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說不出的愛:以皇冠三部禁忌文本的翻譯為例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說不出的愛:以皇冠三部禁忌文本的翻譯為例"

Copied!
9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翻譯研究所碩士論文 A Thesis Presented to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Translation and Interpretation National Taiwan Normal University. 說不出的愛:以皇冠三部禁忌文本的翻譯為例 Unspeakable Love—On Translations of Three Controversial Novels by Crown Publishing. 指導教授:賴慈芸 博士 Thesis Advisor: Dr. Sharon Tzu-yun Lai. 研究生:温澤元 By Tse-Yuan, WEN. 中華民國一〇七年八月 August 2018.

(2) 誌謝 本論文能順利完成,首先要感謝指導教授賴慈芸老師。每回碰面討論,賴 老師總會提出精闢的分析與建議,更不時給予鼓勵,讓我對研究更有信心。李 根芳老師與張思婷老師願意撥空審閱我的論文,並細心挑出其中錯誤、提點不 足之處,我也要獻上由衷的謝意。 在前進翻譯所的路上,我有幸認識幾位對我影響至深的恩師。在一頓晚飯 中,許以心老師鼓勵我報考翻譯所,讓我一腳踏進翻譯的世界。謝謝在政大就 讀時,余淑慧老師與陳建龍老師的循循善誘,讓我對翻譯研究有更深入的認 識。 謝謝許以心老師與好友真儀的建議,因為她們,我才下定決心聯絡、訪問 曾替皇冠服務的編輯與譯者。特別感謝時報編輯怡慈與寶瓶粉絲團小編的鼎力 相助,替我徵得譯者余國芳女士的聯絡方式。謝謝余國芳女士與謝瑤玲老師撥 空接受訪問,也要感謝林靜華女士和趙永芬老師願意透過電話受訪,她們不僅 提供相當寶貴的資料,更給我這個新手譯者非常多鼓勵和啟發。 感謝緣份讓我認識一群好同學,尤其感謝孟令函和鄭芸青偶爾陪我互吐苦 水,排解壓力。謝謝能一起聊翻譯、聊文學、聊生活大小事的陳思穎,如果沒 有妳,翻譯所三年想必會失色許多。 最後,要感謝家人、摯友給的滿滿動力,謝謝他們陪我走完這段寶貴的旅 程。. I.

(3) 摘要. 平鑫濤於 1949 年創辦皇冠雜誌社,並於 1965 年成立皇冠出版社,他秉持 明確的出版理念,為達教育、娛樂讀者之目的,同時維持出版社營收於不墜, 積極推廣通俗文學。皇冠出版社不僅培育不少台灣作家,也積極譯介國外暢銷 作品,對台灣華文以及翻譯文學之貢獻不容小覷。 本論文選用皇冠出版社於戒嚴時期譯介之《羅麗泰》(Lolita)、《紫色姐 妹花》(The Color Purple)和《閣樓裡的小花》(Flowers in the Attic)為研究 對象,這三部作品的共同點,是其中皆包含露骨的情慾描述以及挑戰社會禁忌 的情節。雖然這三本小說後來相當暢銷,但出版時皆一度遭禁。《羅麗泰》勾 勒一位有戀童傾向的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的愛慾關係;描述黑人社會的《紫 色姐妹花》,書中男性對女性施暴,其中兩位女主角又發展出同性情慾;而 《閣樓裡的小花》則是以家族禁忌、兄妹亂倫為主要賣點。透過皇冠出版社譯 介,這三部小說跨海來台,在戒嚴法規的壓力與出版社的風格策略操縱下,皆 受皇冠編輯團隊與譯者刪改,呈現出與原作相左之風貌。本研究利用文本比 對,分析皇冠編輯團隊與譯者對原作進行何種改動,並對原作的形象造成何種 影響。此外,本研究也加入半結構性訪談法,訪問曾任職於皇冠出版社的編輯 與譯者,釐清皇冠出版社譯介、改動這三本小說的動機。. 關鍵詞:文學翻譯、皇冠出版社、羅麗泰、閣樓裡的小花、紫色姐妹花. II.

(4) Abstract Crown Magazine and Crown Publishing were established by Mr. Ping Xintao in 1949 and 1965 respectively. To this day, Crown Culture Corporation remains a significant force in the publishing industry in Taiwan. Mr. Ping upheld clear publishing ideals to reach their target readers in education and entertainment. Furthermore, to maintain revenue he actively promoted popular literature, contributing greatly to not only Taiwanese literature but translated literature. This study focuses on three translations published by Crown Publishing during the period martial law in Taiwan; Lolita, The Color Purple, and Flowers in the Attic. All three novels share a commonality of explicit use of language and controversial themes. Although these three novels later became bestsellers, they were once banned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ome European countries. Lolita describ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an underage girl and a middle-aged man with tendencies of pedophilia. Flowers in the Attic has themes of family taboo and incest. The Color Purple is about black society in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novel men are often violent towards women, while the two female leads end up in a homosexual relationship. The three novels garnered much international attention resulting in the controversial works being introduced to Taiwanese readers. Due to the pressures of martial law coupled with stylistic strategies from the publisher, all three novels were heavily edited by the editors/translators with the resulting translations varying greatly from the original texts. Through a comparative textual analysis,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measures taken by the editors/translators to edit the novels. Besides textual analysis, 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 were conducted with former editors and translators of Crown Publishing in order to explore their motivations in translating these novels and the reasons behind their manipulations.. Key Words: literary translation, Crown Publishing, Lolita, Flowers in the Attic, The Color Purple. III.

(5) 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4. 第三節 研究方法. 7. 第四節 論文架構. 9. 第二章 皇冠介紹 第一節 皇冠雜誌/出版社發展與其創辦人. 10. 第二節 皇冠譯叢. 14. 第三節 皇冠出版策略. 18. 第三章 蘿莉塔(Lolita) 第一節 文本介紹. 22. 第二節 現有譯本簡介. 23. 第三節 皇冠譯本改動 1.. 情慾文字的刪減. 24. 2.. 簡化敘事結構與寫作手法. 33. 3.. 針對其他段落刪節. 35. 第四節 小結. 39. 第四章 閣樓裏的小花(Flowers in the Attic) 第一節 文本介紹. 41. 第二節 現有譯本簡介. 42. 第三節 皇冠譯本改動. 44. 1.. 重塑敘事者性格. 45. 2.. 刪減兄妹曖昧情愫. 50. 3.. 刪除兄妹亂倫情節. 55. 第四節 小結. 61. 第五章 紫色姐妹花(The Color Purple) 第一節 文本介紹. 63. 第二節 現有譯本簡介. 64. 第三節 皇冠譯本改動. 66. 1.. 隱晦描述身體器官. 67. 2.. 淡化性行為描述. 73. 3.. 淡化同性情慾. 77. 第四節 小結. 80. 第六章 結論 IV.

(6) 第一節 研究成果. 82. 第二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方向. 84. 引用書目. 86. 附錄 受訪同意書. 89. V.

(7)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1954 年,平鑫濤先生創辦《皇冠》雜誌,並在 1950 年代間以連載方式譯 介外語作品,同時找來台灣作家撰寫專欄。《皇冠》雜誌成為暢銷熱賣之大眾 刊物後,平鑫濤又在 1965 年成立皇冠出版社,不僅出版華文文學,也譯介外國 名作。60 年代前,透過翻譯而來的文章在《皇冠》雜誌中佔相當大的比重,皇 冠出版社於 60 年代成立後,便開闢「皇冠叢書」系列,在 70 年代譯介大量外 國文學,80 年代至 90 年代之「當代名著精選」更是規模浩大。「當代名著精 選」在 1980 至 1990 年間,維持每週出版一本的速度,總計譯介四百多部西 洋、日本小說,對台灣翻譯文學之貢獻不容小覷。 身為出版社與雜誌創辦人,平鑫濤先生有其個人主張。根據葉雅玲所做的 訪談,平鑫濤認為純文學與通俗文學並無優劣之分,真正有價值的作品,文字 應流暢易讀,不該晦澀難懂。至於書刊內容,平鑫濤認為只要具有啟發、教 育、娛樂陶冶讀者的功效,都是值得出版的作品,但其中不應涉及暴力色情。 他希望能出版就算讓子女翻看,自己也不會臉紅羞赧的刊物或書籍1(葉雅玲, 2009,頁 285)。如此明確的出版策略,不僅反應在《皇冠》雜誌的文章內容 中,也印證在皇冠推出之華文作品以及翻譯書籍上。 本論文選用皇冠出版社於戒嚴期間出版之《羅麗泰》(Lolita)、《閣樓裏 的小花》(Flowers in the Attic)以及《紫色姐妹花》(The Color Purple)為研 究對象。雖然 Lolita 與 Flowers in the Attic 被學界推為經典文學,而 Flowers in the Attic 則被歸類為通俗/大眾文學,三本書的文學價值有所差異2,但它們都. 葉雅玲(2009)。流行文化與文學傳播—《皇冠》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東海大學, 台中。 2 Lolita 名列時代雜誌(TIME)百大小說排行榜,也被美國現代圖書館(Modern Library)列為 20 世紀百大小說第四名。The Color Purple 於 1983 年替作者 Alice Walker 贏得普立茲獎與美國 國家圖書獎。這兩本書為普遍公認的經典文學,以這兩本小說為研究對象的論文也不勝枚舉。 反觀 Flowers in the Attic,雖然這本書也相當暢銷,並受到讀者票選榮獲澳洲 BILBY Award 獎 項,但學界對這本書較不關注,相關研究也付之闕如。 1. -1-.

(8) 有以下共同點:首先,這三本書都以直白明確的語彙描述男/女性器官以及性 行為;再來,三部小說的原著都因內容太過聳動露骨,挑戰社會禁忌(戀童 癖、兄妹亂倫,以及同性情慾),在出版前後遭到查禁3。除了內容挑戰尺度之 外,這三本書的銷售量也相當驚人。Lolita 在 1959 年一月登上紐時暢銷排行榜 第一名,在美國出版當週的銷量更打破 Gone with the Wind(台灣譯名《飄》) 的紀錄4。Flowers in the Attic 在紐時暢銷榜上盤踞十五週,銷量突破四千萬本, 也被譯成二十二種語言在各國發行出版5。而 The Color Purple 不僅榮獲美國國 家圖書獎(American Book Award),更在紐時暢銷榜上逗留將近一整年,在出 版當年就已有二十六刷,銷量達兩百萬本6(Lazo, 2000, p. 7)。 《皇冠》雜誌先是在 1959 年請趙爾心翻譯《羅麗泰》,於雜誌上連載刊 登,後來在 1960 年集結成冊,將此書列入「皇冠叢書」系列,編號第 31 號7。 該書主角是位有戀童傾向的中年男子 Humbert,他在某次機緣下認識早熟的未 成年少女 Lolita,Humbert 使出心機與手段把少女綁在身邊、盡情褻玩。身為敘 事者的 Humbert 在小說中極盡煽情露骨之能事,描述內心扭曲的慾望。 皇冠於 1982 年譯介 Flowers in the Attic,出版中譯本《閣樓裏的小花》, 將此書歸類在「當代名著經典」系列中。這部小說甫出版就締造驚人銷量,該 書作者 V.C. Andrews 也接著推出四部續作。小說描述一對兄妹,在母親的欺瞞 下被關進祖父母家閣樓,肩負起照顧雙胞胎弟妹的責任。然而正值青春期的兄 妹兩人,卻在狹窄陰暗的閣樓萌生愛苗,最後跨越兄妹之間的道德藩籬、發生 亂倫。 第三部小說 The Color Purple 於 1982 年出版,皇冠則於 1986 年推出譯本. Lolita 的手稿在正式出版前,就遭多家出版社退件,原因是內容太過煽情淫穢。雖然在英國出 版後獲得好評,但旋即遭英國內政部查禁,接著法國也將這本書列為禁書長達兩年之久。 Flowers in the Attic 出版後,也同樣因內容涉及亂倫,被美國多所學校與圖書館列為禁書。另 外,The Color Purple 也因文字太粗鄙、性場景描述太露骨而遭許多中學、圖書館等機構查禁。 關於這三部作品遭禁的相關描述,請見第三、第四與第五章。 4 Jong, E. (1988, June 5). Time has been kind to the nymphet: ‘Lolita’ 30 years later [Online Forum]. Retrieved from http://www.nytimes.com/books/97/07/20/reviews/16009.html 5 Romano A. (2014, January 16). Lifetime’s ‘flowers in the Attic’ review: The incest is there, the strange magic is not [Online Forum]. Retrieved from http://www.thedailybeast.com/lifetimes-flowersin-the-attic-review-the-incest-is-there-the-strange-magic-is-not 6 Lazo, C. E. (2000). Alice Walker: Freedom writer. Minneapolis: Lerner Publishing. 7 此書系將翻譯文學與本土創作並置。 3. -2-.

(9) 《紫色姐妹花》,將其收錄在「當代名著經典」中。憑著這本小說,作者 Alice Walker 成為首位獲得普立茲獎的非裔美國女作家。此書雖獲極高評價,但剛出 版時也因書中強暴、同性情慾等情節而引起爭議。The Color Purple 是部書信體 小說,敘事者是一位名叫 Celie 的黑人女性。她在青春期時遭繼父性侵,產下 一雙兒女後,被迫與親生骨肉分離,嫁給另一位會對她暴力相向的黑人男子。 因緣際會之下,她老公的情婦 Shug 住進她家,不僅帶給 Celie 許多勇氣,也帶 她探索自身情慾,發掘她內心對女性的渴望。 在皇冠出版社譯介之下,這三部小說與其他不同主題和類型的作品一同跨 海來台,在戒嚴時期落地生根。中華民國政府於 1949 年 5 月頒佈戒嚴令,於 1953 年公布《台灣省戒嚴期間新聞紙雜誌圖書管制辦法》。此法不僅將「匪 酋」、「匪幹」之作品、譯作列入管制,其中第三條第八項還指出,「內容猥 褻有悖公序良俗或煽動他人犯罪者」也會遭到查禁。而這條法規並非徒具形 式,在《圖書查禁目錄》當中,確實有書籍因內容猥褻遭到查禁。舉例來說, 在 1971 到 1972 年間,就有七個《畢業生》的譯本遭禁8(賴慈芸,2017,頁 358-360),可見執政當局與審查機構確實有在掃蕩違反法規之出版品。除了戒 嚴法規外,這三部譯本推出時,版權法9也尚未確立。在沒有版權法的限制下, 各家出版社能擅自譯介喜愛的外文書籍,並隨意對原文進行修改。在此一特殊 時空背景下,同一部原作在台灣會出現許多譯本,而各譯本都會對原作進行程 度不等之刪改。 1985 年,學者 Theo Hermans 出版論文集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ture: Studies in Literary Translation,主張翻譯即操縱(manipulation),並提出討論 文學翻譯時,應將譯文放在整個時代脈絡下來分析,探討社會背景以及歷史脈 絡的影響(Hermans, 1985)。後來在 1992 年,André Lefevere 也在 Translation,. 《畢業生》是譯自 The Graduate(1963)這部小說,書中描述一位年輕男大學生,先是跟一 位中年女子上床,後來又與她的女兒墜入情網。這種題材大膽聳動的小說,立刻遭到政府禁, 排入《圖書查禁目錄》之列。關於此譯本遭禁的詳細史實描述,可參見賴慈芸所撰《翻譯偵探 事務所:偽譯解密!台灣戒嚴時期翻譯怪象大公開》(2017),頁 358-360。 9 1992 年,台灣正式落實版權法。版權法實施前,出版社無需購買版權,就可逕自翻譯外文書 籍,就算翻譯時對原文進行刪改,也無需經過作者或國外代理出版商的同意。版權法生效後, 翻譯外文書籍前則需購買版權,翻譯時也不可擅自刪改原作語句。 8. -3-.

(10) Rewriting and the Manipulation of Literary Fame 一書中提到,翻譯不僅會受譯者 與當權者的意識形態所影響,當下的詩學或文學觀也會左右譯文的樣貌,因此 將翻譯稱為「改寫」(rewriting)(Lefevere, 1992)。本研究之目的,便是探 討秉持明確出版策略和理念的皇冠出版社,在如此特殊的時代背景下,透過翻 譯對 Lolita、Flowers in the Attic 和 The Color Purple 這三部備受爭議、出版時在 國外遭禁的作品做了哪些操縱、改寫。而經過改動潤飾的譯文,與原文所呈現 之風貌有何不同。. 第二節 文獻回顧. 本文研究的三本小說中包含性行為、性器官之描述,還有其他較鄙俗赤裸 的用語,因此在回顧文獻時可先從探討相關主題之翻譯研究著手。 2012 年輔仁大學跨文化研究所的江宥萮在碩論〈《查泰萊夫人的情人》中 的性器官翻譯研究〉中,探討 Lady Chatterley’s Lovers 譯本中性器官的翻譯。 她指出大衛.勞倫斯(D.H. Lawrence)在撰寫該書時,特地選用描述性器官的 各種詞彙—如「Penis/Cock/Phallus」—來指涉不同意涵。江宥萮先是闡述文 本細讀的重要性,接著分析原作的用字規則,再觀察各中譯本裡,譯者是否意 識到原作的安排,並採取不同中譯策略。這篇論文從細節出發,只探討字詞翻 譯,對於句子以及段落之翻譯較無著墨,也未探討譯本與原作風格之差異。 另外,針對本文探討文本 Lolita、Flowers in the Attic 以及 The Color Purple 之相關研究,多以文學角度為主,翻譯相關研究只有以下舉出的幾篇。首先是 上海外國語大學的博士研究生韓子滿在 2008 年,於 Babel 期刊發表論文 “Sex taboo in literary translation in China: A study of the two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Color Purple”,探討兩個 The Color Purple 大陸譯本。文中,韓子滿透過文本比 對,找出譯本對原文的刪減以及改動。查證後,他指出那兩本大陸譯本中的改 動全是譯者所為,而非出版社編輯的刪修,因此他主張譯者比作者保守,翻譯 時會自我審查。找出譯本對原作的操弄之後,韓子滿舉出中國當代較情色露骨 的文學作品與戲劇,質疑既然本國作家與藝術家能創作較具爭議性的文本,為 -4-.

(11) 何翻譯需要遮遮掩掩?最後,他在結論中表示或許作家較大膽、具原創性,而 譯者比較保守,不敢隨意越界。雖然韓子滿也以文本比對為研究方法,但他分 析的譯本皆是大陸譯本,且其研究目的是比較在同一時代中,原創與翻譯作品 對爭議禁忌題材的開放程度,與本研究有所區別。 國立高雄第一科技大學應用英語系碩士生張妤菁,在 2007 發表論文〈黑人 方言語料庫翻譯研究:以艾莉絲.華克《紫色姐妹花》中文譯本為例〉。這篇 論文選用台灣現有三個 The Color Purple 譯本,以 WordSmith 軟體為研究工具 進行語料庫分析,比較這三個譯本的譯者在處理黑人方言時,採何種翻譯策略 並給予建議。雖同為翻譯研究範疇,但這篇論文聚焦於黑人口語用詞,也與本 研究有所差異。 另外,現任中原大學應用外國語文學系助理教授李姿儀,也曾針對 The Color Purple 發表多篇論文。2012 年,她在 The Asian Conference on Cultural Studies 發表名為“Re-presenting Black Culture: A Case Study on 6 Chinese Versions of the Novel The Color Purple”的會議論文,以六本 The Color Purple 中 譯本為研究對象,從譯者使用的語句以及翻譯策略,探討譯者自身的族群意 識。研究結果顯示,藍祖蔚以及施寄青這兩位台籍譯者,對原作蘊含的族群衝 突、壓迫等氛圍較敏銳。相較之下,另外四位譯者並未成功透過譯文展現原作 者企圖描寫的族群衝突,以及黑人受打壓的狀況。同樣在 2012 年,她也於期刊 Word and Text 發表名為“Displacing Black Culture in Taiwan: Translator’s Ethnic Awareness and Position”的論文,同樣探討譯者的種族意識以及採取的翻譯策 略。這兩篇論文側重於譯者對原作蘊含的黑/白人衝突的敏感程度,與本研究 關注的焦點也不相同。 2013 年,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heory and Practice in translation and Gender Studies 收錄了李姿儀的論文 “Woman-identified Approach in Practice: A Case Study of Four Chinese Translations of the Novel The Color Purple”。這篇論文 以兩本中國大陸譯本與兩本台灣譯本為研究對象,探討譯者在翻譯時是否受自 身性別意識或其他因素影響,以及是否成功詮釋女主角 Celie 的敘事口吻。該 研究分析的四個譯本的譯者恰好兩男兩女,台灣譯本她選用藍祖蔚以及施寄青 -5-.

(12) 的譯本,並未納入皇冠出版社張慧倩的譯本。這篇論文對譯文的分析相當深 入,有利後續研究進行。而其中唯一的限制,是李姿儀只訪問施寄青與藍祖 蔚,因此論及另外兩個譯本對原作的操縱時,則無法釐清是譯者自我審查還是 出版社編輯的刪改。故此,該論文無法斷言譯文中的增譯或減譯,是否受譯者 自身性別意識的影響。 接下來我要列出的兩篇論文,分別探討皇冠出版社的譯本以及《皇冠》雜 誌。劉素勳在博論〈浪漫愛的譯與易:1960 年以後的現代英美羅曼史翻譯研 究〉中,研究 1960 年代迄今的羅曼史譯介狀況。她將這段時間分為肇始、全盛 以及衰退三個時期,藉此探究羅曼史的翻譯概況。除了探討翻譯羅曼史如何受 到譯文文化影響,有何刪改、編譯的情況之外,劉素勳也分析有哪些文學手法 或原文文化透過翻譯進入台灣,進而影響本土羅曼史的形式與內容。在這篇博 論的第三章,劉素勳聚焦於英美羅曼史譯入台灣的初期階段,以荷特(Victoria Holt)和史都華(Mary Stewart)這兩位以創作歌德/懸疑羅曼史聞名的作家為 介紹重點,以皇冠出版社的譯本為研究對象,探討該時期的翻譯策略以及譯介 文本。在劉素勳歸類的肇始期,皇冠與其他出版社譯介的羅曼史內容多為浪 漫、純情的戀愛故事,幾乎沒有狂野煽情的羅曼史作品10。在第四章,台灣羅 曼史翻譯進入全盛時期,此時譯入的羅曼史也從前期較純情的作品變成情慾羅 曼史。例如好時年、希代、長橋以及林白等出版社,就譯入五花八門的情慾羅 曼史,內容涉及強暴,甚至也出現女主角主動求歡等情節。雖然皇冠出版社在 此階段仍持續翻譯羅曼史11,但譯介的作品也多為前期的荷特與史都華之作。 跟其他出版社翻譯的羅曼史相比,皇冠譯入的羅曼史並沒有那麼露骨情色。. 根據劉素勳的研究,此時期之所以沒有譯入較煽情露骨的情慾羅曼史,主因並非出版社刻意 抗拒,而是因為當時在原文文化(英美地區)也尚未出現較露骨、展現女性情慾的羅曼史。皇 冠出版社在這時期譯介的羅曼史,幾乎都是荷特以及史都華的創作。根據這篇博士論文舉出的 原/譯文比對段落,以及我實際翻閱論文中舉出的皇冠譯本,發現這兩位女作家筆下的敘事者 (即女主角)較純情保守,並不會直白地展露內心情慾,而書中男女兩性最親密的程度,也僅 止於親吻或者擁抱,不像本文研究的三部小說那樣對性行為與性器官有如此露骨的描寫。此 外,縱然這些歌德/懸疑羅曼史中,有男/女角色犯下出軌或婚外情等不道德的舉動,但他們 皆為成年人,而且也都是符合社會主流認知的異性戀關係。反觀本研究探討的三部文本,其中 中年男子與未成年少女間的性行為、兄妹亂倫還有女女同性情慾,都是更禁忌、更具爭議性的 組合。 11 皇冠也將此時期譯入的羅曼史,歸類在「當代名著精選」系列中。 10. -6-.

(13) 2009 年,葉雅玲在博論〈流行文化與文學傳播—《皇冠》研究〉中,以 《皇冠》雜誌為研究主體,將這份歷史最長之民營文藝雜誌,區分為五個階段 來分析,分述雜誌創辦人平鑫濤及其成立之皇冠雜誌社與出版社之經營策略。 葉雅玲搜集之資料相當周全,通篇論文以探討《皇冠》雜誌為主,分析雜誌在 不同時期推介之作家和文章特色,統整皇冠作為出版集團在文化傳遞上所扮演 之功能及其發展歷程。該論文詳盡完整,極具參考價值,只不過該文聚焦於 《皇冠》雜誌,對皇冠出版社的譯叢較無著墨。 綜觀上述列出之相關研究,雖已有研究者從性器官/性行為的翻譯著手, 但多僅限於字詞討論,未探討單詞翻譯對整部小說風格的影響。另外,雖有研 究者探討《皇冠》雜誌的風格走向及皇冠譯介的羅曼史,但尚未有人從皇冠譯 介爭議文本時施加的改動與操弄,來分析譯本與原作的差異與皇冠的翻譯策 略。故此,本研究希望從皇冠出版社《羅麗泰》、《閣樓裏的小花》以及《紫 色姐妹花》這三個譯本,以其皆為爭議、暢銷小說的共通點,探討在戒嚴與尚 未實施版權法的年代,秉持明確出版策略的皇冠出版社是如何透過翻譯重塑原 作的形象。. 第三節 研究方法. 本研究選用《羅麗泰》、《閣樓裏的小花》以及《紫色姐妹花》這三個由 皇冠出版之譯本,三本書皆取自台灣師範大學圖書館,取得譯本後便與原文進 行比對,找出原文中有哪些段落字詞在譯文中遭到刪去或修改。除了文本內容 外,三個譯本的封面、封底以及內頁介紹詞等附文本,也透露出版社包裝行銷 策略,因此也是本論文參考素材。 我在整理皇冠出版社發展歷程時,也蒐集與出版史相關之文獻資料。首 先,我從師大圖書館以及國家圖書館找來許多談論出版史的專書,整理其中對 皇冠出版社之論述,例如:《出版社傳奇》、《逆流而上》、《台灣人文出版 社 30 家》等。除了專書文集之外,《文訊》以及《書香月刊》等雜誌刊物中, 也有許多論及皇冠出版社之專文。除了從旁整理相關資料外,《皇冠》雜誌本 -7-.

(14) 身也提供相當豐富資訊。為觀察《皇冠》雜誌之封面、專欄性質、篇章作者、 文章譯者還有整本雜誌的風格走向,我也至國家圖書館調閱紙本《皇冠》雜 誌,接觸第一手資料。 除文本分析外,為了解皇冠出版社當時的翻譯、編輯作業流程,我也在論 文中加入半結構性訪談(semi-structured interviews),訪談對象為「當代名著 精選」之編譯委員余國芳、謝瑤玲、林靜華。我依據本研究主題設計訪問大 綱,邀請上述三位受訪者進行個人訪談,並依照大綱回答問題,同時視受訪者 之回答適時調整問題次序與內容,最後再統整訪談內容與文本分析結果。我所 擬定之訪問大綱如下:. (1)皇冠出版社當時的選書標準為何? (2)編譯委員的工作是翻譯還是編輯? (3)翻譯前,編輯是否會明確告訴譯者翻譯時需刪減、改動哪些段落? (4)刪改原文是譯者還是編輯的決定? (5)如何決定原作中有哪些段落需要刪改? (6)有哪些外力因素,導致出版社對譯文進行刪改?. 第一位受訪者為余國芳女士12,她先是在 70 年代末開始替皇冠翻譯「當代 名著精選」,後因故中斷。90 年代,她受平鑫濤之邀回鍋皇冠出版社擔任外文 編輯。第二位受訪人為現於東吳大學任教的謝瑤玲老師13,她是在 80 年代開始 替皇冠執筆翻譯,譯有《玫瑰的名字》(Il Nome della Rosa)(1983)與《傅 科擺》(Il Pendolo di Foucault)(1993)等經典文學,後來謝瑤玲赴美攻讀博 士後,便減少翻譯工作之比重。回台後雖專事教職,但至今仍持續有譯作出 版。透過電話訪問的則是林靜華14。林靜華曾任出版社編輯、聯合報編譯組副 主任,也是皇冠「當代名著精選」之主力譯者,後來皇冠推出的暢銷小說《哈. 12 13 14. 我在 2017 年 4 月 27 日中午,在台北市信義路的 8%ice 食尚信義與余國芳女士進行訪談。 我在 2017 年 4 月 28 日下午,在謝瑤玲老師位於東吳大學的研究室與她進行訪談。 我在 2017 年 4 月 29 日傍晚,透過電話與林靜華女士進行訪談。 -8-.

(15) 利波特》也是由她所譯。以上三位譯者的共同點,是她們在開始替皇冠翻譯 前,都曾任職於好時年出版社。她們表示當年主要是在好時年翻譯羅曼史以及 其他類型的文學小說,工作模式是每天到好時年上班,每個人有自己的工作桌 椅,就像朝九晚五的上班族一樣。後來因為施寄青小姐的號召,加上皇冠提供 的稿酬較優渥,就各自在不同時間點跳槽到皇冠。這三位受訪在在訪談中,透 露不少當年替皇冠出版社翻譯時的工作狀況,也提供相關譯者資料,對本研究 大有助益。 依照學術訪談規範,研究者應讓受訪者簽署受訪同意書,但本研究只附上 謝瑤玲老師的訪談同意書(見「附錄一」),另外兩位受訪者余國芳與林靜華 則未簽署受訪同意書。我訪問余國芳女士時,她表示自己只是與我分享當年工 作狀況,不願簽署受訪同意書,但同意我在論文中引述她提供的資訊。林靜華 女士表明希望透過電話簡單訪談即可,無須當面訪談,因此並未請她簽署訪談 同意書,但林靜華也同意讓我在論文中轉述她提供的資訊。以上為本研究只附 上謝瑤玲老師的受訪同意書的原因,特此說明。. 第四節 論文架構. 本論文分為六章。第一章為緒論,當中包含四小節,第一節闡述研究動機 與目的,第二節介紹相關文獻,第三節為研究方法。第二章為皇冠出版社介 紹,其中分為三節,第一小節談及皇冠雜誌/出版社歷史與其創辦人,第二節 描述皇冠出版社譯叢,第三節介紹其出版策略。第三至第五章,則是分析《羅 麗泰》、《閣樓裏的小花》以及《紫色姐妹花》三個譯本對原文的改動15。此 三章皆含四節,先介紹原作,接著再介紹現有譯本,第三章分析皇冠譯本改 動,最後一節則為結論。論文第六章為結論,總結研究成果、探討研究限制, 並提出未來可能研究方向。. 分析譯本對原作進行的改動時,我會在文中同時引用原作與對應的皇冠譯本段落,呈現譯文 的刪減以及改寫。若我引用之原作段落在皇冠譯文中全數遭到刪除,便會在註腳加入其他譯本 的段落,方便讀者對照參考。 15. -9-.

(16) 第二章 皇冠介紹. 第一節 皇冠雜誌/出版社發展與其創辦人. 《皇冠》雜誌於 1954 年二月創刊,至今仍持續發行,現為台灣最長壽之文 藝雜誌。後來,創辦人平鑫濤先生又於 1965 年另闢皇冠出版社,出版華文及翻 譯作品。除了書刊之外,平鑫濤與妻子瓊瑤和三名子女,開創影視公司、舞蹈 工作室以及畫廊和劇團,讓皇冠文化集團成為台灣最具規模之出版文化事業。 在介紹《皇冠》雜誌以及皇冠出版社前,必須先概略介紹創辦人平鑫濤先生。. 一、平鑫濤介紹. 平鑫濤原籍江蘇,1949 年從上海大同大學畢業後便來台發展,於台灣肥料 公司服務。1954 年二月,平鑫濤創辦皇冠雜誌社,但因資金短缺,加上當時政 府未有版權法規範,他便與幾位志同道合的友人翻譯外稿出版。在 1950 年代, 平鑫濤以筆名費禮,譯介《麗秋表姐》(My Cousin Rachel)、《原野奇俠》 (Shane)等美國小說。 1965 年,平鑫濤先生另創皇冠出版社,出版本土作家創作與翻譯小說。除 了主掌皇冠雜誌與出版社之外,平鑫濤更應《聯合報》發行人王惕吾之邀,接 下《聯合副刊》主編一職,將原本以純文學導向之副刊,摻入大眾與通俗文學 的色彩。 除了擔任翻譯、編輯、出版人之外,平鑫濤也具作家身份。1970 年代,平 鑫濤集結副刊專欄文章,出版《穹蒼下》(1972)和《美國,這個國家》 (1974)等散文集,2004 年出版之自傳《逆流而上》則是他最後一本著作。 在台灣戰後初期,以微薄的經費撐起出版社與雜誌社,就足以證實平鑫濤 之經營手腕與對市場的敏銳度。而他在 1959 年與第二任妻子瓊瑤結為連理後, 不僅將瓊瑤推為台灣言情小說之母外,夫妻倆更攜手創立火鳥、巨星影業公 司,拓展皇冠集團版圖。80 年代起,平鑫濤漸漸將皇冠文化企業之經營權,交 - 10 -.

(17) 予三名子女平瑩、平珩以及平雲。. 二、皇冠雜誌/出版社歷史. 1954 年二月,皇冠雜誌社出版創刊號,封面為美國自由女神像(下圖 1)。讀者緊接著揭開封面內頁,就可瞥見以下創刊宣言:. 把「皇冠」加冕於自由之神正是人類追求真理的象徵! 把「皇冠」呈現給讀者之前正是我們追求真理的實踐!. 『皇冠』本著自由不羈的風格,深入淺出的筆調,想在科學、文學、藝 術等領域裡貢奉一份力量。在科學方面我們願意多多介紹歐美最新的知 識;在文學方面我們慎重推薦自由世界最佳的作品;在藝術方面我們開 拓了『詩情畫意』的專輯;在勵志方面,我們特設了『成功之路』的新 頁。(1954,封面內頁)(下圖 2). 圖 1:《皇冠》創刊號封面;圖 2:《皇冠》創刊號封面內頁. 皇冠雜誌社成立時,國民政府來台不久,台灣時值戒嚴。1950 年代,台灣 與中國大陸關係緊張,而受到美國協防援助的台灣,在政治傾向上較親美,主 - 11 -.

(18) 張反共抗俄。皇冠雜誌社雖為民營機構,但在如此政治氛圍下,也不違背時代 潮流。從創刊號封面的自由女神像來看(上圖 1),以及創刊辭中的「自由世 界」一詞來看,《皇冠》雜誌親美、嚮往西方之傾向昭然若揭。 上述文字不僅顯示《皇冠》雜誌之政治傾向,更指出《皇冠》不只是一份 刊載散文、小說或詩的文學雜誌,而是一本包羅萬象,有科普也有人文的大眾 文藝刊物,此出版方針與創刊年代相近之《野風》16、《文星》17等雜誌有所區 別。 撐過 1950 年代草創時期後,皇冠雜誌社在 1962 年六月發行第一百期,頁 數從原本的一百頁增至三百頁之多,可見雜誌銷售量增,經營狀況蒸蒸日上。 1960 年代起,《皇冠》雜誌親美色彩逐漸褪去,原先常見於封面的歐美白人女 性寫真照,逐漸由畫作以及圖案設計所取代。同年,雲菁與瓊瑤這兩位言情小 說女作家也開始替《皇冠》寫稿、發表小說,而《皇冠》雜誌中的翻譯作品篇 幅逐漸降低,並由台灣作家的創作所取代。1963 年,平鑫濤接下《聯合報》副 刊主編。同時身為《皇冠》社長的平鑫濤,結合聯副以及皇冠雜誌這兩個平 台,推介不少華文創作,同時拉抬雜誌社與年輕作家的知名度。1964 年,平鑫 濤史無前例設下「基本作家制度」。當年有許多年輕作家因為經濟因素無法全 心投入創作,因此平鑫濤希望能透過這個制度預支稿費,或以家電用品換取文 稿,讓作家專心創作,同時穩固皇冠雜誌文稿的稿源和品質,當時加入基本作 家制度的知名作家有林懷民、朱西甯、聶華苓和瓊瑤等人。此外,像是替皇冠 出版社翻譯外國小說的張時和趙爾心也在這批作家之列。林懷民就曾說,在他 年紀尚輕、打工存錢時,「認識了當時任副刊主編的平鑫濤先生,一九六四年 大一開始,我又拓展了打零工的『地盤』,陸續在皇冠上寫小說,一直到六九 年出國為止,稿費一直是我學生生活中,最大的經濟來源呢!」18(林懷民, 1994,頁 352). 《野風》於 1950 年創立,創辦人為任職於台灣糖業公司的師範、金文、魯鈍、辛魚以及黃 楊。該雜誌口號為「創造新文藝,發掘新作家」,是一本鼓勵全民寫作的文藝雜誌。 17 《文星》於 1957 年創立,創辦人為文星書店創辦人蕭孟能。該雜誌早期著重於文學與藝 術,刊物後期則著重於思想啟蒙,傳播自由思想。 18 林懷民(1994)。生命中最單純的歲月。皇冠,480,351-353。 16. - 12 -.

(19) 1963 年,身為皇冠基本作家之一的瓊瑤推出小說《窗外》,轟動一時。皇 冠雜誌後來更特別替她開設專欄,提供讓她與讀者互動溝通的平台。1960 年 代,皇冠雜誌社憑著瓊瑤、雲菁的言情小說,成為暢銷熱賣的文藝雜誌,並與 當時逐漸壯大之《現代文學》以及《純文學》等純文學雜誌做出區隔,打下通 俗文藝雜誌的根基。另外,張愛玲在台灣發行的第一部作品,則是在 1966 藉著 皇冠出版社引介發行。 1970 年代,《皇冠》仍然持續刊載、出版瓊瑤、雲菁的暢銷言情小說,延 續通俗文學之血脈,同時也替張愛玲出版系列著作。除了這些已廣為人知的當 紅作家外,三毛在 1976 年開始替皇冠雜誌寫專欄,並出版專書,而其筆下流浪 異國的新鮮感,以及悲喜交錯的愛情故事,令她成為備受歡迎的新銳作家。除 了三毛之外,皇冠也在在 1970、1980 年代推介其他女性作家的創作,例如蕭麗 紅、朱天文、袁瓊瓊、愛亞與廖輝英等人。 除了積極推出女性作家之創作,在 1980 年代末期,皇冠出版社也拓展書籍 風格與類型,像是出版劉墉的勵志書,或是找藝人偶像撰寫散文或圖文書。由 此可知,皇冠出版社的觸角越來越廣,文類除了散文、新詩、小說之外,還有 漫畫以及圖文書,內容也從言情小說,往旅遊文學、生活勵志等方向發展。除 了本土作家著作之外,皇冠也在 80 年代推出「當代名著精選」,總量達四百二 十二本。關於這套譯叢,我在本章下節會做更詳盡的介紹。 為慶祝創社四十年,皇冠在 1994 年設立「大眾小說獎」。雖然早在 1950 年代,《皇冠》雜誌就辦過不少規模或大或小的徵文比賽,但「大眾小說獎」 祭出的獎金高達百萬台幣,自然更受矚目。皇冠雜誌在 1994 年十月的刊物中, 寫到:「大眾小說指的是在小說創作上特別留意『閱讀介面』,能提供一般讀 者閱讀樂趣的高品味作品。徵稿的對象是符合上述精神而文長在八萬字到十五 萬字之間的作品,不論作品是否有類型歸屬(如推理、科幻、戰爭、愛情 等),均在歡迎之列」(皇冠雜誌,1994,頁 161)。從這段宣傳詞來看,可 知皇冠出版社仍秉持創社時的理念,不獨以純文學為尊,希望能出版雅俗共賞 的作品,吸引來自不同年齡、階層或性別之讀者。此外,該獎項的評審多是由 皇冠一手培植的作家,例如張曼娟、侯文詠、瓊瑤以及廖輝英等人。 - 13 -.

(20) 1990 年代末期至 21 世紀初,平鑫濤逐漸讓子女接下出版社與雜誌社之經 營重擔。此後,皇冠出版社持續譯介世界名著,更規劃細分書系,有系統地翻 譯出版名家的系列作品。在第二代的策劃下,皇冠舞蹈工作室、皇冠藝文中心 藝廊、皇冠劇廣場劇團以及平安有聲出版品等分枝已然成立,可見其多角化經 營的野心。. 第二節 皇冠譯叢. 我在前一節提到,在《皇冠》雜誌發行初期,刊物內容皆以翻譯文學為 主。時至今日,皇冠出版社仍有計畫地推介國外知名作者之作品。本節將以皇 冠雜誌社、出版社的翻譯作品為主軸,概略介紹其歷來譯叢及譯者。. 一、皇冠雜誌/出版社譯介國外作品概況. 皇冠雜誌社創立於 1950 年代,當時除了國營企業興辦之刊物外,也有 不少民營雜誌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張思婷就在其博論中指出:. 為解決閱讀素材匱乏的問題,官方於 1950 年成立中華文藝獎金委員會鼓 勵創作,國營企業則陸續創辦雜誌,不僅刊登創作也刊登翻譯作品, 《暢流》、《拾穗》、《野風》等是,至於《西窗小品》、《重流》、 《文壇》、《皇冠》、《新新文藝》等民辦雜誌和出版社也是如此,提 供不擅長創作的軍公教人士發表的空間。這批隨國民黨政權來台的中國 移民超過 100 萬,教育程度較同年齡的臺籍人口高,國語書寫流利,是 台灣戰後的翻譯主力,戒嚴初期由中國移民主導的藝壇於焉形成。19 (2016,頁 5). 張思婷(2016)。台灣戒嚴時期的翻譯文學與政治:以《拾穗》為研究對象(未出版之博士 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 19. - 14 -.

(21) 因時代背景的需求,加上創社資金不足,當年又沒有版權著作法的限制, 皇冠雜誌社創辦人便與幾位同好翻譯西方文學作品,於雜誌中刊登連載。1954 年《皇冠》創刊號中共有二十篇文章,其中就有十三篇是翻譯而來。而該期刊 物的最後一篇文章,則是平鑫濤以筆名費禮翻譯之長篇連載《原野奇俠》 (Shane)。這樣的比例持續維持至 1960 年代。1959 年,《羅麗泰》和《青山 青》(The Mountain Is Young)這兩部小說開始於雜誌中翻譯連載。上述三部作 品的原文在出版時,皆轟動一時、備受矚目。《原野奇俠》的原作 Shane 於 1949 年出版後,便在 1953 年翻拍成電影,不僅叫好叫座,至今仍是西部片經 典。而《羅麗泰》的原作 Lolita 在 1955 年於法國出版後,成為備受爭議的文學 作品,後來於 1958 年在美國出版後,也締造極高銷售量。再來,《青山青》之 原著 The Mountain Is Young 這本由美裔華僑韓素英女士所撰之作品,1958 年出 版後就躍上紐時暢銷榜。在《皇冠》雜誌的介紹詞中,更指出:. 『青山青』(The Mountain Is Young)是美裔華僑韓素英女士的新著,出版 後立刻哄動全美,為本年度最暢銷書之一。評論界認為她寫事寫人,細膩 而又大膽,其成就已遠超過她過去的暢銷名著『生死戀』(Love Is A Many Splendored Thing)。派拉蒙電影公司現正全力趕拍由本書改編的電影, 『皇冠』特請譯壇名手趕譯,本期優先刊出,以饗讀者。(皇冠雜誌, 1959,頁 61). 由此可知,平鑫濤在挑選翻譯文本時,皆以國外暢銷之作品為主,而且譯 介步伐積極,總在原文出版三至五年內就翻譯刊登。在此時期,皇冠雜誌的主 要譯者包含余光中、劉慕沙、雲菁以及趙爾心。余光中先生當時大學剛畢業, 開始接觸翻譯,替皇冠雜誌翻譯短文。如今他已是文壇名家,除了譯作之外也 有許多新詩和散文創作。談到劉慕沙女士,大家對她的印象通常是朱天心、朱 天文、朱天衣之母,但她其實也是知名翻譯家和作家。劉慕沙步入文壇的第一 部作品是《春心》(1965),不過在 1950 至 1970 年代間,小時受日本教育的 劉慕沙已譯介不少日本文學,像是三島由紀夫、川端康成、大江健三郎等人的 - 15 -.

(22) 作品,貢獻頗豐。 另外,雲菁與趙爾心也是在 1950 至 1960 年代常替《皇冠》雜誌翻譯雜文 的譯者。而這兩位譯者的共同點,是他們除了翻譯之外,《皇冠》雜誌也會刊 登他們的創作,只不過兩人的創作量相差較多。雲菁後來改以創作為主,在 1970 至 1990 年代出版數十本羅曼史。反觀趙爾心,他只有在皇冠雜誌上刊登 若干短篇小說與散文,主要工作仍為翻譯,本論文探討之《羅麗泰》便是其譯 作。 後來,平鑫濤於 1960 年代接手《聯合報》副刊主編,《皇冠》雜誌轉型增 頁,接著設立基本作家制度、成立皇冠出版社。在 1960 年代與 1970 年代這二 十年,平鑫濤將出版重心擺在華文作家的創作,發掘不少文壇新人,皇冠雜誌 變成華文作家發揮的園地,翻譯連載篇幅銳減。而在書籍出版方面,皇冠出版 社於這二十年間致力於出版瓊瑤和其他暢銷大眾作家作品。 不過在這二十年間,皇冠出版社也譯介幾部 Victoria Holt 以及 Mary Stewart 的羅曼史小說。1961 年至 1980 年間,皇冠總共推出十三本 Victoria Holt 的作品 以及七本 Mary Stewart 的小說,當中包含 Holt 的知名暢銷著作《米蘭夫人》 (Mistress of Mellyn)、《彭莊新娘》(Bride of Pendorric)以及 Stewart 的《華 莊煙雲》(Nine Coaches Waiting)。不過當時皇冠出版社並未特別替翻譯作品 開闢書系,僅將這些翻譯小說與瓊瑤的《庭院深深》與《菟絲花》等華文羅曼 史並置,全數編入「皇冠叢書」當中。 1980 年,皇冠出版社在該年開闢名為「當代名著精選」的書系。這個書系 完全為翻譯小說所設,當中不含任何華文文學作品,書系的第一本書,就是 Victoria Holt 的《嫵媚的面具》(Mask of the Enchantress)。翻開書末的書系介 紹,可見這段文字:. 『皇冠當代名著精選』每週出版一種新書 優先譯介當選『全美最佳暢銷小說金榜(BEST SELLERS)』上的新書 同時譯介當代歐美重要作家的重要作品. - 16 -.

(23) 這個書系從 1980 年持續至 1990 年,十年間總共推出四百二十二本翻譯小 說,而且是每週出版一本,這種規模與速度在台灣出版史上可說是前無古人, 後無來者。翻開版權頁可見「編譯委員」20一欄,裡面列有十五個人名,分別 是:張時、彭中原、茅及銓、趙爾心、雲菁、陳旻萃、余國芳、林靜華、林少 岩、种衍倫、施寄青、湯新華、麥倩宜、姜恩娜、謝瑤玲。我在尋找論文訪談 對象時,就是以這群編譯委員為目標。 其中趙爾心、雲菁、彭中原、茅及銓等人早在皇冠出版社尚未創立時,就 已替皇冠雜誌社擔任譯者。張時在 1960 至 1980 年代替皇冠出版社翻譯十餘本 Victoria Holt 和 Mary Stewart 的羅曼史小說。陳旻萃、林少岩與种衍倫這三位編 譯委員,皆曾替皇冠出版社翻譯小說,但近二十年來皆無其他譯作,未能知其 後續發展。余國芳、林靜華、湯新華、麥倩宜、姜恩娜、謝瑤玲等人後來皆持 續有譯作出版,也有人曾任職於出版社,至今仍相當活躍,其中謝瑤玲則投入 學術界,在東吳英文學系任教。最後,提到施寄青,大家通常會將她定位為知 名作家或女權運動人士。不過施寄青在 1980 年代至 21 世紀初有不少譯作出 版。她也曾在自傳《走過婚姻:女人的革命中》提到:. 我在皇冠整整一年,以一支快筆打遍天下無敵手,一個月譯一本書,很 快地市面上就有很多我譯的書。錢呢,我有生以來頭一回拿到那麼多。 因為我譯的動作快、字數多,第一次的《神約》(The Covenant)上、下 兩冊就拿到七萬多的稿費。(施寄青,1989,頁 157). 這段回憶過往的這段文字,證實皇冠確實窮盡資源譯介外國小說,不僅稿 費給得大方,還招攬一群主力譯者,致力經營「當代名著精選」書系。 除了「當代名著精選」外,在 1987 年至 1992 年間,皇冠出版社還另闢 「日本金榜名著」系列,專門譯介日本文學。這個系列總共有八十本,其中以. 受訪者余國芳、林靜華與謝瑤玲皆表示,「編譯委員」這個職稱只是平鑫濤先生想要感謝這 群主力譯者的貢獻,便賦予他們這個稱呼,把他們列在版權頁上。實際上,她們的工作內容全 是翻譯,完全不會參與編輯過程。 20. - 17 -.

(24) 推理小說為大宗,像是有推理作家綾辻行人、島田莊司、東野圭吾等人的作 品,其中也包含知名作家村上春樹的小說。 進入 90 年代,皇冠出版社又推出「當代經典」以及「CHOICE」兩個書 系。「當代經典」包含米蘭.昆德拉(Milan Kundera)系列著作, 「CHOICE」系列中最著名的小說則屬《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當代 經典」推出十幾部米蘭.昆德拉的作品後就戛然而止,「CHOICE」系列則是 延續至今,目前已有一百四十多本譯作。進入 21 世紀後,皇冠出版社開始將國 外名家之作品,與其他翻譯文學區隔開來,以作家姓名開闢書系,例如:「史 蒂芬.金選」、「島田莊司推理傑作選」、「東野圭吾作品集」以及「米蘭昆 德拉全集」。. 第三節 皇冠出版策略. 我在前兩小節介紹皇冠雜誌與出版社之歷史,也針對其翻譯作品與譯叢做 了概略的描述。在本節中,我將透過各種文獻資料,探討皇冠文化集團創辦人 平鑫濤的出版理念、策略。 現任嶺東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副教授的葉雅玲女士,其博士論文《流行 文化與文學傳播—《皇冠》研究》就是以皇冠雜誌為研究對象。在這篇博論後 方的訪談稿中,有句話最能體現平鑫濤先生對於自己身為雜誌、出版社社長的 定位,他說:「出版是一個商業行為,這是有金錢的機會,這是商業的行為, 一個企業不賺錢是最不當的,一家不賺錢的出版社你要做什麼?」(葉雅玲, 2009,頁 290)從這段話來看,無論平鑫濤先生是在譯介外國文學,或是開發 華文新手作家的同時,仍不忘營利這項大原則。 倘若沒有讀者,出版社也難以生存,這點平鑫濤先生再清楚不過。從他創 辦《皇冠》雜誌時建立的讀者專欄,以及各種徵稿、遊戲和獎金比賽來看,可 知皇冠文化集團是個以讀者為尊、積極與讀者互動的出版社。不僅如此,平鑫 濤設立「大眾小說獎」時,除了邀請專業作家擔任評審,更設計讀者平台,讓 普羅大眾參與第一階段的投票評選。該文學獎的活動辦法提到:「有別於以往 - 18 -.

(25) 所有的文學獎,皇冠大眾小說獎不但提供豐厚的獎金,更是有史以來第一個專 注『讀者介面』,而非『專家介面』的文學獎,徹底落實『以讀者為尊』的理 念!」(1994,頁 161) 只要掌握讀者的喜好,出版社要營利就不是難事。一般來說,艱澀難懂的 純文學作品曲高和寡,較難以引起讀者共鳴,通俗、大眾文學反而才能引起市 場反應。既然平鑫濤先生將營利視為不可或缺的經營要素,這個理念是否也反 映在他的出版策略上?平鑫濤曾在 2004 年與作家侯文詠兩人,針對大眾文學這 個題目進行對談,平鑫濤指出:. 《聯副》的前任主編是林海音女士,她以「純文學」作為編輯的主軸。 我接編前,發行人是王惕吾先生,問我編輯的方針。《聯合報》是第一 大報,深入家庭,我覺得副刊應該老少咸宜。取材應該廣泛,文學性的 文章當然不可偏廢,但應文字流暢,清新可讀。其他的知識性、趣味 性、甚至新聞性的文章,也應該廣為採用。大抵上和《皇冠》的編輯方 針類似。王惕吾先生非常支持我的想法,事實也證明深受讀者歡迎,我 也因此而在這個崗位上,工作了十四年半。所以我一直很努力地把文學 從狹隘的成見中釋放出來。⋯⋯有人認為文學作品應該有『深度』,寫得 太流暢,太容易被讀者接受就不是『純文學』。我認為好的文學,應該 很流暢,很能吸引廣大讀者,而讀者在興致勃勃的情形下讀完全文後, 有所感受,就是好的文學,就是好的『大眾文學』。(2004,頁 111112)(強調為筆者所加). 由此可知,平鑫濤認為將文學分為「純」與「不純」是相當狹隘僵固的概 念。在他的觀念中,文學只有好壞之別,沒有純與不純之分。無論是文學小 說、散文,還是介紹知識的科普文章,文筆都應流暢易讀,讓讀者輕鬆接收內 容與訊息。而他也將這個標準套用在《皇冠》與聯副這兩個由他主掌的刊物 上。 除了對文字的要求之外,平鑫濤在選擇要出版、翻譯哪一本作品時,對內 - 19 -.

(26) 容也有明確的要求。在葉雅玲訪問平鑫濤先生的逐字稿中,平鑫濤表示:「我 出版的書,不是保守的、不是傳統的,但是,我是無害的。」21(頁 285)而何 謂無害?他接著又解釋:. 就是我的兒子,兒子的兒子,孫子看那個書,我們不會臉紅,這是我們 的標準,還有我們不避諱的談性問題,但是我們性問題不一定,黃色電 影跟藝術電影有界限,不一定,但是你心裡有一條譜,有一條尺。 (2009,頁 285). 以上為我尋得的公開訪談資料,以下則為我親自訪問三位曾為皇冠主力譯 者的訪談內容。余國芳、林靜華、謝瑤玲三位資深譯者皆表示,「皇冠當年選 書譯介的依據有二,首先是知名作家的新作必出,再來是登上暢銷排行榜的書 籍必出」22。其中曾在皇冠擔任外文編輯的余國芳小姐更指出,只要是在國外 各大排行榜上前三到前五名的書,基本上不論內容、類型為何,皇冠絕對毫不 遲疑,立刻從國外買回原文翻譯出版。購入原作之後,接著就是尋找譯者。三 位受訪者都表示,編輯在發派新書讓她們翻譯時,並不會預先告知翻譯規範, 也不會事先提醒有哪些段落需要刪改,因此基本上他們都是如實翻譯,不會擅 自對原作進行編修23。 不過交出譯稿,進入編審階段之後,譯文還是有可能遭到程度不等的修 潤。余國芳就在訪談中指出,像同性戀情節這種較容易引發爭議的內容,就必 須稍加裁減。而除了內容之外,有時書中對白太過冗長,皇冠編輯團隊也會適 當刪改。進行裁減的除了編輯之外,如果發行經理或發行人平鑫濤先生有時 間,也會再逕行修潤稿件24。另外,謝瑤玲則表示有一兩次她接到內容較煽情 露骨的書籍,如實翻譯並交稿後,卻接到編輯通知。編輯希望謝瑤玲把流露情. 葉雅玲(2009)。流行文化與文學傳播—《皇冠》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東海大學, 台中。 22 余國芳、謝瑤玲與林靜華三位受訪者提供的資訊。 23 受訪者余國芳提供之資訊。 24 受訪者余國芳提供之資訊。 21. - 20 -.

(27) 慾的字句婉轉修飾,否則送新聞局審查時會被禁止出版25。關於這點,林靜華 表示自己剛好沒接到此類書籍。不過,林靜華表示她知道另一位編譯委員湯新 華先生也有因為譯文太煽情,被編輯要求修改的經驗26。 綜合以上資訊,可知皇冠編輯團隊在編輯作業時,確實遵循平鑫濤先生的 出版理念。首先,平鑫濤主張文學應流暢易讀,並積極推動大眾文學,相當重 視讀者與市場,這一點從他們參考國外暢銷排行榜來選書就可見一斑。暢銷排 行榜反應的就是讀者與市場對書籍的接受度,就算英美社會與台灣有文化和語 言的差異,但能在國外熱賣的書籍,在題材或寫作手法上必然有其獨特之處, 引介至台灣想必也不至於乏人問津。另外,皇冠出版社為了顧及讀者的閱讀感 受,打造出流暢、易親近的文學作品,也會把過於煩冗的人物對白,或鉅細靡 遺描述異國事物、對台灣讀者相對陌生的段落刪除。 再來,從我的受訪者提供的資訊來看,皇冠編輯團隊確實會對譯文中較煽 情、情慾流露的段落進行裁減。而其背後的原因,除了是為了配合政府機關的 審查之外,也是因為平鑫濤先生不願出版兒童、青少年不宜的書籍。以上統整 的皇冠出版、編輯策略,是如何實際反映在譯本上,便是接下來第三、第四與 第五章分析的重點。. 25 26. 受訪者謝瑤玲提供之資訊。 受訪者林靜華提供之資訊。 - 21 -.

(28) 第三章 蘿莉塔. 第一節 文本介紹. Vladimir Nabokov(1877-1977)是享譽文壇、精通俄英法三語的俄裔美籍 作家。1955 年出版的 Lolita 是他以英文創作的長篇小說,這部作品不僅名列時 代雜誌百大英文小說,更奠定 Nabokov 在文壇的地位。 本書男主角與敘事者是名叫 Humbert 的中年男子,從法國移民到美國的他 住進一位寡婦的家,後來跟她成婚。但他娶那名寡婦的真正動機,其實是想接 近她年僅十二歲的女兒 Lolita(本名為 Dolores)。 後來,這位寡婦發現 Humbert 其實一直想染指自己的女兒,一氣之下往屋 外跑,卻被車子撞死。妻子死後,Humbert 開車將 Lolita 從學校接出來。當 晚,Humbert 在 Lolita 的飲料中下藥,準備將她迷昏、一逞獸慾。孰料迷藥對 Lolita 起不了作用,隔天清晨,Lolita 還反過來主動求歡。發生關係後, Humbert 告訴 Lolita 她母親出車禍的事實。不得已之下,Lolita 只好跟著繼父, 兩人開車到美國各地遊歷。Humbert 在這段期間耍盡各種手段,還用金錢利 誘,要求 Lolita 與他發生關係。Lolita 長大後亟欲逃離這種生活,後來終於順利 擺脫 Humbert 的束縛。 Lolita 離開三年後,Humbert 收到她的來信。信上表示她與一位年紀相當的 男性成婚且已懷孕,希望 Humbert 給予金錢支柱。Humbert 後來與 Lolita 見 面,問出當初是誰把她帶走。得到答案後,Humbert 就把那位拐走 Lolita 的男 子槍殺,爾後被捕入獄,因病死於獄中,Lolita 則是因難產而死。 由於內容新鮮大膽,此書於 1962 年與 1997 年翻拍成電影,中文譯名分別 為《一樹梨花壓海棠》與《禁忌情迷》,這兩部片上映初期也因題材之故而遭 受阻撓。第一部《一樹梨花壓海棠》的導演 Stanley Kubrick(1928-1999)曾在 訪談中表示,因為製片法規以及天主教道德聯盟(Catholic Legion of Decency). - 22 -.

(29) 的嚴密監控,他只好將電影中的許多煽情場景刪去27。. 第二節 現有譯本介紹. Lolita 在台至今共有五個譯本,分別是 1960 年趙爾心翻譯的《羅麗泰》 (皇冠出版)、1982 年宋淑雅的《一樹梨花壓海棠》(啄木鳥出版)、1993 年 黃建人的《洛麗塔》(林鬱出版)、2000 年黃秀慧的《羅麗泰》(先覺出 版),最後是 2013 年陳錦慧的《蘿莉塔》(三采出版)。 皇冠《羅麗泰》一開始並非以單行本型態推出。1959 年,趙爾心翻譯的 《羅麗泰》先是在《皇冠》雜誌上連載刊登,1960 年才集結成冊,到 1978 年 又更換封面、推出新版28。皇冠的譯文對原文進行諸多刪改,導致篇幅精簡, 僅留故事主幹。而皇冠編輯團隊與譯者對原文進行何種刪減、對原作照成何種 影響,便是本節探討主題。 從年代遠至近來看,接下來第二個在台的中譯本,是宋淑雅翻譯的《一樹梨 花壓海棠》。中原大學助理教授張思婷在她的部落格《譯部落》中,曾對趙爾 心與宋淑雅譯本進行比對,她指出:「宋譯的句構、遣詞用字皆與趙譯相仿, 對原文刪節的部分也一致,甚至連開篇誤譯的部分也相同⋯⋯整體而言,宋譯雖 然通順流暢,但有抄襲之嫌,譯品在趙譯之下。」29我實際借來宋譯《一樹梨 花壓海棠》,並與《羅麗泰》兩相比對,發現宋譯的誤譯與刪節之處確實與 《羅麗泰》相同,而且連分段30也與《羅麗泰》譯本如出一轍,抄襲可能性極 高。 27. Gelmis, J. (1969). An Interview with Stanley Kubrick [Online forum comment]. Retrieved from. http://www.visual-memory.co.uk/amk/doc/0069.html 我在進行文本分析時,根據的是 1978 年的譯本。經過比對查證,發現 1978 與 1960 這兩個 版本的內文完全相同,只有更換封面。而這兩個版本的譯文,也跟雜誌上連載的篇章內文相 同,因此可確認皇冠出版社將連載文章統整成單書時,並未修潤內文,1978 年再版時也未進一 步編修。 29 張思婷(日期未知)。【譯評】羅莉塔始作俑者早年來台遭降格對待。譯部落。取自 http://missluffa.blogspot.tw/2014/03/blog-post_1.html 30 我在進行文本分析時,發現皇冠譯本的分段與原作不同。皇冠譯本對原文進行刪節,因此編 輯/譯者會重新調整段落。既然宋譯的段落與皇冠《羅麗泰》相同,我大膽假設宋譯抄襲皇冠 譯本。 28. - 23 -.

(30) 1993 年,林鬱出版社推出由黃建人翻譯的《洛麗塔》。比對後我發現,黃 譯本並未對原作進行刪改,可說是 Lolita 在台第一部全譯本。接著在 2000 年, 先覺出版社推出由黃秀慧女士翻譯的《羅麗泰》。該譯本基本上也沒有對原作 煽情露骨的段落進行刪改,但卻獨漏第一部的第三十一、三十二、三十三節。 這三個小節描述的是敘事者 Humbert 與 Lolita 準備開始進行公路之旅,以及 Humbert 內心雀躍的段落。雖然這三個小節包含不少 Humbert 意淫 Lolita 的念 頭,但跟其他更露骨的段落比起來算是小巫見大巫,因此我推測這三個小節在 譯本中消聲匿跡的原因,應不是內容太過煽情。至於是否是因為編輯團隊/譯 者疏忽漏譯,目前無法查證。 Lolita 在台的第二本全譯本,也是出版年份最近期的譯本,是 2013 年由三 采出版、陳錦慧翻譯的《蘿莉塔》。該譯本並未對原作進行任何刪節,書中更 附上書中主角進行公路之旅的美國地圖,以及作者 Vladimir Nabokov 的創作年 表,附文本資料豐富。. 第三節 皇冠譯本改動. (1). 情慾文字的刪減. 1953 年,Nabokov 完成 Lolita 的初稿後,自認為內容太過聳動爭議,打算 以假名出版這本小說。四處詢問之後,接連遭 Viking、Simon & Schuster 等數 家知名出版社拒絕31(Boyd, 1991, p. 264)。後來經朋友轉介,終於透過 Olympia Press32於 1955 年出版法文譯本。出版後,作家 Graham Greene 在倫敦 的《星期日泰唔士報》(Sunday Times)給予這本小說極高評價,但該報主編卻 出面回應,指出 Lolita 是他讀過最齷齪的書籍(Boyd, 1991, p. 295)。後來英國 內政部便將 Lolita 列為禁書,法國也在隔年跟進,查禁此書長達兩年之久。 由此可知,當年單純將 Lolita 視為一本淫書的人確實為數不少。對此, Nabokov 解釋在本書前半,為鋪陳氛圍、塑造角色性格,他確實運用情色小說. 31 32. Boyd, B (1991). Vladimir Nabokov: The American Years.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該出版社於 1953 成立於巴黎,出版品以情色小說為主。 - 24 -.

(31) 的寫作手法,但到故事後半,這些情色的片段所剩無幾。他在 On a book Entitled Lolita 文章中表示:. 在情色小說中,所有動作必須化約為俗濫的性交場景。論及風格、結 構,到意象,都萬萬不可澆熄讀者微溫的慾火,書中必須含有輪替出現 的性交場面。而在場面這些之間的段落,則不能過度激情,只需將感官 縫合、包含單純的邏輯概念,以及簡略的描述即可。33(Nabokov, 1997, p. 313)(筆者自譯). Nabokov 還提到,「Lolita 前段運用的某些技巧(像是 Humbert 的日 記),可能會讓本書的首批讀者,誤認為這是一本淫穢不堪的作品。」34 (313)(筆者自譯)由此可知,Nabokov 運用淫穢露骨的場景,來刻畫 Humbert 與 Lolita 互動的關係,是書中關鍵要素。然而在《羅麗泰》此一譯本 中,這些段落卻遭到竄改甚至直接刪去。以下例文分為兩種,若是探討詞義的 扭曲,我直接呈現原文與《羅麗泰》譯本的差異,在探討刪節的段落,則在註 腳加入 2013 年陳錦慧譯本《蘿莉塔》,方便參照。以下舉出八則例文,例一到 例三先從詞義改動看起:. [例一]. Lolita, light of my life, fire of my loins. (Nabokov, 1997, p. 9). 皇冠譯文: 羅麗泰,我生命的光,胸中的火。(趙爾心,1960,頁13). 33 34. Nabokov, V. (1997). Lolita. New York: Vintage Books 同前註 - 25 -.

(32) 此句為本書開頭,明確點出小說的內容與基調。“loins”一字指的是人體 性器官周圍的區域,可稱為「腰胯」或是「胯下」,也就是情慾的源頭。男主 角將Lolita喻為他「腰胯」、「胯下」的烈火,慾望的投射不言自明。中譯本將 「腰胯」譯成「胸中」,讓情慾轉化成愛意。譯者/編輯刻意扭轉詞義,顯然 是想削弱如此大膽的性暗示。 [例二] but there we were, unable even to mate as slum children would have so easily found an opportunity to do. (Nabokov, 1997, 12). 皇冠譯文: 但是我們連像窮人家孩子那樣容易朝夕相處一塊玩耍的機會都沒有。 (趙爾心,1960,頁16). 此一段落,男主角回想跟初戀女友相處時的情景。皆出身富裕之家的兩 人,縱然年輕氣盛、慾火焚身,但在大人的監視下只能安份守己。男主角因此 感嘆,他們的處境困難,不像貧民窟的野孩子沒人管,隨時隨地都可以「發生 性行為」(to mate)。中譯本將這個段落大幅縮譯,並將“to mate”譯成「一 起玩耍」,編輯/譯者想要消弭原文露骨氛圍的意圖再明顯不過。 [例三]. "The word is incest," said Lo(Nabokov, 1997, p. 119). 皇冠譯文:. 『你要講的這個字是通姦』(趙爾心,1960,頁115). - 26 -.

(33) “incest”與「通姦」雖指的都是不合禮法的性關係,但仍有所不同。 “incest”是亂倫,代表某人跟血親或是姻親發生性關係;「通姦」一字的意 思,是男女一方或雙方在已有配偶的狀況下所發生的不當性行為。中譯本翻譯 不精確,不知純屬失誤,還是認為亂倫已經逾越社會倫常,通姦反而較能容 忍? 根據以上三例來看,“loins”、“to mate”與“incest”皆非難譯的單詞, 概念上也沒有模稜兩可之處。中譯與原文不相符的情況,顯然是譯者/編輯動 過手腳。兩相對照之下,原文用詞直接、毫不隱諱,中譯本讀起來,雖然在概 念上沒有不合理之處,不過去性化的現象相當明顯。談完詞義的扭轉,接下來 舉出的兩個例子,是中譯本將段落改寫縮譯,把煽情的語句刪除:. [例四] Another time a red-haired school girl hung over me in the metro, and a revelation of axillary russet I obtained remained in my blood for weeks. I could list a great number of these one-sided diminutive romances. Some of them ended in a rich flavor of hell. It happened for instance that from my balcony I would notice a lighted window across the street and what looked like a nymphet in the act of undressing before a co-operative mirror. Thus isolated, thus removed, the vision acquired an especially keen charm that made me race with all speed toward my lone gratification. But abruptly, fiendishly, the tender pattern of nudity I had adored would be transformed into the disgusting lamp-lit bare arm of a man in his underclothes reading his paper by the open window in the hot, damp, hopeless summer night. (Nabokov, 1997, p. 20). - 27 -.

(34) 皇冠譯文: 另外一次,一個女學生在地下車內依靠著我,由此獲得的一種附著的意 外感覺,接連幾個星期未曾減退。我可以舉出許多類似的單戀羅曼史。 (趙爾心,1960,頁21). 每次Humbert碰到迷人的小女孩,內心都會暗自澎湃。像是搭地鐵時,身旁 有位女學生無意間露出腋下,這幕令他獸性勃發。中譯本將原文縮減成「另外 一次,一個女學生在地下車內依靠著我,由此獲得的一種附著的意外感覺,接 連幾個星期未曾減退」,讀來相當含混;「附著的意外感覺」的語意模糊不 清,讀者難以無法想像男主角的心情。繼續往下讀, Humbert又舉出一例,說 他曾透過窗戶窺探少女更衣。這幕起先讓他慾火焚身,不料突然有另一名裸男 現身,情緒便跌到谷底。這個段落情節緊湊、張力十足,塑造Humbert貪戀女色 的性格,可惜也被譯者/編輯刪去。. [例五] My only grudge against nature was that I could not turn my Lolita inside out and apply voracious lips to her young matrix, her unknown heart, her nacreous liver, the sea-grapes of her lungs, her comely twin kidneys. On especially tropical afternoons, in the sticky closeness of the siesta, I liked the cool feel of armchair leather against my massive nakedness as I held her in my lap. (Nabokov, 1997, p. 164) 皇冠譯文: 在特別酷熱的午後,我喜歡冰涼的皮面安樂椅冰著我赤裸的身體,一面 抱她坐在我腿上。(趙爾心,1960,頁148). - 28 -.

(35) Humbert開車載Lolita在美國東奔西跑,兩人常在各汽車旅館發生關係。每 次親熱完畢,男主角除了狂喜之外也會感到失落。他對Lolita的佔有慾已無法控 制,恨不得把她從裡翻到外細細品嚐一番。這段對Lolita肉體的描述不僅露骨, 也很鉅細靡遺,展現男主角變態失控的一面,只不過在中譯本裡被大幅裁減。 男主角在敘事時,會不斷回憶過往,表露內心慾望,愈說愈露骨、愈寫愈 直白。上述舉出的這兩個例子中,有些句子直接被刪除。從例四來看,譯者把 女學生裸露的腋下刪去,不讓讀者發現Humbert有偷窺之癖;在例五中,男女雙 方赤裸坐在椅子上已是極限,不讓讀者體會Humbert內心有多想佔有Lolita,甚 至想用舌頭舔遍她全身。刪減後,讀者無從得知原來他腦中還有這麼多淫穢的 企圖。雖然例五的譯文還算通暢,例四的「附著的意外感覺」卻顯得文意不 明。以下例六到例九,是在譯本中消失的段落:. [例六] A normal man given a group photograph of school girls or Girl Scouts and asked to point out the comeliest one will not necessarily choose the nymphet among them. You have to be an artist and a madman, a creature of infinite melancholy, with a bubble of hot poison in your loins and a super-voluptuous flame permanently aglow in your subtle spine (oh, how you have to cringe and hide!), in order to discern at once, by ineffable signs--the slightly feline outline of a cheekbone, the slenderness of a downy limb, and other indices which despair and shame and tears of tenderness forbid me to tabulate--the little deadly demon among the wholesome children. 35 (Nabokov, 1997, p. 17). 35. 參考譯文:若是邀情一名普通男人從女學生或女童軍的團體照中挑選出最漂亮的一個,身居 - 29 -.

(36) 此一段落,男主角掏心剖腹,在書中自白對女童的迷戀。他認為在一群女 學生中能夠吸引他的女生,往往不是外貌最出眾的。能讓他心神嚮往的女孩在 性方面必須特別早熟,也要意識到自己對男性的吸引力。此外,只有像他這種 心思異常的男子,才有辦法辨識出這種女孩。男主角在此運用露骨的詞彙,來 形容自己的慾火之強烈。此段落塑造男主角的形象,也再次點出他戀童的癖 好,皇冠譯本將之刪除,甚為可惜。 [例七] for I must confess that depending on the condition of my glands and ganglia, I could switch in the course of the same day from one pole of insanity to the other--from the thought that around 1950 I would have to get rid somehow of a difficult adolescent whose magic nymphage had evaporated--to the thought that with patience and luck might have her produce eventually a nymphet with my blood in her exquisite veins, a Lolita the Second, who would be eight or nine around 1960, when I would still be dans la force de l'áge; indeed, the telescopy of my mind, or un-mind, was strong enough to distinguish in the remoteness of time a vieillard encore vert--or was it green rot?--bizarre, tender, salivating Dr. Humbert, practicing on supremely lovely Lolita the Third the art of being a granddad.36(Nabokov, 1997, p. 174). 期間的小魔女往往未必中選。非得是個藝術家或瘋子,或長期鬱鬱寡歡、胯下有團熱氣蒸騰的 毒液,而敏感部位的旺盛慾火永恆燃燒的可悲野獸(唉!你得耗費多少苦心畏縮隱藏!),只 有這樣的人才能一眼就從健全孩童之間辨識出那個致命的小惡魔。(陳錦慧,2013,頁 21) 36 參考譯文:因為我得承認,取決於我的腺體和神經節,我可以在同一天從精神錯亂的一個極 端盪到另一個極端—從思索著等到一九五〇年我得設法擺脫一個魔力已經消失的難纏青少年, 到心想只要一點耐心加運氣,或許我可以讓她製造出一個細緻血管裡有我的血液的小魔女,一 個蘿莉塔二世。等到一九六〇年,那孩子就已經八到九歲,而我還處在生命的壯年期。真的, 我的心靈—或非心靈—的望遠鏡功能強大,足以在時光最細微處辨識出一個老當益壯—或老當 益亂?—怪異、溫柔、垂涎欲滴的韓伯特博士,在美貌絕倫的蘿莉塔三世身上演練為人祖父的 藝術。(陳錦慧,2013,頁 208) - 30 -.

(37) Lolita逐漸長大,變得愈來愈難掌控。Humbert體認到這一點,深知有天 Lolita會離他遠去。但狡黠、變態如Humbert,他腦中已浮現另一幅畫面。即使 Lolita有一天不再青春、不再誘人,但如果他們再生一個小女孩,就會有Lolita 第二、第三世繼續供他褻玩。男主角徜徉在自己的幻想中編織美夢,不過這個 段落想當然在譯本裡也消聲匿跡。在本文前述的例子中,連父女亂倫都遭到刪 改,祖父意淫孫女的段落又怎麼可能忠實保留?. [例八] Friday. I wonder what my academic publishers would say if I were to quote in my textbook Ronsard's "la vermeillette fente" or Remy Belleau's "un petit mont feutrè de mousse dèlicate, tracè sur le milieu d'un fillet escarlatte" and so forth.37 (Nabakov, 1997, p. 47). 此段為Humbert初識Lolita時,因尚未與她發生親密關係,便在腦中幻想、 模擬她的身體構造。男主角在此引用兩位著名法國詩人的詩句,「那殷紅的裂 縫」與「那纖柔苔蘚般絨毛小丘,嬌紅嫩膚隱匿其中」這兩段話,顯然是在描 述女性生殖器官,如此仔細的寫法,讀來確實相當露骨,也超出譯者/編輯的 標準,整段遭到刪除。 [例九] And she was mine, she was mine, the key was in my fist, my fist was in my pocket, she was mine. In the course of evocations and schemes to which I had dedicated so many insomnias, I had gradually eliminated all the superfluous blur, and by stacking level upon level of translucent vision, had evolved a final 參考譯文:星期五,如果我在我邊的教科書裡引用皮耶.洪薩的「那殷紅的裂縫」或雷米. 貝洛的「那纖柔苔蘚般絨毛小丘,嬌紅嫩膚隱匿其中」等等詩句,我的學術出版社不知道會說 些什麼。(陳錦慧,2013,頁 55) 37. - 31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透過線上繳交作業,省時、環保。亦 能透過線上觀看作業批改結果,增進 英文寫作及翻譯能力。.. 第一次進入時,請先 註冊.. 點選

考試科目(編號):日文閱讀與翻譯

關於理解和連結的後設認知、以及對數學價值 的賞識態度。包括「為什麼要這樣」、「為什 麼是這樣」等問題的理解。「識」很難被翻譯

關於理解和連結的後設認知、以及對數學價值 的賞識態度。包括「為什麼要這樣」、「為什 麼是這樣」等問題的理解。「識」很難被翻譯

同等級指 曾擔任手 語翻譯員 命題委員 暨評審委 員者或取 得手語翻 譯技術士 監評資格 人員者。.

27   參 見 Robert Shih 的 法 文 翻 譯,Robert Shih (translated and annotated),  Biographies des Moines Éminents (Kao Seng Tchouan) de Houei-Kaio, Leuven: Institut

Fung 合譯的 The Sutra of the sixth Patriarch on the pristine orthodox Dharma, 53

就等同沒說明 śakra 為何譯成 brgya byin。再者,《新訂翻譯名 義大集》第 3140 條已規定:屬於世間天神類的 śatakratuḥ 要譯 作 mchod sbyin brgya pa,那麼若又指出 śatakrat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