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研究─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研究─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Copied!
16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學系研究所 碩士論文          .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研究 ─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 研究生:黃培鈞撰  指導教授:陳正根博士    中華民國 101 年 5 月 .

(2)

(3) 謝辭 這本論文的完成,並不是憑一己之力,而是身邊師長、同學、朋 友及家人的幫忙與支持,特別是: 指導教授陳正根老師。謝謝老師耐心的指導。 口試委員廖義銘老師及高文琦老師。謝謝老師們口試時的建議。 高雄大學李俊增老師、賴恆盈老師、邵惠玲老師、張永明老師、 陳麗雅老師。謝謝各位老師們上課時所傳授的知識,也謝謝李俊增老 師的鼓勵。 謝謝金萍姊在口試程序上提供的幫助。 開南大學老師鄭善印老師、楊偉文老師、林日東老師、林麗真老 師、溫俊富老師、李麒老師、李志殷老師、黃鼎佑老師、陳正根老師 、王泰銓老師、王韻茹老師、高文琦老師。謝謝各位老師於大學時代 的教導,奠定了就讀研究所的基礎。也謝謝陳正根老師、王韻茹老師 及高文琦老師的鼓勵與肯定。更謝謝高文琦老師自大學以來的傳道、 授業與解惑。 宏明、哲睿、欽育、玉玲、志勝、昀珊、耀賞、忠穎、郁文大哥 、維哲學長、淳宏學長、承華學長。謝謝大家在課業上及生活上的幫 忙。 星賀、富國、政翰、天銘、志偉、昆昱、俊偉、玠樺。感謝大家 一直以來的支持與幫忙。 翰今與偉華。謝謝你們的鼓勵與肯定。 意修。謝謝長期以來的照顧。 家人及淑良。感謝你們一直以來在背後默默的支持與付出,讓我 可以無後顧之憂的向前邁進。 謹以此論文獻給以上的各位。 培鈞 謹誌 2012.6.4 晨間  .

(4)

(5)  .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研究  ─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指導教授:陳正根  博士  國立高雄大學法律系      學生:黃培鈞  國立高雄大學政治法律系研究所    摘要      為避免時間之因素降低或減損本案判決之最大滿足度,行政訴訟法設有暫時 權利保護之制度。迄今為止,該議題之討論多集中比較法之範疇,且以停止執行 或假處分之實體審查標準為眾。本文之做成,在於透過演繹法之方式,以憲法之 角度作為切入點,對於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做一個完整且有系統之討論。 概括而言,本文討論之內容可分為三大部分:一、有效權利保護作為行政訴訟暫 時權利保護之憲法基礎。二、有效權利保護觀點下,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應如何形成與運作。三、我國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形成與運作之檢視。            第一部份,本文將先對於有效權利保護概念於德國法上之發展、討論及爭議 為簡要說明,作為往後討論之基礎。其次,對於我國學說與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加 以觀察及分析,用以釐清我國係如何繼受有效權利保護之概念,並與德國法上之 發展對照,進而反映出繼受過程中所產生之問題。接著,以憲法對於基本權之保 障為基礎,論述其作為有效權利保護之概念於我國繼受之理論基礎,並進而指出 權利保護「有效性」之內涵。            第二部分,本文則以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概念之說明作為開端,並進一步 討論目前學說與實務,對於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憲法基礎之看法。最後,.

(6) 以有效權利保護之對於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要求為立足點,分別就立法 者對於制度應如何形成,及行政法院應如何行使制度,做一完整之說明。    第三部分,本文將以前開之討論為基礎,對於行政訴訟法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內涵加以檢視。包含我國現行暫時權利保護所應具有之人的要素、程序標的、暫 時權利保護程序與本案程序之關聯、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方式、時點、決定、效 力及貫徹,及行政法院又如何運作該些規範。            最後,提出本文之結論,包含:一、有效權利保護之憲法基礎。二、行政訴 訟暫時權利保護之憲法基礎。三、由有效權利保護對於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 度之觀察,所得出現行制度之形成與運作所不足之處。    關鍵字:訴訟權、有效權利保護、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停止執行、假扣押、假處 分   .

(7)   凡例    一、中文參考資料除第一次之引註外,其餘皆採簡略引註之方式。例如:  完整引註: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2010 年 9 月,11 版 簡略引註: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   二、參考書籍之出版人未指明者,為作者自刊;版次未指明者,則為初版。    三、所引用條文未特別說明者,皆為我國法令。    四、法院見解之引用除正文外,皆以簡略方式引註,例如:  行政法院 75 年度判字第 362 號判例意旨:75 判 362 判例。  最高行政法院 100 年度裁字第 100 號裁定:100 裁 100。  台北高等行政法院 100 年度停字第 100 號裁定:北高行 100 停 100。       .

(8)

(9) 簡目    I .   簡. 目.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第三節  問題意識..................................................................................................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 8  第五節  研究方法................................................................................................ 10  第六節  研究架構................................................................................................ 10  第二章  來自憲法要求之有效權利保護.................................................................... 13  第一節  有效權利保護於我國之發展概況........................................................ 13  第二節  訴訟權之保障作為有效權利保護之立論基礎.................................... 23  第三節  有效權利保護之概念............................................................................ 29  第四節  有效性之概念........................................................................................ 35  第五節  小結........................................................................................................ 40  第三章  有效權利保護下之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43  第一節  行政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43  第二節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憲法基礎............................................ 45  第三節  有效之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48  第四節  小結........................................................................................................ 71  第四章  行政訴訟法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內涵檢視.................................................... 73  第一節  立法沿革................................................................................................ 73  第二節  暫時權利保護之人的要素.................................................................... 78  第三節  暫時權利保護之程序標的.................................................................... 87  第四節  暫時權利保護程序與本案程序之關聯.............................................. 100  第五節  小結...................................................................................................... 109  第五章  行政訴訟法上暫時權利保護之執行.......................................................... 111  第一節  暫時權利保護之方式.......................................................................... 111  第二節  暫時權利保護的時點.......................................................................... 117  第三節  暫時權利保護做成之考量.................................................................. 124 .

(10) II    簡目 . 第四節  暫時權利保護決定之效力.................................................................. 132  第五節  暫時權利保護之貫徹.......................................................................... 137  第六節  小結...................................................................................................... 139  第六章  結論.............................................................................................................. 141  參考文獻.................................................................................................................... 145       .

(11) 詳目    I .   詳. 目.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1  第二節  文獻回顧.................................................................................................. 2  第一項  以整體暫時權利保護制度為主題者.............................................. 2  一、  期刊雜誌文獻.............................................................................. 2  二、  學位論文...................................................................................... 2  第二項  以部分暫時權利保護制度為主題者.............................................. 4  一、  期刊雜誌文獻.............................................................................. 4  二、  學位論文...................................................................................... 5  第三項  小結.................................................................................................. 7  第三節  問題意識.................................................................................................. 7  第四節  研究範圍.................................................................................................. 8  第五節  研究方法................................................................................................ 10  第六節  研究架構................................................................................................ 10  第二章  來自憲法要求之有效權利保護.................................................................... 13  第一節  有效權利保護於我國之發展概況........................................................ 13  第一項  學說觀點........................................................................................ 13  一、  德國法發展概論........................................................................ 13  二、  我國之發展................................................................................ 14  第二項  實務立場........................................................................................ 16  一、  類似或相同用語........................................................................ 17  二、  類似或相同概念........................................................................ 19  第三項  回顧與檢討.................................................................................... 21  一、  學說回顧.................................................................................... 21  二、  實務回顧.................................................................................... 22  三、  綜合檢討.................................................................................... 22  第二節  訴訟權之保障作為有效權利保護之立論基礎.................................... 23  第一項  人性尊嚴與基本權保障................................................................ 23 .

(12) II    詳目 . 一、  人性尊嚴作為基本權保障之基礎............................................ 23  二、  學說立場.................................................................................... 24  三、  實務觀點.................................................................................... 24  第二項  基本權保障之落實........................................................................ 25  一、  基本權理論之繼受.................................................................... 25  二、  人權守護者之努力.................................................................... 27  第三項  本於訴訟權保障而生之有效權利保護........................................ 28  一、  訴訟權作為基本權之一環........................................................ 28  二、  訴訟權保障之落實與有效權利保護........................................ 28  第三節  有效權利保護之概念............................................................................ 29  第一項  有效權利保護之意義.................................................................... 29  第二項  與訴訟權其他內涵之區別............................................................ 30  一、  與無漏洞之權利保護................................................................ 30  二、  與公平審判訴訟程序................................................................ 31  第三項  有效權利保護之規範效力............................................................ 32  一、  對立法權之拘束........................................................................ 32  二、  對司法權之拘束........................................................................ 33  三、  對行政權之拘束........................................................................ 34  第四節  有效性之概念........................................................................................ 35  第一項  有效性概念釐清之必要................................................................ 35  第二項  學說及實務觀點之回顧................................................................ 36  第三項  法釋義學下之有效性概念............................................................ 37  一、  法釋義學與有效性.................................................................... 37  二、  學理上質疑之回應.................................................................... 39  第五節  小結........................................................................................................ 40  第三章  有效權利保護下之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43  第一節  行政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43  第一項  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概念............................................................ 43  第二項  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功能............................................................ 43  一、  目前學說之看法........................................................................ 43  二、  現行看法之再商榷.................................................................... 44 .

(13) 詳目    III . 第二節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憲法基礎............................................ 45  第一項  有效權利保護................................................................................ 45  第二項  司法權之核心................................................................................ 46  一、  實務見解.................................................................................... 46  二、  內容解析.................................................................................... 47  三、  現況調和.................................................................................... 48  第三節  有效之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48  第一項  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形成............................................................ 48  一、  暫時權利保護之人的要素........................................................ 48  二、  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程序標的................................................ 50  三、  暫時權利保護程序與本案程序間之關聯................................ 52  四、  暫時權利保護之方式................................................................ 54  五、  暫時權利保護之時點................................................................ 55  六、  暫時權利保護做成之考量........................................................ 59  七、  暫時權利保護決定之效力........................................................ 61  八、  暫時權利保護之貫徹................................................................ 69  第二項  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運作............................................................ 69  第四節  小結........................................................................................................ 71  第四章  行政訴訟法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內涵檢視.................................................... 73  第一節  立法沿革................................................................................................ 73  第一項  停止執行........................................................................................ 73  第二項  保全程序........................................................................................ 75  一、  假扣押........................................................................................ 75  二、  假處分........................................................................................ 76  第二節  暫時權利保護之人的要素.................................................................... 78  第一項  現行法之規定................................................................................ 78  第二項  現行實務之運作............................................................................ 80  一、  行政行為之相對人.................................................................... 80  二、  客觀訴訟之當事人.................................................................... 81  三、  行政行為之利害關係人............................................................ 82  第三項  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83 .

(14) IV    詳目 . 一、  確保人民運用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83  二、  符合行政訴訟目的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85  三、  多元法律關係下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86  第三節  暫時權利保護之程序標的.................................................................... 87  第一項  現行法之規定................................................................................ 87  第二項  實務之運作.................................................................................... 88  一、  停止執行.................................................................................... 88  二、  保全程序.................................................................................... 91  三、  程序標的與暫時權利保護之決定............................................ 92  第三項  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92  一、  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程序標的與本案訴訟............................ 92  二、  暫時權利保護制度程序標的之認定........................................ 99  第四節  暫時權利保護程序與本案程序之關聯.............................................. 100  第一項  現行法之規定.............................................................................. 100  第二項  實務之運作.................................................................................. 101  一、  形式上獨立於本案訴訟程序.................................................. 101  二、  一般實體判決要件之審查...................................................... 101  三、  暫時權利保護程序中之認定對本案程序之影響.................. 106  第三項  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108  第五節  小結...................................................................................................... 109  第五章  行政訴訟法上暫時權利保護之執行.......................................................... 111  第一節  暫時權利保護之方式.......................................................................... 111  第一項  現行法之規定.............................................................................. 111  一、  停止執行、假扣押及假處分.................................................. 111  二、  不停止執行原則之採納.......................................................... 111  第二項  實務之運作.................................................................................. 112  一、  暫時權利保護方式與本案訴訟類型...................................... 112  二、  假處分與停止執行之適用...................................................... 113  三、  暫時權利保護途徑之誤用...................................................... 113  第三項  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114  一、  訴訟類型未與暫時權利保護方式劃上等號.......................... 114 .

(15) 詳目    V . 二、  不停止執行並非即違反有效權利保護.................................. 114  三、  假處分與停止執行適用疑義之消弭...................................... 115  四、  暫時權利保護類型之轉換...................................................... 116  第二節  暫時權利保護的時點.......................................................................... 117  第一項  現行法之規定.............................................................................. 117  一、  行政訴訟繫屬前...................................................................... 117  二、  行政訴訟繫屬後終局判決前.................................................. 117  三、  終局判決後判決確定前.......................................................... 118  四、  確定判決後.............................................................................. 118  第二項  實務之運作.................................................................................. 119  一、  行政訴訟繫屬前...................................................................... 119  二、  行政訴訟繫屬後終局判決前.................................................. 120  三、  終局判決後判決確定前.......................................................... 120  四、  確定判決後.............................................................................. 121  第三項  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122  一、  行政訴訟繫屬前之暫時權利保護需要.................................. 122  二、  終局判決後確定前仍有暫時權利保護之需要...................... 124  三、  判決確定後尚有暫時權利保護之需要.................................. 124  第三節  暫時權利保護做成之考量.................................................................. 124  第一項  停止執行...................................................................................... 124  一、  現行法之規定.......................................................................... 124  二、  實務之運作.............................................................................. 125  三、  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126  第二項  保全程序...................................................................................... 130  一、  假扣押...................................................................................... 130  二、  假處分...................................................................................... 130  第四節  暫時權利保護決定之效力.................................................................. 132  第一項  決定之羈束力.............................................................................. 132  第二項  決定之確定力.............................................................................. 133  第三項  決定之形成力.............................................................................. 135  第四項  決定之執行力.............................................................................. 137 .

(16) VI    詳目 . 第五節  暫時權利保護之貫徹.......................................................................... 137  第一項  現行法之規定.............................................................................. 137  第二項  實務之運作.................................................................................. 137  第三項  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138  第六節  小結...................................................................................................... 139  第六章  結論.............................................................................................................. 141  參考文獻.................................................................................................................... 145       .

(17) 第一章    緒論    1 .  .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         法諺有云「有權利,必有救濟」(Ubi jus, ibi remediun),惟徒有救濟仍嫌 不足,是法諺又云「遲來正義,非正義」(Justice delayed is justice denied)。一 個完善的權利背後應存在一個完善的救濟途徑,而完善救濟途徑之設計,至少對 人民而言須係有效的,以避免人民於救濟途徑中縱使獲得勝訴結果,但此結果卻 緩不濟急,對於權利之損害早已於事無補。有鑑於此,作為提供人民受公權力侵 害之救濟制度  ─  行政訴訟,遂設有「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以避免人民於行政 訴訟中,因程序時間之經過,而無法獲得有效之權利保護。            行政訴訟中暫時權利保護制度應如何設計及運作,與其背後之憲法基礎有著 深遠之影響。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作為訴訟制度之一環,其之目的在於保障人民之 基本權利,倘若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設計及運作,無法符合憲法之要求,即屬違 憲而有改善之必要。學理上大多認為,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憲法基礎,來自於作 為訴訟權核心之一的「有效權利保護」1。然而,「有效權利保護」一語,並非 我國實定法之用語,係透過學說與大法官解釋對於德國法上之繼受而來,其之概 念及與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關聯,均有待進一步釐清。            綜上所述,本文期望能以「有效權利保護」之討論為基礎,並進以釐清由「 有效權利保護」推衍而出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應具備何許之內容,並進而 檢視我國行政訴訟法「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制定與運作,是否真能符合「有效 權利保護」之要求。 .                                                         1.   翁岳生,〈導論〉,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五南,2002 年,8‐11 頁 。 .

(18) 2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研究─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 第二節 文獻回顧 我國之文獻中以行政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為研究對象者,依資料之來源 可區分為期刊雜誌、博士論文、碩士論文及教科書。就教科書而言,就行政訴訟 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說明,皆以簡短之篇幅加以介紹,並未有深入之討論2, 是本文只好予以割愛,不另加以回顧。期刊雜誌部分,近年來以行政訴訟之暫時 權利保護制度為研究對象者,不在少數,考量本文能力有限,無法就所有文獻一 一細述,故僅就本文主觀上認為較具代表性之文獻加以說明。博士論文部分,考 量以行政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為研究對象者僅有一份,故將之與碩士論文合 併說明。緣以下所回顧之文獻雖皆以行政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為研究對象, 惟作者們所著重之焦點各有不同,為求說明之便,故各類文獻中又再細分為「以 整理暫時權利保護制度為主題者」與「以部分暫時權利保護制度為主題者」加以 討論,併予敘明。 . 第一項 以整體暫時權利保護制度為主題者 一、期刊雜誌文獻  此部分較具有代表性之文獻為,陳清秀教授 1999 年 6 月之「行政訴訟上之 暫時權利保護」一文3。該文作成於行政訴訟法 1998 年修正後,其先就日本法及 德國法上之立法例介紹,作為將來新法施行時之參考。其後,分別針對停止執行 、假處分及假扣押之規定,做法釋義學之闡述,而且不難發現,作者之論述深受 德國法之影響。  二、學位論文          一、以暫時權利保護作為學位論文主題者,最早為林明鏘教授,人民權利之 暫時保護─以行政訴訟程序為中心,1987 年,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                                                         2.   例如:吳庚,《行政爭訟法論》,2011 年 1 月,5 版,停止執行之說明僅用了 4 頁篇幅(211‐215 頁),保全程序之篇幅雖較為增加,但亦僅有 14 頁(341‐355 頁)。蔡志方,《行政救濟法新 論》,元照,2007 年 11 月,3 版,停止執行之說明僅用了 6 頁篇幅(272‐278 頁),保全程序 之篇幅亦僅有 7 頁(342‐349 頁)。陳敏,《行政法總論》,2007 年 10 月,5 版,雖以暫時權 利保護為標題,但亦僅做了 16 頁之說明(1564‐1580 頁)。  3   陳清秀,〈行政訴訟上之暫時權利保護〉,收錄於: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廳,《行政訴訟論 文彙編第二輯》,司法院行政訴訟及懲戒廳,1999 年 6 月,277‐309 頁。 .

(19) 第一章    緒論    3 . 該文指出我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憲法基礎為憲法第 7 條平等權及第 16 條訴訟 權之保障:前者,能導出人民於訴訟法上應具備「武器平等」,故得對行政機關 主張免先受執行或扣押之權利;後者能導出國家應保障人民在訴願及訴訟程序上 ,能獲得有效之法律保護(Effektivität des Rechtsschutzes),故先行之暫時權利 保護為行政訴訟所不可或缺之要件4。此外,該文更透過介紹與比較我國與西德 及日本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包含執行停止與暫時命令之原則、要件、內容、效 力及實務運作之不同,而指出我國現行之權利暫時保護體系,存在理論未經建立 與制度末臻充實之兩大缺點。並提出我國法制度,其應與應革之方法。            二、陳世旻,行政爭訟上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2000 年,中央警察大學法 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該文指出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存在根據,係出為避免自力 救濟禁止原則及法定程序解決紛爭原則之採行,因時間因素造成之權利實現危險 ,故有權利救濟實效性確保之必要5。此外,該文更進一步討論民國 87 年所修正 通過之行政訴訟法中關於停止執行與保全程序制度之運用,並透過與日本民事保 全法之比較,凸顯我國行政訴訟之保全程序,是在無任何施行經驗下即為採行, 並且大量移植上民事訴訟法規定,所產生之問題。            三、朱健文,租稅行政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程序─以德國法為借鏡,2002 年,輔仁大學法律系博士論文。該文係透過德國法上租稅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 程序之介紹,分別就我國租稅行政訴訟中暫時權利保護之憲法基礎、規範結構及 內容,以及停止執行、假處分及假扣押程序之具體規範架構等問題,參酌德國租 稅行政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規範內涵,對我國現行行政訴訟法提出解釋論及立法 論的建議。其中,作者指出德國法上關於暫時權利保護之基礎為權力分立原則、 有效之權利保護、平等原則與財產權之保障6。            四、蕭于哲,論日本行政訴訟中課予義務訴訟與禁制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 以暫時課予義務與暫時禁制為中心,2009 年,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該                                                         4.   林明鏘,《人民權利之暫時保護  ─  以行政訴訟程序程序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研究所 碩士論文,1987 年,12‐13 頁。  5   陳世旻,《行政爭訟上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中央警察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0 年,10‐11 頁。  6   朱健文,《租稅行政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程序‐以德國法為借鏡》,輔仁大學法律系博士論文 ,2002 年,49‐120 頁。 .

(20) 4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研究─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 文指出我國憲法第 16 條對於訴訟權之保障,包含實效性之權利保護原則,而此 一原則即為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憲法基礎7。此外,該條規定乃參酌日本行政事 件訴訟法第 44 條制定,因此,該文就日本行政事件訴訟法之該條規定,以及相 關學說及實務界對該條文的解釋加以介紹及探討,以作為就我國行政訴訟法第 299 條參酌日本該條規定的妥適性加以檢討。            五、謝承益,論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案件之暫時權利保護機制,2010 年,國立中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該文認為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憲法基礎為訴 訟權與平等權之保障。前者於德國法上係透過基本法第 19 條第 4 項之規範衍生 ,於我國則係透過憲法第 16 條之規定加以導出;後者則以我國憲法第 7 條作為 依據8。此外,該文討論之主軸側重於在雙階理論作為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 之法制設計上,如何透過暫時權利保護制度給予次優申請人之權利獲得有效之保 護。 . 第二項 以部分暫時權利保護制度為主題者 一、期刊雜誌文獻          停止執行部分之代表性文獻為,林明昕教授 2006 年 12 月之「行政爭訟上停 止執行之實體審查標準-以行政訴訟法第一百十六條第二項為中心9」一文。該 文先就我國行政法院之裁定作分析,並指出現行實務問題所在,其後介紹德國法 上之法制與學說觀點,供實務運作時參考。於實務運作部分,據作者之觀察,行 政法院適用停止執行之條文時,多以說文解字之方式操作,造成構成要件之適用 上過於嚴苛,同時也產生停止執行之聲請多為駁回之結果。準此,作者建議可使 用德國學者 Schoch 所提出之「階段化審查」模式作為停止執行之實體審查標準 。亦即,先以實體法角度對於本案是否有勝訴之望加以判斷;當前者無法明確判 斷時,則以勝訴或敗訴之蓋然性為考量;倘若再無法釐清,則進一步利益衡量停                                                         7.   蕭于哲,《論日本行政訴訟中課予義務訴訟與禁制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以暫時課予義務與暫 時禁制為中心》,東吳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09 年,23‐24、32 頁  8   謝承益,《論促進民間參與公共建設法案件之暫時權利保護機制  》,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 所碩士論文,2010 年,74‐82 頁。  9   林明昕,〈行政爭訟上停止執行之實體審查標準 — 以行政訴訟法第一百十六條第二項為中心 〉,收錄於:2005 行政管制與行政爭訟》,中央研究院法律研究所籌備處,2006 年 12 月,1‐39 頁。 .

(21) 第一章    緒論    5 . 止執行與不停止執行之結果。            假處分部分之代表性文獻為,陳英鈐教授 2005 年 7 月之「從有效權利保護 論公法上假處分-與最高行政法院的裁定對話10」一文。該文之內容可分為三大 層次,作者先說明有效權利保護與暫時權利保護間之關係,其後更進一步指出暫 時權利保護之功能,最後以先前之討論為基礎對於最高行政法院的裁定加以檢討 。該文特別之處在於其係討論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文獻中,少數就有效權 利保護與暫時權利保護間之關係加以說明者。美中不足之處在於,該文就有效權 利保護概念及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功能之說明,僅係點到為止地介紹德國法上之討 論,未有更深入之論述。是以,作者對於我國行政訴訟法中假處分之適用雖有其 精闢之看法,但卻無法凸顯有效權利保護理論與對於假處分制度之設計與運作之 影響。  二、學位論文          一、陳世明,行政法上停止執行制度之研究,2002 年,中央警察大學法律 學研究所論文。該文係以比較法之角度,觀察德國及日本現行制度之學說概況及 修法重點,以之檢視我國現行停止執行制度,並提出若干觀點作為解釋論及立法 論之補充。            二、康春田,論行政訴訟法上停止執行之審查標準,2004 年,國立中正大 學法律學研究所論文。該文之研究重點在於停止執行審查要件分析,其透過我國 相關大法官會議解釋與最高行政法院所表示之法律見解,做有系統的統計分析整 理,並參考德國與日本法制之發展,而分析我國有關停止執行裁定之審查標準為 何及外國學說與理論引進我國適用之可能性。            三、羅金燕,行政處分停止執行法制研析,2005 年,南華大學公共行政與 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該文立於民國 87 年,訴願法與行政訴訟法大幅修正時, 係參酌德、日法制中部分內容之觀點,遂參考德、日停止執行相關法規範及國內 學者論著學說與修法之立法理由,針對法律規定之適用疑義及實務見解,逐步研                                                         10.   陳英鈐,〈從有效權利保護論公法上假處分  ─  與最高行政法院的裁定對話〉,《臺大法學 叢論》,34 卷,4 期,2005 年 7 月,71‐128 頁。 .

(22) 6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研究─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 討分析,以提供研究結果,提供實務運作之參考與將來修法之建議。            四、馬鴻驊,行政訴訟上假處分決定之實體審查標準,2005 年,國立中正 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論文。該文係以假處分之實體審查為研究之主軸,透過若干先 決問題之釐清,諸如行政訴訟上與民事訴訟上之假處分程序之差異等,進一步以 本案事先裁判現象的普遍存在為關鍵因素,並衡酌分配與降低錯誤裁判風險的考 量、避免投機型訴訟的思考、美國法上臨時禁制令的比較以及我國民事訴訟上假 執行制度的觀點,分別從目的性考量、訴訟政策、其他比較法以及現行制度出發 ,來證立、析論何以應採取「強化處分請求審查」模式,作為行政訴訟上假處分 決定之實體審查標準。            五、盧惠珍,論行政爭訟法之停止執行制度─以實體要件之審查為中心,2007 年,國立高雄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該文之研究重心在於停止執行之實體要件 ,其透過觀察比較法上德國法之運作,對照我國現行制度學說及實務,並加以歸 納及分析,藉此尋找一最合乎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功能下之停止執行制度。            六、倪永祖,論稅法上核課處分停止執行之研究,2008 年,中原大學財經 法律研究所論文。該文係以稅務爭訟之程序標的與爭訟標的作為研究基礎,並參 考德國行政法院法第 80 條及租稅通則第 361 條規定內容與日本停止執行制度, 而討論:(一)法院外行政救濟停止執行法制及實務操作;(二)行政訴訟有關 停止執行法制及實體審查標準;(三)稅務爭訟停止執行的本土化特殊案型。進 以觀察現行稅務爭訟案件有關停止執行制度是否能符合有效的權利保護並能兼 顧行政效能要求之議題。            七、王慶泰,行政爭訟停止執行制度之研究─以我國法與日本法之比較為中 心,2008 年,中國文化大學法律學研究所論文。該文之內容主要著眼於透過比 較日本法上停止執行之運作,以作為我國停止執行所生諸問題之解決途徑。            八、詹融潔,停止執行與假處分制度實體要件之研究─以日本行政事件訴訟 法的變革對我國的啟示為中心,2009 年,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論文。 該文指出我國行政訴訟法第 116 條的用字及立法目的與日本 2004 年修正以前停.

(23) 第一章    緒論    7 . 止執行相同,是以其透過比較法之觀察,討論日本法之學說及實務對停止執行實 體要件的解釋與適用,供我國法院運作停止執行制度的參考。至於假處分的部分 ,則係本於我國之發展正與日本法制相反,遂透過日本法上之說明,提供我國另 一個思考的路徑。 . 第三項 小結         藉著上開說明,可以得到以下結論:    就時間點而言,文獻上對於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多集中於 1998 年 以後,於此時間點之前,僅有林明鏘教授之碩士論文對此議題有所涉略。    就研究範圍而言,鮮有文獻針對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作整體性之檢視 ,多數集中在停止執行範疇,其中又以停止執行之實體審查標準為眾;以假處分 為研究者,則略顯不足;至於假扣押部分,則尚待開拓。    就研究方法而言,文獻上多透過比較法之角度,介紹德國法與日本法上行政 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規範及學說,做為我國之借鏡。    就研究角度而言,多將焦點集中在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範疇,對於 該制度之憲法基礎則較少著墨。 . 第三節 問題意識         藉由上開文獻回顧,可以得知我國文獻就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研究 範疇,多集中於停止執行部分,其中又以實體審查標準最為眾,且討論之方式多 由比較法角度出發,缺乏本於憲法之立場對於該議題做整體性之討論。另我國行 政訴訟法之暫時權利保護方式包含停止執行、假處分及假扣押三大類型,此代表 基於憲法訴訟權保障11所導出之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係由此三種機制所共同 承載,該三者之適用範圍絕非全然獨立。惟我國文獻卻著重於停止執行之研究, 是否係忽略上開說法,不得而知。準此,我國文獻就此議題之研究,可謂係比較                                                         11.   更精準地來說,可能包含平等權、財產權、權力分立甚至其他憲法原理原則或基本權在內。 .

(24) 8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研究─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 法的、片段的及割裂的,缺乏整體性且有系統之探討,如此之結果,對於法律制 度的繼受或反省都將隱藏著「打擊錯誤」或「客體錯誤」之風險。    我國為一法治國家,憲法作為國家權力運作之基本規範,拘束行政權、立法 權及司法權,無論係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形成(立法權運作)或該規定 之具體適用(司法權及行政權之運作),皆不可脫溢於憲法框架之外。是對於法 律制度之繼受與反省,吾人不應一昧地聚焦比較法之研究,更應關注自身法律體 系之一致性與本土化。由憲法之角度切入觀察,正係建構法律體系一致性與本土 化之一方式。是本文希望能由此一方式著手,對於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提 供一有系統且完整的分析,讓此議題之討論不在處於比較法的、片段的及割裂的 狀態。 . 第四節 研究範圍 按憲法第 171 條第 1 項規定,法律與憲法牴觸者無效,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作 為行政訴訟之一環,係由立法者透過行政訴訟法之制定而加以落實。就此,忽略 行政訴訟法中暫時權利保護制度與憲法關聯之討論,似無法對於該制度做一完整 性之研究。申言之,倘若該制度之本身其無法合乎憲法之要求,即屬違憲之制度 而應屬無效,遑論是否有其不妥之處而須透過比較法之觀察而加以改善。            依據前開文獻分析,暫時權利保護之憲法基礎不外乎為訴訟權、平等權、權 力分立及財產權。惟憲法基礎之討論僅為本文研究之起點,並非終點,是該部分 之討論範圍有必要予以限縮。考量本文欲討論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屬行政訴訟一 環12,其之形成與運作皆與訴訟權之保障有直接關連13,故關於行政訴訟暫時權 利保護制度之憲法基礎,僅集中於訴訟權部分予以討論。                                                            12.   理論上而言,基本權之拘束對象為國家權力,無論係司法權、立法權或行政權之行使,莫不 以保障人民基本權為目的。又基於國家資源之有限性,國家權力本於司法程序、立法程序及 行政程序做出決定時,皆有可能產生對於人民權利之保障已無實益之情況,此時,對於人民 而言,均有暫時權利保護之需求。  13   更精確的來說,訴訟制度之目的除了在於保障人民之訴訟權外,更在於保障人民其他實體性 權利,從此角度觀察,訴訟制度亦在於保障訴訟權以外之權利。然而,我國憲法既然明文保 障人民之訴訟權,關於訴訟制度之建構,相較於其他實體基本權之「一般規定」,自應以訴 訟權之「特別規定」為依據。 .

(25) 第一章    緒論    9 . 訴訟權作為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憲法基礎,係學說引進德國基本法第 19 條 第 4 項規定所導出之有效權利保護而來,為能更精確掌握研究之重點,本文將以 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研究做為主軸。有效權利保護概念係發源自德國法,前開所 提及之朱健文先生 2002 年輔仁大學法律系博士論文:「租稅行政訴訟之暫時權 利保護程序─以德國法為借鏡」已有詳細說明,為免蛇足,關於有效權利保護概 念於德國法上之發展,本文僅作簡要之說明,而將焦點聚集在我國學說及實務如 何繼受及運用此一舶來品。確定有效權利保護概念於我國憲法之繼受基礎後,本 文將進一步以之作為基準,用以對我國行政訴訟法之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做一整體 性及有系統之觀察。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係一透過立法者以法律之方式形成,且交由行 政法院運作之制度,若以立法權與司法權之行使為標準,對於該制度之觀察可分 為「制度之形成」與「制度之運作」兩大部分。其中,「制度之形成」與「制度 之運作」又可分別再細分為「憲法對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要求」與「暫時權利保 護實際上之運作是否符合憲法要求」兩大部分。前者,著重由憲法之角度導出暫 時權利保護制度應如何形成與如何運作;後者,側重於實際上「立法者對於該制 度之形成是否符合憲法之要求」及「行政法院之運用有無違反憲法之要求」。應 先指出者係,關於實務運作之立場,最具代表性者非行政法院之裁判莫屬,惟鑑 於我國高等行政法院就保全程序所為之裁定並未對外公開,是有關於保全程序之 實務立場僅能以最高行政法院所為之裁定作為觀察標的。           . 憲法訴訟權保障有效權 利保護為主軸  (我國實務與理論發展) .     圖  1:研究範圍 .  . 憲法對暫時權利保 護制度之要求  (應然面) . 暫時權利保護是否 符合憲法要求  (實然面). 制度的形成 . 制度的運作 . 制度的形成 . 制度的運作 .

(26) 10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研究─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 第五節 研究方法         由以上之文獻分析可以得知,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議題,於比較法 之研究上已有豐碩之成果。為期透過不同之觀點討論該議題,本文將以有效權利 保護概念之討論為基礎,搭配演繹法之運用,以有效權利保護之觀點分析該制度 於應然面上,應如何形成及運作。同時並以該演繹及分析之成果,檢視該制度於 我國實然面之形成與運作,藉以對該制度作一整體性之討論,進而釐清我國現行 制度之設計及運作是否仍有不足之處,供他日修法及解釋時參考之用。 . 第六節 研究架構         於第二章,本文將對於有效權利保護之概念加以探討。首先,針對德國法上 之發展、討論及爭議為簡要說明,作為往後討論之基礎。其次,對於我國學說與 司法院大法官解釋加以觀察及分析,用以釐清我國係如何繼受有效權利保護之概 念,並與德國法上之發展對照,進而反映出繼受過程中所產生之問題。接著,以 憲法對於基本權之保障為基礎,論述其作為有效權利保護之概念於我國繼受之理 論基礎,並進而指出權利保護「有效性」之內涵。            於第三章,本文將以有效權利保護為基礎,對於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加以觀察。首先,對於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之概念加以說明,包含其之意義及 功能。其次,進一步討論目前學說與實務對於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憲法基 礎之看法。最後,以有效權利保護之對於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要求為立 足點,分別就立法者對於制度應如何形成及行政法院應如何行使制度,做一完整 且有體系之說明。    於第四章,本文將以前開之討論為基礎,對於行政訴訟法暫時權利保護制度 內涵加以檢視。為期有一完整性之說明,本文先交待我國行政訴訟法中停止執行 與保全程序之立法沿革。其次,進一步討論暫時權利保護所應具有之人的要素、 程序標的及暫時權利保護程序與本案程序之關聯。    於第五章,本文將進一步討論我國立法者係如何本於有效權利保護制度行政 訴訟法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方式、時點、決定、效力及貫徹,及行政法院又如何.

(27) 第一章    緒論    11 . 運作該些規範。應說明者係,我國立法者將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劃分為停 止執行與保全程序兩大部分。前者,實務之裁定皆有公開,具有豐富之材料可供 研究;後者,因保全程序之裁定,除抗告或向最高行政法院為聲請外,其餘高等 行政法院所為之裁定皆未對外公開,故僅能就少部分現有資料中較具有爭議性之 問題加以討論。此外,為期能反映近來實務見解,故除具有代表性之裁判外,原 則以上近兩年之裁判為研究之對象,併予敘明。            於第六章,將提出本文之結論,包含:一、有效權利保護之憲法基礎。二、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之憲法基礎。三、由有效權利保護對於行政訴訟暫時權利 保護制度之觀察,所得出現行制度之形成與運作所不足之處。   .

(28)

(29) 第二章    來自憲法要求之有效權利保護    13 .  . 第二章 來自憲法要求之有效權利保護 第一節 有效權利保護於我國之發展概況 第一項 學說觀點 一、德國法發展概論          「有效權利保護」並非我國實定法上之用語,學說上多透過比較法之方式, 對照德國法之發展而討論我國之現況。申言之,德國基本法第 19 條第 4 項規定 :「任何人的權利受到官署侵害時,得以提起訴訟」,德國學說上本此認為,基 本法除了保障人民向法院尋求救濟的機會外,更肯定人民得請求「有實效之法院 審查」(tatsächlich wirksame gerichtliche Kotrolle)的權利14。同時,德國聯邦憲 法法院亦肯定,基本法之該項規定在於賦予人民「有效權利保護請求權」(der  grundrechtliche Anspruch auf effectiven Rechtsschutz)15。          本於上開討論,德國學說上更衍生出以下問題:第一,有效權利保護之憲法 基礎。認為係德國基本法第 19 條第 4 項規定者,理由在於該規定既然保障人民 向法院救濟之途徑,本身即包含有效權利保護之要求在內16;認為非德國基本法 第 19 條第 4 項規定者,理由在於有效權利保護之要求可由實體基本權加以導出 ,並無須藉由前開規定為之17。更有認為,無論係實體基本權抑或基本法第 19 條第 4 項之規定,皆可推論出有效權利保護之要求18。                                                          14.   陳愛娥,〈「有效權利保護」與「行政決定空間」對行政訴訟制度的影響〉,收錄於:司法 院,《行政訴訟論文彙編》,司法院,1998 年 5 月,57 頁。  15   BVerfGE 81, 123, 129; BVerfGE 89, 340, 342; BVerfGE 93, 1, 13.  16   Vgl.  Klaus  Finkelnburg,  Das  Gebot  der  Effektivität  des  Rechtsschtzes  in  der  Rechtsprechung  des  BVerwGE,  Festgabe  aus  Anlaß  des  25  jährigen  Bestehens  des  Bundesverwaltungsgerichts  1978,  S,170.  轉引自:朱健文,《論行政訴訟中之預防性權利保護》,輔仁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 論文,1995 年,18 頁。  17   Dieter Lorenz, Der Grundrechtliche Anspruch auf effektiven Rechtsschutz, AÖR 1980, S.638f.  轉引 自:朱健文,《論行政訴訟中之預防性權利保護》,輔仁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8 頁 。  18   Schenke, W‐R, Kommentar zum Bonnor Grundgesetz, Art. 19Ⅳ, 1982, S.388.  轉引自:朱健文,《 論行政訴訟中之預防性權利保護》,輔仁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6 頁。 .

(30) 14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研究─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   第二,有效性之內涵。有效權利保護,係由兩個概念所組成,一為權利保護 ,一為有效性。德國學說上除了對有效權利保護之憲法基礎存在爭論外,對於有 效性之內涵亦有爭議。有認為,有效性並不具備實質內涵19,理由在於德國聯邦 憲法法院實際上並未對於有效權利保護概念多加闡述20。亦有認為,有效性具備 實質內涵,理由在於觀察德國聯邦憲法法院之解釋,可以歸納出所謂之有效性包 含救濟的形式應適當、救濟之管道存在不必要之限制、救濟之提供應即時及救濟 之程序應具備最低之正當法律程序等內涵21。    第三,有效性之判斷。縱然肯定有效性具備實質內涵,惟具體個案中應如何 判斷訴訟制度之設計是否與之相符,德國學說上之看法仍有分歧。有認為有效性 係針對訴訟制度之要求,故僅須針對訴訟法之規定判斷即可22。亦有認為「有效 性」之概念過於空泛,必須結合被保護之實體權利,始能加以判斷23。    綜上所述,有效權利保護之概念於德國法上之運用,並非全無爭議,欲將此 概念引進我國時,首當其衝者即為憲法基礎之問題。換言之,究係以實體基本權 即得導出此概念,抑或須另尋求類似於德國基本法第 19 條第 4 項之規定作為繼 受基礎,勢必成為燙手山芋。確定此概念於我國之憲法基礎後,緊接著尚面臨權 利保護「有效性」之內涵為何及「有效性」應如何判斷之挑戰。以下,本文將以 上開問題意識為立足點,對於我國學說及實務之發展加以分析與討論。  二、我國之發展          我國憲法中並未做有與德國基本法第 19 條第 4 項「相同」之規範,學者多                                                         19.   Arndt, Praktiabilität und Effizienz, S140, 144, 146, 149, 151.  轉引自:朱健文,《租稅行政訴訟之 暫時權利保護程序‐以德國法為借鏡》,輔仁大學法律系博士論文,52 頁。  20   朱健文,《租稅行政訴訟之暫時權利保護程序‐以德國法為借鏡》,輔仁大學法律系博士論文 ,53 頁。  21   Dieter Lorenz, Der Grundrechtliche Anspruch auf effektiven Rechtsschutz, AÖR 1980, S.631‐632.轉 引自,陳愛娥,〈「有效權利保護」與「行政決定空間」對行政訴訟制度的影響〉,收錄於 :司法院,《行政訴訟論文彙編》,58 頁。  22   Klaus  Finkelnburg,  Das  Gebot  der  Effectivität  des  Rechtsschutzes  in  der  Rechtssprechung  des  BverwGE,  Festgabe  aus  Anlaß  des  25  järigen  Bestehens  des  Bundesverwaltungsgerichts,  1978,  S.170.轉引自:朱健文,《論行政訴訟中之預防性權利保護》,輔仁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 文,19 頁。  23   Dieter Lorenz, Der grundrechtliche Anspruch auf effectiven Rechtsschutz, AöR, 1980, S.638.  轉引 自:朱健文,《論行政訴訟中之預防性權利保護》,輔仁大學法律系研究所碩士論文,22 頁 。 .

(31) 第二章    來自憲法要求之有效權利保護    15 . 認為我國憲法對於訴訟權之保障具有三大核心,分別為無漏洞之權利保護( lückloser Rechtsschutz)、公平審判訴訟程序(Das Recht auf ein faires Verfahren )及有效之權利保護(effektiver  Rechtsschutz)24。「無漏洞之權利保護」,一 言以蔽之,即是「有權利必有救濟」,亦即訴訟權保障人民之主觀權利受侵害時 ,皆有向法院尋求救濟之機會,且此一機會更是人民之權利25。論者更進一步指 出,無漏洞之權利保護除「有權利必有救濟」之貫徹外,更及於立法者對於審判 權之劃分、訴訟進行之程序及訴訟類型等制度之設計所生的不利亦不應由人民負 擔26。            「公平審判訴訟程序」之概念,出自於英美法之發展,學者認為其指國家所 設置之法院必須符合「司法獨立原則」、「法定法官原則」、「法律上聽審權」 、「武器平等原則」之要求。首先,司法獨立指獨立審判而言27。其次,法定法 官原則,指何種案件由何一法官承辦,原則上須事先以法律明定28。接著,法律 上之聽審權,指法院裁判前應給予訴訟當事人陳述意見之機會29。再者,武器平 等原則,則指訴訟中兩造係立於平等之地位而為攻擊防禦30。            「有效之權利保護」,我國權威學者認為:「係指對於訴訟制度之形成,禁 止要件過苛以至於阻礙人民接近法院之權利、必須確立訴訟程序保護之委託及保 障權利之具體實踐」31。關於其之內涵學者認為包含:第一,人民接近法院之權 利指:1、救濟途徑必須具體明確,不得僅是抽象的權利保護;2、應設立適當之 訴訟類型;3、訴訟行為雖以特定之書面要件為原則,但應容許例外情況;4、訴 訟的權利保護型態應包含「預防性權利保護」(vorbeugender Rechtsschtz)、「                                                         24.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元照,2008 年 9 月,3 版,261‐266 頁。許育典,《憲法》 ,元照,2006 年 10 月,282‐283 頁。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2004 年 9 月,2 版,262‐268 頁。翁岳生,〈導論〉,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2 頁以下。  25   吳庚,《憲法的解釋與適用》,自刊,2004,3 版,130 頁以下。翁岳生,〈導論〉,收錄於 :翁岳生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2‐23 頁。李惠宗,《憲法要義》,261‐268 頁。  26   翁岳生,〈導論〉,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5‐8 頁。  27   翁岳生,〈導論〉,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12‐14 頁。李惠宗,《憲 法要義》,532‐536 頁。  28   翁岳生,〈導論〉,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14 頁。李惠宗,《憲法 要義》,265 頁。  29   翁岳生,〈導論〉,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14‐16 頁。李惠宗,《憲 法要義》,262 頁。  30   翁岳生,〈導論〉,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17 頁。李惠宗,《憲法 要義》,266 頁。  31   翁岳生,〈導論〉,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8‐11 頁。 .

(32) 16    行政訴訟暫時權利保護制度之研究─有效權利保護理論之觀察 . 暫時性權利保護」(vorlaüfiger Rechtsschtz)及「事後的權利保護」32;5、訴訟 期間之進行應有回復原狀之設計。第二,訴訟程序保護之委託,指訴訟當事人在 訴訟程序中應有權表明見解並請求法院慎重考慮、法院有提供資訊之義務及不可 過度延滯訴訟程序之進行。第三,權利保護之實踐,指法院的判決應賦予實體法 上相對應的權利可供執行及具有判決效力33。            透過以上介紹,並對照德國法之發展,可以得出以下幾個結論:第一,關於 有效權利保護之憲法基礎,我國學說將有效權利保護之概念置於訴訟權內涵之脈 絡下加以討論,並與無漏洞之權利保護及公平之審判程序並列為訴訟權之三大內 涵。是有效權利保護之憲法基礎為訴訟權之保障,在我國學說上並無二見。依本 文推測,我國學說以訴訟權作為有效權利保護憲法基礎之原因在於,我國憲法並 未設有與德國基本法第 19 條第 4 項相同之規定,故僅得透過我國憲法第 16 條相 似之規定作為繼受基礎。第二,關於有效性之內涵,我國學說認為所謂的有效權 利保護,「係指對於訴訟制度之形成,禁止要件過苛以至於阻礙人民接近法院之 權利、必須確立訴訟程序保護之委託及保障權利之具體實踐」34。對照前揭德國 法之說明,此一說法似與德國學者根據德國聯邦憲法法院判決所歸納而出之結果 相近。若將此種說法認為係有效性之內涵,不免令人擔心是否有掛一漏萬之可能 ,蓋有效權利保護若係本於憲法上之要求而來,有效性之內涵應係由憲法所導出 ,而非針對實務見解整理而來。準此,本文認為上開內容,似屬於有效性之外延 ,而非有效性之內涵,我國學說似未為對於有效性之內涵加以說明。第三,有效 性之判斷,依本文之觀點,我國學說並未對於有效性之內涵加以釐清,是如何判 斷訴訟制度是否具備有效性,似未予以交代。 . 第二項 實務立場         承前所述,我國學說多認為有效權利保護之憲法基礎為憲法第 16 條關於人 民訴訟權保障之規定,是有效權利保護概念之釐清,亦可理解為如何解釋憲法第 16 條規定之問題。依據我國憲法第 78 條:「司法院解釋憲法,並有統一解釋法 律及命令之權」及第 173 條:「憲法之解釋,由司法院為之」規定可以得知,憲                                                         32.   相同說法者,見:葛克昌,〈暫時權利保護與稅法〉,《月旦法學教室》,101 期,2011 年 12 月,68 頁。  33   翁岳生,〈導論〉,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8‐11 頁。  34   翁岳生,〈導論〉,收錄於:翁岳生編,《行政訴訟法逐條釋義》,8‐11 頁。 .

(33) 第二章    來自憲法要求之有效權利保護    17 . 法之解釋係由司法院為之。據此,欲了解我國實務對於有效權利保護之看法,透 過對司法院大法官解釋之分析,應屬最佳方式。以下將大法官解釋分作兩類加以 觀察,其一係解釋文或理由書中,明白使用有效權利保護相同或類似之字眼;另 一則係大法官雖未運用該些字眼,但仍運用類似或相近之概念者。如此區分之實 益在於,法律概念之內涵與外延,多有類似或重疊之處,除非得以明確肯定,否 則不宜斷然認定其是否同一。  一、類似或相同用語 . (一)確實有效之保護          釋字第 418 號解釋解釋理由書中,大法官指出:「憲法第十六條保障人民訴 訟權,係指人民於其權利遭受侵害時,有請求法院救濟之權利,法院亦有依法審 判之義務而言。此種司法上受益權,不僅形式上應保障個人得向法院主張其權利 ,且實質上亦須使個人之權利獲得確實有效之保護」。本號解釋之作成係出自於 ,聲請人因遭國道公路警察舉發超速,嗣後為監理站裁決違反《道路交通管理處 罰條例》(以下稱道交條例)第 33 條加以處罰,繳交罰鍰之過程中,聲請人認 為道交條例第 87 條不服主管機關所為之處罰,應向管轄地方法院聲明異議之規 定,致使人民無從對於非法之裁決書依訴願程序請求訴願、再訴願及提起行政訴 訟,顯與憲法第 16 條規定不符,遂而聲請大法官解釋。大法官基於前開理由書 之立場,認為:「上開法條,既給予當事人申辯及提出證據之機會,並由憲法第 八十條所規定之法官斟酌事證而為公平之裁判,顯已符合正當法律程序,依本理 由書首段所揭示之法理,與憲法第十六條保障人民訴訟權之意旨尚無牴觸。」而 採取合憲之解釋。            本號解釋中,大法官除了明確指出有效權利之保護的憲法基礎為憲法第 16 條之規定外,似乎更進一步肯定,因立法者對於救濟途徑之形成具有自由,故判 斷訴訟途徑之建置是否符合有效權利保護之要求時,須透過實質判斷之方式就個 案加以認定,無法一概而論。亦即,不得僅因行政事件於形式上無法透過訴願及 行政訴訟之形式尋求救濟即謂無法滿足有效權利保護之要求,而須視立法者所形 成之救濟途徑是否給予當事人申辯及提出證據之機會,並由憲法第 80 條所規定 之法官斟酌事證而為公平之裁判而定。 .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iii) 免除受到 GATT 1994 第二十三條第 1(b)項規定,及會員依 GATT 1994 第二條有關關稅減讓之利益被剝奪或被減損

第 11 條 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在聘約有效期間內,有本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一款

第 11 條 兼任、代課及代理教師在聘約有效期間內,有本法第十四條第一項第一款

      人民之財產權應予保障,憲法第十五條設有明文。國家機

第四十六條 外國人受聘僱從事本法第四十六條第一項第六

③法令宣導:須至少包含「就業服務法」第 5 條、第 54 條、第 55 條、第 57 條及第 73 條 等 5 項規定;動物保護法第 6 條、第 12 條、. 第

①為提供便利專業之勞工訴訟扶助服務,爰依據勞資爭議處理 法第 6 條第 3

答:國家機密保護法(以下簡稱本法)第 26 條第 1 項各 款所定人員出境,應於出境 20 日前檢具出境行程等 相關書面資料,為本法施行細則第 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