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6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 ‧ 國. 學. 政 治 大 立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 ─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n. er. io. sit. y. Nat. al. 研. 究. Ch. engchi. i n U. v. 生 : 蕭 佑 嘉. 指 導 教 授 : 楊 松 齡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九 十 九 年 七 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4)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謝誌 十一年前,佑嘉自政大地政系大學畢業,因當時想要早日進入社會學習實務 工作,故當時並未報考碩士班考試。之後佑嘉於從事不動產實務工作期間,亦不 忘記學習,工作之餘積極涉獵許多不動產相關書籍,並注意相關不動產時事及資 訊。同時參加多項與不動產相關的證照考試,且幸運的能夠金榜題名,其中包括 通過不動產估價師高考、不動產經紀人、地政士國家證照考試及信託業業務人員 證照考試;並於九十四年公務人員地方三等特考地政類科台北市考區中有幸考取 榜首,使得佑嘉有機緣能夠進入政府機關從事服務人群的工作。 但佑嘉心中一直盤旋著一個遺憾,那就是未能進入研究所學習更高的知識。 離開政大校園多年後,如今能重回故地,重新接受正統高等教育有系統的洗禮,. 政 治 大 這篇論文能順利完成,要感謝的貴人真是太多了。 立. 真是個難得的機緣,雖然兼顧學業與工作會很辛苦,但內心卻感到非常的充實,. ‧ 國. 學. 首先衷心感謝恩師楊松齡老師殷切用心的指導與啟發,在指導寫作的過程 中,時常點出思考上的盲點,誘導學生更深刻地探索研究主題。每當佑嘉遭遇瓶. ‧. 頸、搜索枯腸、難以為繼時,恩師就如一盞明燈,指引我前進的方向,始能克盡 全功。這段與恩師討論互動學習的日子,將永銘我心,終生受益無窮。. y. Nat. sit. 論文口試期間,感謝徐世榮老師、李承嘉老師及吳清輝老師指正疏漏之處,. al. er. io. 對於關鍵爭議課題,提供寶貴卓見,使整篇論文的架構與內涵更臻完善。另經賴. v i n Ch 張金鶚老師、邊泰明老師、黃正義老師、蔡育新老師等,諄諄善誘開啟我對地政 U i e h n c g 學術領域的心靈智慧,在課堂及導師課上感謝老師們一再傳授學習論述的重要觀 n. 宗裕老師、陳立夫老師、林左裕老師、林秋瑾老師、陳奉瑤老師、顏愛靜老師、. 念,及探討問題的態度、廣度與深度,此等奠定了學生論文寫作的基礎。 由於佑嘉的論文方向涉及漲價歸公、中山思想及政治哲學三大領域的結合, 可能過去較無人涉獵,因此一直找不到人願意擔任論文期初期末報告評論人,所 幸同學文棋大哥在報告前夕能夠義不容辭的答應擔任評論人,使得報告無評論人 開天窗之窘境不致發生,並惠予指正與鼓勵,真是銘感五內。 在研究所的學習過程中,學長姐及同學多數背景相當,也都能體會利用工作 之餘時間讀書的辛苦,謝謝你們所給予課業上的協助與精神上的支持;另外更要 感謝臺北市政府地政處及臺北市建成地政事務所的長官、同事支持與鼓勵,佑嘉 方得於在職期間順利完成學業。.

(6) 更要感謝爸爸、媽媽及妹妹對我的支持,論文寫作的過程難免會有許多挫折 與低潮,但有你們一路上的陪伴與鼓勵,讓我無後顧之憂完成夢想,感激在心。 這一路走來,很幸運地遇到很多貴人協助,使佑嘉得以在最短的修業年限三 年內,順利完成論文準時畢業。謹將論文獻給幫助我、鼓勵我、默默祝福我的老 師、長官、同學、朋友及家人。. 蕭佑嘉 99 年 7 月 謹誌於台北.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7) 摘要 平均地權之四大實施辦法中,漲價歸公為最重要的手段與精神,其實施之成 果係決定平均地權成敗之關鍵。為求社會共享土地自然增值,必須徹底實行漲價 歸公,因為土地價值增漲如能徵收歸公,地利共享之正義理想即可實現。惟回顧 過去國內文獻有關漲價歸公之研究,缺乏哲學觀念上之探討,亦缺乏從漲價歸公 所注重社會正義及分配正義之概念來研究漲價歸公。 基此,本文希望藉由探討西方哲學有關正義學說之觀點與內涵,尋找適合檢 視我國漲價歸公之西方正義概念,並進而從西方正義哲學觀點來研究我國漲價歸 公理論。另外,藉由對孫中山先生相關言論與評論的探討,針對漲價歸公精神進 行真意探究與觀念釐清,冀圖化解國人對漲價歸公之誤解。本文亦希望透過研究. 政 治 大. 漲價歸公理論探求強調社會互助的正義概念,以供我國未來實施漲價歸公相關政 策作為參考。. 立. ‧ 國. 學. 經由本文研究可歸納出以下結論:一、漲價歸公深具以全民利益為依歸的思 想、社會互助的關懷及社會群體正義之「義務論」特質。二、談論漲價歸公之分. ‧. 配正義時,對土地增值利益進行分派,也必須對土地增值利益的「物品性質」進 行「定義」 (土地增值的定義,為特殊的土地增值利益亦或一般資本利得) ,才能. sit. y. Nat. 夠進行後續的資源「分配」 (如藉由課稅來進行資源的分配) 。三、土地增值稅減 半、永久調降所造成的不正義的最大原因,並非一般人所認為的「壟斷」,而是. io. al. er. 對土地增值利益物品定義的「支配」。四、國家和政治權力除非有重大及正當的. n. v i n Ch 方式)。五、土地增值利益係就非屬私人改良的部分應予歸公,因其具有「社會 engchi U 理由,否則必須盡可能地避免干涉各社群或是領域內的分配行為(如漲價歸公的. 互助」 、 「社會正義」與「分配正義」的精神,故漲價歸公之分配領域中,要以「需 要原則」之分配型態來處理土地增值利益。六、漲價歸公之土地增值利益要如何 區分公、私產權,在理論上可達到,但在實務上卻是相當難以實現,因為我們絕 對不知道在哪裡建立一種區分是合適的、是客觀的,因為它沒有一個天生的位置。. 關鍵字:漲價歸公、平均地權、孫中山先生、中山思想(民生主義)、土地增值 稅、土地增值利益、土地法律經濟、地價、公告現值、公私產權界線、 社會福利、功利主義、自由主義、社群主義、華爾澤(Michael Walzer) 、 政治哲學、正義(社會正義、分配正義、多元正義)、物品(goods)、 支配與壟斷、複合平等。.

(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9)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章節目錄. 第一章. 緒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 3.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 11. 第二章. 正義理論之探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第一節. 孫中山先生之正義哲學觀 ································ 13. 第二節. 當代正義理論 ·········································· 26. 第三節. 華爾澤之正義理論觀 ···································· 48. ‧ 國. 學. 我國漲價歸公義涵之探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5. ‧. 第三章. 立. 政 治 大. 漲價歸公之思想淵源 ···································· 65. 第二節. 孫中山先生漲價歸公之內涵 ······························ 71. 第三節. 漲價歸公之實施方法 ···································· 79. 第四節. 現行實施漲價歸公爭議問題 ······························ 94. sit. n. al. er. io. 第四章. y. Nat. 第一節. Ch. engchi. i n U. v. 以華爾澤正義理論檢視我國漲價歸公正義概念 __________________ 112. 第一節. 土地增值利益之物品性質定義 ···························· 112. 第二節. 土地增值利益之壟斷與支配 ······························ 122. 第三節. 漲價歸公之分配正義型態 ································ 130. 第四節. 漲價歸公之多元正義概念 ································ 137. -1-.

(10)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第五章. 結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3. ◎參考文獻························································· 148.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2-. i n U. v.

(11)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第一章 第一節. 緒論. 研究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動機 「平均地權 1 」為我國基本的土地制度,其目標在杜絕土地投機與調濟地權 分配,以實現「地盡其利、地利共享」 。 「平均地權」亦為民生主義的原始主張 2 ,. 政 治 大 地權」成敗之關鍵 。孫中山先生於民國元年的<社會主義之派別及方法 >演講 立. 其四個實施手段 3 中, 「漲價歸公」為最重要的手段,其實施之成果是決定「平均 4. 5. 中提及:「土地價值之增加,咸知受社會進化之影響,試問社會之進化,果彼地. ‧ 國. 學. 主之力乎?若非地主之力,則隨社會進步而增加之地價,又豈應為地主所享有 乎?可知將來增加之地價,應歸社會公有,庶合於社會經濟之真理,儻不收為社. ‧. 會公有,而歸地主私有,則將來大地主必為大資本家,三十年後,又將釀成歐洲. Nat. sit. n. al. er. io. 之重要性 6 。. y. 革命流血之慘劇。故今日之主張社會主義,實為子孫造福計也」可見「漲價歸公」. 1. 2. 3. 4 5 6. Ch. i n U. v. 平均地權之「平均」兩字,絕不可誤解為含有數字大小或多寡之平均。所謂「平均」係指「均 權」而不是「均地」 , 「均權」是指每位國民取得土地從事生產使用之機會均等,均能共同享受 因文明福祉增進而增加之地利,將土地之自然增值與社會改良部分,收歸國有由全民共享之; 對於合理使用土地之人,以法取得土地使用權,將給予充分而必要之均等保障。參閱蘇志超, 1999, 『比較土地政策』 ,台北:五南出版,283-284 頁。楊松齡,2008, 『實用土地法精義』 ,台 北:五南出版,8 頁。 孫中山先生民國 13 年 1 月 31 日中國國民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宣言: 「……民生主義,最要 之原則不外二者:一曰平均地權;二曰節制資本。蓋釀成經濟組織之不平均者,莫大於土地權 之為少數人所操縱。故當由國家規定土地法,土地使用法,土地徵收法,及地價稅法。私人所 有土地,由地主估價,呈報政府,國家就價徵稅,並於必要時依報價收買之,此則平均地權之 要旨也」。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國父全集(第二冊)』 ,台北:近代中國,136 頁。 平均地權之四個手段分為規定地價、照價徵稅、照價收買、漲價歸公(蕭錚,1989,『平均地 權之理論體系』 ,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139 頁、朱嗣德,1993, 『土地政策』 ,台北:三民, 155 頁) 。而馮先勉研究認為「漲價歸公」應該是一種思想或精神,漲價歸公與其他三種手段在 層次上是不相同的(馮先勉,1997, 『土地制度分析實務-漲價歸公論』 ,台北:碁泰,71 頁)。 蘇志超,1999,『比較土地政策』 ,台北:五南出版,295 頁。 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國父全集(第三冊) 』 ,台北:近代中國,110 頁。 馮先勉,1997,『土地制度分析實務-漲價歸公論』,台北:碁泰,72 頁。吳家昌,1985,『平 均地權之理論與實務』,台北:青桑,338 頁。王曉波,1984,『孫中山選集』,台北:帕米爾, 306 頁。. engchi. -3-.

(12)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為求社會共享「土地自然增值」 ,必須徹底實行「漲價歸公」 ,因為土地價值 增漲如能徵收歸公,地利共享 7 之正義理想即可實現。但應強調者,漲價歸公之 「漲價」係指私人未經投施資本、勞力而自然增漲之地價,亦即土地之自然增值 部分 8。 「土地增值」可分為兩部分,一為土地所有權人施以勞力、資本而增值者。 二為非因土地所有權人施以勞力、資本,純屬不勞而獲之自然增值者。前者固應 歸土地所有權人個人享有,後者依孫中山先生「漲價歸公」之主張,應對土地自 然增值收歸社會大眾共享。在同一宗土地中,有屬於私人投資改良而增長之私有 財產權及財產價值,亦有非因私人投資改良而自然增漲之漲價,此種漲價應屬於 社會公有財產權及公有財產價值 9 。政府對此一部份之公有財產價值(自然漲 價) ,實行「漲價歸公」 ,就是收回公有財產。政府利用「漲價歸公」之收入,實. 政 治 大. 現地利共享之理想,並進而達成私人間有關土地權益之均衡。從我國憲法規定. 立. 10. 所徵收之土地增值稅及其應課稅之對象推斷,課徵土地增值稅就是漲價歸公之主. ‧ 國. 學. 要實行手段。惟有論者提及孫中山先生明言反對課徵土地增值稅 11,是對其誤解, 因土地增值稅是後人為實行漲價歸公所提出之手段,而孫中山先生從未提及土地. ‧. 增值稅,更何來反對之有。. sit. y. Nat. 12 回顧過去國內文獻有關漲價歸公之研究 ,大多著重在土地增值稅上,有從. io. al. n. 7. er. 租稅原則切入 13 、從稅基方面探討 14 、從稅率研究 15 、土地增值概念研究 16 、稅制. i n U. v. 孫中山先生於民前 7 年發布的<同盟會軍政府宣言>中所提的漲價歸公即主張: 「文明之福祉, 國民平等以享之。當改良社會經濟組織,核定天下地價,其現有之地價,仍屬原主所有;其革 命後,社會改良進步之增價,則歸於國家,為國民所共享」由此得知「漲價歸公」為平均地權 「地利共享」之重點所在。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國父全集(第一冊) 』,台北:近代 中國,234 頁。 8 楊松齡,2008,『實用土地法精義』,台北:五南出版,404 頁。 9 溫豐文,2006,『土地法』 ,台北:自版,417-418 頁。 10 我國憲法第 143 條第 3 項: 「土地價值非因施以勞力資本而增加者,應由國家徵收土地增值稅, 歸人民共享之。」漲價歸公未明文訂於憲法中,僅明定其實施手段土地增值稅,以實現漲價歸 公之精神。其他相關條文──我國憲法第 142 條: 「國民經濟應以民生主義為基本原則,實施 平均地權,節制資本,以謀國計民生之均足。」 ;平均地權條例第 35 條:「為實施漲價歸公, 土地所有權人於申報地價後之土地自然漲價,應依第三十六條規定徵收土地增值稅……。」; 平均地權條例第 51 條: 「依本條例施行漲價歸公之收入,以供育幼、養老、救災、濟貧、衛生、 扶助殘障等公共福利事業、興建國民住宅、徵收公共設施保留地、興辦公共設施、促進農業發 展、農村建設、推展國民教育及實施平均地權之用。」 。法條參閱陳立夫,2009, 『土地法規(第 十一版)』 ,台北:新學林。 11 劉維真,2008, 「不動產移轉課稅制度之檢討與改進」 , 『財稅研究』 ,第 40 卷第 1 期,161 頁。 12 這裡所作之「文獻回顧」與「文獻分析法」有別。 「文獻分析法」係本文通篇所採用之研究方 法;而「文獻回顧」係為找別人未作過的研究主題,或雖已有人研究過但未深入探討,而有待 後續深入研究。換言之,「文獻回顧」係在尋找過去所作研究報告中的「研究缺口」。 13 金子宏著、蔡宗羲譯,1985,『租稅法』 ,台北:財政部財稅人員訓練所。黃茂榮,1992,『稅. Ch. engchi. -4-.

(13)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問題之研究 17、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 18 及永久調降稅率之政策分析 19。然而,以上 皆係研究實施漲價歸公之手段──土地增值稅,而對於其上位精神「漲價歸公」 甚少有作深入之探討。而針對漲價歸公有作探討者,大多缺乏深入的正義哲學探 討 20 ,對漲價歸公之論述缺乏非實證研究所注重之邏輯思考之推論與哲學觀念上 之探討,這會對於漲價歸公之研究形成不利的發展。而僅有少數研究有上述之哲 學探討 21 ,惟大多以新自由主義者羅爾斯之個體正義觀點 22 論之,缺乏從漲價歸. 15 16 17. 立. 政 治 大. 學. ‧. 18. 捐法論衡』,台北:植根法學。陳清秀,1997,『稅法總論』 ,台北:自版。 卓文乾,1988, 「土地稅稅基之研究」 ,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張瑞真,1989, 「土地稅稅基評定之研究」 ,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游能淵,1993,「土地增 值稅按實際移轉價格課徵之探討」,『稅務旬刊』,1489 期,7-14 頁。周秀鳳,2002, 「公告 土地現值制度改進之研究-以台北縣巿為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公共管理與社區發展研究 所碩士論文:台北。余保憲,2003, 「我國平均地權土地政策執行:地價調整之探討」 ,中正大 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嘉義。 毛冠貴,1987,「土地增值稅稅制及稅率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 宋政佳,2001,「土地增值稅增值概念之研究」 ,中原大學財經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陳淑汾,1993, 「當前土地增值稅改進可行性分析」 ,政治大學財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陳 文久,1994,「土地稅制需逆向改革」,『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 6 卷第 2 期,135-165 頁。蔡吉源、陳文久、華昌宜,1996, 『房價、地價與土地稅制改革』 ,台北:唐山。王純智, 2001, 「我國土地增值稅課稅之研究」 ,義守大學管理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蕭慧瑜,2003, 「土地增值稅問題之研究」,『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 2 卷第 2 期,108-115 頁。 謝明瑞,2001,「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的探討」,『國家政策論壇』,第 1 卷第 8 期,27-40 頁。鍾光美,2002, 「土地增值稅減半政策之評析」 ,元智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張 杏端,2002, 「土地增值稅減半對房地產市場之影響」 , 『現代地政』 ,第 247、248 期,8-13 頁。 翟保華,2005, 「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政策效益評估-以屏東縣個案研究」 ,國立中山大學政治 學研究所碩士論文:高雄。汪瑞芝,2006, 「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對公司實質交易之影響」 , 『會 計與公司治理』,3 期 1 卷,75-95 頁。劉彩卿、陳怡綾,2007,「土地增值稅減半徵收政策對 地方政府財政之影響」, 『財稅研究』,39 期 3 卷,66-84 頁。 胡春雷,2006, 「我國憲法土地政策規範之探討」 , 『經濟研究』 ,6 期:33-72 頁。李美鈴,2007, 「土地增值稅制改變之經濟效益統計分析」,國立台北大學統計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蕭錚,1968,『平均地權之理論體系』 ,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來璋,1985,『平均地權理論 與實踐』,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廖健智,1986,「平均地權與土地稅制」,文化大學三民主 義研究所碩士論文。馮先勉,1988,「平均地權真詮─漲價歸公論」,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博 士論文:台北。宋佳純,1996, 「從國父平均地權理想探討我國土地稅制度實施成果」 ,臺灣師 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馮先勉,1997, 『土地制度分析實務-漲價歸公論』, 台北:碁泰出版。蘇志超,1999,『比較土地政策』,台北:五南出版。殷章甫,2005,『土地 稅』,台北:五南。 趙建中,1987, 「國父與約翰羅爾斯公道理論之比較」 ,政治作戰學院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台 北。賀華鋒,1993, 「孫中山互助道德與羅爾斯正義思想之比較研究」 ,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 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梁崇偉,2004, 「2005 年台灣土地稅賦公平性之研究-以約翰‧羅爾 斯正義論為觀點」,臺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新自由主義之代表人物為羅爾斯,他提出的正義論係以洛克、盧梭和康得的社會契約論為基 礎,論證民主社會的道德價值,並反對傳統的功利主義,認為社會制度的主要美德為正義。 但這種正義重是個體,卻忽視社群價值,因此招致社群主義的質疑與批評。之後新自由主義 發展成一種政治經濟哲學,反對國家對於國內經濟的干預,並強調個人主義的自由市場機制, 主張減少對於商業行為與財產權進行管制。俞可平,1999, 『社群主義』 ,台北:風雲出版,23-29 頁。張世雄,2004, 「台灣自由主義的長成和新世紀的挑戰」 ,12 頁,收錄於張世雄編, 『社會 正義與全球化──福利與自由主義的反思』,台北:桂冠。. ‧ 國. 14. n. al. er. io. sit. y. Nat. 19. 20. 21. 22. Ch. engchi. -5-. i n U. v.

(14)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公所注重社會正義及分配正義的概念來研究漲價歸公;而過去研究重點能對兼顧 平均地權與哲學探討者有張為禮(2002) 23 及學者楊松齡(1994) 24 ,其分就平 均地權之平等及公平概念進行哲學上的分析研究,對於平均地權之哲學理論建構 頗具貢獻,而其研究係對平均地權四大辦法作廣泛之全面性研究,故對四大辦法 之一漲價歸公之部分著墨未深,因此本研究將接續其研究,進一步聚焦於其中辦 法之ㄧ漲價歸公部分再作正義概念深入之探究。 平均地權的社會正義理念僅是一世紀前之老古董嗎?平均地權的公平正義 25 思想脈絡真與現今社會或西方學術毫無接軌融合的空間嗎?其實平均地權之「漲 價歸公」精神,在於落實資源配置機制上能夠肯定個人的努力,減緩先天或社會. 政 治 大 資源的獲取,都能獲致平等的尊重與關懷。這些目標與價值取向正是當今西方政 立 治哲學家們的論述相不謀而合,驗證正義的產權分配制度設計,才能保障個人真. 的機運,使得資源的配置能夠均等,分配正義得以落實,並使得每個人的生存與. ‧ 國. 學. 正自由平等的正當性理論基礎 26 。. ‧. 為何「漲價歸公」在哲學上的探討有其必要性存在?L.A.Grunig曾呼應德國. y. Nat. 大思想家康德(Immanuel Kant)27 的主張,認為哲學的必要性在於提供各種生活. sit. 上決定的基礎,尤其是對於個體角色至關重要的決定 28 。哲學在此發揮的作用,. n. al. er. io. 正如另一位德國思想家哈伯瑪斯(Jurgen Habermas)所說:知識具有解放的本. i n U. v. 29 質 。哲學指導人們的思想,也同時影響了人們的行為。申言之,哲學最主要的. Ch. engchi. 23. 張為禮,2002,「平均地權平等概念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 楊松齡,1994,「平均地權制度公平原則之探討」, 『經社法制論叢』 ,第 13 期,143-160 頁。 25 本文探究之「正義」 (Justice,有學者翻譯成「公道」 )觀點是評價社會制度的一種最高層次道 德標準,也是社會制度之首要價值,惟論述正義時往往需要藉助於平等(Equality)及公平 (Fairness) ,透過論述平等及公平來說明正義之概念。正義是建立在平等與公平之基礎上,其 與平等與公平為意思相近的詞,三者之間往往互為援用,即相近似,又有些許不同。正義、平 等與公平之比較可詳參洋龍,2004, 「平等與公平、正義、公正之比較」 , 『文史哲』 ,第 283 期, 145-151 頁;亦可參閱李彥,2003,「公平、正義、平等」, 『蘭州鐵道學院學報』 ,第 22 卷第 5 期。另中西方對正義的詮釋可參考何懷宏,2002, 『倫理學是什麼』 ,台北:揚智,162-167 頁。 26 楊松齡,2008,「平均地權:迷思?迷失?」, 『地政學訊』,8 期:1-2 頁。 27 康德為啟蒙時期之哲學家,奠定了現代西方思想的基礎。在面對傳統信念遭受勢不可擋的毀 滅命運之際,康德哲學發展出一項全新且深沉的肯定感,肯定哲學可以由其自身的限制與錯 誤中導出其意義,主張哲學是一種理性存有者所具備用以追求人類理性最高目的的愛好。參 閱Christopher Want著、張培倫譯,1998,『康德』,台北:立緒文化出版,3、173 頁。 28 Grunig, L. A.,1992,“Toward the philosophy of public relations",pp.71 in Rhetorical and critical approaches to public relations ,In E. L. Toth & R. L. Heath (Eds.),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29 Habermas, J.,1971, Knowledge and human interests, Boston, MA: Beacon Press. 24. -6-.

(15)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功用在於幫助定義目標,而這些目標必須在一個更為廣泛、基礎、與抽象的背景 下獲得了解。相反的,若欠缺正確的哲學作為指引,則研究便有可能走上歧路, 如果人的思想觀點決定了其作為,那就必須對思想觀點進行基本的批判性觀察 30。 當前政府政策之實施係建立在以自由主義為根基的邏輯上 31,而「漲價歸公」 於基礎理論上隱含著社會互助、社群正義的哲學思想 32 ,因此本文嘗試尋找以社 會互助、社群正義為觀點之西方正義哲學,來探討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社會構 成的本質其實無非是人與人的互助組織,所有組成分子各有其社會分工與角色, 當其履行此一角色所賦予之責任時,都必然發揮了利己利人的貢獻。亦即人類的 本性為必須群居的動物,所以才會組成社會,以便分工合作及追求更大之善,因. 政 治 大 致力的根本宗旨,實應為釐清社會中各種關係之互利互助的本質。推動漲價歸公 立 之目的,應該是立基於以人為本的社會互助關懷及社群正義,以此協助社會上所. 此社群概念可作為研究漲價歸公理論之哲學基礎。立足於社群互助之公共關係所. ‧ 國. 學. 有成員,一同釐清自我角色、社群認同與價值、以及可發揮的社會貢獻與意義,. n. al. er. io. sit. y. Nat. 31. 當我們已曉得何種發現將解決我們的困惑,就很少需要哲學,但當我們有用的概念資源似乎 不恰當,當我們不清楚什麼算是問題的答案,且我們不太確定如何形成問題時,就有需要哲 學化,哲學的目標即在解決一般概念種類上的困惑。Andrew Levine著、張明貴譯,2004,『打 開政治哲學的門窗-從霍布斯到羅爾士』 ,台北:五南,5、209 頁。 胡春雷認為: 『1980 年代以後,受到國際新右派(新保守主義)抬頭的影響,國人對於土地稅制、 國土規劃機制與農地管制等政策,質疑的聲浪高漲;長期以來,採取國家積極干預政策的「中 間路線」,出現重大轉折。1.土地稅制:(1)歷次土地稅法修正,土地增值既得利益者呈現負擔 日輕之勢:1977 年土地增值稅的最高稅率從 80%降至 60%;1986 年把地價稅的最高稅率從 7% 將至 5.5%;2002.2.1 起土增稅減半課徵 3 年,名目稅率成為 20%、25%及 30%;2005.2.1 起更將 土地增值稅永久調低為 20%、30%及 40%,長期持有者另予優惠稅率。(2)2002 年修訂「土地稅 法」 ,明列「促進經濟發展」為土增稅減半的理由,以促進市場為導向(marketled)的政策,正是 新右派的核心主張。(3)土地增值稅減半與其後的永久調降,最大受益者可能為財團或投機者, 顯示土地政策較有利於資本家。……2002 年研擬的「國土計畫法」草案,以深化市場機制及 簡化程序為主要精神。至此,新自由主義的理念幾己籠罩整個國土規劃的走向。……修正後的 「農業發展條例」第一條宣示「為…因應農業國際化及自由化,促進農地合理利用,…增進農 民所得及福利,…特制定本條例」 。自由化、減少干預,正是新保守主義論點。上述轉變,在 在顯示共通的趨勢,即減少國家干預,回歸市場機能,以促進土地市場的活絡與發展。這種轉 變,與原來強烈社會主義的路線—主張國家擁有對土地所有權、運用權等巨大合法的干預權 力,剛好相反。右傾的土地政策新路線下,原先福利國的理想,漸趨淡化。』 (胡春雷,2006, 「我國憲法土地政策規範之探討」 ,『經濟研究』 ,6 期:54-57 頁) 「當前政府一面大幅減稅與鬆綁管制來討好財團資本家,一面又濫用凱恩斯擴張性財政以掩飾 高失業的窘境,再舉債發送選票算計式的福利給付及地方建設經費,這只有選舉沒有理念的矛 盾政策,不見得會有利於政權防衛戰,卻更會加劇社會經濟與階級衝突的問題。缺乏原則的務 實主義,轉眼就成了投機取巧的擺盪立場。」 (張世雄,2004, 「台灣自由主義的長成和新世紀 的挑戰」,12 頁,收錄於張世雄編, 『社會正義與全球化──福利與自由主義的反思』,台北: 桂冠) 吳老德,1998, 「由孫中山與勞爾斯正義觀點析論模塑福利國家之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 義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135 頁。. ‧. 30. 32. Ch. engchi. -7-. i n U. v.

(16)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從中釐清自我行為所應遵循的倫理規範,同時協助這些行為者對內與對外進行溝 通,以求重新進行社會定位,找回社會中所有成員相互之間應有的關係,邁向更 高更大的善。因為漲價歸公不能缺少強調社會互助正義的哲學概念研究,不然推 動漲價歸公難免失去方向與根據 33 ,故本文試圖為漲價歸公尋找哲學上之立論基 礎 34 ,以使被國人遺忘許久的漲價歸公理論能有新時代的正義哲學觀點 35 。 此外,土地政策之決定涉及價值判斷,亦即決定政策是否適合社會中多數人 之需要,以求實現社會最大多數人之最高利益 36。1980 年代以來受到新保守主義 37. 抬頭的影響,土地政策與法規逐漸鬆綁自由化,長期以來採取國家積極干預政. 策的路線出現轉折,由此顯示政府偏重經濟的政策已浮現重重問題,而過去所忽. 政 治 大 經濟成長,但從不檢視經濟成長的結果是否真的分配給大眾所共享,這是因為自 立 由主義經濟學者的理論違反社會現實的假設,其假設社會中每個人有能力平等的 38 視的平均地權社會正義 功能卻日益顯得其重要性。過去只專注於如何繼續提升. ‧ 國. 學. 自由競爭,但在現實社會中這是不可能的。另外其又錯誤的假設貧窮的問題會因. 34. 參考自賴祥蔚,2004, 「公共關係學想像:社群主義觀點」 , 『新聞學研究』 ,80 期,127-158 頁。 所謂哲學上的立論基礎,往往只是據以進行後續論述的根據,其本身未必是史實。在社會科 學的其他學門中大多都有這方面的豐富論述,譬如政治哲學家就往往推稱遠古時期人民苦於 無政府的社會不安,以此來為政府存在的必要性辯護,霍布斯(Thomas Hobbes)提出《巨靈 論》 (Leviathan) ;至於洛克(John Locke)的「天賦人權」 (Endowed Human Right)之說,歸根 究底也只是一種哲學的主張,並沒有確實的歷史根據。雖然如此,這些思想依然是當今民主 制度不可或缺的重要根據之一。賴祥蔚,2004,「公共關係學想像:社群主義觀點」, 『新聞學 研究』 ,80 期,註釋一。 沒有任何思想可以保證具有永恆的意義,使思想產生意義的往往是每一個時代所面臨之問題 與當代人是否將過去的思想發揮某些啟示的作用。既然我們對過去思想的採擷主要是看當代 處境之需要,我們當然可去蕪存菁,只引用那些對目前問題具有啟示作用的理論,而放棄那 些看來不必要或不合時宜的東西。江宜樺,1995,「政治社群與生命共同體:亞里斯多德城邦 理論的若干啟示」 ,63 頁,收錄於陳秀容、江宜樺編, 『政治社群』 ,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 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蘇志超,1999,『比較土地政策』 ,台北:五南出版,19 頁。 保守主義大約始於 1830 年代的英國,到了 20 世紀中葉以後,傳統保守主義蛻變為「新保守主 義」,新保守主義不僅保留了古典保守主義的基本信念,為因應新的時代課題,也吸收古典自 由主義的思維。由於保守主義之主張與新自由主義差異不大,可併而論之。新保守主義在政治 主張上的最大特色,就是「最小國家職權與最大個人自由」 。新保守主義的重要政經主張有:1、 崇拜自由主義之個體自主性,反對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其他集體主義對個人自由施加的枷鎖。 2、國家應大規模刪除沒有必要的社會福利,僅提供基本必要的服務。3、主張自由經濟市場競 爭,削減政府支出及社會福利支出、放寬不必要的企業管制與行政命令、實行減稅計畫、鼓勵 企業增加投資等等。詹中原,2002, 「當代政府治理的政治哲學」 , 『國家政策論壇』 ,第 1 期, 100-114 頁。 在此將正義作為對社會道德平價的基本範疇,正義即是社會正義,正義即是符合道德。問一 個社會是否正義的,就等於問一個社會是否符合道德的,而如果我們問一個人及其行為是否 符合道德,我們不用正義,而用另外的字眼,如正直、正當等。因此,正義的評價對象不是 個人而是社會。何懷宏,2002,『倫理學是什麼』,台北:揚智,161 頁。. ‧. 33. n. al. er. io. sit. y. Nat. 35. 36 37. 38. Ch. engchi. -8-. i n U. v.

(17)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為透過總體經濟的成長,成長的果實終將會解決貧窮的問題,但其考慮到分配的 問題。況且經濟上的不平等與貧窮問題並無法以經濟成長的手段改善,因為經濟 成長對於總體經濟的提升是有助益的,但對於社會的弱勢者,可能會因為經濟越 成長,造成財富資源分配的更不平等與不正義。因此,在社會正義的角度下思考 經濟發展時,不應只單單思考所得增加,也應該思考要如何使社會資源分配符合 正義原則,並使社會弱勢者的福利有所增加 39 。總之,國內對於平均地權制度近 來偏向經濟效率之探討,且歷年來制度上之修正亦偏向經濟效率之達成,但缺乏 對社會弱勢者之照顧,而對於平均地權漲價歸公之基本目標社會正義缺乏有體系 的研析 40 ,因此有必要深入探討。. 政 治 大 形態起伏更迭,平均地權之實施及理念有所差異,而這些差異如何產生?未來該 立 如何抉擇?當代論者莫衷一是,甚或導致國人對憲法、平均地權產生認同危機 , 自平均地權首度提出至今已超過一百年,隨著時空轉變,人類的思維及意識. 41. ‧ 國. 學. 42 而漲價歸公又為平均地權制度的核心思想 ,亦遭受國人之誤解而造成種種問題. 產生。楊松齡 43 認為平均地權在台灣實施土地改革以後,得到相當的驗證,但也. ‧. 使得部分不究者,不思其真義而迷思於平均地權的辦法手段 44 ,混淆了目標與手. sit. y. Nat. 45 段 ,而言必稱之,甚至有論者認為平均地權之公平正義思維難入學術之林。且. io. er. 土地法之立法與歷次修法雖皆以達成平均地權之漲價歸公為理想,惟因對孫中山 先生理論正義內涵缺乏真正的了解,導致今日台灣土地制度的實施結果與「地盡. n. al. Ch. i n U. v. 46 其利、地利共享」之理想有很大的差距 。總而言之,前段所述土地增值稅(手. engchi. 段)所造成的幾個問題,並不是漲價歸公(目標)所造成之問題,因此有必要,.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張為禮,2002,「平均地權平等概念之研究」,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台北,2 之 15 頁。 楊松齡,1994,「平均地權制度公平性原則之探討」, 『經社法制論叢』,13 期,158 頁。 胡春雷,2006,「我國憲法土地政策規範之探討」, 『經濟研究』,6 期:35 頁。 馮先勉,1997,『土地制度分析實務-漲價歸公論』,台北:碁泰出版,3 頁。 楊松齡,2008,「平均地權:迷思?迷失?」, 『地政學訊』,8 期:1 頁。 土地移轉時課徵土地增值稅,其理論基礎在於實現漲價歸公。我國政策目標之工具,並在立 法過程中,將漲價歸公之理論以土地增值稅為手段,從而以土地增值稅為土地移轉時課徵之 稅賦。劉維真,2008,「不動產移轉課稅制度之檢討與改進」 ,『財稅研究』 ,第 40 卷第 1 期: 160-161 頁。 漲價歸公為平均地權之目標,而非手段。而土地增值稅係達成漲價歸公之手段,而非目標。 各界對平均地權、漲價歸公及土地增值稅有所批評,惟大多將目標與手段混淆,故彼此之評論 亦常出現南轅北轍之矛盾現象。 馮先勉,1997,『土地制度分析實務-漲價歸公論』,台北:碁泰出版,3 頁。 -9-.

(18)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孫中山先生的言論中尋找漲價歸公的原義,並對其作有系統的分析研究,以釐清 漲價歸公與土地增值稅之目標與手段之關係 47 。. 二、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研究動機及文獻回顧,本文研究目的係希望藉由探討西方哲學有關 正義學說之觀點與內涵,尋找適合檢視我國漲價歸公之西方正義概念,並進而從 西方正義哲學觀點來研究我國漲價歸公理論。另外,藉由對孫中山先生相關言論. 治 政 價歸公之誤解。本文最終希望透過研究漲價歸公理論探求強調社會互助的正義概 大 立 念,以供我國未來實施漲價歸公相關政策作為參考。 與評論的探討,針對漲價歸公精神進行真意探究與觀念釐清,冀圖化解國人對漲.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47. Ch. engchi. i n U. v. 目前在台灣所實施之土地增值稅(手段)與孫中山先生所主張之漲價歸公(目標)仍有相當 出入,但決不是根本放棄真正的漲價歸公之理想目標,而應該是逐漸改進實現漲價歸公目標 之手段,使能接近真正漲價歸公之理想,才識正確的努力方向。學者蘇志超曾說: 「改革的方 法,可以因時因地而改變。但正確的理想或目標,決不容許輕易變更或動搖。正如同在大海 中,遭遇風雨衝擊的一葉孤舟,必須先把握正確的方向,然後研究划行的最佳方法,以期迅 速渡過風險,到達安和樂利的目的地──政策目標或理想」參見蘇志超,1999,『比較土地政 策』,台北:五南出版,304 頁。 - 10 -.

(19)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一、研究方法 本文之研究主要採「文獻分析法 48 」,具體而言,係藉由蒐集有關漲價歸 公、正義學說理論、土地稅等相關文獻及資料後,予以整理比較分析,可使 我們跳脫單一文化的束縛,又可以就體系層次的特點做比較 49,因此本研究就 西方正義理論學說加以比較分析,並進而選其中較為合適的正義觀點來探求 我國平均地權之漲價歸公理論之正義概念,以補過往研究缺乏以西方正義哲 學觀點來研究我國漲價歸公理論之研究缺口,並藉以釐清漲價歸公之真意,. 政 治 大. 探求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並進而闡明漲價歸公之新時代哲學意義。. 立. ‧ 國. 學. 二、研究範圍. ‧. 研究漲價歸公必然會涉及平均地權之其他三大辦法 50 ,其中規定地價為漲價. y. Nat. sit. 歸公之計算起點;照價徵稅是一種對實施漲價歸公之前的價值以及未來價值的處. n. al. er. io. 理方式;照價收買 51 亦為實現漲價歸公的方法之一 52 。惟本文礙於時間篇幅之限. i n U. v. 制,因此係針對漲價歸公及其主要實施手段土地增值稅作為重點研究範圍 53 。. 48. 49 50. 51. 52 53. Ch. engchi. 文獻分析法係透過蒐集相關檔案文件與分析相關文章報導之一種研究方法。Willian Lawrence Neuman著,朱柔若譯,2000, 『社會研究方法──質化與量化取向』 ,台北;揚智,508-509 頁。 冷則剛、任文姍譯,1998,『政治學方法論』 ,台北:五南,304 頁。 平均地權之四大辦法:規定地價、照價徵稅、照價收買、漲價歸公。蕭錚,1966,『平均地權 本義』 ,台北:中國地政研究所,35-36 頁。蕭錚,1968, 『平均地權之理論體系』 ,台北:中國 地政研究所,139-141 頁。 照價收買於土地政策上之意義:(一)保持土地自由(二)國家能取得土地未來增值(三)防止土地 投機,杜絕壟斷(四)防止地主少報地價。參閱蕭錚,前揭書(平均地權之理論體系),203-206 頁。 另有關照價收買之法律課題可參閱陳立夫,2006,「照價收買私有土地之法律課題」, 『台灣本 土法學』,82 期,263-270 頁。 馮先勉,1997,『土地制度分析實務-漲價歸公論』,台北:碁泰出版,3 頁。 由於研究過去孫中山先生的漲價歸公精神理念,也必定會觸及漲價歸公之實施方式,因此本 文研究的時間範圍,會從過去孫中山先生的漲價歸公談到現今實施漲價歸公之方式,最後本文 會歸結探討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 - 11 -.

(20)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土地稅之種類可分為廣義與狹義之內涵 54 。廣義土地稅係為地價稅、田賦及 土地增值稅 55,而田賦自 1987 年起已停徵,又土地增值稅具有將自然增值「漲價 歸公」 ,以達「地利共享 56 」之政策目標。土地增值稅雖名之為稅,其實是完全以 社會政策為目的之工具,因其源自孫中山先生為解決土地問題所提倡之漲價歸公 的理論,以解決社會上不勞而獲之現象。因土地增值稅之重要性凌駕在所有稅課 之上,故本文對用以達成漲價歸公之主要手段土地稅之研究僅聚焦於土地增值 稅。又漲價歸公係為我國土地政策,故本文對其實施手段土地增值稅之探討亦側 重於政策面。 關於正義概念的學說豐富,惟礙於研究時間之限制,故本文將以功利主義、. 政 治 大. 自由主義與社群主義作比較分析,並進而選取合適的正義觀點來研究我國漲價歸 公之正義概念。. 立. ‧ 國. 學. 由於過去探討漲價歸公之文獻多以探討土地稅制改革之實證研究為主,但拘 泥於實務的分析,甚至過份遷就問題而忽略制度理想之精神層面,較缺乏非實證. ‧. 研究所注重之邏輯思考之推論與哲學觀念上之探討,為探求漲價歸公之本義,故. n. al. er. io. sit. y. Nat. 本文之研究範圍側重於漲價歸公理論上哲學觀念之邏輯思考與推論 57 。. 54. 55 56. 57. Ch. engchi. i n U. v. 史尚寬,1975,『土地法原論』,台北:正中,294 頁。楊松齡,2008,『實用土地法精義』,台 北:五南出版,399 頁。 我國土地稅法第 1 條規定:「土地稅分為地價稅、田賦及土地增值稅」。 為促使土地能達到有效、經濟、合理、充分的利用,平均地權的兩個最終目標之一為「地盡 其利」,其實施方法包括課徵地價稅、空地稅、荒地稅,及都市更新、土地重劃、區段徵收、 公有荒地招墾、耕地租用等。惟本文研究範圍重點放在平均地權的另一個目標「地利共享」, 「漲價歸公」為平均地權「地利共享」重點所在,而我國目前依憲法及平均地權條例規定, 係以「土地增值稅」為實現「漲價歸公」方法。 因漲價歸公涉及之層面很廣,故本文研究必然會涉及到地政、財稅、法律、經濟、社會、公 共政策等不同學科領域之「科際整合研究」 ,惟過去探討漲價歸公之文獻較缺乏哲學方面之探 討,因此本文在哲學方面著墨會較深。而哲學為非常廣義的學問,有許多學派與分支,例如 社會哲學、文化哲學、教育哲學、歷史哲學、心理哲學、法律哲學、政治哲學等,大多較傾 向以哲學為基底、人文觀點出發的複合學問。本文研究對象為漲價歸公,其為政府施政重心 之一,故本文之哲學基礎側重於政治哲學,其為研究價值取向的一門學科,重點在於提供一 種應然的構想,以供對現實的政治、政府的政策與決策進行理性的指引。 - 12 -.

(21)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第二章. 正義理論之探討. 平均地權之漲價歸公精神係在於落實資源分配上,能夠肯定個人的努力,減 緩先天或社會的機運,使得資源配置能夠平等,分配正義 58 得以落實,這目標與 價值取向正是當今西方政治哲學家們的論述相不謀而合 59 。本章研究目的係希望 藉由探討孫中山先生之正義哲學觀,與西方哲學有關正義學說之觀點與內涵,以 選取合適的正義觀點來研究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以利本文後續章節從西方 60 正義哲學觀點來檢視我國漲價歸公理論研究 。. 第一節 孫中山先生之正義哲學觀 治. 立. 政. 大. 在古希臘時期,哲學本與理論科學相同,並沒有明顯的區別,因此,一個傑. ‧ 國. 學. 出哲學家往往也是優秀的科學家,同是為求知而求知。直至亞里士多德 (Aristotle)為科學理性思維的最初推動者,科學才與哲學分道揚鑣。科學在於. ‧. 探索專門題材之個別道理,而哲學則在發現關於全盤的一貫道理;哲學不僅需要. sit. y. Nat. 整理經驗,尤其需要藉助於思想,以建立和協一致的世界觀。現代社會知識日趨. io. er. 複雜,而分科之研究,也日趨精細,一人的才智無法了解一切,故分工之事乃伴 隨而生。有科學之分工,就需要有哲學之合作,否則會導致知識分裂。另外,哲. n. al. Ch. i n U. v. 學著重推理,屬內知,而科學重在實驗,屬外知。科學可驗證哲學之知,故科學. engchi. 為哲學之說明;哲學可救科學之窮,哲學是科學之繼續。兩者相得益彰,相輔相 成。因此,任何一種思想必須有其哲學上的基礎,而三民主義的哲學基礎為民生 哲學 61。戴季陶先生曾說: 「先生的三民主義原理,全部包含在民生主義之內,其 58. 59 60. 61. 在中文裡,「正義」是外來名詞的翻譯,由十九世紀日本學者翻譯出後才輾轉流入中文世界。 其與蘇格拉底與柏拉圖所常用的dikaiosune一字在語意上頗為相似,與後者相對應的英文字為 righteousness或appropriateness,但多半以justice為其統稱。陳宜中,2004, 「社會正義vs.市場正義: 論自由主義思想理的兩種正義觀點」,70 頁,收錄於張世雄編, 『社會正義與全球化──福利 與自由主義的反思』 ,台北:桂冠。 楊松齡,2008,「平均地權:迷思?迷失?」, 『地政學訊』,8 期:1 頁。 漲價歸公在哲學上的探討有其必要性存在,因為哲學最主要的功用在於幫助定義目標,而這 些目標必須在一個更為廣泛、基礎、與抽象的背景下獲得了解,若欠缺正確的哲學作為指引, 則研究便有可能走上歧路。惟過去對漲價歸公的論述,大多缺乏深入的正義哲學探討,對漲 價歸公之論述缺乏非實證研究所注重之邏輯思考之推論與哲學觀念上之探討,這會對於漲價 歸公之研究形成不利的發展。 孫中山先生以民生哲學作為思想基礎,其特點有三:一、以民生作為哲學根本原理。二、民 - 13 -.

(22)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全部著作可總名之曰民生哲學。 62 」孫中山先生的思想係以民生為中心,且以民 生為基礎,這種以民生為中心而又植基於民生之上的哲學,就是民生哲學 63。 「漲 價歸公」為民生主義重要的思想及目標,而「漲價歸公」之哲學基礎亦建構於孫 中山先生的民生主義哲學,茲將其哲學思想分述如後: 一、民生史觀 孫中山先生從民生的觀點看歷史,並發展出一套學理,稱之為民生史觀。民 國初年,孫中山先生於<社會主義之派別及批評 64 >講演中說: 「人類之在社會有 疾苦幸福之不同,生計實為其主動力。人類之生活,亦莫不為生計所限制,是故 生計完備,始可以生存;生計斷絕,終歸於淘汰。」由此可見,民國初年孫中山. 政 治 大. 先生即有民生史觀之概念,但民生史觀學說之完成,則遲至民國十三年。. 立. ‧ 國. 學. 其後於民國十三年第一次全國代表演講<關於民生主義之說明 65 >時說: 「民 生二字,為數千年已有之名詞,至用之于政治經濟上,則自本總理始,非獨中國. ‧. 向無所聞,卽在外國亦屬罕見。數年前有一服從馬克思主義之學者,研究社會問 題,發現社會上之生計問題,與馬克思學說有不符之點,於是提出疑義,逐條並. Nat. sit. y. 舉,……名之曰歷史之社會觀。其要點之大義有云:在今日社會進化中,其經濟. n. al. er. io. 問題之產生與分配,悉當以解決民生問題為依歸云云。」. i n U. v. 孫中山先生於<民生主義第一講 66 >曾說: 「近來美國有一位馬克思的信徒威. Ch. engchi. 廉氏,深究馬克思的主義。見得自己同門互相紛爭,一定是馬克思學說還有不充 分的地方,所以他發表意見說:馬克思以物質為歷史的重心是不對的,社會問題 才是歷史的重心;而社會問題中又以生存為重心,那才是合理。民生問題就是生 存問題。……民生是社會進化的重心,社會進化又為歷史的重心。歸結到歷史的 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質。……古今人類的努力,都是求解決自己的生存問題;人. 62. 63 64 65 66. 生哲學之構成乃唯一完整體系。三、此一哲學是形下到形上,合理想與實在,觀念與自然, 心與物,天與人,主觀與客觀,知與行,智與德合而為一。盧國慶,2002, 『三民主義哲學「旁 通統貫」概論』,台北:揚智,271 頁。 戴季陶,1987, 「孫文主義之哲學的基礎」 , 『三民主義哲學論文集』 ,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 27 頁。 吳家昌,1985,『平均地權之理論與實務』,台北:青桑,1-2 頁。 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國父全集(第三冊) 』 ,台北:近代中國,100 頁。 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國父全集(第三冊) 』 ,台北:近代中國,417 頁。 孫文,1965,『三民主義』 ,台北:三民,186-198 頁。 - 14 -.

(23)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類解決生存問題,才是社會進化的定律,才是歷史的重心。馬克思的唯物主義, 沒有發明社會進化的定律,不是歷史的重心。……照馬克思的觀察,階級戰爭, 不是實業革命之後所獨有的,凡是過去的歷史都是階級戰爭史,古時有主人和奴 隸的戰爭,有地主和農奴的戰爭,有貴族和平民的戰爭。簡而言之,有種種壓迫 者和被壓迫者戰爭。…馬克思認定要有階級戰爭,社會才有進化,階級戰爭是社 會進化的原動力。這是以階級戰爭為因,社會進化為果。……社會之所以有進化, 是由於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相調和,不是由於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相衝 突。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相調和,就是為大多數謀利益;大多數有利益、社 會才有進步。社會上大多數的經濟利益之所以要調和的原因,就是因為要解決人 類生存的問題。……民生就是政治的中心,就是經濟的中心,和種種歷史活動的. 政 治 大. 中心,好像天空內的重心一樣。從前的社會主義,錯認物質是歷史的重心,所以. 立. 有了種種紛亂。…要是歷史上的政治和社會經濟種種中心,都歸之於民生問題,. ‧ 國. 學. 以民生為社會歷史的中心。先把中心的民生問題研究清楚了,然後對於社會問 題,才有解決的辦法。」於<民生主義第二講 67 >又說: 「社會的文明發達,經濟. ‧. 的組織改良,和道德進步,都是以甚麼為重心呢?就是以民生為重心。民生就是 社會一切活動中的原動力。……像階級戰爭和工人的痛苦,那種種壓迫,都是由. y. Nat. er. io. sit. 於民生不遂的問題沒有解決。所以社會中的各種變態都是果,民生問題才是因。」 綜觀以上我們可以得知民生史觀的基本觀點為 68 :(一)社會問題是歷史重. n. al. Ch. i n U. v. 心,而社會問題又以生存為重心。(二)民生為社會進化重心,社會進化又為歷. engchi. 史重心,因此歷史重心是民生不是物質。(三)經濟利益相調和(社會互助)為 社會進化的原因,相衝突或階級鬥爭並非社會進化的原因。社會上大多數人經濟 利益之所以要調和的原因,就是因為要解決人類的生存問題。(四)人類之所以 要努力,就是要求生存,人類因為要有不間斷的生存,所以社會才有不停止的進 化。由此可以肯定社會進化定律,是求生存。求生存才是社會進化的原因。 (五) 民生是政治的中心,是經濟的中心,和種種歷史活動的中心。(六)社會文明的 發達,經濟組織的改良,倫理道德的進步,都是以民生為重心。民生就成了社會 一切活動的原動力。所以社會中的各種變態都是果,民生才是因。. 67 68. 孫文,1965,『三民主義』 ,台北:三民,208 頁。 周世輔,1990,『國父思想』,台北:三民,374-381 頁。 - 15 -.

(24)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人類全部歷史即是人類為生存而活動的記載,人類求生存係社會進化之定 律,為歷史之重心,因此民生問題為歷史的重心,亦為進化的原動力。「漲價歸 公」強調社會正義 69 與分配正義 70 ,將因社會進步所產生之不勞而獲,歸公眾所 享,即為了要解決人類歷史上重要的課題-民生問題。 二、心物合一論 心物合一論 71 為民生哲學思想體系中本體論 72 的主題。基於民生哲學的觀點, 確認宇宙構成的基因和原素,是精神和物質兩者本合為一的,論定這項哲理的命 題,稱之為心物合一論。形上學是一種足以解釋整體宇宙及整體人生的原則,而 形上學之下所分之本體論是要理解所存在的最終根源,理解宇宙與人生的最終出. 學. 70. 人的要求與對社會制度或社會關係的要求不同,可能會出現不同的看法。陳繼盛,1996,「以 恰得其分與衡平,追求法律上的公平與正義!」 ,收錄於許倬雲編, 『現代社會的公平與正義』 , 台北:洪建全基金會,21 頁。 「分配正義」為哲學家、經濟學家、社會學家和心理學家們常常關注的主要議題,基本上可 以分成三種形式的分配正義,前兩種是對於「新」資源出現時的分配:第一種,人們所獲得 的是意外之財者,應以平等或需要來做為分配的依據;第二種,人們所獲得的事物,是屬於 集體所創造出來的利益,那麼它的分配便須依照人們對這個社群、社會所做的貢獻,而做比 例式的分配,所以又稱作「貢獻的正義(contributive justice)」 ;第三種,是對「現有」資源的重 新分配,所以又可稱為「重分配正義(redistributive justice)」 ,此種分配在本質上是對當下資源擁 有者的不贊同,而認為需要加以重新調整。楊秉煌,2000,「都市發展下的正義問題──台北 市信義區的三個個案研究」 ,臺灣大學地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21-22 頁。 心物合一之「心」 ,並非指生理學上心臟之心,而係指發生宇宙全體大用的基本精神;心物合 一之「物」 ,並非指物理學上物體之物,而是指發生宇宙萬事萬物的根本物質。西方人研究宇 宙萬物的本質,多以心物為中心,究竟這本質為精神性的?還是物質性呢?還是兩種性質平 行或合一呢?因此產生許多派別: (1)主張為精神性的叫唯心論,唯心論者認為人們所見的 物質皆為心的幻象,心是世界的本源,如果沒有心就沒有物的存在,因此人所見的事物皆是 反映內心而產生的。所以唯心論認定的,根本的實在是在觀念界,而不在變化莫測的現象界 中,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是都是精神的表象。唯心又分為客觀唯心和主觀唯心,客觀唯心認 為精神不是由個人的主觀意識組成,而是存在宇宙的神祕、客觀精神;主觀唯心則認為精神 是由個人主觀意識所形成。 (2)主張為物質性的叫唯物論,唯物論者認定宇宙萬物都可以用 物質來表現,認為物質的一切決定意識,世界的基本是物質,心是由物質構成的,也是隨著 肉體產生的物理作用,一但肉體毀滅,心靈也跟著消失。也就是說,除了物質之外,沒有真 實的存在,所有的存在都淵源於物質。(3)主張為心物平行的為心物二元論,心靈是一種實 體,而物體則是另一種實體,心靈的基本特徵是意識或思想;物體的基本特徵是空間的拓展 性,心與物彼此相互影響,心物兩者不可約化或分解為另一實體。(4)主張為中性的或心物 一體的叫心物一元論或中立一元論,心物合一論探討宇宙的本體,在數量上是一元論,是中 國研究本體論的分類。關於中國本體論的研究,除了心物合一論外,尚有太極陰陽論、淮南 子的心物二元論、范縝的神形合一論、朱子的理氣二元論及理氣合一論、王陽明的身心合一 及萬物有良知論等。周世輔,1990,『國父思想』,台北:三民,384-389 頁。 哲學上的本體論,是探討宇宙萬物構成的根源或本質的學問。宇宙萬有的發生,在時間方面, 必有其最原始的基因,在空間方面,必有其最基本的原素。心物問題則是本體論中最重要的 問題。. ‧. ‧ 國. 69. 政 治 大 與「社會正義」相反的概念即所謂「個人正義」 ,主要是指對個人要求的原則;而「社會正義」 立 則是著重在社會的制度、社會的關係。然而此兩者之間拿捏的基本原則應該為何?由於對個. sit. n. al. er. io. 72. y. Nat. 71. Ch. engchi. - 16 -. i n U. v.

(25)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處。宇宙的本體雖與其現象是相對的,惟現象是由本體所展現。精神和物質雖然 皆為字宙的現象,但追溯到精神和物質於宇宙之初,兩者本來就是合一而不可分 的。從形而上追溯其合一處是本體,從形而下觀察其個別象徵則為現象 73 。 孫中山先生於民國十年<軍人精神教育 74 >這篇演講中對心物合一論有具體 而微的說明:「精神之為何,須從哲學上研究之。曠觀六合之內,一切現象,釐 然畢陳,種類至為繁夥。今先就其近者小者言之,一室之內,一案之上,茶杯也、 木頭也、手錶也。奔赴吾之眼中者,吾皆能僂指其名,以其有質象可求也。再由 一室一案推而至於桂林一省,地大物博,種類更多,或有為吾所不能知、所不能 名者。再由桂林推而至於各省,或全國,或世界,則形形色色,雖集多數博物家,. 政 治 大 者。精神雖為物質之對,然實相輔為用。考從前科學未發達時代,往往以精神與 立 物質為絕對分離,而不知二者本合為一。在中國學者亦恆言有體有用。何謂體? 不能考求其萬一,物類之繁,概可知已。然總括宇宙現象,要不外物質與精神二. ‧ 國. 學. 即物質;何謂用?即精神。譬如人之一身,五官百骸皆為體,屬於物質;其能言 語動作者即為用,由人之精神為之,二者相輔,不可分離。」. ‧. y. Nat. 我們由此可知,宇宙現象要不外精神與物質兩者,而宇宙的本體原是心物合. sit. 一的,物質不能脫離精神而存在,精神亦不能脫離物質而獨立,兩者相輔相成,. n. al. er. io. 互為體用,整個宇宙與人生的探討均應從此展開,而民生主義亦以心物合一論為. i n U. v. 75 其哲學基礎 。孫中山先生曾以民生四大需要,食、衣、住、行之事實,進一步. Ch. engchi. 說明心物合一論在民生主義中之重要性,因此可知民生食、衣、住、行四大需要 均須符合心物合一論,我們探討民生經濟及漲價歸公之分配正義時亦需兼顧物質 與精神之重要性。 三、社會互助論 (一)人類進化以互助為原則. 73 74 75. 盧國慶,2002,『三民主義哲學「旁通統貫」概論』,台北:揚智,369-373 頁。 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國父全集(第三冊) 』 ,台北:近代中國,284 頁。 吳家昌,1985,『平均地權之理論與實務』,台北:青桑,4-6 頁。. - 17 -.

(26)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關於人類之進化孫中山先生在<孫文學說>第四章 76 曾說: 「作者則以為 進化之時期有三:其一為物質進化之時期,其二為物種進化之時期,其三為 人類進化之時期。元始之時,太極 77(此用以譯西名『伊太』也)動而生電子, 電子凝而成元素,元素合而成物質,物質聚而成地球,此世界進化之第一時 期也。今太空諸天體,尚多在此期進化之中,而物質之進化,以成地球為目 的。由生元 78 之始生而至於成人,則為第二期之進化。物種由微而顯,由簡而 繁,本物競天擇之原則,經幾許優勝劣敗,生存淘汰,新陳代謝,千百萬年 而人類乃成。人類初出之時,亦與禽獸無異,再經幾許萬年之進化,而始長 成人性,而人類之進化於是乎起源。此期之進化原則,則與物種之進化原則 不同;物種以競爭為原則,人類則以互助為原則。社會國家者,互助之體也;. 政 治 大. 道德仁義者,互助之用也。人類順此原則則昌,不順此原則則亡。此原則行. 立. 之於人類,當已數十萬年矣;然而人類今日猶未能盡守此原則者,則以人類. ‧. 陳立夫,1981, 『國父道德言論類輯』 ,台北:東大,2-3 頁。孫文,1968, 『國父遺教-建國方 略、建國大綱』,台北:三民,36-37 頁。 孫中山先生探究宇宙整體起源時提出「太極」觀。這裏所謂的太極,是物質進化起源,而物 質進化是接續著物質進行,人類進化又來自物種進化,太極當然為一切物質、物種及人類之 起源,亦為最初之本體。盧國慶,2002, 『三民主義哲學「旁通統貫」概論』 ,台北:揚智,398 頁。 「生元」這個詞來自於<孫文學說>第一章: 「據最近科學家所考得者,則造成人類及動植物 者,乃生物之元子為之也。生物之元子,學者多譯之為細胞,而作者今特創名之曰生元,蓋 取生物元始之意也。生元者何物也?曰:其為物也,精矣、微矣、神矣、妙矣,不可思議者 矣。按今日科學所能窺者,則生元之為物也,乃有知覺靈明者也,乃有動作思維者也,乃有 主意計畫者也。人身結構之精妙神奇者,生元為之也;人性之聰明知覺者,生元發之也;動 植物狀態之奇奇怪怪不可思議者,生元之構造物也。生元之構造人類及萬物也,亦猶乎人類 之構造屋宇、舟車、城市、橋樑等物也;空中之飛鳥,即生元所造之飛行機也;水中之鱗介, 即生元所造之潛航艇也。孟子所謂良知良能者非他,即生元之知、生元之能而已。自圭哇里 氏發明「生元有知」之理而後,則前時之哲學家所不能明者,科學家所不能解者,進化論所 不能通者,心理學所不能道者,今皆可由此而豁然貫通,另闢一新天地,為學問之試驗場矣」 (孫文,1968,『國父遺教-建國方略、建國大綱』,台北:三民,4 頁)。 由此可知「生元」就是生物學中的「細胞」 ,生元一詞雖為孫中山先生所自創,而其實有近代 科學的根據。孫中山先生創立進化論,分進化為三時期:第一時期以太極為物質進化的開始, 第二時期以生元為物種進化的開始,第三時期以人性為人類進化的開始。這是參酌達爾文進 化論「物競天擇,優勝劣敗」的自然淘汰定律,而增加「生元」為生物構造的基本單位。所 謂「生元」 ,即構成人類普遍所承認之一切生物形體之單位。這樣一種東西與我們所假定為宇 宙本體,萬物之原始的元子有什麼關係呢?就元子之理想的絕對的意義來說,生元即元子所 逐級構成之動力最富的若干級之組織物,而用以造成人類及動植物者。再就元子現實的相對 意義而言,則生元就是動植物之元子。關於元子性能的說明與孫中山先生所解釋之生元的功 能一致。以陳立夫先生唯生論的見地,是認為宇宙萬物都有生命的,並不承認唯有動植物才 是生物,或者說根本不承認宇宙間有一死物。所以元子就是萬物的生元,生元就是人類及一 切動植物的元子。簡單的說:就是宇宙既只有生沒有死,生元和元子在本質上就是一個東西, 只是顧到通俗的「生物」一個舊觀念,才分別應用(陳立夫,1991, 『唯生論(上)』 ,收錄於民 國叢書第三編第六冊,上海:上海書店。轉引自張典魁,2009,「陳立夫《唯生論》與柏格森 哲學關係之探討」, 『中正歷史學刊』,第 12 期)。. n. al. er. io. sit. y. Nat. 78. ‧ 國. 77. 學. 76. Ch. engchi. - 18 -. i n U. v.

(27) 我國漲價歸公之正義概念研究─以華爾澤之正義理論為觀點. 本從物種而來,其人於第三期之進化,為時尚淺,而一切物種遺傳之性,尚 未能悉行化除也;然而人類自入文明之後,則天性所趨,已莫之為而為,莫 之致而致,向於互助之原則,以求達人類進化之目的矣!人類進化之目的為 何?即孔子所謂『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 ;耶穌所謂『爾旨得成,在地若天』 。 此人類所希望,化現在之痛苦世界,而為極樂之天堂者是也。」。 鄔昆如 79 認為孫中山先生的進化論並非以物種為中心,而是以人為中心, 並進而要使人進化到神,像神性開放,故物種進化中的弱肉強食、物競天擇 等就不足以形成進化的原則,而必須以互助與仁愛為進化的原則。 80 孫中山先生於<大光報年刊題詞 >上又說:「人類由動物之有知識,能. 政 治 大. 互助者進化而成。當其蒙昧,力不如獅虎牛馬,走不如犬兔,潛不如魚介,. 立. 飛不如諸禽,而猶能自保者,能互助,故能合弱以禦強;有知識,故能趨利. ‧ 國. 學. 而避害也。」人類互助精神,因相助而能互補,故孫中山先生提倡互助理念, 必須落實在人類生活之中,才算具有價值,人類社會由基本的生活保障,進. ‧. 化到大同之境,都需要互助理念的具體實踐 81 。. sit. y. Nat. n. al. er. io. (二)互助利他之服務道德觀. i n U 82. v. 民國元年孫中山先生對北京學界歡迎會演講 ,說道:「從前學界中人所. Ch. engchi. 知者,生存競爭,優勝劣敗而已。然此種學說在歐洲三十年前頗為盛行,今 日則不宜主張此說,應主張社會道德,以有餘補不足。」 孫中山先生所提出互助利他的服務道德觀(服務的人生觀) ,係建立在他 「平等 83 」的思想之上,在<民權主義第三講 84 >中,他說:「世界人類得之 79. 80. 81. 82. 83. 鄔昆如,1981,「三民主義的進化」,『中華民國中山學術會議論文研討集』,第一冊,113 頁。 吳家昌,1985,『平均地權之理論與實務』,台北:青桑。趙玲玲,1992,「孫逸仙先生的人文 精神」 ,『三民主義學報』,第 15 期,9 頁。 吳老德,1998, 「由孫中山與勞爾斯正義觀點析論模塑福利國家之研究」 ,臺灣師範大學三民主 義研究所博士論文:台北,135 頁。 國父全集編輯委員會,1989, 『國父全集(第三冊)』 ,台北:近代中國,64 頁。。孫文,1965, 『三民主義』 ,台北:三民,附錄 64 頁。 人類平等思想的產生,係源自人類的天生不平等。孫中山先生於<民權主義>第三講中有系 統的討論不平等、假平等、真平等與平等的精義,認為人類天生本是不平等的,加上人為的 - 19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清末明初的中國,正處在危機之秋,人們的內心要求與外在的現實發生了不可彌合的裂

(三) 變率與微分、 求和與積分: “變率” 與 “求和” 是函數的兩種定量型 (quantitative) 的基本性質。 但是它們的定義本身就是理論的起點, 有如當年

{ 許多問題都是請受訪者以李克特尺度指出 其同意或不同意的程度,這些問題可以正

有種種性,種種國土人出家,用不正音壞佛經義,願世尊聽我用 闡提之論,正佛經義。佛言:我法中不貴浮華之言語,雖質朴不 失其義,令人受解為要。 14 (《大正藏》第

而諾貝爾之所以會成立諾貝爾 獎,其實與他的發明和理念有很 大的關係。諾貝爾一生致力於炸 藥的研究,也因此積累了不計其數

面向東南亞,尋求區域合作的價值與意義。如今當我們面對台灣原住民的「民族數學」研究時,尤其

中華人民共和國於 1949 年建立。建國初期,政府提出建設社會主義的目標,推 行不同的政治、經濟和社會的規劃與建設;但在 1966 年至

在於是否在「知道」與「能做」之外,還 能「識」。而識的媒介與深度,仍然以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