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教師在課堂上運用行動學習之個案 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中教師在課堂上運用行動學習之個案 研究"

Copied!
83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 蔡東鐘 博士

國中教師在課堂上運用行動學習之個案 研究

研究生:蔡依婷 撰

中華民國一0五年十一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碩士論文

國中教師在課堂上運用行動學習之個案 研究

研究生:蔡依婷 撰

指導教授: 蔡東鐘 博士

中華民國一0五年十一月

(4)
(5)
(6)

謝誌

感謝指導老師蔡東鐘教授的指導論文研究方向、安排 meeting 時間、細心提醒修課事 宜等,如此,我才能順利獲取碩士學位。回首研究所三年半的期間,想研究的主題想了 許久,最後的主題是研究行動學習模式,恰逢我的先生在課堂上使用行動學習進行翻轉 教學,因此得以提供我研究的素材。在研究所三年半期間,前一年半利用每週一天下午 從都蘭開車前往學校上課,後二年懷孕、生子、休學、介聘,一路走來沒有想像中順利,

感謝在課堂上啟發我的老師與鼓勵我的碩班導師、互相幫助的碩班同學與支持關心我的 家人和可愛的小孩,今年我才得以順利畢業。

寫下這本論文的期間,同時也是探索自我的旅程。從對學術的矇懞懂懂到暸解做學術 是很專業且資料需廣博與專精並進,所以我記得某位老師在課堂上說過,做學術寫論文 須用心,因為『文如其人』,不可以虎頭蛇尾,馬馬虎虎,因此,從寫作文章中確實可以 瞭解自己的性格與處事方法。

一段旅程的結束,為下一段旅程的開始。感謝家人:奶奶、爸爸、媽媽、哥哥、先生 的默默鼓勵、小孩的可愛笑容與老師、好友、同事的悉心問候,也感謝自己的不放棄與 堅持。而在我就讀碩士期間,我的爺爺離開了,所以我要將這本論文獻給我在天上的爺 爺,希望他在天上能與我分享喜悅。

依婷 謹誌 2016 年 11 月

(7)

國中教師在課堂上運用行動學習之個案 研究

蔡依婷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課程與教學碩士班

摘要

本研究以個案研究法觀察一位自然科教師使用行動學習的上課歷程。教學 觀察進行三週。期間訪談教師的教學理念與訪問三位學生作為研究對象,利 用課室觀察紀錄、教師與學生訪談作為研究工具,根據觀察教師與學生的課 堂歷程的結果,整理出個案教師行動學習的ACTIVE教學模式。其研究結果 為:1.個案教師使用行動學習的理念是要培養學生自主建構知識的能力。2.

ACTIVE模式給予學生學習主動權。3. ACTIVE模式能建立班級學科電子書。

4. ACTIVE模式增進學生課文分析與理化科理論的理解。5. ACTIVE模式促 進學生間雲端共編討論的合作力。

關鍵詞:行動學習、教學模式

(8)

A Case Study of Mobile Learning Processes In a Junior High School

Tsai I-Ti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case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process of using mobile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from a junior high school science teacher. The total observation lasted for three weeks. The data were collected through class

observation, photographs, videos, and interviews for teaching beliefs and student learning. And then, the researcher found out the model of mobile learning in the classroom based on the result of the class observation.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 1. The teacher uses the mobile learning to increase students’ ability to build up knowledge and skills. 2. ACTIVE model enhances students’ self-learning.

3. To promote reading by establishing online book. 4. To improve students’

conceptual understanding in science learning. 5. Using i-Cloud improves students’

collaborate on documents with others. The study findings may serve as a guide for teachers who teach other subjects through ACTIVE model.

Keywords: mobile learning, teaching process

(9)

目次

第一章 緒論...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3

壹、研究目的 ··· 4

貳、待答問題 ··· 4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 5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 ··· 6

第二章 文獻回顧...9

第一節 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 ··· 9

壹、行動學習意涵 ··· 11

貳、行動學習使用方式 ··· 12

參、OneNote 雲端平台的介紹 ··· 15

第三章 研究方法...19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 19

壹、研究架構 ··· 19

貳、研究流程 ··· 20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研究場域 ··· 22

壹、研究對象 ··· 22

貳、研究場域 ··· 23

參、個案教師接觸行動學習的緣起 ··· 24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24

壹、資料蒐集 ··· 24

貳、資料整理與分析 ··· 26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27

第一節 個案教師上課的行動學習教學理念 ··· 27

(10)

壹、個案教師行動學習教學理念 ··· 27

貳、雲端平台融入上課學習的理念 ··· 30

第二節 個案教師的課程行動學習教學歷程...…...34

壹、個案教師教學歷程 ··· 34

貳、歸納個案教師行動學習創新教學歷程模式: ACTIVE MODEL ...49

第五章 研究結論與建議...57

第一節 結論 ··· 57

壹、教師實施行動學習的信念為培養學生建構個人知識的能力 ··· 57

貳、ACTIVE 的步驟以學生為課堂學習的主體 ··· 59

第二節 建議與反思...61

壹、對行動學習教學課前課後之建議 ··· 61

貳、對行動學習教學實施過程之建議 ··· 62

参、對後續研究的建議 ··· 63

肆、小節...63

參考文獻...65

壹、中文部分 ··· 65

貳、外文部分 ··· 68

附錄...69

附錄 1 教師訪談大綱 ··· 69

附錄2 學生訪談大綱 ··· 70

附錄3 教學觀察記錄札記 ··· 71

(11)

表次

表 3-3-1 個案教師與學生訪談代碼表 ...26

表 4-2-1 ACTIVE model ...50

表 4-2-2 行動學習結合 OneNote 之課程活動圖...50

表 4-2-3 ACTIVE model 設備圖 ...54

(12)

圖次

圖 2-2-1 OneNote 介紹...17

圖 3-1-1 研究架構...19

圖 3-1-2 研究流程圖...20

圖 4-2-1 登入 OneNote 首頁...35

圖 4-2-2 Jeffery 老師個人網頁...36

圖 4-2-3 google 表單...36

圖 4-2-4 OneNote 筆記本編寫層次...37

圖 4-2-5 全班共享檔案 ...38

圖 4-2-6 分配同學編寫 ...40

圖 4-2-7 整理前課文...40

圖 4-2-8 整理後課文...41

圖 4-2-9 影片連結示範圖...42

圖 4-2-10 老師命題示範圖...43

圖 4-2-11 學生上台報告前討論...43

圖 4-2-12-A 學生上台報告...45

圖 4-2-12-B 學生上台報告...46

圖 4-2-13 老師線上選擇題目給學生練習 ...47

圖 4-2-14學生答題狀況...47

圖 4-2-15學生編寫成果...48

圖 4-2-16 學生課文分析圖...51

圖 4-2-17 學生影片截圖...52

圖 4-2-18 學生命題圖...52

圖 4-2-19 學生練習過程 ...53

圖 4-2-20 學生編輯電子書...54

(13)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在觀察一位國中教師運用數位科技翻轉自然科教學的過程並歸納出教學模 式,而且探討個案教師實踐行動學習教學的心路歷程,並藉由本研究來了解個案教師 使用行動學習教學後,對學生學習理化科的影響。期盼能為未來欲從事行動學習教學 的教師提供教學上的參考。本章分三節來說明: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第二節 研 究對象與範圍 ; 第三節 重要名詞解釋。茲分別敘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歐美各國在教育基本面上注重提升就學率、降低中輟率、提供優惠、補助金費、留 住教師等措施,在創新面注重發展特色課程、創新教學和數位教學,並與民間組織協 力發展偏鄉教育,有些措施擴及協助偏鄉在地產業與青年就業,並以學校為中心整合 地方資源永續發展(詹志禹、吳璧純,2015)。以創新面來說,歐美國家校園內使用 教育科技的數量,有逐年增多的趨勢,因而開始發展資訊融入教學。其中,美國的調 查報告顯示,使用教育科技能改善學生的參與度和成就感、提升教師的教學效能,所 以各州領導人均積極提倡科技與教育改革,來影響聯邦、州和當地的教育方案(張奕 華、許正妹、張奕財,2014)。除了歐美,世界各國也都積極投入教育科技的推廣與 應用,紛紛推出國家級政策白皮書,例如:土耳其的FATiH、伊朗的Smart School、

波蘭的Digital school、澳洲的Smart Classroom、韓國的Smart education、中國大陸 的十二五、泰國的一學生ㄧ平板(OTPC)與美國的數位教科書計畫等,在顯示透過

(14)

教育科技來創新教學,將是21世紀伊始各國邁向教育領先的必要手段 (吳權威、張 奕華、許正妹、吳宗哲、王緒益,2013)。教育部在過去15年,不斷努力推廣資訊教 育,從2001年的「中小學資訊教育總藍圖」(2002-2005年)開始,一路歷經2008 年的「中小學資訊教育白皮書」(2008-2011年)、2011年的「數位學習白皮書」

(2012-2016年)、2012年的「資訊及科技教育白皮書」(2013-2015年),再到2013

年的

「數位學習推動計畫」(2014-2017年),已經推動一連串的教育計畫 (教育電 子報, 2015)。而 2013 年,教育部推動「行動學習學校」計畫,主要推行方式強調 教學和資訊與通訊科技(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 Technology,以下均簡稱 ICT) 輔導,並且引進民間企業至教學現場支援,包含電子白板、平板電腦等設備與 技術支援,累積 ICT 在台灣的教育經驗(張姿安,2015)。而在民間企業中,台灣 三星提出了Smart School智慧教室,藉由軟硬軟、硬體設備的支援,提供種子學校中 校長、教師的研習,投入校園的數位化教育服務,也就是數位內容與師資、軟硬體設 備的結合,符合教育部提出104年為教育創新行動年,以翻轉教育為主軸。綜上所述,

不論是亞洲或歐洲在數位學習的發展常透過政策來推廣,而美國的研究更顯示,數位 學習帶給學生的學習有正面的影響。

近年來科技日新月異下影響了教師的教學方式,從傳統的教師講課面授的方式,到 今日教師可以運用行動載具融入課堂並搭配教學方法或是網路平台,來達成教學目標,

並形成科技數位教學的新穎模式,而教師對學生的信念(beliefs about students)影響

(15)

教師對於教學的方式(Kon,1995; McDiarmid & Vinten-Johansen, 1993; Sung, 1997)。 本研究的個案教師使用網路平台融入行動學習的理念,為研究的動機之一。教師運用 網路平台融入教學需要熟悉行動載具的運用與搭配適合學生的學習方式,且在教師的 教學模式上,也要有一定的計畫或策略。吳清山(2014)認為一位教師能夠在教學上 運用資訊科技或者教學過程中採用腦力激盪法和聯想法(鼓勵學生從事六 W-H 法:who、which、when、where、why、what、purpose、how)等創意方式,使教學 活動更為活潑有趣,亦屬創新教學的一環。而教師的教學中搭配科技載具的利用,也 出自於教師相信教學上如果注入科技載具的使用,能使學生產生學習效果並活化教學。

在 104 年教育部推出教育創新行動年,提出未來教育能加入新元素、新方案,新產品,

也就是創新。在創新的教育上使用數位科技是其中的一環節,因此,本研究的第二個 研究動機在於個案教師運用數位科技教學的課堂上,教師的教學模式的歷程與實踐。

個案教師使用行動學習的教學方式後,學生開始學習使用軟、硬體上課的過程,帶給 教師的思考與學生的學習經驗為何也是本研究想了解的第三個研究動機。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基於以上的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以行動學習的概念與OneNote雲端平台的探究,

透過國中理化教師將行動雲端學習融入理化教學的歷程,歸納出行動學習融入

OneNote雲端平台的教學模式,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增進國中理化科學習的教學模 式。本研究擬定的研究目的與延伸之研究問題如下:

(16)

壹、研究目的

1、探討教師使用行動學習教學的理念。

2、歸納透過 OneNote 雲端平台結合行動學習教學歷程的模式。

貳、待答問題

一、教師為何使用行動學習教學的理念。

(一)教師對於使用行動學習教學理念是什麼?

(二)教師對於雲端平台融入課程的理念是什麼?

二、教師的課程行動學習教學模式。

(一)教師如何設計學生學習課程?

(二)教師進行教學時,師生互動情形如何?

(三)教師進行教學時,教師的教學情況如何?

(四)教師使用行動學習教學後,學生的表現如何?

(五)教師使用行動學習教學,曾經遭遇過的問題與困難?

第三節 研究對象與範圍

一、 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台東縣台東市太平洋國中教師為觀察對象。

二、 研究範圍

(17)

本研究的研究範圍界定如下:

(一)在時間方面

本研究所進行觀察的時間為民國104年十二月,觀課節數共十二節。個 案教師運用行動學習融入教學的模式實施課程。

(二)在空間方面

以台東縣台東市太平洋國中八年級一班教室28名學生與電腦教室為觀 察範圍。

(三)在內容主題方面

本研究係以個案教師的行動載具結合雲端平台教學的教學理念與教學 歷程為研究焦點,並對觀課班級的學生進行訪談與個案教師的教學理念 進行了解,以獲得全面的探討。

三、 研究限制

(一)研究範圍限制

本研究為自然科領域的個案研究,觀察與訪談的範圍僅為台東縣台東市太平 洋國中的八年一班教室與電腦教室。

(二)研究對象限制

本研究採個案研究法,研究對象僅以台東縣台東市太平洋國中實施行動學習 教學的個案教師與該所國中八年一班的全體學生為觀察對象。主要記錄教師與

(18)

學生的課程中的互動歷程,以及觀察個案教師的教學過程,包括教學中的教學 方法與教學評量方式,找出教師的教學模式。

(三)研究方法限制

本研究目的在提出增進國中理化科學習的教學模式,透過行動載具與 雲端平台的OneNote結合的教學歷程,歸納出理化科行動教學的模式,

陳儀娉(2009)認為教師教學知識的形成與教學理念的建構,都是屬於 內在的思考的運作。因此為了探討教師的教學理念與歷程,本研究使用 質性研究中的個案研究法,透過「資料分析」、「參與觀察」、「訪談」三 種方式呈現。

第四節 重要名詞解釋

為使本研究的重要概念明確清楚及避免混淆,將本研究重要的名詞意涵界定如 下:

一、行動學習

行動學習是指將行動載具融入課程與教學中,教師運用適當的資訊科技工具來 進行教學,達成隨時隨地不受時間與空間的學習。本研究所謂的行動學習是指個 案教師透過行動載具或網際網路來輔助理化學習的歷程,改善傳統教學法以一對 多講述式的上課方式,透過資訊科技工具的使用與課程主題結合,達到教學目標。

(19)

此外,透過行動載具與雲端,學生可以共編個人化文本、學生共享學習資源、習 得善用科技學習的能力,培養學生帶得走的能力。

二、 行動雲端學習

行動雲端學習(Mobile cloud learning)是結合行動學習與雲端在教育上事相對 新穎地概念,雲端的運算(cloud computing)可達到隨時隨地可用任何網路存取 資訊(Minjuan Wang, Yong Chen and Muhammad Jahanzaib Khan, 2014)。

因此,本研究是透過OneNote雲端平台結合行動載具應用在理化課程的教學歷程 的模式研究。

(20)
(21)

第二章 文獻回顧

本章的目的先探討我國的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並蒐集教師使用行動學習的相關 研究,來作為研究個案教師的行動學習教學歷程的根基。本章分為二節:第一節為資 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第二節為行動學習結合雲端平台的教學。

第一節 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研究

在資訊融入教學中,關於城鄉教師間資訊素養的差異和對於資訊融入教學的態度 方面,有兩位研究者提出看法。劉宏模(2007)研究城鄉教師在資訊素養能力的表現 時,發現直轄市教師在資訊素養能力表現上得分最高,但事後分析卻無顯著性地高於 其他城鄉組別,而針對城鄉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的成效態度而言,反而是直轄市之平 均得分最低,此點倒是值得探討的現象;另外從實際教學教角度觀之,反而是山地鄉 鎮之學校教師在資訊融入教學程度得分最高,其次為私立學校,第三才是都市化程度 最高之直轄市,由此可見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程度的高低與所在都市化成都高低並無必 然的關係存在。因此,研究者認為教師採用資訊融入教學的成效與態度與教師所任教 的區域無顯著關係。另外,劉世雄(2011)探討台灣不同城鄉地區國小教師教學信念 與其運用資訊融入教學的關聯時發現不同城鄉地區的教師信念趨於一致,可能是因為 教師所經歷的學校經驗相近與資訊教育相關計畫普及的緣故。

(22)

學校行政是否支持資訊融入教學方面,因近來資訊融入教學的教案比賽或資訊融入 教學團隊比賽,皆需要學校行政人員之協助,所以陳郁菁(2008)討論台北縣市國民 小學的學校行政人員對資訊融入教學的信念時,發現台北縣市國民小學行政人員對資 訊科技融入教學在教師教學、課程設計、學生學習與師生與學生互動各層面之敘述,

相信資訊科技融入教學的實施對教師教學、課程設計、學生學習與師生與學生互動的 助益,抱持正向肯定的看法。

在資訊融入教學教師信念方面,何孟哲(2010)在探討資深教師如何協助資淺教師 實施資訊融入教學中提及資深教師使用資訊融入教學的信念是因為其能提高教師教 學時的幫助,增進學生的學習的成效及資訊科技能力,目前的教學環境有必要實施資 訊融入教學。而黃春滿(2011)調查澎湖縣國小教師資訊融入教學的情形,指出教師 使用資訊的能力與教師在課堂使用資訊融入教學成正相關,同時,也提出教師使用資 訊融入教學的態度正向積極者其資訊融入教學的情形越好。

在教師實施資訊融入教學遭遇的困境方面,林仕強(2008)指出以自由軟體實施資 訊融入教學之個案研究—以宜蘭縣自由國小為例中指出校長推動自由軟體與老師們 的信念是不一致的,他認為老師在教學上要有所犠牲,就算不方便、不習慣,也要為 了學生的受教權而使用自由軟體,但某位老師卻認為堅持自由軟體的議題並沒有意義,

在資本主義脈絡下學校能做的有限,而且學生面對使用科技而產生的問題,如沉迷電 玩、社交障礙、色情等議題更為重要,校長和老師之間缺乏彼此溝通信念的管道與機 會,造成老師們形式上的遵從。綜合上述,分析資訊融入學習的教師信念方面,普遍

(23)

認為資訊融入學習與教師信念的關聯性高,行政人員與教師對於資訊融入學習也多抱 持肯定的態度,但也有學者提出資訊融入學習的推動與教師信念產生抵觸。

教育部(2008)在九年一貫課程綱要自然與生活科技領域中,訂立了培養探索科學的 興趣與熱忱,養成主動學習之課程目標,強調學生主動探索科學的精神之重要性。其 在運用科技與資訊能力的培養上提及在自然與生活科技學習領域的教學中,儘量以日 常生活的事例作為切入的問題來進行探究的活動,並運用各類媒體以獲得相關資料,

經由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獲得相關技能的學習及資訊的運用能力。李秀貞(2001)指出 使用電腦教學媒體的理化教學,在學生的學習成就上較優於使用傳統的板書教學上課 方式,尤其在「酸與鹼」的單元中特別顯著,而以電腦媒體授課的方式,學生皆持肯 定與正面的態度。王銘得(2015)研究使用電子白板融入理化的實驗課程時,發現學 生的學習成效成績有顯著的正相關,但與學生的學習滿意度、學習風格、人格特質、

性別與學生有無個人網頁是呈現無正相關的。

第二節 行動學習結合雲端平台的探討

壹、行動學習意涵

近年來無線網路與行動載具的蓬勃發展,使得學習不再倚靠於電腦或侷限於室內與 固定場所,而是在何時與何地皆可以存取與閱讀資訊。(許峻堯,2014)。行動學習 中有最基本的兩個特性分別為行動性(Mobility)與共享性(Sharability), 行動性的意義 在於行動載具設備的體積重量是否容易攜帶,設備是否擁有連結上網的能力;共享性的

(24)

意義是能給予學習者互動及可以實施合作學習的機會。(Inkpen, 1999)。行動學習是 指透過攜帶型的行動裝置來獲取資訊,例如:手機、平板、筆記型電腦或MP3播放器,

並且行動載具的特色是給予學習者可攜帶性(portability)與行動性學習(mobility)。

(維基百科,2016)。行動學習與資訊融入教學的不同點在於「行動學習」(M-Learning) 講求的是全面性的互動學習,更是要求學習者自發性的學習,併與同儕和教師間產生 互動學習的效果。(羅英財,2015)。黃姿萍(2014)研究以平板電腦作為自然領 域科學遊戲設計課程教學中所使用之媒材,藉由平板電腦之輔助,協助教師進行教學,

並讓學生在課堂上操作平板電腦進行實驗紀錄及分享。

貳、行動學習使用方式

ㄧ、資訊融入教學下的分組合作學習方式

合作學習的方式大致上有學生小組學習法、拼圖法第二代、共同學習法、團體探索法 等,可再加上資訊融入教學導入合作學習的方式來運作成新的教學模式。實施資訊融入 教學後,教師不再是教學的活動的主角,教師教什麼,學生就學什麼,而是扮演著引導 者、輔助者、諮詢者的角色;學生轉變為教學活動的中心,可以適度決定自己所要學習的 內容與進度(王全世,2000)。吳俊憲與黃政傑(2006)指出運用網路做為媒介進行合 作學習,可以影響小組間的互動關係,有助於提升學習者的自我效能與集體效能,並培 養學習者解決問題的能力。本研究的個案教師屬於自然領域的理化科教師,除了使用資 訊融入教學外,也採用了分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學生的學習。另外,邱瓊慧(2002)

(25)

將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或策略區分為電腦教室的活動與教室電腦的活動,在電腦教室可 進行的有支援獨立小組的合作學習、支援相依小組的合作學習、參與網路社群學習活動 與提供短期資訊技能訓練;在教室電腦方面進行的活動有作為教學展示用的工作站、支 援執行特定任務小組的工作站與支援活動過程中特定工作的工作站。而本研究的個案教 師的教學符合支援相依的合作學習,在電腦教室學生分組完成分配的任務,全班合作完 成一章節,也搭配短期資訊技能訓練,個案教師不定時帶入電腦技能的學習;而在教室 電腦方面,個案教師符合了支援執行特定任務小組的工作站,學生利用教室電腦報告,

另外,也符合支援活動過程中特定工作的工作站來解決學生無法如期完成報告的問題。

二、行動學習的建構式教學策略

王全世(2000)指出採用建構式教學策略,最能成功地實施資訊入教學。吳芷婷

(2006)建立國小資訊融入教學模式是以時間與策略為向度,依照時間軸分為教學準 備階段、教學實施階段與學習評量階段;教學實施階段有四個策略,分別為探究式教 學、討論式教學、錨式情境教學與綜合模式。劉宏模(2007)研究認為資訊科技視為 教學的輔助用品,主要是利用電腦設備事先與原課程相結合,運用教學策略,在有意 義的活動下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不論使用何種教學法皆會有以下的課程經歷:

1、 課前準備階段:教師要準備教材、設計教學計畫、佈置學習環境及向學生公告 教學相關事項,而學生則要預習功課、準備上課的材料等。 


(26)

2、 引入階段:上課前幾分鐘,教師要引起學生的學習動機並呈現學習的目標;而 學生則須激發學習熱忱、並預備學習的心態,開始專心參與學習活動
。

3、 發展階段:教室教學中的主要階段,教師透過舊經驗提示、教材呈現、重點指 導、要求練習、給予回饋等方式來教學,學生則透過注意聆聽、反覆默記、疑難提問、

分組練習、檢討補救等來學得課程內容及知識。

4、 綜合階段:教室教學的整理階段,教師將本單元內容加以歸納整理,評量學生 的學習成效或指定作業,讓學生在課後完成,而學生則利用教師的歸納整理,充分建 構課程的認知體系,在評量活動中表現自己的學習成就,並強化課堂上所學得的知 識。 


5、 課後學習階段:教師在下課後須要評量教學成果、解答課業疑難、進行師生交 流、並將經驗傳承與學生共用;而學生則須要複習功課、完成作業、課後提問、參與 師生交流並控制學習遷移等。

針對課堂上的傳統教學模式也受到了翻轉教育的思潮影響,項志偉(2015)針對 翻轉教室與傳統教室對學生批判性思考的影響提出了翻轉教學的模式,指出在課堂前 先觀看授課者事先錄製好的影片,學習者可以在觀看影片紀錄筆記與問題,此階段也 可以進行形成性評量,之後在課堂上進行影片的提問與同儕互相學習,在課堂上進行 實作評量。黃添丁(2015)研究數位學習與學習成效的關聯發現課前及課後使用數位 學習較高者其學習動機較高、學習行為較佳、學習成效較好。在學習動機方面,高使

(27)

用者在「價值成分」及「期望成分」兩因素之學習動機較高。在學習行為方面,高使 用者在「學習方法」及「學習習慣」兩因素之學習行為較佳。在學習成效方面,高使 用者在「學習滿意」及「學業成績」之學習成效較高。因此教學者應該鼓勵學生,充 分利用數位學習系統來輔助學習。

參、OneNote 雲端平台的介紹

Microsoft OneNote,是一套用於自由形式的資訊取得以及多使用者協作工具。

OneNote 最常用於筆記型電腦或桌上型電腦,但這套軟體更適合用於支援手寫筆操作 的平板電腦,在這類裝置上可使用觸筆、聲音或影片建立筆記,比單純使用鍵盤更方 便。(Wikipedia,2015)。微軟(Microsoft, MS)-Office 除了最常用之 Word、 Excel、

PowerPoint 及 Access 等外,從 2003 版本開始, 為了搭配平板電腦(tablet),提供一個類 似萬用手冊的數位筆記本,稱之 OneNote。(蔡崇煌、王俊堯、吳仁光、林哲鈺,2013)。

以下為有關 OneNote 的特色整理如下:

OneNote 的特色如下(張繼聖,2014):

1、跨平台應用:除了在 PC 上使用外,還支援各種平台使用,並且有網頁版只入即 可以瀏覽筆記內容。

2、快速匯入網頁資料:瀏覽器只要安裝外掛,可以直接在將需要的網頁加入筆記中。

3、OneNote 的筆記結構:一個筆記本分為節、頁面的結構。

4、建立心智圖或個人筆記資料:在 OneNote 中輸入文字可以在版面上的任意位置開

(28)

始輸入,用塊狀的方式建立文字,因此如流程表或心智圖都可快速建立。

5、辨識圖片或文字:可以插入圖片檔案,而如果圖片中有文字的話,還可以幫你辨 識文字,可以當作 OCR 使用,用手機拍下文件資料,加入筆記本轉換成文字檔案。

6、設定傳送至 OneNote 功能:在 Office 以及 IE 等微軟的程式中,可以整合傳送至 OneNote 的功能直接將文件傳送至 OneNote編輯,但傳送的形式是整個頁面的畫面,

而非分開來的文字及圖片。並且會自動將來源的網址或是文件的位置連結附貼在筆記 中,方便管理各種文件。

換句話說,OneNote 可以利用 OneNote Clipper 擷取網頁資料,將實體文件或圖像加 入 OneNote 筆記。(張繼聖、陳雯伶、孟令繼、張雅鈞,2015)

OneNote 的十大特色(井上香緒里,2013):

1、筆記本的結構可依據個人構想來自由設計。在筆記本內可以用節或頁面來分類。

2、不只是文字,還能將照片檔、聲音、影片、網站、書面資料等各式各樣的資料統 整在一起。

3、可以輸入手寫式的筆記及手繪插圖。而輸入後的筆記還轉換成文字。

4、可一邊錄音、錄影,同時記下筆記,事後還能從筆記所記錄的部分開始播放。

5、為筆記貼上標籤以分類,這樣就能依據標籤來找出所需筆記。

6、可自動連結網站及 word 等文件。例如只要一邊瀏覽網站一邊寫筆記,該筆記便會 自動設定連往當時所開啟頁面的連結。

7、能夠立刻找出撰寫該筆記時的所在地點。影像與聲音、手寫文字等也能成為搜尋 目標。

8、將筆記本存放在網路上,之後便能利用瀏覽器或智慧型手機、iPad 等裝置,於外

(29)

出時存取並使用該筆記本。

9、將筆記本存放在網路上,便能與社團夥伴或遠方親友共同使用筆記。

10、將筆記新增為 Outlook 的工作,或是把 Outlook 的工作及約會、電子郵件和聯絡 人等傳送至 OneNote,便能合併運用 OneNote 和 Outlook。

圖 2-2-1 OneNote 介紹。(蔡崇煌、王俊堯、吳仁光、林哲鈺,2013)。

綜合以上所述,OneNote(圖 2-2-1)可以提供多人共編作業,且能針對專案議題進 行共同創作或腦力激盪,也可以嵌入圖片、聲音或影片來建立個人的筆記本。

(30)
(31)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與流程 壹、研究架構

本研究架構一方面經由文獻探討行動學習教學的教師信念、教學模式與對學生學習 的影響;另一方面,利用參與、訪談紀錄、文件分析個案教師在行動學習教學的實踐歷 程。

圖 3-1-1 研究架構

國中教師行動學 習教學個案研究

暸解行動學習教學理念

參與觀察

行動學習教學歷程

學生使用OneNote學習表現

(32)

貳、研究流程

本研究的實施程序將依照以下步驟進行,分述如下:

圖 3-1-2 研究流程圖

ㄧ、思考研究方向並確認個案教師(104年9月~104年10月)

思考研究方向並確認個案教師

蒐集相關文獻資料並界定研究問題

進行現場為期三週的入班觀課訪談

撰寫研究計畫

資料整理並與個案教師進行文本確認

資料處理與分析與研究報告撰寫

(33)

台灣近年來有許多的資訊融入教學的比賽,許多縣市也鼓勵教師參與資訊融入教學 的研習,有些教師在課堂上使用了平板或電腦輔助教學,為了增強學生的學習動機,

因此,研究者在也研究所期間修了一門網路教學設計的課程,逐漸了解使用資訊科技 翻轉傳統教學能促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此時,正好了解之前同校的個案教師使用資 訊融入教學的模式,因此,研究者就以他的資訊融入教學實踐為探究。

二、蒐集相關文獻資料並界定研究問題(104年9月~104年12月)

研究者確定研究方向後,開始著手搜尋相關的議題,從資訊融入教學、教學的模式 為搜尋的方向,並找出個案研究法為研究方法,採用半結構式訪談與入班觀課的方式 來進行研究個案教師對資訊融入教學的心路歷程與資訊融入教學的模式實踐過程。

三、進入現場為期三週的觀課訪談(104年12月)

確定好研究主題後,開始進入個案教師的班級觀察上課情形,研究者設定觀察的目 標為了解個案教師的教學步驟、教學方式、教學評量、師生的互動、使用資訊科技於 教學中的運用情形。在第一週先觀察個案教師在上理化課時的講解課文融合資訊科技 的部分;第二週時,個案教師帶領學生進入電腦教室,學生開始分組合作共同編輯課文;

第三週時,學生回到班上,分別依照組別進行上台報告發表,最後學生需完成教學評 量。

完成了觀課之後,對個案教師的教學活動,逐漸有了教學圖像後,開始著手編制訪 談大綱,訪談大綱針對於教師的教學理念細分出個案教師的教育背景與個人特質、資 訊融入教學的信念下產生了資訊融入教學的契機與個案教師願意改變教學方式的信

(34)

念、資訊教學的實踐為的部分則設立了教學的方法、步驟與評量,最後訪問個案教師 運用資訊融入教學的省思及展望。另一方面,研究者入班隨機抽樣訪談了六位學生,

分別就運用資訊科技的學習心得與學習效果來編制。全程採用錄音的方式,以便在訪 談後整理分析。

四、撰寫研究計畫(105年9月~105年4月)

選定研究主題與個案教師後,蒐集相關文獻資料期間,入班觀課及訪談後,著手開 始撰寫研究計畫大綱。

五、資料整理並與個案教師進行文本確認(105年5月)

蒐集觀課的紀錄資料、照片與學生訪談紀錄做整理。並與個案教師的訪談內容打成 逐字稿後,請個案教師來確認文本是否有錯誤或疏漏的地方。

六、資料處理與分析與研究報告撰寫(105年5月~)

將資料蒐集齊全後,進行資料處理分析,並著手開始撰寫研究報告。

第二節 研究對象及研究場域

壹、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台東縣台東市太平洋國中老師,使用數位科技融入於閱讀活動,經過 校內推薦還曾獲得104年天下雜誌閱讀典範教師。在徵詢個案老師的同意後,以這位 老師為個案研究對象,研究開始先了解教學理念,並觀察其行動學習教學前準備、教

(35)

學中的活動與教學評量的實施方式後,再訪談其教學後的省思,最後,訪談學生的學 習經驗。

本研究主題為國中教師運用行動學習之個案,此為教師除了通過台東縣104年E化 教師A級認證外,也使用Google網頁成立班級經營與教學網頁,平時把教學想法與教 學影片放在平台上供學生參考。個案教師任教十二年的時間,採用一般傳統式教學,

但日漸發覺學生無法學習到思考能力,其傳統教學無法刺激學生的學習動機,因此,

個案教師開始看教育書籍,學思達與可汗學院等書,逐漸觸發與印證個案教師的教學 信念,而有了改變教學方法的念頭。民國104年個案教師買了平板後,開始嘗試使用 行動載具教學。也代表學校參與縣內資訊科技融入教學比賽獲得優選團隊學校,因此 以個案教師作研究對象。

貳、研究場域

研究者以課本資料為基本參考內容並結合網際網絡之研究範圍如︰Youtube影片、

科學新知、維基百科等資料作為行動學習的素材架構,另外學生在軟體應用上則使用 OneNote來紀錄學習筆記,並使用網路共編的建構學習知識。而硬體上使用投影機與 屏幕展現學生上台報告內容。

參、個案教師接觸行動學習的緣起

(36)

因應數位時代的到來,目前國中生幾乎人手一支手機,來校雖然就交給學校保管,

但放學後都成為低頭族,而且都是在打電動或是上社群網站(如 facebook),這是時代 趨勢,若能利用手機來當成學習工具,將隨手可得的資訊,組成有系統的學習內容,

必能達親、師、生多贏的目標,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學習興趣,給學生更多豐富的課程,

提昇學習能力及成效。

第三節 研究工具

為使研究順利進行,本節將敘述資料蒐集方法與資料蒐集工具,以輔助本研究進 行:

壹、資料蒐集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中的個案研究方法,使用訪問與觀察紀錄的方式,以呈現教 師教學理念與教學現場的樣貌。

ㄧ、晤談方式

本研究所使用的訪談法屬於半結構性的訪談,時間與次數隨課程內容而決定,主 要聚焦在課後觀察後,對學生的訪談與平時時間對個案教師的訪談。訪問者能夠口頭 說明研究目標,也能清楚解釋想獲得的資訊。若受試者對問題產生誤解,訪問者能接 著採用較清晰的問題詢問。(王文科,1983)。因此,研究者在課程觀察後,依據想 獲得的資料列出清晰的訪談調查表,取得個別受訪者的合作與信任之後,依照受訪者

(37)

的經驗、背景來著手進行訪談內容。訪談過程中使用筆記型電腦進行錄音工作,訪談 後即進行受訪者實際回答的紀錄與客觀的分析。

本研究所採用的訪談法之研究工具為「國中教師運用行動學習於課堂上之調查問 卷訪談大綱」,根據研究目的與文獻探討,蒐集國內有關資訊融入教學相關的探討來 編制,內容分為教師訪談大綱及學生訪談大綱,教師訪談大綱針對教師秉持的信念及 教學過程的運作方式、對資訊融入教學的期待的部分。教師教學信念在教學過程中對 課程、教學、教師本身角色、學生學習成效以及學校環境等內心思想會影響教師是否 接觸資訊融入教學的部分而這種內心思想會受到先前經驗以及當前教學歷程中,對教 學所提供的教學回饋而不斷變更(王恭志,2000) 。另外根據文獻探討中許多學者談 到行動教學模式如何操作的部分,因此訪問大綱會提及教師使用資訊融入教學的經驗 與歷程為何?並請教師敘述秉持行動學習教學方式的內在信念的部分。依據文獻中指 出學生的學習會受到科技翻轉教學的影響而產生質變,又研究目的中欲暸解學生學習 行為的轉變部分,訪談大綱會問及教師在實施行動學習一段時間之後,學生的學習行 為是否產生變化。另外,針對學生訪談的部分,將依據研究目的了解行動學習融入教 學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影響,實施教學觀察後訪談。

二 、觀察紀錄

王文科(1983)指出直接觀察作為一種蒐集資料的工具來說,可以對敘述性研究發 揮重要的貢獻。在本研究中入班採用參與觀察紀錄的方式,在觀察之後,即作記錄與 分析成訪談大綱,並將觀察中所蒐集的照片作整理。質性研究所蒐集利用的資料,是

(38)

目前的事實資料,故蒐集比較容易,範圍也較廣。(林生傳,2003)。研究者觀察個 案教師在課堂上三週的時間,將教學過程中的過程以拍照方式做記錄,作為之後研究 使用。

貳、資料整理與分析

本研究所蒐集的資料龐雜,為使資料能清晰明確,將其資料於以編輯代碼表示。訪 談資料共分三碼,每碼使用橫線區隔,訪談方式編碼採半結構式訪談為SI,面對面訪 談為FF,課室觀察為CO。如:(FF-T-1041102),代表個案教師於民國104年11月 2日的面對面訪談。個案訪談對象代碼與學生訪談代碼表。以下表列出代碼資料。

表 3-3-1 個案教師與學生訪談代碼表

訪談記錄對象 代號 例如

Jeffery老師 T 104年11月2日面對面訪談:(FF-T-1041102)

同學 S1 104年11月21日半結構式訪談:(SI-S1-1041122)

同學 S2 104年11月21日半結構式訪談:(SI-S2-1041121)

同學 S3 104年11月21日半結構式訪談:(SI-S3-1041121)

(39)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為探討教師運用行動載具進行教學的歷程而統整出的教學模式,採用質性研 究取向中的個案研究方法,並以觀察參與者的角色進行三週的入班觀課及訪談。針對 個案教師與學生進行訪談與文件資料的蒐集。本章將研究發現分成三節,第一節主要 敘述教師以行動學習做為課程教學策略的理念形成之脈絡;第二節描繪課程行動教學 的實施歷程,從課程實際執行情況、教學活動歷程、學生的學習情形、課堂中師生互 動的情形等作一詮釋;第三節則是綜合分析教師所運用的策略及對學生學習的影響。

第一節 個案教師上課的行動學習教學理念

Jeffey老師能夠投入於「行動學習」的教學是將自身累積多年的教育想法與學習精 神轉化成研究如何在課堂上讓學生學習得更有趣的實際行動。在行動載具的日新月異 與資訊的發達下,配合學生的學習興趣,研究出讓學生能夠融入理化課程的教學歷程 與策略模式,不僅自己不斷地透過網路學習新技巧並教導學生如何正確利用行動載具 學習,也充分利用行動載具的特色來作為理化學科的學習,而行動載具的上課方式,

更透過學生的支持繼續在理化課程中執行。

壹、個案教師行動學習教學理念

學習的事物是要與學生有關聯的,使學生感到興趣的且有意義,在這三種情境下 學習才會產生,並且學習不是只有學習到知識更要學習到技能(Schank, Roger C.,

(40)

1995)。Jeffery老師有感於學生的學習需要主動去做才是真正的學習,因此,在以自 身教育理念的背後,轉化成教學的實際行動。

ㄧ、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信念

「我的教學經驗有十二年,隨著每年教學技巧的進步,卻逐漸發現學生的學習能 力越來越低落。」(FF-T-20141102)教師除了接受師資培訓的過程與歷練外,也隨 著教師逐年的教學磨練產生自己的教育理念,面對教學現場開始有了自身的反思,以 下歸類出Jeffery老師進行行動學習教學方式背後的理念脈絡。

(一)反思自己教學的轉變

Jeffery老師的行動學習教育理念會讓一般人覺得是翻轉教育的想法,但他不是 為了翻轉而翻轉。而是聚焦在孩子的自我能力提升方面,因為Jeffery老師隨著教學技 術的純熟,卻沒有看到學生的學習成效越來越來好,反而看到學生學習的態度與動機 越來越低落。

我開始反思,且經過不斷的學習與閱讀,發現當一位老師教得越好 反而學生越不主動去思考,學習動機不夠強,學習態度就不佳,

結果是學生的學習能力變得不好。便衍生學生能夠自主學習的念頭,

讓老師的角色成為是協助學生學習的幫助者。

(FF-T-1041102)

(二)產生數位教學的想法

(41)

恰好Jeffery老師近年接觸google與微軟的OneNote雲端平台的運用,發現可以利 用網路的資源平台,讓學生學習與合作共同編輯資料,利用網路上的影片與資源,讓 學生分組分單元去自我學習,並熟悉學習內容。

網路可以化身為老師指導學生,學生可以扮演老師的角色去指導 同學, 可以將教學相長套用在學生身上,不但可以自學也可以教學,

學生可以更加理解所學的內容。因此產生了發展數位教學的想法。

(FF-T-1041102)

二、引導學生主動思考的能力

(一)教師是熱情的知識協助者

學生與學生之間產生學習,而老師是中間適時引導與傳遞知識的角色。

實際去執行這數位教學時,發現了學生上台報告時,學生很專注地 聆聽同學的報告,也樂於去找出同學報告內容的優缺點,達到上課讓 學生專心的目標。當台下同學不懂台上同學報告的內容時,也勇於發 問與質疑。不懂沒有關係,就形成了台上與台下互相討論的氣氛。

課程中老師扮演的角色是不間斷地引導雙方學生的思考,最後引導出 學生講出答案,老師由教學者變成協助者,學生主動去求知。這也符合 了我想要的共同學習,共同體會知識學習成果的想法。

(FF-T-1041102)

(二)教師是終身的知識學習者

(42)

教師需要不斷地增進自己的新知,要先讓學生喜歡學習,自身也需要充滿求知的金 神。形成此想法之前,Jeffery老師也鑽研了許多教育書籍,影響他一開始是可汗學院 的書籍,他體會到藉由網路學習是免費的,再者可以達成差異化學習。

書中提及此種差異化學習在美國證實是有效果的,但礙於經費而停止。

我認為今日藉由科技的進步,差異化教學可以藉由網路或行動載具 以很低廉的成本去實現,因此我逐漸朝著這個行動學習的方向去實 現我的教育理念。

(FF-T-1041102)

貳、雲端平台融入上課學習的理念

ㄧ、運用數位軟硬體的教學理念

(一)選擇適合學生學習的軟硬體

現今用於教學上的數位軟硬體相當的多,對於Jeffery老師選擇數位軟硬體作為教學 的條件有三項:1. 軟體是可以跨平台的。2. 軟體是免費的。3. 硬體的規格需求度低。

我想選擇用來作為課程中使用的數位工具必須是可以跨平台的,例如:行動載 具的Android或ios或是電腦的微軟與Mac,與免費的使用這兩種特性,當然在 硬體方面是可以跨手機與筆電或平板,如此才可以達到任何時間皆可以學習的 目的,另外,軟體的取得也需要是無償可以取得,才可以符合學生的經濟條件,

另外,我發現有些高規格的硬體,不能適合有些數位教學軟體的使用,這也是 我挑選的方向之一。

(FF-T-1041103)

(43)

此外,Jeffery老師也提及挑選的軟體也是要可以訓練學生的組織能力,學生所製 作的筆記內容是可以在學生未來的知識學習路途上可以持續彈性的擴充,因此選擇 具有條列分項清楚的軟體,例如:可以製作有章、節、細目、分頁清楚,微軟所開 發的OneNote軟體就是其中之一。

我也試過其他的心智圖軟體,它也是具有組織分層清楚的特性,但是它的 缺點就是在跨平台方面比較弱而且排列較鬆散無法容納國中理化階段較 多的內容,因此,使用一段時間後,就不再使用了。問過一些大學生,他 們也有使用OneNote製作報告,所以這也是我決定使用這個軟體的原因。

( FF-T-1041103 )

(二)選擇可記錄學生的學習歷程的學習方式

Jeffery老師認為數位科技的使用帶給學生很棒的學習經驗,可以將自己的筆記在 國中時代就可以累積到高中或大學,所有的書面資料可以轉為數位資料,變成一個專 屬於個人的學習資料庫。

藉由數位的學習,除了增進學生學習理化的興趣,並藉由數位的配合,

使學生能習慣使用數位工具來找尋資料,並將此經驗轉移到其他數位軟 體的應用,未來轉移的過程就會更加順暢。除了開啟學生的數位科技 在生活上影響的一扇窗,學生還能善用個人的學習資料庫,並且與別人 分享溝通,老師是給予學生的是一種學習的能力,能夠對社區與社會有 所幫助的能力。

(FF-T-1041103)

二、對教學的想法

(44)

因為Jeffery老師教理化科,他認為學習重在「興趣」的培養,愛因斯坦曾說過:興 趣是最好的老師。Jeffery老師認為學習理化的目的,不是為了成績分數,而是在於學 生能夠將所學的知識應用在生活中,或是在生活中發現理化的運用,他認為這樣才能 讓學生有興趣去學習理化,有了興趣才是學習的目的。

我覺得在剛開始教書時,覺得理化是生活上應用的科目,應該是要回 歸到生活中的應用,所以以前上課都會描繪許多生活中的例子,讓學 生回家路上就由日常生活中的現象去體會理化的原理,可是幾年下

來,老師的生活經驗與學生的生活經驗開始有了落差,畢竟,數位知 識很氾濫,因此,理化應用在生活上的概念就發現在新聞上反而講得 更多更生動,以前我會去看新聞雜誌來分享給學生,現在反而學生利 用這些Youtube上的資訊在課堂上或休息時間去分享去秀給同學老師 看,這不就是數位科技讓理化在生活上應用更深刻的方式了嗎?

( FF-T-1041103 )

三、數位軟體與Jeffery老師課程的研究歷程

利用數位軟體結合理化課程,Jeffery老師有嘗試過三個階段的經驗,並且也提及了 這三階段過程首先使用1Know的優點為教師可以預先將課程結合短片成包裝課程,學 生方便課堂上自學與討論。

最早是使用 1Know結合課程。我主動去找了1Know裡面配合課本章節 適合的實驗短片與教學短片,把它打包成豐富的課程,讓學生在上課時 看著自己的手機與平板,進行自學的方式,自學完後做筆記再討論,這 是我第一代的方式。那個時候的優點是當我看著全班學生拿著平板或手 機,戴著耳機聽課程上課,學生是非常專注的一個狀況,是每個老師都

(45)

夢想到的專注學習,除了學生可以專注聽網路上老師的講解,在不懂的 地方可以按停或再播放。 (FF-T-1041104)

在1know的使用期間,遇到的困難是突然1Know當機,資料消失。而缺點是學生所學 內容是老師所選擇的,學生缺乏選擇權。

後來停的原因是有一次1Know大當機,我辛辛苦苦建立的快一學期的資 料完全不見了,讓我產生很多的挫折。這樣的學習缺點是,學生一開始 會覺得有趣,但後來會發現所學的是受限於老師所挑選的內容,有拘束 感沒有自己所選擇的經驗,後來學習動機就低落的,所以我就選擇結束 掉這樣的方式。但往好處想就是開始進化到第二種方式。

(FF-T-1041104)

隨著對數位學習是對學生有幫助的信念越來越強大,Jeffery老師的數位教學過找到 了第二種學習方式,使用心智圖Coggle共編軟體 優點是學生可以編排內容與影片,

缺點是心智圖呈現的圖樣太過於龐雜,複習困難與操作不易。

讓學生比較有彈性的方式是使用心智圖的方式,我去找了線上版的心智 圖Coggle共編軟體,是可以同時好幾個人共編心智圖,利用網頁版就可 以做到,這樣的優點是學生可以將課文一人分一段去分類,並自己去找 尋適合且喜歡的影片並附上連結,使學生更有彈性,且能依著課本去擴 充內容,沒有持續的原因是利用Coggle編制出來的心智圖呈現的效果太 過於龐雜或是說散步的太開,在複習的時候顯得困難,手機需要滑上與 滑下才可以看到全圖,點選連結有時會變動到分支脈絡,編輯好的結果 容易被更改,所以在後續閱讀的部分,就有不方便的地方,使用兩次月 考後就作罷了。

(FF-T-1041104)

(46)

為了讓學生的學習更順暢,排除之前所遭遇的問題,Jeffery老師用心地找出了第三 種學習軟體為OneNote,結合前者的優點是學生自編課程、課程是層層分佈,缺點是 網路環境與同步速度較慢。

隨後在網路上搜尋更適合的軟體,沒有前面兩種方式缺點的軟體,因此,

就找到了OneNote,具有組織性與格式不易更動,學生容易學習很像一 本電子書的設計,而缺點是系統載入較慢與同步速度較慢。

(FF-T-1041104)

第二節 個案教師的課程行動學習教學歷程

壹、個案教師教學歷程

一、師生前置作業,老師收集學生帳號,以利共享檔案

請班級同學都要建立微軟帳號,並且登入 onenote。在這一個步驟中,Jeffery 老 師提及有些學生就算已經會登入了,但下次再登入時會忘記自己的密碼,所以還需要 教導學生如何取回自己密碼的方式,而這往往都會耗掉許多教學的時間。而學生也提 及他們國小對於老師所執行的行動學習的都是老師給予手機或平板,拍照或錄影進而 分享,學習上沒有自學與思考的部分。

S1:在國小要畢業的時後,老師有將全班分組然後使用過手機做六年級回憶的 紀錄片。

S2 : 在國小電腦課時,有拿平板自己拍影片做成簡報,沒有什麼收穫,只是拿 平板拍一拍照片。

S3 : 在國小沒有做過影片。

(47)

(SI-S123-1041121)

翻轉學習一書中提及如果要創造個人化學習的經驗與環境,有時需要善用科技來因 材施教。

圖 4-2-1 登入 OneNote 首頁

二、連結到老師教學網站

(48)

圖 4-2-2 Jeffery 老師個人網頁 三、請學生在 google 表單填寫自已的 microsoft 帳號

(49)

圖 4-2-3 google 表單

四、老師分享共編電子書

(ㄧ)、建立具基本格式的章節內容

圖 4-2-4 OneNote 筆記本編寫層次

(二)、利用收集的學生 microsoft 帳號,將檔案共享給全班

(50)

圖 4-2-5 全班共享檔案

(三)、Jeffery老師開始要學生分配好自己負責的章節

依照課本章節的數量,將它們分出難易程度後,有些組別編制較容易的章節,再 請學生將他負責的部分在旁邊寫下自己的座號。而每一組分配好工作後,就須開始進 行內容整理的部分,再上台報告。學生自己選擇組員,自己選擇要製作的章節。

S1:每個人頭腦不同,做出來的東西不一樣,而且考試內容偏向中等,如果同 學分配的內容太淺顯,考試比較難的題目可能就比較不會。

S2 :有些不會編與抓重點,有些人會找機會玩遊戲。

S3 :自己選組員比較好互動,選組員分配負責的部分會依照組員的能力去分配工 作項目。

S1:我們分配工作,是隨意分配耶!一人挑一個部分。

(51)

S2: 組員的產生的話,是由成績比較差的去選組長,組內分配是自己選擇。

(SI-S123-1041121) 學生在自己學習時,也會發生無法獨立學習的困境,比如:不會自己歸納重點與報 告時無法解釋清楚。因此,Jeffery 老師在課堂上也會補充學生所報告不足的地方,有 時也會將問題拋給其他組別搶答,而增加同學間的思考火花。另外,可能同學分配的 內容難易度不平均,也會發生學生無聊或不會寫而上網玩遊戲的狀況。Jeffery 老師也 提醒同學要互助合作,並採用剝奪式處罰,假使同學如果上網玩遊戲,下次課程將全 班無法至電腦教室上課。

(52)

圖 4-2-6 分配同學編寫

五、學生重新整理課文內容

課堂整理前後的課文如下圖:

圖 4-2-7 整理前課文

(53)

圖 4-2-8 整理後課文

每組學生將網路上找到的網路資料,如影像、文字,加入電子版課文的連結,每組 在做這部分時,Jeffery 老師有先帶大家做過好幾次簡單的文件編輯操作,因此學生的 操作的動作相當熟稔,學生為了找出生活化的影片適合講解,看了很多相關的影片。

S1:可以插入自己想要看的影片,且我也會試著選擇有趣的實驗的影片,因為要播 給大家看。

S2:我只是負責把重點打上去而已,沒有做到其他部分。

S3:我覺得自己找影片很好,因為可以找出影片比較簡易的或是同學容易了解。

(SI-S123-1041121)

而學生也提到他們在製作的過程中,有學到一些編輯時能使用的技能,比如:影片 插入與圖片擷取,還有比較會去分析課文抓出重點的能力變強了,而這些技能可以幫 助於他們日後學習新的知識。

(54)

S1:我這學期學到的是層次分頁與心智圖。

S2:我學到的是如何插入影片與連結,和截取圖片。

S3:我現在比較會從課本去挑出重點,再去找出方便記憶的方式。

(SI-S123-1041121)

圖 4-2-9 影片連結示範圖

六、請學生自已命題然後之後報告,設計出和生活經驗或其他科目有關連的題目

(55)

圖 4-2-10 老師命題示範圖 七、上台報告

圖 4-2-11 學生上台報告前討

(56)

由學生開始依照組別上台去介紹自已的課文分析的結果及蒐尋到的網路資源,之後 全班共同討論,學生感想是上台報告會為了教人而努力弄懂。

S1:在課堂上要先讀懂,然後上台表達,比自己看書學到更多。

S2:剛開始會緊張,下面的同學有回應之後,就比較不會緊張,有練習到如何講 話。

S3:覺得很緊張,但是是第一次上台報告,講多次後比較不會緊張。

(SI-S123-1041121) 報告的過程是也應用到學思達的概念,訓練學生自學、思考與表達。Jeffery 老師 提及學思達的概念就是他所做的行動學習的概念,在回答的過程中,讓學生將自己所 抓的重點報告出來。

S1:大家回答的很踴躍,差異性在於有些成績好的同學著重在課本上的解釋,而 我是比較偏向生活經驗來解釋課本上的東西。

S2:有些同學很敢講。

S3:有些同學很踴躍回答,我自己的個性與我自己的知識太少而無法回答。

(SI-S123-1041121)

有時候 Jeffery 老師會問大家的想法是什麼?你們覺得這樣敘述是對的嗎?學生經 過了一番討論後,學生覺得在上課中表達的機會增加了。

S1:我變得比較敢講,比較會讀內容,對用字遣詞有改善,且有訓練我講話 快一點。

S3: 上台報告講給同學聽,同學也會提供想法,就比較知道如何去解答不會

(57)

的地方。

(SI-S123-1041121) 經過報告之後,學生認為比較喜歡上台報告而非在台下聽課。

S1:我喜歡同學報告,老師講課很無聊。

S2 : 我喜歡在台下聽課就好,比較自在。

S3 : 學生的認知和我們一樣,會比老師上課講的還要容易懂,但學生自己報告 發表就無法像老師一樣做延伸或講故事。

(SI-S123-1041121) 學生在報告後,也給了老師一些建議認為還可以多補充實驗的部分。

S1 :自己做影片和資料,去台上報告感覺不錯。

S2:覺得老師的設計很好,不用老師一直唸課本。

S3:沒有建議的地方。希望老師能多一點做實驗,增加學生和老師的互動。

(SI-S123-1041121)

圖 4-2-12-A 學生上台報告

(58)

圖 4-2-12-B 學生上台報告 八、評量的方式

Jeffery 老師請學生登入 pagamo,開始做練習,但在練習前會先設定好題目,依 照學生的程度設定了「簡易版」及「中階版」的題型。學生在熟悉系統的操作後,也 開始練習題目,學生對於寫題目的新方式,優點為即時看到解析、不受學習地點與時 間的限制。

S1:覺得題目難易度還可以,但是做題目來說,有些人本來就不喜歡做題目。

但非得要做題目還是喜歡用 pagamo,因為老師不需要花時間批改,反而 是我們可以馬上看到詳解,很方便。

S3:喜歡,可以知道自己認知的地方不會的在哪裡,可以看解答且我們自己回 家可以上網寫。

(59)

(SI-S123-1041121) Jeffery 老師也提到使用這個系統寫題目會讓學生在校利用第八節輔導課練習,並且 鼓勵學生回家自己練習,並獎勵認真回家練習者,可以從系統中看出他們的練習狀況,

並可以課堂講解較多人錯的題目。

圖 4-2-13 老師線上選擇題目給學生練習

圖 4-2-14 學生成績排名

(60)

圖4-2-14 學生答題狀況 九、復習

透過網際網絡與雲端的使用,學生在課後就可以利用手機來復習課堂上一起討論過 的內容,儼然就是一本電子課本。

(61)

圖4-2-15 學生編寫成果

貳、歸納個案教師行動學習創新教學歷程模式: ACTIVE MODEL

研究者從 Jeffery 老師在課堂中實際執行的情形,開始統整其教學的模式。首先,

針對前面討論的課程中運用的行動載具及軟體進行概述之後,接著敘述行動載具融入 課程的形式及其功能與使用時機,再來了解教師的教學理念與在課程中所扮演的角色 之後,最後歸納出 Jeffery 老師的課堂教學模式。

(62)

表 4-2-1 ACTIVE model

表 4-2-2 行動學習結合 OneNote 之課程活動圖

ㄧ、行動學習結合 OneNote 之課程說明:

Analyze

• 分 析 課 文 A

Connect

• 資 源 連 結 C

Test

• 生 活 命 題 T

Issue

• 發 表 討 論

I

eValuate

• 數 位 評 量 V

rEview

• 行 動 復 習 E

A、C、T 操作方式:

老師-課前完成章節架構。

學生-課中討論、分工、完成

I 操作方式:

老師-指導、補充 說明。

學生-發表。

V 操作方式:

老師-課前設定題目,

課中指導觀察、追蹤。

學生-練習題目。

E 操作方式:

形成個人化筆記本,連接網路,儲存學習,行動複習(M-learning)。

ACTIVE 行動學習課程流程圖

(63)

(一)、Analyze(分析課文)

在八年級上學期理化提到元素與化合物,學生寫下 1.自然界中的物質的存在狀 態: 大多是混合物 2.混合物分離: 可得到組成成分固定的純物質,學生利用軟體 OneNote 做課文編排整理寫出定義,也可以將課文改編為有心智圖結構的樣式。

如圖:

圖 4-2-16 學生課文分析圖

(二)、Connect(資源連結)

另一個學生分配的工作是要講解純物質種類,因此將網路上找到關於理化的網路 資料,如影像、文字,加入電子版課文的連結,如圖:

(64)

圖 4-2-17 學生影片截圖

(三)、Test(生活命題)

當學生做完課文分析,自行看完要貼上的影片後,會請學生設計此單元和生活相關 的題目,之後上台報告時,再讓台下的同學搶答加分,增加學習的趣味性。

如圖:

圖 4-2-18 學生命題圖

(四)、Issue(發表討論)

(65)

這個階段是請學生上台介紹自已的課文分析結果及搜尋的網路資源,全班再一起 共同討論,如講解有不足的地方,老師會引導學生將答案找出。

(五)、eValuate(數位評量)

利用 pagamo 進行線上評量,學生在章節最後,會至電腦教室做練習,在此之前 Jeffery 老師會先匯入學生需要寫的章節題目,在同學寫的過程中,老師可以從電腦看 到學生的學習表現。

圖 4-2-19 學生練習過程

(六)、review(行動復習)

學生在學校尚未完成的練習題,可以回家後繼續進行,另外,因為上課學生所寫的 資料儲放在網路雲端硬碟中,因此學生可以隨時隨地利用手機復習電子課本,讓學習 不再侷限於教室。

(66)

圖 4-2-20 學生編輯電子書

二、Jeffery老師在行動學習教學上會使用到資訊設備的需求如下表:

表 4-2-3 ACTIVE model 設備圖

(ㄧ)、Analyze(分析課文)

硬體:桌上型電腦。軟體:OneNote。

分析課文 (Analyze)

資源連結 (Connect)

生活命題

(Test) 發表討論 (Issue)

數位評量 (eValuate)

行動復習 (rEview)

(67)

(二)、Connect(資源連結)

硬體:桌上型電腦。軟體:網路資源,如 youtube、維基百科…。

(三)、Test(生活命題)

硬體:桌上型電腦。軟體:OneNote。

(四)、Issue(發表討論)

硬體: 在教室中以老師個人電腦及單槍投影機介紹課文。

(五)、eValuate (數位評量)

硬體: 個人電腦。軟體:pagamo。

(六)、rEview(行動復習) 硬體:學生個人手機。

Jeffery 老師剛開始任教都是採用傳統式的教學法,但因為學生的學習低落加上網際 網絡雲端的方便化,開始讓他省思自己的教學方式,他認為老師應該是要培養出會主 動思考且可以有自學能力的學生。從這次的研究中,Jeffery 老師給了我很受用的教育 想法,教育要教導孩子們的是帶著走的自學能力。所以他花兩年的時間做教學的改變 之後,他發現學生上課變得不再死氣沈沈,上課氣氛變得活絡,並且他也為了教導學 生運用科技去了解吸收知識的這個過程,自己也獲得許多以前不懂得科技資訊與知識,

因此,他覺得翻轉教學的嘗試反而帶給他更多收穫。

(68)

數據

圖  2-2-1 OneNote 介紹。(蔡崇煌、王俊堯、吳仁光、林哲鈺,2013)。
圖  4-2-2 Jeffery 老師個人網頁  三、請學生在 google 表單填寫自已的 microsoft 帳號
圖  4-2-3 google 表單
圖  4-2-5  全班共享檔案  (三)、Jeffery老師開始要學生分配好自己負責的章節        依照課本章節的數量,將它們分出難易程度後,有些組別編制較容易的章節,再 請學生將他負責的部分在旁邊寫下自己的座號。而每一組分配好工作後,就須開始進 行內容整理的部分,再上台報告。學生自己選擇組員,自己選擇要製作的章節。      S1:每個人頭腦不同,做出來的東西不一樣,而且考試內容偏向中等,如果同      學分配的內容太淺顯,考試比較難的題目可能就比較不會。            S2 :有些不會
+6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purposes of this research was to investigate relations among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strategies and satisfaction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well as to identify

The effect of gender on motivation and student achievement in digital game-based learning: A case study of a contented-based classroom. Using game-based learning to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explore the effects of learning organization culture on teachers’ study and teaching potency in Public Elementary Schools.. The research tool of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important factors of affecting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aboriginal areas in terms of learning mathematics.. The research

This purpose of study was to realize, as well as the factors of influence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integrated in teaching by junior high school special education teachers in

This study was conducted to understand the latest situation between perception of principal‘s leading role and school effectiveness in junior high schools, a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