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亞區域整合:以交通與能源為探討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中亞區域整合:以交通與能源為探討中心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7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俄羅斯研究所 碩士學位論文. 政 治 大. 立. ‧ 國. 學. 中亞區域整合:以交通與能源為探討中心. ‧. Regional Integration in Central Asia:. Nat. n. al. er. io. sit. y. Issues on Transportation and Energy.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魏百谷 博士 研究生:彭路傑 撰. 中 華 民 國. 一○五. 年 七. 月.

(2) 摘要 中亞地區位在歐亞大陸中心,是連接歐洲與亞洲的橋樑。而且該地區擁有 豐富的能源,成為中亞國家經濟發展的利器。然而這五國在獨立後失去蘇聯中 央的經濟指導,再加上交通與能源基礎建設妥善率欠佳,為了發揮中亞地區交 通與能源的優勢,得倚靠外國勢力提供外資與技術上的援助。國際金融機構與 歐美中俄等大國亦看準中亞地區交通與能源發展的潛能,陸續發起不少計畫, 協助該地區的交通與能源基礎建設復甦。. 治 政 大 及能源的整合戰略,並以五個機制為討論主軸:亞洲開發銀行的中亞區域經濟 立 本研究將分析國際金融機構與大國設立的機制如何在中亞地區進行交通以. 合作組織(Central Asia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CAREC)、歐盟的睦鄰與. ‧ 國. 學. 夥伴策略(European Neighbourhood and Partnership Instrument,ENPI)、美國的. ‧. 新絲綢之路戰略(New Silk Road Strategy,NSRS)、中國的絲綢之路經濟帶(Silk. y. Nat. Road Economic Belt,SREB)與俄國的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n Economic Union,. er. io. sit. EEU)。探究五個整合機制的交通與能源計畫後,再比較這五個機制所推行的計 畫間,彼此的共通性與差異性。並深研這些計畫是以修繕既存的基礎設施為. n. al. Ch. 主,或是有規劃出新的交通、能源路線。. engchi. 關鍵詞:中亞、交通、能源、整合。. i. i n U. v.

(3) Abstract Central Asia, located at the heart of Eurasian land, is a bridge connecting Europe and Asia. This region has such abundant resources has become a sharp weapon of nation’s economic development. However, after these five nations were independent, central guiding mechanism of Kremlin was malfunction, availability of the transportation and energy infrastructure is poor. In order to take advantage of transport and energy in Central Asia, nations have to rely on foreign interferences to offer investment and technical assistanc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institutions and. 政 治 大 other great powers such as Europe Union, United States, China and Russia spot the 立 potential of transport and energy development in Central Asia. Therefore, they. ‧ 國. 學. initiated a lot of programs to assist transport and energy infrastructure.. ‧. This study will analyze how the mechanisms of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y. Nat. institutions and great powers establish integration strategy of the transport and. er. io. sit. energy in Central Asia. There are five mechanisms for the discussion: Asian Development Bank's Central Asia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CAREC), EU's. al. n. v i n Ch European Neighbourhood and Partnership Instrument (ENPI), U.S. New Silk Road engchi U. Strategy (NSRS), China's Silk Road Economic Belt (SREB) and Russia's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EEU). After exploring five mechanisms’ transport and energy plans, this study then compares commonality and difference of these implementation plans. Finally, deeply studying of these plans mainly renovates existing infrastructure, or designs new transport routes, energy pipelines and power grids.. Keywords: Central Asia, Transportation, Energy, Integration. ii.

(4) 目錄 摘要……………………………………………………………………………………………………..……………………i Abstract……………….……………………………………………………………………………………………………ii 目錄…………….……………………………………………………………………………………..……………………iii 表目錄………………………….…………………..…….…………………………………….…..……………….…v 圖目錄……………………….……………………..…………………………….…………….…..……………….….vii. 第壹章. 緒論………………………………………………………………..………………….…………1. 第一節. 文獻回顧…………………………………………………………………..……………5. 學. ‧ 國. 第二節. 治 政 大 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1 立. 研究方法與途徑…………………………………………..………………………23.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25. 第五節. 研究架構與章節安排…………………………………..………………………27. io. sit. y. Nat. 交通領域之整合機制……………………………………………….……………30. er. 第貳章. ‧. 第三節. al. n. v i n 亞銀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組織…………………….…….……………………30 Ch engchi U. 第一節 第二節. 歐洲睦鄰與夥伴策略……………………………………………………………43. 第三節. 美國新絲綢之路戰略……………………………………………………………51. 第四節. 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58. 第五節. 俄國歐亞經濟聯盟…………………………………………….……….…………65. 第參章. 能源領域之整合機制……………………………………………….…….………71. 第一節. 亞銀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組織…………………..……………………………71. 第二節. 歐洲睦鄰與夥伴策略……………………………………………………………78 iii.

(5) 第三節. 美國新絲綢之路戰略……………………………………………………………85. 第四節. 中國絲綢之路經濟帶……………………………………………………………91. 第五節. 俄國歐亞經濟聯盟……………………………………………….………………97. 第肆章. 中亞整合機制之比較分析……………………………….…………………101. 第一節. 交通領域整合之比較分析…………………………….……………………101. 第二節. 能源領域整合之比較分析…………………………….……………………115. 第三節. 整合機制交通計畫之成效……………………..…………………….……123. 第四節. 整合機制能源計畫之成效……………..………………………….………126. 立. 結論……………………………………………………………………………….…………129. 學. ‧ 國. 第伍章. 政 治 大. 研究發現………………………………………………………………….…………129. 第二節. 研究建議…………………………………………………………………….………134. ‧. 第一節. y. Nat. n. al. er. io. sit. 參考文獻……………………………………………………………………………………………………………135. Ch. engchi. iv. i n U. v.

(6) 表目錄 表 2-1. 2011 年至 2014 年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組織於交通面執行狀況……….…….34. 表 2-2.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一號……………………………….……………………………..….35. 表 2-3.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二號……………………………….……………………………..….36. 表 2-4.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三號……………………………….……………………………..….37. 表 2-5.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四號……………………………….……………………………..….39. 表 2-6.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五號……………………………….……………………………..….40. 表 2-7. 治 政 大 區域經濟合作計畫走廊鐵路—公路………….…………….……..……………………..56 立. 區域經濟合作計畫走廊公路………….…………….……..………………………………..57. 學. 表 2-9. ‧ 國. 表 2-8.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六號……………………………….……………………………..….41. 表 2-10 渝新歐鐵路………………………………………………….……………….……………………….64. ‧. 表 2-11 國際公路走廊………………………………………………….………..……………….………….69 亞洲公路網中亞段…………………………………………..………………………………....105. 表 4-2.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子走廊中亞段………………….…..………………………………..107. 表 4-3. 歐洲—高加索—亞洲運輸走廊路段代號….………………………..……….………109. y. sit. er. al. v i n 歐洲—高加索—亞洲運輸走廊中亞段……………………..……………………..…..110 Ch engchi U n. 表 4-5. io. 表 4-4. Nat. 表 4-1. 區域經濟合作計畫走廊…………………………………………..……………………..…..112. 表 4-6. 絲綢走廊中亞段………………………..………………………..……………………….……..113. 表 4-7. 西歐—中國西部國際公路走廊中亞段………………………………………………..114. 表 4-8. 中亞與南亞地區電力市場計畫…………………………………………..…….………..118. 表 4-9. 蘇聯時期中亞地區油氣管線……………..…………………………………………….....120. 表 4-10 整合機制的油氣管線……………..………………………..………………………………....122 表 4-11 整合機制之交通計畫成效評估………………………..………………………………....125 表 4-12 整合機制於交通層面之貢獻………………………..………………………………........125 v.

(7) 表 4-13 整合機制之能源項目成效評估……………………………………………………………128 亞洲公路網與整合機制交通計畫相同之路線對照表.…..………………..….130. 立. 政 治 大. 學 ‧. ‧ 國 io. sit. y. Nat. n. al. er. 表 5-1. Ch. engchi. vi. i n U. v.

(8) 圖目錄 圖 1-1.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7. 圖 1-2. 歐洲—高加索—亞洲運輸走廊………………….…………………………………………..10. 圖 1-3. 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經濟發展程度示意圖………………….……………………….16. 圖 1-4. 絲綢之路經濟帶可行性路線….……………………………………………………………..17. 圖 1-5. 研究架構圖……………………………………………………..……………………………………..28. 圖 2-1.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一號………………………………………………………..………..36. 圖 2-2.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二號……………………………….……………………………..….37. 圖 2-4.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四號……………………………….……………………………..….39. 學. ‧ 國. 圖 2-3. 治 政 大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三號……………………………….……………………………..….38 立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五號……………………………….……………………………..….41. 圖 2-6. 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六號……………………………….……………………………..….42. 圖 2-7. 歐洲—高加索—亞洲運輸走廊:公路…………………………………………………..48. 圖 2-8. 歐洲—高加索—亞洲運輸走廊:鐵路…………………………………………………..48. 圖 2-9. 巴庫—提比里斯—卡爾斯鐵路…………………………………………….………………..49. er. io. sit. y. Nat. al. v i n 絲綢之風計畫……………………………….…………………………………………………….….50 Ch engchi U n. 圖 2-10. ‧. 圖 2-5. 圖 2-11 區域經濟合作計畫走廊:鐵路—公路…………..………………..……………………..56 圖 2-12 區域經濟合作計畫走廊:公路…………….……….……..………………………………..57 圖 2-13 陸上絲綢之路……………………………………………………………………………….………..62 圖 2-14 跨國高鐵………….…………………………………………..………….…………………………….62 圖 2-15 渝新歐鐵路………….…………………………………………………….…………………………..64 圖 2-16 國際公路走廊……………………………………..……………………………………….………..69 圖 2-17 絲綢之路經濟帶………….……………………………………………………..…….….………..69 圖 3-1. 土庫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線………….………….…………….75 vii.

(9) 圖 3-2. 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電網………….……………..77. 圖 3-3. 跨黑海管線………….……………………………………………………..…………………..……..83. 圖 3-4. 高加索與裏海的管線………….………………..………………….…………………………….84. 圖 3-5. 中亞與南亞電力輸送計畫………….………………………..………………………………..90. 圖 3-6. 中哈石油管線………….…………..……………………………………………..………………..94. 圖 3-7. 中亞—中國天然氣管線………….………………………..……………………………….…..96. 圖 4-1. 亞洲公路網………….………………………..……………………………………………………..104. 圖 4-2. 泛亞鐵路網………….………………………..……………………………………………………..104. 圖 4-3. 歐洲—高加索—亞洲運輸走廊中亞段…..………….………………………….……..109. 圖 4-5. 中亞統一電力系統…………………………………..…………………………..……………..116. 學. ‧ 國. 圖 4-4. 治 政 大 中亞油氣管線………….………………………..……………………………….………………..116 立 蘇聯時期中亞地區油氣………….………………………..………………………………....121. 圖 4-7. 整合機制之交通計劃新路線………………………..………………………………........124. 圖 4-8. 整合機制電網計畫之新路線………………………..………………………………........127. 圖 4-9. 整合機制油氣管線之新路線….………………………..………………………………....127. 圖 5-1. 亞洲公路 5 號線………….…….…….…………………………………………..…….….……130. ‧. 圖 4-6.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viii. i n U. v.

(10) 第壹章、緒論 第一節、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 一、研究背景與動機 蘇聯解體後,位在中亞地區的前蘇聯加盟共和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土庫 曼、塔吉克、吉爾吉斯也陸續獨立,這些中亞五國獨立前長期仰賴蘇聯中央的 資助與協調,中亞五國的國家發展方向皆由蘇聯中央所掌握。 1在解體後失去了 來自蘇聯中央的經濟協調,導致國家的產業體質不佳,因此中亞各國得運用內. 政 治 大. 陸國的特性,憑藉著地理位置在歐亞大陸上有不容小覷的重要性,獲取更多發. 立. 展的可能。. ‧ 國. 學. 中亞五國的位置正是古代絲綢之路所穿越的土地,該處是東西方文明傳播 的必經之路,更是重要的戰略據點。北邊與俄國接壤;南邊靠近伊朗、阿富汗. ‧. 更可通到中東與南亞地區;西邊則是蘊藏豐富石油與天然氣資源的裏海相. sit. y. Nat. 臨 2;東邊則與蒙古、中國相接。中亞地區的周邊無論是歐洲、南亞或中國皆. al. er. io. 是能源需求的大戶,都渴求中亞的資源。在地緣戰略地位重要性,英國的地緣. v. n. 政治學者麥金德(Halford John Mackinder)曾做出貼切的比喻:「中亞是『歷史. Ch. engchi. i n U. 上的地理樞紐』,過去是而且永遠是全球最重要的地方。」更進一步表示:「誰 統治了東歐,誰就能控制心臟地帶(Heartland);誰統治了心臟地帶,誰就能控 制世界島(歐、亞、非三大板塊);誰統治了世界島,誰就控制了世界。」。 3 隨著國際間對中亞地區的關注,歐美與中國等外國勢力都提出了針對中亞 地區的整合戰略。歐盟為了實行「歐洲睦鄰與夥伴策略」(European Neighbourhood and Partnership Instrument,ENPI)的實際作為,透過建設通往. 1. 蘇聯在「協調國民經濟計劃」下制定計劃經濟對成員國進行經濟層面的干預,令這些社會主 義國家的經濟屬於從屬地位,該計劃經濟計劃忽略市場機制。 2 估計有兩千億桶石油儲量,幾乎等於沙烏地阿拉伯,佔世界已探勘的 4%(BP,2006) 。 3 H.J. Mackinder, “Democratic Ideals and Reality: A Study in the Politics of Reconstruction,” Washington, DC: National Defence University Press (1942), p.50. 1.

(11) 高加索與中亞地區的運輸走廊,使得高加索與中亞地區獲得通往歐洲的契機, 也可保障裏海與中亞地區的能源運輸安全;美國基於「重返亞太」(Reengagement in Asia-Pacific)、「亞太再平衡」(Asia-Pacific rebalance)的目的,提 出了中亞與南亞地區戰略整合計劃,以達到美國全球戰略布局的意圖;中國為 了國內西北部地區的穩定以及開發,推出了許多與中亞國家的交通、能源合作 計劃,實現中國與中亞地區的雙贏。因此,在大國的戰略考量下,中亞地區的 整合狀況能更向前邁進一步。 區域整合已成為當今國際關係中最引人矚目的趨勢之一,隨著 2001 年年底 WTO 的杜哈回合(Doha Round)貿易談判的延遲,區域整合現象在全球如雨後. 治 政 大 春筍般湧現,形成一股風潮 ,這股風潮消除區域體內原有的經貿往來障礙。 立 4. 所謂「區域整合」是指在一個地理範圍有夥伴關係的國家間針對某個關注的議. ‧ 國. 學. 題,進行多邊的協調、交流與合作,以達到互利,而這區域的範圍往往大於一. ‧. 個主權國家的地理範圍。中亞地區第一個較有規模的整合組織是中亞合作組織. y. Nat. (Central Asia Coorperation Organization,CACO),該整合組織是由 1994 年哈薩. io. sit. 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三國總統簽署的《經濟空間整合條約》(Integrated. al. er. Economic Space,IES)所演變而成的。然而該組織於 2005 年併入由俄國所主導. n. v i n 的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 Economic C h Union,EEU)。U至今中亞地區較具代表性的 engchi 5. 整合組織是 1997 年在亞洲開發銀行(Asia Development Bank,ADB)倡議下,. 中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五國於 2002 年所成立的中亞區域 經濟合作組織(Central Asia Regional Economic Corporation,CAREC) 。該組織從 1997 年倡議至今共有十個會員國以及六個國際性組織 6與其密切合作。在 ADB. 4. 吳福成, 「全球及亞太經濟整合趨勢」,台灣經濟研究院(2013) ,<https://agtech.coa.gov.tw/ userfiles/images_K1/2013100156111865.pdf>。檢索日期:2015/08/27。 5 Marlene Laruelle and Sebastien Peyrouse, “Regional Organisations in Central Asia: Patterns of Interaction, Dilemmas of Efficiency”, University of Central Asia Institute of Public Policy and Administration Working Paper, No.10 (2012), pp.7-8. 6 十個會員國:中國、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亞塞拜然、蒙古、阿富汗、土 庫曼、巴基斯坦;六個國際性組織:亞洲開發銀行(Asia Development Bank) 、世界銀行 (World Bank)、國際貨幣基金(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 、聯合國開發計畫署(United 2.

(12) 主導下,CAREC 致力於中亞地區的交通、能源、貿易便利化、貿易政策的項 目。其中在 2007 年於杜尚別所提出的六條連通歐亞大陸走廊計畫,是 CAREC 於中亞地區交通基礎建設的一大項目。 此外,像是歐盟、美國、中國與俄國,都有提出了數個中亞地區發展的計 畫。歐盟於 1993 年所提出的「歐洲--高加索--亞洲運輸走廊」(Transport Corridor Europe-Caucasus-Asia,TRACECA)與「跨國石油與天然氣運輸走廊」 (INterstate Oil and GAs Transportation to Europe,INOGATE),將透過出資整修公 路、鐵路以及改善老舊的能源基礎設施 7,使得歐洲與高加索、中亞地區間的 來往更加密切。 8美國的「新絲綢之路戰略」(New Silk Road Strategy,NSRS)則. 治 政 大 是 2011 年 7 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Hillary R. Clinton)在訪問印度時提出的中亞 立 與南亞戰略整合,戰略目標是以阿富汗為中心,將中亞五國與印度、巴基斯. ‧ 國. 學. 坦,透過交通與能源基礎建設縱向的連接起來。 9中國於 2013 年 10 月所提出的. ‧. 「一帶一路」(One Belt, One Road,OBOR)計畫裡的「絲綢之路經濟帶」(Silk. y. Nat. Road Economic Belt,SREB)正是針對中亞地區的基礎建設開發,藉由現代化中. io. sit. 亞地區的交通與能源基礎建設,來達到將中國的西部省份透過中亞地區這座歐. al. er. 亞陸橋與歐洲進行對接。俄國、白俄羅斯與哈薩克三國於 2014 年 5 月所成立的. n. v i n 「歐亞經濟聯盟」(Eurasia Economic C h Union,EEU)可視為俄國在蘇聯解體後積 engchi U. 極涉入中亞地區事務的整合機制,該整合機制於 2015 年正式運作。同年,亞美 尼亞與吉爾吉斯正式加入。 10在 EEU 框架下的成員國所簽署的條約或協定,都 以減少成員國間的貿易障礙為目標,來進行區域內部的經濟整合。. Nations Development Programme)、歐洲復興開發銀行(European Bank for Re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伊斯蘭開發銀行(Islamic Development Bank)。 7 “Central Asia – Energy,” European Commission (2007),< https://ec.europa.eu/europeaid/ regions/central-asia/eu-central-asia-energy-cooperation_en >. Retrieved date: 2015/08/31. 8 “ EU support to the Europe-Caucasus-Asia Transport Corridor,” European Commission (2012), < http://europa.eu/rapid/press-release_MEMO-12-141_en.htm >. Retrieved date: 2015/09/03. 9 趙華勝, 「美國新絲綢之路戰略分析」,新疆師範大學學報,2012 年第 33 卷第 6 期,頁 2021。 10 EEU 協定於 2015 年 1 月 2 日以及 8 月 6 日分別在亞美尼亞以及吉爾吉斯正式生效。 3.

(13) 從上述發展可大致整理出一個脈絡:自從蘇聯解體後,無論是國際性的組 織,如亞洲開發銀行,或是歐盟、美國、中國與俄國都出現了區域整合的期 盼。對俄國而言,加強對獨立國協國家的聯繫,尤其是具有戰略地位與充沛油 氣資源的中亞諸國,是重新成為世界強權的崛起關鍵。然而中亞地區的地理位 置優勢,卻因為該地區相對落後的交通與能源基礎建設,減緩了區域內部間的 合作,更阻礙了國際間對中亞地區的投資。因此上述的區域整合機制皆藉著修 建或再建中亞地區的交通與能源基礎建設,無論是公路或鐵路,以及增設油氣 管線,改善中亞國家在發展上所遭遇的瓶頸,使該地區能與世界接軌,擺脫內. 治 政 大 ENPI、美國提出的 無論是亞洲開發銀行所提出的 CAREC、歐盟提出的 立. 陸國的限制,更有利於將油氣資源輸往國際市場。. NSRS、中國提出的 SREB 或俄國提出的 EEU,皆有提出針對中亞地區的交通或能. ‧ 國. 學. 源基礎建設的項目。本研究欲解釋此五個整合機制如何發揮中亞地區的地理位. ‧. 置優勢,以及如何將其充沛的資源銷至國際市場,因此將以交通與能源作為討. y. Nat. 論主軸,來了解 CAREC、ENPI、NSRS、SREB 與 EEU 提出的交通與能源項目為. n. al. er. io. 競逐影響。. sit. 何?再比較五個機制於中亞交通與能源整合上的差異,以及大國對中亞地區的. Ch. 二、研究目的. engchi. i n U. v. 根據前述的研究動機,本研究關注的重點分為三個部分。首先,聚焦在中 亞地區的各個區域整合組織於交通基礎建設項目的實際作為與未來的可行性計 畫,再針對能源基礎建設項目的實際作為與未來的可行性計畫進行研究。最 後,透過整合組織於交通與能源領域的作為來了解各個整合機制的異同,以及 大國博弈對中亞地區的影響。. 4.

(14) 第一個目的:CAREC、ENPI、NSRS、SREB 與 EEU 這五個中亞的區域整合機 制對中亞地區的交通基礎建設的實質貢獻與計劃中的項目分別是哪些?而這些 基礎建設背後隱含著何種目的?針對該部分,將詳列各個區域整合機制所提出 的交通項目,用以了解這些建設項目是如何達到各個區域整合機制所期盼的目 標以及可能的影響。 第二個目的:CAREC、ENPI、NSRS、SREB 與 EEU 對中亞地區能源基礎建設 的實質貢獻與計劃中的項目分別為何?而這些基礎建設背後隱含著何種目的? 本研究將探究各個區域整合機制所提出的能源項目,來分析這些建設項目是如. 治 政 大 CAREC、ENPI、 第三個目的:由前兩個目的之研究成果為出發,來了解 立. 何達到各個區域整合機制所期盼的目標以及可能的影響。. NSRS、SREB 與 EEU 這五個整合機制在組織架構、目標以及交通與能源項目的進. ‧ 國. 學. 程與發展方向是否擁有相同的特點?或擁有各自不同的發展方向?進一步釐清. ‧. 各個整合機制對中亞地區在交通與能源層面發展之成效,以及大國間的利害關. n. al. 第二節、文獻回顧. Ch. engchi. er. io. sit. y. Nat. 係是如何影響著中亞地區未來可能的發展方向。. i n U. v. 本篇的文獻資料以「中亞區域機制的發展、實質作為與目的」做為蒐集資 料的著眼點,會用官方所發表的聲明、所簽署的備忘錄、所推行的圖表數據等 來整理出各個中亞整合機制的發展脈絡及目標,並藉以瞭解其所推行的交通與 能源層面的計劃在中亞地區發展的狀況。再佐以研究機構所推出的報告與學者 所發布的期刊、論文來分析這些計劃的動機以及成效來增益本研究的內容。. 5.

(15) 一、中亞區域機制的發展、實質作為與目的 (一)、亞銀中亞區域經濟合作組織 1997 年 ADB 倡議發起後,直至 2002 年舉辦第一次的部長級會議,中國、 哈薩克、烏茲別克、吉爾吉斯、塔吉克五國正式成立 CAREC。該組織成立後對 中亞地區的交通、能源發展不遺餘力。 11其中在 2007 年於塔吉克的首都杜尚別 會議上通過的《促進交通與貿易策略》(Transport and Trade Facilitation Strategy),內容中提出的六條連通歐亞大陸走廊計畫,是 CAREC 對中亞地區交 通發展上的一大願景。 12六條走廊分別為: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一號(CAREC corridor1)始於新疆,途中經過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最終到達俄國邊境;中亞. 治 政 大 區域經濟合作走廊二號(CAREC corridor2)始於新疆,由東至西橫跨哈薩克、 立. 吉爾吉斯、塔吉克、阿富汗、烏茲別克、土庫曼,在透過土庫曼與哈薩克在裏. ‧ 國. 學. 海的港口,最終到達亞塞拜然;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三號(CAREC. ‧. corridor3)始於俄國,南下跨越哈薩克多個城市,再分為兩條支線,一條經過. y. Nat. 吉爾吉斯、塔吉克、阿富汗,另一條則經過烏茲別克、土庫曼;中亞區域經濟. er. io. sit. 合作走廊四號(CAREC corridor4)共有兩條支線皆始於俄國,第一條橫跨蒙古 西部再到達中國新疆,第二條橫跨蒙古東部再到達中國內蒙古;中亞區域經濟. al. n. v i n 合作走廊五號(CAREC corridor5)始於中國新疆,途中經過吉爾吉斯、塔吉 Ch engchi U. 克、阿富汗,最終到達巴基斯坦的瓜達爾(Gwadar)港與卡拉奇(Karachi) 港 13;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六號(CAREC corridor6)幾乎全程都與其它走廊 有重合部分(走廊一號、二號、五號),始於俄國,途中經過哈薩克、烏茲別 克、土庫曼、阿富汗,最終到達巴基斯坦的瓜達爾港與卡拉奇港。. 11. 該組織在 ADB 倡議的前提下,儘管中、美、俄等大國僅透過合作的方式間接的參與 CAREC 計畫中的項目,但 CAREC 成員國在地域分布上大致屬於中亞廣義所定義的範圍,因此筆者在此 將 CAREC 視為中亞內部自身的整合組織。 12 “Transport and Trade Facilitation Strategy,” CAREC Institute (2007). 13 巴基斯坦的瓜達爾(Gwadar)港與卡拉奇(Karachi)港皆是深水港,位於波斯灣與阿拉伯海 之間,具有重要戰略地位。 6.

(16) 而 2011 年在巴庫的會議上通過了《中亞區域經濟合作 2020 年策略性框 架》(Central Asia Regional Economic Corporation 2020 Strategic Framework,簡稱 CAREC2020),接續著 CAREC corridors 的計畫基礎上,再進一步地針對超過七十 項總值約 200 億美元的交通項目進行投資評估與研究。 14. 立. 政 治 大. io. sit. y. ‧. ‧ 國. 學. Nat. 圖 1-1: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走廊. n. al. er. 資料來源:”Connecting CAREC: A Corridor Network”, CAREC (2013),. i n U. v. < http://www.carecprogram.org/index.php?page=carec-corridors >. Retrieved date: 2015/10/21.. Ch. engchi. 在能源層面,CAREC 於 2009 年於蒙古首都烏蘭巴托所舉辦的第八次部長級 會議中,通過《中亞區域經濟合作能源行動計畫框架》(CAREC Energy Action Plan Framework),來加強能源間的聯繫。在會議上 ADB 負責中亞地區事務的部 長 Juan Miranda 對 CAREC 至今的貢獻有著高度評價:「我們看到能源安全、效 率與貿易都取得了很大進展。內陸國家更加緊密地合作,提高互通性並創造就 業。透過能源輸送管線將烏茲別克的電力輸送至阿富汗首都喀布爾,表明了中 亞區域經濟合作能帶來人道影響與改革效果。喀布爾現在可以 24 小時供電,而 14. “CAREC 2020 Strategic Framework,” CAREC Institute (2013). 7.

(17) 幾個月前每天只能供電兩小時。」 15。烏茲別克學者賽霍喬娃(Kh.R. Saidkhodjaeva)於國際能源經濟協會(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nergy Economics,IAEE)針對中亞地區的石油、天然氣管線分布提出了一篇文章《能 源系統與經濟成長:在蘇聯解體後的二十年》(Power System and Economic Growth: Twenty Years After the End of the Soviet Era),裡頭提及的土庫曼—阿富 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線(Turkmenistan–Afghanistan–Pakistan–India Pipeline,TAPI)與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阿富汗—巴基斯坦電力輸送網 (Turkmenistan-Uzbekistan-Tajikistan-Afghanistan-Pakistan energy grid,TUTAP)是 解決中亞與南亞地區缺能源與缺電的一劑良藥。 16. 治 政 大 為了深化亞太地區的合作,ADB 於 2006 年起推出《區域合作與整合戰略》 立.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Strategy,RCI)的報告。而 2012 年所推出. ‧ 國. 學. 的《區域合作與整合:在亞太地區的經驗》(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 Integration: Experience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提到能源與水資源的處理將影響. y. Nat. 該地區的能源合作。此外,CAREC 的能源計畫目的在於加強能源產量以及擴大. io. sit. 能源的區域合作,畢竟(一)現有的能源相關基礎設施不足;(二)電力共享的. n. al. er. 機制不完善;(三)能源使用法規不完備。 17因此能源基礎設施的建設將被. Ch. CAREC 視為勢在必行的計畫。. engchi. i n U. v. 陝西師範大學西北民族研究中心研究員李琪發表的《中亞國家的民族關係 與地區安全》內文中提及中亞國家在歷史上常因資源問題、民族問題、宗教問 題甚至是邊界劃定的問題而產生衝突,因此族群的和睦性、文化多樣性,乃至 共同繁榮的社會發展機制是維護國家安全、經濟發展、地區穩定、社會進步的. “Central Asian Nations Gather in Ulaanbaatar for 8th CAREC Ministerial Meeting,”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09), < http://www.adb.org/news/central-asian-nations-gather-ulaanbaatar-8thcarec-ministerial-meeting >. Retrieved date: 2015/10/25. 16 Kh.R. Saidkhodjaeva, “Power System and Economic Growth: Twenty Years After the End of the Soviet Era,” 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for Energy Economics (2014), pp.14-16. 17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Integration: Experiences in Asia and the Pacific,” Asian Development Bank (2012), p.73. 8 15.

(18) 必經之路。 18曾為世界銀行副總裁的林(Johannes F. Linn)認為 CAREC 這個合作 框架機制,確實有朝著其自身的目標「好鄰居、好夥伴、好前景」(Good Neighbors, Good Partners, and Good Prospects)的方向前進,藉由 CAREC,成員 國間能有良好且透明的協商管道,這將有助於區域穩定。 19 林於 2012 年歐亞開發銀行的整合年鑑(Eurasian Development Bank’s Eurasian Integration Yearbook)中表示,CAREC 的目標雖然是致力於中亞地區的 交通、能源、貿易便利化、貿易政策的項目。然而根據 CAREC 在各個計畫歷年 使用的經費,可充分了解高達 79%的經費用於交通項目,而能源項目的佔比也 有 19%的份額,其餘的 2%才是用來貿易便利化、貿易政策。 20這顯示 CAREC 確. (二)、歐洲睦鄰與夥伴策略. 學. ‧ 國. 治 政 大 切了解要改善中亞地區的體質,得從交通與能源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向下扎根。 立 ‧. 1993 年五月 TRACECA 於比利時的布魯塞爾會議上,由亞美尼亞、亞塞拜. y. Nat. 然、喬治亞、哈薩克、吉爾吉斯、塔吉克、土庫曼與烏茲別克八國首次提出。. io. sit. 1995 年二月 TACIS 正式將 TRACECA 納入旗下的子計畫。2007 年一月,ENPI 將. al. er. TACIS 計畫納入其中。 21換言之 TRACECA 為整個 ENPI 計劃的一部份。同樣,. n. v i n 1996 年歐洲提出與中亞地區能源合作計畫—INOGATE 也屬於 ENPI 的範圍內。 Ch engchi U. 22. 關於 TRACECA 的重要性,喬治亞鐵路有限公司(Georgian Railway Ltd.)市. 場部門的協理戈什科夫(Teimuraz Gorshkov)於 2001 年東日本鐵道文化財團 (East Japan Railway Culture Foundation)所發表的《歐洲—高加索—亞洲運輸走 廊:復興絲綢之路》(TRACECA: Restoration of Silk Route)提及當 TRACECA 計畫 18. 李琪,「中亞國家的民族關係與地區安全」,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7 年第 2 期,頁 143。 Johannes F. Linn, “Talking Points for Special Presentation,” CAREC SOM (2007), p.3. 20 Johannes F. Linn, “Central Asian Regional Integration and Cooperation: Reality or Mirage? ,” Eurasian Development Bank’s Eurasian Integration Yearbook (2012), pp.108-110. 21 “European Neighbourhood and Partnership Instrument (ENPI),” European Commission (2016), < https://ec.europa.eu/europeaid/funding/european-neighbourhood-and-partnership-instrumentenpi_en >. Retrieved date: 2016/05/30. 22 “About INOGATE,” European Commission (2016), < http://www.inogate.org/pages/1?lang=en >. Retrieved date: 2016/02/26. 9 19.

(19) 成功後,將形成一個由中國連雲港,進入中亞地區,在跨越裏海、高加索地 區,接著進入黑海再至歐洲的巨大交通網(見圖 1-2)。 23戈什科夫在該篇研究 報告中更進一步表示 TRACECA 將能藉由整建歐亞大陸舊有的交通基礎建設以增 加貨運運載效率,並簡化海關作業流程,使得 TRACECA 成為歐亞大陸上有競爭 力的一條運輸路線。 24. 學 圖 1-2:歐洲—高加索—亞洲運輸走廊. ‧. ‧ 國. 立. 政 治 大. y. Nat. 說明:由右至左的紅圈依序代表連雲港、中亞地區、裏海、高加索地區、黑海、歐洲。. sit. 資料來源:整理自“TRACECA—Restoration of Silk Route,” Japan Railway & Transport Review No.28. n. al. er. io. (2001), pp.50-51, < http://jrtr.net/jrtr28/pdf/f50_gor.pdf >. Retrieved date: 2016/01/14.. Ch. engchi. i n U. v. 歐盟睦鄰資訊中心(EU Neighbourhood Info Centre)在 2012 年訪問了東部 區域睦鄰計畫的單位負責人(Head of Unit of Regional Programmes Neighbourhood East)米可斯(Philip Mikos)關於 TRACECA 的看法,米可斯表示 「TRACECA 不僅是歐盟的計畫,同時是十二國的多邊合作計畫,宗旨在於延伸 歐洲至亞洲的區域運輸網,亦即新絲路。」米可斯更進一步指出「TRACECA 將 提供成員國的交通運輸部門協助以及吸引外資,使其得以現代化。」 25位在美. Teimuraz Gorshkov, “TRACECA—Restoration of Silk Route,” Japan Railway & Transport Review No.28 (2001), p.50. 24 Ibid., p.52. 25 “Interview with Philip Mikos - TRACECA Investment Forum seeks to turn transport blueprints into real transport links,” EU Neighbourhood Info Centre - An ENPI project (2012), < http://www.enpi10 23.

(20) 國華府的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CSIS)是美國研究中亞地區事務的智庫之一,該智庫的能源與國安計畫的高級 顧問艾伯(Robert E. Ebel)與曼南(Rajan Menon)合編的《中亞與高加索地區 的能源與衝突》(Energy and Conflict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一書中提 到 TRACECA 是裏海國家間合作的推動者也是使裏海地區與世界接軌的利器,更 有助於打破傳統的中亞地區對俄國的依賴關係。 26而土耳其學者也於 2015 年在 《裏海事務期刊》(Journal of Caspian Affairs)上發表了《歐洲—高加索—亞洲運 輸走廊:絲綢之路的復興》,此條運輸走廊對高加索、中亞地區的經濟發展相當. 治 政 大 設施,使得這條便捷的運輸走廊來達到區域間甚至是與區域外貿易量增加,也 立 重要,TRACECA 藉由修建新的公路、鐵路基礎設施,以及整修舊有的交通基礎. 可加強彼此的社會、文化交流。 27. ‧ 國. 學. 而歐盟於中亞地區能源整合的作為,美國華府智庫之一的反思研究所. ‧. (Rethink Institute)於 2013 年所發表的《中亞地區的新絲路機制》(The New. y. Nat. Silk Road Initiatives in Central Asia)報告中,作者費德仁科(Vladimir. io. sit. Fedorenko)闡述了歐盟於中亞地區的能源計畫--INOGATE 的四大核心目標:「由. al. er. 歐盟內部的能源市場為基礎來與 INOGATE 成員國進行整合、加強能源進出口運. n. v i n 輸的安全、透過增加能源使用效率以及發展再生能源來達到永續的能源發展、 Ch engchi U. 藉由 INOGATE 來吸引外資進入能源產業。」此外,費德仁科更提到目前尚在紙 上談兵的跨裏海天然氣管線(Trans-Caspian Gas Pipeline)是在 INOGATE 的框架 下運行。 28同樣提及 INOGATE 欲將中亞地區的能源整合進歐洲市場的文獻亦有 2015 年出版的《歐盟邊境的鄰國:在歐洲睦鄰政策下的挑戰與機會》(The European Union's Broader Neighbourhoo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info.eu/main.php?id=518&id_type=6 >. Retrieved date: 2015/10/30. 26 Robert E. Ebel, Rajan Menon (Eds.), “Energy and Conflict in Central Asia and the Caucasus,” Rowman & Littlefield Publishers (2000), pp.129-130. 27 Seçil Özyanık, “TRACECA: Restoration of Silk Road,” Journal of Caspian Affairs, Vol. I, No. 2, (2015), pp. 2-9. 28 Vladimir Fedorenko, “The New Silk Road Initiatives in Central Asia,” Rethink Institute (2013), p.18. 11.

(21) cooperation beyond the 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 ,在內文中也提到 INOGATE 這項高達 5,100 萬至 6,100 萬歐元的計畫是 ENPI 用以強化歐盟與高加 索、裏海地區的一項重要計劃。 29 印度學者帕奈克(Ajay Patnaik)在他的著作《中亞:地緣政治、安全與穩 定》(Central Asia: Geopolitics, security and stability)指出 INOGATE 這個西方國家 所主導的計畫是致力於替中亞地區的能源輸送尋找替代的方案,增加與歐盟合 作的機會,以減少俄國的影響力。帕奈克並表示歐盟將透過這個能源計畫與黑 海以及裏海地區的國家進行石油、天然氣、電力與再生能源的合作,並共同關 注於能源使用效率以及能源安全。 30. (三)、新絲綢之路戰略. 立. 政 治 大. ‧ 國. 學. 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中亞高加索研究所(Central Asia -Caucasus Institute)的斯塔爾(S. Frederick Starr)於 2007 年所出版的《新絲綢之路:在. ‧. 大中亞的交通與貿易》(The New Silk Roads: Transport and Trade in Greater Central. Nat. sit. y. Asia)中提到中亞、阿富汗、巴基斯坦的交通對接的理念。 312009 年美國建立. n. al. er. io. 了從歐洲、高加索、中亞最後到阿富汗的北方運輸網(Northern Distribution. i n U. v. Network,NDN)。斯塔爾對 NDN 抱持著正面態度,於美國智庫「中亞—高加索. Ch. engchi. 研究所與絲路計畫研究」(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 and Silk Road Studies Program,CACI-SRSP)所出版的《阿富汗這迷霧般的國家建設:用經濟手段來 創造機會》(Afghanistan Beyond the Fog of Nation Building: Giving Economic Strategy a Chance)以及與庫金斯(Andrew C. Kuchins)聯合發表的《阿富汗成 功之鑰:一個現代化的絲路戰略》(The Key to Success in Afghanistan: A Modern. 29. Sieglinde Gstöhl, Erwan Lannon (Eds.), “The European Union's Broader Neighbourhood: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 for cooperation beyond the European Neighbourhood Policy,” Routledge (2015), pp.285-286. 30 Ajay Patnaik, “Central Asia: Geopolitics, security and stability,” Routledge India (2016), pp.179-185. 31 S. Frederick Starr, "The New Silk Roads: Transport and Trade in Greater Central Asia," Central Asia Caucasus Institute (2007), pp.92-95. 12.

(22) Silk Road Strategy)都明確的表達了斯塔爾認為交通基礎建設有助於促進阿富汗 與鄰近地區的經濟交流。 32. 33. 雖然斯塔爾的著作僅是學術理論,但這成為美國. 對中亞地區戰略的根基。2011 年 7 月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在訪問印度時提出新絲 綢之路的戰略,將以阿富汗為中心,由北至南連接中亞與南亞地區,將斯塔爾 的理論轉變成實質戰略。直到同年 11 月美國國務院正式將中亞以及南亞的相關 戰略併入新絲綢之路的框架中,成立了 NSRS。 庫金斯所發表的《阿富汗實際的區域經濟策略》(A Truly Regional Economic Strategy for Afghanistan)文章中表明了,美國的新絲綢之路戰略是藉由促進中. 治 政 大 交易性質的關係變成真正的戰略關係。 庫金斯與美國的戰略暨國際研究中心 立. 亞國家交通路線與能源資源的多樣化以及與南亞國家的經濟整合,將這些具有 34. (CSIS)智庫的俄國與歐亞研究計畫副處長麥可夫(Jeffrey Mankoff)在 CSIS 智. ‧ 國. 學. 庫共同發表的《在歐亞大陸重新連結之處的中亞:美國政策的利益與建言》. ‧. (Central Asia in a Reconnecting Eurasia: U.S. Policy Interests and. y. Nat. Recommendations),通篇強調擴大貿易與交通的連結,有助於更穩固地幫助中. io. sit. 亞地區進一步向國際市場整合。 35美國國際開發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al. e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USAID) 36的運輸與過境部門高級顧問陶德茲拉德. n. v i n (Vadim Turdzeladze)發表《區域經濟合作:阿拉木圖至喀布爾商業可行性的交 Ch engchi U. 通連結》(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Commercially Viable Transport Links. between Almaty-Kabul)也強調中亞因為地理因素,與其鄰國間的貿易常遭受阻 礙,得透過改善交通基礎建設,並評估可行性的位置來進行道路、鐵路的建. 32. S. Frederick Starr, “Afghanistan Beyond the Fog of Nation Building: Giving Economic Strategy a Chance," 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 and Silk Road Studies Program (2011) , pp.7-12. 33 S. Frederick Starr & Andrew C. Kuchins: "The Key to Success in Afghanistan: A Modern Silk Road Strategy," Central Asia-Caucasus Institute and Silk Road Studies Program (2010), pp.16-25. 34 Andrew C. Kuchins, “A Truly Regional Economic Strategy for Afghanistan,” The Washington Quarterly (2011), p.83. 35 Andrew C. Kuchins & Jeffrey Mankoff , “Central Asia in a Reconnecting Eurasia: U.S. Policy Interests and Recommendations,” Center for Strategic and International Studies (2015). 36 1961 年由甘迺迪總統成立聯邦政府機構,依照美國國務院的外交政策,對外進行非軍事形式 的援助。 13.

(23) 設,增加貿易的機會。 37 除了交通層面,麥可夫於半島電視台的研究機構(Al Jazeera Centre for Studies)發表的《探索絲路》(Searching for a Silk Road)報告中,提及了歐巴馬 政府的 NSRS 協助世界銀行(World Bank,WB)對中亞地區進行的能源基礎設 施計畫—吉爾吉斯與塔吉克最關切的中亞與南亞電力輸送計畫(Central Aisa and South Asia transmission 1000 megawatt,CASA-1000)。此外 NSRS 參與了 CAREC 所主導的土庫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天然氣管線(Turkmenistan– Afghanistan–Pakistan–India Pipeline,TAPI)與土庫曼—烏茲別克—塔吉克—阿富. 治 政 大 Pakistan energy grid,TUTAP)計劃,這些能源基礎建設項目都將實現美國以阿 立 汗—巴基斯坦電力輸送網(Turkmenistan-Uzbekistan-Tajikistan-Afghanistan-. 富汗為中心,形成一個垂直橫跨中亞—阿富汗—南亞的能源連通。 38阿富汗的經. ‧ 國. 學. 濟部長貝地亞(Sham L. Bathija)於約翰霍普金斯中亞高加索研究所所主辦的. ‧. NSRS 論壇中,也強調 TAPI 對中亞地區影響的重要性。 39印度學者喬希. y. Nat. (Madhura Joshi)在印度的國際關係研究機構(Gateway House: Indian Council. io. sit. on Global Relations)所發表的《土庫曼-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管線的問題與夢. al. er. 想?》(Turkmenistan-Afghanistan-Pakistan-India Pipeline Possibility or Pipe. n. v i n Dream?)中除了將阿富汗、巴基斯坦、印度這些國家各自對與天然氣管線興建 Ch engchi U 所能獲取的過境利益做概述,也討論到擁有豐富天然氣的土庫曼與俄國的關係 不穩定,將有可能使土庫曼另闢其他出口途徑,更有機會能夠深化與印度間的 合作。 40華府的南亞與中亞事務局(Bureau of South and Central Asian Affairs,. SCA)副局長布萊克(Robert O. Blake)也對 NSRS 的能源計畫提出了些看法,布. 37 Vadim Turdzeladze,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Commercially Viable Transport Links between Almaty-Kabul,” Chemonics Intermational (2013), pp.9-11. 38 Jeffrey Mankoff, “Searching for a Silk Road,” Al Jazeera Centre for Studies (2015), pp.5-6. 39 Sham L. Bathija, “The New Silk Initiative: Towards a New Strategy for Regional Economic Cooperation,” SAIS Central Asia-Caucasus Initiative and Center for Strategic & International Studies,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Forum on a New Silk Road Strategy (2011), pp.8-9. 40 Madhura Joshi, “Turkmenistan-Afghanistan-Pakistan-India Pipeline Possibility or Pipe Dream?,” Gateway House: Indian Council on Global Relations (2011), pp.9-10. 14.

(24) 萊克表示 CASA-1000 這個由美國所主導的多邊合作建設項目,其目標是每年能 向南亞提供一千兆瓦的電力,對 NSRS 而言有重要的戰略意義。 41 由上述發展脈絡,可知歐巴馬政府所主導的 NSRS,捨棄了小布希時期的單 邊主義,而是利用外交手腕,在美軍撤離阿富汗之際,與中亞國家進行雙邊以 及多邊合作。藉由交通、能源基礎設施,增強美國對大中亞地區的控制力,使 其更有能力去抑制中國、俄國,甚至是伊朗在此區的發展。. (四)、絲綢之路經濟帶 2013 年 9 月 7 日習近平在哈薩克阿斯塔納首度闡述絲綢之路經濟帶的想. 政 治 大. 法,更表示為了使歐亞各國經濟聯繫更加緊密、相互合作更加深入、發展空間. 立. 更加廣闊,可以共同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以點帶面,從線到片,逐步形成區. ‧ 國. 學. 域大合作,並提出了「五通」(政策溝通、道路聯通、貿易暢通、貨幣流通、民 心相通)。 42其中的道路聯通,廣義而言是打通從太平洋到波羅的海的運輸大通. ‧. 道,逐步形成連接東亞、西亞、南亞的交通運輸網;狹義的則是加強中國與中. y. Nat. sit. 亞國家的道路聯通。中共中央黨校世界經濟研究室主任陳江生對習近平所提出. n. al. er. io. 的 SREB 做了評述:「隨著市場發展和國家一定程度地合理支持,絲綢之路經濟. i n U. v. 帶和海上絲綢之路必將大有可為。建設絲綢之路經濟帶,可以為中國經濟轉型. Ch. engchi. 打開一扇新的窗口,與中亞、歐洲等國家加深經貿合作,開闢新的貿易渠道, 讓中國在國際貿易戰略中處於更加有利的地位」。 43吉林大學的朱顯平與其研究 生鄒向陽於東北亞論壇所發表的《中國—中亞新絲綢之路經濟發展帶構想》,提 及了中國西部至中亞地區間是一個經濟凹陷帶。儘管這條凹陷帶有豐富的資. Robert O. Blake, “The Obama Administration's Priorities in South and Central Asia,” Assistant Secretary, Bureau of South and Central Asian Affairs (2011), <http://www.state.gov/p/sca/rls/rmks/2011/155002.htm>. Retrieved date: 2016/01/03. 42 「習近平發表重要演講,籲共建『絲綢之路經濟帶』 」 ,新華社(2013), < 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13-09/07/c_117272280.htm >。檢索日期:2016/01/05。 43 陳江生, 「如何理解習近平總書記對外經濟戰略思想的點線面」,人民網—人民論壇 (2013),< http://theory.people.com.cn/BIG5/n/2013/1218/c112851-23878774.html >。檢索日 期:2016/02/07。 15 41.

(25) 源,但經濟發展水平卻與兩端的經濟圈有著極大落差,不僅人均 GDP 相差懸 殊,而且貧困人口比例遠高於歐亞大陸的平均值。再加上中亞地區的交通基礎 設施薄弱,阻礙了中亞各國利用豐富經濟資源謀求發展。鑒於此中亞各國與多 個國際組織致力於改善中亞地區的交通基礎建設。 44而 2014 年《歐亞經濟》所 發表的《「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下的「無差異空間」與區域合作—論中國與中 亞的交通運輸合作》一文中更將經濟凹陷帶的概念圖像化。透過圖 1-3 可了解 越靠近中國沿海地區或歐洲地區的經濟程度越高;相對的越靠近中國西部地區 與中亞地區的經濟水平則較低。這樣的經濟程度差異構成了「U 型特徵」。 45. 立. 東(中國沿海). ‧. ‧ 國. 學 er. io. sit. Nat. 經濟程度低. y. 西(歐洲). 治 政經濟程度高 大. 圖 1-3:絲綢之路經濟帶沿線經濟發展程度示意圖. n. al. Ch. i n U. v. 資料來源:整理自章慶慧、蔡暢, 「『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下的『無差異空間』與區域合作—. engchi. 論中國與中亞的交通運輸合作」,歐亞經濟,2014 年第 6 期,頁 67。. 中國社會科學院蔣菁於中國國務院所主辦的「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共享 共贏共榮的新機遇」國際研討會中表示,SREB 的特點是開放、包容、非排他性 的 46,在中國致力於開發大西部的前提下,藉由 SREB 來協助中亞地區的交通基 礎設施的維修與建設,再對接至俄國甚至歐洲,達到歐亞大陸間人員、物資、. 44. 朱顯平、鄒向陽, 「中國—中亞新絲綢之路經濟發展帶構想」,東北亞論壇,2006 年第 5 期, 頁 3。 45 章慶慧、蔡暢,「 『絲綢之路經濟帶』構想下的『無差異空間』與區域合作—論中國與中亞的 交通運輸合作」,歐亞經濟,2014 年第 6 期,頁 67。 46 蔣菁,「 『絲綢之路經濟帶--共建共享共贏共榮的新機遇』國際研討會綜述」,俄羅斯東歐中亞 研究,2014 年第 5 期。 16.

(26) 技術的流通。目前中國的 SREB 計畫仍在籌備階段,因此未有官方詳細的公路網 建設的實行路線,鑒於此筆者將參閱學術界所預期的 SREB 路線,作為本研究的 補述。俄國的智庫 The Russian International Affairs Council(簡稱 RIAC)旗下的 組織 Valdai Discussion Club 在 2015 年 6 月所發表的一篇報告中 47,提出了中國 SREB 的可行性路線的概況分析,分別是北方路線(Northern Route) 、南方路線 (Southern Route)、海上路線(Sea Route) 48:. 立. 政 治 大. sit. y. ‧. ‧ 國. 學. Nat. 圖 1-4:絲綢之路經濟帶可行性路線. al. er. io. 資料來源: “Toward the Great Ocean-3 Creating Central Eurasia,” Valdai Discussion Club (2015), p.15.. n. v i n 圖 1-4 印證了 SREB 路線是由中國西部出發,橫跨中亞地區,再由陸路或穿 Ch engchi U. 越裏海與高加索地區進入歐洲。而憑藉著這條交通網,將促進資源的互通,能. 充分發揮交通基礎建設所帶來的擴散效應(Diffusion effect)。 49在資源的互通層 面,能源對中國而言,是當務之急。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IEA)於 2013 年首次在中國發布《世界能源展望 2013》(World Energy Outlook 2013)的報告中指出,中國將成為世界最大的能源消費國家。到 2035 年中國能 源消耗總量將比當前水平增長 50%;人均能源需求增長 40%,達到與歐洲相同. “Toward the Great Ocean-3 Creating Central Eurasia,” Valdai Discussion Club (2015), pp.15-17. 依圖 1-4 可知「海上路線」所通過的是裏海與黑海。 49 擴散效應是指位於經濟擴張中心的周圍地區,都隨著與擴張中心地區的基礎設施改善,從中 心地區獲得資本、人才等,而促進本地區發展,逐步趕上中心地區(Gurmar Myrdal,1957)。 17 47 48.

(27) 水平。 50中國的國家能源發展方針是以多元化為主,由於經濟快速成長中的中 國,需要穩定的能源來供給其國內工商業甚至是軍事的發展,更攸關國家安全 問題,若只有單一能源供給來源不只不足以應付中國的需要,因此 2006 年正式 開通的中哈石油管線(Kazakhstan-China pipeline,KCP)以及同年中國與中亞國 家簽署的中亞-中國天然氣管線(Central Asia-China gas pipeline,CACGP)協議皆 顯示能源需求大國—中國,想藉由與能源出口導向的國家進行合作,來達成能 源進口多元化的目標,以符合自身國家的發展策略。 美國智庫布魯金斯學會(Brookings Institution)的外交政策研究機構的研究 員唐斯(Erica Downs)發表了一篇針對中國能源安全的執行簡報,內文強調中. 治 政 大 國過度依賴中東與非洲地區的作為能源供給來源,而這些油氣資源都得透過海 立. 路運輸,橫越波斯灣或印度洋,再經過麻六甲海峽(Malacca Strait) 。然而這條. ‧ 國. 學. 海上能源通道若受阻,中國將陷入麻六甲困局(Malacca Dilemma) 。 51. 52. 唐斯. ‧. 亦強調,鑒於中東局勢不穩以及美國過度涉入中東地區的事務,另闢新能源供. y. Nat. 應來源的首選,非中亞莫屬。中亞與中國的地理位置相鄰,能源運送可透過陸. io. sit. 路興建管線來進行運輸,增加供應油氣的效率。 53專精於亞太地區研究的瑞典. al. er. 溫斯朗(Niklas Swanström)於 2005 年在《當代中國期刊》(Journal of. n. v i n Contemporary China)所發表的《中國與中亞:大博奕或傳統的附庸關係?》 Ch engchi U. (China and Central Asia: a new Great Game or traditional vassal relations?)指出中 國為了鞏固石油與天然氣的供給,將與中亞國家進行密切的合作,包含石油管 線與天然氣管線的興建等手段,來達到能源供給的多樣化。 54. “World Energy Outlook 2013,” 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 (2013), <http://www.worldenergyoutlook.org/publications/weo-2013/>. Retrieved date: 2015/10/13. 51 麻六甲困局指的是在和平狀態下,日趨飽和的海峽運載能力是影響中國能源運輸安全長期且 最重要的因素,海盜與恐怖主義活動則是目前影響海峽安全的主要威脅;在非和平狀態下,美 國和海峽沿岸國有能力且有可能利用海峽對中國形成制約(Jamestown Foundation,2006)。 52 Erica Downs, “Energy Security Series: China,” The Brooking Foreign Policy Studies (2006), pp.14-15. 53 Ibid., pp.30-33. 54 Niklas Swanström, "China and Central Asia: A New Great Game or Traditional Vassal Relations," Journal of Contemporary China (2005), pp.576-579. 18 50.

(28) (五)歐亞經濟聯盟 蘇聯解體後,俄國對歐亞地區的政策由「擺脫包袱」到建立「歐亞經濟聯 盟」,俄國態度轉變的原因就是地緣政治的考慮。對於俄國而言,歐亞地區是恢 復其大國地位的戰略依托;而中亞國家鑑於歷史形成的經濟分工關係、基礎設 施佈局、本國與國際市場隔離等因素,在經濟領域對俄國有著較強的依賴性。 簡而言之,俄國與中亞國家間的相互需求是歐亞經濟聯盟建立的主要動力。 55 歐亞開發銀行(Eurasian Development Bank,EDB) 56主任維諾庫羅夫 (Evgeny Vinokurov)於 2012 年的歐亞開發銀行所推出的整合年鑑(EDB Eurasian Integration Yearbook)發表《關稅同盟與統一經濟空間:邁向歐亞經濟. 治 政 大 Towards the Eurasian 聯盟》(The Customs Union and the Single Economic Space: 立. Economic Union)裡頭提及歐亞大陸的整合將能驅動區域內的交通與能源等部. ‧ 國. 學. 門,更表示整合關鍵不在於歐亞大陸自身的力量,而是源自於全球整合的浪. ‧. 潮。藉由協調成員國的交通,使得自然資源與人力資源得以有效率的流通,而. y. Nat. 俄國與中亞地區的國家將可獲得更好的發展。 57希臘學者威辛納斯(Georgios L.. io. sit. Vousinas)於 2014 年撰寫的《歐亞經濟委員會:整合所面對的是經濟挑戰與地. al. er. 緣戰略》(Eurasian Economic Community: Towards Integration: Economic Challenges. n. v i n and Geostrategic Aspects)中表示 C hEEU 的成員國必須協調各個部門、執行一致的 engchi U 社會經濟發展計畫、確保彼此的財政與貨幣政策能相互配合、建立起交通服務 的共同機制、整合交通系統以及創建共同的能源市場等達到俄國區域整合的目. 標。 582015 年在第四屆的「吉俄跨區域會議--『歐亞經濟聯盟:跨區合作的新前 景』」(Kirgiz-Russian Inter-regional Conferenc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New. 55. 王维然、王京梁, 「試析歐亞經濟聯盟的發展前景」 ,現代國際關係,2015 第 8 期 ,頁 52-53。 56 2006 年由俄國與哈薩克創立,成員國共有六國,包含亞美尼亞、白俄羅斯、吉爾吉斯、塔吉 克。(EDB,2006) 57 Evgeny Vinokurov, “The Customs Union and the Single Economic Space: Towards the Eurasian Economic Union,” EDB Eurasian Integration Yearbook (2012), p.16. 58 Georgios L. Vousinas, Eurasian Economic Community: Towards Integration: Economic Challenges and Geostrategic Aspects, Scientific Research (2014), p.959. 19.

(29) prospects of inter-regional cooperation”)主講人耶修夫(Denis Yershov)在他主 講的「在歐亞整合的進程下吉俄的共同交通計畫」(Mutual Kirgiz-Russian projects in the sphere of transport in conditions of Eurasian integration processes) 中提到中亞地區的道路平整程度不量,再加上欠缺完善與連貫性的交通基礎設 施,因此 EEU 的成員國間得建立起共同的交通政策,這將能減少運送時程、降 低運送成本與更有效率的在成員國間進行人員移動以利交流。 59 關於 EEU 於交通與能源的發展,歐亞經濟委員會(Eurasian Economic Commission,EEC)的掌管能源與基礎建設部門的馬蘇洛夫(Tair Mansurov)於 2015 年在 EEC 發表的報告《歐亞經濟整合:事實與估算》(Eurasian Economic. 治 政 大 Integration: Facts and Figures)表示 EEU 主要的目標在於協調成員國的交通政策 立 以確保經濟上的整合,並且在競爭、透明化、安全、可靠性與對環境友善的前. ‧ 國. 學. 提下來逐步地建立起共同的交通空間(Common Transport Space)。這意味著首. ‧. 要的任務是確保交通與其基礎建設保持在極佳狀態,才有辦法將 EEU 的交通運. y. Nat. 輸系統與全球的交通運輸系統接軌,並且有效利用 EEU 成員國的運輸潛力,來. io. sit. 提高運輸服務的品質,並在技術面上提供運輸的安全性。在全球化時代國家之. al. er. 間的交通往來程度大幅增長,這態勢為 EEU 提供了新的機會。藉由 EEU 的總體. n. v i n 運輸能力的展現,將可成為歐洲和亞洲之間的陸橋,這一點也是 EEU 吸引成員 Ch engchi U. 國的誘因之一。在能源領域上主要是追求成員國協調彼此的能源政策,並建立 能源資源的共同市場,這將能確保成員國經濟的穩定增長,以及確保成員國的 能源安全。此外,EEU 也保護消費者和生產者的能源利益,提升了燃料性能源 使用上的經濟效率,並增加非石化類能源出口潛力。因此,執行有效率的能源. 政策以及建立電力、天然氣、石油與石油製品的共同市場,這也是 EEU 重要的 執行目標之一。 60. “EEU Сountries Сoordinate Efforts on Development of Their Economies,” Analytical Center for the Government of the Russian Federation (2015), <http://ac.gov.ru/en/events/06334.html>. Retrieved date: 2016/02/17. 60 Tair Mansurov, “Eurasian Economic Integration: Facts and Figures,” Eurasian Economic Commission 20 59.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Community industry enhancement and local economic development are the most important goals of rural community empowerment; conversely, the collapse of communities and

We do it by reducing the first order system to a vectorial Schr¨ odinger type equation containing conductivity coefficient in matrix potential coefficient as in [3], [13] and use

Students are asked to collect information (including materials from books, pamphlet from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Department...etc.) of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pollution on our

z 日本滋賀縣 Miho Museum 藏帶雙闕圍屏 石棺床 (原流失美國,再由日本 Miho.

Ma, T.C., “The Effect of Competition Law Enforcement on Economic Growth”, Journal of Competition Law and Economics 2010, 10. Manne, H., “Mergers and the Market for

During the period of Jin Dynasty and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 minorities migrated into Central Plain and established different regimes in north China. With the

“Water control and useful knowledge: river management and the evolution of knowledge in China, Northern Italy and the Netherlands.” Paper presented at the Global Economic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00) From initial education to working life – making transitions work, Paris: Organis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