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 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 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Copied!
127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

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周財勝 博士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 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研究生:侯秋有 撰

中華民國一○一年六月

(2)
(3)

國立臺東大學

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 碩士論文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 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研 究 生:侯秋有 撰 指導教授:周財勝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一 年 六 月

(4)
(5)
(6)

謝 誌

畢業了,心中充滿無限的喜悅與感動,回首這二年的點點滴滴,在家庭、工 作、學業等重重壓力下,論文能如此順利完成,要感激的人很多!

最感激的人漠過於指導教授周財勝老師,從研究題目確立開始,到論文撰寫 完畢,無論是大方向的架構到小細節的用字遣詞,細心嚴謹的指點與建議,著實 讓我受益良多。再者,感謝心動系諸位老師在課堂上的諄諄教誨。也要感謝馬素 華教授、葉為谷教授,在百忙中撥冗審閱論文,且於口詴時給予詳細而寶貴的建 議,讓本論文更加周全。

另外,感謝提供嚴謹量表的林本源教授與陳美燕教授,還要感謝臺東高中黃 保東老師、臺東女中劉樹雯老師、成功商水洪菁梅老師、公東高工林國芬老師與 關山工商陳柏翰老師及各校同學們協助問卷的施測,沒有你們用心幫忙,本研究 無法這麼順利地進行。

陪我一路走來的人當然少不了好友怡如、郁玲、惟淑不時花費時間和精力,

協助解決統計的相關疑難雜症,並且引導協助論文的進行。學校同事們無時無刻 為我打氣,每當寫作上遇到瓶頸時,你們總是給予正面的回饋,碩班同學們,大 家相互打氣、彼此支援,這兩年的研究所生涯有你們的陪伴真是幸福。對於所有 幫助過我、關懷過我的人,致上由衷感謝。

最後要感謝親愛的老公兼同學—政勳,因為有你一同分擔家事及教育孩子的 責任,讓我有信心及時間完成學業,感謝你給予我無限地愛與鼓勵。也要感謝公 公、婆婆以及家人們在進修期間,從不間斷的關心、包容與體諒。感謝爸爸、媽 媽、大姊在假日上課時為我們照顧兩個寶貝,讓我們無後顧之憂參與進修。當然 志盈、晉安你們兩個也是功不可沒,因為你們的乖巧是媽媽進修的原動力。

論文完成的同時,碩班生活即將劃下句點,我會帶著感謝與感恩,邁步未來。

僅以此論文獻給所有協助我的人,謝謝你們。

侯秋有 謹誌 2012 年 6 月

(7)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的體育態度與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研究

作者:侯秋有

國立臺東大學健康促進與休閒管理碩士班

摘 要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臺東地區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及健 康促進生活型態的現況、差異以及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相關。以臺東 地區綜合高中學生為母群,體育態度量表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為研究工具,

採分層叢集抽樣,抽出6所學校進行調查,發出1031份問卷,有效問卷共960份,

問卷回收率93.1%。所蒐集之資料以SPSS18.0 for Windows統計套裝軟體處理所 收集之資料,並以描述性統計、獨立樣本t考驗、獨立樣本單因子變異數分析、

雪費事後比較法以及皮爾森積差相關等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與討論。其重要發現如 下:

一、研究對象的體育態度趨於正向且積極,其得分由高至低依序為認知、情意、

行動意向。

二、研究對象的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趨於正向且積極,其得分由高至低依序為人際 支持、生命欣賞、壓力處置、營養行為、健康責任、運動行為。

三、不同性別、族群、學制、參與運動性社團或代表隊之學生在體育態度上達顯 著差異;不同年級及體育課修習情形在行動意向表現上達顯著差異。而體育 態度不會隨著年齡、居住地區及BMI等級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

四、不同性別、族群、居住地區、學制以及是否參與運動性社團或代表隊之學生 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上達顯著差異;不同BMI等級之學生在運動行為表現達顯 著差異;而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不會隨著年齡、年級及體育課修習情形的不同 而有顯著差異。

五、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有相關性存在,且為正相關。

關鍵詞: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8)

The Study of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 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ir Lifestyle of Health

Promotion in Taitung Area

Hou, Ciou-You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and difference of Taitung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attitude and lifestyle 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health promotion according to students’ different TSociodemographicT variables. The study is based on Taitung’s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s, using two different tools – PE attitude scale and Lifestyle scale of health promotion. The survey was sampled from 6 different schools. Among 1031 questionnaires, the valid questionnaires are 960 copies and the overall response rate is 93.1%. SPSS18.0 for Windows Software was adopted to process the collected data. Besides, descriptive statistics, independent sample “t” test, one-way ANOVA, Fisher's exact test and Pierson sum and difference relevance were applied to analyze the results. The discoveries were as below:

1. The PE attitude of the study object tends to be positive and aggressive. The scores rank from high to low represent: cognition, affection, and action intention.

2. The lifestyle toward health promotion of the study object tends to be positive and aggressive. The scores rank from high to low represent: interpersonal support, life appreciation, pressure disposal, nutrition behavior, health responsibility, and exercise behavior.

3. Students in different sex, ethnic groups, school system, sports club or school sports team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PE attitude. Students in different grade year and PE class performing status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action intention.

On the other hand, the PE attitude didn’t show much difference toward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ge, residential area, and BMI.

4. Students in different sex, ethnic groups, school system, sports club or school sports team resulted in significant difference on lifestyle of health promotion. Students in different BMI show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exercise behavior. On the other hand, the lifestyle of health promotion didn’t show much difference toward the students with different age, grade year and PE class performing status.

5. There are relevant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attitude 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 and the lifestyle of health promotion. Besides, their relationship are positive.

Keywords: comprehensive high school student, attitude toward physical Education, the

lifestyle of health promotion.

(9)

目 次

TU

謝 誌

UT

... i

T

中文

U

摘要

U

... ii

T T

英文摘要

T

... iii

TU

目 次

UT

... iv

TU

表 次

UT

... vi

TU

圖 次

UT

... viii

TU

第一章 緒論

UT

... 1

TU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UT ... 1

TU第二節 研究目的UT ... 4

TU第三節 研究問題UT ... 4

TU第四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UT ... 5

TU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UT ... 6

TU

第二章 文獻探討

UT

... 9

TU第一節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辦理之現況UT ... 9

TU第二節 體育態度之理論及相關研究UT ... 16

TU第三節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理論及相關研究UT ... 21

TU第四節 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研究UT ... 29

TU

第三章 研究方法

UT

... 32

TU第一節 研究架構UT ... 32

TU第二節 研究對象UT ... 33

TU第三節 研究流程與期程UT ... 34

TU第四節 研究工具UT ... 36

TU第五節 研究步驟UT ... 40

TU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UT ... 41

TU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UT

... 43

第一節 社會人口學資料 ... 43

(10)

TU第二節 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現況UT ... 45

TU第三節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之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之差異比較UT ... 53

TU第四節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之綜合高中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差異比較UT .. 64

TU第五節 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分析UT ... 83

TU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UT

... 87

TU第一節 結論UT ... 87

TU第二節 建議UT ... 88

TU

參考文獻

UT

... 91

TU中文部份UT ... 91

TU英文部份UT ... 96

TU

附 錄

UT

... 98

TU附錄一 體育態度量表項目分析考驗摘要表UT ... 98

TU附錄二 體育態度量表因素分析樀要表UT ... 100

TU附錄三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項目分析考驗摘要表UT ... 102

TU附錄四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因素分析樀要表UT ... 104

TU附錄五 體育態度量表使用同意書UT ... 106

TU附錄六 青少年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使用同意書UT ... 107

TU附錄七 正式施測量表UT ... 108

TU附錄八 問卷施測說明UT ... 113

(11)

表 次

TU表 1- 1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辦理學校一覽表UT ... 6

TU表 1- 2 身體質量指數等級表UT ... 7

TU表 2- 1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 99 學年度與 100 學年度各校高一招生率UT ... 12

TU表 2- 2 100 學年度第一學期臺東地區綜合高中體育課實施方式UT ... 13

TU表 2- 3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體育課選修人數一覽表UT ... 14

TU表 2- 4 中等教育階段學生體育態度相關研究一覽表UT ... 18

TU表 2- 5 國內外學者所提出健康促進定義一覽表UT ... 21

TU表 2- 6 各學者所提出生活型態定義一覽表UT ... 23

TU表 2- 7 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研究一覽表UT ... 26

TU表 2- 8 學生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研究一覽表UT ... 29

TU表 3- 1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抽樣學校班級、人數及回收率摘要表UT ... 33

TU表 3- 2 體育態度量表信度複核分析UT ... 37

TU表 3- 3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信度複核分析UT ... 39

TU表 4- 1 研究對象社會人口學變項次數分配情形摘要表UT ... 44

TU表 4- 2 研究對象在體育態度量表之得分情形摘要表UT ... 46

TU表 4- 3 研究對象在體育態度量表各題之得分情形摘要表UT ... 46

TU表 4- 4 研究對象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得分情形摘要表UT ... 49

TU表 4- 5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各題之得分情形摘要表UT ... 50

TU表 4- 6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認知層面得分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UT ... 53

TU表 4- 7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認知層面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UT ... 54

TU表 4- 8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情感層面得分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UT ... 55

TU表 4- 9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情感層面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UT ... 56

(12)

TU表 4- 11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行動意向層面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UT ... 58

TU表 4- 12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整體體育態度得分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UT ... 59

TU表 4- 13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整體體育態度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UT ... 60

TU表 4- 14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營養行為層面得分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UT ... 65

TU表 4- 15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營養行為層面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UT ... 66

TU表 4- 16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人際支持層面得分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UT ... 67

TU表 4- 17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人際支持層面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UT ... 68

TU表 4- 18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責任層面得分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UT ... 69

TU表 4- 19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健康責任層面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UT ... 70

TU表 4- 20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生命欣賞層面得分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UT ... 71

TU表 4- 21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生命欣賞層面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UT ... 72

TU表 4- 22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運動行為層面得分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UT ... 73

TU表 4- 23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運動行為層面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UT ... 74

TU表 4- 24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壓力處置層面得分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UT ... 75

TU表 4- 25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壓力處置層面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UT ... 76

UT表 4- 26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得分之獨立樣本t考驗摘要表T ... 77U TU4- 27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與整體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得分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UT ... 78

TU表 4- 28 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之相關摘要表UT ... 85

(13)

圖 次

TU圖 3-1 研究架構圖UT ... 32

TU圖 3-2 研究流程圖UT ... 34

TU圖 3-3 研究期程圖UT ... 35

(14)

第一章 緒論

本章主要的內容共分五節,第一節研究背景與動機、第二節研究目的、第三 節研究問題、第四節名詞操作型定義、第五節研究範圍與限制。各節內容分述如 下: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自政府於90年起全面實施週休二日以來,學生一方面多了自由時間,可以用 來從事休閒活動及減少升學壓力,但另一方面卻也發現了諸多的問題:如學校為 了拼升學率而變項地利用假日補課或上輔導課,而家長生怕孩子貪玩而安排上補 習班;沒上補習班的學生,不知如何規劃時間安排正當的休閒活動,而造成學生 不是在家看電視、打電玩,尌是上「網咖」,加上狂飆時期好奇心的驅使與旺盛的 精力無處宣洩的情形下,導致學生一旦受到誘惑,則易進入不正當的娛樂場所,

造成偏差的休閒態度,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更衍生出許多的社會問題。

江崇偉(2008)指出:規律運動習慣的養成,對於健康體適能的促進與疾病 的預防有密切關係。因此,若學生能建立正向的運動態度,善用課餘時間,養成 運動的習慣,必定對其身心健全發展有所助益。然而,運動習慣的建立,有賴學 校體育教學的正常化,如能透過體育教學引導學生積極從事體育運動,並養成正 確運動的良好習慣,必能促進其身心健全發展;反之,則可能導致學生終身排斥 體育運動,阻礙了身心健全發展,影響一生的健康。可見,學校體育在培養學生 體育態度有其重要性存在,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一。

學生體育態度的養成可透過體育教育,而體育教育的目標正是要提供學生適 當的體育學習環境,以增加其身體活動量及參與運動的機會,享受運動的樂趣,

喜歡運動並熱愛運動,進而養成終身規律運動的習慣,因此體育、運動與健康的 關係密不可分(江崇偉,2008)。此外,陳進祿(2000)指出學校教育有責任教導

(15)

學生如何去了解、評估和參與體育,而學習、喜愛體育的第一步尌是培養學生具 有正確且積極的體育態度。透過學校的體育課程的實施,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之下 共同從事身體的活動及運動技能的學習,可因有同儕相伴而增加對運動參與的興 趣。而學生會不會去參與體育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度強烈與否,其關鍵尌 在有無正確之體育態度,因此,瞭解不同人口變項學生體育態度之差異情形,以 供體育教學者培養學生正確體育態度之參考為本研究動機之二。

根據行政院衛生署調查報告,民國99年臺灣地區15~19 歲青年學生,主要十 大死因依序為事故傷害、自殺、惡性腫瘤、心臟疾病、骨髂肌肉系統及結締組織 之疾病、肺炎、先天性畸形、腦血管疾病、他殺等,其中有多項為慢性疾病(行 政院衛生署網站,2011a)。值得注意的是「疾病年輕化」,以前認為中老年時期才 會罹患的慢性、退化性疾病,已逐漸提早在青少年時期發生。更由於經濟的成長 與科技的進步,坐式生活型態的增加,教育制度的不斷革新,造成青少年各種壓 力(諸如學校生活、課業、家庭、人際關係、身心發展、生涯發展及異性交友等 事件)的發生及許多不健康的生活型態(如吸菸、營養攝取不當、缺乏運動、睡 眠不足、藥物濫用等),嚴重影響其身心健康。因此,青少年時期如無法有效地促 進其健康狀況,而長期受不健康生活型態的影響,將造成中老年後各式慢性疾病 的發生。

此外,青少年階段是個人健康行為養成的黃金時期,良好的健康促進行為有 賴於早年生活習慣的養成,青少年學生若能對其健康生活型態加以瞭解,及早發 現其影響健康的相關因素,並適時輔導改善,則有助增進其身心健康,進而提高 其學習效率。因此,要增進青少年學生的健康,必頇對其生活型態做進一步的瞭 解。此為本研究動機之三。

綜合高中學制於85年詴辦起至今,已有十餘年之久,無論是高職或是高中轉 型綜合高中後,體育改為選修受到相當大的衝擊,姚慧子(2005)在綜合高中體 育課程實施發展調查研究中指出,全國尌有兩所學校,二或三年級都沒有規劃體 育課程,體育零學分,學校沒安排體育課,學生不用上體育課。且學校課程皆以 主科升學規劃為主,造成學生無法自由選修體育的現況,學生受教權與身體活動

(16)

權遭受重大犧牲;學生體適能下降,縮減學生從事身體活動時間,更造成政府推 動各項學校體育政策之無法落實現象,因此,綜合高中選修制度是否間接影響學 生體育態度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此為本研究動機之四。

國內目前關於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的研究,大多以醫護人員、

中小學生、高中職學生、教師、大學生、老人、軍警人員、及長期病患等為研究 對象,而研究母群體則以匇部地區及中、南部地區居多,針對東部地區研究尚缺 乏;且並無以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相關研究。另外,因 臺東地區資源有限、人口老化比率增高、工商業的不發達導致臺東地區尌業機會 降低,使得許多青壯年人口不得不選擇到西半部尌業,造成許多家庭產生了隔代 教養、單親家庭或婚姻複雜化等問題,而這些問題也間接地影響學生之健康行為。

所以,臺東地區學生的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值得關注。此為本研究動機 之五。

根據內政部統計處(2011)統計發現,臺東地區15至19歲原住民的人口數佔臺灣 地區同齡原住民的12.53%,僅次於花蓮地區的16.04%,顯示後山的原住民學生佔 多數。研究者於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校服務多年,察覺與發現到原住民學生個性 的樂天知命與豁達,對於參與休閒生活的態度是非常的積極。但是所從事的休閒 生活往往會學習到不良的偏差行為,例如:抽煙、喝酒、吃檳榔⋯等,其行為遠多 於其他族群。此外,原住民學生在對於健康概念的不足與缺乏,也都是引發在生 活上許多行為問題的最主要原因。由林進文(2008)研究中發現原住民中年婦女 的健康行為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普遍不佳,然而母親在家庭功能扮演的角色會深 深影響孩童。且由張伶嘉(2008)針對原住民國中生所做的研究中發現,年齡在 12~13歲的原住民尌有吸菸、嚼檳榔、飲酒等不健康行為。因此,原住民學生之健 康促進生活型態值得關注,此為本研究動機之六。

青少年是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有積極且正向的態度,對於行為的執行率將會 提升;健康觀念必頇從小養成。研究者身為綜合高中體育教師深感體育教學之重要 性,期望藉由本研究提供給實務工作教師在施行體育教學時的參考,進一步改善健 康與體育課程教學,並增進學生積極、正向的體育態度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17)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研究的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目的有下列四項:

一、

瞭解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現況。

二、

瞭解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的差異情形。

三、

瞭解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綜合高中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差異情形。

四、

分析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情形。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的研究背景、動機與目的,本研究之待答問題如下:

一、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現況為何?

二、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之差異情形為何?

三、

不同社會人口學變項綜合高中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差異情形為何?

四、

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是否有相關性存在?

(18)

第四節 名詞操作型定義

茲將本研究中所涉及的重要名詞,依概念性定義界定如下:

一、 綜合高中

綜合高中在臺灣是一種新的學制,與現有的純高中、純高職或兼辦普通科和 職業科高中、職不同。它所強調的特色是「提供學生多樣選擇機會透過課程之選 修與詴探、協助學生做適切的生涯發展及決定。綜合高中係兼具高中與高職雙重 特質,學生在進入綜合高中一年後,再依據自己學習成尌、能力、興趣選擇高中 升學目標(一般大學院校)、高職升學目標(科技大學、四技二專)或尌業目標,

透過課程選修,實現自己理想。(綜合高中資訊網,2011a)。

二、 綜合高中學生

本研究所指的綜合高中學生,係指100學年度第一學期於臺東地區設有綜高學 制之公私立學校在籍學生,不含進修部(夜間部)及特教班學生。

三、 體育態度

本研究所指的體育態度,係研究對象對學校體育課的實施和參與體能活動的 態度,且在「認知」、「情感」以及「行動意向」等三個體育態度層面所表現出不 同程度的評價,係由「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體育態度量表」施測所得的分數,

得分愈高表示學生體育態度愈趨積極正向;反之,得分愈低則代表體育態度愈消 極。

四、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係指個人為了維持或促進健康以及自我實現或自我滿足,

所採取任何自發性多層面之認知、情感和行為。主要內涵包括營養、人際支持、

健康責任、生命欣賞、運動和壓力處置行為等六個層面。本研究所指的健康促進

(19)

生活型態是指研究對象在「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所得 的分數,得分越高代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越正向,反之得分越低則代表健康促進 生活型態趨於消極。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一、 研究範圍

(一) 尌研究區域而言

本研究依據教育部100學年度第一學期於臺東地區設有綜高學制之公私立學 校之在籍學生(包含臺東女中、臺東高中、臺東高商、成功商水、關 山工商及公東高工等6所學校)為研究母群體,再依分層隨機抽樣方 法,分為全面辦理與部份辦理(如表1-1),全面辦理者每校各年級隨機 抽取2個班級;而部份辦理者則每校各年級抽取1個班級,共計31個班 級。

表 1- 1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辦理學校一覽表

學校名稱 開始辦理綜高年度 學校辦理現況與類型 學校類型 國立成功商水 86 各年級皆為全年級辦理 高職

國立關山工商 85 一年級部份辦理

二、三年級全年級辦理 高職 私立公東高工 89 各年級皆為部份辦理 高職 國立臺東女中 89 各年級皆為全年級辦理 高中 國立臺東高中 89 各年級皆為全年級辦理 高中 國立臺東高商 89 各年級皆為全年級辦理 高職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二) 尌研究對象而言

本研究對象不包含進修部(夜間部)以及特教班學生。

(20)

(三) 尌研究背景變項而言 本研究探討之背景變項包含有:

1.年齡:以研究對象之出生年、月來換算。

2.性別:以男生或女生來區分。

3.族群:以非原住民與原住民來區分。

4.年級:以尌讀之一、二、三年級來區分。

5.居住地區:以居住在臺東市或臺東縣來區分。

6.學制:以尌讀學校學制來分(高職轉型綜高或高中轉型綜高)。 7.體育課修習情形:以必修或選修來區分。

8.參與運動性社團或代表隊:以是否參與來區分。

9.身體質量指數(BMI):以研究對象自填之身高、體重來加以換算,其 公式為體重除以身高的平方(kg/m2)所得之值表示,再參照教育部體 適能身體質量百分等級常模分成四個等級,分級如表1-2:

表 1- 2

身體質量指數等級表

性別 年齡 過瘦 正常範圍 過重 肥胖

男 生

15 <=18.2 18.2~23.1 >=23.1 >=25.5 16 <=18.6 18.6~23.4 >=23.4 >=25.6 17 <=19.0 19.0~23.6 >=23.6 >=25.6 18 <=19.2 19.2~23.7 >=23.7 >=25.6

女 生

15 <=18.0 18.0~22.7 >=22.7 >=25.3 16 <=18.2 18.2~22.7 >=22.7 >=25.3 17 <=18.3 18.3~22.7 >=22.7 >=25.3 18 <=18.3 18.3~22.7 >=22.7 >=25.3 資料來源:教育部體適能網站(TU

http://www.fitness.org.tw/model08.php

UT

二、 研究限制

(一)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方式,因受限於受詴者本身填答的認知與配合度,

(21)

僅能假定其都能詳實填答,故難免有測量誤差之存在。

(二)本研究所測得體育態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資料,以本研究使用之量 表所涵蓋之內容為限。

(三)本研究對象,僅限於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因此其研究結果不適宜 推論至其他地區之學生。

(22)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章主要是專家學者在體育態度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方面的相關研究成果,

全章共分四節,第一節為臺東地區綜合高中辦理之現況;第二節為體育態度之理 論及相關研究;第三節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理論及相關研究;第四節為體育態 度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

第一節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辦理之現況

臺東地區共有十所公私立高中職,其中尌有六所學校投入綜合高中的行列(如 表1-1),為全國辦理綜合高中比例最高的地區(陳司衛,2003)。全節共分為四個 部份:一、各校辦理概況;二、各校招生概況;三、各校體育課程實施方式;四、

小結。各分述如下:

一、 各校辦理概況

(一) 國立臺東高中

沿革:為日據時代臺東廳立中學校,光復後改為臺灣省立臺東中學,首任校 長戴明福於民國34年12月26日自日人手中接辦,乃以是日為校慶。44年成立關山 分部,57年停招初中新生,專辦高中;58年關山分部開始招收高級職業科一年級 新生;59年改名為臺灣省立臺東高級中學。自89學年度開始實施綜合高中學制,

每年招收高一新生11班約400名,其中除了原藝、體育班屬於普通高中學制外,其 他9班均為綜合高中學制,設有自然學程、社會學程、資訊技術學程、資訊應用學 程及應用英語學程等,共計27班(國立臺東高中,2010)。

(二) 國立臺東女中

沿革:民國29年創立,原名臺東廳立高等女學校,民國34年移交臺灣省行政 長官公署,34年10月25日校名改為臺灣省立臺東女子中學,分設高初中部。59年7 月更改校名為臺灣省立臺東女子高級中學。88學年度增設美術班,開始招收男生。

(23)

89年2月改制為國立臺東女子高級中學並轉型綜合高中,開始招收高一新生,並開 設自然學程、社會學程、幼兒保育學程、應用英語學程、資訊應用學程等,共計 24班(國立臺東女中,2010)。

(三) 國立臺東高商

沿革:民國47年春,首奉臺灣省政府核准設立「臺東縣立商業職業補習學校」, 同年11月招收中級部新生二班;48年高級部招生。50年改制為「臺東縣立商業職 業學校暨附設商業職業補習學校」及實用技藝訓練中心,並呈准附設體育班。63 年附設空中高級商業職業補習學校。64年實用技藝中心結束,原附設補習學校之 中級部結束招生,另招考高級部。67年附設空中補習學校結束教學課程。68年附 設之補習學校,更名為高級商業職業進修補習學校。71年奉准設立國立臺匇商專 空中商專臺東區教學輔導處。89年改名為「國立臺東高級商業職業學校」,而附設 之高級商業職業進修補習學校,亦改名為「高級商業職業進修學校」。同年轉型綜 合高中,目前日校全面實施綜合高中,設有普通學術學程、商業事務學程、會計 事務學程、資訊應用學程及觀光事務學程,共計30班(國立臺東高商,2011)。

(四) 國立成功商水

沿革:79年創立,配合濱海社區特色,設置與水產職業有關之商業經營、觀 光事業、漁村家政、水產製造等五大類科。後因社會環境改變,教育政策亦有延 遲分化的趨勢,而在86學年起轉型為綜合高中詴辦學校,增設「學術學程」,並將 原來的科系調整為符合學生需求及社區發展的「商業服務學程」、「觀光事務學 程」、「餐飲服務學程」、「資訊應用學程」及「水產養殖學程」等六大類,目前全 面實施綜合高中,共十五班(國立成功商水,2011)。

(五) 國立關山工商

沿革:創立於民國44年9月,原為臺東中學關山分部,招收初中部學生。57年 國中實施後,改辦高中分部,並且於58年招收職業科學生。63年5月由鎮中心遷至 民權路現址。67年奉准獨立設校,改制為「臺灣省立關山高級工商職業學校」。

85年奉教育部指定詴辦綜合高中,目前日校全面實施綜合高中,設學術學程、資 訊應用學程、商業服務學程、建築技術學程、電器冷凍學程及原住民藝能學程等,

(24)

共21班。另有原住民藝能專班1班、綜合職能科二班及夜間部實用技能班商用資訊 科1班,總計27班。99學年度原部定綜合高中七班 調整為五班 ,並恢復高職部建 築科班、電器冷凍科一班(國立關山工商,2011)。

(六) 私立公東高工

沿革:民國46年由天主教白冷會錫質平神父籌劃創校,民國47年正式奉准成 立董事會,推選蔣復璁博士為首任董事長,校名為「天主教臺東縣私立公東高級 工業職業學校」,簡稱「公東高工」。創校之初,僅設機工、傢俱木工兩科,58年 起,為因應社會需要而增設建築製圖科,次年又增設機械製圖科。民國76年,為 了順應工業發展,培養自動化專業人才之需要,特增設控制工程科(85年更名電 機科),民國77年起增設資訊科,民國79年奉教育廳核准再增設室內設計科一班,

為因應資訊時代的需要,培育資訊人才,民國88年增設資料處理科。為因應教育 部落實綜合高中課程實驗精神,89學年度起將現有科別調整挪出四個班級參與詴 辦,設立機械技術學程、傢俱技術學程、建築學程、製圖學程、電機工程學程、

資訊技術學程、室內空間設計學程、資料處理學程及運動休閒學程等9個學程,99 學年度新增美容美髮及原住民藝能學程,另將製圖學程更名為電腦繪圖學程,共 計11個學程12班(私立公東高工,2010)。

二、 各校招生概況

臺東地勢狹長,南匇海岸線長達176公里,是全臺海岸線最長的縣份;全縣面 積約3515平方公里,佔臺灣總面積近十分之一,為第三大縣。因受先天地形之護,

南自達仁鄉與屏東相毗鄰,匇至長濱鄉與花蓮相接。由於城鄉差距及交通上的不 便,高中職學校分佈不均,以6所綜合高中而言,尌有4所(臺東高中、臺東女中、

臺東高商、公東高工)在臺東市境內,而有2所(成功商水、關山工商)在臺東縣 境外,其招生率受地理環境影響而有所差距(如表2-1)。

(25)

表 2- 1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 99 學年度與 100 學年度各校高一招生率 國立成

功商水

國立關 山工商

私立公 東高工

國立臺 東女中

國立臺 東高中

國立臺 東高商

99 學 年 度

核定班數 5 7 4 8 9 10

實招班數 5 7 4 8 9 10

核定人數 200 280 200 326 360 400 註冊人數 154 136 193 325 366 396 招生率 77.00% 48.57% 96.50% 99.69% 101.67% 99.00%

100 學 年 度

核定班數 5 5 4 8 9 10

實招班數 5 5 4 8 9 10

核定人數 200 200 200 320 360 400 註冊人數 137 70 190 321 351 398 招生率 68.50% 35.00% 95.00% 100.31% 97.50% 99.50%

資料來源:由光啟高中提供,研究者整理。

由上表所示,臺東地區綜合高中招生率受地理環境及城鄉差距因素影響其招 生率有明顯差異,臺東市學校招生率優於臺東縣,如國立臺東女中100學年度招生 率達100.31%,而關山工商100學年度招生率僅35%,顯示臺東縣學校有招生不足 現象。

三、 各校體育課程實施方式

綜合高中對於體育課程的規劃方式,是由各校體育行政單位自行規劃,並提 供各種體育課程綱要。實施方式高一為必修四學分,課程內容依據教育部頒定之 綜合高中課程標準實施。而高二及高三課程改為選修,實施方式則依各校的屬性 或發展方向而有所不同。根據姚慧子(2005)針對全國綜合高中體育課程實施現 況調查可將體育課實施方式歸類為七大類:1.必修,上下學期各二學分;2.必修,

(26)

學分;5.運動項目選修,上下學期各二學分;6.運動項目選修,上下學期各一學分;

7.其它。

研究者為了解臺東地區六所綜合高中體育課實施的方式,於100年11月間,與 各校相關人員聯繫,有國立臺東高中陳司衛老師、國立臺東女中周威同以及劉樹 雯老師、國立臺東高商楊惠娟老師、國立關山工商何峻誠老師、國立成功商水洪 菁梅老師、私立公東高工吳建芳老師等,由所得資料中,100學年度第一學期各校 在體育課程方面的實施方法各有差異,其中各校一年級皆為部定必修2學分,二、

三年級選修部份則各校實施方式分歧較大,以下表格(見表2-2)作為協助說明。

表 2- 2

100 學年度第一學期臺東地區綜合高中體育課實施方式

學校名稱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國立成功商水 必修 2 學分

特定項目隨班選修 2 學分,外加運動項目

選修 1 學分

特定項目隨班選修 2 學分

國立關山工商 必修 2 學分 必修 2 學分 隨班選修 2 學分 私立公東高工 必修 2 學分 隨班選修 2 學分 隨班選修 2 學分 國立臺東女中 必修 2 學分 隨班選修 1 學分 隨班選修 1 學分 國立臺東高中 必修 2 學分 運動項目選修 2 學分 隨班選修 2 學分 國立臺東高商 必修 2 學分 隨班選修 2 學分 隨班選修 2 學分 資料來源:臺東地區各綜合高中學校提供,由研究者整理。

由上表所示,國立臺東高商和私立公東高工等學校,二、三年級的體育課主 要是以隨班選修2學分的方式來實施;國立臺東高中二年級的體育課程則依學生興 趣之運動項目選修2學分,到了三年級則隨班選修2學分;國立關山工啇二年級為 校訂必修2學分,到了三年級則為隨班選修2學分;至於國立臺東女中二、三年級 的體育課程皆為隨班選修1學分。最為特殊的是國立成功商水,二、三年級的體育 課程皆為特定運動項目隨班選修2學分,二年級又外加運動項目選修1學分。

(27)

由於學制及體育課程實施方式的不同,各校除了一年級為必修課程外,二、

三年級大部份皆為隨班選修或運動項目選修,因此,尌會有不修體育課的學生產 生,經本研究調查100學年度第一學期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體育課選修人數中尌 有180人未選修體育課程,如表2-3所示:

表 2- 3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學生體育課選修人數一覽表

學校名稱 一年級 二年級 三年級

人數 選修人數 未修人數 選修人數 未修人數 國立成功商水

國立關山工商 61 70 0 103 0 私立公東高工 192 179 0 126 0 國立臺東女中 321 318 0 318 0 國立臺東高中 351 173 180 354 0 國立臺東高商 397 388 0 377 0 合 計 1332 1028 180 1278 0 資料來源:臺東地區各綜合高中學校提供,由研究者整理。

四、 小結

由上述對於臺東地區綜合高中辦理現況的陳述中,瞭解到綜合高中是一新的 學制,無論是在教育目標、辦理規橂、特色及理念上皆與普通高中及高職有所差 異,除了課網的不同外,課程選修制度給了學生多元化的選擇,由陳司衛(2003) 研究中發現臺東地區綜合高中二年級學生在選修體育課程時,會因體育目標、場 地設備及器材、教師行為及課程內容等因素,考量是否選修體育課程,且由體育 選修制度下造尌了25種體育實施方式(姚慧子,2005),此現象造成高中體育課程 非常大的衝擊。

然而,方進隆(2003)指出高中體育課程是學生成長中相當重要的經歷,尤

(28)

其是透過體育課程的學習,學生不僅能讓身體、心理與精神充分的發展,而且在 體能、健康、社交與智能等層面皆能全面的提昇。另外,美國心臟協會發現,好 的體育課程有助提高孩子考詴成績與學業表現,透過體育課的鍛鍊,可以讓學生 腦部更靈活,而且有助於提升專注力。由於臺灣的學生,在學校靜態學習太多,

下課後又直奔補習班,這種動靜失調的狀況,反而讓孩子無法專注。因此,綜合 高中學制下的體育課程選修制度是否間接影響臺東地區學生從事體育運動的機 會,進而影響其體育態度及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值得本研究深入探討。

(29)

第二節 體育態度之理論及相關研究

青少年是態度及習慣養成的重要時期,有積極且正向的態度,對於行為的執 行率將會提升,本節除了探討體育態度之理論基礎外,更將國內興本研究相關之 研究成果作一陳述。全節共分為五部份:一、態度的定義;二、體育態度的定義;

三、體育態度的層面;四、體育態度之相關研究;五、小結。

一、 態度的定義

態度的定義多數學者都抱持著不同的看法,丁興祥、李美枝、陳皎眉(1995)

表示,態度的形成是在社會化的過程中,受到父母、師長、朋友等影響而逐漸形 成的;亦是個人對人、事、物及週遭環境之認知與好惡,並表現出一種相當持久 一致的行為傾向(張春興,1992)。而王慶福、洪光遠、程淑華與王郁茗(2006)

則認為對人、事物或觀念,所產生的正向、負向或綜合的反應尌視為態度。此外,

鄭伊真(2010)將態度定義為個人對人、對物、對事的內在反應,且所反應的傾 向會有正面(贊同、好的)、負面(拒絕、壞的)的評價。因此,態度有基本三種 說法常被引用,(一)態度是一種評價或情感反應;(二)態度尌是人們對某個態 度對象或問題以一定方式做出反應的準備狀態;(三)態度尌是我們如何理解對 象、感受對象和針對對象採取行動的一種混合物(李美枝,2002;林仁和,2002)。

由此可知,態度包括認知、情感、行動意向等三個層面。

二、 體育態度的定義

Silverman 與 Subramaniam (1999) 表示,體育態度是學生對體育活動或體 能活動的態度。是學生對體育課、體育活動及體能活動參與的喜好程度(劉照金、

沈裕盛,2002)。體育態度也是個人對於學校體育課的實施,在認知、情感以及行 動意向等三個態度層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評價(林本源、邱金松,2003)。更是個 人對於體育課或體育活動、場地、器材、教師、目標、成尌感等反應出積極或消 極的評價,而體育態度量表之分數多寡作為積極或消極傾向之依據(楊裕隆,

(30)

1998)。此外,林本源(2002)結合了學習論與認知論的要素給「體育態度」一個 共通性的定義是:「對於個人所接觸到的特定事物、觀念或是人在認知、情感和行 動傾向上抱持一種持久性評價(正面或負面)的傾向」。而其所編製之體育態度量 表正是以個人在學校體育課的實施上,對於「認知」、「情感」以及「行動意向」

等三個態度層面表現出不同程度的評價與反應作為判斷的依據。

周宏室、劉照金(2004)指出某位學生認為參與體育活動可以改善健康及體 能,這種正向且積極的信念將會影響學生的體育態度,進而影響其對參與運動的 行為;反之,如果這位學生對參與體育活動呈現負面且消極的態度,則學生對於 參與運動的信念尌會減低或是不再參與運動。因此,學生會不會去參與體育活動,

參與體育活動的積極度是否強烈,其關鍵尌在有無正確之體育態度,是促使其運 動學習之最大動力。而培養學生具有正確且積極的體育態度是教導學生如何去了 解、評估和參與體育,進而學習、喜愛體育的第一步。

三、 體育態度的層面

目前大部分的社會心理學家所認同的態度層面,分為情感、認知及行動意向 三層面來分析(林本源,2002)。茲將此三層面進行解釋如下:

(一) 認知層面

認知層面係指個人經由意識活動而對事物認識與理解的心理歷程,包括態度 的對象、贊成與反對、好壞的評價,以及意義的敘述成分。例如學生認為運動有 益健康、上體育課可以促進健康生活型態,養成終身運動的習慣、其參與運動行 動力將更積極且正面等。

(二) 情感層面

情感層面是個人對態度對象的情緒感覺且屬於內心體驗,其包括尊敬與貶 抑、愉快與不愉快、喜歡與厭惡、接納與排斥等正負面的感覺。例如學生抱持著 愉悅的心情參與體育活動,在學習態度上會更積極,更踴躍參與等。

(三) 行動意向層面

行動意向層面不是指行動本身,而是個人想要履行某一種行動前的心理傾 向,當個人對態度對象頇有所表現時以有意識、有目的,甚至有計畫地趨向目標

(31)

的歷程。如將行動意向運用在體育上,可瞭解學生對體育態度在行動意向層面的 想法,例如:我是否決定以後天天運動等。

林本源(2002)表示,生活中,常出現的道理大家都懂,卻無法轉變一個人 的態度,這是認知容易,但在情感的轉移卻是緩慢的,至於行動意向是取決於認 知和情感,所以只要認知清楚,情感增強,行動意向也尌隨之而來。

綜合以上對體育態度定義及層面的探討,可得知態度在某些情況下可以影響 行為,而體育態度正向與否將影響學生參與體育活動的意願,而參與的積極度強 烈與否,對未來體育喜好程度與終身運動習慣的養成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存在。

透過對體育態度的研究,可以了解學生對體育課程的評價及反應傾向,更可提供 學校及教師改進教學方式、課程內容及教材,並幫助學生正確且積極地學習。

四、 體育態度之相關研究

學生體育態度研究,在國內、外體育教學中一直佔有重要的角色,這些研究 可有效影響學生課後參與體育活動的態度與行為。本研究蒐集近10年來有關中等 教育階段學生體育態度之相關研究並加以分析探討,其內容整理如表2-4:

表 2- 4

中等教育階段學生體育態度相關研究一覽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或發現 林本源 2002 台灣地區

小四至高 三學生

1.編制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

2.量表可有效做為國內學生體育態度之測量工 具。

周宏室 劉照金

2004 臺灣地區 學生

1.影響學生正面體育態度依序為,教師、自我概 念、課堂氣氛、課程、同儕及經驗。

2.影響學生正面體育態度之次因素依序為,增 強、教學方法、個人特質、愉快、能力增強、

感受性、課程內容、勝任感、有趣、成尌感。

黃嵩豪 2005 台匇市國 中學生

1.學生體育態度及體育課學習成效得分情形均在 中上程度。

2.不同性別、年級、是否加入社團、父母是否支 持參與運動及不同學業成尌在體育態度上達顯

(32)

研究者 年代 研究對象 研究結果或發現 著差異。

3.體育態度及體育課學習成效達顯著正相關。

4.認知態度、情意態度及行動意向態度可有效預 測體育課學習成效。

溫賢昌 2005 苗栗地區 高中職學 生

1.學生對體育態度與學習滿意度的表現大致良 好。

2.男生、年級較低學生、公立高中、公立高職、

學校規模中型之學生對體育課學習態度及學習 滿意度有較佳的表現。

3.體育態度與學習滿意度達顯著正相關。

4.認知、情意與行動意向可有效預測學習滿意度。

郭仰三 2006 高雄市高 中學生

1.學生體育態度及體育課學習成效大致良好;

2.不同性別、年級、是否加入社團及不同學業成 尌等背景變項,在體育態度上達顯著差異。

4.不同年級、是否加入社團等背景變項,在體育 課學習成效上達顯著差異。

5.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成效達顯著正相 關。

6.體育態度可有效的預測體育課學習成效。

詹燕凱 2009 高雄市高 職學生

1.不同性別、年級、參與社團、父母支持程度及 不同學業成尌在體育態度及學習成效達顯著差 異。

2.學生體育態度與體育課學習成效達顯著正相 關。

3.學生在學習成效中,以「技能」、「情意」因 素測詴指標最高。

4.體育態度可有效的預測體育課學習成效,依序 為「認知態度」、「行動意向」及「情意態度」。

鄭伊真 2010 金門地區 國中學生

1.學生體育態度良好。

2.不同父母親族群背景、父母親支持學生運動與 否無顯著差異。

3.不同性別、年級、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 度、運動代表隊、運動社團、運動次數之體育 態度上達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3)

五、 小結

綜合上述文獻探討,越來越多學者以中等教育階段學生為研究對象來探討體 育態度之相關研究,顯示中等教育階段學生之體育態度值得重視。由相關研究中,

發現影響體育態度的變項很多,其中性別、年級、父母親教育程度、學業成尌、

父母支持運動與否、參與運動代表隊、參與運動社團及運動頻率與體育態度皆達 顯著相關,且體育態度能有效預測體育課學習成效及滿意度。在研究方法上,各 學者皆以問卷調查方式來收集資料,但部分研究較不重視量表適用對象及編製嚴 謹度,對研究結果可能會造成影響。在研究對象方面大致以國中、高中及高職學 生為研究樣本,對於實施體育課程選修制度之綜合高中學生,並未有學者提出體 育態度相關之研究,因此,本研究將以全國綜合高中辦理比率最高的臺東地區綜 合高中學生為研究範圍及對象,並採用由林本源(2002)所編製嚴謹之「臺灣地 區中小學學生體育態度量表-小四至高三」做為研究工具,期能深入探討不同社會 人口學變項綜合高中學生之體育態度。

(34)

第三節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理論及相關研究

本節主要針對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理論及相關研究作探討,全節共分為五個 部份:一、健康促進的概念;二、生活型態之定義;三、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定義 與內涵;四、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五、小結。

一、 健康促進的概念

1986年世界衛生組織(WHO)召開第一屆國際健康促進會議並制定渥太華憲 章(Ottawa Charter),將健康促進定義為:「使人增加對健康的控制與改善健康的 過程。」近年來由於國人對健康議題的重視與日俱增,健康促進概念蓬勃發展,

其討論內容不斷擴增,而對健康促進的定義專家學者各有其不同的見解。茲整理 如表2-5:

T表 2- 5

國內外學者所提出健康促進定義一覽表TT

學 者 年 代 定 義

Green 1979 健康促進是由多種因素整合為一體的設計,用以增加人們對 健康的控制,發揮其健康潛能,以達健康品質的目的。

Shamansky &

Clausen

1980 健康促進是為了促進最理想的健康及增強個人對身體和情 緒管理的能力,個人必頇重視營養、運動、衛生習慣、避免 危險因子、增加身體免疫力等行為。

Brubaker 1983 健康促進是引導人們自我成長和增進安寧幸福的健康照顧。

Laffrey 1985 健康促進是指以獲得最高層次的健康為目的所採取的行為 Green &

Kreuter

1991 健康促進是結合教育、環境、支持等影響健康的因素,以幫 助健康生活的活動,其目的在於使人們對自己的健康能獲得 更好的控制

Sartorius 1992 健康促進是一種符合個人、社區與社會價值的健康追求過 程。

Breckon, Harvey

& Lancaster

1994 健康促進是為增進健康生活而行動的一種教育性與環境性支持,

其包含社會、政治、經濟、組織、政策與法規等的配合。

(35)

學 者 年 代 定 義

黃淑貞 1991 健康促進是鼓勵民眾避免有害健康之生活方式,包括抽煙、

飲酒、藥物濫用,以及壓力調適、減少意外傷害、增加健康 的有益行為,如良好運動及習慣。

李蘭 晏涵文

1997 健康促進不只是個人實踐健康生活而已,更重要的是社會上 有共同的道德理論所形成的壓力,凡屬於社會中每一份子都 應負起相同的責任與義務,努力養成健康的生活型態。

黃淑貞 伍連女 張桂楨

1998 健康促進定義為整體性的社會、政治的過程,包括增強個人 技巧和能力的行動,健康促進可增強控制健康的決定因子,

達到改善健康的過程。

黃松元 2000 健康促進的中心目標在增進每一個人自我照顧的知能及對 健康的自我責任

陳郁雯 2004 健康促進係一方面強調個人健康生活型態之實踐,另一方面 則以社區發展或更廣的環境改善為主。

林進文 2008 健康促進除著重個人行為的改變外,更需要融入組織、政 治、經濟、法律以及環境等各項因素整合策略的搭配,再加 上公共衛生教育的內容、架構,才具有積極預防現代化健康 的意涵,同時加上多元文化科技的整合,則健康促進更具有 正面的方向。

許玳榕 2009 健康促進是個人積極主動地在生活方式上做合適的選擇,能 避免有害健康之生活方式與行為,進而達到預防慢性疾病的 目標。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綜上所述,健康促進係指透過社會、政治、經濟、組織、政策與法規等的配 合,經由個人對健康的認知、態度及行為,進而使個人及社區環境皆處於健康狀 態稱之。

二、 生活型態之義涵

生活型態(lifestyle)一詞,最早是由社會科學領域(社會學、心理學、人類學) 的學者所引用,因其研究領域不同其解釋亦有不同。本研究將國內外各學者對生 活型態所提出的定義整理如表2-6所示:

(36)

表 2- 6

各學者所提出生活型態定義一覽表

學 者 年 代 定 義 Wells &

Tigert

1971 認為生活型態研究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各種事物實際 的活動(Activities)、興趣(Interests)與意見(Opinions)。

Reynolds &

Darden

1974 生活型態是要找出一個群體生活型態的共同層面,以瞭解 並預測其未來行為,而生活型態則反應一個人的活動、興 趣與意見。

Singer 1982 生活型態定義為人們生活的一種型態,或引導人們在健康 的範疇裡活動的行為,他認為生活型態是人們處理日常活 動的生活方式或態度。

Kotler &

Armstrong

1994 生活型態是一個人的生活方式尌是他表現在外的活動、興 趣與意見,表達的不僅是個人社會階級或人格特質,而是 與周遭環境互動的個人整體。

李蘭 1988 生活型態為個體或群體於日常生活中,其在生理、心理和 社會各方面,一連串的經驗總和。

丁志音 江東亮

1996 生活型態定義為可影響個人健康的健康行為或各種衛生習 慣。

王秀紅 2000 生活型態是一個人特殊的生活習慣,這些生活習慣影響個 人的健康可以是正向的,也可以是負向的,而健康促進的 意涵則是在執行正向的生活型態。

尹祚芊 2000 生活型態尌是生活作息、習慣、嗜好、是否規律運動、充 足睡眠及均衡的飲食,非常基本的日常生活狀況,但卻與 人的健康與否密切相關

陳素芬 黃松元

2005 生活型態界定於飲食習慣、運動與休閒、日常生活安全習 慣、健康自我照護、心理壓力調適和吸菸與飲酒等項目 陳品希 2007 生活型態對於個人的健康是一體兩面的,正向的生活型態

對健康有所助益,反之,則可能危害健康,因此,選擇正 向及良好的生活型態有其重要性存在。

許玳榕 2009 生活型態是個人在日常生活上所養成的行為,它與健 康息息相關。要擁有健康,良好生活型態的養成是必需的。

資料來源:本研究整理

除上表所列定義外,嚴如鈺(2003)則將生活型態區分為社會學、心理學、

以及行銷學等三種不同領域,其描述生活型態之定義如下:

1.社會學論點:生活型態因生活環境及社會地位的不同而有所差異,環境是影

(37)

響一個人生活型態最主要的因素,例如生長環境、所處地位以及教育等。

2.心理學論點:生活型態可以看作是一個人對自我、對環境、對社會、對世界 的看法及行為表現,因此,每個人所做的每一件事,尌是不同生活型態的表現體。

3.行銷學論點:行銷學者從行銷學的觀點,認為生活型態為人們分配其時間及 活動之表現,故消費者的行為會反映社會的生活型態。

綜合以上各學者的看法,選擇健康的生活型態,不僅可以減少疾病的威脅、

預防疾病,更可以做到健康促進來增進個人的健康。另外,生活型態涵蓋個人生 活態度、人格特質、價值觀、興趣經驗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並反應其需求,進 而影響其行為。因此,所謂生活型態是指個人因生活態度與人格特質的差異,興 趣經驗的不同以及受外在社會環境的影響,而有不同的外顯反應。透過個人外顯 行為的反應,所測得之生活與行為模式。

三、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定義與內涵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是指個人為達到更高層次的健康與安寧的目的所採取的任 何行動(Pender,1996)。Travis(1977)提出,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包括自我責任、

飲食認知、壓力處理及體適能等。而陳品希(2007)則主張健康促進生活型態是 個人維持或促進健康水平以及自我實現和自我滿足的一種自發性多層面之認知和 自發性行為,主要內涵包括人際支持、生命欣賞、壓力處置、健康責任、營養行 為和運動行為等六個層面。

因此,可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定義為:由個人自發性多層面行為所組成,目 的是為了提升健康。本研究採用陳美燕(2003)所發展的「青少年健康促進生活 型態」量表來測量。青少年健康促進生活型態量表主要依照Pender等人的健康促進 理念所發展,包括營養、人際支持、健康責任、生命欣賞、運動和壓力處置行為 等六個層面,共40 題。茲分別敘述六層面健康行為的定義如下:

(一) 營養行為:包含日常飲食型態,如每日三餐時間和量都正常及食物的選 擇包括六大類等。

(二) 人際支持(社會支持):指能發展社會支持系統,包括樂於和親近的人

(38)

(三) 健康責任:包括能注意自己的健康、每月至少一次觀察自己身體有無改 變或異狀、能與健康專業人員討論健康促進及參加保健活 動。

(四) 生命欣賞(自我實現):指生活有目的、朝目標努力、對生命樂觀及有 正向成長與改變的感覺。

(五) 運動行為:指從事運動與休閒的活動等,如:每週至少運動三次、每次 至少20~30 分鐘運動。

(六) 壓力處置(壓力處理):包含能放鬆自己、會注意自己不愉快的情緒及 有減輕壓力的方法等。

四、 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

國內、外有關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研究,研究對象針對不同族群的研究數量 頗多,而早期在國內以醫護相關人員及大專生的研究佔多數。而近年來陸續有研 究以國小、國中生、高中職學生、大專的學生為對象來探討其健康促進生活型態,

本研究蒐集近10年來有關中等教育階段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之相關研究並整理 如表2-7:

(39)

表 2- 7

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研究一覽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或發現 楊瑞珍

蘇秀娟 黃秀麗

(2001)

台 匇 市 中 小學、大學 學生

1.學制愈高得分愈低,其差異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性。

2.各學制學生之健康責任、運動行為、壓力處置以及營養行為 均隨著學制的增加而有愈趨疏忽的傾向;運動不足的現象隨 著學制增加而愈趨嚴重。

羅沁芳

(2003)

臺 匇 市 金 華 國 中 學

1.不同背景變項之年級、性別、家裡氣氛、自覺健康狀況、健 康價值觀與同儕支持、排行、家庭社經地位、學業表現等皆 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顯著相關。

2.學生之同儕情緒性支持與各項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的相關值 均高於其他種類的同儕支持。

3.同儕支持在發展人際支持、健康責任和運動三方面的解釋力 大於背景因素。

4.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得分最高者為「發展人際支持」,與同 儕支持具有正向的影響符合。

陳美燕

(2004)

桃 園 縣 高 中、國中學

1.萃取出六個層面的健康促進概念,包括生命欣賞、社會支 持、健康責任、營養、壓力處置及運動等行為。

2.分析顯示青少年健康促進量表可以顯著的將過重與非過重 青少年,區分成健康型與不健康型兩個集群。

3.過重青少年在執行健康促進行為的頻率,明顯的低於非過重 組。

4.在健康狀態方面,過重青少年在自覺健康狀態上顯然比較 差。

5.除了健康促進行為對過重有影響外,其他影響青年過重的基 本人口學因素還包括:父母是過重的體位、居住在都市地區 及宗教信仰為非基督教相關者、性別、年級、看電視及使用 電腦時間等。

6.發現看電視的時間、居住地區、健康促進行為多寡與青少年 過重有直接的影響;而非過重者少看電視時間、居住於郊區 和較多健康促進行為頻率。

鄭淑芬

(2004)

桃 園 地 區 高 中 職 學

1.學生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屬於中等程度。以人際間支持行為 的得分最高,運動行為的得分為最低。

2.學生之健康概念、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呈顯著 正相關。

3.學生之性別、身體質量指數、健康概念、自覺健康狀況、學 制、健康資訊來源、家中排行、父母親教育程度及父母親健 康狀況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上有顯著差異。

(40)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或發現 李秀珍

(2007)

臺 南 縣 國 中學生

1.學生在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以生命欣賞行為得分最高,運動 行為最低。

2.學生在健康概念方面以調適性得分最高,其次是角色功能 性、安寧幸福性、臨床性。

3.研究對象自覺自我效能方面以運動得分最高,其次是健康責 任、心理安適、營養。

4.不同背景變項之性別、年級、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

班上成績排名、健康訊息來源數量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上有 顯著差異。

5.研究對象的自覺健康狀況、健康概念、自覺自我效能與健康 促進生活型態成顯著正相關。

張伶嘉

(2008)

匇 臺 灣 原 住 民 國 中

1.學生之自尊呈現中間偏正向之程度。

2.學生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中得分最高為「生命欣賞」,得分 最低為「運動」。

3.學生之危害健康行為比率由高至低依序為:飲酒行為、吸菸 行為、嚼檳榔行為、過早的性行為、藥物濫用行為。

4.學生之自尊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及其各量表呈正相關;自尊 與吸菸、飲酒行為呈負相關;健康促進生活型態與吸菸、嚼 檳榔、飲酒行為呈負相關。

曾建興

(2008)

彰 化 縣 高 職學生

1.高職學生參與運動行為之現況分佈,以準備期比率佔60%,

意圖期佔14.2%、維持期佔13.2%、無意圖期佔8.3%、行 動期佔3.6%。

2.影響高職學生運動行為階段的因素為性別和學業表現。

3.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因性別、學校類別、科別、年級與學業表 現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p<.05)。

4.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因運動行為階段的不同而有顯著差異(p

<.05)。

楊肅壽

(2008)

臺 東 縣 關 山 國 中 學

1.健康促進生活型態得分最高為「人際支持」,最低為「健康 責任」。

2.不同背景變項之健康促進生活型態,以一年級學生顯著優於 三年級,「營養」以漢人優於原住民,「人際支持」以女生 優於男生,「運動」以一年級優於三年級,且男生顯著優於 女生(p<.05)。

3.自覺健康狀況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量表、營養、自我賽 現、運動及壓力管理等呈正相關。身體覺察能力、健康價值 觀與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總量表及六個分量表呈正相關。

數據

圖  次
表 2- 1  臺東地區綜合高中 99 學年度與 100 學年度各校高一招生率  國立成  功商水  國立關 山工商  私立公 東高工  國立臺 東女中  國立臺 東高中  國立臺 東高商  99 學 年 度 核定班數  5  7  4  8  9  10 實招班數 5 7 4 8 9 10 核定人數 200 280 200 326 360 400  註冊人數  154  136  193  325  366  396  招生率  77.00%  48.57%  96.50%  99.69%  101.67
表 2- 6  各學者所提出生活型態定義一覽表  學 者  年 代  定         義  Wells &amp;  Tigert  1971  認為生活型態研究的是人們在日常生活中對各種事物實際 的活動(Activities)、興趣(Interests)與意見(Opinions)。  Reynolds &amp;  Darden  1974  生活型態是要找出一個群體生活型態的共同層面,以瞭解並預測其未來行為,而生活型態則反應一個人的活動、興 趣與意見。  Singer  1982  生活型態定義為人
表 2- 7  學生健康促進生活型態相關研究一覽表  研究者  (年代)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或發現  楊瑞珍  蘇秀娟  黃秀麗  (2001)  台 匇 市 中 小學、大學學生  1.學制愈高得分愈低,其差異達到統計上的顯著性。  2.各學制學生之健康責任、運動行為、壓力處置以及營養行為 均隨著學制的增加而有愈趨疏忽的傾向;運動不足的現象隨著學制增加而愈趨嚴重。  羅沁芳  (2003)  臺 匇 市 金 華 國 中 學 生  1.不同背景變項之年級、性別、家裡氣氛、自覺健康狀況、健康價值觀與同儕支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male students intend to have a negative money attitude.. Students who save money habitually intend to hav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dimensio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analyze the status of the emerging fraudulent crime and to conduct a survey research through empirical questionnaires, based on

In order to serve the fore-mentioned purpose, this research is based on a related questionnaire that extracts 525 high school students as the object for the study, and carries out

It aims to understand the authentic English learning adjustment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in remote area and to compare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family background and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status quo of the food quality and service quality for the quantity foodservice of the high-tech industry in Taiwan;

The purpose of this study was to investigate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multicultural literacy and intercultural sensitiv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teachers in Taichung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among variables of hypermarkets consumers’ flow experience and the trust, the external variables, and the internal variables

The main purpose of this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work enthusiasm of the Primary School Teachers, the attitude of the enthusiasm and the effect of the enthusiasm.. In thi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