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 與情緒智力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 與情緒智力之研究 "

Copied!
11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侯松茂 教授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 與情緒智力之研究

研 究 生:巫佩娟

中華民國一○三年八月

(2)
(3)
(4)
(5)
(6)
(7)

《謝誌》

還記得當初碩一的課程,聽著教授說著統計分析,論文評析寫作,總覺得自己是不是不應 該來讀研究所,這些東西碰都沒碰過,真的有辦法在短短的三年完成學業嗎?疑惑充斥心中,

休學念頭不斷冒出。

但是,只要有人想休學,全班同學:鋼骨、茂陽、玉莉、艾倩、昀宸、子侖、習老、賢修 孟蓉姐、旭男、逸凡、柏緯、鈺涵總是用自己的幽默互相激勵、鼓舞;系所的老師:賴桑、老 蔡、凱智老師總是會不厭其煩的約談、輔導,希望最後整班能一起手牽手,衝過這學術的大浪。

第三年,果然大家開始為如何寫謝誌而煩惱了,到了這一刻果真是甜蜜的負擔呀!

一路能走得這麼順遂,要感謝指導教授-侯松茂老師,總是在每個環節時時緊盯,對於論 文的小細節總是會直接指出缺失,還有兩位口委魏俊華教授和范熾文教授,對於該注意的事項 會認真說明,讓我能馬上修改。

拉著一直逃避讀碩士班的我進來的,就是我最親愛的男友-俊瑋。感謝他除了要忙自己的 研究之外,還要注意我的狀況,隨時督促我,拉我寫功課,讓我隨時有依靠。

還要感謝願意讓我在暑假進修的綠島國小高彩珍校長和全體教職員工,體恤暑假因為要上 課而體貼排除了額外的研習和值班,讓我可以專心在課業上。

真正開始寫論文時才發現,在臺東一個有插頭的寫作空間是多麼重要,謝謝這些願意給予 方便的店家:85 度 C、193 咖啡館、中華路 7-11,讓我可以窩一整天專心寫功課。

我在忙碌時,常會脾氣不好,感謝我父母和大弟昇珉的體貼關懷,並非常有耐心的對待我、

包容我,他們對我的支持是很強大的力量。

同一小組成員:育齊、孟玫、華愷、儷馨、佩芬、佳靜,總是熱烈討論,分享寫論文上的 問題和發現,以及臺東各地的美食和休閒場所,讓我可以減少犯錯並且進一步認識臺東這麼多 我沒發掘過的店家。

一件事情的成就絕不是靠自己就能完成的,而是要有許多貴人的幫忙,或許我無法一一道 謝,但是感恩之情會永存在心中。千言萬語最後只能輕輕的說一聲:謝謝,有你們真好!

巫佩娟 謹致 中華民國一零三年八月

(8)
(9)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 與情緒智力之研究

巫佩娟

國立臺東大學 文化資源與休閒產業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現今休閒行為參與及情緒智力之現況,並探討個人 背景變項與休閒行為參與及情緒智力之關係。以文獻分析法瞭解現今國小學童休閒行為參與及 情緒智力之概況;再使用問卷調查法,以「臺東縣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關係調查問 卷臺」為研究工具,配合分層及簡單隨機抽樣,以臺東縣一百零二學年度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 究樣本,抽取 544 份有效問卷,並將所得資料以 SPSS 12.0 統計軟體執行分析,分析中將採 用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 t 檢定、單因子變異數分析及皮爾遜積差相關等方法進行研究分析。

依據資料分析結果,歸納結論如下:

一、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整體休閒行為參與程度屬偏低程度。

二、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整體情緒智力表現中等程度以上。。

三、家庭社經、父母教養、居住地區與整體休閒行為參與間的差異達顯著。

四、性別、父母教養與情緒智力間的差異達顯著。

五、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的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之間成低度正相關。

關 鍵 詞 :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 休閒參與、 情 緒 智 力

(10)
(11)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Emotional

Participation of Higher-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tung County

Pei-Chuan Wu

Master Program of the Department of Cultural Resources and Leisure Industries at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 y

Abstract

This study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higher-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tung County. Moreover, the correlations between personal background variables,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were investigated. A literature review was conducted to gain an overview of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current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additi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was conducted. The research instrument was the “questionnaire for the correlation between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higher-grade students in Taitung County,” coupled with stratified sampling and simple random sampling. The research samples were higher-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tung. A total of 544 valid questionnaires were received and the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the SPSS 12.0 statistical software. The data analysis involved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s t-test, one-way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From the data analysis, the following conclusions were summarized:

1. The overall leisure participation of higher-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tung County was low.

2. The overall emotional intelligence performance of higher-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tung County was above average.

3. Socioeconomic status of the family, parenting style, residential area, and overall leisure participation reached a significance level.

4. Gender, parenting style,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reached a significance level.

5. An in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leisure participation and emotional intelligence of higher-grade primary school students in Taitung County.

Keyw ords: hi gher-grade primary s tudents in Taitung Count y, leisure participation, emotional intelligen ce

(12)
(13)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4

第三節 名詞釋義 5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休閒參與之意涵、理論與相關研究 7

第二節 學童情緒智力之意涵、理論與相關研究 18

第三節 學童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 2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假設 35

第三節 研究對象 35

第四節 研究方法 36

第五節 研究工具 37

第六節 研究流程 42

第七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43

第四章 研究結果分析與討論

第一節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分析 45

第二節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之現況分析 47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之差異分析 53

第四節 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之差異分析 64

第五節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之相關分析 75

(14)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81 第二節 建議 83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份 85 貳、英文部份 91

附錄

附錄一 臺東縣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關係調查問卷 93 附錄二 情緒智力量表原作者同意書 99 附錄三 休閒參與量表原作者同意書 101

(15)

表次

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休閒參與定義彙整表 7

表 2-2 休閒參與的類型彙整表 9

表 2-3 休閒參與的功能彙整表 10

表 2-4 學童休閒參與研究觀點彙整表 11

表 2-5 主觀分類法進行分類之研究彙整表 12

表 2-6 因素分析法進行分類之研究彙整表 13

表 2-7 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對於休閒參與的研究彙整表 14

表 2-8 情緒定義彙整表 19

表 2-9 情緒智力定義彙整表 20

表 2-10 情緒智力相關研究彙整表 25

表 2-11 學童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相關研究彙整表 29

表 2-12 學童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相關研究彙整表 31

表 3-1 問卷樣本抽樣分析表 36

表 3-2 社經地位之教育程度表 38

表 3-3 社經地位之職業等級表 38

表 3-4 家庭社經地位等級表 38

表 3-5 問卷的填答數與計分表 39

表 4-1 研究樣本基本資料統計分析表 45

表 4-2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整體及各面向分析摘要表 47

表 4-3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細類分析表 49

表 4-4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整體及各面向分析摘要表 51

表 4-5 不同性別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差異分析表 53

表 4-6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之差異分析表 54

表 4-7 不同父親教養方式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之差異分析表 55

表 4-8 不同母親教養方式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之差異分析表 57

(16)

表 4-9 不同族別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差異分析表 59

表 4-10 不同居住地區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差異分析表 60

表 4-11 不同背景變项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差異分析表 61

表 4-12 不同性別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差異分析表 65

表 4-13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之差異分析表 66

表 4-14 不同父親教養方式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之差異分析表 67

表 4-15 不同母親教養方式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之差異分析表 68

表 4-16 不同族別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差異分析表 70

表 4-17 不同居住地區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差異分析表 71

表 4-18 不同背景變项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差異分析表 72

表 4-19 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力積差相關分析摘要表 76

(17)

圖次

圖 2-1 Bar-On 的情緒智力五大維度架構圖 22

圖 2-2 Mayer 與 Salovey(1990)情緒智力架構圖 22

圖 2-3 Mayer 與 Salovey(1997)情緒智力修正架構圖 23

圖 2-4 Goleman(1996)情緒智力的五種能力架構圖 24

圖 3-1 研究架構圖 33

圖 3-2 研究流程圖 42

(18)
(19)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之關係,並期以研究結果作為 日後國小教師鼓勵或安排學童的休閒參與之參考。本章在敘述本研究之基本理念,共分為四 節:第一節為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第三節為名詞釋義,第四 節為研究範圍與限制。

第一節 研究問題背景與動機 壹、研究問題背景

隨著經濟結構轉變和社會型態的快速變遷,每個人的壓力是逐漸上升。臺灣又是高工時的 社會,很多累積的情緒漸漸得不到正確的舒壓而失控。從新聞報導上常常可以看到犯罪年齡層 的下降,一般學齡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層出不窮。從教育部 2009 年各級學校校園事件統計分析 報告(2010)中清楚指出,除了疾病事件最高,其次就是校園的意外事件,而其中意外事件中學 生自殺(傷)發生的月份以 3、12 月為最多,5、9、10 月次之,其原因可能就是學生課業壓 力大,造成情緒不穩定;或正值畢業前夕及新學期的開始,學生面臨升學與就業或新同儕與學 習等多重困擾,焦慮與壓力增多,使情緒上不穩定,容易產生負面情緒和行為。

情緒是一種綜合反應,不只具有強度,還有其獨特的反應模式,包括環境、生理、認知和行為 層面(引自呂有仁、李淑芳,2011), 一般學齡青少年的情緒問題大多伴隨著課業與人際關係 而來,雖然我國政府試圖想減輕國人工作課業上的負擔,在2001年1月1日起全面實施周休二 日,將原本一年只有90多天的假期增加到了100多天,法令上的轉變看出國人的休閒意識高漲,

但是不代表著國人的生活品質因此而提升。假期增加感覺個人可以之配使用的時間變多了,學 生的假期也該隨之增加,但是人民的休閒素養卻持續地落。可能的原因如下:一、過分強調工 作;二、不了解解休閒;三、缺乏休閒的技能;四、缺乏休閒參與的機會。正因許多人不了解

「休閒」的意義,且仍被「勤有功、嬉無益」或「業精於勤荒於嬉」的傳統思維深深影響而減 少很多休閒機會。根據教育部2001年調查摘要指出,國小高年級學童於放學後參加校外補習的 課程比率為56.4%,表示一百人中有57個人回參加校外補習,而補習項目中以「課業輔導、外

(20)

語及電腦」等靜態性活動有70.3%為最高,動態性的運動類與舞蹈類只占了6.8%。這說明了,

即使多了許多假期,一般大眾還是無法擺脫重文輕武的舊價值觀,學齡青少年無法因此釋放更 重的壓力,無法自由將課外的休閒時間做妥善的安排與規劃。

一般人總認為有高 IQ(Intelligence Quotient ),個人的成就就一定高,實際上兩者不 一定畫上等號。我們常常可以聽到稱讚別人危機處理的應對很好,他有很高的 EQ(Emon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 )。EQ 也就是情緒智力,是個體了解自己與他人的感受和想法,使 用語文或非語文的方式來判斷和表達,調整自我的思緒和反應,且能使用情緒的訊息來解決所 預到的問題(張家羚,2009)。哈佛大學的教授 Goleman 認為決定人成功與否的主要因素是由 20%IQ 和 80%EQ 而組成的(張美惠譯,1996)。人們追求的課業成績不過是成功的 20%IQ,真 正會影響未來發展的 80%EQ 卻被人時常忽略。我們可以發現很多坊間的勵志書籍和事業有成 的創業經驗談,不是只有卓越的專業技能和知識就夠,還需要有挫折容忍力,圓融的人際互動,

最重要的是有樂觀進取的態度和對未來抱有希望的人生觀,如在「態度決定高度」一書中,也 藉由 Goleman 的觀點,舉出了許多職場人士因為改變了自身的情緒智力而成功的例子。甚至我 們可以反觀現在社會上有所成就的人士,在學校求學時不一定是成績最頂尖、最優秀的,甚至 有些學歷只有國小畢業。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上卻能夠成為勝利組,這都是因為他們本身的情緒 智力培養得好,能夠帶領他們走過任何的低潮,包容各種變化和挫折,所以才能達到理想的目 標。

因此,我們應該跳脫出「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狹隘思維,20%的 IQ 是天生的我 們只能彌補無法強求,但是 80%EQ 是可以透過各種活動培養訓練的。培養情緒智力的方法,

高曼認為要先學會批評的藝術,才有適應多元文化的能力。而這不是閉門造車的專研書本就能 學來的技能,是需要透過團體活動,人際交流才能夠不斷的修正自我。因此休閒活動的參與就 顯得特別的重要。

國小階段對一個小學生來說,重要的是建立生活態度、人際關係的學習、閱讀及學習興趣 的培養、正確價值觀的養成。對於正逢人生關鍵性轉換期的兒童及青少年來說,由於長期處在 課業負擔及升學壓力之下,沒有足夠空間舒展身心,反而容易去從事妨礙身心及具危險性的活 動(黃金柱,1999)。

(21)

此外,我們可以看看學童休閒活動的演變,黃薇如(2005)休閒參與前三名是看電視或錄影 帶、閱讀書籍、聊天,但是到了鄭淑仁(2007)的研究後卻發現了學童最喜歡的休閒參與前三 名變成了電腦遊戲、球類運動、戶外活動,電腦遊戲竄升第一名,會有這樣的轉變可能是學童 擁有電腦的比率越來越高,加上聲光效果十足的線上電腦遊戲非常吸引孩子,這也是為什麼孩 子會選擇一直坐在電腦前面,而不選擇出門,這使孩子的休閒活動越來越偏向靜態,不夠多元。

如果一直持續在「娛樂性」休閒活上,「社交性」休閒活動的參與度很低(徐明書,2006)。「社 交性」休閒活動著重和別人互動,但兒童寧願選擇在線上跟人用網路聊天,也不願意跟朋友打 電話或面對交談,這樣讓學童欠缺和別人真實互動的機會,個性會比較冷漠,情況跟我們所期 待孩子能有圓融的人際關係背道而馳。

貳、研究動機

對兒童來說,休閒活動是兒童生活重心的一部分,許多成年後的休閒類型都是在兒童期間 養成的(趙庸臺,2005)。Neulinger(1981)認為在八歲至十二歲之間的兒童,主要是建立次級 的依賴關係,此一階段的依賴對象是同伴,並且在和同伴的競爭與合作學習過程之中,學習與 同伴相處的意義和目的,而這樣的認知和態度對於未來的休閒態度有很大的關係,會產生將來 如何看待休閒。Bammel 與 Burrus-Bammel (1992) 指出參與休閒活動對個人有心理、生理、

鬆弛、教育、社交、美學等六項效益。呂有仁、李淑芳(2011)的研究資料也指出青少年參與 正當休閒活動可以穩定個人情緒、增進人際關係、也肯定休閒活動對於青少年的情緒調適、發 展社會化等貢獻也有助於紓解課業壓力、生活適應,及獲得愉快的經驗。因此,瞭解目前臺東 縣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的種類及休閒參與的現況,乃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眾多的休閒參與已被証實有助於個人的情緒智力,而且休閒的養成大多會奠定在國小至國 中階段。學齡兒童在休閒活動的選擇上面,老師可藉由外在誘因來增強學童參與相關活動,也 擴大學童參與休閒活動的類型和次數(徐明書,2006)。選擇正確的休閒活動參與,培養孩子 的情緒智力是身為老師應該注意的。因此,瞭解目前國小高年級學童的的休閒參與會如何影響 情緒智力,乃本研究動機之二。

在國民中小學九年一貫課程綱要中也明文指出,國小教師肩負著休閒教育指導者的身分。

(22)

研究者本身服務於臺東地區的國小,知道臺東是地理狹長,多族群的縣市,所以每個地區的風 俗民情不盡相同。知道原住民小朋友樂天知命,對於從事休閒活動比較積極,但是對於原住民 孩子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極為稀少。所以希望藉由本研究增加不同區域和族別的背景變項,分 析不同背景的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其情緒智力的相關性,乃本研究動機之三。

綜合上述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將以問卷調查法來瞭解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 與與情緒智力的現況,並分析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在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上 的差異情形,以及探討兩者間的相關情形,希望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具體建議,讓臺東地區的家 長或教育單位能更重視不同孩子的休閒參與,並且能夠提供相關參考給第一現場的教師,讓他 們能夠規劃更適合臺東不同地區學童的休閒活動,使學童的休閒項目不會過於偏頗。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壹、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背景,預研究的目的如下:

一、瞭解臺東縣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的類別與項目。

二、瞭解臺東縣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程度。

三、探討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差異情形。

四、探討臺東縣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和情緒智力的相關性。

貳、待答問題

為達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臺東縣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的類別與項目為何?

二、臺東縣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程度如何?

三、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差異為何?

四、不同背景變項的臺東縣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差異為何?

五、臺東縣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和情緒智力的相關性為何?

(23)

第三節 名詞釋義 壹、臺東縣國小高年級學童

本研究預設研究對象為臺東縣(包含大武地區,臺東地區,關山地區及成功地區四個學區) 本島之公立國小五、六年級學童,不包含離島(綠島鄉及蘭嶼鄉)之高年級學童。

貳、休閒參與

休閒參與是指個體在除了維生性、工作性、社會義務性活動之外的自由時間裡,依自己意 願而主動參與、全心投入並能從中獲得紓解壓力、增進個體的人際和社會互動,增加人格成長 減少反社會行為的活動。

本研究引用李枝樺(2004)所編製的休閒參與問卷,將休閒活動類型分為六類予以統計,作 為瞭解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於個人實際休閒參與依據。六種類型包括:社交型、運動型、娛樂型、

技藝型、戶外遊憩型、知識文化型。從 1 到 5 分填答,填答者的得分越高,表示參加該類型的 休閒活動越頻繁;填答者的得分越低,表示參加該類型的休閒活動頻率越少。

参、情緒智力

情緒智力是一種覺察自己與別人的感覺,分辨情緒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情緒處理,利用認知 再透過一系列的人格、情緒和人際能力的綜合,去有效解決和應付環境需要與壓力,而且情緒 智力是可以學習提升的,並增進認知活動。

本研究引用洪正彥(2006)以 Goleman Daniel 的觀點所設計的「國小兒童情緒智力量表」,

將情緒智力分為五個面向:認識自己情緒、妥善管理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處理人 際關係。高年級兒童的得分高低,得分數越高表示情緒智力高;得分數越低表示情緒智力低。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將臺東縣公立國民小學分為四區,各別為大武地區、關山地區、成功地區以及臺東地區 (綠島、蘭嶼等離島地區除外)。

(24)

二、研究對象

臺東縣公立國民小學五、六年級學童為本研究的取樣對象 三、研究內容

本研究主樣想探討的國小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及情緒智商上的相關性,並探討個人背景變 項,例如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父母的教養方式、族別、居住地等,其影響休閒參與類別和情 緒智商的情形。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為探究臺東縣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之相關性,採用問卷調查法對臺東縣 一百零二學年度公立國小之高年級學童進行調查,問卷內容包含基本資料、休閒參與量、情緒 智力等三個問卷量表。

貳、研究限制

本研究因研究方法與研究對象的選擇有以下的限制:

一、研究地區的限制

本研究範圍僅限於臺東縣大武地區、關山地區、成功地區以及臺東地區為研究範圍,綠島 蘭嶼等離島地區除外,故研究結果無法推論至其他縣市。

二、研究對象的限制

樣本所選擇對象僅限臺東縣大武地區、關山地區、成功地區以及臺東地區的高年級學童,

不包含本島和離島的私立、國立或特殊學校的學生,因此所做的研究結果無法擴及全國高年級 學童。

三、研究內容的限制

影響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商的因素廣泛,所以其他可能和本研究變項無關的因素則不列入在 研究探討的範圍內,故研究結果會有解釋上的限制。

四、研究方法的限制

本研究以問卷調查為主,研究者無法掌握每位受試者是否據實回答,也無法深入訪談,進 行更深入的了解,所以在研究結果和推論上會有所限制。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文獻分為三節,第一節休閒之意涵、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二節探討兒童情緒智力之意 涵、理論與相關研究;第三節探討兒童休閒參與與情緒智力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休閒參與之意涵、理論與相關研究 壹、休閒參與的意涵

一、休閒參與的定義

休閒(leisure)之定義,隨著時代的變遷,從農業社會時代覺得是偷懶的負面評價,到工 業革命後將休閒視為紓發情緒的依歸,再到資訊科技時代將休閒視為增進身心健康不可或缺的 一環,每個專家學者均從不同的出發觀點來對休閒定義評論。Ragheb 與 Griffith(1982)認 為,休閒參與是指個體參與某種活動的頻率或象徵個體所參與之普遍休閒活動類型。國內外學 者對於休閒參與的定義也不盡相同,故本研究者將國內外相關研究定義大至做了彙整,如表 2-1:

表 2-1

國內外學者對休閒參與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休閒參與的定義

呂有仁 2006

休閒包括了時間、自由、活動、經驗、態度、心理、行動等方面,且 包含自由意志,隨著社經地位、性別、年齡的不同而有活動選擇上的 差異,而且經過主觀的感受實際參與後,會有愉快的感受,甚至是獲 得自我實現。

洪春昇 2012 個體在下班或工作之閒暇時間,除了生理上的需求以及維持日常生活 例行事務所需要的時間外,利用剩餘的時間依照個人的自由意願,主 動來選擇從事能夠獲得樂趣及滿足的身體活動

陳俊宏 2008 休閒參與是個體參與某種休閒活動的頻率,或個體所參與之休閒活動 類型,時間長短及活動總數。

陳志明 2009 休閒活動乃具有豐富生活體.驗、健全生活內涵、捉昇生活品質以改 弄身心,滿足個人內在需求之目的。

(續下頁)

(26)

湯美玲 2010 休閒為工作之外的閒暇時問,依據個人的自由喜好,選擇自己喜歡且 樂意從事的任何形式的活動,並從中獲得滿足的心理覺受,進而達到 展現自我理想,富有生活品質的活動歷程。

黃金柱 2007 休閒活動的參與是一種很有效的的紓解壓力的方式

鄭志成 2008 在工作以外的閒暇時間,依個人志願所從事的活動,可使人獲得身心 輕鬆愉悅,並能豐富生活、增廣見聞,且能提升工作效率

Dumazedier 1967 休閒是一種除了工作、家庭及社會義務之外的活動,而人們依自己的 意志選擇從事某些休閒活動,目的是為了休息、放鬆,或是增加智能 及自由拓展個人的創造力。

Iso Ahola 1980 可藉由休閒參與獲得社會化經驗、能夠精進個人表現、發展並維持人 際互動與社會互動、娛樂、增進人格成長避免反社會行為。

Ragheb 與 Griffith

1982 個體參與某種活動的頻率或象徵個體所參與之普遍休閒活動類型。

Steptoe 與 Bolton

1988 個體參與此活動可以舒緩生活壓力,使人放鬆心情並且減緩沮喪、焦 慮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休閒參與是指個體在除了維生性、工作性、社會義務性活動之外的自由時間裡,

依自己意願而主動參與、全心投入並能從中獲得紓解壓力、增進個體的人際和社會互動,增加 人格成長減少反社會行為的活動。

二、休閒參與的類型

隨著電視媒體的開放和網路的興起,休閒娛樂的型態逐漸多樣化,至使研究者會將休閒參 與作不同類型的區分,針對不同類型有其活動項目,如表 2-2:

(27)

表 2-2

休閒參與的類型彙整表

研究者 休閒參與的類型 項目

社交類 聊天、烤肉、全家大掃除、照顧弟妹、教會活動 體育類 跑步、民俗體育、游泳、舞蹈、球類運動

娛樂類 下棋、聽音樂、打電玩、看電視、飼養寵物 技藝類 寫文章、繪畫、種植花草、學才藝、練樂器 戶外遊憩 爬山、打獵、散步、旅遊、攀岩、釣魚 王義曉

(2013)

知識文化 閱讀、看戲劇(舞蹈表演)、參觀動植物園 靜態 沉思

動態 各類運動項目

室內 象棋、收藏、藝文欣賞 室外 逛街

良性 繪畫 鄭世元

(2004)

非良性 賭博

大眾媒體類 看電視(電影、演場會)、上網、聽廣播、玩電玩 文化活動類 去圖書館,國內外旅遊、社會服務、聽演講

運動類 慢跑、游泳、球類活動、溜冰、溜冰、滑板運動 社交活動類 聯誼聊天、逛街購物、約會、宗教(社團)活動 戶外活動類 攀岩、登山健行、園藝、露營野餐、釣魚蝦 顏智淵

(2001)

嗜好活動類 玩樂器、飼養寵物、化妝打扮、休息、學習、吃 大眾媒體活動 電影及電視的觀看、廣播節目的收聽等

閱讀活動 小說、報章雜誌、繪本等書籍的閱讀,

社交活動 與好友聊天、參與聯誼或是社團活動 戶外活動 登山踏青、露營健行等

運動活動 健跑、球類運動、騎單車等運動

觀賞活動 參與現場演出(如劇場演出、演唱會、音樂會、球賽)的活 動

文化活動 參與有文化氣質(如畫展、藝術品的展覽)之活動 鍾秉珊

(2009)

嗜好活動 只要為與個人嗜好相關的活動均可列為此範疇,如購物、

吃美食、逛街、唱歌等活動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各研究者對於休閒活動類型均有不同的分類模式,但是就分類方式大至上仍可 找到一些相似處,都會針對活動項目分為運動類、戶外活動類等區分,以便研究進行。故本研

(28)

究也將活動項目作六項分類,為社交、運動、娛樂、技藝、戶外遊憩、知識文化。

三、休閒參與的功能

休閒參與類型五花八門,種類繁多,不同的休閒活動有著不同的影響力和功能效益。針對 休閒參與的影響,根據不同學者的研究方向,可以發現休閒參與所產生的功能,如表 2-3:

表 2-3

休閒參與的功能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休閒參與的功能

王薰禾 2004 休閒的功能可在生理、心理、社交、家庭、經濟、美學、生活、舒壓、

知識、醫療等方面發揮相當成效。

胡明哲 2008

從事正當的休閒活動可以幫助個人的身心發展與自我實現,還能安定 社會秩序。不健康的休閒活動,會影響家庭和諧,更會影響整個社會 的秩序安全。

陳樹城 2002 幫助個人的身心發展與自我實現、促進家庭的溝通與融洽、增加工作 效率與經濟成長、建立祥和與安定的社會。

曾家球 2002

從個人方面可以促進健康、提升能力、增進效率、成長學習;從社會 方面可以安定社會、促進人際相處、提升社會凝聚力;青少年方面可 以健全生活內涵、追求自我實現。

傅仰止 2009 休閒活動可以帶給人不同的意義與收穫。

鄭靜如 2005 正當、健康的休閒活動將會在個人、家庭、社會上均有正相的表現。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整理,正當的休閒活動所產生的功能,不單單只針對個人能力和社交有所幫助,

更對整個社會環境和家庭有著深遠的影響。如果選擇了不當的休閒活動,產生的負面效果是不 可小覷,所以了解學童平時的休閒活動並且協助學童參加正當合適的休閒項目,可以增加孩子 個人的人際相處和成長表現,對於其未來也有深遠的影響。

貳、學童休閒參與的研究觀點

目前學童休閒參與從很多角度進行探討,如生活壓力的影響、憂鬱症情況,身心健康、漢 人與原住民學童的文化差別,以下將這些研究的研究觀點歸納整理,如表 2-4:

(29)

表 2-4

學童休閒參與研究觀點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理論

林晉榮

、 黃珍鈺

2005 動靜態的休閒活動都對身心理健康有幫助,但是動態性的休閒參與較能 使憂鬱情緒降低,明顯比身體活動度低者還不容易出現憂鬱症情況。

黃美卿 2014 課業壓力與休閒參與之間有顯著相關,對休閒參與具有部分顯著預測力。

在休閒參與中則以娛樂性為主。

林宜潔 2014 對社團休閒參與的態度與正向情緒有明顯的相關,說明社團休閒參與態 度越高,正向情緒越好。

鄭靜如 2005 原住民族較漢族常從事負面文化的休閒。都市化程度較低的地區,學生 參與社團活動比較有正相的影響。

鄭巽元 2011 游泳運動的休閒參與對學童的身心狀況有顯著差異,對於學童的情緒(如 焦慮、憂鬱)和社會功能(人際互動)皆有明顯影響。

謝倫煌 2006 體育(運動)類休閒參與可以有效預測休閒效益體驗,並出現較多的生理 效益體驗,且在心理、社交、教育效益也有高於平均值得良好體驗。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整理,個人因素的壓力會影響個體對於參與休閒的需求,以及影響個體選擇 休閒的類型。降低負面的健康影響則可以選擇社團活動,而動態的休閒參與較靜態休閒活動有 更多的效益體驗。對於原住民平時的休閒活動而言,學校的社團活動似乎對於學生的心理社交 和教育有較多正向影響。

這些研究理論,同時也是本研究寓意探討及驗證的問題,臺東縣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是 否受到個人家庭因素或族別的影響,而所參與的休閒類型是否都偏向於娛樂型,這又帶給學童 什麼影響,能否有更好的休閒活動使其在生活表現有良好的體現,增進社交的互動。

參、學童休閒參與的分類與相關研究

一、學童休閒參與的分類方式

休閒活動所指的範圍很廣,只要是個體自由選擇的活動,無論是靜態動態,都包含在其中。

因為休閒活動的類型眾多,所以在研究進行之前,若不將休閒活動加以區分,會造成研究過程 的複雜性。一方面也是會為了研究的需要,需要去分類不同的活動類型,以了解個體參與活動 內容。一般對於休閒類型之研究,常見的分類方法有三種,可分為主觀分類法、因素分析法

(30)

(Factor analysis)及多元尺度評量法(Multidmensional Scaling 簡稱 MDS)三種取向。休閒 活動的分類並無一定的分類方式,不同的分類法就會有不同的結果,每種分類都有其優缺點,

端看研究者的使用取向為何。國內學者最常使用的是主觀分類法,其次事因素分析法,而採用 多元尺度評量法的學者及相關論作則較少,故本研僅作簡單介紹。以下分別針對上述三種分類 法闡述:

(一)主觀分類法

此法依研究者個人的主觀判斷,將具有相同特質的休閒活動加以分類並命名,直接來 區分休閒活動的類型。此類型的優點是研究者可以依照研究主旨及需求來進行分類,但是 缺點是分類時易受個人主觀判斷影響,較不客觀(廖允涵,2006)。以主觀分類法為休閒活 動作分類的學者很多,有以活動目的為主的;有以個體參與休閒活動的心理內涵為主的;

有以研究對象為主的,茲歸納整理為下表 2-5:

表 2-5

主觀分類法進行分類之研究彙整表

主觀分類類型 研究者 年代

運動類 技藝類 社交類 娛樂類 戶外遊憩類 知識文化類 丁秋娟 2003 體能性 藝術性 服務性 逸樂性 學術性 梁坤茂 2000 運動型 技藝作業型 社交型 娛樂休憩型 知識型

陳玉鳳 2004 運動性 社交性 休憩性 知識性

曹天瑞 2001 運動性 藝文性 社交性 消遣性 實用性 張文禎 2002 體育性 技藝性 社交性 逸樂性 遊憩性 知識性 黃瓊妙 2000 刺激冒險型

運動型

社交型 玩樂型 觀賞消遣型 知識藝文型 龍昱廷 2010 運動型 嗜好閒逸型 社交型

家庭活動型

娛樂型 休憩型

戶外型 知識型

蘇振祥 2001 運動性 娛樂性

新潮性

閒逸性 知識性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因素分析法

依受訪者所參與的每一個活動的頻率加以分類,其假設頻率相當的活動是相似的就歸

(31)

納為同一類。郭慧珍(2008)指出雖然此方法較為客觀,但透過因素方析來進行歸類,可能 造成同一種類型活動的特性不明顯,另外,因素分析法也會有類型因為研究者的需要而有 不同的命名,類型名稱與活動特性不相符合的情形也時常發生,故因素分析法較無法顧及 各類型活動的同質性。即使如此,國內外仍有許多學者利用因素分析法將休閒活動分類,

方便其研究,整理如下表 2-6:

表 2-6

因素分析法進行分類之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因素分析類型

李文題 2001 家庭型、消遣型、休憩型、進修型、社交型、遊逛型、運動型。

黃啟明 2001 刺激冒險型、運動型、玩樂型、觀賞消遣型、社交型、知識藝文型 黃意文 2003 遊覽性、生活性、藝文性、社交性、知識性、技藝性、家庭性、裝飾

性、整體性

傅元幟 2004 戶外活動、運動、興趣嗜好、社交活動、技巧性活動、自然、文化、

智力活動、冒險活動、游泳

Allen 1982 技術、手藝、智慧的、緩和生活步調的、鄰近地區休閒、流行的運動 快節奏的生活步調

Mckechnie 1974 戶外活動、運動、家庭性嗜好、社會互動、機械性、益智性、游泳或 水上活動、大自然性。冒險性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三)多元尺度評量法

是把休閒活動兩兩配對,形成多組的相對休閒活動,由參與者自行對此二種活動相似 的感覺加以評定,參與者並可評定說明相似處,使研究者能清楚知道休閒活動項目的特性 及關係。此分類法通常會將休閒活動分為二至四種類型,減少了類型過多太繁雜的情形,

而且每種類型的活動同質性高,易於辨別。但因採兩兩配對的方式,反而使問卷的繁複性 增加了,造成填答上的困難,填答不完全容易使研究進行困難(鄭志成,2008)。

綜合各家學者的休閒類型的分析方法,配合本研究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的休閒類型分類比 較適用主觀分類法,依照國小學童參加的活動類型,將休閒活動類型分為社交型、運動型、娛 樂型、技藝型、戶外遊憩型、知識文化型等六類。

(32)

二、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

休閒參與的相關研究文獻很多,以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的研究亦不少,本研究者依研究主 題與研究發現歸納整理如下表 2-7:

表 2-7

不同背景變項的學生對於休閒參與的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發現

王義曉 2013

1.原住民學童的休閒參與活動除了「知識文化型」的休閒活動之 外,在其它休閒活動都呈現平均數以上的偏好程度。

2.原住民男學童比原住民女學童還偏好戶外遊憩的休閒活動。

3.不同性別之原住民學童在休閒參與的需求上有顯著的不同。

4.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原住民學童在休閒參與的需求無顯著不 同。

呂有仁 2006 1.與父母關係較為親密的青少年在休閒參與的態度會比較積極。

2.社經背景較低的青少年對於休閒活動相對也較少參與。

姚立德 2011

1.新北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從事的休閒活動以娛樂型活動為主 2.女生較常參與知識技藝型活動,男生則以運動型活動居多 3.父母親的教育程度會影響子女選擇休閒活動類型及參與時間,

徐明書 2006

1.臺北一國小學童的社經地位越高越重視休閒活動,低社經地位 家長,越沒時間陪著學童參與休閒活動。

2.室外活動上,男生比女生出現的頻率高;大部分的女生都躲在 室內活動。

徐育宏 2004

1.男原住民學生在休閒行為次數上高於女原住民學生。

2. 原住民的休閒參與態度不會因為居住地區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3. 原住民的休閒參與態度不會因為族群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4. 原住民的休閒參與態度不會因為父母職業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5. 原住民的休閒參與態度不會因為父親的教育程度不同而有顯 著差異,但是會因為母親的教育程度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張品卉 2008

1.國小高年級女生休閒參與頻率較高。

2.高家庭社經地位學童的休閒參與頻率較高。

3.父母採取「高關懷低權威」的休閒教養方式休閒參與頻率較高。

曾家球 2002 原住民學童最常參與的休閒活動為體育類、社交類、娛樂類,在 藝文及傳統類較少。

(續下頁)

(33)

黃任閔

、 鄭味玲

2007

1.屏東縣國中學生不同性別參與的休閒類型有顯著差異。男生在

「運動性」和「實用性」平均數較高,女生在「藝文性」和「社 交性」方面較高。

2.屏東縣不同學校類型的學生休閑參與方面,在「藝文性」方面 發現市區學生休閒參與頻率較山區來的高, 而在「實用性」方面 則是鄉鎮學生參與頻率比山區高。

3.父母親教育程度在休間參與方面,「運動性」和「藝文性」方面 均有顯著差異。

葉文玲 2006

1.臺南市高年級學童「中高家庭社經地位」的休閒參與動機高於

「中低家庭社經地位」和「低家庭社經地位」。

2.父母親的教養方式跟休閒參與的動機無顯著關係,但是「民主 與威權並行」的父母管教態度會比「放任式」的管教方式對學童 的休閒有正向助益。

藍清淵 2009 (1)不同性別的學童對於休閒參與有差異。

(2)父母親教育程度影響學童的休閒活動參與。

陳慶文 2010

(1)不同性別的學童在休閒活動參與上無差異。

(2)不同居住地跟家庭社經地位對於國小高年級學童的休閒活動 參 與上有差異。

資料整來源:研究者整理

歸納上述相關研究,茲將影響國小高年級學童參與休閒活動個人背景因素分述如下:

(一)性別

經過相關文件分析,性別與休閒活動參與的關係,可以歸納出相關研究發現:

1.性別與休閒參與有顯著關係

大部分的文獻探討性別的影響力,皆顯示出有顯著關聯(黃任閔、鄭味玲, 2007;

鄭淑仁,2007;張品卉,2008;藍清淵,2009)。只有陳慶文(2010)指出不同性別的 學童在休閒活動參與上無差異。

2.男生和女生參加的休閒活動類型不同

男生參加的休閒類型多偏向室外的運動類、實用類;女生參加的休閒類型多 偏向室內的藝文性和社交性(姚立德,2011;徐育宏,2004;徐明書,2006;

黃任閔、鄭味玲,2007)。

3.參加休閒活動的頻率男女不一定

有學者發現,男女參加休閒活動頻率的研究結果,有的男生高於女生,但也

(34)

有女生高於男生的現象(徐育宏,2004;張品卉,2008)。

探討學者的研究,發現性別對於休閒參與有一定的影響力,而且參與的活動類型也會 有所不同。但是,對於休閒活動投入的情況卻沒有一致的結論,因此,性別對於臺東縣高 年級學童休閒參與的影響,值得本研究做進一步的探討。

(二)社經地位

1.父親的教育程度與休閒參與

徐育宏(2004)指出,孩子的休閒參與態度不會因為父親的教育程度不同而有顯著

差異;但是也有文獻指出父親的教育程度在休間參與方面有顯著差異,且教育程 度高低,社會化程度會影響休閒參與的意願(姚立德,2011;黃任閔、鄭味玲,2007;

藍清淵,2009)。

2.母親的教育程度與休閒參與

大部分的文獻都指出,孩子的休閒活動參與會因為母親的教育程度不同而有顯著 差異,且會影響參與類型(姚立德,2011;徐育宏,2004;黃任閔、鄭味玲,2007;

藍清淵,2009)。

3.父母職業與休閒參與

徐育宏(2004)的研究發現,原住民青少年休閒參與不會因為父母職業不同而有顯 著差異。

4.社經地位越高的參與休閒活動頻率越高

大部分的研究發現,社經地位越高越重視休閒活動,低社經地位因沒時間參與休 閒活動,所以休閒活動參與的動機也就越低(呂有仁,2006;徐明書,2006;

葉文玲,2006;張品卉,2008;陳慶文,2010)。

本研究的社經地位包含父母親的教育程度及職業。根據學者的研究,母親的教育程度 對孩子的休閒參與有著影響力,大部分研究結果顯示,社經地位的高低與休閒參與的頻率 高低是有關係。其中比較特別的是父親的教育程度、父母親的職業對於孩子的休閒參與沒 有一致的結論,可能是因為研究對象、研究地點的不同等因素,所以父母親的社經地位對 於臺東縣高年級學童休閒參與的影響,是值得本研究做進一步仔細的探討。

(35)

(三)父母的休閒教養方式

1.與休閒參與的動機與頻率的關係

葉文玲(2006)指出,父母親的教養方式跟休閒參與的動機無顯著關係;但是張品 卉(2008)認為父母採取「高關懷低權威」的休閒教養方式休閒參與頻率較高。

2.休閒參與的正向助益

「民主與威權並行」的父母管教態度會比「放任式」的管教方式對學童的休閒有 正向助益(葉文玲,2006)。呂有仁(2006)的研究也說與父母關係較為親密的青少年在 休閒參與的態度會比較積極。換句話說,也就是父母的管教方式能夠使少年願意跟父 母親保持良好互動關係的,在休閒參與的態度上也會比較正向積極。

根據學者的討論,有父母的休閒教養會比放任式的還能引導學童選擇有助益休閒活 動,但是父母的教養方式與休閒參與的動機與頻率無一致的結果,因此父母親的休閒教養 方式對於臺東縣高年級學童的休閒參與影響是本研究需要進一步探討的。

(四)居住地區

1.居住地區與休閒參與無顯著關係

徐育宏(2004)的研究發現,原住民青少年的休閒參與態度不會因為居住地區不同 而有顯著差異。

2.居住地區與休閒參與有顯著關係

居住地跟學校位置會影響休閒參與,市區的學生在參加藝文型休閒頻率高,鄉鎮 的學生在參加實用型休閒的頻率較高,不同學校所在地會影響休閒參與時數、參與時 段(黃任閔與鄭味玲,2007)。陳慶文(2010)的研究也說不同居住地區會影響小高年級 學童的休閒參與。

綜合上述,學校與居住地是否與休閒參與有顯著關係無一致的結果,因此有待本研 究做進一步的探討。

(五)族別

經過相關研究分析,王義曉(2013)、徐育宏(2004) 、曾家球(2002)都認為 原住民 青少年在男女休閒參與有顯著差異,此部份與其他研究非原住民的文獻相似。而徐

(36)

育宏(2004)研究結果,原住民在父母的休閒教養方式、居住地均與休閒參與則無顯 著差異。原住民在社經地位與休閒參與的關係也無顯著差異(王義曉,2013;徐育宏,

2004),與大部部分研究非原住民的文獻結果相異,這可能顯示出原住民和非原住民的休 閒參與態度是有差別的,因此族別值得納入本研究來做進一步探討。

綜合以上研究,可以看出影響休閒參與的變項中,以性別最為學者所採用,而其它父母教 養方式、父母社經地位和居住地等也是學者常採用的變項。而本研究最後再將族別納入背景變 項,為臺東地區特殊的原住民族因素納入研究考量。

第二節 學童情緒智力之意涵、理論與相關研究 壹、情緒智力的意涵

一、情緒的定義

「情緒」這個字源出於拉丁文「emotum」,原是指波動而出,蜂擁而上的激動之意。Golemanr 及Plutchik 認為情緒是意指人當受到外在刺激或內在的身體狀況所引起的喜、怒、哀、懼、

愛、惡、欲等複雜情感的自然反應,也是一種主觀之心靈、感覺或感情激動興奮的心理狀態。

不同的人其覺知、認知、感覺會有不同的情緒表現和行為反應(引自林志成、童鳳嬌,2006)。

情緒是一種內在的不安反應,個體會受到外來刺激而產生強烈的生理與心理的變化感受。林建 良(2005)認為情緒是個體因內、外在因素(包括人、事、物)的刺激影響,所衍生出來之生理或 心理上微妙變化的過程,產生了不同反應,包括生理、心理、認知和行為反應。

本研究將各學者對情緒的定義整裡如下表 2-8:

(37)

表 2-8

情緒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情緒定義

林建良 2005

將情緒的定義歸納出四個層面:

(1)心理反應-情緒由刺激所激發

(2)認知反應-情緒是主觀經驗

(3)行為反應-情緒具可變性

(4)生理反應-情緒是效能性

林大有 2006 情緒是一種主觀體驗。喜、怒、哀、樂等主觀感受,因不同的人 對同樣的事物,可能是很不同的。

張春興 1995 認為情緒是指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身心激動狀態,激動的心理 狀態涵蓋極為複雜的喜、怒、哀、懼...等情緒,而在這些情緒狀 態下,除個體會有主觀感受外,身體亦會伴隨有生理變化(如憤 怒或恐懼時會心跳加速);雖然對於其發生能有所體驗,但對引發 的生理變化與行為反應卻無法控制。

Goleman 1996 情緒是指感覺及其特有的思想、生理與心理的狀態和相關的行為 傾向。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裡

綜合學者專家的看法,情緒不是無緣無故的出現,是受到外來刺激所引起的反應,這些反 應有主觀的心理感受、生理上的變化、個人的認知反應、外顯的行為表現,不同個體對這些反 應都有所不一樣的體驗,有些個體甚至可能無法控制自身反應。

二、情緒智力的定義

有關情緒智力的用詞很多,如情緒智慧能力、情緒智商、個人智力、社會智力等,本研究 為求一致,選擇使用 Goleman(1996)相近的「情緒智力」用詞。

最先提出「情緒智力」這個詞的是 Mayer 與 Salovey(1990)。他們是為了要與當時人們所 熟悉的智力(IQ)做區別。他們認為情緒智力是能留意自己或他人的情感或情緒,並且能夠區 辨,然後加以引導自己或他人的想法或行為。

Goleman(1996)根據 Mayer 與 Salovey(1990)的理論為基礎,提出情緒智力是一種管理情 緒刺激的能力,同時也是了解他人內心情感,並且因此能妥善處理人際關係與衝突的能力。

王財印(2000)認為情緒智力是一種正確的知覺評估和表達情緒的能力、是一種助於思考、

了解情緒知識、反省和調節情緒的能力,能促進情緒與理智的成長。

(38)

情緒智力的定義在國內外的學者都有不同的看法。故本研究將探討情緒智力意義與內涵的 文獻整理如下表 2-9:

表 2-9

情緒智力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情緒意涵

王心怡 2006 情緒是一種相當主觀且複雜的心理狀態,包含了對內外刺激的反 應,每個人的情緒反應雖然都不一定相同,但卻有一定的共通性。

王財印 2000 情緒智力是對知覺做判斷,然後對情緒做正確評估,並且能表達 情緒。是一種助於思考、了解情緒知識、反省和調節情緒的能力,

能促進情緒與理智的成長。

林淑華 2001 情緒智力影響著個體的行為表現,其中情緒覺察能力是調節、控 制情緒,進而避免產生衝動性行為的先決條件。

Bar-on 與 Parker

2000

情緒智力是影響人應付環境需要與壓力的一系列情緒的、人格的 和人際能力的總合

Coper 與 Sawaf

1996 情緒智力是一種察覺、了解和有效應用各種情緒的力量和聰明,

當情緒能被信賴和尊重時,情緒智力可使個體本身對自己以及其 他人有更身的瞭解,且情緒智力在任何年紀都可以得學得與提升。

Goleman 1996 情緒智力是一種保持自我控制、熱誠和堅持且能自我激勵的能力。

Mayer 與 Salovey

1990 情緒智力是一種認識情緒意義和它們相關的能力,利用認知推理 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利用情緒促進認知活動的能力。

Stufft 1996 情緒智力是個體了解、詮釋和控制情緒的能力。

Simmons 與 Simmons

1997 情緒智力便是性格,是情緒需求、動機、人生的真正價值以及外 顯行為之指引。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裡

綜合上述學者專家的看法,情緒智力是一種覺察自己與別人的感覺,分辨情緒的不同而有 不同的情緒處理,利用認知再透過一系列的人格、情緒和人際能力的綜合,去有效解決和應付 環境需要與壓力,而且情緒智力是可以學習提升的,並增進認知活動。

(39)

貳、情緒智力的理論

一、Shapiro 的情緒智力理論

Shapiro(1997)認為情緒智力基於人格特質,包括以下情緒品質:同理心、表達與瞭解感 覺、控制自己脾氣、獨立、適應力、人際問題等;同時也將情緒智力的成分組織乘六個領域,

有關道德行為、思考、問題解決、社會互動、學術和工作成功以及情緒方面的技能。

Shapiro 肯定情緒智力對於兒童在現代社會中,工作、人際關係和其他努力應用的效果,

認為情緒智力技能與智商或認知性技能是動態互動的關係。

二、Hatfield,Cacioppocm 與 Rapson 的情緒智力理論

Hatfield,Cacioppocm 與 Rapson (1994)指出情緒智力應包含三種能力:(1)能瞭解和表 達自身的情緒並且能辨認他人的情緒(2)能調節自身和他人的情緒(3)能夠駕馭自身的情緒以 便激發出適當的行為。

三、Petrides 與 Furnham 的情緒智力理論

Petrides 與 Furnham(2000)依據不同的測量方式分為兩種情緒智力:特質型情緒智力、能 力型情緒智力。特質型情緒智力又可稱為情緒自我效能,指個體察覺理解應用情緒信息的行為 特質,以及對自我的覺知。

四、Bar-On 與 Parker 的情緒智力理論

Bar-On 與 Parker(2000)提出人格取向的情緒智力理論,認為情緒智力是一種影響應對環 境要求的社會認知和能力,是情緒社會知識與能力的組合。Bar-On 的情緒智力模型是由五大 維度組成,如圖 2-1:

(40)

圖 2-1 Bar-On 的情緒智力五大維度架構圖

(一)個體內部成分,裡面包含情緒的自我覺察、自信、自我尊重、自我實現、獨立性等 五個相關能力。

(二)人際成分,裡面包含移情、人際關係、社會責任等三個相關能力。

(三)壓力管理成分,裡面包含壓力承受、衝動控制等兩個相關能力。

(四)適應性成分,裡面包含現實檢驗、問題解決、靈活性等三個相關能力。

(五)一般心境成分,裡面包含幸福感樂觀主義等兩個相關能力。

五、Mayer 與 Salovey 的情緒智力理論

(一)Mayer 與 Salovey(1990)認為情緒智力有三大主軸,分別為:1.正確的評估與表達 自己與他人的情緒、2.調整自己與他人的情緒、3.情緒的運用。三主軸有各有其內容,架 構圖及說明如下:

圖 2-2 Mayer 與 Salovey(1990)情緒智力架構圖 情緒智力

情緒評估與表達能力 情緒調節能力 情緒運用能力 自我情緒 他人情緒

言 語

非 言 語

非 言 語 知 覺

移 情

自 我 情 緒

他 人 情 緒

彈 性 計 畫

創 造 性 思 考

引 導 注 意 力

激 勵 動 機 情緒智力

個人內部成分 人際成分 壓力管理成分 適應性成分 一般心境成分 1. 情 緒 的 自 我

意識 2.自信 3.自尊 4.自我實現 5.獨立性

1.移情 2.人際關係 3.社會職責

1.壓力承受 2.衝動控制

1. 現實檢驗 2. 問題解決 3.靈活性

1.幸福感 2.樂觀主義

(41)

1.正確的評估與表達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對自我,是用語言或非與言的方式,來表達 自己所知覺到的自我情緒讓別人知道。對他人,是能快速察覺到別人所表達出非語言 的情緒訊息,並將這些訊息重新體會,變成一種類似的同理心。

2.調整自己與他人的情緒:對自己而言,是透過對情緒的監控來做調節與改變,來維 持一定的情緒。對他人而言,是能調整甚至改變他人的情緒反應,也救是我們常說的 情緒感染。

3.情緒的運用:利用妥善的情緒來促進思考、解決問題,增加對生活適應的能力。裡 面又包含了「彈性計劃」、「創造性思考」、「引導注意力」、「激勵動機」。

(二)Mayer 與 Salovey(1997)針對 1990 年提出的情緒智力做出了修正,多加了個體對於 情緒「反省與思考」。將情緒智力修正為:1.準確覺察評價及表達情緒的能力、2.接近並 產生情感,以促進思維的能力、3.理解情緒及情緒認知的能力、4.調節情緒以促進情緒和 智力發展的能力,更改後的四個主軸架構圖及說明如下:

圖 2-3 Mayer 與 Salovey(1997)情緒智力修正架構圖

1.準確覺察評價及表達情緒的能力: 從自己的生理與心理狀態辨認出情緒;也能從他 人或其他物體中辨認出情緒。將辨認出來的情緒能夠正確的表達出來

2.接近並產生情感,以促進思維的能力: 透過觀察的事件、事物、對他人有關的感覺,

能夠重新思考和整合,最後統整出一個新的思維,運用這個能力來解決問題或是創 造。

情緒智力 知覺、評估及

表達情緒的能力

情緒促進 思考的能力

了解與分析情緒訊息

運用情緒知識的能力 調節情緒的能力 知覺和表

達情緒。

知覺情緒 並開始受 認知自動 化影響。

情緒作為 注意到的 訊號和作 為對認知 的影響進 入認知系 統。

情緒與情 緒相關的 訊息被注 意。

有關聯繫 的情緒訊 號和內部 所隱含的 意義被理 解。

情緒的隱 含意義,

從情感到 意義被考 慮。

思維促進 情緒,智 力與個人 的成長。

管理激 勵,對情 感開放。

(42)

3.理解情緒及情緒認知的能力:了解不同情緒之間的相關性,知覺情緒之間的因果關 係,丙且可以去解釋這複雜情緒的能力。然後透過理解而能進一步的對情緒之間的轉 換做預測。

4.調節情緒以促進情緒和智力發展的能力:此為情緒智力最高層次,能對情緒做有意 識的調整,進而提升情緒和智力的成長

六、Goleman 的情緒智力理論

Goleman(1996)認為情緒智力是一種工作表現取向,是一種可觀察的能力。主要包括:

認識自己情緒的能力、妥善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自我激勵的能力、認知他人情緒的能力、管 理人際關係的能力等五種能力,其架構圖及說明如下:

圖 2-4 Goleman(1996)情緒智力的五種能力架構圖 根據五種取向的說明如下:

(一)認識自己情緒的能力:認識情緒是情緒智力的基本能力,能隨時對心理的感受做洞 察,對自我感受能理解。

(二)妥善管理自己情緒的能力:情緒管理是建立在自我認知的基礎之上,當對自我情緒 做出理解之後,能夠適當的去抒發、表達理解出來的情緒。

(三)自我激勵的能力:對於自身理解出來的情緒如果為負面,能夠有效轉化為另一種朝 向成功的驅力,此為自我激勵的意義。

(四)認知他人情緒的能力:此為一種移情作用,也就是所謂的「同理心」。這是一種人際 技巧,能從別人所表達出來的訊息來了解別人的感受,洞察出隱含的真正需求。

(五)管理人際關係的能力:因為能理解他人的情緒,所以和與人的和諧非常有關連。

情緒智力

認識自身情緒 妥善管理情緒 自我激勵 認知他人情緒 管理人際關係 1.認出情緒

2.對情緒隨時監 控

1.掌握情緒,使 情緒切合時宜 2.能自我安慰

1.將情緒專注於 想達成的目標 2.克制衝動,延 宕滿足

1.能察覺他人情 緒

2.有同理心 3.察覺他人需求

1.控制與他人的 情緒反應技巧

(43)

綜合學者專家的看法,情緒智力並非是無緣無故的出現,而是受到外來刺激所引起的一種 選擇後反應,這些反應有主觀的心理感受、生理上的變化、個人的認知反應、外顯的行為表現,

不同個體對這些反應都有所不一樣的體現。情緒智力是可被看見,被訓練的,因此就算是不同 個體,也可以藉由處理外在訊息的訓練,在適當時機以適當方法,結合自我跟社會知覺,利用 社會技巧妥善回應,產生適當效果;而有些個體因為缺少了這種反應訓練,在面對刺激時產生 了無法控制自身的情況。本研究所引用洪正彥的兒童情緒智力量表就是依據 Goleman 所定義的 五種能力而編成,用來了解臺東縣高年級學童面前本身的情緒智力的成熟度如何。

參、學童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

情緒智力的概念,引起了國內外學者相當多的討論,很多研究都是針對情緒智力的議題來 加以探討。故依據情緒智力的相關研究實證來探討和本研究背景變項之間的關聯與影響,整理 如表 2-10。

表 2-10

學童情緒智力相關研究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發現

石佳音 2011 原住民比非原住民的少年在情緒智能上有顯著差異,原住民比非原住民 的情緒智能更佳。

林淑華 2002

(1)不同地區類別之國小學童在「情緒管理上」有顯著差異,但是在「管 理自我情緒」、「認知他人情緒」、「自我激勵能力」分項層面上則沒 有顯著差異。有可能是因為網路資訊普及,孩童學習體認的生活經驗越 來越相似,造成地區不是影響孩子發展情緒的阻礙。

(2)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學童在「管理自我情緒」層面上的表現不如低社經 地位家庭的學童。

邱麗卿 2008

(1)國小學生情緒管理良好,其中以「情緒的察覺」表現較佳。

(2)女生的情緒管理表現優於男生

(3)六年級學生的情緒管理優於四年級學生

柯佳美 2003

(1) 不同社經地位高中生在其情緒智力表現無顯著差異。

(2) 高中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有顯著相關

(3)父母採「開明權威」教養方式其情緒智力得分較高,以「忽視冷漠」

及「不一致」教養方式情緒智力得分較低。

(續下頁)

(44)

洪敏珍 2010 (1)不同性別的情緒智力上,女生比男生顯著。

(2)父母親愈正向的管教方式,孩子的情緒智力表現愈好

(3)國小學童的「認識他人情緒」表現最佳,而「表達自己的情緒」則表 現較差。

洪秀梅 2007 (1)臺南縣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在情緒覺察能力、自我概念上女生優於男 生。

(2) 父母管教方式採開明權威者,人際關係、情緒覺察能力、自我概念 較好。

張富湖 2001 情緒智力不是隨著個體生理上的成熟就能自然發展成熟,需要透過學習 的催化,方能進一步發揮學生的潛能。

張勝衍 2013 (1)國中女學生在情緒智力的表現優於國中男學生。

(2) 國中學生知覺父母教養方式與情緒智力間有差異,採開明權威最佳。

陳秀娟 2009 (1)國小高年級學童對於自我情緒有所體認跟察覺,但是表達情緒上卻不 如預期理想。

(2)國小高年級女生的情緒智力表現較男生為優。

(3)不同家庭型態和管教方式使高年級學童的表現現況不同。

(4)高年級的情緒智力與同儕間的關係成正相關 陳麗好 2010 (1)在性別上,女生的情緒智力高於男生

(2)高階家庭社經地位的孩子情緒智力發展低於低階社經的孩子。

(3)父母非高壓的期望能使孩子的情緒智力表現更好

陳騏龍 2000 情緒智力和學業成績的相關最高,其次是自己長相、性別、父母關心,

最後才是家庭經濟。

黃君婷 2009 (1)一般地區高年級學童的情緒智力高於偏遠地區的高學級學童。

(2)父母教育程度較高越會參與學童的學習,情緒表現上也較佳。

黃丹妮 2014 (1)父母親的教養方式與學童的自我情緒和人際情緒智力是有相關。

(2)開明權威的教養方式對情緒智力的表現影響最。

蔡壹亘 2006 (1)不同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童,在情緒智力上並無顯著差異

(2)不同地區的學童,情緒智力上的差異明顯,有可能是因為文化背景不 同造成。

蕭瑞玲 2001 「情緒調整」是情緒和認知的很好的連結,也是情緒智力主要的關連,

透過調整才能有好的情緒智力表現。

(1)男童的情緒調整發展比女童差,尤其在情緒表達和情緒反省等分項更 達顯著差異。

(2)父母對於孩子的關懷和管教方式上,「高關懷要求」的學童比「冷漠」

和「專制權威型」的孩子情緒效能較佳。

Shapiro 1997 父母的教養方式對於兒童的情緒智力會有深遠的重要影響,如果父母多 注意,會讓孩子的情緒智力如滾雪球般越來越好。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45)

歸納上述相關研究,茲將影響學童情緒智力的個人背景因素分述如下:

一、性別

經過相關文件分析,性別與情緒智力的關係,可以歸納出相關研究發現:

(一)性別與情緒智力有顯著關係

大部分的文獻探討都說明女生的情緒智力優於男生,尤其在情緒的表達和反省更 為明顯,因為女生心思細膩,情緒敏感度高,對於非語言的表達較易察覺,並且容易運用 這些訊息解決問題。(邱麗卿,2008;洪敏珍,2010,洪秀梅,2007;張勝衍,2013;

陳秀娟,2009;陳麗好,2010;蕭瑞玲,2001)。因此,把性別對於臺東縣高年級學童情 緒智力的影響納入研究,除了了解臺東縣是否也有相同情形外,也進一步探討背後產生的 原因。

二、社經地位

(一)父母教育程度和經濟狀況越好的孩童,情緒智力普遍發展比較好

從相關研究發現,通常父母教育程度和社經收入越高的家庭,因在財力、人力較寬鬆,

跟孩子有較多時間的情感交流,同時對於孩子的學習也較重視,有時間參與孩子的活動,

使孩子較容易有幸福感和自我認同感,對於情緒智力的發展比較良好。相較於低社經地位 的父母,因為對於子女的照顧和關懷無法充分的關照,所以子女可能會對於自我認同較薄 弱,對於周圍的情緒智力反應就需要更努力學習。(陳麗好,2010;黃君婷,2009)。

(二)國小學童的情緒智力並未因家庭社經地位有所差異

這個研究結果,有可能是因為學童自我感知高於實際而影響填答;另一方面也有可能 是因為高社經地位家庭的學童,因為過於自負,造成挫折容忍力降低,因此管理自我情緒 的表現不如低社經地位家庭的學童。 (林淑華,2002; 柯佳美,2003;蔡壹亘,2006 )。

根據上述研究,所以父母親的社經地位對於臺東縣高年級學童情緒智力的影響並沒有一致 得研究成果,因此,家庭社經地位與情緒智力之間的關係是值得本研究做進一步探討,同時也 要注意盡量避免孩子隨意填答問卷,以至造成可能影響研究結果的情況。

數據

表 2-2  休閒參與的類型彙整表  研究者  休閒參與的類型  項目  社交類  聊天、烤肉、全家大掃除、照顧弟妹、教會活動  體育類  跑步、民俗體育、游泳、舞蹈、球類運動  娛樂類  下棋、聽音樂、打電玩、看電視、飼養寵物  技藝類  寫文章、繪畫、種植花草、學才藝、練樂器  戶外遊憩  爬山、打獵、散步、旅遊、攀岩、釣魚 王義曉 (2013)  知識文化  閱讀、看戲劇(舞蹈表演)、參觀動植物園  靜態  沉思  動態  各類運動項目  室內  象棋、收藏、藝文欣賞  室外  逛街  良性  繪畫
表 2-8  情緒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年代  情緒定義  林建良  2005  將情緒的定義歸納出四個層面:  (1)心理反應-情緒由刺激所激發 (2)認知反應-情緒是主觀經驗  (3)行為反應-情緒具可變性  (4)生理反應-情緒是效能性  林大有  2006  情緒是一種主觀體驗。喜、怒、哀、樂等主觀感受,因不同的人 對同樣的事物,可能是很不同的。  張春興  1995  認為情緒是指受到某種刺激所產生的身心激動狀態,激動的心理 狀態涵蓋極為複雜的喜、怒、哀、懼...等情緒,而在這些情緒狀 態下,除
圖 2-1   Bar-On 的情緒智力五大維度架構圖  (一)個體內部成分,裡面包含情緒的自我覺察、自信、自我尊重、自我實現、獨立性等 五個相關能力。  (二)人際成分,裡面包含移情、人際關係、社會責任等三個相關能力。  (三)壓力管理成分,裡面包含壓力承受、衝動控制等兩個相關能力。  (四)適應性成分,裡面包含現實檢驗、問題解決、靈活性等三個相關能力。  (五)一般心境成分,裡面包含幸福感樂觀主義等兩個相關能力。  五、Mayer 與 Salovey 的情緒智力理論  (一)Mayer 與 Salove
表 3-2   社經地位之教育程度表  等級  教育程度  指數  Ⅰ  Ⅱ  Ⅲ  Ⅳ  Ⅴ  取得碩士、博士學位者  大學院校、技術學院畢業,取得學士學位者 大學肆業、專科畢業者 高中、職畢業者 國中畢業及其他  5 4 3 2 1  資料來源:林生傳(2005)。教育社會學。頁 49。臺北市:巨流  表 3-3    社經地位之職業等級表  等級  教育程度  指數  Ⅰ  Ⅱ  Ⅲ  Ⅳ  Ⅴ  高級專業人員、高級行政人員 專業人員、中级行政人員 半專業一般公務人員 技術性工人 半技術、非技術工人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refore,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hospitality students’ entrepreneurial intentions based on 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 and also determine the moderating

Based on a sample of 98 sixth-grade students from a primary school in Changhua County, this study applies the K-means cluster analysis to explore the index factors of the

This research tries to understand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supplementary educa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in Taichung City and investigate the learning factors and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researcher’s 19 years learning process and understanding of martial arts as a form of Serious Leisure and then to

This study i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tatus and correlative between job characteristics and job satisfaction for employees in the Irrigation Associations, by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actual performance of fifth grade children in diagnostic teaching and their changes in scores on fraction word problems test.. Throug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