香傳》是韓國具有代表性的傳統演劇 Pansori 及小説,其來自於民間故 事,在歲月歷史中逐漸發展内容。其内容描述在全羅南道南原府(韓國南部), 春香和夢龍兩個青年男女超越身份的愛情故事。關於韓國 Pansori《春香傳》的由 來,作者、創作年代未詳(最近出現作者存在說法)。最早與《春香傳》相關的 文獻記載,是柳振漢在 1753-1754 年遊覽湖南(韓國南部一帶)時,聽到 Pansori 《春香歌》之後,以詩歌形式來表達其感想,此乃《晚華本春香歌》。按照這紀 錄,可推測 Pansori 是從朝鮮王朝肅宗末葉(肅宗在位期間 1674-1720 年),英祖 初(英祖在位期間 1724~1776)年,大概十八世紀已誕生形成。 《春香傳》故事先以 Pansori 形式,由 Pansori 演員表演,產生許多版本的《春 香傳》 ,更被 Pansori 名唱大師們提煉出來,將特別受觀眾歡迎的版本文字化。所 以 Pansori《春香歌》原本並無劇本、樂譜,只是演員們以口傳心授的方式來傳承, 後來按照讀者需求與作家的創作意識才被文字化,形成許多版本的小説作品。因 此《春香傳》並非單一作者所創作的,而是群體共同參與創造的民眾藝術。.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關於《春香歌》故事起源,有些學者認爲《春香歌》是從民間故事出發,經 過歲月累積所組成的故事。按照 1787 年編撰的《南原邑誌》有紀錄這句話「妓 2 月梅之女春香 冤死於獄中」 ,可知當時南原有叫做春香的人物,她身份是妓女 女兒,而冤死在獄中。最近薛盛璟,根據《朝鮮王朝實錄》 、 《溪西先生逸稿》3與 《筆苑散語》 4等資料,主張此故事並非由民間故事結合,而是,以朝鮮時代的 真實人物「成以性」的真實故事進行發展。意思是說,文獻裏面的朝鮮中期的文 臣成以性(1595-1664)即是李夢龍,實在人物成以性年輕時跟著父親南原生活過, 有和一個官妓談過戀愛,之後離開南原,後來他作爲湖南御史回來,找找看那位 妓女,但她已經死了。5薛盛璟認為《春香傳》是取材於真實人物成以性的故事, 並增添虛構因素結合而成。紀錄中的春香在獄中死了,但《春香傳》的春香並沒 有死。.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無論春香故事是真實或是虛構, 《春香傳》都已成為韓國文學藝術的代名詞, 2. [南]丁來東: 〈춘향전에 영향을 미친 중국의 작품들 -서상기, 옥당춘등(給《春香傳》 影響的中國作品——《西廂記》、《玉堂春》等) 〉 , 《대동문화연구》第 1 卷,1964 年, 頁 195。 3 《溪西先生逸稿》是成以性的後代編輯成以性的日記等資料而作書 4 《筆苑散語》是成以性的第四代孫成涉(1718∼1788)寫的書 5 [南]奉花郡(慶尙北道): 〈'성춘향과 이도령은 실존인물이었다'주장의 내용요지(主張 「成春香與李公子是實在人物」内容的要點〉 ,culture.bonghwa.go.kr〉觀光〉文化遺產〉 春香傳與李夢龍〉背景〉 : http://culture.bonghwa.go.kr/open.content/ko/cultural.heritage/chunyang.mongryong/background/. 2.

(11) 有關小説、電影、喜劇、歌劇與唱劇作品不計其數。故事的發生背景全羅北道南 原,甚至有春香祠堂,每年為紀念春香,在她農曆四月八日的生日(後來改爲國 曆五月五日),盛大舉辦「春香祭」活動,不僅祭祀春香、也展演民俗技藝、舉 行 Pansori 名唱大賽、春香選美大賽活動等等。因此對韓國人來説, 「春香」不僅 是一個小説或戲曲經典裏面的虛構人物,隨著漫長時間累積,已然發展為一種複 雜的文化藝術現象。. 二、《春香傳》之研究意義與價值 韓國《春香傳》為漫長歲月由全民所共同參與創造的,不斷產生許多Pansor i以及Pansori小説異本,同時也衍生出各種藝術型態,如Pansori、唱本小説、唱劇、 電影等。南韓學者薛盛璟在《春香藝術之歷史性研究(춘향예술의 역사적 연구)》 的著作中,在〈春香傳三百六十年之痕跡(춘향전 360년의 자취)〉的文章裡搜集 與春香有關的Pansori、文學作品、演出、電影、歌劇等資料。這些《春香傳》相 關作品數量已達四百多個。若考慮到尚未搜集完全的資料,或未知的寫作、製作、 演出的狀況,其作品數字將會增加。隨著時間的累積,春香相關藝術之範圍愈來 愈擴大、其内容愈來愈豐富。.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6. ‧. 據統計,目前《春香傳》約有 120 多種小説異本 ,人物名字、故事情節都 稍有差異性。其中 Pansori 的顛峰期,即朝鮮末純祖(1800~1834)、憲宗(1834∼1849) 、 高宗(1863∼1907)三代中形成的版本《八十四張完版本烈女春香守節歌》 ,是現 代傳承下來的重要底本之一,也是南北韓許多唱劇的依據。. er. io. sit. y. Nat. al. n. 《春香傳》或《春香歌》不僅是指 Pansori《春香歌》 ,也是指一齣戲(唱本) 《春香傳》 ,或指一本小説《春香傳》 ,包括數種異本,我們把它們都稱為《春香 傳》。《春香傳》已然是春香故事一切的代表性名稱,但一般演出歌劇、Pansori 時,通常用《春香歌》名稱。總之,《春香傳》或《春香歌》有時指某個領域的 單一作品,有時指春香傳群作品,因此讀者要注意《春香傳》的名稱是指哪一個 單一作品或全體整個作品群。筆者在討論《春香傳》的時候,將《春香歌》這名 稱用在 Pansori《春香歌》或歌劇,而《春香傳》這名稱則用在其他領域的春香傳 作品與春香傳群作品。. Ch. engchi. i n U. v. 這樣包含複雜涵義的《春香傳》故事是怎麽開始的呢?對於《春香傳》故事 的形成有什麽意涵呢?此故事隨著時代變化,怎樣發展、擴張到現代的《春香傳》 故事呢?又,這些現代《春香傳》故事包含什麽樣的時代性價值與文化意涵呢?. 6. 《韓國民族文化大百科詞典》 , 「春香傳」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529771&ci d=46641&categoryId=46641 3.

(12) 《春香傳》不僅在韓國廣為流傳,還傳播到海外,並被改編成各類型的文藝 作品,如中國大陸有越劇《春香傳》 ,臺灣有京劇《春香傳》 ,而此二者是如何接 受韓國《春香傳》,是從原典還是從唱劇改編?其傳播途徑為何?而這些傳統演 劇在主題意涵、劇情架構與人物塑造上,究竟有無差異,如果有所異同,那麼形 成或改編的原因為何?其與歷史背景、地域文化、社會型態、時代美學等是否有 所關連呢?凡此,都是本論文希望一一釐清比較的。. 第三節、文獻研究 韓國有關《春香傳》的研究很多,大陸也有一些。但對不同地區的唱劇或戲 曲《春香傳》之間的比較研究較少。尤其北韓是封閉社會,較難獲得《春香傳》 演出資料。不過,近來因南北韓文化交流,於南韓找得到一些相關北韓資料,例 如唱劇《春香傳》劇本、民族歌劇《春香傳》劇本以及畫報等。關於北韓唱劇以 及民族歌劇《春香傳》也有一些研究成果,以下就各地前賢的研究論述成果進行 簡述:.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一、韓國研究狀況. ‧. 先回顧韓國戲曲學術界的韓中傳統戲曲比較研究現況,韓國戲曲界有較多戲 曲作品交流的比較研究,但舞臺呈現方面的比較研究極少,其研究特別集中於越 劇《春香傳》研究。. sit. y. Nat. n. al. er. io. 韓國學者양회석為韓國戲曲界,最初介紹1950年代北韓與中國劇團互交 流而形成越劇《春香傳》的歷史過程,之後陸續出現四篇有關越劇《春香傳》的. Ch. i n U. v. 研究(2003年),이진원以越劇《春香傳》與北韓唱劇《紅樓夢》為中心,做1950 年以後北韓與中國戲曲劇團交流問題的研究(2003年)。채수민做劇種比較,研 究韓國女性國劇與中國越劇,以劇種形式和内容為中心(2005年)。안창현對浙 江小百花越劇團的新編韓國古典作品《春香傳》,與韓國國立唱劇團113屆定期公 演《春香》作比較研究,即作品改編時敍事情節與内容、人物形象之變化(2009. engchi. 年)。윤진현、이사유對1954年北韓國立古典藝術團唱劇《春香傳》,與1954年 、1985年、2005年越劇團《春香傳》做比較研究探討改編上的内容、主題意識等 差異性(這作家分析的北韓唱本為曹雲《春香傳》)(2009年)。 關於《越劇春香傳》研究,韓國學術界的特點是以文獻爲主,即研究焦點是 戲曲交流背景與狀況,對戲曲作品主要考察内容情節以及主題差異性,舞臺劇之 戲曲考量的研究較少,此現象是韓國戲曲學術界的一般研究傾向。不過,最近已 有開始關注以舞臺藝術之戲曲作品本身的内容,如分析劇本内容的及公演影像資 料内容等,但目前尚未出現對於不同地區《春香傳》舞臺藝術的文化與時代意涵 4.

(13) 相關比較研究,也因此本文選擇從戲曲的舞臺藝術與文化内涵的角度來進行比較 研究。 關於南北韓唱劇《春香傳》的研究成果,唱劇《春香傳》有白賢美的《韓國 唱劇史研究》 (1997年) ,她隨著時代變遷,考察韓國唱劇的變化過程與特徵,以 國立唱劇團(南韓)的《春香傳》演出為中心,分析《春香傳》演出的演變過程。 至於北韓唱劇以及民族歌劇《春香傳》,이영미、김용환、전정임等共同做南北 韓音樂劇《春香傳》比較研究(1997年),이영미研究北韓民族歌劇《春香傳》 公演史位置與特點(2003年),민병욱研究民族歌劇的誕生過程與背景,以及民 族歌劇《春香傳》的情節結構與人物形象的特徵等(2005年)。천현식以北韓血 海式歌劇(피바다식가극)與《春香傳》為中心討論北韓歌劇形成發展的過程與 特點(2013年)。. 二、大陸研究. 政 治 大. 立. ‧. ‧ 國. 學. 關於中國大陸戲曲《春香傳》的比較研究,最近才有以韓國傳統演劇與中國 戲曲《春香傳》之比較研究,即2010年上海戲劇學院李仁景的碩士論文為《越劇 《春香傳》與唱劇《春香傳》的比較研究》。. n. al. er. io. sit. y. Nat. 其研究對象以1997年在上海音像出版社發行的由徐玉蘭、王文娟主演的越劇 《中國戲曲經典 春香傳》,與1988年韓國國立唱劇團演出、許圭導演的《春香 傳》比較。她以兩部作品《春香傳》為研究對象,考察越劇與唱劇之劇種的相似 點、簡單介紹越劇《春香傳》的移植過程,以及國立劇團唱劇《春香傳》的演出 史,並將《春香傳》之場面結構、人物形象、導唱、舞臺美術、表演、音樂等項 目來做比較。她的研究是從戲曲舞臺藝術之觀點出發,指出兩部作品的内容情節、 人物形象、音樂、舞臺演技、燈光上等細節的差異。其研究從兩部作品的舞臺藝 術呈現之差異性來看,具有相當的意義。但她的研究只限於越劇與唱劇兩個作品, 以細節的差異性爲主做單純比較研究,較未勾勒出比較研究的目的、價值、意義。. Ch. engchi. i n U. v. 檢視韓中的相關研究成果,筆者思考比較研究不同社會的作品的目的,在於 勾勒出《春香傳》原來故事在特定時代與空間環境下產生的變化,而創造出與眾 不同的自己的個性與特點,即不僅是討論不同地區的《春香傳》之差異性,也要 觀察特定文化環境與故事變化之連貫性與多元性。以其深入瞭解原來的《春香傳》 故事,並探究《春香傳》傳播到其他地方後,如何在其社會文化環境下,變成另 一個《春香傳》的過程。. 第四節、研究對象及範圍 5.

(14) 一、 名詞辨析與定義 (一) 唱劇的概念 唱劇與 Pansori 唱腔很有密切的關係。從歷史概念來看,唱劇是 Pansori 延伸 出而形成的劇種。Pansori 是一人劇,以「說」 、 「唱」 、 「做」爲來表演的韓國傳統 演劇之一。17 世紀末之前,是 Pansori 形成的初期,在 18 世紀商業發展、城市文 化發達的社會經濟背景下,大量地出現 Pansori 演唱者,這時 Pansori 已很流行, 十九世紀達到巔峰期。 7 Pansori 不是單純的藝術形式,隨著時間的累積,在藝術形式上吸取當代流行 的歌曲,例如時調 8、歌曲 9、雜歌 10、民謠等,且在内容上也不斷地吸收大眾要 求的價值觀或審美觀。後來 Pansori 將其歌詞與辭說文字化,發展成 Pansori 小説。.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然後從 1900 年代初到了近代,經過西洋、日本勢力侵略, 歌舞伎 ( かぶ き )、清朝京劇、日本新派劇 11等漸漸流入朝鮮半島,朝鮮民族一邊以民族傳統 7. ‧. 據通說,Pansori17 世紀中期或後期形成。Pansori 歷史大致分爲 18 世紀成熟期,19 世紀 巔峰期,20 世紀衰退期。[南]전경욱編著:《韓國傳統演戲詞典》,首爾:민속원出版社, 2014 年。「판소리(Pansori)」條http://www.minsokwon.com/ 8 時調是跟歌曲、歌詞等三大古典傳統聲樂曲之一,別稱「時調唱」、「時節歌」、「時. y. Nat. sit. 節短歌」。音樂界與文學界通常用的「時調」區分而使用「時調唱」這名稱。其形式是. er. io. 由三個章來組成的。 (通常字數是 43 個字左右)一般來説,時調是從十四世紀開始, 「三 章形式」的「時調」在朝鮮英祖(1724~1776)國王時期流行。參照[南]《한겨레音樂大詞. n. al. i n U. v. 典》,「時調」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1953818&cid=42607&categoryId=42607 9. Ch. engchi. 歌曲是指傳統聲樂曲,朝鮮社會知識階層之間發展,稱爲「正歌」 ,與 Pansori 或「民謠」 、. 「雜歌」等俗歌不同。跟「時調」或「歌詞」相比,具有精煉的藝術性,伴隨管絃伴奏。 參照《한겨레音樂大詞典》, 「歌曲」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1947817&cid=4 2607&categoryId=42607 10. 雜歌的概念或界定沒有定論,可說是民間聲樂曲之一。通常地位低的人來唱而傳下來,. 因此別稱「俗歌」 、 「俗謠」 ,意即,相反,地位高的人享受的「正歌」 、 「正樂」 。雜歌與 具有比較短的歌詞形式的民謠也不同,具有很長的歌詞,通常包含所謂民謠除外的聲樂 曲。參照參照《한겨레音樂大詞典》 , 「雜歌」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19569 03&cid=42607&categoryId=42607 11. 新派劇是指在日本從明治二十年代(1887-1986)起,受西方文化影響而形成。這劇種. 是按照自由民權運動的觀念發展出來的、還有基於政治性宣傳劇,從歌舞伎改良而發展 成現代寫實劇的戲劇。「新派」這名稱大約1901-1902年之間開始使用,意味著與傳統歌 舞伎對立的戲劇的意思,相對將歌舞伎稱爲「舊派」。日本新派劇巔峰時期為明治三十 到四十年代(1897-1912)期間。情節大概主人公處於困難的狀況,讓觀衆引發掉眼淚, 6.

(15) 藝術樣式與外來劇種競爭,卻也一邊受這些劇種的影響。在受日本劇、京劇、西 洋戲劇影響,以及劇場文化發展情況下,觀眾對韓國戲劇有期待和需求。從當時 的韓國傳統戲劇當中,觀眾喜愛 Pansori,Pansori 具備戲劇性、大眾性和專門性 的内在因素。十九世紀後期,申在孝(1812-1884)在改編 Pansori 辭說時,已經考慮 了性別、年齡、歌唱能力等個別因素,將 Pansori 分化成「男唱」、「童唱」、 「女唱」等,同時培養女唱,如陳彩仙。近代外在環境的變化以外,韓國表演藝 術内在環境也已經成熟於成立唱劇形式。12劇場經營者、Pansoir 演員試圖將 Pansori 改成新的戲劇。結果產生了基於 Pansori 的音樂唱腔的新戲劇樣式,即是「唱劇」。 二十世紀以來,從 Pansori 分化的唱劇不斷發展,沿著媒體的時代變遷,慢慢擴 大藝術形式的範圍。 下面簡單地概括唱劇發展史,内容如下 13. 政 治 大. (1)、唱劇的形成: 1900 年到 1910 年代是唱劇形成時期,這時期出現了王室、私人劇場。一般 來説,韓國最初的室内劇場是「協律社」,其建築是 1902 年爲了舉行慶祝高宗 (1852~1919)登基四十年的儀式,宮内府屬下建立,可用以專門表演。實際上, 最初的劇場是釜山出身的丁致國(1865-1924) ,在 1895 年於仁川龍洞建立的「協 14 律舍」,為目前「愛館劇場」的前身。 1908 年圓覺社建立,此建築是由宮内府 大臣李容翊以內帑金(王室私有財產)建立的羅馬式圓形劇場 15。1907 年前後不 再使用「協律社」 ,演興社、團成社、團興社、 長安社、光武臺等私人劇場陸續 16 出現。. 立.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i n U. v. 終於幸福結局,按照通俗倫理觀顯示勸善懲惡的主體。在日本新派劇巔峰過時日本的新. engchi. 派劇才傳播到韓國,1910年代到1945年解放之前在韓國以傷感的情調與誇張的演技方式 爲主廣泛流行。[南]권영민:《韓國現代文學大詞典》: 首爾:서울大學出版部,2004 年,「新派劇」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337125&cid=41708&categoryId=41737 12 [南]《韓國傳統演戲詞典》,「唱劇」 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3326313&cid=56785&categoryId=56785 13 本文説明中,關於唱劇分期,筆者按照唱劇發展的趨勢,臨時區分。參考以下資料整 理。[南]《傳統演戲詞典》 , 「唱劇」部分、[南]白賢美: 《韓國唱劇史研究》 ,首爾:태학 사,1997 年、BeSeTo 戲劇節期間 2000 年 10 月 19 日到 10 月 22 日國立劇場演出的《ASEM 慶祝公演/韓中日合同公演《春香傳》》由國立劇場發行的其公演劇本以及其介紹資料, 其中柳敏榮: 〈근대《춘향전》공연사〉 ,頁 10-13。 [南]《한겨레音樂大詞典》,「協律社」 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1960296&cid=42607&categoryId=42607 15 [南]《한겨레音樂大詞典》,「唱劇」 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1958388&cid=42607&categoryId=42607 16 [南]《韓國傳統演戲詞典》,「唱劇」 14. 7.

(16) 1908年前後於圓覺寺最初實驗以Pansori分唱形式做成唱劇, 17這形式可說是 唱劇的雛形,將本來一人演出的Pansori由兩個人以上扮演角色分別唱歌。對於「分 唱」的開始,有一受京劇團影響的說法。1904年首爾清溪川設有清國官劇場,中 國京劇團在這裡表演,當時名唱大師李東伯(1866-1949)與姜龍煥(1865-1938) 觀看京劇而受到啓發,將原本由一個人演出的Pansori試圖「分唱」、「對話唱」18。 韓國最早唱劇公演是由姜龍煥將李人稙小説《銀世界》改編成唱劇《崔丙陶打鈴》 , 其作品是貪官汚吏鄭監司與崔丙陶的真實故事來創造,1908年12月於圓覺寺演 出。 19 最初唱劇舞臺簡樸:原來從天花板掛電燈,設有白布帳,舞臺小道具簡單, 也不具備舞臺設備。按照1902年《帝國新聞》有紀載於協律社觀看《春香歌》表 演後的感想;1909年《大韓每日新報》也有觀看《水宮歌》表演後的報導内容, 可知當時已出現寫實主義舞臺; 201914年受新派劇影響,唱劇也開始在舞臺上豎. 政 治 大. 立舞臺背景畫、房子模型,擺置大小工具等; 211910年是日據時期,唱劇演出環 境有許多拘束,也有紀錄日本警察進入長安社(私人劇場),以傷風敗俗的理由 22 禁止《春香歌》公演。. 立. ‧ 國. 學. ‧. 1900 年代將唱劇稱為「新演劇」,與之前的 Pansori 區分。1910 年代從日本 引進的「新派劇」以來,將唱劇相對稱爲「舊派劇」或「舊演劇」。這時,唱劇 與新派劇競爭,還是受大眾歡迎。. y. Nat. sit. n. al. er. io. 1910 年代女性 Pansori 演員活躍演出唱劇,妓生組合藝妓們男裝女扮,擺列 華麗舞臺,京城舊派俳優組合、光武臺等私立劇場開始有女性演員加入。1915 年以後,主要由「妓生組合」 23、京城舊派俳優組合等團體演出;1920 年代由妓 生組合以光武臺(劇場)為中心演出。這時代將古典小説戲劇化,以滑稽又有趣 的喜劇方式演出。. Ch. engchi. 17. i n U. v. [南]柳敏榮: 《ASEM 慶祝公演/韓中日合同公演《春香傳》》公演介紹資料, 〈근대《춘 향전》공연사〉,頁 10。 18 [南]《韓國傳統演戲詞典》,「唱劇」 19 [南]《한겨레音樂大詞典》,「唱劇」 20 [南]《韓國傳統演戲詞典》,「唱劇」 21 [南]柳敏榮: 《ASEM 慶祝公演/韓中日合同公演《春香傳》》公演介紹資料,頁 10。 22 [南]柳敏榮: 《ASEM 慶祝公演/韓中日合同公演《春香傳》》公演介紹資料,頁 11。 23 「妓生組合」是指日據時期的藝妓組織。朝鮮時代有官妓制度,官妓平時屬於宮廷的 藥房或尚房,做葯或作針線,在宮廷(或官家)舉行宴會時,唱歌跳舞。但朝鮮被日本 喪失國家主權之後,官妓制度被廢除,藝妓們不是在宮廷或官家,而在民間賣藝。妓女 們為謀生、保護自己的營業利益,在各地主動組織工會,這稱爲「妓生組合」 。後來「妓 生組合」被改成日本式名稱「券番」 ,日本以許可制的方式管理「妓生組合」 ,所有藝妓 把自己的命挂在「妓籍」簿才能工作。參照[南]《한겨레音樂大詞典》,「券番」http:// 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1948916&cid=42607&categoryId=42607 8.

(17) (2)、唱劇的興盛: 1920 年代中期以後音樂界很活躍,唱片公司或朝鮮音樂協會等各種音樂團 體踴躍活動,其中有舉行名唱大會很流行(注:名唱大會是讓善於 Pansori 的表 演者互相競爭的獎勵活動) 。這時期將唱劇稱為「歌劇」 ,唱劇劇本多有出版、也 發行許多留聲機唱片。關於《春香傳》的相關唱片,如 Chieron Record《春香傳 全集》、Columbia Record《唱劇春香傳》、Victor Record《春香傳全篇》 、Okeh Record 24 《春香傳(唱劇)》 。 1930年代的社會氣氛多關心傳統文化,在研究國學、民俗學以及復原傳統民 俗劇的活動活潑的背景下,踴躍討論傳統演劇,也有許多古典小説出版和傳統音 樂演出,這時期也有許多由妓生組合或朝鮮聲樂硏究會演出的唱劇。此團體不僅 是演出單位,也是傳授傳統演戲的單位。朝鮮聲樂硏究會於1933年成立,1935年 設有直屬下劇團唱劇座,此單位提倡保存傳統文化,踴躍舉辦演出活動,在唱腔、 説白等方面上,以多元化方式來實驗,試圖唱劇的程式化。.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1934年朝鮮聲樂硏究會丁貞烈編劇演出唱劇《春香傳》,演出時間長達五個 小時,隨著時代美感潤飾,多插説白,成爲唱劇演出的轉捩點。丁貞烈編劇《春 香傳(1935年)》插入新臺詞,補充舞臺設備等提高戲劇完整性,受到觀衆的大 歡迎。 25. sit. y. Nat. 總之,1920 年代到 1930 年代是唱劇在韓國演出史上主要作爲大眾劇的時期。. n. al. er. io. (3)、唱劇的瓦解期: 1940 年代是日據的國民運動時期,日本在戰時控制朝鮮文化,文化界必須 符合日本的統治。這時期的唱劇演員通過日語、技藝、口試才能當演出。1940 年代唱劇座、花郞唱劇團、東一唱劇團、半島唱劇團、朝鮮音樂團、朝鮮移動唱 劇團等都是代表性唱劇團。. Ch. engchi. i n U. v. 在被日本壓迫的惡劣表演環境下,朝鮮聲樂研究會直屬唱劇座,到了1940 年代幾乎瓦解。花郎唱劇團等許多唱劇團活動,沒有確保安定的基礎。這時期在 日本的文化政策援助下,同時出現唱劇團在地方或產業現場巡迴給農民、勞動者 演出的現象。這時期也有些變化,活動在新劇界的人員參與製作唱劇,因受其影 響而將古典小説改編唱劇;最初女性國劇作品是1948年由女性國樂社團(여성국 악동호회)演出的「獄中花」,即春香傳故事。 26由女生們演出的國劇特點是舞 24. [南]《韓國傳統演戲詞典》,「唱劇」 [南]《韓國傳統演戲詞典》,「唱劇」 26 [南]《한겨레音樂大詞典》,「여성국악동호회(女性國樂社團)」條。 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1954632&cid=42607&categoryId=42607 25. 9.

(18) 臺設備、服裝、裝扮、照明等華麗可觀,而容易吸引觀衆,還有使用音樂、舞蹈、 演技調和的整體性樣式,音樂具備大衆性因素,而男裝女扮也很受歡迎。這時期 的史劇和民間歷史題材劇等創作唱劇很多。 1945 年韓國從日本統治中解放獨立,南北韓政府各自建立政府,韓國唱劇歷 史在南北韓產生分歧。南北韓在不同的政治體系、社會文化環境下,分別發展自 己的唱劇歷史,至於有關解放以後北韓唱劇《春香傳》演出歷史部分,參考下個 章節北韓民族歌劇《春香傳》部分收錄内容。 (4)、唱劇的再樹立(南韓) 1950 年代唱劇團是屬於大韓國樂院(日據時期由主導朝鮮音樂協會的人士 在 1945 年 10 月組成的團體)下屬單位。解放時期,從 1945 年起由國劇社、國 劇協會、朝鮮唱劇團、金演洙唱劇團等演出。1950 年代女性國劇團繁生,女性 國劇團是指全部由女性演員組成的唱劇團。1945 年解放之後,1950 年代唱劇也 叫做「國劇」 , 「國劇」的名稱強調從日本解放出來的獨立國家之有民族性、傳統 27 性的唱劇的含義, 但實際上演出内容與日據時期的演出内容差異不大。.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 1950 年代韓戰以後,在戰後社會混亂的狀況下,女性們打扮男裝很刺激, 内容也浪漫夢幻,容易理解,因而吸引了許多觀眾。但之後由於戲碼不多、熟練 的演員不夠、新的大眾媒體出現等原因,而慢慢衰退。女性國劇團雖然沒有消失, 還是繼續活動,但沒有之前那樣興盛。. sit. y. Nat. n. al. er. io. 1962 年(南韓) 「國立唱劇團」建立,由此單位主要演出唱劇。1962 年國立 劇場屬下設有國立國劇團(1973 年改稱為國立唱劇團)28,1968 年反省歐式戲劇 的框架與 Pansori 唱腔單純結合的演出方法,為了整理唱劇劇本,重新思考演出 方向而確立固有的唱劇舞臺和唱劇形式,而成立「國劇定立委員會(1970 年改 稱為「唱劇定立委員會」)」。1981 年到 1989 年許圭以國立唱劇團的導演踴躍. Ch. engchi. i n U. v. 活動,復原而舞臺化已失傳的 Pansori,並創造唱劇,重新成立「完版唱劇(완판 창극)」29的形式。1980 年代將唱劇編為電視版本播放,能讓一般人欣賞在家看 唱劇。電視唱劇是將劇場版本的唱劇以電視劇的創造技巧重新改編的,如《春香 27. [南]白賢美: 《韓國唱劇史研究》,首爾:태학사,1997 年,頁 336-337。 「해방직후는 주 체적인 독립국가라는 의식이 그 어느 때보다 강렬하게 표면화된 시기이다.…일제 시대에는 창극이 다른 극양식과의 상관관계 속에서 新演劇‧舊劇‧歌劇등의 명칭 으로 불렸다. 창극을‘창극’이라고 부른 것은 1930 년대에 들어와서였다. 이 창극 이 해방직후 ‘국극’이라고 불리게 된 것은, 창극의 민족적 전통성을 강조하려는 경향의 반영일 수 있다.」 28 [南]白賢美: 《韓國唱劇史研究》 ,首爾:태학사,1997 年 以上唱劇發展史相關基本内 容參考《韓國唱劇史研究》整理。 29 完版唱劇是指據 Pansori《春香歌》全篇故事内容以唱劇形式再現。 10.

(19) 傳》、《李春風傳》、《兩班傳》等。 雖然唱劇發展已有很長一段時間,但還在不斷創作、不斷實驗新的形式,其 實關於唱劇的概念,在韓國學者之間尚無定論。根據一般的説法,唱劇是基於 Pansori 唱腔編劇的音樂劇。有些學者的界定不僅有 Pansori 唱腔,而且也包括韓 國傳統民謠、雜歌等基於傳統民俗音樂範圍的音樂劇,即兩者在界定範圍上有差 異,前者音樂範圍比較狹窄。 (二) 民族歌劇 民族歌劇是北韓才有的傳統音樂、舞蹈與現代音樂、政治性理念結合的音樂 戲劇。南韓唱劇是基於 Pansori 音樂唱腔,但北韓民族歌劇的音樂基礎不是 Pansori 唱腔,而是西道唱腔與西洋音樂。西道唱腔是韓半島西邊,即在黃海道、平安道 地區民間流行的民謠唱腔。北韓民族歌劇刻意排擠 Pansori 唱腔,以西道唱腔與 西洋音樂為主編劇的音樂劇。.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雖然民族歌劇排擠 Pansori 唱腔,但在形式上還是保留傳統唱劇的因素,比 如類似導唱的傍唱,可說是一種從唱劇演化而來的變形劇種。而且北韓官方詞典 《朝鮮大百科詞典》將民族歌劇界定為從唱劇衍生發展而來的現代劇種,就是説, 解放以來至 1950 年代爲止唱劇是韓國唯一的民族歌劇形式。到了 1960 年代,為 實踐文藝方針,在民族音樂現代化的過程中,將以民間傳説爲題材創作的唱劇發 30 展成基於傳統民謠,以人民性、通俗性為主的現代性歌劇形式,這就是民族歌劇。. y. Nat. er. io. sit. (三)傳統演劇定義. al. v i n 名詞。按照전경욱提出的定義, C「傳統演戲」是指近現代以前的傳統社會由專門 h 幻術 i U ,以及假面劇、Pansori、 n(魔術) g c h等散樂百戲 演戲者之間傳下來的走索、翻跟頭、e n. 通常韓國稱謂「戲曲」是指演出劇本,另有「傳統演戲」與「傳統演劇」的. 唱劇、木偶戲等,專門演戲者為獲得盈利不定時期在觀衆前面演出的公演,除了 這些以外,也包括舉行巫術儀式時演出的巫劇、進行佛教儀式時演出的「梵唄」、 由 nan-sa-dang-pae(男寺黨戲班)即專門流浪藝人團體演出的「農樂」 、高麗王朝 30. [北]《朝鮮大百科詞典》第 10 卷,平壤:百科詞典出版社,1999 年,頁 68-69 , 「民族 歌劇」우리 나라의 민족가극은 판소리에 기초하여 발생한 창극으로부터 시작되였 다. 창극은 해방후 1950 년대말까지 우리 나라의 유일한 민족가극형식으로 발전해 왔다. 1960 년대에 들어서서 민족음악을 현대적으로 발전시킬데 대한 우리 당의 주 체적문예방침을 철저히 관철하기 위한 적극적인 창조활동에 의하여 지난날 주로 전설, 설화 등의 민족고전작품들만을 제재로 하여온 판소리양식의 창극은 근본적 으로 개조되여 민요를 바탕으로 하는 인민적이고 통속적인 새로운 현대적양식의 민족가극으로 발전하기 시작하였다. 그 첫 작품이 사회주의현실을 주제로 한 《강 건너마을에서 새 노래 들려온다》(1960 년)이다. 그후 현대적 주제의 작품을 위주로 한 민요바탕의 새로운 민족가극작품들이 많이 창작되여나왔다. 11.

(20) (918- 1392)時期從中國流入韓國以來,於宮中演出的教坊歌舞戲(也稱爲宮中 呈才)等 31 「傳統演劇」包括韓國傳統戲劇,如假面劇、木偶戲等;而「傳統演戲」包 括韓國傳統戲劇之外,還包括傳統舞蹈、傳統農樂、雜技等。所以「傳統演戲」 的範圍是廣於「傳統演劇」的。而筆者在本文論述韓國傳統戲劇時,基本是指「傳 統演劇」此範疇。 對於近代形成的「唱劇」是否屬於「傳統演劇」,則有不同的意見。有的學 者主張「唱劇」相當於日本的歌舞伎,或中國京劇的傳統演劇;有的學者主張「唱 劇」是奠基於傳統演劇的現代劇種。筆者認為引起有關「唱劇」的爭論原因,是 唱劇在1900年初近代時期才形成,因此唱劇在成立過程中,不斷面臨日本新派劇 或西洋文化等衝擊而受到影響,無法形成自己本身藝術的完整性,故難以形成自 己的身份認同(identity)。.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筆者認為「唱劇」是使用Pansori音樂唱腔,多包含「傳統演劇」的因素的現 代劇。「唱劇」具有將近一百年歷史的演出歷史,並具備經典化的作品,如唱劇 的古典戲碼:《春香歌》、《沈青歌》、《興甫歌》、《水宮歌》、《赤壁歌》等,這些 作品是用Pansori五大歌來進行編劇的作品,前四齣來自於長時間累積的韓國民間 傳説故事,唯有《赤壁歌》是來自於中國《三國演義》故事,但内容上已有變化。 除了五大歌故事以外,唱劇也選擇韓國傳説題材、韓國歷史人物題材比較多,但 也包括西方的知名作品等來創作。. er. io. sit. y. Nat. al. n. 由於唱劇已有一百年的演出史,其屬於傳統唱腔,且重視以演員的功力抒發 情感。筆者認為「傳統演劇」的「傳統」概念,乃是基於具有久遠演出歷史,也 因演出的演員長久累積而提煉出的唱腔或身段動作等呈現功夫,而經典化。. Ch. engchi. i n U. v. 因此筆者認爲唱劇是近代形成悠久歷史的劇種,但還在不斷實驗中,尚未形 成固定形式,卻具有傳統演劇性格的戲劇。. (四)越劇 越劇誕生於浙江省嵊州(原嵊縣),是20世紀初才成立的年輕劇種,有一百 年的歷史。越劇從「落地唱書」説唱藝術出發,按照打擊樂器拍子表演,音樂結 構上屬於板腔體音樂系統,從《珍珠塔》開始分唱而逐漸成熟。 32越劇是年輕劇 31. [南]《韓國傳統演戲詞典》,「傳統演戲」http://terms.naver.com/entry.nhn?docId=3326250 &cid=56785&categoryId=56785 32 [中]李永鑫、邵田田 主編: 《百年越劇概覽》,紹興雷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06年, 頁3、16。 12.

(21) 種,不像崑曲、京劇那樣程式化。在發展過程中也吸收話劇的元素,因此較利於 創造新的人物,其題材大部分以愛情故事為中心。筆者要討論的越劇範圍為1949 年後的越劇《春香傳》。. (五)京劇 京劇又稱京戲,在臺灣又稱國劇,腔調以西皮和二黃為主,主要用胡琴和鑼 鼓等伴奏,是中國戲曲曲種之一。京劇是十九世紀中期,融合了徽劇和漢劇,並 吸收了秦腔、崑曲、梆子、弋陽腔等藝術的優點,在北京形成。京劇分布地以北 京為中心,遍布全國。 筆者擬討論韓戰(1950-1953)時期以後的京劇。關於「臺灣京劇」,筆者將 把它界定為1949年後在臺灣的時空環境中所創作,且能夠反映臺灣人的情感與思 想的京劇。. 立. 政 治 大. 二、研究對象選擇標準. ‧ 國. 學. ‧. 《春香傳》的相關演出作品不計其數,筆者從各地區演出的代表作品中,各選 擇一齣戲,以四個作品爲主進行分析。 研究對象的選擇標準為:. y. Nat. sit. n. al. er. io. 一、代表性:具有地區代表性以及知名度的作品。 二、時代性:如實反映某個時代、某個社會面貌的作品。 三、現代性(改良作品):1945 年韓國解放以後演出的作品中,作家以自己 的觀點來將《春香傳》改編成現代化,或以自己的想法重新詮釋傳統演 劇的作品。. Ch. engchi. i n U. v. 關於代表性部分,南韓許圭導演《春香傳》、北韓民族歌劇《春香傳》等都 得到學者或觀眾的肯定,特別是就民族歌劇《春香傳》的藝術性完成度而言,南 韓學者也給予高度評價。33中國越劇《春香傳》是韓戰時期以來最早傳播的戲曲, 也是很受觀眾歡迎的作品。臺灣京劇《春香傳》是臺灣資深的知名演員魏海敏在 國家戲劇院演出的作品。 關於時代性部分,越劇《春香傳》是韓戰(1950-1953年)時期傳播到大陸而 形成。經過文革、開放時期、國際交流,越劇《春香傳》在主題意識、人物形象、 作品形式美方面產生大的變化。透過南韓許圭導演《春香傳》可觀察韓國國際開 33. [南]이영미, 김용환, 전정임: 《南北韓 音樂劇《春香傳》比較研究》 ,首爾:韓國藝術 綜合學校 韓國藝術研究所,1997 年。 13.

(22) 放化時許圭對民族傳統的視角和思考。北韓民族歌劇《春香傳》也是可發現198 0年代後期的北韓政治社會環境使北韓對民族文化有什麽樣的思考和詮釋。透過 臺灣京劇《春香傳》也可瞭解1990年代臺灣公演製作環境與思考的一面以及政治 外交與藝術之間的關係。 關於現代性,筆者以1945年為現代性分期的原因是1945年韓國解放,從日本 統治擺脫,不久暴發韓戰,南北韓在不同空間,分別展開自己的歷史。經過韓戰 時期,南北韓地區各自發展自己的傳統文化,也用自己的觀點與方式詮釋傳統, 將傳統演劇現代化,這過程中發現南北韓對傳統詮釋的差異性。透過越劇《春香 傳》,韓戰時期傳播以來,隨著時代變遷,也可瞭解越劇的現代化與發展方向。 透過臺灣京劇《春香傳》 ,可知臺灣京劇結合傳統美與現代性的思考方向。總之, 南韓許圭導演《春香傳》、民族歌劇《春香傳》、越劇《春香傳》、臺灣京劇《春 香傳》都含有豐富的政治、文化、社會藝術觀念的相關元素。. 政 治 大 按照以上標準來選擇四個地區的不同對象,除了越劇《春香傳》以外,在大 立 陸也有其他劇種版本《春香傳》,例如潮劇、評劇、黃梅戲、山東梆子等。按照 ‧. ‧ 國. 學. 筆者初步觀察,潮劇、評劇《春香傳》是從越劇《春香傳》延伸,因爲編劇者同 樣是莊志。但戲曲是舞臺藝術,雖然劇本内容差不多,其舞臺呈現的形象也會有 差異性,以及有另外的意義。. n. al. er. io. sit. y. Nat. 《春香傳》的唱劇演出已有一百年的歷史,韓戰以後的演出作品不計其數。 由於筆者力有未逮,無法消化廣大範圍的《春香傳》,因此本文研究範圍以以下 版本爲主,至於觸及其他版本《春香傳》的有關内容,將盡量納入討論。. 三、各版本概要及特點. Ch. engchi. i n U. v. 關於研究對象的版本與特色分述如下:. (一)南韓唱劇《春香傳》 在南韓唱劇《春香傳》的部分,本文選擇於國立劇場 1982 年 11 月 2 日到 11 月 13 日表演,由國立唱劇團演出的第 38 屆定期公演《春香傳》,導演為許圭, 此錄像資料在韓國首爾國立劇場屬下的「公演藝術博物館」資料室可取得。許圭 是 1978 年到 1990 年期間擔任國立劇場的導演,展現實驗性韓國傳統唱劇。筆者 以 1982 年版本的許圭《春香傳》為研究對象,是因為此作品繼承韓國唱劇的個 性與繼承傳統精神,具有代表性。. 14.

(23) 許圭重視 Pansori《春香傳》與唱腔,為基於 Pansori 唱腔樣式化的唱劇貢獻, 他創作的唱劇更成爲韓國唱劇史的里程碑。1982 年許圭創造《春香傳》 「完版唱 劇」演出方式,「完版唱劇」即按照 Pansori《春香歌》全篇故事内容以唱劇形式 再現,借用唱劇的形式讓觀衆欣賞 Pansori《春香歌》的美學。許圭唱劇《春香歌》 總共由二十二場組成,表演長達五個小時左右。一般唱劇通常演出不超過兩個小 時,當時「完版唱劇」的演出形式具有實驗性。許圭的《春香傳》的「完版唱劇」 形式後來被임진택、김아라等藝術導演參考、繼承發展成「完版長幕唱劇(완판 장막창극)」。 另外,據筆者初步觀察,1982 年版本的許圭《春香傳》很特別,在舞臺藝 術上面,積極應用大韓民族的文化傳統,雖把唱劇現代化,卻也繼承 Pansori 傳 統,而創造充滿滑稽性的唱劇,並借用韓民族遊戲文化呈現「神明」遊戲精神 (신명풀이),也用韓國傳統舞「sal-pu-ri:驅煞舞」的方式顯示韓國民族性色彩。這 作品也在故事内容上,呈現北韓唱劇、越劇、與臺灣京劇《春香傳》沒有的獨特 場景,相當值得一看,能透過韓國唱劇版本《春香傳》深入瞭解《春香傳》故事 之特點與個性。.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二)北韓民族歌劇《春香傳》. ‧. n. al. er. io. sit. y. Nat. 北韓唱劇版本是1989年由平壤藝術團演出,由趙靈出(趙鳴岩:1913-1993)等 編劇的民族歌劇《春香傳》。其相關文件資料為平壤文藝出版社的《民族歌劇春 香傳綜合總譜》,這可在韓國國會圖書館或韓國政府統一部屬下的北韓資料中心 内取得。. Ch. engchi. i n U. v. 至於音像資料,韓國政府統一部屬下的北韓資料中心(북한자료센터),保留了 1 989 年舉辦第 13 屆世界青年學生慶典(세계청년학생축전)時,由國立平壤藝術 團在平壤演出民族歌劇《春香傳》版本(於平壤記錄下來,145 分鐘)、由總 聯電影製作所記錄,另外還有保管由國立平壤藝術團於日本東京演出的 1995 年 版影像資料。本文則依據 1989 年平壤演出版進行分析。 民族歌劇是 1950 年代末以來,按照金日成、金正日教導開始走向藝術理念 化,而形成的變形唱劇。筆者要討論民族歌劇《春香傳》的目的,是為了讓讀者 瞭解北韓怎樣詮釋傳統,呈現何種主題意識、人物形象以及藝術特點。民族歌劇 如何走向與南韓唱劇《春香傳》不同的藝術型態。民族歌劇《春香傳》在音樂上 不允許使用 Pansori 唱腔,主要使用西道民謠 34與西洋音樂結合的音樂唱腔、節歌. 34. 西道唱腔是韓半島西邊即在黃海道、平安道地區民間流行的民謠唱腔。 15.

(24) 形式 35。相對來說,南韓唱劇以 Pansori 唱腔為基礎發展。民族歌劇在音樂形式上 與傳統唱劇不同,而且在内容上合理改變人物形象,例如將現實的月梅改爲慈愛 母親的形象,強調身份制度之矛盾與改革,此乃是受到北韓主體文藝理論的影響, 政治理念的目的性很強。但我們不能以政治觀點的單一標準,來否定民族歌劇《春 香傳》之藝術性。南韓學者也對於民族歌劇《春香傳》的藝術性完成度給予高度 評價。 36. (三)越劇《春香傳》 在韓戰(1950-1953)期間,越劇《春香傳》 ,北中兩國軍事政治文化交流下, 受北韓唱劇《春香傳》影響而形成。現在保留的中國大陸越劇《春香傳》最早版 本,是莊志根據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簡稱北韓)國立古典藝術劇場演出本 改編。1954 年在中國演出,由王文娟、徐玉蘭主演,大受歡迎。1955 年莊志於. 政 治 大 《劇本》6月號發表其劇本。後來 1961 年 9 月 8 日到 10 月 18 日上海越劇團到 立《春香傳》 。莊志 1962 年在上海文藝出版社出版《春 北韓,在北韓人民前面表演 37. ‧. ‧ 國. 學. 香傳》 ,這劇本是修改 1955 年版的。之後經過文化大革命時期被禁止表演,1982 年王文娟、徐玉蘭才在中國再次表演《春香傳》,1986 年王文娟的門生王志萍, 繼承其師的春香角色。 38. n. al. er. io. sit. y. Nat. 關於錄像資料,由莊志改編,由洪謨、石景山導演,上海越劇院王文娟、徐 玉蘭主演的 1983 年錄像版本已錄音發行,市面上可以購買。後來第二代演員王 志萍繼承王文娟的「春香」角色,2005 年在上海逸夫舞臺,由舟山市越劇團、 上海越劇院聯合演出,這是由莊志編劇,陶海導演,劉恩平改編的版本,由王志 萍、陳娜君主演,由 cctv11《空中劇院》直播,這版本有 DVD。 39. Ch. engchi. i n U. v. 35. 一個曲子是由樂節、樂句、樂段組成的,四個樂節組成為一個樂句,兩或四樂句組成 為一個樂段,其圖式為 A-B-A-B-C,A-B-A'-B'-C,以反復使用同一個或相似的旋律的形 式,呈現藝術效果。節歌形式特點是雖然歌詞變化,也反復旋律,因此一般大眾容易學 唱,很有吸引力。 36. [南]이영미, 김용환, 전정임: 《南北韓 音樂劇《春香傳》比較研究》 ,首爾:韓國藝術. 綜合學校 韓國藝術研究所,1997 年。 [中]李永鑫、邵田田 主編: 《百年越劇概覽》,紹興雷鳴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06 年, 頁 126。 38 [南]윤진현、이사유: 〈월극춘향전 연구(越劇《春香傳》研究) 〉 , 《민족문학사연구》 第 41 卷,2009 年,292 頁。 39 [中]《經典傳奇越劇 小百花系列 春香傳》 ,浙江文藝音像出版社出版,2006 年(藝術 37. 顧問: 王文娟、徐玉蘭 主演 :王志萍、陳娜君 編劇:莊志 改編:劉恩平 導演:陶 海)。 16.

(25) 簡單來說,1983年版本保留寫實主義舞臺與演技身段,1983年版本與莊志編 劇1962年版本劇本對照,基本上内容差異性不大,較尊重原作。但1983年版本被 刪減了一部分章節即〈夜禱〉 ,此原因值得關注研究。402005年版本則以愛情爲主, 大大地改編内容,追求象徵性舞臺、程式化動作身段,内容上強調愛情,呈現美 麗的舞臺畫面, 與1983年兩個版本之間差異很大。 而1962年劇本與1983年版之間的内容差異、1983年版與2005年版本舞臺藝術 之差異的原因為何?需要從社會背景、師徒傳承關係、時代變遷因素的觀點來考 察。透過考察兩個版本越劇《春香傳》的差異性,會更清楚越劇的特點與發展方 向。2000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參加在韓國首爾舉辦的第七屆BeSeTo(北京Beijing、 首爾Seoul、東京Tokyo)戲劇節,與韓國、日本劇團合作演出《春香傳》。這使得 越劇團經驗韓國的商業劇場模式,而越劇團訪問南韓一事,也可能影響到越劇《春 香傳》的改編。 41. 政 治 大 是以,筆者從主題意識、情節結構、人物形象等層面,比較越劇《春香傳》 立 兩個版本之間的差異與特點,繼而詳細考察其產生差異的原因,並歸納各個版本. ‧ 國. 學. 所具有的時代意涵。. ‧. (四)臺灣京劇《春香傳》. n. al. er. io. sit. y. Nat. 臺灣京劇《春香傳》是 1992 年 12 月 25 日到 27 日在臺灣國立中正文化中心 國家戲劇院,由盛蘭國劇團與復興國劇團合辦演出,其編劇為夏永泉,主演為馬 玉琪、魏海敏。目前兩廳院表演藝術圖書館還保留 1992 年版公演的錄像資料, 但只能在舘内利用。. Ch. engchi. i n U. v. 盛蘭國劇團,是畢業於中國戲曲學校(即中國戲曲學院)的馬玉琪(1959 年-) 為紀念他的老師葉盛蘭,而在臺北市成立的京劇團。而復興國劇團則是 1963 年 成立的國立復興劇藝實驗學校附設實驗劇團,為臺灣戲曲學院京劇團的前身。 在公演節目單的簡介上, 「盛蘭國劇團」團長馬玉琪說: 「我們今天再把這異. 40. 對於 1985 版〈夜禱〉刪除的原因,윤진현、이사유主張受文革的影響而被刪除。[南] 윤진현、이사유: 〈월극춘향전 연구(越劇《春香傳》研究) 〉 , 《민족문학사연구》 ,頁 296。 41. 對於越劇《春香傳》的風格變化,윤진현、이사유主張 2000 年「浙江小百花越劇團」. 參加第七屆 BeSeTo 戲劇節,訪問南韓,經驗韓國的商業劇場模式,也可能影響到越劇 《春香傳》的改編。[南]윤진현、이사유: 〈월극춘향전 연구(越劇《春香傳》研究) 〉 , 《민족문학사연구》 ,頁 292-294。 17.

(26) 國的優美故事展現在國劇舞臺之上,對中韓兩國人民的傳統友誼及今日的文化交 流,不是件很有意義的事嗎?……我們力爭把該劇排成國人歡迎的新國劇,同時 拿到韓國去演,能使異國觀眾喜聞樂見」。馬玉琪立足在傳統文化國際交流的目 的基礎上,創造、新編京劇《春香傳》 ;但 1992 年正式公演京劇《春香傳》之前, 卻正逢韓國與臺灣斷交,遂使得公演意義與價值顯得有些尷尬。 此外,馬玉琪還提出:「如何把這部外國古典名著搬上國劇舞臺,使之既適 合國劇藝術形式的體現,又適應今人的審美情趣……集中歌頌春香與李夢龍衝破 一切障礙,生死不渝的忠貞春香愛情。對原著中春香的『守節』觀,以及李夢龍 高中後,扮做乞丐以試探春香鍾情與否的情節,適當做了淡化和迴避的處理;把 應召去見卞學道心態,也緊緊地拴在了盼望李夢龍音訊的主綫上」 。根據這段話, 馬玉琪認爲韓國傳統經典《春香傳》的核心價值是「守節」,他要顛覆這觀念, 創造與原作不同的愛情主軸《春香傳》。. 政 治 大 這樣看來,臺灣京劇《春香傳》 ,是在主題意識上有意淡化傳統「守節」觀, 立 試圖創造《春香傳》的新形象。臺灣京劇《春香傳》與南北韓唱劇、越劇《春香 ‧. ‧ 國. 學. 傳》相比,在人物設計上別有特點,突出如夢龍父母、房子、香丹的邊緣人物。 大陸有言慧珠版本的京劇《春香傳(1955 年)》,筆者為了確認臺灣京劇是否受 言慧珠版本的影響而成立,對照臺灣京劇《春香傳》影片與言慧珠劇本《春香傳》 的内容,結果發現二者並無關連,臺灣京劇《春香傳》有與大陸京劇《春香傳》 不同的新的創作主題。但臺灣京劇《春香傳》缺乏研究資料,因此筆者將要透過 公演簡介、報導資料、採訪製作成員的田野調查以補充創作背景。. er. io. sit. y. Nat. al. n. 以上為筆者對研究範圍以及研究對象的闡述說明,大抵先介紹各個環境中 《春香傳》的形成過程與背景,然後比較分析主題意識、情節結構、人物形象、 創作或改編特點的觀點,最後歸納各地區《春香傳》的特點與時代意涵。. Ch. engchi. i n U. v. 第五節、研究方法 研究方法主要採文獻蒐集、梳理與考察研究,在研究文獻資料的蒐集部分, 一是以劇本、錄像資料為中心,第二是演員的傳記或導演的記錄;第三是論文、 當時評論、報導資料等資料等。 首先,在研究資料當中,劇本、錄像資料最重要。然而這些資料已在前文進 行論述。其次,要參考演員、導演的傳記或記錄。南韓《春香傳》有關資料,有 許圭《民族劇與傳統藝術——演劇三十年 導演作業》42。許圭導演在這本書寫對 42. [南]文學世界社,1991 年 18.

(27) 傳統藝術的想法。越劇《春香傳》有關演員資料,有王文娟《我的越劇人生—— 天上掉下個林妹妹》43,趙孝思著《徐玉蘭傳》44。王文娟與徐玉蘭是從韓戰時開 始演出《春香傳》的演員。其傳記裏有和《春香傳》有關的回顧與想法。除了傳 記以外,徐玉蘭、王文娟在《中國戲劇》留下了有些簡單記錄,例如〈喜看朝鮮 唱劇《紅樓夢》1963〉、〈中越人民珍貴的友誼 1959〉、〈送朝鮮國立民族藝術 劇團 1957〉、和王文娟〈回憶在朝鮮演出的日子 1960〉等。 其次,有關《春香傳》研究資料以及新聞報導、評論等。關於越劇《春香傳》 有龔牧〈朝中人民友誼的花朵──越劇春香傳的演出〉45等。臺灣京劇《春香傳》 王士儀在《表演藝術》寫文章,即〈韓國的鶯鶯與張生略述《春香傳》 (1992.12.01) 〉 , 李殿魁在《表演藝術》寫感想評論〈才子佳人總關情 我看《春香傳》的演出 1993.3 月〉。南韓《春香傳》資料豐富,在此不多加列舉,請參照參考書目。. 政 治 大. 關於北韓《春香傳》,除了北韓官方資料《朝鮮年鑒》、《朝鮮大百科詞典》 以及官方雜誌《朝鮮藝術》等之外,很難取得其他相關紀錄。韓國的「國會圖書. 立. ‧. ‧ 國. 學. 館(南韓最大圖書館)」以及韓國政府統一部屬下的「北韓資料中心(북한자료 센터)」有一些劇本、錄音帶、畫報等資料。筆者主要分析這些資料,也參考有 關北韓唱劇《春香傳》、民族歌劇《春香傳》的南韓學者研究資料成果。臺灣京 劇《春香傳》除了錄像資料,公演簡介以外,幾乎沒有其他資料,只能參考記者 46 李玉玲的介紹公演記事 等報導資料。因並無臺灣京劇《春香傳》相關實地考察. n. al. er. io. sit. y. Nat. 或研究資料的關係,透過當時以製作參與人員為中心參訪,以補充缺乏之資料。. Ch. engchi. i n U. v. 43. [中]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12 年 [中]上海紹興:上海文藝出版社,1995 年 45 [中]龔牧: 〈朝中人民友誼的花朵 ——越劇春香傳的演出〉 , 《中國戲劇》 ,第 2 期, 44. 1955 年。 46. [臺]記者李玉玲, 〈新編國劇春香傳取材韓國民間傳説馬玉琪對票房有信心〉 ,《聯合晚. 報》 ,民 81 年 12 月 9 日(三)生活 9 版; 〈韓國古典名著搬上國劇舞臺馬玉琪、魏海敏 主演春香傳〉 , 《青年日報》 ,民 81 年 12 月 7 日(一)影視版 9;記者劉芬宏〈國劇搬演 韓國春香傳服裝舞蹈突破傳統名旦名角擔綱演出〉 , 《中華日報》 ,民 81 年 12 月 14 日(一) 影藝第五版;記者潘雅君, 〈題材翻新京劇走出傳統〉,《自由時報》 ,民 81 年 12 月 12 日(六)藝術文化 24 頁;中國時報民 81 年 12 月 14 日;中國時報民囯 81 年 12 月 25 日。 1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Original plan and elevation of the Teatro Sabbioneta, Vincenzo Scamozzi.. 文藝復興時期劇場

活動前 活動後

語文素養重視積累、感悟和薰陶,基本內涵 和要素包括:字詞句篇的積累,語感、讀寫 聽說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的培養,以

年級 教學重點 學科活動 價值觀及態度 三年級 主題:粵劇 中文科:認識粵劇的背景

莎劇中「弄人」的打諢(見 附錄二)與《史記》優孟故 事、宋代「二聖鐶故事」中 的優伶相類;但「莎劇」中

閱讀劇本 了解劇情 文學賞析 音樂欣賞 創作背景、 配器法等 不同版本 深入探討 與原著的 關係 作出評論.

高中課程的必修科目「中國語文」設有「戲劇工作坊」選修單

戲曲在元代進入大戲階段,發展成一本四折、一人獨唱,體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