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兒童讀物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國際教育課程設計與實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兒童讀物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國際教育課程設計與實踐"

Copied!
1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游珮芸 博士

兒童讀物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國際教育課 程設計與實踐

研 究 生:謝端娜 撰

中華民國一一○年一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兒童文學研究所 碩士論文

兒童讀物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國際教育課 程設計與實踐

研究生:謝端娜 撰 指導教授:游珮芸 博士

中華民國一一○年一月

(4)
(5)
(6)

謝 誌

Finally 我可以感謝游珮芸老師,因老師的知識淵博授道、解惑,過程中給予肯定

與包容,溫柔的指引我要朝哪個方向,最終把論文完成。

Finally 感謝兒童文學研究所的老師與同學,學習歷程有你們陪伴。

Finally 感謝工作場域的同事,給予建議與協助,使論文更加完善。

Finally 感謝我可愛的學生們,因為看到你們的學習成長,讓我獲益良多。

Finally 感謝家人的全力支持,讓我有時間可以跟論文做對話。

Finally, I'm done with my thesis.

(7)

i

兒童讀物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國際教育 課程設計與實踐

作者:謝端娜

國立臺東大學 兒童文學研究所

摘要

本研究以十二本「節慶」相關兒童讀物作為主要教材,運用於國際教育素養 導向課程,以國小四年級三個班級為研究對象,各進行為期20 週共 60 堂課的現 場教學,統整英語與社會跨領域課程,並紀錄教學歷程並反思教學成果。

依據「重理解的課程設計」與「核心問題」模式,並以「以學生為主體」設 計課程,運用「焦點討論法」等策略執行素養導向教學,提升學生自主行動力。

研究者藉由教學觀察、教學省思札記、學生學習單、課程回饋單等方式進行質性 資料蒐集、分析與歸納之專業實務報告。

本研究結論如下:

一、 國際教育素養導向教學設計課程應從生活情境出發,連結學生學習經驗,透 過素養導向教學與情境式學習能增加學生具體的學習面向,國際教育需要 透過長時間的課程執行才能有效達到核心素養。

二、 「重理解的課程設計」與「核心問題」能有效幫助教師建構課程單元,「焦 點討論法」使用於小組合作有助於建立學生學習歷程。

三、 兒童讀物能有效的轉化學生的文化理解能力。促進學生動機進而主動探究,

成為自己的學習歷程,可根據學生特質、學習狀況,在教學上做彈性的運 用,呼應核心素養中的「以學生為主體」,增進學生學習不同文化的意願及 延伸學習的可能性。

關鍵詞: 兒童讀物、國際教育、課程設計、素養導向

(8)

ii

Using Children’s Reading Material to Design and Teach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urriculum

Tuan-Na Hsieh

The Graduate Institute of Children’s Literature National Taitung University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incorporate children’s reading materials into the designing and teaching of a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lass. Twelve materials based on the topic “festivals” were used.

This interdisciplinary course included social studies and was partially taught in English. The treatment lasted for 20 weeks and was applied one period per week per group. Three groups of fourth grade students served as participants. Data was mined from a variety of sources such as classroom observations, teacher-researcher

reflection logs, participant worksheets and participant feedback. A mixed methods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analysis was employed.

The structure of the course adopted the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UbD) framework. Furthermore, several teaching strategies including Competency Based

Teaching method and the Focused Conversation Method were incorporated to

promote student autonomy.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summarized as follows:

1. Using Competency Based Teaching in international educational curricula can facilitate cultural awareness when made learner centered over an extended treatment period.

2. Using UbD can help teachers design curricula. Using multiple teaching strategies and assessment methods was beneficial to participant outcomes.

Including multiple instructional activities helped the participants improve

Interpersonal Relationships and Teamwork core competencies.

3. Children’s reading materials can transform participant cultural understanding and promote motivation.

Keywords: children’s materials, International Education, course design, competency-

based teaching method

(9)

iii

目次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7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8

第四節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 10

第貳章 國際教育與素養導向課程 ··· 12

第一節 國際教育與素養導向··· 15

第二節 兒童讀物的挑選標準與運用重點··· 19

第三節 課程實施的設計方法··· 36

第四節 小結··· 40

第參章 教學歷程觀察與紀錄 ··· 41

第一節 世界節慶探究··· 41

第二節 清明節與亡靈節··· 47

第三節 臺灣與世界兒童節··· 56

第四節 總結任務··· 68

第肆章 學生回饋與教師省思 ··· 79

第一節 學生對課程回饋··· 79

第二節 課程修正··· 82

第三節 教師省思札記··· 82

第四節 小結··· 85

第伍章 結論 ··· 86

第一節 國際教育與核心素養··· 86

第二節 運用兒童讀物於國際教育課程··· 87

第三節 國際教育課程設計與實施··· 88 參考書目 90

附錄 95

(10)

iv

表目次

1 研究對象編號代碼說明 ··· 11

2 國際教育目標之三大能力面向與學習內涵··· 12

3 課程設計依據《國際教育白皮書》之四大目標層面與基礎能力指標 ··· 13

4 十二本讀物運用於課程單元總表 ··· 21

5 單元三「臺灣與世界兒童節」 ··· 37

6 「世界節慶探究」核心素養展現課程 ··· 42

7 「清明節與亡靈節」核心素養展現課程 ··· 48

8 「臺灣與世界兒童節」核心素養展現課程··· 56

(11)

v

圖目次

1 核心素養的滾動圓輪意象 ··· 10

2 素養導向教學四大原則 ··· 16

3 跨領域統整概念圖 ··· 17

4 課程設計架構 ··· 19

5 《我的第一本認識世界小百科》封面 ··· 21

6 「從天空看城市」單元,內頁 10 ··· 22

7 「從太空看地球」單元,內頁 11 ··· 22

8 「世界地圖」單元內頁 12-13 ··· 23

9 《我們的節日》封面 ··· 24

10 《用英文玩世界提升你的閱讀力》封面 ··· 25

11 「亡靈節,多元獨特的墨西哥」單元內頁 91-94 ··· 26

12 「日本男孩節物語」單元 ··· 26

13 《可可夜總會》封面 ··· 27

14 《芙烈達˙卡蘿和她的動物們》封面 ··· 28

15 《世界的孩子不一樣的生活》封面 ··· 29

16 《我是小孩,我有權利……》封面 ··· 30

17 《透明小孩》封面 ··· 31

18 《君偉的節日報告》 ··· 32

19 《阿嗚國王的遊樂園》封面 ··· 33

20 《走吧走吧!跟世界做朋友-亞洲篇》封面 ··· 34

21 《走吧走吧!跟世界做朋友-歐非洲篇》封面 ··· 35

22 《世界的孩子不一樣的生活》蝴蝶頁 ··· 44

23 《我們的節日》頁 9 ··· 50

24 《可可夜總會》頁 40 ··· 53

25 《可可夜總會》頁 1、2 ··· 54

26 《我是小孩,我有權利……》內頁 20、21 ··· 59

27 《我是小孩,我有權利……》內頁 38、39 ··· 59

28LC2G6 撰寫內容 ··· 61

29LC1G2 撰寫內容 ··· 61

30-兒童權利學習單-1 ··· 72

31 曼陀羅思考法 ··· 74

32WC1G2 學習單,瑞典男孩節 ··· 75

33WC2G4 學習單,瑞典女孩節 ··· 75

(12)

1

第壹章 緒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兒童讀物運用於國小四年級國際教育課程之設計與實踐。

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與問題,第三節研究 方法與步驟,第四節研究者與研究對象,茲就各節內容分述如後。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一、 研究背景

(一) 終身學習思維

根 據 聯 合 國 教 科 文 組 織 (United Nations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Organization 簡稱:UNESCO)研究中1,說明一個在某領域很有學 問知識的人,如果不再學習,於一定時間後就會進入知識半衰期,只有基本 知識可用,其他新知識已經跟不上變化。然而,在世界變動快速、全球化的 時代,加速國家之間在文化、經濟多元發展,重構新的形態,造就未來世界 的知識更新,可能比想像中更為迅速。因此,「終身學習」(Lifelong Learning) 成為當前重要的教育思維,其歷史已存在久遠,國內外有給予不同的定義。

2唯有不斷學習,才能裝備面對未知的複雜及不確定性,如何藉由教育培養 出具備國際素養及全球視野的學子,更是當前重要的教育改革。

承上述的教育思維,現今教授學生的知識可能會過時,而產生出新的教

1 Sobhi Tawil and Marie Cougoureux ,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the Report to UNESC O of 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education for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1996。

2 近代世界因為知識和科技發展,經濟結構轉型,知識型經濟成為主流,就業需要相當知識,由 於知識更替迅速,舊知識很快就被新知識取代,人們察覺到無法讀一門學科後,就一世無憂,

因而衍生出終身學習的概念。

(13)

2

育理念,面對複雜多變的未來,需要具備何種關鍵能力足以面對未來世界,

「核心素養」是培育能自我實現與社會健全發展的高素質人民與世界公民 之重要素養,也意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 識、能力與態度。3強調學習不宜以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關注學習與 生活的結合,促進終身學習。其目的在提供多元的學習機會,適性揚才展現 個人獨特性,整合知識、能力與態度,培養具有新觀念、新知能、適性發展,

能因應未來快速變遷社會的現代人才。

(二) 素養的教育改革

世界很多國家已相繼將「素養」列為教育改革的主要指標,以培養解決 問題的能力之學子。從2000 年開始,為了因應世界全球化加速發展的趨勢,

各國啟動修改教育各課綱,以培養學生成為終身學習者能力,更強調與生活 做連結,透過探究與實做,成為主動學習者。4全世界的共同教育目標,期 盼能經由教育尋找出素養的教與學,面向新世界未來的能力。

歐洲聯盟(EU)於 2005 年提出《終身學習核心素養:歐洲參考架構》定 義出在語言溝通、跨文化、文化表達等八項核心素養內容,以因應生活情境 所需。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rganization for Economic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簡稱 OECD)於 2005 年提出的總結報告,動員十二國家,進 行九年跨國研究計畫,定義素養核心架構:自律自主的行動、互動的運用工 具溝通、與異質性團體互動等三大核心素養等等。5透過眾多國家做九年跨 國性研就計畫,可見以「素養」為教育改革的共同目標更其重要。在美國方

3 蔡清田:《核心素養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市:五南圖書,2019,頁 2。

4 王一芝:〈素養教育〉,《2019 教育特刊素養教育》,685 期(2019),頁 40-49。

5 Definition and Selection of Competencies (DeSeCo). OECD. Retrieved from https://www.oec d.org/education/skills-beyond-school/definitionandselectionofcompetenciesdeseco.htm (Nov 23, 2019)

(14)

3

面是由蘋果、思、微軟等企業公司與美國教育部,共同成立了「21 世紀技 能聯盟」(Partnership for 21st Century Learning,簡稱 P21,於 2008 年發表

《21 世紀技能、教育和競爭報告》規劃培育二十一世紀人才所需要的技術 能力。6透過公私立部門與教育團體共同建構,21 世紀學生須具備的四大類 核心素養能力。另外,芬蘭的「跨域素養」、新加坡的「二十一世紀素養」

到澳洲的「一般能力」,雖然用詞不一樣,但教育改革大方向都是趨向培育 核心素養能力。

我國教育政策也積極與世界同步,於 2018 年 8 月正式啟動 12 年國教 課綱,也是史上幅度最大的課程改革,更以「核心素養導向」為課程設計與 教學主要目標,以培養學生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具備知識、能力 和態度。7蔡清田(2015)認為核心素養是承續過去的學科知識、基本能力與核 心能力,但涵蓋更寬廣和豐富的教育內涵。總而言之,傳統教育只提供大量 知識已不足面對未來,教育內涵需包含學習的策略、重視學習的過程,不應 只重視以學習學科知識唯一來源,並強調在生活中能夠實踐力行的特質。

(三) 國際教育

全球化已經不是新的觀念,從過往的跨國貨運、船運,到目前的數位全 球化,運用社群媒體更加速全球流動8,新資訊的流動與文化互動,世界變 得更緊密,甚至為一體,對於多元文化的尊重與包容因而顯得更重要。我國 教育部於 2011 年 4 月為紮根 21 世紀國際化人才,發布《中小學國際教育

6 〈21 世紀技能聯盟〉(21st century learning),BattelleforKids,https://battelleforkids.org/,201 9 年 10 月 15 日讀取。

7 〈十二年國教課程綱要〉。國家教育研究院,https://www.naer.edu.tw/PageSyllabus?fid=52,201 9 年 11 月 23 日讀取。

8 Thomas L. Friedman(湯馬斯.佛里曼)。《謝謝你遲到了:一個樂觀主義者在加速時代的繁榮 指引》(Thank You for Being Late An Optimist’s Guide to Thriving in the Age of Accelerat ions),廖月娟、李芳齡譯。臺北市:天下文化,2017。

(15)

4

白皮書》,把國際教育融入課程設計,培育「國際認同」、「國際素養」、「全 球競合力」、「全球責任感」的國際化人才。9此政策為以學校本位推動中小 學國際教育,也因其國際意識是需要長期的培養累積,讓學生能從外語、文 化及相關全球議題的學習中,具備認同我國及比較他國文化特質。

有鑒於中小學處在國際化及全球化趨勢下,未來學校對具備多元文化 與國際理解能力的專業人才之需求將更為迫切,10教育部在 2020 年 5 月提 出「國際教育2.0」,也就是《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政策升級版,在深度 與廣度上做更多突破。除此之外,國際教育整合12 年國教課程綱要,融入 各領域學科,或以議題發展跨領域課程,進行全球素養的學習。

(四) 研究者自身經歷

在全球化潮流的影響之下,帶來不同文化多元的交流,研究者本身為異 國婚姻者,面對相異文化、語言,帶來更多文化的整合,懂得尊重不同族群 生活方式,也因此培育多元思維。研究者從小是在臺灣長大,並未曾在他國 長期生活,因此在婚姻中是來自兩個不同文化,雙方缺乏共同的歷史文化記 憶,且母語也迥然不同,互相包容更為重要。相異文化的結合,透過生活遇 到的文化衝擊,學習到用客觀態度看待彼此文化,在溝通上有更多彈性,並 放下自己根深蒂固的觀念和習慣。這是研究者在文化交流的啟程,培育出體 認國際文化多樣性的態度。

在文化差異與語言不同的異國婚姻,對教育孩子多少會有不同堅持,如 何在其中透過溝通調整,願意融入不同文化,找出教養共識更為重要。從食

9 〈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教育部,https://www.ietw.moe.gov.tw/GoWeb/include/index.php?Pa ge=A-2,2019 年 11 月 23 日讀取。

10〈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2.0 啟動〉,教育部,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

=9E7AC85F1954DDA8&sms=169B8E91BB75571F&s=C56B0FF1E7E21B45,2020 年 5 月 18 日讀取。

(16)

5

物、歷史、節日、語言使用等文化差異上,促進研究者提供給孩子接觸到二 個國家不同的文化,並從中引導他們正確觀念,客觀地看待事情,瞭解世界很 寬廣、文化很多元,培養國際觀念。

身為兩個孩子的母親,透過孩子的角度重新定義文學與世界,在親子共 讀過程中,瞭解兒童如何運用圖文來描述其動作、意圖、氛圍,進而快速學 習新的語言,善用讀物更有效溝通表達自我。透過聆聽、引導閱讀,能拓展 不同的經驗,日本圖畫書之父松居直所言:「幼兒時期培養的豐富想像力,

是閱讀能力的基石。」 孩子的視角總有許多創意,讓研究者常反思不同觀 點,兒童讀物帶來最大樂趣不只提升孩子對閱讀的興趣,也能給每個人有多 層次思考的能力。

在工作經歷方面,從事於英語教學已多年,初期的傳統教學方式,著重 於文法指導、反覆背誦,到後期以主題式、溝通式教學方式,且教學經歷後 期為自由工作者的關係,需自編教材、設計英語課程,累積以學生為學習中 心的課程設計能力。並在教學課程中,時常以兒童讀物作為媒材,引起學生 學習動機,進而想追求新知,增強英語的能力,帶動語言溝通力。

在研究所進修期間,增進不少兒童文學學術領域上的專業,透過國內外 文學史,瞭解其文學起源與發展,厚植人文素養與文化思辨力。在視覺符號 學與圖畫書研究課程,對圖文關係產生出的獨特意義,延伸對文本有更進一 步的探究。深入瞭解兒童讀物的多樣性,能創造高層次思維,更貫穿文與圖 藝術之美。兒童讀物能在不同時代創造出不同的新意,是研究者想運用兒童 讀物來做為媒介,當作研究內容。

(五) 閱讀素養

現今網際網路的普及與網路快速傳輸和散布的特性,兒童閱讀方式改 變,使否能很快地在大量資訊裡歸納出一個核心的概念,「閱讀素養」也是 目前教育關注話題之一。依循 PISA 國際學生能力評量計劃中所言:「評量

(17)

6

閱讀素養在於瞭解學生們是否具備理解、運用、反思文章內容,以成個人閱 讀能力,並成為主動的訊息處理者,轉化成積極的社會參與力」,11進一步來 說「閱讀素養」的核心能力基礎,能藉由多元而豐富的文本閱讀,引導思考 的提問與互動討論的重要元素,培養提升多元的思辨能力,引導學生思考學 習語言的動機與目的。

《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中指出:

要使教育能跨越國界與文化,其立足點便是語言,學習外語可增強學生 與外國人溝通的能力與動機。而在全球化的影響下,產生了諸多問題,教師 有義務與責任,教授區域知識並將全球議題融入課程中,以發展學生的批判 性思考,並培養學生成為能夠適應潮流的全球公民。12

國家發展委員會,於2018 年提出「2030 雙語國家政策發展藍圖」13綜 上所述,培養學生國際素養能力與英語能力缺一不可。培育學生成為具有國 際觀,需要用多元教材引導思考以穩固基礎,與學生現實生活有經驗做連結,

進而探究更多。透過課程設計,期盼能引起學生對多元文化的認同,並知道 外語學習有助於對國際的理解並進行國際交流,培養國際素養能力。

二、 研究動機

在執行此研究時,研究者任教於某公立國小,擔任代理老師,職務為國際教 育推廣教師。國際教育並無教科書,研究者期盼運用兒童讀物做為課程中重要的 教材,引導學生有不同層面的思考,再回到學生的生活情境裡,進而理解國際教

11 Programme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 簡稱 PISA。https://www.oecd.org/pisa/,201 9 年 11 月 20 日讀取。

12 〈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教育部中小學國際教育資訊網,https://www.ietw.moe.gov.tw/Go Web/include/index.php?Page=A-2,2019 年 11 月 23 日讀取。

13 〈雙語國家政策〉。國家發展委員會,https://www.ndc.gov.tw/Content_List.aspx?n=FB2F95FF1 5B21D4A&upn=5137965B2A81A120,2019 年 11 月 23 日讀取。

(18)

7

育的目的,此為主要研究動機。

綜上所述,研究者本身背景與工作經驗,賦予此研究的獨特性。如何教授學 生跨國界與文化的素養能力,與時俱進成為終身學習者,也是研究者設計課程重 要思考。透過兒童讀物融入課程,實行素養教學導向課程與教學,重組多元的國 際教育意涵。兒童文學與教育之間的關係是相輔相成的,引領學生認識兒童文學,

以達推動國際教育並整合核心素養,促成課程設計與實踐。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問題

全球化讓不同文化背景的人有不同的交流,運用多樣性的兒童讀物,啟發學 生多層面的探討,珍視本土文化,瞭解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關聯性,理解 並能尊重彼此的共通與差異性,進而實踐關懷不同的族群。教師角色在課堂上,

轉變為課堂的組織者、設計者、指導者與參與者。然而,以學生的學習主題設計 下的課程,是與學生共造課堂,與學生一起學習,營造脈絡化的氛圍,引導學生 能在學習情境中主動發掘、分析以及解決問題之能力,透過有感的學習歷程, 更 有機會成為「終身學習者」。

108 課綱以「成就每一個孩子——適性揚才、終身學習」為願景,以學生為 學習的主體,參考「核心素養三大面向與九大項目」14做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及教 學活動,整合跨領域英語與社會,提升學生國際意識,尊重多元文化與族群差異。

本研究目的如下:

一、國際教育與素養導向教學連結。

二、如何運用兒童讀物於國際教育課程的教案設計。

三、對於本設計課程,學生的理解與學習成效。

14 〈12 年國教〉,108 課綱資訊網,https://12basic.edu.tw/12about-3-1.php,2019 年 12 月 18 日 讀取。

(19)

8

四、教學歷程與教師的省思。

核心素養內涵中的「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為課程目的,跨領域英語與社會 領域統整出課程架構,研究者以兒童讀物為引起動機的媒介,多元教學策略,奠 基學生國際素養,進行課程實踐,本研究想再深入探討與瞭解的問題如下:

一、國際教育與素養導向教學如何連結?

二、如何運用兒童讀物於國際教育課程的教案設計?

三、對於本設計課程,學生的理解與學習成效為何?

四、教學歷程與教師的省思為何?

第三節 研究方法與步驟

一、 研究方法

研究者依據學校本位課程與核心素養導向課程的原則,國際教育課程的四 年級教學主題為「節慶」,故本研究以十二本節慶相關兒童讀物作為主要教材,

依據國際教育四大課程目標「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及「全球 責任感」為所設計的素養導向課程。課程設計會依照 108 課綱指標與呼應核心 素養項目,進行素養導向教學,參考「重視理解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 簡稱UbD),做課程圖像,並利用「焦點討論法」(Focuesd conversation Method,

又稱ORID)、提問教學、小組合作、專題實作等教學策略,做課堂的探究。透過 研究者的課程設計內容與教學,提升學生學習動機,並統整英語與社會跨領域進 行整合知識與技能,強調學生學習生活情境與歷程,以培養學生多元能力。

研究者藉由課程設計、教學紀錄表、省思札記、學生的學習單、回饋表等,

進行質性資料的蒐集、分析與歸納,瞭解實施國際教育課程方案之成效。研究者 及為教學者,在教學過程中,隨時與校內同儕教師進行討論,並針對回饋進行反 思與修正,再透過公開授課、議課,已達到最好的教學效能。

(20)

9

兒童讀物取材會根據兒童文學理論為出發點,課程主題「節慶」為主題,並 考量以學生學習為主體,篩選出相關兒童讀讀物,例如知識正確性、編排友善、

題材趣味、文化多元、啟發性等,符合執行核心素養導向課程教學。有關兒童讀 物的挑選標準與運用重點,其詳細說明會在第二章第二節提出。

二、 研究步驟

課程設計以核心素養為導向之國際視野課程主要概念。根據教育部2019 年 實施之《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之三面九項核心素養為課程設計主要概 念15,核心素養強調培養以人為本的「終身學習者」,回應基本理念(自發、互 動、共好),分為三大面向:「自主行動」、「溝通互動」、「社會參與」,而針對這 三大面向再細分為九個項目,並強調素養是與生活情境有緊密連結與互動的關 係。國際視野課程設計內容會以三大面項中為課程基礎,並以其細分九項核心素 養內涵中,「系統思考與解決問題」、「符號運用與溝通表達」、「多元文化與國際 理解」為核心素養目標,並參考國內外相關文獻,以達到國際教育概念的推廣。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核心素養之三面九項的滾動圓輪意象。(圖 1)

15 中華民國 103 年 11 月發布〈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綱要總綱〉,108 課綱資訊網,http://1 2basic.edu.tw/12about-3-1.php,2019 年 11 月 23 日讀取。

(21)

10

資料來源:國家教育研究院

圖 1 核心素養的滾動圓輪意象

第四節 研究者與研究對象

一、 研究者

擔任於公立國小代理老師,職務為國際教育推動教師,以研究者所任教之國 小四年級三個班級為研究場域,各進行為期20 週的課程,共 60 堂課,一週一堂 的國際教育課程。研究者本身獨特背景,在異國婚姻中學習接納不同文化,保持 客觀中立的思維,提高文化適應能力。在親子共讀歷程中,運用兒童讀物引領孩 子進入文學世界,透過孩子的角度看到閱讀帶來的創意與想像力。在英語教學,

不強灌輸文法知識,以如何使用語言為目標,在課堂上做互動提問,設計不同真 實情境,活潑有趣教學活動,提起學生學習動機,延續語言習得持續性。除此之 外,研究者觀察自己孩子的語言學習過程,思考怎麼讓學生能習得語言並使用於 生活中。在兒童文學的學術背景上,瞭解文學帶來的價值,是經過思辨與分析,

(22)

11

需開啟感受,訓練自己面對、思考,及處理抽象的概念,並表達出個人見解。

二、 研究對象

為四年級國小學生,三個班級,共71 位。國際教育為校本課程,一至六年 級有縱向課程架構,研究對象在低年級已學習過「互動交流」、「美食文化」主題,

四年級的課程主題為「節慶」。學生的先備知識在社會課為認識自我家鄉,故國 際教育課程中,期盼先認同本土再拓展至世界多元文化,瞭解異同之處並著重於 文化理解。外語學習能有助於對國際議題的理解,整合英語領域能提升學生國際 視野,由於教育部規定英語文課程自小學三年級開始施行,會考量其學生英語基 本能力,課程英語內容部份會依學生英文能力編制。

本研究為旨在探究如何運用兒童讀物於國際教育課程之教學歷程,觀察研究 對象在課程中互動、學習成效等,做多元化層面的蒐集,本研究提及研究對象是 已做不同排序做匿名與編碼,數字為流水號。T 為研究者。茲將本研究教學對象 編號代碼與說明如下表所示:

表 1 研究對象編號代碼說明

類型 代碼說明

W 學習單 C 班級 F 回饋單 G 小組 L 上課對話 S 學生

(23)

12

第貳章 國際教育與素養導向課程

我國教育部於 2011 年公布《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教育部,2011),培育 國中小學教育的國際素養與全球視野的人才,其中揭示了中小學國際教育目標 以「國家認同」、「國際素養」、「全球競合力」與「全球責任感」來建構,並以上 述四大目標分成認知、情意、行動三大能力面向的課程目標,依據課程目標發展 出學習內涵,研究者整理如下(表 2)。

表 2 國際教育目標之三大能力面向與學習內涵

三大能力面向 學習內涵

認知面

培養學生認識全球重要議題 瞭解本國與國際文化的異同性 理解全球競合的現象與運作模式 瞭解永續發展的理念與實務 建構國際知能與全球意識

情意面

培養學生欣賞與尊重不同文化 建立具本土意識的國際視野 促進國際文化的融合與交流 行動面 強調培養學生批判

反省與參與全球行動的實踐力

資料來源:中小學國際教育資訊網

教育部(2011),有鑒於中小學處在國際化及全球化趨勢下,未來學校對具備 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能力的專業人才之需求將更為迫切,並於2020 年 5 月發布

「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2.0 版」(簡稱「國際教育2.0」),同樣以「彰顯國家價 值」、「尊重多元文化與國際理解」、「強化國際移動力」、「善盡全球公民責任」四 項核心素養為國際教育意涵,但更加深跨域資源整合運用等推動政策。綜上所述,

課程發展與教學是國際教育的主軸,根據白皮書國際教育目標「國家認同」、「國

(24)

13

際素養」、「全球競合力」與「全球責任感」建構基礎、中階與高階之三階層能力 指標,旨在提供學校作為國際素材融入教學與課程和發展學校本位課程之參考。

此三階層能力指標並非對應國小、國中、高中職教育階段,而是配合各校國際教 育推動之實際情形,選擇適合階層之能力指標,以發展整體的課程目標與教學規 劃。此研究對象為國小四年級學生,研究者僅列出此國際教育課程設計相關之能 力指標(如表 3)。

表 3 課程設計依據《國際教育白皮書》之四大目標層面與基礎能力指標

四大目標層面 基礎能力指標

國家認同

1-1-1 瞭解我國與世界其他國家的文化特質。

1-1-2 表現具國際視野的本土文化認同。

1-1-3 向外國人介紹與我國文化特色的能力

國際素養

2-1-1 認識全球議題。

2-1-2 體認國際文化的多樣性。

2-1-3 具備學習不同文化的意願與能力。

2-2-1 瞭解我國與全球議題之關聯性。

2-2-2 尊重與欣賞世界不同文化的價值。

全球競合力 3-1-1 認識全球競爭與合作的現象。

3-1-2 探究全球競爭與合作關係的能力並體認其重要性。

全球責任感 4-1-1 認識世界基本人權與道德責任。

4-1-2 瞭解並體會國際弱勢者的現象與處境。

資料來源:中小學國際教育資訊網

國際教育增進國際理解,培養學生具備國際意識的認知、能力與態度,透過 跨文化的溝通與互動,培養學生多元文化的尊重與理解,同時提升全球意識並參 與全球議題,進而成為世界公民,促進地球永續發展。

教育部推動國際教育的四面向——「課程與教學發展」、「教師專業發展」、

「國際交流」、「學校國際化」,在「課程與教學發展」部份,陳惠邦(2013)指 出國際教育同時也是促進國際化課程與教學的活動,應以多元寬容的理解、冒險 犯難與博愛的精神作為國際教育,然而目前在國小推動國際教育融入課程,大多

(25)

14

是英語領域(蔡怡萱,2015;徐蔚萱,2017;吳守真,2017;楊啟珊,2018),

提升學生學習英語成效良好,可強化學習動能,但外語認知能力提升有限。推動 國際教育不宜窄化只有英語學習,在此研究的國際教育課程著重於國際文化層 面,英語內容部份為輔,除核心素養為課程導向,研究者也將議題融入國際教育 課程設計為其一考量,與學生生活做連結,藉由議題教育,可引導學生察覺生活 中的議題,並從不同角度對議題加以探究、分析與思考,營造另一種情境學習,

進而習得所需解決問題的方法。

李小琪(2011)認為國際教育課程目標在認知及技能方面大致能達成,但在 情義目標方面的養成則需長時間的培養,無法立即具體顯現在學生行為表現上。

國小四年級為初探本土文化階段,對國際理解力尚未不足,且目前市面上,未具 有國際教育之教科書,運用多樣性的兒童讀物,開啟師生間、學生彼此之間有意 義的對話,引起更多探究對話,擴大師生的國際視野,呼應十二年國教課綱的「互 動」之基本理念。16並期盼能提起學生學習動機,在課後做延伸更多探究。

在「教師專業發展」部分,研究顯示國小教師之年齡、年資、職務、學校規 模都相互牽動是否能實踐國際教育政策,且不同背景、對國際認知與外語能力的 教師對國際教育課程實踐有差異存在。 (郭喬雯,2012;林芯羽,2013;郎儀 錦,2015;洪靜慈,2016;李靜怡,2017)。魏佩妍(2017)認為在教育政策及 學校行政未能十足支援下,教師應不斷吸收新知,給予學生適切的教導。由於科 技與通訊的創新,形成全球關係緊密相連,教師須先從自我體認全球化潮流趨勢,

瞭解如何跳脫傳統框架,創新教學,勢必為推動國際教育課程的重要關鍵之一。

其研究者的工作經驗與異國婚姻背景,在實踐推動國際教育素養導向課程設計 與教學,期盼能有不同的成效。

16 葉清田:《核心素養的學校本位課程發展》。臺北市:五南圖書,2019,頁 9。

(26)

15

第一節 國際教育與素養導向

國際之間的人口、文化、經濟等流動頻繁,彰顯推動國際教育的重要性,幫 助學生能與世界接軌,拓展世界交流。課程是國際教育實踐的核心主軸。在國際 教育2.0 版本,更精進學校本位國際教育,以個別學校條件以及學生學習目標訂 出課程設計與課後評量。「促進教育國際化」係指創造一個以學生為主題的國際 化學習環境,讓其感受到參與教育國際化活動是正向的、受到鼓勵的,並能累積 學習成果,有助於進行跨國學習及工作。17

身處全球化快速變遷的世界、科技日新月異,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 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OECD)、歐盟(EU)等均大力推動終身學習,十分重視 以「素養」(Competencies)為核心的教育革新。根據臺灣國教院官方提出的「核 心素養」定義:係指一個人為適應現在生活及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 與態度。如何培育與時俱進的人才,重視學生學習表現、歷程以及探究與實作,

展現素養能力為其重要。素養教育更強調以學生生活情境做有意義的連結,理解 現象背後的意義,進而達到解決問題的能力。

「核心素養」是指每一位社會成員都必須學習獲得與不可或缺的素養,是個 體開展潛能與產生社會效益所必須具備的素養。18換句話說,素養是只一個人為 適應現在生活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強調學習不宜以 學科知識及技能為限,而應重視學習與生活的結合,透過實踐力行使其學習者的 擁有全人發展。在教育層面上意指,希望學生完成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後,是否 能夠擁有適應現在生活以及面對未來挑戰,所應具備的知識、能力與態度。

17 〈中小學國際教育白皮書 2.0〉,教育部全球資訊網,https://www.edu.tw/News_Content.aspx?n

=9E7AC85F1954DDA8&sms=169B8E91BB75571F&s=C56B0FF1E7E21B45,2020 年 5 月 20 日讀取。

18 Rychen, D. S., & Salganik, L. H. (2001). Defining and selecting key competencies. Götting en, DE: Hogrefe & Huber

(27)

16

核心素養強調多面向的學習,必須彰顯學習者的主體性,而學校教育部不再 只以學科知識做為學習,重視學習者能夠運用所學於生活情境中。核心素養的養 成是十二年國教的重要目標,所有課程綱要的課程發展是以核心素養作為重要 指引。使學習並非只有被動式接收,期盼學生學會知識,更學會解決問題能力,

讓學生具備基礎技能之後能夠與社會接軌。

研究者認為透過國際教育課程設計四大目標與核心素養導向教學的四大原 則19(如圖 2),在整合知識、能力與態度,別於教科書上知識內容,透過優質兒 童讀物開啟討論的話題,設計編排適合學生特質的教材,並運用科技、資訊及媒 體所提供的各種素材,進而以進行檢索、擷取、統整、閱讀、解釋及反思,提升 對國際教育的認知。

資料來源:教育部

圖 2 素養導向教學四大原則

四年級社會領域「家鄉的節慶與民俗活動」延伸至國際教育課程以「節慶」

為主軸,期盼透過台灣節慶與世界節慶的比較,體察異國文化的共通、異同性。

108 學年度的國際課程計畫由全體教師一起共同設計的校訂課程,但研究者在不 違背課程理念、教學脈絡情況下,且同時落實學校願景與目標,會依據以學生為 主體、國際教育課程目標、符合核心素養課程,設計此研究之課程與教學活動。

19 素養導向教學的四大原則依序為:整合知識、技能與態度,情境脈絡化的學習,學習方法及 策略,活用實踐的表現。

(28)

17

核心素養強調培養學生有整合跨領域的能力,跨領域素養導向課程設計是 從生活中的現象或議題進行發想,經由拋出所有可能提供探索或學習的概念主 題、知識內容、工具策略、要進行的任務,進行延伸的擴展。希望透過節慶一個 中心點,引起對本土節慶認識「臺灣節慶」,到瞭解節慶意涵「懷念祖先」,再根 據學生為學習主體,與學生自身生活經驗相關的「兒童節」營造出脈絡情境化,

到使用語言做互動與溝通「國際語言」。

本研究會使用到的跨領域領剛核心素養內涵有,社會科「社-E-C3」瞭解自 我文化,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關心本土及全球議題,英文科「英E-C3」

以下為本研究課程之跨領域統整圖像。(見圖 3)

資料來源:研究者

圖 3 跨領域統整概念圖

教育部於2011 年提出素養導向課程與議題融入領域與科目是十二年國民教 育課程綱要的重要特色,「核心素養」可以引導各領域與科目的內容,達成情意、

態度及能力實踐的層次;而議題融入課程可以經由學習主題的認知、議題情境的 理解、議題討論的互動及議題處理的實踐,連結領域與科目的內容,達成培育核

(29)

18

心素養的目標。20

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的融入議題有十九項,包含性別平等、人權、環境 及海洋教育品德、生命、法治、科技、資訊、能源、安全、防災、戶外、生涯規 劃、家庭、閱讀素養、多元文化、國際及原住民族教育等,此研究課程設計挑選 內容有「多元文化」、「國際教育」、「人權」、「閱讀素養」為議題融入課程。

在議題融入課程是以學習者為主體,教導知識及技能外,也重視學習的策略 與方法,與生活情境做連結,營造脈絡化的情境,進而實踐力行。21 而國際教育 融入課程為議題融入之一,同樣是根據核心素養內涵做課程設計與教學。相較於 傳統教學方式,只教學生知識,但未給予充足時間實踐,然而,核心素養課程是 以多元教學方法與評量、自主學習、溝通互動、社會參與等,融入議題經由討論、

對話、批判與反思,提供跨領域整合的學習機會,彰顯問題的情境性與觀點的多 元性,使教室成為知識建構的學習社群,教師與學生、學生同儕間互動,發展與 人建立適宜合作方式,以成終身學習者。

國際教育與核心素養彼此互相扣著課程目標,強調培養學生素養能力,透過 周遭看到的人事物,慢慢發展到抽象的概念,與世界做連結,再經過討論、分享、

實作、發表等教學活動,獲得學習方法與策略,這樣的歷程有助深化學習,並運 用所學能力在不同情境上。換句話說,能力是學習來的,資訊爆炸時代,接收訊 息的管道眾多,卻只是零碎片段式,而學生缺乏的是「沒有自主學習的能力」, 故此在課程規劃中,會特別著重如何讓學生產生學習動機,以下針對國際教育與 核心素養內涵,為本研究課程設計架構。(如圖 4)

20 十二年國民教育課程綱要議題融入說明手冊,2019 國家教育研究院。

21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以「自發」、「互動」及「共好」為基本理念,「核心素養」 為課程 發展主軸,並強調議題融入課程。議題融入課程可從不同領域/科目角度就課程內涵而言,議 題融入可以藉由議題的特性促進領域知識內容的連結,包括跨領域知識內涵、生活實務經驗 與情境等的連結。

(30)

19

資料來源:研究者

圖 4 課程設計架構

研究者工作場域是「學校本位課程發展依據」,學校已規劃一至六年級國際 教育融入課程,為「彈性學習課程」22,根據「核心素養」導向的課程設計,一 周一堂課,每堂40 分鐘。

第二節 兒童讀物的挑選標準與運用重點

本研究課程主題為「節慶」,根據與學生生活經驗連結做為課程目標,研究 者使用的兒童讀物挑選,會以節慶、多元文化、全球議題為挑選主題,並考量中 小學生的年齡層接受度和適讀性。兒童讀物內容多元豐富涵蓋文本、網路資源、

多媒體等,期盼對學生引起學習動機。在挑選標準上,以「引起學生動機」為主 並透過兒童讀物探究國際教育為目的,研究者依其目的篩選出兒童讀物,其標準 考量認為讀物應具備圖文並茂元素,圖像敘事功能藉由圖或理解抽象的文字情

22 「部定課程」:由國家統一規劃,以養成學生的基本學力,並奠定適性發展的基礎。2.「校訂 課程」:由學校安排,以形塑學校教育願景及強化學生適性發展。在國民小學及國民中學稱為

「彈性學習課程」。

(31)

20

境,探討更廣的話題,開拓世界觀。在排版設計具視覺美感、藝術性及原創性,

使其培養跨域美感教育。而在故事內容具趣味性、文學性,且能適當地傳達知識,

使其小學生有更多想像與思考空間,培養多層面思考能力。

國際教育並無特定教科書使用,兒童讀物別於教科書主要教知識內容,多樣 性的兒童讀物具有,故事內涵豐富有趣,即時性時事議題等都能提高孩子的國際 視野。 研究者期盼透過兒童讀物讓學生擁有探索的媒介,不受單一文本的限制,

促進學生對國際理解更多元思考。再經由研究者做素養導向課程設計與教學,把 兒童讀物與國際教育做情境化連結在學生生活上。國際教育對中小學生畢竟較 為陌生,文化概念也比較抽象,如何設計符合學生學習需求的課程,研究者以課 程和學生圖像做挑選出十二本兒童讀物,並搭配素養導向教學引導思考,啟動更 深層理解建立觀點。

多元閱讀能提升思辨能力,大多兒童讀物設計的目標讀者為兒童,學生本身 就是兒童,能引起學生學習動機,再透過課程設計,引領課堂中更多探究,開啟 學生更多層面的感知。學習如何從兒童讀物中擷取資訊做統整與反思,引導學生 做多元思考,最終到文化理解,以達到素養能力,做為有意義的連結。兒童讀物 為本研究課程重要之媒介,是探究與學習的開始,期盼藉由兒童讀物的不同形式、

不同觀點,找出學生對多元文化的理解能力。

本研究課程分為三個大單元依序為:一、世界節慶探究。二、清明節與亡靈 節。三、臺灣與世界兒童節,在課程中兒童讀物之用途與代號說明,A:上課使 用。B:延伸閱讀。C:教師參考書,在個別單元中的十二本兒童讀物使用說明,

以下為研究者整理之表格。(如表 4)

(32)

21 表 4 十二本讀物運用於課程單元總表

書名 單元一 單元二 單元三 1. 我的第一本認識世界小百科 A

2. 我們的節日 A A

3. 用英文玩世界提升你的閱讀力 A、C

4. 可可夜總會 A

5. 芙烈達‧卡蘿和她的動物們 B 6. 世界的孩子不一樣的生活 A

7. 我是小孩,我有權利 A

8. 透明小孩 B、C

9. 君偉的節日報告 B

10. 阿嗚國王的遊樂園 B

11. 走吧走吧!跟世界做朋友—亞洲篇 A 12. 走吧走吧!跟世界做朋友—歐洲篇 A

由於兒童讀物種繁多,研究者以課程地圖與國際教育能力指標對應項目,作 以下分述為十二本讀物基本內容與運用重點說明:

一、 《我的第一本認識世界小百科》

圖 5 《我的第一本認識世界小百科》封面

(33)

22

(一) 基本內容介紹

本書屬於知識型世界小百科類,介紹30 個國家,主題內容為認識世界 五大洲、地理、自然與人文知識。透過六位繪者精采的插畫,圖解知識,由 遠而近的帶領讀者閱讀全世界。70 個認知遊戲,使讀者在閱讀知識邊讀邊 玩。

(二) 運用重點說明

四年級學生社會課是認識「家鄉」主題,認識在地文化特色,以瞭解世 界,以至對世界的認知還未完善,透過此書可以先確認學生的先備知識,並 瞭解自己與世界的關聯。此書作者設計的角色,兩位小朋友搭乘熱氣球越飛 越高,從上往下看的角度,從自己房間出發,分出「從上面看世界」、「從天 空看城市」、「從太空看地球」單元,「從天空看城市」(圖 6),右下角為村 莊與城市的馬路相互連結,讓學生能感受由自己到城市的關係。「從太空看 地球」(圖 7),認識地球的運轉,赤道分出不同氣候,而人居住的地方不同,

形成的文化、食物也會不同。以上對四年級的學生的認知上大多沒有問題。

圖 6 「從天空看城市」單元,內頁 10 圖 7 「從太空看地球」單元,內頁 11

世界地圖屬於抽象事物,四年級學生處於皮亞傑理論中的「形式運思期」

(34)

23

的階段,透過此書的在鮮豔活潑的插畫,作為引起動機,再加入具體化活動 設計體驗,例如操作地球儀、世界地圖掛布,讓學生對世界更有感。

此書全彩地圖的跨頁(圖 8),南北極是用雪白顏色分割地形,承續上 頁提及的氣候,把地球圓形攤成平面來看,分成不同國家,書上顯示之國旗 是主角要去環遊世界的國家。

在書中的內容搭配許多小知識遊戲活動,方便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開 啟討論話題,並引導學生認識各國家有自己生活方式、語言、節慶、信仰等 等,分析其精彩豐富的文化,並欣賞每個文化的珍貴,符合「國際素養」能 力指標2-2-2。

圖 8 「世界地圖」單元內頁 12-13

書中還有介紹歐洲、亞洲、美洲、非洲、大洋洲的地理位置、知名建築 物、人文特色等內容,此部分研究者依每班學生反應狀況作內容多寡介紹,

主要針對學生有去過的國家為討論焦點。國際教育課程的設立是為了補足 學生對世界的認識,此書為此課程開啟多元文化的話題,接續後來的課程設 計。

(35)

24

二、 《我們的節日》

圖 9 《我們的節日》封面

(一) 基本內容介紹

此書內容豐富介紹出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特色風俗,結合趣味小知識 與詩詞,讓學習傳統文化不枯燥乏味,並提及與現代節日差別,畫風細膩色 彩鮮明,符合中年級學生喜好。

(二) 運用重點說明

研究者想藉由認識傳統節慶,與學生已知過節經驗再與他國節日做比 較,創造脈絡化情境學習的課程。課程規劃中其一節日為「清明節」,此書 有詳細說明清明節的源由,是根據十二節氣作區分,瞭解傳統節日使用農曆 與現代節日使用國曆之間的不同,覺察自己國家過節的方式與世界節慶的 相關連性為何。現今學生對過節的體驗並不懂背後的涵意,對「清明節」認 知大多停留為祭拜祖先,且不知道每年的清明節國曆日期都不一樣,此書詳 細說明清明節作為節氣,是根據每年的春分來計算的,隨地球自轉變化而影 響節氣的時間。

此書內容提到「四大傳統節日」為清明節、端午節、春節、中秋節,除 了確定學生對傳統節日先備知識外,研究者想藉此話題,讓學生覺察對節慶 的兩種概念:1. 因節日產生的節慶習俗。2. 因節日而產生的節慶食物。以

(36)

25

透過自身過節經驗出發,認同本土文化,體認傳統習俗塑造成現今的文化特 色,符合「國家認同」能力指標1-1-2。進而對墨西哥亡靈節,做文化比較 與歸納探討。

研究者會挑選此書的另一原因是,除了介紹傳統節慶所代表的文化意 義,還特別提及各式各樣的現代節日,也是學生比較熟知的節日。而其中之 現代節日為兒童節,符合課程設計的主題。

三、 《用英文玩世界提升你的閱讀力》

圖 10 《用英文玩世界提升你的閱讀力》封面

(一) 基本內容介紹

以英文學習為主,介紹各國節慶的來源及習俗,全彩設計,書中真實照 片由簡入深引出節慶文化意涵。每篇文章皆附 QR Code 外籍人士朗讀語音 檔。

(二) 運用重點說明

市面上少見介紹全球節慶的英文學習書,內容詳細介紹各國節慶的來 源及習俗,並分為「全球」、「美洲」、「亞洲」、「歐洲」、「非洲」,網羅許多 不同具有節慶元素的國家,由於英文單字較屬中高級單字句子,此書主要運 用在單元三課程發想階段,與自編英語內容教材的依據,主要使用其書的

「亡靈節—多元獨特的墨西哥」(圖 11),「日本男孩節物語」(圖 12),「日

(37)

26

本女孩的專屬女兒節」單元,書中真實圖片與內容作為課堂學生蒐集資料執 行專題實作資料來源。認識不同的文化脈絡,形塑的語言、風俗、生活,符 合「國際素養」能力指標2-1-2。此書也作為教師國際覺知的增能用書。

圖 11 「亡靈節,多元獨特的墨西哥」單元 內頁91-94

圖 12 「日本男孩節物語」單元 內頁98-101

得一提的是,此書符合國際教育「多元文化與差異」的課程目標內涵,

書中歸納出全球的共同節慶,並客觀的比較各國的慶祝方式,例如感恩節雖 是美國節日,在世界各地也都在慶祝相同的節慶,只是名稱不同。這個部分 研究者認為能帶位學生來對國際觀點的多元認識。此外,書中介紹各式各樣 的節慶,詳細記載節慶的起源、慶祝方式、相關特色等,節省教學者備課的 時間。

在英文內容部分,排版簡潔,圖文並茂,對學習外語者能更一目了然的 閱讀,文中會分段落,接續為生字片語介紹,文末都會搭配不同問題題型,

作閱讀理解檢核,如克漏字選擇題、閱讀提問。

(38)

27

四、 《可可夜總會》

圖 13 《可可夜總會》封面

(一) 基本內容介紹

此書為電影原著繪本,電影的概念源於墨西哥節日亡靈節。故事講述一 個名為米高·李維拉的12 歲男孩意外穿越到亡靈的世界,他需要尋求自己的 已故音樂家高祖父的幫助,把他送返現實世界。電影上映後獲得的好評如潮,

包括配音團隊、配樂、故事和對墨西哥文化的尊重,獲得了不少榮譽獎項。

(二) 運用重點說明

此書介紹到墨西哥亡靈節的重要意涵,墨西哥生活、音樂與民俗風情,

符合多元文化的課程設計目標,故事情節除了以文化為背景,幽默風趣的內 容,吸引大人小孩的喜愛,在欣賞故事的同時,又認識不同國家地域的文化。

會運用此書是想到學生的年齡層,對於電影的興趣,希望能引起學生學習動 機。研究者也預測大部分學生有觀賞或是聽聞過此電影,與學生生活經驗有 關聯,進而作更多的節慶探究。有利於設計情境式教學,符合素養導向教學 四大原則中的「情境脈絡化的學習」。

此書是用在第二單元「台灣與亡靈節」,會以書中部分情節提出探討文 化話題,使學生對亡靈節有重新的認識,在學習不同文化意涵方面達成國際 教課程的目標,符合「國際素養」能力指標2-1-2,。

(39)

28

五、 《芙烈達˙卡蘿和她的動物們》

圖 14 《芙烈達˙卡蘿和她的動物們》封面

(一) 基本內容介紹

此書內容按照時序描繪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墨西哥女畫家的一生,

從她的童年,到她成為世界上有影響力的畫家之一,提供一個獨特視角瞭解 藝術家的創意性格,欣賞其作品畫風。

(二) 運用重點說明

在「可可夜總會」電影中短暫地出現幾次,芙烈達卡蘿(Frida Kahlo)墨 西哥女畫家,運用的色彩相當鮮豔突出,明亮的熱帶色彩,電影中亦有向她 致敬的不少橋段。除了此書可以使學生鑑賞藝術文化之美,芙烈達卡蘿的人 生遭受許多困難,六歲因小兒麻痺疾病,十八歲時又出車禍,健康與疾病沒 有擊敗她,讓她更專注欲繪畫上。符合國際教育課程參考原則「敘事化原則」

23,真實故事可以讓學生透過他人看見自己,故選此書為延伸閱讀,以多元 觀點欣賞他人的真實生活,符合「國際素養」能力指標2-2-2。

23 「敘事化原則」,將述事作為一種課程文本,透過對經驗不斷反思、批判、與重構的循環歷程,

可以讓學生看見自己並改變自己。

(40)

29

六、 《世界的孩子不一樣的生活》

圖 15 《世界的孩子不一樣的生活》封面

(一) 基本內容介紹

此書作者麥特.拉莫斯 Matt Lamothe 在家人與朋友協助下,找出身處 7 個國家的 7 個孩子,分享他們一天的生活,以拍照片的方式彼此透過電子 郵件或是通訊軟體來溝通,在根據照片繪畫出書中插畫圖。

(二) 運用重點說明

在尋找讀物過程中看到這本呈現方式很獨特,以真實孩子來自不同國 家的一天,從自己家介紹起,食物、學習的功課、用自己國家的語言寫名字、

遊戲…等,這不是國際教育中的文化最佳話題嗎?從學生自己也是孩子,覺 察自己現在所擁有的一天,再看世界兒童的一天,相同與相異是什麼,從中 分析與歸納,學生撰寫自己的生活經驗和生活經驗,反思其價值觀念與他國 的兒童是否有偏見,符合「國際素養」能力指標2-1-3。這本書能連結學生 的自身生活經驗,作情境式脈絡化學習,欣賞並尊重多元文化,也因為書本 主角為真實人物,更能感受到另一國度的文化體驗。

(41)

30

七、 《我是小孩,我有權利……》

圖 16 《我是小孩,我有權利……》封面

(一) 基本內容介紹

作者阿朗.賽赫Alain Serres 以詩意的文字,繪者奧黑莉婭.馮媞

Aurélia

Fronty

以充滿活力想像的圖畫,簡明扼要的詮釋了一九八九年聯合國大會

通過的「兒童權利公約」,這份公約已得到一百九十六個國家的簽署,以孩 子的角度和能懂的方式,來描述什麼是權利?什麼是食物和住所的權利、上 學的權利、免於暴力的權利、呼吸純淨空氣的權利等等。

(二) 運用重點說明

我有權利受到尊重,相同的尊重,不管我是黑人或白人,矮小或高大、

貧窮或富有、或在別的地方出生。書中的跨頁色彩的協調,繪出不同膚色、

體型、穿著,感動研究者的心,每個人都生於平等,同樣是小孩受的權利應 該要相同。小孩知道自己有哪些權利,才能保護自己,更進而對別人給予相 同的尊重,使用的意圖,是期盼學生能透過身為兒童,瞭解與其他世界兒童 的相互關連性,進而關懷他人,實踐於真實情境中。再延伸擴展至更大的國 際教育目標,尊重與欣賞多元文化。兒童權利亦符合議題融入課程中。

此書屬於繪本以圖為主字量少,使用繽紛的色彩、活潑的圖案,以及簡 單明確的文字來表達兒童權利,有助於研究者在教學場域,運用圖畫風格、

(42)

31

色彩、角色,引導學生開啟自身感受,反思後並記錄下來,由近到遠的探索 其概念。

研究者想運用此書當作媒介,啟發學生的同理心,思考兒童權利對自己 關聯性是什麼,也使其認識兒童節的意涵,進而瞭解他國有哪些兒童是未享 有兒童權利,並對照自己所擁有的生活,具備全球公民意識與道德,符合「全 球責任感」能力指標4-1-1。

八、 《透明的小孩》

圖 17 《透明小孩》封面

(一) 基本內容介紹

此書是臺灣第一次將國內無國籍兒童現況,以文字創作、繪本形式出版 的作品,期望讓更多讀者知道無國籍兒童的故事,讓那些沒有名字的、透明 的小孩受到保護及更多重視。

(二) 運用重點說明

我想寫下他們的故事,因為他們沒辦法為自己說話。—幸佳慧

因癌去逝的兒童文學作家幸佳慧的大多作品,都與多元文化、兒童權益 及弱勢族群等有關,研究者會認識此作者是因為進修研究所課堂中,一項專 題實作是關於她的作品集,印象深刻作品之一《蝴蝶朵朵》,除了寫故事為

(43)

32

弱勢發聲,還會認真找相關專業單位提供專業知識與經驗,確保讀物的正確 性,使其作品都成為優質的原創兒童讀物。她到離開人世前總是以多種方式 致力於兒童教育,人文關懷與多元呈現方式製作成兒童讀物,用故事感動人 心,使其作家本身故事就具有啟發性。

挑選《透明小孩》的原因有兩個,第一是人權議題,認識基本的人權,

也瞭解臺灣弱勢兒童的現象,讓學生根據現象串連更多思維,並主動關注人 權議題,具備公民意識,符合「全球責任感」能力指標4-1-1 與 4-1-2。第二 是無國籍兒童的真實故事,在課程設計蒐集資料期間,深入瞭解到原來在臺 灣有這麼多兒童沒有國籍,無法置信身為人如果沒有國家認同沒有自我,對 一個兒童的成長影響多深。相信此書能帶給研究者與學生有意義的省思。

九、 《君偉的節日報告》

圖 18 《君偉的節日報告》

(一) 基本內容介紹

君偉上小學系列書籍為新聞局中小學優良課外讀物,利用主角君偉與 同學、家人討論世界千奇百怪的各種節日,介紹科學、社會、文化、歷史等 跨域節日背景知識,透過幽默的對話,輕鬆認識不同節日,屬於橋梁書,文 字多插圖少。

(44)

33

(二) 使用之意圖與說明

張君偉主角是小學生都知曉的人物,有趣的校園生活敘事方式,激發同 樣是小學生的興趣,此書重點是放在節日妙談與知識,其一章節為兒童節,

與課程設計節慶內容相符,文中某一對話文相當有趣:「……母親節是為了 感念母親的辛苦。難道兒童節是要感謝兒童的辛苦嗎?」、「有些兒童很辛苦 存零用錢,卻怎麼也買不起最新的雷龍模型。」這種運用學生聽得懂的語言,

令人幽默一笑輕鬆兒童讀物,在課堂上期盼引起同儕間、師生對話,做為師 生共構課堂的素材。

郝廣才作家在《好繪本如何好》24一書提到「一樣的道理,我們要傳遞 意義給孩子,如果方法不活潑有趣,不能吸引他的注意,那再好的意義也傳 不進他的頭腦。」畢竟要讓學生瞭解背後的意義,嚴肅的主題透過兒童趣味 呈現,較容易吸引兒童讀者目光。《君偉的節日報告》一書先使用趣味故事 引領讀者,最後都會有節慶相關知識補充,而兒童節的源由也有記載,希望 文本的有趣性能有更多對兒童節的探究,符合「國家認同」能力指標1-1-1。

十、 《阿嗚國王的遊樂園》

圖 19 《阿嗚國王的遊樂園》封面

24 郝廣才:《好繪本如何好》。臺北市:格林出版,2006。頁 112。

(45)

34

(一) 基本內容介紹

透過生動有趣的童話故事,讓認識節日有不同體驗,節日因故事而生 動,節日因故事而流傳,顛覆傳統認知的節日童話,屬於橋梁書,文字多 插圖少。

(二) 使用之意圖與說明

此書為節日童話內文提及三個節日:兒童節、母親節、父親節。故事內 容是巧妙的以一位國王成人的角度,認為認真讀書才有出息的觀念,自認是 為有修養的人,變回小孩在遊樂園玩,正滿心期待的排隊時,大人出現一一 責罵小孩們……。玩,卻沒有玩夠。這一句足夠當為兒童節的延伸閱讀,身 為兩位孩子的研究者,非常同理兒童樂於玩樂的心,希望透過從兒童角度出 發,討論與他們自身的經驗相關,或是想做怎麼樣改變的兒童節,透過故事 的敘事,做探索更多的創意思考力。

十一、 《走吧走吧!跟世界做朋友-亞洲篇》

圖 20 《走吧走吧!跟世界做朋友-亞洲篇》封面

(一) 基本內容介紹

此書介紹亞洲國家,基本國家介紹、代表人物、節慶、文化、食物等主 題式方式,透過跨領域、知識性的人文讀物,開拓對世界的認識,結合人物

(46)

35

故事、實景照片、國際議題以淺顯易懂的角度切入,建立國際觀。

(二) 使用之意圖與說明

此書除了有助於教師國際知識增能,書中主要特色為世界議題討論,符 合素養導向課程設計內涵,課程主要使用到,書中其章節「為什麼有些國家 的兒童無法上學?」,提及的議題與兒童權益相輔相成,希望透過探討弱勢 者的處境和覺察他國的現象,創造學習情境體認國際弱勢的處境,符合「全 球責任感」能力指標 4-1-2。

十二、 《走吧走吧!跟世界做朋友-歐非洲篇》

圖 21 《走吧走吧!跟世界做朋友-歐非洲篇》封面

(一) 基本內容介紹

此書介紹歐洲國家,基本國家介紹、代表人物、節慶、文化、食物等主 題式方式,透過跨領域、知識性的人文讀物,開拓對世界的認識,結合人物 故事、實景照片、國際議題以淺顯易懂的角度切入,建立國際觀。

(二) 使用之意圖與說明

書中針對全球議題有兩篇:「為什麼有些小朋友不上課,反而去工作 呢?」、「兒童也可以改變世界嗎?」,與「兒童權利」議題融入課程內容有

(47)

36

關,作者先以簡單用語描述現象,帶入較嚴肅的主題,最後使用「小朋友,

你可以怎麼做」小單元,整合學生思考議題,這是本書的特色。研究者根據 此書設計教學活動與學習單,強調每個人都可以有影響力,即使沒有實際改 變的方法,至少關注這些議題能擴展改變的力量。研究者期盼連結學生的想 法,追求十二年國教的其一重要理念「共好」,也符合「全球責任感」能力 指標4-1-2。

第三節 課程實施的設計方法

根據教育部設定的核心素養課程指標,與國際教育的課程目標,本研究運用 兒童讀物,提供學生整合型的課程、結合議題關注,希望讓學生能夠延伸更多的 學習。

一、 重理解的設計課程( Understanding by Design)

依據研究者的課程圖像會參考「重理解的課程設計」( Understanding by Design,以下簡稱 UbD)做為課程的主要依據,此逆向課程設計是由 Grant Wiggins 以及Jay McTighe 兩位美國教育家於 1998 年開始推廣,重視學生的理解為出發 點,對學生的學習結果設計多元的評量,與核心素養導向的「以學生為主體」的 內涵相符。研究者會參考兩本《重理解的課程設計》25、《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專 業發展實用手冊》26作為設計課程重要依據。

「以終為始」的概念是UbD 特色之一,有別於以往教學目標為課程設計內 容,是以學生學習內容為主,能使學習展開更多探索,做更多學習遷移。透過UbD

25 Jay McTighe & Grant Wiggins:《重理解的課程設計》(Understanding by Design),賴麗珍 譯。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8 。

26 Jay McTighe & Grant Wiggins:《重理解的課程設計-專業發展實用手冊》(Understanding b y Design: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Workbook),賴麗珍譯。新北市,心理出版社,2008 。

數據

圖  16  《我是小孩,我有權利……》封面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有趣的題材若搭配良好的課程設計,將發揮 其最大價值。本課程採用 Inquiry-Based Science

的課程內容整理,作品入選102學年度全國高中 學校本位特色選修課程教學計畫及實施(普通

本校與澳洲昆士蘭州政府教育部國際教育司(Educational Queensland International)自 2008

(A)新一代設計展創辦時間應為 1981 年非 1991 年。2020 年 2 月臺灣成立國 家級設計研究院「財團法人臺灣設計研究院」(Taiwan Design Research

cognition, culture) 框架的串連運用,以及實際於教學活動及教案設計時,如何平衡內容及語 言。課程中將安排一個搭配生活與綜合活動的

全球競合力:參與國際生態學校認證的 過程中,體認國際間競爭與合作的實際 運作情形。.

周盈秀 中年級自然老師 課程設計、授課教師、資料彙整 謝佳鳳 高年級健康老師 課程設計、授課教師、資料彙整 賴秀珍 中高年級英文老師 課程設計、授課教師、資料彙整

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 課程綱要總綱已於103 年11月28日由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