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及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及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Copied!
116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大學體育學系 生態休閒教育教學碩士學位學程 碩士學位論文.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及 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指導教授:林耀豐 研 究 生:范梅芳. 博士 撰. 中華民國 106 年 8 月.

(2)

(3) 誌 謝 終於,到了寫「誌謝」的這一刻。三年前,踏上研究所的階段,對 於未知的研究生涯有點恐慌,週遭前輩言語間都透露出令人不安的暗 示,似乎即將面對的這段路會是場硬戰。但,出乎意料,迎接我的卻是 人生中最美好的求學經驗。這一路上,挑戰當然沒少過,好險,天公疼 愚人,上天不斷為我帶來許多天使,總是在我遇到難關過不去時,適時 的拉了我一把!對於這些豐富了我研究生涯的天使們,我的心中除了感 謝,還是感謝,僅以此文,獻上我最誠摯的謝意與敬意! 首先,謝謝指導教授林耀豐老師,在寫論文的過程中,時常麻煩 您,而您也總是不厭其煩、無比耐心的回應,並替我加油打氣,能當您 的研究生,何其幸運。 謝謝口試委員涂瑞洪主任及馬上閔教授,在百忙之中仍抽空審閱論 文,並給予許多寶貴的建議,使本研究能更臻完善。 謝謝同事大力相助,協助問卷發放及填寫。尤其感謝永宏利用豐富 有力的人脈,替我聯絡所有鄉村學校的校長或主任,才使這份研究能順 利進行;也感謝其他教學夥伴所給予的鼓勵、關懷及協助,有你們真 好! 謝謝我最愛的同學美英、丹榆、筱靈、伊瀅、宜靜、宛靜、榮慈、 邵祈、微珊、宇坪及舜真,因為你們,使研究所這條路的每一天都很耀 眼。其中特別感謝美英和丹榆的溫馨接送及鞭策、督促我的論文進度, 使能如期完成,由衷感激。 謝謝親愛的家人給予全力支持,使我在讀研究所的過程中,毫無後 顧之憂。感謝媽媽和婆婆,擔起照顧全家人生活起居的重擔;感謝老公. I.

(4) 大仁總是無私的支持著我,當我埋首論文時,即使你也累癱,仍主動替 我分擔許多工作、任勞任怨的接手孩子所有大小事。當然不會忘記感謝 兩個小寶貝–妍岑和恩宇,雖然因為你們,生活中充滿了許多挑戰,卻 也使得我的生命更圓滿,只要看到你們小小臉蛋上的笑容,所有疲憊一 掃而空。有你們,我才知道,原來自己的韌性這麼強大;有你們,我才 知道,原來『辛苦付出終有甜美收穫』的真正意涵。謝謝你們來當我的 寶貝!還有,最親愛的爸爸,雖然您不在身邊了,但依舊是我心靈上的 大大支柱,僅將此小小成就獻給您,感謝您給予我全部的愛,我會繼續 努力、不讓您失望的! 最後,套句名言:「需要感謝的人太多了,就感謝天罷!」. 范梅芳 謹誌 中華民國 106 年 8 月. II.

(5)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及 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研 究 生:范梅芳 指導教授:林耀豐博士.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瞭解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運動參與程度及學習成 就之現況,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對其運動參與程度及學習成就之 差異,並分析運動參與程度及學習成就之間的相關與預測情形。本研究 所 使用的研究工具為運動參與程度量表與學習成就量表。研究對象為高 雄市 105 學年度國小高年級學童,以便利抽樣方式,共計發出問卷 487 份,回收問卷 435 份,有效問卷 393 份。而調查所得之資料利用 SPSS for Windows 19.0 版統計軟體進行統計分析,採用的統計方法有描述性 統計分析、獨立樣本 t 考驗、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皮爾遜積差 相關分析及多元迴歸分析,本研究所有統計考驗的顯著水準均定為 α= .05。 根據研究結果歸納之結果如下: 一、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中,以每週運動 51 分鐘以上、次數達 6 次或 6 次以上、強度為有點累者居多;其中又以有參加運動性 及非運動. 性社團的男學童運動參與程度最高。 二、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中上程度的成就,特別. 是「技能 」的成就程度最高;其中又以城市地區、中高家庭社經地 位的女學童學習成就最佳。. III.

(6) 三、運動參與程度愈高,「認知」、「情意」及「整體學習成就」的表 現愈佳。 四、運動參與程度能正向預測學習成就,當運動參與程度愈高時,學習 成就愈高;反之亦然。. 關鍵詞:城鄉差距、社團參與、社經地位. IV.

(7) The Research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Exercise Participation Level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Senior Elementary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Postgraduate:Fan, Mei-Fang Advisor:Lin, Yaw-Feng.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exercise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senior elementary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The difference between exercise participation and learning achievement of senior elementary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is investigated to analyze its correlation and prediction. The current research employed the “Exercise Participation Scale"and the“Learning Achievement Scale " as research methods and chose senior elementary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during 2016 as research subjects. Convenient sampling was implemented to perform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 total of 487 questionnaires were issued, 435 questionnaires were retrieved and 393 questionnaires were valid. The collected data were analyzed using 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for Social Science) for Windows 19.0. The statistical methods applied in this research were descriptive statistics analysis, Independent-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for independent samples,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multiple regression analysis. All the statistical tests of significance level in this research were set at α= .05.. V.

(8) The results are concluded as follows: a. For senior elementary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most of their average exercise time was estimated over 51 minutes, the exercise frequency was over six times and the intensity level was middle to high. For boys who participated in athletic and non-athletic club, their exercise participation level was shown the highest. b. Senior elementary school students in Kaohsiung City were able to sense the upper level of learning achievement and among which they could achieve highest on their“skills". Girls who lived in city area and came from family with high-intermediate socioeconomic status had the best learning achievement. c. The higher their exercise participation level was, the better their performance on “ cognition " , “ affection " and “ overall learning achievement"would be. d. Exercise participation had positive predictive effects on learning achievement. The higher the exercise participation level was, the better the learning achievement would be and vise versa.. Keywords: urban-rural gap, club participation, socioeconomic status. VI.

(9) 目 次 誌 謝 ............................................................................................ I  中文摘要.................................................................................... III  英文摘要...................................................................................... V  目 次 ........................................................................................VII  表 次 ......................................................................................... IX  圖 次 ......................................................................................... X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3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4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5  第五節 名詞釋義及操作性定義 ........................................................... 7 . 第二章 文獻探討 ........................................................................11  第一節 運動參與之相關研究 ............................................................. 11  第二節 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 20  第三節 運動參與程度及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27  第四節 本章總結 ................................................................................ 32 .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5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5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36  第三節 研究流程 ................................................................................ 37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 39  第五節 研究工具 ................................................................................ 49  第六節 資料分析與處理..................................................................... 60 . VII.

(10) 第四章 研究結果與討論 ............................................................61  第一節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之現況及差異情形 .... 61  第二節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成就之現況及差異情形 ............ 68  第三節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及學習成就之相關分析 ........................................................................................................... 75  第四節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對學習成就之預測結果 ........................................................................................................... 77 .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79  第一節 結論........................................................................................ 79  第二節 建議........................................................................................ 80 . 參考文獻.....................................................................................83  附 錄 ..........................................................................................97  附錄一:預試問卷 ............................................................................. 97  附錄二:正試問卷 ........................................................................... 100 . VIII.

(11) 表 次 表 1- 1 教育程度等級表............................................................................... 8 表 1- 2 職業等級分類表............................................................................... 9 表 2-1 運動參與行為之相關文獻彙整表 ................................................... 12 表 2-2 運動參與行為與性別之相關研究結果............................................ 15 表 2-3 運動參與行為與家庭社經地位之相關研究結果............................. 16 表 2-4 運動參與行為與城鄉差距之相關研究結果 .................................... 17 表 2-5 運動參與行為與社團參與情形之相關研究結果............................. 18 表 2-6 學習成就之相關文獻彙整表........................................................... 21 表 2-7 學習成就與性別之相關研究結果 ................................................... 23 表 2-8 學習成就與家庭社經地位之相關研究結果 .................................... 24 表 2-9 學習成就與城鄉差距之相關研究結果............................................ 25 表 2-10 學習成就與社團參與情形之相關研究結果 .................................. 26 表 2-11 運動參與和學習成就之相關文獻彙整表 ...................................... 27 表 2-12 運動參與和注意力之相關文獻彙整表.......................................... 31 表 3-1 預試抽樣學校及回收情形一覽表................................................... 40 表 3-2 高雄市 105 學年度學校類型與國小高年級學生數統計分析表...... 41 表 3-3 正式抽樣學校及回收情形一覽表................................................... 46 表 3-4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背景變項分析摘要表 ................................ 48 表 3-5 學習成就量表 ................................................................................. 51 表 3-6 問卷內容效度專家名單 .................................................................. 52 表 3-7 學習成就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53 表 3-8 學習成就量表之第一次因素分析摘要表 ........................................ 56 表 3-9 學習成就量表之第二次因素分析摘要表 ........................................ 57 表 3-10 學習成就量表重新命名構面與題項內容...................................... 58. IX.

(12) 表 3-11 學習成就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59 表 4-1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現況分析表 ......................... 62 表 4-2 不同性別在運動參與程度之 T 考驗摘要表..................................... 63 表 4-3 不同城鄉在運動參與程度之 T 考驗摘要表 .................................... 64 表 4-4 是否參加課後社團在運動參與程度之 T 考驗摘要表 ..................... 65 表 4-5 不同社團參與情形在運動參與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6 表 4-6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在運動參與程度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67 表 4-7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成就之現況分析表 ............................ 68 表 4-8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成就量表各題項之分析表................. 69 表 4-9 不同性別在學習成就之 T 考驗摘要表............................................ 70 表 4-10 不同城鄉在學習成就之 T 考驗摘要表.......................................... 71 表 4-11 是否參加課後社團在學習成就之 T 考驗摘要表........................... 72 表 4-12 不同社團參與情形在各構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3 表 4-13 不同家庭社經地位在各構面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74 表 4-14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及學習成就之相關分析表 75 表 4-15 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對學業成就之迴歸分析摘要表 ... 77. X.

(13) 圖 次 圖 3- 1 研究架構 ....................................................................................... 35 圖 3- 2 研究流程 ....................................................................................... 38. XI.

(14) XII.

(15) 第一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五節論述,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目的;第 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研究範圍;第五節為名詞釋義。. 第一節 研究動機 從古至今,運動的目的便只在鍛練強健之體魄,很少人會認為運 動、學業成績及情緒智力存有太多關聯,甚至認為運動會影響學業成績 (楊文邦,2010),在作者擔任教職的十多年生涯裡,見證過無數次這 樣的想法。每當我建議父母該給孩子多一些空閒時間去運動時,得到的 大多是「安親班老師說要複習下次的考試」、「他還要補英文、數學, 沒時間運動」、「他功課都寫不完了,哪有時間去運動」、「他沒花時 間去運動都考這種成績了,再讓他去運動還得了」等否定的回應,父母 們似乎認定「與其花時間去運動,不如把時間拿來複習功課,學業成績 才會有所進步」。這樣的想法與兒童福利聯盟文教基金會在 2012 所作的 「兒童運動狀況調查」結果相呼應:逾半數(53.5%)學童曾經因為功 課太多而無法運動;四成七(47.8%)則因為考試或補習等原因而犧牲 自己運動的時間;甚至有四成(40.7%)學童因為爸媽要求唸書而無法 運動(兒福聯盟,2012)。 但,讓我們仔細思考,在孩子嬰幼兒時期,父母所期盼的是孩子能 健康茁壯,於是只要孩子能夠學會控制身體各部位的肌肉、有效地支配 自己的行動、學會各項動作技能,並充分發揮身體運動機能,父母便能 獲得極大的慰藉。可是當孩子進入求學階段時,父母眼中的焦點卻轉換. 1.

(16) 成學業成就及各類才藝學習,昔日的運動參與和遊戲反而變成父母眼中 「浪費時間」的代名詞。也許是唐朝韓愈《進學解》之「業精於勤而荒 於嬉」,以及《三字經》的「勤有功,戲無益,戒之哉,宜勉力」之類 的傳統觀念深植於每個台灣父母的心中(蔡志鵬,2004)。 近期,隨著科技的進步,關於大腦發展的研究及書籍越來越多,在 在以科學的實驗證據加以佐證運動參與對學習成就的影響。在《大腦當 家:靈活運用腦 12 守則,學習工作更上一層樓》書中提到,幾乎所有的 心智測驗都證實:一個終身運動者,他的認知功能比那些坐著不動的人 高出很多,這些測驗包括長期記憶、推理、問題解決、快速推理、抽象 思考等(洪蘭,2009)。而在教育與神經科學專家洪蘭(2015)的著作 《大腦科學的教養常識》中亦提及在伊利諾大學的研究中發現,體適 能、心肺適能與學業成就有高度相關,意即身體越健康,注意力會越集 中,成績就越好。且運動時,大腦會產生一種叫作大腦神經生長因子 (BDNF)的神經營養素,它能使訊息得以快速發送;運動同時也能誘 發神經元的再生,強化大腦的功能,直接幫助孩子的學習。從教育部 (2015)公佈的「SH150 方案」中也可以發現,運動除了具有增進學生 身體健康的益處,亦能讓學生得到有利於學習的專注力,若能在課間安 排運動活動,對於提升學生學習有相當大的幫助。 雖然由以上文獻可以證實,運動參與和學習成就呈現正相關,但透 過許多調查卻顯示,臺灣學生的運動量並不足夠。依據國民健康署 (2014)「健康危害行為監測調查」結果顯示,15 歲以上國人身體活動 量不足率(每週未達 150 分鐘中等費力身體活動量,每次活動至少持續 10 分 鐘 , 運 動 時 「 會 流 汗 也 會 喘 」 ) 高 達 76.3%。 在 三 商 美 邦 人 壽 (2015)「全台國小學童家長健康概念及生活習慣調查」發現,約有六. 2.

(17) 成擁有固定運動習慣的家長,其孩子卻有七成每週運動天數少於 3 天以 下。於兒福聯盟(2012)針對台灣 19 個縣市(不含澎湖、金門、連江等 離島縣市)31 所國小四、五年級學童所作的「2012 年兒童運動狀況調查 報告」發現,逾九成(91.7%)學童表示喜歡運動,但七成一(71.1%) 的學童每週運動不到 2 小時、五成(50.6%)學童竟連 1 小時都不到。 因此本研究希望藉由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與學 習成就間的關係,讓大眾在「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社會氛圍 中,瞭解運動不僅可以讓身心更健康外,對於增進學習成就的表現還有 加成的作用。. 第二節 研究目的 基於上述之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之目的如下: 一、了解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之現況及差異情形。 二、了解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成就之現況及差異情形。 三、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及學習成就之相關性。 四、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對學習成就之預測力。. 3.

(18) 第三節 研究問題 依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本研究擬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之現況及差異 情形如何? 二、不同背景變項的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學習成就之現況及差異情形 為何? 三、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及學習成就之相關性為何? 四、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對學習成就之預測程度如何?. 4.

(1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研究範圍 研究範圍分為研究區域、研究對象與研究變項,其內容分述如下: (一)研究區域 本研究以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為取樣的範圍。 (二)研究對象 以 105 學年度就讀於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之五、六年級學童為研究 對象。 (三)研究變項 本研究在樣本的背景變項方面針對包括性別、城鄉學校、家庭社經 地位、社團參與情形等因子進行探討;依變相為運動參與程度和學習成 就。運動參與程度包含運動頻率、運動強度、運動持續時間等三個面 向;而學習成就則包含認知、情意、技能等三個面向。 二、研究限制 本研究雖在研究方法與流程上力求完整、嚴謹,但受限於人力、時 間的限制,及些許不易控制或預期的外在因素,仍有以下幾項研究上的 限制: (一)本研究僅以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對象,研究出的數據結果或 許未能完整反映台灣地區國小學生之實際狀況,推論自有其限 制,此為本研究限制之一。 (二)本研究採自填式問卷調查法,藉此評估受試者過去一個月的運動 參與程度及學習成就,屬回溯性調查,可能受個體回憶上以及社 會期望影響而產生誤差,故調查所得之研究結果可能因受測者填 5.

(20) 答時之主觀意識、合作意願以及對於問題本身的瞭解程度左右, 而難以有效掌握其準確度,此為本研究限制之二。 (三)影響學習成就的因素尚有其他相關變項,本研究僅針對運動參與 程度進行探討,其他因素不在本研究範圍之內,此為本研究限制 之三。. 6.

(21) 第五節 名詞釋義及操作性定義 為使本研究中所使用之名詞意義明確,茲將「國小高年級學童」、 「城鄉國小」、「社團」、「運動參與程度」和「學習成就」的重要概 念界定如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 本研究所指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為 105 學年度就讀於高雄市公立 國民小學之五、六年級已註冊學童,不包括資優班、資源班及特殊班。 二、城鄉學校 城鄉學校的分類是依據教育部全球資訊網所公告的「104 學年度偏 遠地區國民中小學名錄」(教育部全球資訊網,2016),將名單中所有 位於高雄市的國小歸類為偏遠地區學校(即鄉村學校),並且將高雄市 所有公立國小扣除偏遠地區學校後,歸類為一般地區學校(即城市學 校)。 三、社團 本研究所指之「社團」是符合「高雄市國民小學辦理學童課後社團 活動實施要點」所規範的課後社團活動,係指學校於課後時間(學期 中:放學後至下午五時三十分,得延長至下午六時;學期中之例假日及 寒暑假期間:上午八時至下午四時,得延長至下午五時)辦理各項多元 藝能活動之課程。 四、家庭社經地位 家庭社經地位係依照家長的教育程度與職業類別,分成「低社經地 位」、「中社經地位」及「高社經地位」三種類型。本研究之家庭社經 地位係依據林生傳(2000)修訂 Hollingshead 所提出之教育與職業「兩 7.

(22) 因素的社經地位指數」(Two factors Index of Social Position) 的計算方 式,並參考柯俊欽(2004)之修改版本,將國小學童父母的教育與職業 各分為五個等級,如表 1-1 及表 1-2 所示: 表 1- 1 教育程度等級表 等級 Ⅰ Ⅱ Ⅲ Ⅳ Ⅴ. 等級項目 研究所以上 專科學校、大學院校 高中、高職 國中 國小. 指數 5 4 3 2 1. 資料來源:柯俊欽(2004)。南投縣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 境行為意向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 學,台南市。. 8.

(23) 表 1- 2 職業等級分類表 等級. Ⅰ. Ⅱ. Ⅲ. Ⅳ. Ⅴ. 等級項目. 職業分類項. 大專校長、大學教師、醫生、大法 官、科學家、高級公務員、立法委 高級專業人員、 高級行政人員 員、監察委員、考試委員、國大代 表、董事長、總經理、將級軍官。 中小學校長、中小學教師、會計 師、律師、建築師、工程師、法 官、中級公務員、直轄市市議員、 專業人員、 公司行號科長、經理、副理、襄 中級行政人員 理、協理、音樂家、校級軍官、警 官、作家、畫家、新聞或電視記 者、中型企業負責人等。 警察、消防隊員、船員、秘書、代 書、管理員、查帳員、技術員、技 佐、出納員、護士、小型企業負責 一般性專業人員、 人、科員、行員、基層公務員、縣 市議員或鄉鎮代表、電影或電視演 一般性公務人員 員、服裝設計師、批發商、代理 商、承包商、尉級軍官、補習班 (幼稚園)老師等。 技工、小店主、零售商、自耕農、 司機、裁縫師、水電工、打字員、 專業技術性工人 店員、推銷員、廚師、美容師、理 髮師、郵差、士官(兵)、警衛、 保全、領班、監工等。 工廠工人、清潔工、雜工、臨時工、 一般技術人員、 工友、傭工、攤販、門房、佃農、漁 夫、小販、服務生、建築物看管人 非技術性工人 員、學徒、家庭主婦、無業等。. 指數. 5. 4. 3. 2. 1. 資料來源:柯俊欽(2004)。南投縣國小學童環境知識、環境態度與環 境行為意向之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 學,台南市。 9.

(24) 本研究之家庭社經地位計算,是以父母親兩人之中職業級別較高者 為代表;職業級別相同時,則以教育程度較高者為代表(李明娟, 2013)。依據「兩因素的社經地位指數」之計算方式,將教育指數乘以 4,職業指數乘以 7,兩者相加後得到「家庭社會地位指數」,計算方式 如下列公式,分數越高者,其家庭社經地位越高 (林生傳,2000)。 家庭社經地位指數 = 教育指數 × 4 + 職業指數 × 7 指數由 11-55 分為五個等級。指數在 55-52 之間為第一級社經地 位、指數在 41-51 之間為第二級社經地位,本研究合併第一級社經地位 與第二級社經地位為「高社經地位」;指數在 30-40 之間為第三級社經 地位,本研究劃分為「中社經地位」;指數在 19-29 之間為第四級社經 地位、指數在 11-18 之間為第五級社經地位,本研究合併第四級社經地 位與第五級社經地位為「低社經地位」(柯俊欽,2004)。 五、運動參與程度 運動參與程度係指個體平時能持續參與運動行為之習慣,由運動頻 率、運動強度,以及運動持續時間所組成(楊福顯,2013)。本研究所 指的運動參與程度是依據 Fox(1987)的公式計算:運動參與程度=頻率× (平均強度+持續時間),作為測量運動參與程度的方法,計算後所得到 的數字愈高,即代表受試者運動參與的程度愈高。 六、學習成就 學習成就是指學生透過學校裡的各種正式或特殊的教學活動與練習 經驗,所獲得的相關知識、技能與態度,並能將其運用於日常活中(陳 青眉,2015)。本研究所指的學習成就是將學生的學習成就歸納為:認 知、情意、技能等三方面進行探討,並藉由問卷加以填答,問卷得分愈 高,表示學習成就愈明顯;得分愈低,代表學習成就愈低。 10.

(2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將針對運動參與及學習成就之相關文獻作探討,以期能藉以形 成本研究之理論基礎與研究架構之依據。本張共分四節,第一節為運動 參與之相關研究;第二節為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第三節為運動參與程 度及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第四節為本章總結。茲分別說明如下:. 第一節 運動參與之相關研究 一、運動參與之定義 運動(Exercise)是一種有組織、有計劃的重複性身體活動,其主要目 的 是 改 善 或 維 持 體 適 能 , 亦 是 常 被 用 來 作 為 評 估 身 體 活 動 (Physical activity)的重要參考指標。身體活動是指個體的骨骼肌肉受意識控制,進 而從事活動及消耗能量之過程(Casperson, Powell, & Christenson, 1985)。 而規律運動行為是指個體能持續、規律的參與運動之行為。國內外文獻 對規律運動行為之定義方式不盡相同,以下就研究學者、美國運動醫學 學會 (American College of Sport Medicine, [ACSM]) 及我國衛生福利部國 民健康署提出的定義,加以整理歸納,如表 2-1。. 11.

(26) 表 2-1 運動參與行為之相關文獻彙整表 研究者 規律運動行為之定義 Caspersen, Powell, & Christenson (1985) 劉曦萍 (2009) ACSM (1990). 國民健康署 (2016). 1.是有計畫與組織的重覆身體活動 2.是以增進與維持體適能為目的 3.包含全身骨骼活動,以消耗能量,而且是漸進的由低 到高所產生連續性的動作 4.規律運動與體適能成正相關 1.包括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和身體組成。 2.每週三至五次、每次持續 20 至 60 分鐘 3.進行有氧運動時,需達最大心跳率(HRmax)的 60-90% 或最大耗氧量(VO2max)之 50-85﹪ 1.一般成人:每週至少達到 150 分鐘的中度身體活動, 或 75 分鐘的費力身體活動。 2.兒童與青少年:每週至少累積 210 分鐘以上的中度身 體活動。.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上所述,本研究者將運動參與行為視為廣義的規律運動習慣,並 定義為個體能持續參與運動之習慣,且此習慣不需達到規律運動中對運 動頻率、運動時間、運動強度的要求。 二、運動參與的測量 在 楊 福 顯 ( 2013 ) 的 研 究 中 指 出 , 測 量 運 動 行 為 的 方 法 依 學 者 Laport, Montoye, and Casperson (1985)的研究計有三十多種以上,大概 可 以 分 為 熱 量 測 定 法 ( 間 接 或 直 接 法 ) (calorimetry) 、 生 理 指 標 法 (physiological. markers) 、 機 械 及 電 子 儀 器 偵 測 法 (mechanical and. electronic monitors)、調查法(回憶法、日記法)(survey procedures)、行 為觀察法(behavioral observation)、飲食測量法(dietary measures)、工作 分類法(job classification)等七類。上述七大類測量方法各有其優缺點, 12.

(27) 絕無一種方法可以完全適用於任何情況下的測量,且研究時需要考慮到 其方便性與成本,故測量方法必須選擇適宜的、實用的與合理的。 而如果是用來測量大群體的對象時,因樣本多,則以回憶式的調查 法探討個人最近的運動參與行為,確實能有效的反應個人參與運動的情 形(鍾志強,1999)。LaPorte, Montoye, and Caspersen(1985)指出,調 查法需要收集受試者相關的身體活動資訊,是由四個部份所構成,介紹 如下: (一)調查的時限:受試者被要求回想或記錄的時間範圍,此範圍可能 是一天、三天、一週,甚至是一年。 (二)身體活動的細節:受試者運動的頻率、時間、運動強度。 (三)資料收集的方法:收集身體活動數據的方式,可能是訪談法、問 卷調查,以及受試者自我記錄(日記)的方法。 (四)總結的指標數字:調查法的目的是用來衡量身體的活動量,所以 最後會有一個總結的指標數字,此數字可用來比較或排序個體活 動量的大小。 在國內,許多研究個人運動行為的文獻,其測量大多採回溯的方 式,以問卷調查法研究受試者的運動時間、頻率及強度等(楊嘉惠, 2011 ; 蔡 儀 璇 , 2010 ; 楊 文 邦 , 2010 ; 羅 竟 倫 , 2009 ; 吳 益 宏 , 2009)。 在國外,Schechtman, Brazilai, Rost, and Fisher(1991)曾針對 1004 位 個 案,調查其運動情形,他們只以單一問題「你最近是否從事規律運動 行為,以增進你的健康?」再加以實際測量受試者的生理功能,結果顯 示:自陳報告的運動行為,確實可以有效反應個體參與規律運動的情 形。其他如 Terry and O'Leary(1995)的研究也是以相同方法測量受試者. 13.

(28) 的運動情形。所以測量運動行為的方法除了考量研究的樣本數外,再針 對研究目的及特質,就可以找到適當的方法,而一般最常用的方式就是 自填式問卷(Booth, Owen, Bauman, & Gore, 1996 )。 基於本研究目的,以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母群體,所以在 運動參與行為的測量將採用調查法,利用問卷方式,收集受試者平均一 個月的運動頻率、運動強度以及運動時間,並依據 Fox (1987)的公式: 運動參與程度=頻率×(平均強度+持續時間),來估算高雄市國小高年 級學童的運動參與程度。 三、影響運動參與行為的因素 在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6)的研究報告中指出,運動參與行為與 個人背景因素中的性別、年齡、職業、教育程度、身體質量指數以及居 住地區有關。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參考性別、家庭社經地位、城鄉差 距以及社團參與情形對運動參與行為影響的相關文獻,並加以整理說明 如下:. 14.

(29) (一)性別 關於運動參與行為與性別的相關文獻,整理歸納如下表 2-2: 表 2-2 運動參與行為與性別之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年代) 研究方法 比起男性不運動比率的 32.6%,女性不運動 體育委員會 一般民眾 的比率更高達 41.8%;在參與運動頻率方 問卷調查 (2006) 面,男性的比率也高於女性。 臺灣地區 1. 男生多數認為體育課時數不足,而女生多 國中小、 數則持相反意見,顯示有關對體育課上課 教育部 高中職及 時間足夠性的感受上,存有性別差異。 體育署 大專校院 2. 達成每週運動 3 次 30 分鐘以上、每週累積 (2015) 之學生 運動 150 分鐘的男生比率皆高於女生。 問卷調查 張正發 國小家長 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生家長在運動健康信念上 問卷調查 有差異。 (2000) 不同性別在運動參與程度上之差異結果顯 羅竟倫 國小學童 示,屏東縣高年級學童男性運動參與程度顯 問卷調查 (2009) 著大於女性。 大 學 體 育 男、女生在運動參與程度上有明顯的區別, 楊嘉惠 男生的運動參與程度比女生高,男生願意花 系學生 (2011) 問卷調查 較多的時間在運動參與上。 高中生 在運動行為涉入方面,「運動頻率」男女學 盧建宇 問卷調查 生並無明顯差異,在「運動時間」則有顯著 (2012) 實驗設計 差異的情況。 楊福顯 國小學童 不同性別在運動參與行為達顯著差異,且男 問卷調查 生在運動參與行為表現上優於女生。 (2013)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發現,大多數研究呈現的情形為男生在運動參與 的程度都高於女生,因此性別在運動參與上佔有重要的角色,故本研究 將性別列為研究變項之一,進行探討。 15.

(30) (二)家庭社經地位 關於運動參與行為與家庭社經地位的相關文獻,整理歸納如下表 23: 表 2-3 運動參與行為與家庭社經地位之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年代) 研究方法 新竹市男性國中生、高家庭社經地位及受到較高 蔡儀璇 國中生 的家人和朋友運動支持度者,其運動參與程度較 (2010) 問卷調查 高。 林碧蓮 國中生 家庭社經地位不同在規律運動行為上無顯著差 (2010) 問卷調查 異。 簡政輝 國小學童 家長為高社經地位之國小學童,在家長支持方面 (2014) 問卷調查 顯著高於中、低家長社經地位之國小學童。 運動參與程度與職業有顯著關聯,中、高運動參 陳弘順 與者的職業別主要是公教,而低運動參與者的職 一般民眾 業別主要是學生。運動參與程度與所得也有顯著 黃意文 問卷調查 (2014) 關聯,顯示月所得愈高者之運動參與程度愈高的 現象。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從上述相關文獻發現,家庭社經地位對規律運動的影響,尚未有一 致的研究,其影響之因素,仍有待探討。. 16.

(31) (三)城鄉差距 關於運動參與行為與城鄉差距的相關文獻,整理歸納如下表 2-4: 表 2-4 運動參與行為與城鄉差距之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年代) 研究方法 體育委員會 一般民眾 都會化程度愈高地區,居民不運動比率愈低, (2006) 問卷調查 參與運動愈積極。 城鄉男女生在健康體適能方面,除了男生身 張樹立 國小學童 高、女生體重無差異外,亦呈現鄉村男女生健 (2004) 問卷調查 康體適能顯著高於城市男女生。 國小學童 鄉村原住民男學童在身體活動上顯著高於城市 王喬木 問卷調查 原住民男學童,鄉村原住民女學童在假日身體 (2005) 實驗設計 活動量上顯著高於城市原住民女學童。 趙怡青 國小學童 城市地區學童的身體活動量明顯少於鄉村學 (2005) 問卷調查 童。 不論是每週活動量、每日睡眠時間、中度活動 國小學童 盧盈智 時間、重度活動時間或劇烈活動時間,鄉村學 問卷調查 童皆明顯較都市學童為多;在每日輕度活動時 (2006) 實驗設計 間上都市則較鄉村學童為多。 鄉村學童的身體活動量及健康體適能均比城市 官易昌 國小學童 學童優異許多,而男學童的表現亦比女學童來 (2008) 問卷調查 得優異。 袁桂盛 國小學童 高雄縣國小學童的規律運動習慣不會因為居住 (2011) 問卷調查 地區而有顯著不同。 楊福顯 國小學童 鄉村學校的學童在運動參與行為得分高於城市 (2013) 問卷調查 學校的學童。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上述文獻探討得知,在運動行為方面,鄉村與城市間存在著差 異,但以學童為研究對象者均指出,鄉村學童的運動行為優於城市學童 (楊福顯,2013;官易昌,2008;盧盈智,2006;王喬木,2005;趙怡 17.

(32) 青,2005;張樹立,2004),此結果與行政院體育委員會(2006)和袁 桂盛(2011)的結果不同。再加上探討城鄉差距對國小學童運動參與行 為影響的研究並不多,所以本研究以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 象,並以偏遠地區及一般地區學校來分類,探究城鄉差距下國小學童在 運動參與行為上的差異。 (四)社團參與情形 關於運動參與行為與社團參與情形的相關文獻,整理歸納如下表 2-5: 表 2-5 運動參與行為與社團參與情形之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年代) 研究方法 張筱婕 國小學童 有參與校內運動社團的學生對於有規律運動行 (2010) 問卷調查 為是正向的預測關係。 柏佩蘭 國小學童 在運動性社團參與方面,有參與者的規律運動 (2010) 問卷調查 行為比率高於沒有參與者,但未達顯著差異。 是否參與運動性社團在規律運動習慣上有顯著 袁桂盛 國小學童 之差異,且有參加運動性社團之學童,其規律 (2011) 問卷調查 運動習慣比例顯著高於沒有參加的學童。 塗婉儀 高中生 運動參與行為在不同社團之中未達到顯著。 (2013) 問卷調查 在規律運動層面上,參與運動性社團的國中生 何俊儀 國中生 優於參與非運動性社團或未參與社團的國中 (2014) 問卷調查 生。 陳裕青 國中生 有參加運動社團或校隊者的規律運動行為比率 (2015) 問卷調查 高於未參加者。 有參加運動社團的學生在規律運動行為及社會 林貞吟 國中生 心理因素都顯著高於沒有參加者,表示有參加 (2015) 問卷調查 運動社團的學生,越會從事規律運動行為。 吳佳怡 國中生 學生是否參與運動社團在規律運動習慣層面 (2017) 問卷調查 上,達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18.

(33) 綜合上述研究結果發現,大多數研究呈現的情形為參與運動性社團 者的運動參與程度高於沒有參與者,表示此一因素具有重要影響層面, 故本研究將社團參與情形列為研究變項之一,進行探討。. 19.

(34) 第二節 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一、學習成就之定義 「學習成就」一詞,與學業成就、學業表現、學業成績以及學業平 均成績是一致的概念(蔡治平,2011)。張春興(2001)認為,「學 習」係指經由練習而讓個體在行為表現產生較維持 久改變的歷程;「成 就」是指個人的先天遺傳基礎加上後天環境努力學習後的結果,使得個 人在某方面能表現出的實際能力。石中英(2006)指出,「學習成效」 是指在教師指導下透過學生的自主活動所產生的有價值的學習結果,以 二種型態存在:一是將學生實際的身心發展,經由學生的思想與行為表 現,真實的反應出來;另一種是以成績評定的方式,透過分數、等級等 呈現出來。以下就研究學者提出的定義,加以整理歸納,如表 2-6。. 20.

(35) 表 2-6 學習成就之相關文獻彙整表 研究者 學習成就之定義 Brown, 學習成就是經由正式課程、教學設計之特殊教育經驗,所 Campione, 獲得的知識、理解和技能,或個體經由特殊教學而獲得的 & Day 某些訊息和精熟的某些技能。 (1981) 學習是指人的心理傾向和能力的變化,這種變化將持續一 Gagné (1985) 段時間,且不能把這種變化簡單歸於生長過程。 李隆旼 認知、情意及技能方面之學習成果與學習活動和學習結果 (2002) 的正面感受。 學習成效的定義為學習者經由後天一段特定時間對某種領 林姿利 域之學習或訓練而習得某些知識、技能或情意等能力達成 (2006) 的程度。 何玟慧 對學習者本身而言,透過學業成就之評定結果,能夠明白 (2013) 詹美瑩 (2013) 陳青眉 (2015) 梁玲 (2016). 自己的學習成效,探究學習缺失,調整學習方法與方向。 學生在校學習後所表現的各種能力和所獲得的成 就,影 響學習成就的因素又可歸類為來自學生個人、家庭、學校 和環境。 國中生透過各種正式或特殊的教學活動與練習經驗,所獲 得的相關知識、技能與態度,並能將其運用於日常活中。 學習成就為學生經特定的時間學習或教導之後,對習得成 果的評量或呈現。.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學習成就是指學生透過學校裡的正式課程與教材所獲得 的認知、情意和技能。總括來說,指個體透過各種正式或特殊的教學活 動與練習經驗,所獲得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並能將其運用於日常生活 中。本研究將學生的學業成就歸納為 1.認知;2.情意;3.技能三方面進 行探討。 二、學習成就的衡量構面 張明智(2011)指出 , 學業成就乃學校在各科的知識領域經由教學. 21.

(36) 過程與學生學習歷程後,使學生獲得知識和技能,再由教師以評量方式 轉化成分數以了解學生學習的收穫。但分數雖為最容易判別學生的學業 成績進步與否,卻也易陷入數字高低的迷思之中,畢竟學習不應只是數 字上的展現,而是於學校正式的教學設計中,習得全方面的態度與能力 (沈咏昕,2015)。 美國教育學家 Bloom、Engelhart、Furst、Hill 和 Krathwohl (1956) 認為學習成就的評量內容應包含三大學習領域,即認知、情意和技能。 曹健仲、張世聰與陳文成(2007)在中原大學學生體育課學習滿意度及 學習成效之相關調查研究中,亦將探討學習成效之向度分為認知、情 意、技能三個構面來衡量。 本研究因觀察的範圍擴及全高雄市,各校對於學生成績評定及表現 的方式不盡相同,因而採用 Bloom 的理論,將學生學業成就的構面分為 認知、情意、技能三方面來作探討。 三、影響學習成就的因素 梁永昌(2015)指出,不同性別、家庭社經地位是影響學業成就的 重要因素。林婉惠(2011)的研究結果也顯示,國中學生英語學業成就 因性別、家庭社經地位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國中女學生的英語學業成 就高於男學生;中高社經地位之學生其英語學業成就高於中低社經地位 之學生。蔡本元(2008)研究證實,城鄉學業成就的差異會因成就指標 的不同而有差異,一般分析能力上沒有差異,數學能力上的差異就非常 顯著;就社經地位而言,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家庭月收入都 會影響學業成就,其影響力因城鄉與偏遠學校而不同。本研究依據研究 目的,參考性別、家庭社經地位以及城鄉差距對學習成就影響的相關文 獻,並加以整理說明如下:. 22.

(37) (一)性別 關於學習成就與性別的相關文獻,整理歸納如下表 2-7: 表 2-7 學習成就與性別之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年代) 研究方法 張文斌 國小學童 不同性別高年級學生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 , (2007) 問卷調查 女學生學業成就優於男學生。 國小學童 次級資料 不同性別在自然科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且男 蔡長進 生高於女生。 (2013) 分析 問卷調查 國小學童 不同性別國小學童在國語、數學、自然、社會 李明娟 次級資料 四領域的學業成就沒有差異。 (2013) 分析 不同性別學童其學業成就部分有顯著差異;在 劉穎幸 國小學童 語文成績,女生學業成就高於男生,男女生在 (2014) 問卷調查 數學成績並無差異。 不同性別之彰化縣國中八年級學生在英語學習 蕭怡文 國中生 成就上具有顯著差異,其中女性受 試者之平 (2014) 問卷調查 均數皆高於男性,即女生之英語學習成就顯著 高於男生。 陳青眉 國中生 女性在學業成就表現上明顯高於男性。 (2015) 問卷調查 高職生 次級資料 女生的學習策略運用高於男生的學習策略運 謝玉娟 用,且女生的學習成就高於男生的學習成就。 (2015) 分析 問卷調查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沈咏昕(2015)表示,心理學研究曾指出,女生的身心發展較男生 早 1.5 至 2 年,尤以國中小階段最為明顯,是以常能發現此年齡層中, 女生多較為成熟,學業表現也較男生來得好;然而亦有相關研究指出,. 23.

(38) 兩者間無顯著差異。對此,本研究將再以性別為背景變項,藉以了解高 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學習成就上是否會受到性別差異的影響。 (二)家庭社經地位 關於學習成就與家庭社經地位的相關文獻,整理歸納如下表 2-8: 表 2-8 學習成就與家庭社經地位之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對象 研究者 研究結果 (年代) 研究方法 家庭社經地位透過文化資本與習性間接影響學 陳曉佳 國中生 業成就,且家庭社經地位愈高,文化資本與習 (2004) 問卷調查 性的累積愈多,學業成就愈好。 社經地位的差異,在某種程度上限制教育機會 的公平性,經由教育過程反映在學習成就上。 李介耀 國小學童 父母擁有不同的社經地位,可能具有不同的經 (2008) 問卷調查 濟狀況、資本財與社會化方式,造成學童的各 種學習層面的差異性極廣。 卓思廷 國中生 國三學生的數學成就表現為高家庭社經地位學 (2008) 問卷調查 生遠優於中低家庭社經地位學生。 家庭社經地位越佳,其子女便擁有更多的資源 蔡儀璇 國中生 來幫助課業學習,因此較有機會獲得較佳的學 (2010) 問卷調查 業成績。 國中生 家庭因素中的家長教養方式及家庭社經地位, 張憲庭 次級資料 對中學生學業成就的初始狀態和成長速率,皆 (2010) 有顯著的影響力。 分析 父母之教育程度與家庭社經地位對於子女的學 龔毅倬 國中生 業成就具有很大之相關性,父母的教育程度越 (2014) 準實驗設計 高,家庭社經地位高的學生其學習成就相對比 較高。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以上所述,高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童擁有優勢的家庭環境,容易 得到家庭文化、補習教育經費或父母關注學校經驗等資源,培養正面的 學習動機與態度,更有自信提升學習成就。 24.

(39) (三)城鄉差距 關於學習成就與城鄉差距的相關文獻,整理歸納如下表 2-9: 表 2-9 學習成就與城鄉差距之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年代) 研究方法 由於位處偏遠資訊不足,文化刺激少,相較於 都會地區,偏遠國中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普遍低 國中生 落;若家庭經濟稍好,程度不錯的學生,則大 甄曉蘭 問卷調查 多外移,轉讀市區學校,很少願意留在偏遠國 (2007) 實地調查 中就讀。如此的學生組成和學習狀態,自然影 響到學生的學習成就。 國中生 次級資料 城市地區學校學生在各科基測成績表現皆高於 楊英君 分析 鄉村地區學校學生各科基測成績表現。 (2008) 深度訪談 個案研究 宜蘭縣國中不同學校類型其學習成就,都會型 林志全 國中生 學校高於鄉村型學校,有顯著差異;但對高分 (2011) 問卷調查 群的學生,鄉村型學校的學生其學習成就是高 於都會型學校的學生。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一般來講,在城市地區或鄉村地區的學童,不論性別、年齡、成熟 程度、種族或父母等因素如何,城市地區學童在教育成就方面較高。對 此,本研究將再以城鄉差距為背景變項,藉以了解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 童,在學習成就上是否會受到城鄉差距的影響。. 25.

(40) (四)社團參與情形 關於學習成就與社團參與情形的相關文獻,整理歸納如下表 2-10: 表 2-10 學習成就與社團參與情形之相關研究結果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年代) 研究方法 高中生 Stearns 學校提供越多參與社團的機會,對於學生的學 & Glennie 次級資料 習成就具有正向的支持。 (2010) 分析 社團參與對學業成就的影響需視社團種類決 定,有的社團對學業有正向影響(例:樂 王士豪 國中生 隊),有的是負向影響(例:運動校隊、民俗 (2011) 問卷調查 技藝),有的則是沒有影響(例:運動社團、 合唱團)。 張怡文 國小學童 是否參加運動社團在學業成就未達顯著差異。 (2011) 問卷調查 康詩敏 國小學童 校內社團活動對學業成就有顯著正向影響。 (2012) 問卷調查 陳建成 國中生 不同運動性社團種類受試者在學業成就表現上 (2016) 問卷調查 均未達顯著差異水準。 柯閔富 高中職生 不同運動社團種類於高中職學生學業成就表現 (2016) 問卷調查 上未有顯著差異。 社團活動參與對於學業成就具顯著的負向影 黃苑婷 高中生 響,意即社團活動參與時數越高者,其學業成 (2016) 問卷調查 就越低。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合上述研究發現,關於社團參與情形對學習成就的影響,似乎仍 然莫衷一是,故本研究將社團參與情形列為研究變項之一,進行深入探 討。. 26.

(41) 第三節 運動參與程度及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 一、運動參與程度與學習成就直接相關之研究 尤騰毅(2009)指出,在 2005 年 Thomas、Chandra、Gregory 和 June 整理有關影響學生成績因素相關研究的結果發現,學生的成績會隨 他們的運動時間、運動課程、身體健康與營養狀況而改變。運動可以增 加心理健康、自我尊重與活力,進而提升學習意願與成就。因此,本節 將探討國內外專家學者在運動參與對於學習成就之相關研究進行探討, 期能藉由這些研究文獻,讓人們更為清楚、瞭解運動參與和學習成就之 關係。以下就研究學者提出的相關文獻,加以整理歸納,如表 2-11。 表 2-11 運動參與和學習成就之相關文獻彙整表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年代) 研究方法 Sibley & 孩童 身體活動對於孩童的知覺技能、智力以及學業 Etneir 文獻探討 成就等認知表現有著正面影響。 (2003) Coe, 對於六年級學童進行身體活動與學業表現有關 Pivarnik, 國小學童 的研究中,身體活動達高強度運動的孩童,其 Womack, Reeves, & 實驗設計 學業表現的分數會顯著地高於未達此強度的學 Malina 生。 (2006) 國中生 陳樹城 文獻分析 參與體能活動,與學業成就無相關存在。 (2002) 問卷調查 國小學童 國小學童課間身體活動強度和體適能對學生的 楊淑雲 問卷調查 學業成績沒有顯著相關。 (2005) 實驗設計 (續下頁) 27.

(42) 研究者 (年代) 張鳳儀 (2006) 鄧麗質 (2008) 林志遠 (2009) 吳嘉龍 (2009). 郭宜禎 (2009) 楊文邦 (2010) 蔡儀璇 (2010) 葉振偉 (2010) 吳春慶 (2011). 李明娟 (2013).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研究結果. 運動能力與學業成績間有非常高的相關存在, 國小學童 尤其與上肢運動能力有關的部份,全體學童的 實驗設計 運動能力表現佳,其學業表現似乎也相對較 好。 高中生 運動參與程度與學業成績呈現低度負相關, 問卷調查 運動參與越高,學業成績越低。 國小學童 「高身體活動」與「中身體活動」者的學期 次級資料 總成績顯著優於「低身體活動者」。 分析法 學生學業成就與健康體適能呈顯著正相關, 國小學童 而期中考之排名較前、家庭社經地位較高與 問卷調查 日常運動行為較高者,其體適能之表現較 實驗設計 佳。 國小學童 次級資料 分析法. 柔軟度、瞬發力、肌力和肌耐力與學業成就 有顯著相關,顯示學童學業成就優異表現 者,體適能水準有較突出的表現。. 運動與學業成績有其相關性,而且不會影響 學生的學業成績;相反地,運動可以提升個 人的身體機能、增加上課的專注力。 以國中生為研究對象,發現運動對於個人的影 國中生 響不單只是對於身體有幫助,對於睡眠品質、 問卷調查 成績表現也是有正向的影響。 高中生 以高三學生為研究對象,結果發現青少年運動 問卷調查 參與和自我效能可以正向預測學業成就。 高中生 問卷調查 有、無規律運動習慣者,在國文與生物兩個考 半結構式 科的學業成績上有顯著與高度顯著的關連性, 焦點團體 而在英文考科也接近達到顯著相關。 訪談 不同性別國小學童之體適能與學業成就存在相 國小學童 關性,體適能較佳者,在學業成就上亦有較佳 實驗設計 表現。 (續下頁) 大學生 問卷調查. 28.

(43)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方法. 張志銘 龔窈萱 張世沛 (2013). 國小學童 問卷調查. 李明娟 (2013). 國小學童 實驗設計. 謝慶龍 (2014). 國小學童 實驗設計. 郭世明 (2016). 國小學童 實驗設計. 研究結果 1.國小高年級學童健康體適能高低對學業成績 具有影響力。 2.運動參與行為在健康體適能對學業成就上具 有干擾的效果,學生參與運動頻率與運動持 續時間愈長時,對於學生的學業成績的表現 愈好,且學生之運動參與行為表現愈好時, 學生的學業成績表現也愈佳。 3.運動頻率、運動時間、運動參與行為對學業 成績具有正向的預測效果。 不同性別國小學童之體適能與學業成就存在 相關性,體適能較佳者,在學業成就上亦有 較佳表現。 每週利用體育課進行二次各約 20 分鐘為期八 週的熱身活動實驗後,全體學童的國語科與 英語科學業成績均有進步,以國語科的成績 最為理想。 依零時體育計畫實施晨光運動,進行十二 週,每週五次,每次三十五分鐘,能有效提 昇學童之課業學習成效。.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二、運動參與程度與學習成就間接相關之研究 (一)認知表現 中央大學認知神經科學研究所所長洪蘭曾分享一項實驗指出:小學 生只要每週慢跑 2 次、每次 30 分鐘,12 週後,他們的認知能力就比先 前 進 步 很 多 。 因 為 人 在 運 動 時 會 促 進 多 巴 胺 ( dopamine ) 、 血 清 素 (serotonin)和正腎上腺素(norepinephrine)的分泌,而這三種神經傳 導物質都和學習有關,會讓人情緒穩定、注意力集中。張育愷與林珈余 (2010)在探討相關文獻時,亦發現身體活動的參與不但可以增進身體 能力、減少疾病發生,且對心理健康有正面影響,孩童在參與身體活動 29.

(44) 後,對其在認知表現上呈現正向影響。其中以有氧適能確實與孩童的認 知功能有關聯,即較高有氧適能的孩童在執行認知作業時,會有較佳的 表現;較低身體適能的學童在認知或學業表現上也較差,並且這些證據 從行為表現、腦電波或腦造影的技術皆可以驗證之(王駿濠等人, 2012)。Davis(2007)的研究也證實,增加體能活動對提升腦部認知功能 有正面影響,對學童專注力提升有明顯幫助。 綜合相關文獻,可以發現運動或身體活動確實可以促進學童的學業 表現,而認知功能與學童的課業表現是有一定程度的關聯性。所以增加 運動或身體活動的參與程度可以提升學童的有氧適能,進而間接促進他 們在學校的學習成就(許雅芳,2013)。 (二)注意力 注意是學習的第一道大門,也唯有注意才能打開這道大門,通往學 習的道路(黃堡瑩,2016)。這句話清楚說明注意力與學習之間有著密 不可分的情形,兩者關係的最低層次為:沒有注意就沒有辨識、學習與 記憶(鄭昭明,2006)。因為如果兒童在學習時總是動來動去、容易分 心,無法維持足夠的注意時,學業成就很難達到令人滿意的程度(宋淑 慧,1992)。洪蘭(2010)亦曾表示注意力與所有學習都有關聯,對所 有的學習都有幫助。 而根據研究顯示,運動能幫助注意力缺陷的孩子專心下來,因為運 動時,腦部將多巴胺(dopamine)、血清素(serotonin)、正腎上腺素 (norepinephrine)等神經傳導物質釋放出來,這些化學物質就好像天然 的利他能(Ritalin)效果一樣,可以使情緒趨於正向、精神亢奮、心情 愉快,進而提升孩子記憶力、注意力和教室行為的正向效果(洪蘭, 2010)。因此,運動除了能使身體強健外,還能幫助鍛鍊兒童的大腦,. 30.

(45) 提升學習力,不僅對學童本身健康和成長發展有幫助,在學業和運動學 習的正面影響上,更是可見的教育雙贏局面(黃堡瑩,2016)。以下將 針對運動參與和注意力相關之文獻加以探討,整理歸納如表 2-12。 表 2-12 運動參與和注意力之相關文獻彙整表 研究者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 (年代) 研究方法 蔡忠昌 運動過後由於血液循環速率增加,腦部血流供 劉蕙綾 文獻探討 應相對較為充足,而能夠提升個人的專注力與 (2006) 腦部運算相關的功能。 身體活動能有效強化大腦活動能力、專注力、 吳鈺淳 增進營養攝取與身體組成,進而使學科的閱讀 蔡俊傑 文獻探討 與吸收增加,提升學業成績。換言之,從事體 (2010) 適能運動對於增進學科或學業成就有極大的可 能性。 經過六週的跳繩活動,對國小四年級學童的學 楊慧蓮 國小學童 習專注力與反應時間有改善的效果,其中以實 (2013) 準實驗設計 施高強度的跳繩訓練效果為最佳。 高曉華 國小學童 每週實施三天,每天累計 30 分鐘並持續八週 (2014) 實驗設計 的跳繩運動,有助於提升學童注意力的表現。 蛇板運動的訓練有助於改善國小高年級學童的 朱社君 國小學童 注意力指數、集中性注意、持續性注意力、交 (2015) 準實驗設計 替性注意力。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由上述文獻探討得知,大多數研究呈現的情形為運動參與和學習成 就之間成正相關,但仍有少部份學者提出不同意見。對此,本研究將再 針對運動參與和學習成就之間的相關性進行探究,藉以了解高雄市國小 高年級學童在學習成就上,是否會受到運動參與程度差異的影響,而有 不同表現。. 31.

(46) 第四節 本章總結 本研究整理歸納國內外文獻資料後,歸納出以下四點: 一、運動參與是指個體平時能持續、規律的參與運動行為之習慣,由運 動頻率、運動強度,以及運動持續時間所組成,並能依據 Fox(1987) 的公式計算:運動參與程度=頻率×(平均強度+持續時間),作為測 量運動參與程度的方法。根據目前所整理的文獻資料顯示,在性別 因素中,大多數研究呈現的情形為男生在運動參與的程度都高於女 生;在家庭社經地位因素中,其對規律運動的影響,尚未有一致的 研究結果,仍有待探討;在城鄉差距因素中,只能得知鄉村與城市 間存在著差異,但因探討城鄉差距對國小學童運動參與行為影響的 研究並不多,所以仍無一致性的研究結果;在社團參與情形因素 中,大多數研究呈現的情形為參與運動性社團者的運動參與程度高 於沒有參與者。 二、學習成就是指學生透過學校裡的正式課程與教材所獲得的認知、情 意和技能。總括來說,指個體透過各種正式或特殊的教學活動與練 習經驗,所獲得的相關知識與技能,並能將其運用於日常生活中。 根據目前所整理的文獻資料顯示,在性別因素中,尚未有一致的研 究結果;而在家庭社經地位因素中可得知,高家庭社經地位的學童 擁有優勢的家庭環境,容易得到家庭文化、補習教育經費或父母關 注學校經驗等資源,培養正面的學習動機與態度,更有自信提升學 習成就;在城鄉差距因素中發現,不論性別、年齡、成熟程度、種 族或父母等因素如何,城市地區學童在教育成就方面較高;在社團 參與情形因素中,仍尚未有一致的研究結果。 32.

(47) 三、在探討運動參與和學習成就之相關的研究文獻呈現的情形為運動參 與和學習成就成正相關,但仍有少部份學者提出不同意見。 四、國內目前針對運動參與程度和學習成就為主題的研究並不多,因此 本研究將以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其性別、家庭社經 地位、城鄉學校、社團參與情形為個人背景變項,並以問卷調查為 研究方法,進行運動參與程度和學習成就之間的相關性研究。. 33.

(48) 34.

(4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及學習成就的 現況,研究者採用調查研究法進行相關資料蒐集,並將所得資料予以處 理分析。本章分為六節:第一節為研究架構,第二節為研究假設,第三 節為研究流程,第四節為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第五節為研究工具,第 六節為資料分析與處理,茲將各節分述如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根據研究目的及文獻探討的結果,擬訂研究架構,如圖 3-1。. 運動參與程度 獨立樣本 t 考驗 獨立樣本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 1.運動頻率 2.運動強度 3.運動持續時間. 個人背景變項 1.性別. 積 差 相 關. 2.城鄉學校 3.是否參加社團. 迴 歸 分 析. 4.社團參加類型 學習成就. 5.家庭社經地位 獨立樣本 t 考驗 獨立樣本單因子 變異數分析. 圖 3- 1 研究架構. 35. 1.認知 2.情意 3.技能.

(50) 第二節 研究假設 假設 1: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運動參與程度有顯著差異。 1-1: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運動參與程度有顯著差異。 1-2:不同城鄉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運動參與程度有顯著差異。 1-3:是否參加課後社團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運動參與程度有顯著差異。 1-4:不同社團參加類型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運動參與程度有顯著差異。 1-5: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運動參與程度有顯著差異。 假設 2:不同背景變項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 2-1: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 2-2:不同城鄉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 2-3:是否參加課後社團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 2-4:不同社團參加類型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 2-5:不同家庭社經地位之國小高年級學童在學習成就有顯著差異。 假設 3: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運動參與程度及學習成就有顯著相關。 假設 4:國小高年級學童的運動參與程度對學習成就有顯著預測力。. 36.

(51) 第三節 研究流程 本研究在了解研究問題背景後,確定研究目的與範圍,蒐集及整理 相關文獻資料,建立研究架構、確立研究方法,並依據相關文獻編製問 卷初稿,經徵詢專家學者意見暨預試結果改編後,即進行正式問卷施 測,之後再整理問卷資料,經統計分析與討論,最後提出研究結論並研 提相關建議。本研究流程可簡要如圖 3-2 所示。. 37.

(52) 了解研究問題背景 確認研究方向與目的 確定研究範圍 蒐集及整理相關文獻資料 建立研究架構、確立研究 編製問卷初稿 專家校正 內容效度 修改問卷內容 項目分析與 信、效度檢驗. 問卷預試、分析與修正 正式問卷施測 資料分析與討論 研究結論與建議 圖 3- 2 研究流程. 38.

(53) 第四節 研究對象與抽樣方法 本研究針對研究對象和抽樣方法詳細說明如下: 一、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 105 學年度就讀於高雄市公立國民小學之五、六年級已註 冊學童為調查對象,因考慮學生素質及答題能力等,不包括資優班、資 源班及特殊班。本研究旨在探討高雄市國小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及學業成 就之現況,在考慮學生語文能力及問卷施測時間後,僅以五、六年級為 施測對象。 二、抽樣方法 (一)預試施測 在預試問卷之樣本數量方面,吳明隆(2011)認為預試的樣本數最 好是以問卷中包含最多題項數量表之題項個數的三至五倍為原則,若要 進行因素分析時,預試的樣本最好是量表題項總數的五倍(吳明隆、涂 金堂,2010)。本研究最多題項之量表為「學習成就量表」,共 18 題, 有效樣本數應為 90 份。然為預防無效問卷產生,因此總共發放 105 份預 試問卷,並以此作為「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運動參與程度及學習成就 之信效度考驗」,以了解本問卷之可用性,並作為修正問卷的依據。 本研究施測時採用立意取樣的方式,抽取城市學校、鄉村學校各一 間進行預試,共寄出 105 份問卷,回收 105 份,經檢視問卷後,剔除填 答反應固定或答題不全的無效問卷 11 份,可用之有效問卷為 94 份,有 效回收率為 90%。茲將預試問卷發放數量及回收狀況整理如表 3-1。. 39.

(54) 表 3-1 預試抽樣學校及回收情形一覽表 學校 類型 城市 鄉村. 學校. 發放數量. 回收問卷. 有效問卷. 文華國小 民族大愛國小 總 計. 55 50 105. 55 50 105. 48 46 94. 有效 回收率 87% 92% 90%. (二)正式施測 本研究正式問卷抽樣採便利抽樣,且參考高雄市政府教育局 (2016)之學校資料顯示,高雄市國民小學共計 242 所,其中依據教育 部全球資訊網(2016)104 學年度偏遠地區國民中小學名錄,將高雄市 各國小分為名錄中的偏遠地區學校(即鄉村學校)及名錄以外的一般地 區學校(即城市學校)共二類,詳如表 3-2 所示。依以上資料推估計算 此二類學校的學生數共計 45695 人(如表 3-2)。本研究之樣本數目參 考黃俊英(2008)對最適樣本數之決定方法,在 95%的信賴區間水準, 可容許之抽樣誤差不大於 5%條件下,最適樣本數使用以下公式算出為 381 人:. n=. NZ2p(1-p) (N-1)e2+Z2p(1-p). =. 45695×1.962×0.5×(1-0.5) (45695-1)×0.052+1.962×0.5×(1-0.5). n = 樣本數量. N = 母群體總數. p = 事件出現機率. Z = 標準常態值. =380.97. e = 容許誤差 但因考量問卷之拒答率與廢卷率,或其他不可抗拒因素所造成的誤 差,因此本研究修正最低需求樣本數量為:n=381×(1+10%)≒420,因此. 40.

(55) 本研究決定樣本數量為 420 份。其中偏遠地區學校抽取民生國小、龍興 國小、新威國小、崇德國小、北嶺國小、景義國小、集來國小、荖濃國 小等八所學校,一般地區學校抽取中山國小、四維國小、勝利國小、內 惟國小、福誠國小、苓洲國小、鳳山國小、瑞興國小、坪頂國小等九所 學校。為配合各校高年級學童人數,正式問卷發放數量修改為 487 份, 回收問卷 435 份,剔除無效問卷 42 份,有效問卷共 393 份,有效問卷回 收率為 90%。正式問卷發放數量及回收狀況整理如表 3-3 所示。 表 3- 2 高雄市 105 學年度學校類型與國小高年級學生數統計分析表 學 高年級 高年級 取樣 校 校數 班級數 學生數 各區學校名稱 份數 類 (間) (班) (人) (份) 型 275 44479 一 194 旗津區 旗津國小、大汕國小、 1777 般 中洲國小 地 前鎮區 前鎮國小、獅甲國小、 區 仁愛國小、樂群國小、 ︵ 愛群國小、復興國小、 城 瑞豐國小、明正國小、 市 光華國小、瑞祥國小、 學 鎮昌國小、民權國小、 校 佛公國小、紅毛港國小 ︶ 苓雅區 苓洲國小、成功國小、 五權國小、凱旋國小、 四維國小、福東國小、 中正國小、福康國小 新興區 新興國小、大同國小、 信義國小、七賢國小 前金區 前金國小、建國國小 三民區 三民國小、鼎金國小、 愛國國小、十全國小、 正興國小、博愛國小、 (續下頁) 41.

(56) 學 校 類 型 一 般 地 區 ︵ 城 市 學 校 ︶. 校數 (間). 各區學校名稱. 194. 鹽埕區 鼓山區. 左營區. 楠梓區. 小港區. 鳳山區. 獅湖國小、民族國小、 莊敬國小、光武國小、 東光國小、陽明國小、 河濱國小、河堤國小 鹽埕國小、忠孝國小、 光榮國小 鼓山國小、鼓岩國小、 內惟國小、中山國小、 壽山國小、龍華國小、 九如國小 左營國小、舊城國小、 新莊國小、新民國小、 明德國小、勝利國小、 屏山國小、永清國小、 福山國小、新上國小、 新光國小、文府國小 楠梓國小、後勁國小、 援中國小、右昌國小、 莒光國小、加昌國小、 楠陽國小、翠屏中小、 油廠國小 小港國小、鳳林國小、 青山國小、太平國小、 鳳鳴國小、坪頂國小、 二苓國小、桂林國小、 漢民國小、華山國小、 港和國小、鳳陽國小、 明義國小 鳳山國小、大東國小、 文山國小、中正國小、 五甲國小、曹公國小、 誠正國小、南成國小、. 高年級 班級數 (班). 高年級 學生數 (人). 取樣 份數 (份). 1777. 44479. 275. (續下頁) 42.

(57) 學 校 類 型 一 般 地 區 ︵ 城 市 學 校 ︶. 校數 (間). 各區學校名稱. 194. 林園區. 大寮區. 大樹區. 仁武區. 大社區 鳥松區 岡山區. 橋頭區. 燕巢區. 五福國小、中山國小、 新甲國小、忠孝國小、 鎮北國小、鳳西國小、 文德國小、瑞興國小、 正義國小、福誠國小、 過埤國小、中崙國小、 文華國小、鳳翔國小 林園國小、中芸國小、 港埔國小、金潭國小、 汕尾國小、王公國小 永芳國小、翁園國小、 忠義國小、昭明國小、 潮寮國小、中庄國小、 溪寮國小、大寮國小、 山頂國小、後庄國小 大樹國小、九曲國小、 溪埔國小、姑山國小、 水寮國小、小坪國小 仁武國小、烏林國小、 八卦國小、灣內國小、 登發國小、竹後國小 大社國小、觀音國小 鳥松國小、仁美國小、 大華國小 岡山國小、前鋒國小、 嘉興國小、兆湘國小、 後紅國小、和平國小、 竹圍國小、壽天國小 仕隆國小、五林國小、 甲圍國小、興糖國小、 橋頭國小 燕巢國小、橫山國小、. 高年級 班級數 (班). 高年級 學生數 (人). 取樣 份數 (份). 1777. 44479. 275. (續下頁) 43.

(58) 學 校 類 型 一 般 地 區 ︵ 城 市 學 校 ︶. 校數 (間). 各區學校名稱. 194 阿蓮區 路竹區. 湖內區 茄萣區 永安區 彌陀區 梓官區 旗山區. 美濃區 偏 遠 地 區 ︵ 鄉 村 學 校 ︶. 48. 大樹區 大社區 燕巢區 田寮區 路竹區 湖內區 永安區 美濃區. 杉林區. 安招國小、鳳雄國小 阿蓮國小、中路國小、 復安國小 路竹國小、下坑國小、 竹滬國小、一甲國小、 蔡文國小、大社國小 文賢國小、明宗國小、 大湖國小、海埔國小 茄萣國小、砂崙國小、 興達國小、成功國小 永安國小、維新國小 彌陀國小、南安國小、 壽齡國小 梓官國小、蚵寮國小 旗山國小、溪州國小、 圓潭國小、旗尾國小、 嶺口國小、鼓山國小 美濃國小、吉洋國小、 中壇國小 興田國小、龍目國小 嘉誠國小 深水國小、金山國小 新興國小、崇德國小 三埤國小、北嶺國小 三侯國小 新港國小 東門國小、龍肚國小、 廣興國小、龍山國小、 福安國小、吉東國小 月美國小、上平國小、 杉林國小、新庄國小、 集來國小、. 高年級 班級數 (班). 高年級 學生數 (人). 取樣 份數 (份). 1777. 44479. 275. 106. 1216. 212. (續下頁) 44.

數據

表 1- 2   職業等級分類表  等級 等級項目 職業分類項 指數 Ⅰ 高級專業人員、  高級行政人員 大專校長、大學教師、醫生、大法官、科學家、高級公務員、立法委員、監察委員、考試委員、國大代 表、董事長、總經理、將級軍官。 5 Ⅱ 專業人員、  中級行政人員 中 小 學 校 長 、 中 小 學 教 師 、 會 計師 、 律 師 、 建 築 師 、 工 程 師 、 法官、中級公務員、直轄市市議員、公 司 行 號 科 長 、 經 理 、 副 理 、 襄 理、協理、音樂家、校級軍官、警 官 、 作 家 、
表 2-1   運動參與行為之相關文獻彙整表  研究者 規律運動行為之定義 Caspersen,  Powell, &  Christenson  (1985) 劉曦萍 (2009) 1.是有計畫與組織的重覆身體活動 2.是以增進與維持體適能為目的  3.包含全身骨骼活動,以消耗能量,而且是漸進的由低到高所產生連續性的動作 4.規律運動與體適能成正相關  ACSM (1990) 1.包括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柔軟度和身體組成。 2.每週三至五次、每次持續 20 至 60 分鐘  3.進行有氧運動時,需達最
表 2-6   學習成就之相關文獻彙整表  研究者 學習成就之定義 Brown,  Campione,  & Day (1981) 學習成就是經由正式課程、教學設計之特殊教育經驗,所獲得的知識、理解和技能,或個體經由特殊教學而獲得的某些訊息和精熟的某些技能。 Gagné (1985) 學習是指人的心理傾向和能力的變化,這種變化將持續一 段時間,且不能把這種變化簡單歸於生長過程。 李隆旼 (2002) 認知、情意及技能方面之學習成果與學習活動和學習結果的正面感受。 林姿利 (2006)  學習成效的定
圖 3- 2  研究流程 項目分析與  信、效度檢驗 內容效度 了解研究問題背景 問卷預試、分析與修正 確認研究方向與目的 確定研究範圍 蒐集及整理相關文獻資料建立研究架構、確立研究編製問卷初稿 專家校正 修改問卷內容 正式問卷施測 資料分析與討論 研究結論與建議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運用 Zuvio IRS 與台日比較文化觀點於日本文化相關課程之教學研究 Applying Zuvio IRS and Perspective on Cultural comparison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to Teaching

根據研究背景與動機的說明,本研究主要是探討 Facebook

本研究將針對 TFT-LCD 產業研發單位主管與研發人員進行 探討,並就主管於研發人員對職能重視程度作差異性分析。因此

表 2.1 停車場經營管理模型之之實證應用相關文獻整理 學者 內容 研究方法 結論

本研究以 2.4 小節中之時程延遲分析技術相關研究成果為基礎,針對 Global Impact Technique、Net Impact Technique、As-Planned Expanded Technique、Collapsed

The educational resources of each student at Chiayi City Schools are more than that of Chiayi County Schools because the size of class at most of Chiayi City Schools is

本研究是以景觀指數進行對 1993 年、2008 年與擴大土地使用三個時期之評 估,其評估結果做比較討論。而目前研究提供研究方法的應用-GIS 與 FRAGSTATS 之使用方法。從 1993 年至

第三節 負數概念之 負數概念之 負數概念之迷思概念 負數概念之 迷思概念 迷思概念相關研究 迷思概念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 相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