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壹、創造力的定義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壹、創造力的定義 "

Copied!
81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探討與研究有關之理論與文獻,以作為本研究所提出的理論 架構之基礎。全章共分為七節。第一節創造力的定義與研究;第二節 影響創造力的個人特質;第三節影響創造力的環境;第四節創造力的 匯合取向研究;第五節各種創造力的評量工具;第六節廚藝的創造力 元素。

第一節 創造力的定義與研究

壹、創造力的定義

自 1950 年基爾福特(Gilford)在美國心理學會中強調創造力的重 要後,之後國際社會對於創造力的研究發展迅速(吳靜吉,2002)。

除了心理學領域外,更廣及教育、企業、產業等學門之教育及專業人 士的重視。其中,創造力的發展與教育的結合更是受到重視。教育部 在 2002 年頒布「創造力教育白皮書」 ,全面推動各級教育之創造力培 育工作(教育部,2002)。

創造力是一個複雜的概念。Edbert(1994)指出,在 1960 年時

Repucci 就收集出約 50-60 項的定義。創造力在不同領域、學者或是

專業人士,產生不同層面的意義與本質,創造力的定義在學界並未達

到一致的共識(Daneil-Mcghee & Davis, 1994;Parkhurst, 1999) 。毛連

(2)

塭(2000)認為學者對於創造力定義紛亂的原因是由於各家所看的角 度及所採用的觀點不同所致。

Rhodes(1961)認為創造 力涉及 4P:即「具有創造力的人」

(Person)、「創造力的產生歷程」(Process)、「具有創造力的產品」

(Product)、「創造的環境」(Place)。Cropley(2000)將創造力定義 歸納為:產品、歷程、動機以及能力等四個向度。

Mumford &Gustafson(1988)認為創造力是一個多元的建構。

Woodman & Schoenfeldt(1989)及 Mellou(1996)主張創造力是一 個複雜的個人與情境(person-situation)之交互作用。Sternberg &Lubart

(1999)將創造力視為一個綜合體,也就是說創造力需考慮個人、環 境與文化等各種因素。綜合各文獻,本研究將創造力的定義分為個人 特質、思考歷程、產品以及綜合等四個面向,茲討論如下:

一、個人特質面向

Gilford(1950)認為創造力應重視創造性人格特質。Williams(1970)

提出創造力是在情意的態度上具有好奇、冒險、挑戰與想像等心理

特質。Rookey(1977)認為創造行為表現的情感領域即為創造人格傾

向,包括冒險性、挑戰性、好奇心和想像力。Keating(1980)指出創

造力應包括內容知識、擴散性思考、批判性分析和溝通技巧四方面。

(3)

鄭石岩(1984)認為創造力是個人有效處理新問題的能力。

二、思考歷程面向

Mednick(1962)以聯想理論來解釋創造力,提出創造力是在思 考過程中,將可連結的要素加以連結形成新的組合,以符合有用的 目的。Gilford(1967)認為創造力的構成要素是經由擴散性思考

(divergent thinking)而表現於外的行為,此行為具有流暢性、變通 性、獨創性三種特徵。Torrance(1966)提出創造是一個歷程,其為 一種對於各種問題或是不完整的事物、缺失等提出假設,試圖找尋 答案,並提出驗證、修訂,以其後續提出問題的結果。De Bono(1971) 認 為 創 造 力 即 水 平 思 考 , 與 一 般 邏 輯 性 的 垂 直 思 考 不 同 。

Lengnick-Hall(1999)認為創造力是將已知事物或觀點連結成新的組 合與關係之能力。

賈馥茗(1976)指出創造力是利用思考的能力,經過探索的歷程,

藉敏覺、流暢與變通的特質,做出新穎與獨特的表現。張玉成(1983) 認為創造思考的過程始於問題的覺知,繼以心智活動的探索、方案 的提出,而終於問題的解決和驗證。在思考過程中須保持求新求變、

冒險探究的精神,並表現出敏覺、流暢、變通、獨特和精進的特質。

三、產品面向

(4)

Barron(1969)認為創造是創新未曾有的事物,賦予事物新的能 力。Amabile(1983a)強調產品或可觀察的反應才是創造力最終的証 明,創造力的產品必須是新奇的、適合的、有用的、正確的、有價 值的。Perkins(1988)提出創意的結果應是獨創的(original)與適 當的(appropriate) 。Sternberg &Lubart(1996)認為創造力是產生新 奇與適當產品的能力。Mayer(1999)根據近五十年來一些著名的創 造力研究專家對創造力的種種定義作了回顧後指出,創造力的特徵 含原創性(originality)與有用性(usefulness)。

四、綜合面向

Gardner(1988)提出創造力乃是生物學、心理學、專業領域知識和 社會脈動等系統交錯影響而發展的結果。Clark(1983)提出創造力環 的理論,主張創造力必須是思考、情意、感覺與直覺合為一體,方 能發揮。Lubart &Getz(1997)認為創造力是人格特質、動機、社 會環境和認知統整後的表現。

李錫津(1987)認為創造力是創造性人物,以其原有知識、經驗為

基礎,發揮其好奇、想像、冒險、挑戰的人格特質,運用其所習得

的創造技術,透過靈活有效的創造性歷程,表現出流暢、變通、獨

創、精進的能力,獲得新穎、獨特、稀奇、與眾不同、利人利己的

(5)

觀念行為與產品。陳龍安(1995)認為創造力與個體的敏覺力、流暢 力、變通力、獨創力、精進力有關,而其意義在透過思考過程,於 環境的支持下,賦予事物新穎獨特的概念,其結果具有良善的社會 價值。葉玉珠(1998)指出創造力是指在任何領域中,產生適當並具 有原創性與價值性的產品之歷程;此創造歷程涉及認知、情意及技能 的統整及有效利用。

陳龍安(2004)綜合各學者之研究,將創造力的本質統整為(1)

敏覺、流暢、變通、獨創、精密等五力; (2)準備、豁朗、醞釀、驗 證等四階段; (3)人、環境、歷程、說服力、產品、壓力等六 P; (4)

想像、好奇、挑戰、冒險等四心。

毛連塭(2000)歸納創造力的概念,由八種面向討論創造力,包 括: (1)主張創造乃是創新未曾有的事物,這種能力謂之創造力; (2)

主張創造是一種生活方式,能夠具有創造性生活的能力就是創造力;

(3)主張創造乃是問題解決的心理歷程; (4)創造是一種思考歷程,

在思考中運用創造力,在思考結果表現創造力; (5)創造是一種能力

也就是創造力; (6)主張創造是一種人格傾向; (7)創造力就是將可

連結的要素結合成新的關係,這種能力就是創造力; (8)創造力是一

種綜合性、整體性的活動,創造力是個人整體的綜合表現。

(6)

綜合以上學者所述,創造力是個人運用其特質,透過思考歷程,

在環境的交互影響之下,產生出原創性、有用性、與價值性的產品或 想法。

貳、創造力的研究

創造力的研究多來自於心理學或社會學者,多年來由於各學者因 觀點及切入的角度不同,因此衍生出不同的創造力理論有因此的理論 出現,心理學者大多由個人角度檢視創造力的產生,社會學者則多由 社會面解釋創造力的形成。

Rhodes(1961)認為創造力涉及4P之後,許多學者根據4P對創造 力做出相關的研究其中包含:具有創造力的人(Wallas, 1926;Mednick, 1962;Guilford, 1967;Torrance, 1966;Basadur, Graen, & Green, 1982;

Rickards, 1994) 、具有創造力的產品(Amabile, 1983b; Basemer&

O’Quin, 1999;Amabile, 1996b) ,以及影響創造力的環境(Amabile, 1988;Alert, 1983;Oldham & Cummings, 1996) 。

Mumford (2003)分析 Runco(1997)的創造力研究手冊(Creativity

research handbook)與 Sternberg(1999)的創造力手冊(Handbook of

creativity),認為許多新的方法被應用於創造力研究,包括:歷史測量

研究法(Simonton,1997;1999)、個案研究法(Gruber& Wallace,1999)、

(7)

系統模式(Policastro & Gardner,1999;Csikszentmihalyi,1999)、神經學 研 究 (Katz,1997 ; Martindale, 1999) , 以 及 認 知 與 電 腦 模 擬 研 究 (Boden,1999; Finke,1997; Ward, Smith,& Finke,1999; Weisberg,1999)。

Sternberg &Lubart(1999)認為創造力的研究取向可分為下列幾 個階段:(一)神秘取向(mystical approaches);(二)實用取向

( pragmatic approach );( 三 ) 心 理 動 力 取 向 (psychodynamic

approach); (四)心理計量取向(psychometric approach); (五)認知取 向 (cognitive approach) ;( 六 ) 社 會 人 格 取 向 (social-personality

approach); (七)匯合取向(confluent approach)。根據Sternberg &Lubart

(1999)的分析,近年來的創造力研究是多重因素互動所產生的結 果。

Beattie(2000)指出,由1950年起,創造力就開始由九種不同的

觀點被分析研究,包括:認知取向(cognitive approach)、社會人格取

向 (social-personality approach) 、 心 理 計 量 取 向 (psychometric

approach)、心理動力取向(psychodynamic approach)、神秘取向(mystical

approach)、發展取向(development of creativity approach)、生物學取向

(biological or cognitive neuroscience based approach) 、 電 算 取 向

(computational approach)、脈絡或匯合取向(contextual or confluent

(8)

approach)。

Mayer(1999)將創造力研究統整為18個研究方法,是各研究所 公認的創造力的主要特徵。其中包含6個研究取向及三個研究典範,

將其綜合如表2-1-1。

(9)

表 2-1-1 創造力的研究取向 典範

取向

描述 比較 相關

心理計量

(psychometric)

發 展 測 量 創 造 力的測驗

比 較 創 造 力 得 分高與低者

確 認 創 造 力 與 其 它 測 驗 之 相 關

實驗(experimental)

或 心理

(psychological)

描 述 涉 及 創 造 力的認知歷程

比 較 創 造 力 思 考 與 非 創 造 力 思 考 的 認 知 歷 程

確 定 影 響 或 提 升 創 造 力 思 考 的因子

傳記

(biographical)

提 供 具 有 創 造 力 個 人 的 個 案 史 之 質 化 敘 事 及量化分析

提 供 具 有 創 造 力 者 共 同 部 分 之 質 化 描 述 及 量化分析

辨 識 促 進 個 人 創 造 力 發 展 的 生命事件、及個 案 史 的 量 化 分 析

生物

(biological)

描 述 創 造 思 考 的 生 物 相 關 因 素

比 較 具 創 造 力 與 不 具 創 造 力 之生物特徵

確 定 生 物 性 特 徵 如 何 影 響 創 造力

電算

(computational)

編 寫 模 擬 創 造 產品的電腦

比 較 具 創 造 力 與 不 具 創 造 力 的電腦程式

確 認 電 腦 程 式 的 修 改 如 何 影 響創造力 脈絡

(contextual)

描 寫 在 社 會 脈 絡 下 及 文 化 脈 絡下的創造力

描 寫 不 同 文 化 下 創 造 力 的 概 念

在脈絡下,辨識

克 服 阻 礙 創 造

力 發 展 的 技 術

及 形 成 的 演 化

歷程

(10)

參、小結

綜合分析各學者之論述,創造力的研究主要由個人特質、創造歷

程、產品、環境作為探究創造力的面向;以質化及量化分析作為研究

方法;以實驗、傳記分析、個案分析、心理測驗等作為研究工具。因

此一個完整的創造力研究應探討多面向,並且採用較為寬廣的態

度,深入去研究,才可探究出創造力的真正內涵及全貌。

(11)

第二節 影響創造力的個人特質

有許多探討個人特質與創造力成就的關連性研究(Barron &

Harrington, 1981; Davis, 1992;Martindale, 1989)指出,具有創造力的 人是能產生創造產品的重要關鍵。

創造力表現需具備的個人特質,包括氣質、態度、興趣、人格傾 向、動機與情緒(Gilford,1950) 。Guilford(1968)研究創造者各種 思考方式的認知傾向與能力。Siau(1995)綜合多位學者的觀點後提 出影響創造力表現的個人的特質包含:認知、人格特質、動機傾向和 知識種類。Runco與Walberg(1998)一項以143位學術研究者為對象的研 究發現,影響創造力的展現包含人格特質、知識、認知能力等層面。

此外,亦有學者強調情緒和情意變項的重要性(Lubart & Gatz, 1997)。

Lubart與Gatz(1997)認為創造力是人格特質、動機、社會環境、和認 知統整後的表現。

Adams(1980)的研究指出富有創造力的人比常人更率真,有創造

性,更有教養、富毀滅性、瘋狂,卻也更理智。Amabile(1988) 指出

創意人具高度動機、特殊認知能力、冒險、豐富之專業經驗、廣泛之

經驗、良好之社交技巧、聰穎、不墨守成規。Gardner(1993)認為

創意者較常人能以有效且變通、彈性的方法運用其認知歷程。

(12)

研究影響創造力表現的個人的特質因子的研究多元廣泛,其中包 含人格特質(Stein, 1967; Amabile, 1988;Kirton,1989a; Amabile et

al., 1996;Oldham & Cummings, 1996;Reuter et.al, 2005) 、動機

(Amabile, 1997b;Siau,1995;Pollick & Kumar, 1997;Cooper &

Jayatilaka, 2006 )、 、 情 緒 (Filipowicz, 2006) 、 個 人 的 知 識

(Feldhusen,1995; Siau, 1995;Weisberg, 1999;Williams, 2004; Reuter

et. al, 2005)文化(Zha, Walczyk, Griffith-Ross & Tobacyk, 2006)以及專 業性(Weisberg, 1999)等。關於個人特質影響創造力因子的研究,以創 造力人格的研究為學者們一致性的肯定。除此以外,個人動機也是常 被探討的影響創造力的因子。Croply(2001)認為創造力的成分至少 包括四個面向:(1)知識,包括一般知識與領域特定知識;(2)思 考技能;(3)動機;(4)人格特質。

綜合各學者根據創造力的個人的特質的相關研究,本節針對人格 特質、動機、知識與思考型態加以探討。

壹、具有創造力的人格特質

過去許多研究已探討個人特質與創造力成就的關連性(Barron &

Harrington, 1981; Davis, 1989) 。關於個人特質影響創造力因子的研

究,以創造力人格的研究長期為學者們一致性的肯定。

(13)

Wallas (1926)在提出創造者在情意態度方面具有好奇、冒險、挑 戰與想像的心理特質。Davis &Subkoviak (1975)認為創造力高的人較 有信心、獨立、願意冒險、精力充沛、熱心、大膽、好奇、有赤子之 心、愛好美學、富理想主義、情緒敏感。Kirton(1976)研究發現創 造力的人格與認知態度有關,並進一步影響創造力的行為表現。

Popescu &Facaoaru (1972)針對30 位科學、技術、及藝術系學生進行 研 究 , 發 現 創 造 力 與 某 些 人 格 特 質 具 有 高 度 的 顯 著 相 關 。

Amabile(1988)認為十項創意人格特質有助於問題解決者之:擁有正面 的人格特質、高度的自我動機、特殊的認知技能、冒險導向、豐富的 專業經驗、高水準的所屬團體成員、廣泛的經驗、良好的社交技巧、

聰 穎 以 及 不 為 偏 見 及 舊 方 法 所 束 縛 的 處 事 態 度 ; 此 外 在

Sternberg(1988)提出的創造力的人格特質,包括:對含糊的容忍、願 意克服障礙、願意讓自己的觀點不斷發展、活動受內在動機的驅動、

有適度的冒險精神、期望被人認可、願意為爭取再次被認可而努力 等。Oldham &Cumming(1996)研究發現創造力的人格包含:廣泛 的興趣、易為事物的複雜性吸引、敏銳的直覺、高度的審美觀、對曖 昧情境的容忍度高、及強烈的自信心。

人格特質之研究中,五大因素模式(簡稱big five or big 5)被國

內外許多學者探討與運用。Woodman, Sawyer, &Griffin, (1993)提出在

(14)

五大人格特質構面中,具經驗開放性(openness to experience)者具 有創造力、獨創的、非傳統的、充滿想像力、喜歡思考、求新求變等 特質。

人格特質影響創造力是學者們的一致結論(Amabile, 1988;

Amabile et al., 1996;Oldham & Cummings, 1996)。本研究歸納各學

者對創造力人格特質的研究整理如表2-2-1:

(15)

表2-2-1 創造力人格特質的研究

人格特質 學者(年代)

想像力 Van Zelst & Kerr (1954);Mackinnon(1975);

Eugene(1981)

好奇心 Van Zelst & Kerr (1954);Eugene(1981)

自信心 Davis et al.(1973) ;Barron & Harrington(1981);

Oldman & Cummings(1996) ;洪久賢(2003);

洪榮昭、康鳳梅、林展立(2003)

獨創性 Taylor & Ellison (1964);Sharma (1986)

樂觀性 Kirton(1976) 、 Dellas ( 1978 ) 、 Barron

&Harringtion(1981) 、 Woodman, Sawyer &Griffin

(1993)、Feist(1999)、Torrance(1988)、葉玉 珠、吳靜吉、鄭英耀(2000)

挑戰性 Taylor &Ellison (1964);Buel(1965);Davis et al.

(1973);Mackinnon(1975);Kirton(1976);

Torrance(1988)

積極性 Davis et al.(1973) ;

獨立性 Van Zelst &Kerr (1954);Buel(1965);Davis et al.

(1973);Kirton(1976);Dellas (1978);Barron

&Harringtion(1981) ; Eugene(1981) ; Woodman, Sawyer &Griffin(1993) 、Feist(1999);Torrance

(1988);葉玉珠、吳靜吉、鄭英耀(2000)

自主性 Stein (1956) ; Davis et al. ( 1973 ); Mackinnon

(1975);Kirton(1976);Eugene(1981) 變通性 Eugene(1981);Goldsmith&Matherly (1987) 冒險導向 Buel(1965);Amabile(1988);

堅持立場 Stein (1956);Sharma (1986)

(16)

續表 2-2-1 創造力人格特質的研究 人格特質 學者(年代)

堅持到底 Van Zelst &Kerr (1954);Taylor &Ellison (1964);

自我動機高 Mackinnon ( 1975 ); Kirton ( 1976 );

Amabile(1988);Sternberg(1988)

開放的心胸 Mansfield &Busse(1981) 、 Sharma(1986) 、 Feist

(1999)

興趣廣泛 Buel(1965) ; Mackinnon ( 1975 ); Barron

&Harrington(1981);Oldham &Cumming(1996)

容忍模糊 Kirton(1976);Eugene(1981);Amabile(1988);

Sternberg(1988)

熱愛工作 Torrance(1995) ;Mills &Cameron(1993) ;Cruber

&Davis(1988) ;葉玉珠、吳靜吉與鄭英耀(2000)

不從眾性 Kirton(1976) ;Barron &Harrington(1981);Torrance

(1988)

成就導向 Davis et al.(1973);Kirton(1976);Torrance

( 1988 ); Torrance ( 1995 ); Mills &Cameron

(1993) ;Cruber &Davis(1988);葉玉珠、吳靜 吉與鄭英耀(2000)

喜歡思考 Woodman, Sawyer, &Griffin (1993)

敏銳的直覺 Davis et al.(1973) ;Oldham &Cumming(1996)

高度的審美觀 Oldham &Cumming(1996)

觀察敏銳 Taylor &Ellison (1964);Mackinnon(1975) ;Kirton

(1976) ;Eugene(1981);葉玉珠、吳靜吉與鄭英

耀(2000)

(17)

貳、創造力與動機

動機(motivation)是引發、引導和維持行為的一種內在狀態(張 春興,1994)。個體的動機是引導個人朝向活動的一種驅力,且促使 個人投入此活動的一種內在心理歷程,而個體可運用相關訊息去幫助 自己達成目標,且對達成目標的過程作抉擇與決定(Sternberg & Lubart, 1995; Deci, 1976)。

Amabile(1996c)對於內外在動機的界定,主張個體在活動中從自 己 身 上 獲 得 鼓 勵 視 為 一 種 內 在 的 動 機 , 反 之 則 是 外 在 動 機 。

Ochse(1990) 認為內在的和外在的動機都可以策動有創意的人,創意 人最顯著的動機共有八項:(一)克服無知,使自己成為該問題的專 家;(二)將作品流傳於後世;(三)賺錢;(四)證明給自己或別 人看;(五)獲得別人的尊敬;(六)證實自己的能力;(七)創造 美好的東西;(八)發現物件內在的規律。

學者主張內外在動機是具相關性,二者乃相輔相成(Deci, Koestner

& Ryan, 2001)。Collins &Amabile (1999)認為外在動機與內在動機可 能會協同的作用,只有當外在動機使人們無法專注於任務時,才會導 致不佳的表現。在創造力動機方面,有些學者強調內在動機(Collins &

Amabile, 1999) , 有 些 學 者 則 強 調 外 在 動 機 (Sternberg & Lubart,

(18)

1999)。茲將內外在動機分述如下。

一、內在動機

個人在具有高內部動機時,被期待表現最高的創造力(Amabile,

1983a, 1997; Shalley, 1991) ,如此個人會去除外來的干擾而願意承擔 風險,探險至新的認知層面,處理新的點子與資料(Amabile, Goldfarb,

& Brackfield, 1990) ;他們也較願意專注在工作的內部本質,為一個 點子與問題而長期工作。藝術領域的研究顯示內部動機與個人創造力 表現是呈正相關的(Amabile, 1979)。Amabile &Gryskiewicz(1987)

以 120 位 R&D 科學家為研究對象,研究發現的內部動機是決定創造 力表現的重要因子。Amabile(1988a)認為個人對任務(task)的認 知將影響其內部動機,最後會影響其創造力。

二、外在動機

外在動機乃是指從事活動的動機基本上是為了迎合某些工作本 身以外的目標,諸如獲得預期的酬賞、贏得競爭或符合某些要求;也 就是說,它是著重於外在酬賞、外在認可(承認)與某人工作外在取向

(Sternberg, 2000)。Amabile(1996a)在 WPI(Work Preference Inventory) 中,明確定義外在動機的構成要素有:對競爭的關注、評鑑、認可、

金錢或其他誘因及其他人的限制。具創意的人的動機其中重要的一項

(19)

是為想要賺錢,說明報酬是可促使個人邁向創造活動產生的動力

(Sternberg & Lubart , 1995)。

参、創造力與知識

Weisberg(1999)提出創造力對於知識的重要性,知識是提供新 點子構成時的基本元素。Findlay & Lumsden (1988) 和Mumford 等 人 (1991)強調淵博的知識與流暢性,以及問題解決或創造思考的重 要性。

Sternberg 與Lubart(1995)認為知識具有下列五種助益:(一)幫 助個人在某個領域創造出新的作品;(二)使個人敢與別人意見相左;

(三)製造出高品質的東西;(四)幫助個人把想法轉變成作品呈現 出來;(五)幫助個人集中心力思考新的東西。

Amabile (1986b)強調特定領域知識與技巧對創造思考的必要性。

Albert(1983)、Gardner(1983)及Feldman(1986)提出創造力是 具有領域特定的性質。Barron &Harrington (1981)認為領域特定的擴散 性思考能是創造性的生產力之根本。Weisberg(1999)提出創造力對 於知識的重要性,知識是提供新點子構成時的基本元素。

Gray(1966)分析從西元850 至1935 年在各個領域中2400位最出

(20)

名的創作者,將其分為十個領域(建築、雕塑、繪畫、出版、戲劇、

詩歌、小說、非小說、哲學與作曲),其中只有17%是跨領域的,更 只有2%的人所跨的領域是很不相同的。由此可見,創造力是具有領 域的專業性,因此需要強化領域的專業。Gryskiewicz(1996)訪談91 位來自各個領域中具有非凡創造力成就的人,分析結果發現創造力的 發生是在專精特定領域的情況下。由此可見,創造力是具有領域的專 業性,因此需要強化領域的專業。

肆、創造力與思考型態

思考是個體解決問題和探索新知時,以既有的知識經驗為基礎,

透過訊息的處理,選擇應用其智慧能力從事探索、選擇的過程(張玉 成,1998)。Clerk(1979)提出創造力的「統合模式」(the Integrative

Model),主張創造力應包含思考(thinking)、直覺(intuitive)、

感覺(feeling)、情意(sensing)四種主要的內容。

Sternberg &Lubart (1995) 認為思考型態(Thinking Styles) 是個人 思考或處事時偏好使用的方式是創造力的重要資源。Csikszentmihalyi

(1996)認為能為某領域引進創新想法者,皆能善用聚斂性思考與擴

散性思考等兩種截然不同的思維方式。Ward, Smith與Finke (1999)指

出創造力牽涉了兩個主要的認知能力:概念結合與點子產出,概念結

(21)

合提供了隨後點子產出的基礎。葉玉珠等(2000)研究發現高創造力 者的「意向特質」包括喜歡思考與獨立思考。

參、小結

創造力的個人特質包含:創造力人格特質、動機、知識與思考型 態。綜合各學者的研究,在創造力人格特質部分,可包含想像力、好 奇心、自信心、獨創性、樂觀性、挑戰性、積極性、獨立性、自主性、

變通性、冒險導向、堅持到底、堅持立場、自我動機高、開放的心胸、

興趣廣泛、容忍模糊、熱愛工作、不從眾性、成就導向、喜歡思考、

敏銳的直覺、高度的審美觀、觀察敏銳等24項。動機則是包含對工作

積極的內在動機及希望獲取酬賞的外在動機。創造力的知識包含淵博

的知識、特定領域的知識及技巧。在創造力思考型態部分,具創造力

的人則喜歡思考並具獨立思考的能力;能夠先做擴散性思考,探索新

知、產生點子,而後聚斂性思考。

(22)

第三節 影響創造力的環境

過去幾十年都大力探討個人對創造力的影響,在近年才開始檢驗 環境因素對個人創造力的影響(Amabile, 1979; Amabile et al., 1996;

Amabile & Gryskiewicz, 1989; Shalley, 1991, 1995;Cheng, 2005; Park, 2005;McLean, 2005)。

環境是指一個可以孕育、促進或抑制創造者的動機、人格特質,

發展思考能力,助長創造行為的場所(Amabile, 1996a;Gardner,1993;

Gruber,1989;Lubart,1994;Mumford & Gustafson,1988; Perkins,1981;

Simonton,1988;Sternberg & Lubart,1996)。環境包含家庭、社會文 化、學校、工作(組織)等生活環境(Torrance, 1975)。Runco與

Walberg(1998)認為教育、文化、社會、家庭背景等因素會影響創造力 的發展。

所謂「創造性的環境」就是指一個可以孕育創造者的創造動機,

培育創造者人格特質,發展創造者創造思考能力,以助長創造行為的 環境(Amabile, 1988)。Torrance (1975)認為個體的創造力深深受 到家庭、社會及學校所構成的生活環境的影響。與創造相關的個性、

動機,以及創造力的發展等都可以在環境中培養而成。創造力會受到

社會文化整個大環境的影響(Simonton, 2000) ,其中包含特定領域的

(23)

創造 力受到社 會的認同 與肯定( Hayagreeva, Philippe&Rodolphe,

2003) 。Oldham &Cummings(1996)認為創造力的環境設計以及可 負擔的組織內外壓力有助於創造力的行為。

葉玉珠(2000)根據Bronfenbrenner(1979)的生態系統理論

(Ecological Systems Theory)發展出「創造力發展的生態系統模式」

(The ecological Systems model of creativity development)。將整體影 響創造力的環境類目劃分為四大類目,包括:「家庭環境」、「教育 環境」、「工作環境」、「社會文化」。

壹、家庭環境

在家庭中,親子關係(Mackinnon, 1962;Michel & Dudek, 1991;

Hale & Windecker, 1992;Runco & Johnson, 2002;Yeh, 2004;葉玉珠,

2005)、教養方式(Parish & Eads, 1977;Rejskind, 1982;Kemple &

Nissenberg

,

2000;Yeh, 2004;葉玉珠,2005) 、家庭背景環境(Amabile, 1988;Dacey, 1989;Rich & Weisberg, 2004; Yeh, 2004;葉玉珠,

2005)、家庭氣氛(葉玉珠,2005)是主要影響創造力的因素。

研究發現,創造力與良好互動親子關係具相關性。較多的獎勵與 關愛、較少的干涉與避免過度保護(Michel & Dudek, 1991;Hale &

Windecker, 1992;葉玉珠, 2005)會影響創造力的發展。

(24)

就父母教養方式而言,父母提供意見、提供學習機會及作為學習 榜樣有助於創造力的發展(葉玉珠, 2005)。Torrance &Goff(1989)的 研究發現,父母的心情開放,容易溝通,能鼓勵子女適當好奇心,使 其有探索、實驗、想像、質疑、驗證的機會,促發其獨立自主的個性 等,均有助於子女創造力的發展。

在家庭因素方面,家庭是影響孩子各項發展的最早的關鍵因素,

父母的教育程度、態度、管教方式、親子關係等對創造力之發展都有 重要的影響,因為人在幼兒時期幾乎所有的知識、情感都來自於父 母,因此,不同型態的家庭與父母會對幼兒創造力發展產生深遠的影 響。家庭社經地位高者,創造力多半高於家庭社經地位低者;父母教 育程度與子女創造力有顯著正相關;高創造力者其家庭和父母表現出 民 主 和 寬 容 的 態 度 , 父 母 與 小 孩 關 係 密 切 ( 俞 國 量 , 1996) 。

Feldman(1999)認為創意的發展是一個很複雜的現象,其中牽涉到支 持、鼓勵性的家庭,家庭環境中適當的知識、監控、必須的教育支持、

實際操作的機會與家人互動皆會影響創造力。

湯誌龍(1999)歸納國內外學者之研究發現家庭中嚴格、專制、

控制及冷漠的管教方式與創造歷程負相關,對創造力之發展有不良影

響;獨立自主、自由探索、寬容型、鼓勵、溝通、開明、民主與創造

(25)

力成正相關,對創造力發展較為有利。

貳、教育環境

學校中的學習領域、守門人(包含校長、教師及相關教育人員)

及學生本身會影響創造力 (Csikszentmihalyi, 1999;Rowan, 2003;葉玉 珠,2005)。教師的教學風格、教室氣氛與學校提供的資源予支持策 略會影響學童的創造力(Fleith, 2000; Deci & Nezlek, 1981)。

Mellou(1996)指出創造力的展現需要來自於環境的刺激,如同儕的接 觸、父母的同意與接觸、以及足夠的時間與空間。

在教育方面,建構一個自由、開放、人本、創造、適性的學習成 長環境是為了培養學生創造環境一個重要的工作。Amabile(1996c)

的理論指出,當學生感受內在正向導向的教室氣氛時,其內在動機會 增強,進而增強創造力。對於學生而言,校園的組織環境、教師本身 的創新能力與行為表現、師生互動的影響。而其中校園的組織環境又 包括領導的角色、部門分化與溝通的影響、人際互動與團隊運作、資 源的提供,以及學習成長的機會與重視等五項因素(邱皓政,2002)。

Csiksentmihalyi(1999)的研究發現,良師對於大多數創造性人

物有關鍵性的影響。Csikszentmihalyi &Wolfe(2000)指出:如何透

過學校師徒制以及豐富增進的計劃,有計劃的讓有創意的年青人與教

(26)

師 匹 配 , 使 有 創 意 潛 力 的 學 生 可 以 再 上 行 下 效 中 學 習 創 意 。

Csikszentmihalyi &Wolfe提出教室內的創造力系統模式,此模式中有 三個重要的成分:學生、教材、教師此創造力系統模式當中,所謂的

「領域」(domain)係指可被傳遞的知識主體,例如:教材內容等。教師 之任務在於評鑑學生所提出之專案或計畫,給予其適當之評價。陳淑 惠(1996)研究中發現,教師本身自評的教學創新行為及自覺的創意 生活經驗和學生的創造力有正相關的關係。

良師(mentor)對於創造力的發展有重要的影響(Feldman, 1999) 。

Houtz(1990)的研究顯示,若教師本身是角色楷模,並且教師願意 支持與接納學生的想法,有利於學生創造力的發展。良師(mentor)

應展現出對於創造思考、批判性、創新性的肯定,並且提供必要的激 勵。除此之外,要能夠將創意有意識的融入教學中,運用腦力激盪法、

聯想法等方式積極鼓勵學生發問問題、思考、想像、創作。藉由團隊 合作的合作學習法,藉由訓練學生相互討論的能力,教導學生合作的 能力與合作的基本規範,以及促進批判思考能力、問題解決能力,進 而增加學生的創新思考能力。由於良師是學習者創意關鍵的守門人,

因此教師需具有利於擔任守門人的態度、知識與能力(吳靜吉,

2002) 。

(27)

葉玉珠(2005)針對國小學童的研究中發現,支持與鼓勵的教學態 度、討論與探究的教學方法、激發創意的學校活動與支持創新的學校 環境等四個因素有助於創造力的發展。

参、工作環境

一般而言,許多研究顯示工作的環境會影響員工的創造表現

(Bailyn, 1985; Cummings, 1965; Delbecq, & Mills, 1985; Donnelly, 1994; Kanter, 1983; Mumford & Simonton, 1997; Pelz & Andrews, 1966) 。過去幾十年都大力探討個人對創造力的影響,在近年才開始 檢驗組織因素對個人創造力表示的影響(Amabile, 1979; Amabile et al.,

1990; Amabile &Gryskiewicz, 1989; Shalley, 1991, 1995) 。許多研究顯 示工作的環境會影響員工的創造表現(Bailyn, 1985; Cummings, 1965;

Delbecq, & Mills, 1985; Donnelly, 1994; Kanter, 1983; Mumford &

Simonton, 1997; Pelz & Andrews, 1966;Mumford & Simonton, 1997;

Yeh, 2004;Matheson, 2006)。創造力會受到社會文化整個大環境的影 響(Simonton, 2000) ,其中包含特定領域的創造力是否能夠受到社會 的認同與肯定(Hayagreeva、Philippe&Rodolphe, 2003)。

創造性的環境具有下列特質: (1)開放及参與的文化;(2)一個

容易的得到點子的系統; (3)全體成員對點子發想的投入; (4)組織

的投入; (5)容易原諒失敗以及相互信任的文化; (6)有衝突協調的

(28)

環境(7)有相互分享的系統;(8)多元領域的工作機會;(9)願意 在研發上投資(Ekavall, 1983)。Amabile &Gryskiewicz(1987)以研究 組織創新為著眼,以企業界20 幾家公司之研究發展人員、銷售人員 等為研究對象,進行訪談研究(Interview Study),採用關鍵事件技術

(Critical Incident Technique)探討影響創新性的組織因素對衡量組織氣 候之構面,認為組織創新相關的三大分析構面是:激勵創新的方式 (Motivation to Innovate)、工作領域中的資源(Resources in the Task Domain)以及創新的管理技能(Skill in Innovation Management)。

在組織中鼓勵創造力是一種提升競爭力的最好途徑,工作的環境 會影響員工的創造表現(Delbecq, & Mills, 1985; Donnelly, 1994;

Kanter, 1983; Mumford & Simonton, 1997) 。Amabile(1988)歸納出九項 在組織中促進創造力、及九項阻礙創造力發展的環境因素。促進因素 包括:自由、鼓勵、具挑戰性、認同與回饋、充裕的時間、充足的資 源、適當的壓力、良好的專案負責人、以及正面的組織特徵;阻礙因 素包括:限制多、不足的資源、缺少時間壓力、不適當的評鑑、缺乏 組織熱忱、不良的專案負責人、負面的組織特徵、組織內的競爭,及 過分強調現狀。近年來,在許多管理相關的研究顯示,組織文化會影 響 創 造 力 的 發 展 。 在 組 織 中 的 多 元 文 化 也 有 助 於 創 造 力 的 發 展

( Maken, 1991 ; Colvin, 1999 ; Crockette, 1999 ; DiStefano &

(29)

Maznevski,2000;Raatikainen,2002) 。

Andriopoulos (2001) 統整與組織創造力的相關文獻,找出組織創 造力的決定因素,將其分為五項主要的因素,組織氣候、領導型態、

組織資源與技術、組織文化、組織的結構與系統。如圖2-3-1

組織氣候 z 參與

z 自由的表達 z 小障礙的互動 z 大量的刺激 z 自由地表達經驗 z 建立出初期構想的

可能

組織文化

z 開放式的溝通 z 冒險

z 自我啟蒙活動 z 個人被尊重與信任

領導型態 z 參與度

z 領導者的視野 z 發展有效的團體

組織資源與技術 z 足夠的資源 z 有效率的系

統與溝通

z

挑戰性的工

組織的結構與系統

z 長期的承諾 z 扁平的組織架構

z 對於員工公平及支持的評估 z 鼓勵創意表現

組織創造力

圖 2-3-1 組織創造力的決定因素

資料來源:“Determinants of organizational creativity: A literature

review”by C.Andriopoulos,2001, Management Decision, 39(10),p.835.

(30)
(31)

第四節 創造力的匯合取向研究

創造力理論著重在研究有創造力的個體,認為具有創造力或創造 人格特質,是產生創造產品的重要關鍵。近年來,學者們紛紛注意到 創造力的發生或創造產品的出現,並不能單從創造的個體來看,個體 能否產生創造產物,也受到所處環境與文化的影響,環境扮演著孕 育、促進或抑制的功能(Amabile, 1996b;Gardner,1993;Gruber,1989;

Lubart,1994 ; Mumford &Gustafson,1988; Perkins,1981 ; Simonton,1988;Sternberg,1985;Csikszentmihalyi, 1996)。爾來創造 力 的 研 究 取 向 , 開 始 轉 變 為 「 匯 合 取 向 」 (confluence

approach)(Sternberg & Lubart, 1999),認為創造力的研究必須融入個人 與環境、文化的各種因素,才能比較週全的瞭解創造力與創造產品的 產生。匯合取向是指創造力的各種成份的聚合(Converge),在各個匯 合取向中,較常被提及的含:Simonton的環境影響觀點、Amabile創 造力表現的三成份、Csikszentmihalyi的系統觀點、Gardner的互動觀 點以及Sternberg的投資觀點。茲分述如下:

壹 、 Simonton 的 環 境 影 響 觀 點 (The Environment Impact

Perspective)

Simonton 是以歷史測量法(Historiometrics)研究創造力的學者。他

(32)

自 70 年 代 起 就 以 跨 文 化 的 (Cross-Cultural) 、 跨 科 際 的

(Interdisciplinary)、跨國的(Cross-National)及跨世代的(Intergenerational) 等各種觀點來研究各種創造現象。Simonton(1995)提出了一個人與環 境交互作用的架構(圖2-5-1)。他強調環境會影響個人的行為與他人的 歸因,而個人的行為與他人對此行為的歸因所產生的互動,彼此間造 成橫斷面及縱斷面的影響。故整體而言,創造是受個體與情交互作用 的影響才發生的。

圖2-5-1 Simonton 創造力環境影響觀

資料來源: “Creativity, leadership, and chance” by D. K., Simonton, 1988. In R. J. Sternberg (Ed.), The Nature of Creativity(p.401).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環境

文化、政治、社會、經濟變項

縱斷面及橫貫面影響

個體×情境 交互作用影響

行為

歸因 行為的影響

個人

領導者、創造者、

模範、名人

他者

(追隨者、欣賞 者、讚賞者)

歸因的影響

(33)

貳、Amabile 的成份模式(Componential model)

Amabile (1983)對動機、組織創新氣候與創造力的關係抱以高度的 關注,因此提出個體創造力的產生,包含三成份:領域相關技能

(domain-relevant skills)、創造力相關技能(creativity-relevant skills)以及 工作動機(task motivation)。創造力表現是三種成份交互作用而得,當 三者的交集愈大時,個體的創造力愈高。

在此模式中「領域相關的技能」是在該領域中成就表現的基礎,

主要包含個人基本知識、專業技術與專業知識,第一項為個人生活所

必須之日常知識,後兩項則為特定領域所需具備之技術與知識。「創

造力相關的技能」主要包含認知風格(新的認知途徑、認知形式)與

工作形式。認知風格泛指一切能利用上述相關領域之技能的知識,而

促成創造力產生的思考模式;工作形式則指一種能助長創造力發生的

工作模式。「工作動機」則涵蓋個人對工作的動機變項主要包含個人

對工作的態度(attitude)與本身對工作實行動機的知覺 (perception)。前

者指個人對從事某一活動天生的偏好程度,此偏好程度與工作滿意度

無關,特指個人天生“傾向”從事某種特質的活動而言;後者則主要由

外在環境因素(社會、組織環境)所影響,當個人有受外界驅使或壓迫

之知覺時(即個人感受到“被控制”),常會使內部動機受到干擾,而減

(34)

低創造力發生的可能。根據創造力表現的三成份分析創造力表現的成 份模式,如圖2-5-2。

圖2-5-2 創造力表現的成份模式

資料來源:Creativity in context(p.84), by T.M. Amabile, 1996, Boulder, CO: Westview.

Amabile 的創造力的組成理論不單強調創意者的人格特質,而是 內外因素交互作用影響的一個過程,創造力是由社會因素、人格特 質、認知能力彼此交互作用的產物。Amabile(1996b)進一步在其模式 中加入「社會環境」的成分,此社會環境指的是組織環境,在支持性 的社會環境中會直接影響內在動機與統合外在動機,進而影響創造歷 程。這樣的歷程脈絡可由圖2-5-3 說明描述。

1 領域相關技能 包含:

z 領域知識

z 專門技術性技能 z 特殊的領域才能 取決於:

z 先天的認知能力 z 先天的知覺與動作

能力

z 正式與非正式的教

2 創造力相關技能 包含:

z 適切的認知型式 z 啟發產生新創意的內

隱或外顯知識 z 有益的工作型態 取決於:

z 訓練

z 產生觀念的經驗 z 人格特質

3 工作動機 包含:

z 工作態度

z 本身對工作實行動機 的知覺

取決於:

z 對工作之原始動機 z 社會環境上明顯的外

在限制之有無 z 個人降低對外在限制

的認知能力

(35)

參、Csikszentmihalyi 的系統觀點(A System Perspective)

Csikszentmihalyi 強 調 創 造 力 是 一 個 由 個 體 (Individual) 、 領 域 (Domain) 及 學 門 (Field) 三 種 要 素 互 動 的 過 程 ( Csikszentmihalyi, 1999)。Csikszentmihalyi &Wolfe (2000)將Csikszentmihalyi所提出的 創造力系統觀點以圖2-5-4所示。

階段一 階段二

準備

建立和(或)相關 訊息及反應程 序的反應與儲

階段三 產生反應

搜尋記憶及現 有環境以產生 可能的反應

確認反應 階段四

對實際的知 識及其它要 素測試可能 的反應

階段五 結果

完成目標 (成功)

無合理的 可能反應 產生(失敗)

朝向目標 進行

結束

結束

回到階 段一二 三或四

工作動機 學習 領域相關技能 創造力相關技能

Set-Breaking 增加或減少

內在刺激

圖2-5-3 Amabile的創造力脈絡模型觀

資料來源 :Creativity in context(p.113), by T.M. Amabile, 1996, Boulder, CO: Westview.

實線表示各階段間的程序;虛線表示各因素間的影響

社會環境 外在刺激 問題或任務確認

(36)

圖2-5-4 創造力的系統觀點

資料來源: “New conceptions and research approach to creativity:

Implications of a systems perspective for creativity in Education” by M., Csikszentmihalyi & R.,Wolfe, 2000, In Heller, K. A., Monk, F.

J.,Sternberg, R. J. & Subotnik, R. F. (eds.) International Handbook of Giftedness and Talent(p.84). NY:Elsevier.

肆、 Gardner 的互動觀點(An Interaction Perspective)

Gardner(1983)倡言多元智慧論(Multiple Intelligences;MI)時,以 此向傳統的智力理論挑戰,進而影響整個心理界、教育界。一如多元 智慧的觀點,他對創造力的觀點亦是多元的,是超越個體智慧觀點 的。Gardner(1993)依據Csikszentmihalyi 的系統觀點提出了創造力互 動 觀 點 。 Gardner 認 為 創 造 力 是 有 脈 絡 可 循 的 , 影 響 創 造 力 者

(creator),主要有三大要素,包含:個人(individual)、他人(other persons)與工作(work)等。

文化 領域

社會

學門

個人背景 個體

產生新穎

刺激新穎

傳播資訊

篩選新穎

(37)

伍、Sternberg 的投資觀點(An Investment Perspective)

Sternberg認為創造力就像智慧一樣,是每一個人都有的,只是擁 有的程度不一而已,每一個人都可以去發展,使它達到某一個程度

(Sternberg & Lubart,1995)。Sternberg &Lubart (1995)修正Sternberg

(1988)所提出創造力的產生是智力、認知思考風格及人格動機三個 層面相互交互的結果的「創造力三元說」(A three-facet model of

creativity)加以修正,將其中人格動機分為人格特質與動機,認知思 考風格修正為思考型態,再加入的知識與環境,擴充創造力的發展為 個人的六項資源,包含:智慧、知識、思考型態、人格(Personality)、

動機與環境脈絡。

創造性的投資論認為創造力是個人運用自身所擁有的六種資 源,在創意市場裡「買低賣高」(Buy low and sell high) 。依據創造性 的投資論,若個體能注入智力、知識、思考型式、人格、動機、及環 境等六個不同但彼此相關連的資源,則會有高創造性的表現。

好的創造者如同好的投資者,善於在股市裡「買低賣高」,這是

成功創意表現的不二法門。「買低」是指主動追求別人尚未知曉的想

法或是別人丟棄但具有成長潛力的想法;「賣高」是指在這個想法或

產品變成很有價值、為創造者賺了很多錢時,就要放手賣掉再去進行

(38)

新的創造。

陸、小結

綜合匯合取向的各個觀點的因素變項,會發現各學者論述有許多

相同之處,茲將對影響創造力的各因素變項整理如表2-5-1:

(39)

表2-5-1 影響創造力的因素變項

因素變項 Simonton 的環境影 響觀點

Amabile 的成份 模式

Csikszent mihalyi的 系統觀點

Gardner 的互動 觀點

Sternberg 的投資觀 點

環境 * * * * *

個人 * * * * *

領域相關技

能 * *

創造力相關

技能 *

動機 * * *

智慧 *

知識 *

思考型態 *

人格 *

由匯合取向的理論中,可統整出創造力的不僅個別因素的影響。

匯合取向的研究方向是強調創造力是個人與環境之間的交互作用。

(40)

第五節 創造力的評量工具

在評估創造力的工具中,最常使用的是測量發散思考的技能。然 而無論是何種測量工具,都有其限制。Amabile & Gitomer (1984)、

Hennessey& Amabile (1988)認為評量創意成果應:(1)訂出創意成果 的主要特性或是要達成的目標特性,如獨創性、或技術上的優點等;

(2)再訂定每個特點的細部項目;(3)請專家以分量表評量各項特點的 表現程度。以各項分數來表示成果的創造力程度為何。近年來由於對 各家觀點對創造力觀點趨於多元,加上測驗理論與統計方法的創新,

乃有更多不同觀點、不同形式的評量工具被發展出來(毛連塭等,

2000) 。

Hocevar &Bachelor(1989)曾將這些測量創造力的工具或方法歸為 八大類,其中包括:擴散思考測驗(tests of divergent thinking) 、態度 與興趣量表(attitude and interest inventories)、人格量表(personality

inventories)、傳記量表(biographical inventories)、教師、同儕或主管的

評量(rating by teacher, peer, and supervisors)、產品的評量(judgments of

product ) 、 名 人 研 究 (eminence) 以 及 自 我 陳 述 的 創 造 活 動 和 成 就

(self-reported creative activities and achievements)。這八大類涵蓋面雖

廣泛,但是仍然不脫離 Rhodes(1961)所提出的「四 P」概念,即人、

(41)

產品、歷程和環境。茲將其統整如表 2-6-1 測量創造力的工具類別。

表 2-6-1 測量創造力的工具類別

人 產品 歷程 環境

擴散思考測驗 *

態度及興趣量表 *

人格量表 *

傳記量表 *

教師、同儕或主管的評量 *

產品的評量 *

名人研究 * *

自我陳述的創造活動和成就 * *

本研究將測量各種創造力的工具根據 Hocevar &Bachelor (1989)、

Arthur (2000)、吳靜吉(2000)研究以及心理出版社的所出版的創造力 量表加以統整,將測量創造力工具分別歸類為「人」、「產品」、「歷 程」及「環境」介紹。

壹、創造人的測量工具

(42)

本 研 究 將 與 人 相 關 的 創 造 測 量 工 具 由 原 先 Hocevar

&Bachelor(1989)的態度及興趣量表之加以分類,並綜合融入 Arthur (2000)的研究,修正為動機、態度與興趣。

一、動機、態度與興趣

(一)創造知覺量表(The Creative Perception Inventory)

以青少年為主,分兩種量表:一些關於自己的事(Something about

myself),以及你是哪種人(What kind of person are you?)。主要測 量 創 造 性 的 人 格 特 性 、 創 造 思 考 策 略 的 使 用 以 及 創 造 性 的 產 物 (Khatena,1976)。

( 二 ) 賓 州 創 造 傾 向 量 表 (Pennsylvania Assessment of Creative Tendency,PACT)

主要是用來測量兒童與青少年的創造傾向。原量表有 Form-45, Form-39 Short Forms 三種形成。Form 45 有 45 題。Form 39 有 39 題,

Short Forms 有 19 題及 13 題兩種。最初之 PACT 有 63 題。1968 年

經項目分析後,排除鑑別力較差之 18 題(高分組與低分組平均數之

差異未達.01 之顯著水準者),剩下 45 題,即為 Form 45。經統計結

果,每道試題交互相關係數之平均數為 0.0775,信度是 0.7908。經去

(43)

掉鑑別力較差之六個試題後再重新分析,結果各試題交互相關之平均 提高為 0.1032,信度係數亦提高為 0.8178,此即為 Form 39(Rookey, 1977)。

(三)威廉斯創造評量組合測驗(Creativity Assessment Packet, CAP)

主要是測量兒童的流暢力、變通力、原創性,與精密性(Williams,

1980)。國內目前有中文版,由林幸台、王木榮(1994)修訂,心理 出版社發行。經國小至高中的常模建立後,其內部一致性係數介 在.401~.877 之間;重測信度介在.489~.81 之間;評分者間信度介 在.878~.992 之間,以上相關係數皆達.05 顯著水準。

(四)羅賽浦創造傾向量表(Raudsepp Creativity Orientation Inventory)

Raudsepp (1981)的創造傾向原量表共包含十套分量表,題目的內 容包含廣泛,涵蓋了不同層面的個人行為特性及屬性,對於個人創造 性此一複雜的構念該量表可以較為完整的加以檢測。各分量表的

Cronbach's α係數介於.46至.93之間,總量表的Cronbach's α係數

為.80,量表隔一個月的再測信度介於.62至.83之間,總量表的隔一個

月的再測信度為.83。顯示本量表所測創造傾向有頗佳的穩定性。10

套分量表包括:

(44)

1. 左右腦傾向量表(Left/Right Brain Orientation Inventory);

2. 價值傾向量表(Value Orientations Inventory),共20題,主要內 容是關於個人價值觀念的描述,得分愈高者愈會表現出創造性行為;

3. 工作態度量表(Attitudes Toward Work Inventory),共32題。主 要在測量人們創造性工作態度的強度;

4. 問題解決行為量表(Problem Solving Behaviors Inventory),共 32題。本量表係針對人們從事問題解決的行為模式加以測量,得分愈 高者,愈能夠以創造性方式來解決問題;

5. 青少年經驗量表(Children-Adolescence Inventory),共12題。

內容為有關個人童年生活經驗的描述句;

6. 興趣量表(Interests Inventory),共32題。得分愈高,表示其興 趣愈傾向於創造性;

7. 人際關係量表(Interpersonal Relations Inventory),共36題,係 描寫個人的人際關係型態。得分愈高者,其社交模式愈傾向於創造性;

8. 人格量表(Personality Dimensions Inventory),共54題,主要在 測量創造性人格;

9. 自我知覺檢核表(Self-perception Checklist),為50個形容詞所 組成,由受試者勾選符合自己狀況的形容詞;

10. 負向自我意象量表(Negative Self-images Inventory),共20題強

(45)

迫選擇形容詞,要求受試者自成對的負向形容詞中,挑選一個較能接 受的形容詞來描述自己。

二、人格特質

(一)創造力檢視表(Creativity Checklist,CCL)

檢 視 流 暢 力 ( fluency )、 變 通 力 ( flexibility )、 架 構 技 巧

( constructional skill )、 精 妙 性 ( ingenuity )、 足 智 多 謀

(resourcefulness) 、獨立性(independence) 、正向自我參考(positive self-referencing),以及對複雜度的喜好(preference for complexity)等 8 個面向(Johnson,1979) 。

(二)創造人格量表(The Creative Personality Scale, CPS)

Gough 按其多年的研究經驗,經項目分析的結果,編製一份新 的創造性人格量表,其中包括 30 個形容詞,其中 18 個形容詞與創造 力正相關,而 12 個形容詞與創造力負相關。根據 Gough 的研究顯示 在 4 個互相包容的群體中,經由項目分析估計之α信度如下: 男性 之α係數為 0.77、男研究生之α係數為 0.73;女性之α係數為 0.21、

女研究生之α係數為 0.73;以上結果均足以表示本量表項目間一致性

頗高(Gough, 1979)。

(46)

(三)適應、革新調查(Kirton Adaptation-Innovation Inventory,KAI)

KAI 量表為五等級 32 題量表,是一個衡量組織內成員創造力人 格的指標。此份評量將受試者分為適應傾向(Propensity to Adapt)人格 與創新傾向(Propensity to Innovate)人格兩類,適應傾向人格以舊有方 法解決問題;創新傾向人格會重組、重構造問題。量表共分為三部分:

原創性(Sufficiency of originality) 、有效性(Efficiency)及個人是否 依照規範(Rule Conformity)(Kirton, 1989b)。

(四)創意型態問卷(Creative Styles Questionnaire)

問 卷 共 有 7 個 面 向 , 包 含 潛 意 識 中 的 信 念 ( Belief in

unconscious) 、歷程(process)、技術的使用(use of techniques)、他 人 的 使 用 ( use of other people )、 最 終 產 品 導 向 ( final product

orientation )、 環 境 的 控 制 ( environmental control )、 盲 目 行 為

(superstition)、知覺的使用(Use of sense)等(Kumar, Kemmler &

Holman,1997)。

(五)創意者類型調查 Creatix Inventory(Byrd, 1986)

將受試者分為 8 種不同的創意類型,包括:複製者(reproducer),

修正者(modifier) 、挑戰者(challenger) 、實踐者(practicalizer) 、創

(47)

新者(innovator) 、整合者(synthesizer) 、夢想家(dreamer) 、計畫者

(planner)。

三、傳記量表

(一)α傳記調查 (Alpha Biographical Inventory,ABI)

了解家庭背景、智力文化導向、動機、持續的熱衷與廣闊的興趣 及對新奇與差異的趨動力等 5 個面向(Taylor &Ellison, 1968)。

(二)生活經驗調查(Life Experience Inventory,LEI)

了解自我動力、自我改進能力、父母的動力、社會的參與度、社 會經驗及獨立訓練能力等 5 個面向(Michael & Colson,1979)。

(三)創造力行動檢視表(Creative Activities Checklist)

了解受試者參與創意活動的次數,活動含文學、音樂、戲劇、藝 術、工藝、科學等6種(Runco,1987)。

四、教師、同儕或主管的評量

(一)教師評量

在教師評量部分,包含 Yamamoto(1963)所設計建立的各種

標準,供教師評量學生的創造力,以瞭解班上創造力最高及最低者,

(48)

標準包含:流暢性(fluency)、變通性(flexibility)、發明能力

(inventiveness)原創性(originality)等。

(二)同儕評量

Sprecher(1964)依據 12 項特質找出具創造力的工程師,特質包 含:向別人報告結果的能力、堅持性、喜歡挑戰性的問題、分析思考 能力、能自行做決定、點子的流暢性、積極工作、客觀體認事物、與 其他人維持友善關係、具先見之明、對問題有原創性的解決方法以及 發展具有價值的點子。

(三)主管評量

Buel(1965)發展出一套幫助主管斷定具創造力的員工,包含:

產能(productivity)、動力(drive)、數學能力(mathematical ability)、

資訊能力、對事實的渴望、變通性、獨立性、堅持力、合作能力及創

造立。

(49)

貳、創造產品的測量工具

評量產品的測量工具,通常是以數字量表的方式,讓評量者評 定一產物在每個評量項目所展現出之程度。以下介紹幾位學者提出可 評量產品結果的方法:

(一)創意產品調查(Creative Product Inventory)

此量表主要評量產物的:產生(generation)、獨創性(originality)、

重新規畫(reformulation)、關聯性(relevancy) 、愉快性(hedonics) 、複 雜度(complexity)及凝結性(condensation)等七個面向(Taylor,1975)。

(二)創意產品語意調查(Creative Product Semantic Scale)

主要評量向度有:新奇性(novelty)──包含獨創性、驚奇性及原 始性;問題解決(resolution)──包含是否具價值、有用性、合理性及 可理解;精進與綜合(elaboration and synthesis)──包含組織性、優美 的、複雜性及是否為優良的製作(Besemer 及 O’Quinn,1989)。

(三)藝術創造力測量

創造產品的測量工具在藝術(art)創造力測試中,最常用的是要

求學生在紙上將線條及形狀轉變為物體或圖畫(如圖 2-6-1) 。這種測

(50)

試可以測量創造力特質中的流暢性(fluency) 、變通性(flexibility)、

原創性(originality)及精進性(elaboration)。(Beattie, 2000)。

圖 2-6-1 藝術(art)創造力測量的圖畫

資料來源: “Creativity in art: The feasibility of assessing current conceptions in the school context", by D.K. Beattie, 2000, Assessment in Education, 7(2), 184.

參、創造歷程的測量工具

創造力歷程的評量主要是以思考歷程為主,茲分述如下:

一、兒童創造力測驗(Creativity test for children)

兒童創造力測驗的適用對象為國小四年級到五年級的學生,施測時間 約為五十分鐘。設計基礎在Guilford的SI模型(Structure of intellect model of intelligence)分為文字測驗與圖形測驗,內容共分五項分測驗,其中包括:

(一)觀念的聯想(共三題) ;(二)單字的聯想(共二題) ;(三)詞的聯想(共二

題) ;(四)結果的聯想(共四題) ;(五)用途的聯想(共二題) 等。題目例如:

(51)

為故事的名字(names for stories)、設定主題(making subjects)、不同的字組 (different letter groups) 等(Guilford,1976) 。

二、智力學習能力架構測驗:評價,領導力,創意思考(Structure of the Intellect Learning Abilities Test : Evaluation, Leadership, and Creative Thinking,SOI:ELCT)

測量八種與創造力相關的八種活動,包含:1.發散式符號連結、

2.發散式符號構成、3.發散式圖形構成、4.發散式語言構成、5.發散式 語言連結、6.發散式語言轉換、7.發散式圖形連結、8.發散式圖形轉 換(Meeker, 1985)。

三、創意思考測驗 (Test of Creative Thinking-Divergent Production,

TCT-DP)

設計基礎是 Gestalt 的創意心理理論,測驗內容包括:1.打破界 線(Boundary breaking) 2.新要素(New element) 3.幽默(Humor) 4.情感 性(Affectivity)。方式為給受試者紙張,紙上有已完成的圖案,受試者 在紙上作畫,將原有圖案包含在裡面(Urban & Jellen, 1996)。

四、Triarchic 能力測驗(Triarchic Abilities Test)

(52)

測量三種面向,包含:分析能力(Analytical Ability)、2.實用能 力 (Practical Ability) 以 及 3. 結 合 能 力 (Synthetic Ability) (Stenberg, 1997)。

五、創意思考測驗(Torrance Test of Creative Thinking,TTCT)

TTCT 係 Torrance 根據 J. P. Guilford 的智能結構論(structure of intellect model)及其擴散性思考測驗而製訂,分為語文測驗甲、乙兩 式及圖畫測驗甲、乙兩式共四種測驗,適用國民小學至大學學生。

Torrance 創造思考測驗效度研究包括:內容效度、建構效度、同時效 度及預測效度。

創意思考測驗主要是測量流暢性(fluency)、變通性(Flexibility)、

及精細性(Elaboration)、原創性(Originality),測驗分為:文字部分

(Thinking Creatively with Words)─發問、猜原因、猜結果、產品改進、

特 殊 的 用 途 、 特 殊 的 疑 問 、 假 想 七 個 部 分 ; 圖 形 部 分 (Thinking

Creatively with Pictures)─建構圖畫、完成圖畫、平行線條三部分

(Torrance, 1999)。

(53)

肆、創造環境的測量工具

創造環境的測量工具中多是以工作環境為主,包含:

一、工作環境量表(Work Environment Scale; WES)

工作環境量表主要測量員工對於組織不同內涵的知覺,共包含 三部分,包括:測量員工對工作環境之實際感受,員工認知中的理想 職場目標及價值,以及評估員工對工作環境之期待(Insel&Moos, 1974) 。

二、工作環境評估量表(KEYS:Assessing the climate for creativity)

根 據 Amabile &Gryskiewicz(1989) 工 作 環 境 量 表 ( Work

Environment Inventory, WEI)所發展而來。此一研究共有 12,525 個 樣本,涵蓋 21 種不同的產業,2,796 家公司加入,並有 9,729 個樣本 加入研究之行列。將 WEI 衍伸出評估創造力的八大構面,包括:組 織氣候(組織的阻礙、組織的鼓勵、過度的工作壓力、挑戰性工作)、

組織文化(組織的阻礙、組織的鼓勵)、領導型態(主管的鼓勵)、

資源(充足的資源)與組織的結構與系統(工作自由度、工作團隊的

支持)。KEYS 量表並呼應許多學者研究之心得,因此,廣為許多學

者所採用。

(54)

伍、評量工具之統整

本研究將評量工具分為,人、產品、歷程與環境等四類。綜合各

評量工具,並依據吳靜吉、陳嘉成、林偉文(1998)的研究,將國內較

常使用的評量工具依評量內容、對象及限制分類如表2-6-2。

數據

表 2-1-1  創造力的研究取向  典範            取向  描述  比較  相關  心理計量  (psychometric)  發 展 測 量 創 造力的測驗  比 較 創 造 力 得分高與低者  確 認 創 造 力 與其 它 測 驗 之 相 關  實驗(experimental)  或  心理 (psychological)  描 述 涉 及 創 造力的認知歷程  比 較 創 造 力 思考 與 非 創 造 力思 考 的 認 知 歷程  確 定 影 響 或 提升 創 造 力 思 考的因子  傳
表 2-7-2  影響廚藝創造力發展的環境因素  環境  環境構面  影響因素  合適的家庭環境  耳濡目染  開放民主的家庭教養  家庭的情感支持  鼓勵發展的學習 環境  課程與教學之啟發 開放的學習氣氛  學校支持廚藝競賽與操練  傾囊相授與支持的良師  激勵的組織環境  組織環境中的磨練  需要不斷變化的工作  充分的組織資源  開放式領導  同僚資源與互動 正向環境  開放及進步的社 會文化  多元文化交融  隨時求新的市場競爭  提供機會的政府及民間資源  社會變遷致使廚師地位提昇  負向環境
表 2-7-3  廚藝創造力的元素  具廚藝創造力的人  具廚藝創造力的 產品  廚藝創造力      發展歷程  影響廚藝創造力的 環境  9  不畏辛苦  9  具高度專業知 識  9  具求知慾  9  有遠見  9  具規劃能力  9  有遠見  9  有野心  9  具好奇心  9  有自信  9  願意冒險  9  具決策力  9  具個人魅力  9  敢授權  9  願意信任他人  9  對工作具熱情  9  具領導力  9  有良好的人際 關係  9  熱愛食物  9  要求品質  9  重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 無印良品在 1980 年創立時,原本的理念是將生產或流通過程中浪 費、或是包裝的多餘部份去掉,製造出較低廉的商品,以生產價格 合理的商品為定位。但到

主持人 為什麼?. G5

智者大師根據《大品般若經》 、 《大智度論》 、 《成論》 、 《毘曇》等較早期的大乘經 論對禪法的演繹及修行,使我們聯想起近代西方學者 Paul Harrison

給予幼稚園彈性,讓其聘請有經驗的在職合格幼稚園教師、持有非幼兒教育學位的

我們堅信所有學生都有能力學習,而且在智能方面,各有所長 。 因此,擬

▸ 學校在收集學生的個人資料前,必須徵得學生的同意,並向所

• 全面品質的工具讓公司的員工,無論是工 程師、技術員或現場作業員,甚至是辦公 室職員,能夠完成他們的工作。這些工具

主持人 政府這邊他們想說,是不是在政策上面有什麼樣相對應的調整,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