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

Copied!
172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王明泉 博士

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 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萬

華區為例

研究生:許惠佳 撰

中華民國一 ○ 二年八月

(2)

ii

(3)

國立臺東大學教育學系 課程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 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萬

華區為例

研究生:許惠佳 撰 指導教授:王明泉 博士

中華民國一 ○ 二年八月

(4)

iv

(5)

v

(6)

vi

謝 誌

回顧研究所的學習生涯,雖然忙碌,但也豐富了我的生命,開拓我的視野,

讓我獲益良多。這本論文得以順利完成,要感謝許多良師益友的幫忙與協助。

首先,我要感謝指導教授王明泉教授的悉心指導,不論是研究的方法與啟發 及研究資源的提供,都讓我獲益無窮。王教授時時關心論文的進度,在我慌亂時,

更是幫我加油打氣,建立信心;不厭其煩,一次又一次耐心為我修改論文,我的 論文才得以完成。論文口試期間,承蒙林育毅教授和劉佳樂教授細心審閱論文,

給予我許多寶貴的意見,使論文更臻完善,在此敬上我最深的謝意。

論文撰寫期間,感謝暑課研的同學們熱心幫助,尤其是我的戰友秋菊,在需 要時互相打氣、鼓勵並提供寶貴的資訊。在問卷發放期間,感謝協助學校導師及 英語科老師們,讓我的問卷能順利發放及收回。

最後,更要感謝我最親愛的家人及男友仕偉,讓我有勇氣追求夢想,謝謝你 們的包容與體諒,才讓我得以無後顧之憂。

一路走來,讓我學會了感恩,萬分感謝,盡在不言中,謹將這份殊榮獻給您 們。

惠佳 謹誌 2013 年 8 月

(7)

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 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

以臺北市萬華區為例

作者:許惠佳

國立臺東大學 教育學系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的現 況、差異情形與相關性。本研究採用問卷調查法,採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學 校英語學習態度量表」以及「英語學習策略量表」為研究工具,抽取臺北市萬華 區四所市立國中,共706名國中生為樣本進行研究。施測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

t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積差相關及逐步多元迴歸等統計方法加以分 析。本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一、臺北市萬華區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強度、英語學習態度感受度、英語學習 策略使用上大致良好。

二、在英語學習動機方面,臺北市萬華區國中女生在外在動機與學校課程得分上 高於男生。

三、在英語學習態度方面,臺北市萬華區國中女生對教師教學的態度及專心主動 的態度上高於男生,但在完成作業的態度及對課程評量的態度上,則是男生 高於女生。

四、在英語學習策略方面,臺北市萬華區國中女生在記憶策略、認知策略、補償 策略、後設認知策略、社會策略上高於男生。

五、臺北市萬華區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會因性 別、年級、補習經驗、出國經驗、校內英語成績而具有差異。

六、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英語學習策略三者間具有正相關。

七、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對英語學習策略具部分預測力。

最後,依據研究發現提出教育與輔導建議以及未來研究建議,以供教育工作 者、相關輔導人員及未來研究之參考。

關鍵詞: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英語學習策略

(8)

The relevant research on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and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taking Wan-Hua District of Taipei City as example

Hsu Hui-Chia Abstract

The purpose of the study is to explore the current situation, difference and correlation among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strategy. With the research instruments of separate scaling tables for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and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this study utilizes the survey method of questionnaire to carry out the research, sampling 706 students out of four municipal junior high schools in Wan-Hua district of Taipei city. Data collected is further processed by statistical analysis including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and Multi-regression. The major findings can be concluded as follows:

1. The strength of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sensation of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and the strategy of English learning for students in Wan-Hua district of Taipei city appear to be well approximately.

2. In the dimension of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the scores of external motivation and school curriculum for girl students are higher than those for boy students in Wan-Hua junior high schools.

3. In the dimension of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the attitude of girl students to teacher teaching and active attention is higher than that of boy students, while the attitude of boy students to assignment completion and curriculum measurement turns up to be better than that of girl students.

4. In the dimension of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the strategies of memory, cognition, compensation, post-cognition, and society for girl students are higher than those for

(9)

boy students.

5.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strategy f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re with differences among genders, grades, experiences of cramming, experiences of going abroad, and intramural grading of English.

6.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ttitude, and strategy appear to be positively correlated.

7. The dimensions of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and attitude possess partial predictability to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Lastly, the study, according to research findings, presents education and counseling suggestions to educators, related guidance officers, and future researchers as references.

Keywords : English learning motivation, English learning attitude, English learning strategy

(10)

iv

目 次

中文摘要 ... i

英文摘要……….. ii

目次………..iv

表次………..vi

圖次………..ix

第一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4

第三節 研究問題...4

第四節 名詞釋義 ... 5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 7

第二章 文獻探討 ... 9

第一節 英語學習動機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 9

第二節 英語學習態度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 23

第三節 英語學習策略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 30

第四節 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 ... 39

第三章 研究方法 ... 4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43

(11)

第二節 研究假設 ... 47

第三節 研究對象 ... 49

第四節 研究方法與工具 ... 50

第五節 實施程序 ... 67

第六節 資料處理及分析 ... 70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 71

第一節 樣本的描述分析 ... 71

第二節 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現況 分析 ... 75

第三節 不同背景變項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 學習策略之差異分析 ... 81

第四節 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分析 ... 112

第五節 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對英語學習策略之預測力分析 .. 116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 127

第一節 研究發現 ... 127

第二節 結論 ... 133

第三節 建議 ... 138

參考文獻 ... 140

附錄 ... 152

(12)

vi

表 次

表 2-1-1 歸因理論三個向度分析... ... 18

表 2-1-2 英語學習動機相關之實徵研究文獻整理摘要表... ... 20

表 2-2-1 英語學習態度相關之實徵研究文獻整理摘要表... ... .28

表 2-3-1 英語學習態度相關之實徵研究文獻整理摘要表... ... .36

表 3-3-1 研究對象分配表... ... .50

表 3-4-1 英語學習動機各分量表三種不同題數的平均數、標準差與 α 係數... .52

表 3-4-2 英語學習動機 50 題與 40 題各分量表的相關... ... .52

表 3-4-3 英語學習動機 50 題與 32 題各分量表的相關... ... .53

表 3-4-4 英語學習動機 50 題與 24 題各分量表的相關... ... .53

表 3-4-5 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之因素相關摘要表... ... .54

表 3-4-6 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之因素分析結果... ... .55

表 3-4-7 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各項信度... ... .56

表 3-4-8 學校英語學習態度量表之因素分析結果... ... .58

表 3-4-9 英語學習策略各分量表三種不同題數的平均數、標準差與 α 係數.... .61

表 3-4-10 英語學習策略 80 題與 60 題各分量表的相關... ... .62

表 3-4-11 英語學習策略 80 題與 48 題各分量表的相關... ... .62

表 3-4-12 英語學習策略 80 題與 36 題各分量表的相關... ... .63

表 3-4-13 英語學習策略量表之因素相關摘要表... ... .64

表 3-4-14 英語學習策略量表之因素分析結果... ... .65

表 3-4-15 英語學習策略量表各項信度... ... .66

表 4-1-1 有效樣本資料分析摘要... ... .73

表 4-2-1 英語學習動機的現況各分量表平均數與排序摘要表... ... .76

表 4-2-2 英語學習態度的現況各分量表平均數與排序摘要表... ... .77

(13)

表 4-2-3 英語學習態度的現況各分量表平均數與排序摘要表... ... .78

表 4-2-4 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之整體情形分析.... ... 81

表 4-3-1 不同「性別」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之 t 考驗分析.... ... 82

表 4-3-2 不同「性別」國中生在英語學習態度之 t 考驗分析.... ... 83

表 4-3-3 不同「性別」國中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之 t 考驗分析.... ... 84

表 4-3-4 不同「年級」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之變異數分析.... ... 85

表 4-3-5 不同「年級」國中生在英語學習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 86

表 4-3-6 不同「年級」國中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之變異數分析.... ... 87

表 4-3-7 不同「學校額外英語教材」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之 t 考驗分析. ... 88

表 4-3-8 不同「學校額外英語教材」國中生在英語學習態度之 t 考驗分析. ... 88

表 4-3-9 不同「學校額外英語教材」國中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之 t 考驗分析. ... 89

表 4-3-10 不同「補習經驗」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之變異數分析.... ... 90

表 4-3-11 不同「補習經驗」國中生在英語學習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 91

表 4-3-12 不同「補習經驗」國中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之變異數分析.... ... 92

表 4-3-13 不同「出國經驗」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之變異數分析.... ... 93

表 4-3-14 不同「出國經驗」國中生在英語學習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 94

表 4-3-15 不同「出國經驗」國中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之變異數分析.... ... 95

表 4-3-16 不同「校內英文成績」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之變異數分析.... ... 96

表 4-3-17 不同「校內英文成績」國中生在英語學習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 97

表 4-3-18 不同「校內英文成績」國中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之變異數分析.... ... 98

表 4-3-19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之變異數分析.... ... 99

表 4-3-20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國中生在英語學習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 100

表 4-3-21 不同「父親教育程度」國中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之變異數分析.... ... 101

表 4-3-22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之變異數分析.... ... 103

表 4-3-23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國中生在英語學習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 104

(14)

表 4-3-24 不同「母親教育程度」國中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之變異數分析.... ... 105

表 4-3-25 不同「父親族群」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之變異數分析.... ... 106

表 4-3-26 不同「父親族群」國中生在英語學習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 107

表 4-3-27 不同「父親族群」國中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之變異數分析.... ... 108

表 4-3-28 不同「母親族群」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之變異數分析.... ... 109

表 4-3-29 不同「母親族群」國中生在英語學習態度之變異數分析.... ... 110

表 4-3-30 不同「母親族群」國中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之變異數分析.... ... 111

表 4-4-1 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態度之相關分析.... ... 113

表 4-4-2 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分析.... ... 114

表 4-4-3 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分析.... ... 115

表 4-5-1 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預測「記憶策略」層面之多元 逐步迴歸分析摘要表.... ... 117

表 4-5-2 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預測「認知策略」層面之多元 迴歸分析摘要表.... ... 117

表 4-5-3 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預測「補償策略」層面之多元 迴歸分析摘要表.... ... 118

表 4-5-4 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預測「後設認知策略」層面之 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119

表 4-5-5 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預測「情意策略」層面之多元 迴歸分析摘要表.... ... 120

表 4-5-6 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預測「社會策略」層面之多元 迴歸分析摘要表.... ... 121

表 4-5-7 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對預測「整體英語學習策略」 層面之多元迴歸分析摘要表.... ... 121

表 4-5-8 本研究實證結果與假設驗證.... ... 123

(15)

圖 次

圖 2-3-1 直接與間接六種策略之關係 ... 32 圖 3-1-1 研究架構圖 ... 44 圖 3-6-1 研究流程圖 ... 69

(16)

第一章 緒論

本章首先說明本研究之研究背景與動機,其次陳述研究目的與研究問題,再者就 重要名詞予以釋義,最後提出本研究之限制。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語言是人類溝通、傳達個人思想、表達個人觀念之工具,也是一切學習之基礎。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地球村的時代,臺灣與國際間商業、貿易、文化與經濟活動 往來更加頻繁,在世界各地的國際性場合中,英語顯然是與國際溝通交流的重要工 具。基於國際化,外語能力是所有地球村成員們必備的技能,而英語是其中最常用的 語言,目前幾乎已是成為世界公民交流的必備工具,若缺乏英語能力將可能會喪失開 拓視野與世界競爭的條件,無法掌握世界的脈動。換言之,具備良好的英語溝通能力 儼然已成為必備的基本能力之一,英語教學也在世界各地一直佔有舉足輕重的角色。

由此可見,學習英語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

依據九年一貫課程標準,臺灣的國民小學自民國九十年起於五年級全面實施英語 課程,更於民國九十四年起於三年級全面實施英語課程(教育部,2000);有些學校 更是向下延伸從小學二年級,甚至小學一年級開始於英語教學(詹餘靜,2006)。九 年一貫國小英語課程的目標除了強調學習語言的基本溝通能力之外,同時更注重學生 英語學習興趣之提升;但真正培訓學生學習英語之能力還是在國中階段。

在國小階段,評量方式不限於筆試,採多元評量。九年一貫體制下的國中九年級 生仍有基測升學壓力;除此之外,每次的段考評量成績不僅影響全班及全校排名,更 影響到申請免試入學的分發(黃琪雯,2008)。十二年國教體制下的學生國中七、八年 級生,英語教學上從國際化的角度來看待英語,將其視唯一溝通的語言工具,重視英 語為生活用語,但每年的五月仍需參加會考,會考內容包含筆試及聽力,英聽成績於 104 年起正式採計,沒通過者需接受補救教學。首次面對計分影響的就是就讀國中七 年級的學生。不論是基測、免試入學及十二年國教的英語會考都會帶給學生在英語學 習上的壓力。因此在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都會影響學生在學 習英語上的效果。因研究者在臺北市萬華區擔任教職,進一步想瞭解萬華區國中生在 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現況及相關性。

動機是支持學習者願意承擔較高難度心智活動的一種動力,也是自我調制學習的

(17)

要素(林珊如、劉旨峰、袁賢銘,2001)。國外學者 Ames and Ames(1989)認為動 機之定義為動力,藉著動力可創造與維持意圖與目標。張春興(1996)指出學習動機 為引起學生學習注意、維持學習興趣,且引導該學習走向教師設定的學習目標之整個 內在歷程。英語學習動機係指對某物的喜欲,而導致希望英語學習有成就的內在動機 或情感(Gardner and Symthe, 1981;張玉茹,1997)。Gardner and Lambert 於 1959 年 開始重視學習動機對外語學習之重要,國內學者也將學習動機視為英語學習成就之重 要因素來進行研究(唐璽惠,1988;張玉茹,1997;徐玉婷,2004)。好的學習動機 是促成高學習成就因素之一,所以學習動機一直是中外學者研究學習成就的關鍵重要 因素。要讓學生喜歡英語,成績進步,最重要的就是提高其學習動機。研究者閱讀許 多國內外學者理論中發現,學習動機與學習成就之間是存著關聯性的,學生想到要面 對大大小小的考試,可能會削弱學習動機,但也有可能增加他們的學習動機。身為教 育工作者,常碰到的教學困難是,心中明瞭課業學習之重要,在教材傳授課業指導上 不遺餘力。在九年一貫面臨基測的狀況下,帶著學生不停得考前衝刺,放學後留學生 個別指導,相對之下,增加了教育工作者之負擔。殊不知為大多數教育工作者知一廂 情願,學生缺乏興趣,對內容教材不感興趣,只能死背課本上的內容,這些所遇到困 難大都來自缺乏學習動機。對教育工作者來說,如何增進學生學習動機才是重要之課 題(林瓊瑤,2002)。然而和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有關的因素,卻鮮少有人在台北市萬 華區深入探究,希望藉此了解台北市萬華區國中生的英語學習動機,作為未來改進教 學與提供輔導之依據,此為研究動機之一。

學生在學習的啟蒙階段,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是非常重要的。除了引起學習動 機、培養基本英語溝通能力之外,更強調英語學習興趣的啟發及良好的學習習慣之養 成。語言學習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學習者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及正向的學習態度可以在 學習過程中勇於嘗試,不怕錯誤及失敗。所謂學習態度是指在環境影響之下,學生對 所學事物之內容,秉持著正或負面之評價(秦夢群,1992)。然而,學生是否能往前邁 進並達到學習目標,需觀看其學習態度;除此之外,良好的學習態度,在生活上步論 對事、對人較能以積極正面的態度待之。Gardner(1973)認為影響外語學習成功與 否的因素有二,一為語言能力與學習者本身智力有關,另一個是學習態度與學習者對 外語使用的接納程度有關。柯得明(2003)提出:態度對文化與語言學習是有極大的 影響力,高度正向的態度可以激發學生學習動機與個別學習行為,進而達到學習目 標,當學生學習語言時,若有積極、正向的學習態度,學習者將會收獲許多。陳秀慧

(1985)研究發現:英語學習態度和英語成就有顯著的正相關,當學生對語言課程的 安排具有積極態度的支持,則會影響學習者獲得優良的成績。研究者希望透過了解影 響國中生英語學習態度的可能因素,找出有利於學生達成有效學習之因素,進而為學

(18)

生塑造更優質的學習環境,藉以刺激改善其學習態度與行為,誘導學生達成個人所期 望得學習成效。因此,本研究試圖了解台北市萬華區國中生英語學習態度之整體狀 況,希望能進一步提供英語教學者在引導學生學習英語時一個思考方向,此為本研究 動機之二。

張酒雄、張玉茹(1998)研究顯示:學習策略是學生增進學習所採取的步驟。就 成功的語言來說,學習者一般所使用適切的策略,且其策略的使用有助於解釋其優異 的表現。對語言學習者而言,學習策略是主動、自我導向之工具,是發展語言精熟之 本質,所以學習策略常成為學者們用來探討影響學生學習成就的重要變項(周啟葶,

2007)。許多學者研究顯示,合適的學習策略能有助於學習者知識的獲得、統整、保 留及回憶(洪美玉,2011;林淑華,1999;陳秀慧,1985;楊本立,1992;楊淑晴,

1991;Meehan, 1980;Dreyer, 1992)。強烈的學習動機、積極正向的學習態度及運用 合適的學習策略,對學習者之學習結果有正面的幫助(杜慧明,2010;陳李綢,1995;

Brophy, 1987;Gagne, 1985)。楊淑晴(1991)指出,所謂的「英語學習策略」運用認 知心理學理論,檢視英語學習的訊息處理歷程,分析學習者如何儲存、獲得、檢索、

利用訊息、以輔助學習。英語學習策略訓練可幫助學習者增強信心、自我了解與自我 覺察,對自己在英語科上的學習較有信心;換言之,學到有效的讀書技巧與策略、修 正其不當的學習觀念;對英語科低成就學生的英語表現有正面的效果(郭慧雯,

2000)。綜合上述所言,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是教育工作者的重要任務。較高的學習 動機、態度與策略之學習者,較能努力去克服學習上的困難,且有較佳的學習成就。

王福林(1990)指出,在語言教學的歷程來說,教師如何藉由學習策略之教學來幫助 學生建立有效的學習策略以提高學習上的表現,並有系統、有組織的運用,是目前英 語教育工作者之重要議題。因此,想了解台北市萬華區國中生使用學習策略之現況及 頻率,此為研究動機之三。

由於學習動機、學習態度與學習策略之間有著密切的關係,善於運用學習策略者 有較高的學習動機與學習態度,三者之間有相關存在。除此之外,有鑑於動機、態度 會對學習產生影響,因此本研究試圖找出背景變項、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等 對英語學習策略的預測力,作為未來改進教學與提供輔導及研究之依據,此為研究動 機之四。

研究者在臺北市萬華區擔任教職十二年中,發現不同性別、年級、學校額外英語 教材、補習經驗、出國經驗、校內英語成績、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親族 群、母親族群可能會影響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上情 形,除此之外,彼此之間也有程度上的相關影響。因此擬定「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

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萬華區為例」作為研究方向。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

依據前述之研究動機,本研究之研究目的如下:

壹、瞭解目前臺北市萬華區國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之 整體現況。

貳、分析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校額外英語教材、補習經驗、出國經驗、校 內英語成績、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親族群、母親族群)之臺北市萬 華區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上之差異情形。

參、分析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校額外英語教材、補習經驗、出國經驗、校 內英語成績、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親族群、母親族群)之臺北市萬 華區國中生在英語學習態度上之差異情形。

肆、分析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校額外英語教材、補習經驗、出國經驗、校 內英語成績、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親族群、母親族群)之臺北市萬 華區國中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上之差異情形。

伍、探討臺北市萬華區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 情形。

陸、探討臺北市萬華區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對英語學習策略之預測 情形。

柒、依據上述研究之結果做成結論與建議,以做為教師教學之參考依據。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之研究目的,提出下列研究問題:

壹、目前臺北市萬華區國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之整體 現況為何?

貳、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校額外英語教材、補習經驗、出國經驗、校內英 語成績、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親族群、母親族群)之臺北市萬華區 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20)

參、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校額外英語教材、補習經驗、出國經驗、校內英 語成績、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親族群、母親族群)之臺北市萬華區 國中生在英語學習態度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肆、不同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校額外英語教材、補習經驗、出國經驗、校內英 語成績、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親族群、母親族群)之臺北市萬華區 國中生在英語學習策略上是否有顯著差異?

伍、臺北市萬華區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是否有顯著 相關?

陸、臺北市萬華區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之各層面與 整體預測力如何?

第四節 名詞釋義

為使本研究目的、內容與所探究之問題更加具體明確且避免混淆,茲將本研究的 重要名詞涵義分別界定如下:

壹、英語學習動機

張春興(1994)指出學習動機係指引起學生學習活動,維持已經引起的學習活動,

並導致該學習活動能趨向教師設定目標的內在心理歷程。換句話說在學習歷程中,凡 能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行為皆稱之為學習動機。

本研究中所指英語學習動機,乃指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所產生的內在心理力 量,以及受外在刺激影響之下,引導學生朝向某特定方向或目標持續前進努力。

本研究所指的英語學習動機係受試者在徐玉婷(2004)所編制的「英語學習動機 量表」上得分為代表。該量表含有四個部分:(一)動機動力:1、內在動機;2、外 在動機。Deci and Ryan(1985)指出內在動機是指個體從事某項運動是因為活動本身 很有趣並令人滿意,個體是因自我內在驅力去從事活動的動機。外在動機係指個體行 為的發生牽涉到外部的刺激,個體為了獲得報酬或避免受外在的處罰;個體是因所從 事的目標及結果所引發的動機。(二)動機向度:1、學校課程;2、課外學習。學校 課程方面指個人在學校英語課程上所付出的努力。課外學習方面指個人能在學校英語

(21)

課程之外所付出之努力(徐玉婷,2004)。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量表」上得分越高,

代表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層面上越高,反之則越弱。

貳、英語學習態度

張春興(1994)指出態度是指個人對人、事、物所持的一種持久且逼致的行為傾 向。學習態度係指學習者在學習時所表現的態度(張春興,2000)。

本研究所指的英語學習態度係受試者在謝敏青(2007)所編制的「學校英語學習 態度量表」上得分為代表。該量表係指學生對學校英語教學所持有之態度,含有五個 部分:(一)對教學內容的態度:指學生對英語教師上課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之態度;

(二)完成作業的態度:指學生對於完成在校英語教師所規定之作業情況;(三)對 課程評量的態度:指學生對於學校所安排課程及評量內容之狀況;(四)專心主動的 態度:指學生在學校英語課堂上學習情形及自動自發學習之情形;(五)對教師教學 的態度:指學生對於老師在英語教學整體上之評價(謝敏青,2007)。

學生在「學校英語學習態度量表」上得分越高,代表學生在英語學習態度層面上 在校狀況越正向,反之則較差。

参、英語學習策略

Oxford(1990)提出語言學習策略完整定義為學習者採取特定行為,使其學習者 更容易、更快速、更愉悅、更自我導向、更有效率以及更容易轉移到新的學習情境。

張新仁(1982)認為學習策略為學習方法。泛指學習者用來從事知識的獲得、保留及 提取的任何行為與思考。

本研究所指的英語學習策略係受試者在徐玉婷(2004)所編制的「英語學習策略 量表」上得分為代表。該量表含有二個部分:(一)直接策略:指與學習本身以及目 標語直接相關的策略。包含 1.記憶策略:學習者以分類、圖像等輔助記憶,詳加複習 與運用動作。2.認知策略:讓學習者了解並運用目標語。3.補償策略:協助學習者彌 補對目標語能力之不足;(二)間接策略:指幫助與管理語言學習的策略,不直接涉 及要學習之目標語言。包含 1. 後設認知策略:幫助學習者用來整合自身語言學習過 程的策略。2. 情意策略:幫助學習者學習處理情緒、態度、動機及價值觀。3. 社會 策略:幫助學習者透過與他人的交流與互動來學習(徐玉婷,2004)。學生在「英語 學習策略量表」上得分越高,代表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層面上越佳,反之則較差。

(22)

肆、國中生

係指一百零一學年度在臺北市萬華區萬華國中、龍山國中、大理高中國中部、雙 園國中等四所學校就讀的國七、國八、國九學生為研究對象。

第五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壹、研究範圍 一、研究地區

本研究之研究地區限定在台北市萬華區,抽樣範圍為萬華區公立國民中學為臺北 市立萬華國中、臺北市立龍山國中、臺北市立大理高中國中部、臺北市立雙園國中等 四所學校。

二、研究對象

本研究以一百零一學年度在臺北市萬華區萬華國中、龍山國中、大理高中國中 部、雙園國中等四所學校就讀的國七、國八、國九學生為研究母群體樣本。

三、研究時間

本研究於一百零一年十二月底提出研究計劃,問卷調查部分於一百零一年九月至 十一月間取得授權及施測,並完成回收,於一百零二年三月進行資料處理與分析討 論,一百零二年四月分析資料結果,五月至六月間完成論文報告。

四、研究內容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萬華區國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 策略之相關性研究。首先,瞭解萬華區國中生英語學習的目前現況,內容包括英語學 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和英語學習策略之意義、各層面及影響因素之討論。再者,根 據學生不同的個人背景變項,包含性別、年級、學校額外英語教材、補習經驗、出國 經驗、校內英語成績、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親族群、母親族群等情形分 析萬華區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以及英語學習策略上的差異。最後,

(23)

分析萬華區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以及英語學習策略之間的相關性。

貳、研究限制 一、研究方法

英語學習歷程中的變項很多,本研究主要探討臺北市萬華區國中生在英語學習動 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上現況與相關性,所以無法做全面性的探討及加以 探究。除此之外,本研究僅以個人背景變項(性別、年級、學校額外英語教材、補習 經驗、出國經驗、校內英語成績、父親教育程度、母親教育程度、父親族群、母親族 群),研究者無法將每一個背景變項一一全部列出,只能以部份變項加以研究。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受試者在填答時可能會因為部分題目較敏感而產生自我防 衛之心理,隱藏真實情況,或受個人當時的情緒、突發事件、認知、態度等因素,影 響問卷之填答,進而影響研究結果與推論,在結果解釋或內容分析上會產生一定程度 的測量誤差存在。此為本研究方法之限制。

二、研究對象

在研究樣本取樣部分,因研究者限於時間、人力、經費等因素之限制,僅取樣於 臺北市萬華區四所國中學校學生為樣本,無法普及全國各縣市的國中學生及無法實施 全國性大規模之研究,因此研究結果的解釋與推論僅限於臺北市萬華區,無法推論到 其他縣市。

三、研究結果的限制

本研究未針對全國各縣市國中學生做全面性調查,無法依此結果作全國性的推 論,因此,有待後續研究者做更進一步的研究與探討。

(24)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旨在探討臺北市萬華區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 略之現況及其相關性。本章蒐集相關文獻與研究進行探討,作為本研究概念架構與理 論基礎之依據。本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旨在探討英語學習動機理論及其相關研究之 探討;第二節主要在探討英語學習態度理論及其相關研究之探討;第三節針對英語學 習策略理論及其相關研究之探討;第四節則將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 習策略三者間之相關研究作一詳細探討。茲分述如后:

第一節 英語學習動機理論及其相關研究

動機對一個學習者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身為一個教育工作者必須要了解、引導並 啟發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本研究將重心放在英語學習動機上,並逐一詳細探討。本節 所探討之內容:壹、學習動機的定義;貳、學習動機之分類;參、學習動機之相關理 論;肆、英語學習動機的相關實徵研究。

壹、學習動機的定義

蔡淑美(2010)根據辭海(中華書局,2007)的解釋,動機為「動作之機倪也」;

指出廣義來說動機為當意志有所決定時,相關的意識要素,狹義是指對目的有決意的 動作。影響語言學習的因素很多,其中動機(motivation)是很重要因素之一。動機 是行動力,也是行為的指針,能使行為在發動之後,朝著一個方向或目標持續前進。

動機與學習之間的關係是典型的相輔相成的關係,絕非一種單向的關係(徐玉婷,

2004)。張蕊玲(1999)指出:動機可以增強行為的方式促進學習,而所學到的知識 反過來又可以增強學習的動機。動機,是學生關於學習的目標和方向。Krashen(1982)

指出學生學習動機會影響他們學習結果。張春興(2006)表示:動機是指引起各體活 動,維持已引起的活動,並促使該活動朝向某目標進行的內在歷程。

學習和動機兩者都是行為中不可或缺的基本因素,學習讓人得到新的知識及技 巧,動機則是提供了推動力。換句話說,較有動機的人會有較高的成就感。研究顯示 動機會直接影響學生使用外語學習策略的頻率(Bacon, 1990)、與他人使用目標語交 談的意願(Ely, 1986)。然而,沒有動機就沒有學習,不少研究指出,學習動機在第

(25)

二外語教學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學習動機是影響語言學習成效的重要因素(Gardner &

Lambert, 1972;Guo & Okita, 2001;Oxford & Shearin, 1994;Wen, 1997)。葉重新(2005)

認為:學習動機是學習的原動力,若有強烈的學習動機,較容易有高度挫折忍受力及 克服困境的意志力。在求學的過程中,強烈的學習動機較有追求成功的毅力,遇到困 境時較能專心思考並如何積極去解決問題;換句話說,若缺乏學習動機,即使在怎麼 聰明,遇到困境時,會以逃避、退縮、消極的心態面對。總而言之,如何激發學習者 學習動機,是身為教育工作者教學時及讓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因素。

本節將重心放在英語學習動機,在此將學習者對英語學習動機的分類及理論敘述 如下,之後再探討英語學習態度的相關研究。

貳、學習動機之分類

動機對外語學習非常重要,須了解學生的學習動機是什麼。學習外語之動機定義 是渴望學習語言的程度和參與這活動之滿足經驗,內容須包含為達目標之努力、學習 語言之渴望及學習語言任務之滿足(Gardner, 1985)。Gardner(1985)認為;因為個 人具有強烈的學習意願及滿足的學習經驗,進而能願意投入語言學習活動,而能將動 機視為學習語言時個人努力奮鬥學習的指標。Gardner(1985)指出語言學習動機之 概念為目標、達成目標的欲望、語言學習的正面態度及努力四大部份。換句話說,引 導及激發學習者想要達成目標、付諸努力學習外語及能享受語言學習任務之動機。

綜合以上學者之觀點,英語學習動機係指學生在英語學習活動中所產生的內在心 裡力量,以及受到外在刺激,引導學習者朝向某個特定目標及方向努力,並堅定且持 續不斷。

根據本研究之主題,將與本研究英語學習動機相關之分類提出如下,並詳細解釋 及敘述。

最常被引用及廣泛討論及研究語言學習動機的種類是:一、Robert Gardner(1985)

的融合性動機(integrative motivation)與工具性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二、

Deci and Ryan (1985 ) 的內在動機 ( intrinsic motivation)與外在動機 ( extrinsic motivation);三、Brophy(1987)的普遍型學習動機(general motivation to learn)與 偏重型學習動機(specific motivation to learn)。

一、融合性動機(integrative motivation)與工具性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

Gardner(1985)指出學習語言的目的是嚮往所學語言的文化,希望因此而

(26)

接觸不同文化與人們,進而渴望成為所學語言團體中的一份子並了解該語言的社 會、歷史文化、風俗習慣及生活方式;同時也希望能被目標語言的人民所接納與 認同,這樣的語言學習方式是一種發自個人內心、真誠的為個人興趣所反映出來 的情形。

另一方面,工具性動機(instrumental motivation)係指學習語言之目的是為 了功利價值,換句話說,學習者為了達成某一些現實目標,對學習語言的實際利 益之反應,希望目標語言的學習對個人生涯規劃是有幫助,並期待能成為謀生工 具。例如,想加薪、升官、考試需求、接受較高等的教育或求得更優、更好的職 位(Ely, 1986)。具有融入性動機的學習者展現較高的動機強度,進而進入成功 率較高的語言學習(Gardner & Lambert, 1972)。

Ely(1986)發現學習外語的欲望有可能不是融合動機或工具動機其中之一,

因此 Ely 試著找出學習動機類型,諸如學習第二語言之理由;也試圖尋找動機向 度,諸如為了追求目標所付出的努力及堅持(徐玉婷,2004)。本研究所探討之 英語學習動機,採用徐玉婷(2004)所編制之「英語學習動機量表」,她加入了 Gardner(1985)與 Ely(1986)的觀點,理由是此兩學者之觀點與本研究相符合。

徐玉婷(2004)指出,Ely(1986)所提到的動機向度係指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

實際上所付出之努力,這可分為(一)學校課程與(二)課外學習兩部份;(一)

學校課程係指學習者對學校英語課程過程中所付出之努力,(二)課外學習係指 學習者在學校英語課程以外,還能持續性對英語付出心力。

學習外語時很少單獨只靠融合性或只依賴工具性動機,大多數的狀況皆為兩 種動機之混合。綜合上述,可明瞭擁有融合性或工具性動機是學習外語時之兩大 助力(徐玉婷,2004)。然而,要展現融合性動機的前提是,在多元文化的情境 裡,結合生活中與目標語言有力即性的反應、接觸與互動。可惜的是融入性動機 很少出現在像台灣一樣的單一文化情境及外語學習的情況中;而 Deci and Ryan 在 1985 年所提出的內在動機及外在動機理論較常被運用於語言學習動機上

(Clement & Kruidenier, 1983)。

(二)內在動機(intrinsic motivation)與外在動機(extrinsic motivation)

所謂的「內在動機」係指個體為了選擇從事某項活動之目的是為了這個活動 的本身,而這個活動的本身是有趣、令人滿意的,是因為自我內在的驅動力而去 做的,及個體行為的發生,是出於自發性的原因;而這些常會引導從事活動的個 體在執行整個活動時完全的投入,達到忘我的境界;例如,學習者的好奇心及好 勝心(Deci & Ryan, 1985;張春興,2006)。

(27)

另一方面,所謂的「外在動機」係指個體行為的發生是為了獲得外在的報酬 或為避免受到外在的懲罰(Deci & Ryan, 1985;張春興,2003)。例如,分數、獎 狀、獎品、獎學金、點名、考試測驗或罰寫等誘因影響。

(三)普遍型學習動機(general motivation to learn)與偏重型學習動機(specific motivation to learn)

Brophy(1987)指出所謂的「普遍型學習動機」,係指個體在求知的動機、

態度、興趣或習慣,到意志及價值觀等心理因素方面,融合而成一致的系統,而 這系統為個體之獨特性格;換句話說,學習者對所有學習科目或活動均有濃厚的 學習興趣且產生學習動機。另一方面,所謂「偏重型學習動機」是只對某些科目 有學習動機,這大多數是學習者在求學過程中,因成敗經驗或師生關係的影響進 而養成的習慣(胡金枝,1994)。

綜合上述國內外學者所知,學習動機是學習者在學習過程中扮演學習重要及 成敗得主要角色。學習者的學習動機是學習內在驅力,更是學習者學習之重要變 項之一。除此之外,身為教育工作者來說,引導及激發學習者之學習動機是目標 也是一種方式之一。換句話說,教育工作者在進行教室教學活動設計及教學方式 時,若能提升、吸引或激發學習者學習動機,引發學習者之學習欲望,並能保持 內在學習動力之持續性,自動自發且願意學習,並不怕困難,有所堅持,才是真 正成功的學習歷程,相信對學習務必有所助益。

本研究指在探討臺北市萬華區英語學習動機、英語學習態度與英語學習策略 之間關係,因此所指的是學習動機為普遍型之學習動機。

參、學習動機之相關理論

與動機相關的理論很多,本部份僅著重在探討與本研究相關的動機理論,包含自 我效能理論、成就動機理論、期望-價值模式理論、成敗歸因理論與 Pintrich 等學者 之動機理論,來說明本研究所指的學習動機之基礎。

一、自我效能理論

Bandura(1977)提出有關自我效能(self-efficacy)的觀點,說明個人對工作時 的投入是來自於本身能力及有效性所做的覺知判斷,而覺知的判斷事會影響個人行為 之選擇、持續狀況及努力程度。有此可知,自我效能為個人在某一個領域中,對自我 完成工作能力之信念(陳彥廷,2007)。張春興(1994)認為 Bandura 的自我效能是

(28)

依據自己以往的經驗,對某一特殊或事物,經過無數次成功失敗的歷練後,確信自己 對處理該項工作,具有高度效能。程炳林(1991)提到 Bandura 採社會學的觀點,認 為無論行為的改變是否源自於認知或行為治療(behavior therapy),他認為認知之歷 程才是最主要的媒介;而這歷程中,知覺的自我效能(perceived self-efficacy)則是影 響個體行為改變的重要因素。

Bialystok(1977)從社會認知的觀點上探究個人(person)、行為(behavior)與 環境(environment)等三個面向,此稱為三元交互作用(triadic reciprocality),是行 為經由個人與環境交互作用所產生,並非由其中一個面向所形成。

Bandura 認為影響自我效能之因素有以下四項(Stipek, 2002):

(一)實際經驗(actual experience)

由於過去成就表現值基於個體所屬的經驗,由此可知,效能期望是最可靠的 來源。高成就的經驗,可激發個體精熟期望;反之,會降低效能期望。換句話說,

若個人以前有重複表現成功之經驗,個人會發展出較強烈的效能期望。換言之,

效能期望若經過建立,將可類化到其他的情境中。

(二)替代經驗(vicarious experience)

自我效能的層次,並非完全依賴個人過去所經歷的成敗經驗,有些期望源自 於替代經驗。當察覺到他人能順利完成自我即將面對的工作或事務時,個體會說 服自己,若努力並堅持到底,一樣可能像他人一樣成功。換句話說,在觀察別人 成功過程中,或各種不同成功模式時,個人會獲得比較多的效能訊息,也較能增 強自我效能。

(三)口語說服(verbal experience)

常被用來改變人類的行為,使用上也較簡單方便。但口語上的說服,無法提 供有效可靠之經驗基礎,無法讓被說服者肯定說服者的成功經驗;由此可知,所 引起的效能期望可能較為弱或短暫,同時間也不易維持長久。

(四)情緒激發(emotional arousal)

在受威脅的情境中,情緒的激發會影響效能期望。根據葛體的生理激發狀 態,可判斷其焦慮與壓力的傷害程度;由於葛仁的高度激發,往往會減弱個體的 表現,諸如,焦慮、厭惡等,此現象可能會有較低的成功期望(施如樺,2006)。

Bandura 的自我效能是個體確信自己可以執行並產生一特定結果所需的行為

(29)

感覺,此能判斷個人在面對新事物時,無法進行預測或處於有壓力的情況下,所 能組織並執行有效策略的程度;換言之,引發個人行為之動機,是個人在面對情 境時的內在認知運作過程,若個人總是對具有挑戰性的領域具有強烈的動機想要 嘗試時,此可稱為個人自認具有高度的自我效能。由此可知,自我效能因素是會 影響到工作、課業或其他之行為表現,並產生長期的效應(吳幸宜,1994)。

綜合上述所知,Bandura 的自我效能理論,能明瞭自我效能是個體行為改變歷程 中重要變項之一。個體對工作或學業的投入、對其行為之堅持、努力、持續,則是受 到個體對自我能力的信念所影響。另一方面,學生的學習動機也會受到個人過去的相 關經驗、觀察、言語說服與身心狀況評估之影響,而持續給予學生適當適時的成功者 經驗、提供學生觀察模仿的成功者對象、激勵鼓舞學生傾聽自我內在的聲音,對於提 升學生的學習動機有助益。所以,自我效能也是影響英語學習動機因素之一。

二、成就動機理論

成就動機理論(achievement motication theory)的研究最早是由美國哈佛大學教 授 McClelland(1966)所提出。McClelland 主張追求成就被看作一種需求,亦即是追 求成就的內在心裡傾向,所以被稱為成就動機,為人格特質中屬於較穩定的一種(林 建平,1998)。換言之,成就動機是學習者期望將事情做好,這傾向會影響到學習者 對工作成就的需求,由此可見,此工作需求即會影響成就動機之重要因素;本身有成 就需求的人,就會產生追求目標的傾向,而成就動機的現象相對也會產生(林秀娟,

2008)。

McClelland(1966)提出三種需求理論,他認為個體在工作情境中必須有三種重 要的動機或需求:

(一)成就需求(need for achievement):想超越他人,想成就某種目標與追求成 功的欲望。

(二)權力需求(need for power):期望他人能順從自己的意志,並且喜歡發號 施令。

(三)親和需求(need for affiliation):期望與他人建立和諧,並且親密的人際關 係之需要。

McClelland 提出後,再由 Atkinson(1964)加以發展。他發現個人在選擇工作時,

個人的成就動機,受到自己成就需求、成功的預期、及外在環境誘因等等所影響;並

(30)

且當下也會產生追求成功與避免失敗的兩種心理狀態,這兩種心態在交互作用之下,

產生了成就動機(洪美玉,2011)。Atkinson(1964)認為成就動機高的學習者,會選 擇困難度比較高的工作,成就動機低的學習者,會選擇困難度比較低的工作,這會影 響個人的成就行為與表現。換句話說,成就動機之區分在於追求成功及避免失敗。

Atkinson 的成就動機分為以下五項(林清山、張春興,1989):

(一)不管人、事、物,大家都有追求成功的權力與機會,這被稱為個人的成就 動機;個人的成就動機強弱可根據自己對成功的價值與成功得冀望而定 論。

(二)理論當中的成就情境,皆需要技巧與能力完成。

(三)當個人面臨成就情境時,同時間會產生追求成功與避免失敗這兩種性質相 反的動機,此稱為「趨避衝突」;而個人最後的行為表現將會受這兩種動 機中比較強得來支配。

(四)成就動機的強弱與情境的認知是有相關性的。會依據以前的經驗來決定追 求或者選擇放棄。當個人面臨到成功與失敗機會各一半時,個人追求成就 的動機會最強。

(五)成就動機強弱與個人特質有相當大的關係,樂觀積極的人會傾向選擇有挑 戰及冒險性的工作,並勇於追求成功,不怕辛苦,此種傾向「成就導向者」; 換言之,若個人特質較消極、悲觀、傾向負面思考者,容易退縮、害怕面 對失敗,此為「失敗導向者」。

綜合上述所知,成就動機是由兩種互斥概念的心理需求,互相激盪作用之後所產 生的結果。葉和滿(2002)指出成就動機理論強調重點在於個人動機之強弱是取決於 其對成敗經驗之預估,此與過去的生活經驗及發展過程有密切關係。此外,Atkinson

(1964)在其理論納入個體(individual)、環境(environmental)與經驗(experiential)

三個變向來闡述人類的成就動機與成就行為,此理論對日後的認知取向研究有極大的 影響力。

陳秋麗(2004)認為在學校裡,成就動機是學生希望追求成功的程度,期望在學 校課業上表現良好的程度。沈珮文(2000)也發現若期望成功得傾向強過害怕失敗的 傾向,會有較高的成就動機;反之,成就動機較低。學生會常因先前的失敗經驗,而 因擔心恐懼再次失敗而放棄追求成功的機會。由此得知,父母或教育工作者應該要提 供孩子或學習者均衡的成功與失敗之經驗,才能讓他們能克服心理障礙及害怕,使其

(31)

成為積極的心理需求。

三、期望價值理論

Eccles and Wigfield(1983)將期望和價值理論組合與再概念化而成為期望價值論

(黃淑娟,2003)。換句話說,Eccles(1983)歸納了 Atkinson 的成就動機模式,而 提出了價值期望動機模式;在這模式中,個體對自己與工作的知覺才是動機最重要的 因素,並非是期望成功及害怕失敗這兩種情緒不時衝突的結果,而是個體對成功機 率。工作困難度的知覺與對自己能力知覺來決定之(郭淑禎,2003)。Eccles(1983)

發現決定學生的成功期望並非真實的困難度,而是學生對成功機率的知覺(perceived probability of success)、對工作難度的知覺(perception of task difficulty),與對自我能 力的知覺(perception of ability)。由此可知,Eccles(1983)的期望價值模式是以「知 覺(perception)」為重心。知覺的基本假設是直接決定個人價值、期望與行為,而非事 實本身;換言之,個人對於事實的知覺,才是決定價值、行為及期望重要之中心。

Eccles(1983)指出成就模式中有兩個重要成份,分別說明如下:

(一)心理成分(psychological components)

由期望(expectance)及工作價值(task value)組成,所謂的期望是決定學 生行為選擇之重要變項,包括能力的自我概念、工作難度的知覺、他人期望的知 覺、因果歸因與制握信念等重要因素。研究顯示並證明這些因素對學生的「成就 相關行為」有其重大影響,除此之外,Eccles 發現工作價值會被性別角色認同與 個人價值、成敗成本的知覺及情感經驗此三部分所構成。

(二)發展成分(developmental components)

Eccles 發現發展成分是受到角色模仿、社會化的期望與差異之經驗三種機制 所影響。角色模仿的想法來自觀察學習、社會化的期望包括個體的評鑑回饋及因 果歸因,差異的經驗是由社會化者所提供。

綜合上述所知,Eccles(1983)的價值期望模式強調學習者「知覺」的影響,個 體對於事實的解釋,才是決定個體期望、價值及行為之重要因素,而不是事實的本身。

換言之,學習者對自我與工作的知覺才是動機中最重要之因素。

(32)

四、自我歸因論(成敗歸因理論)

洪美玉(2011)認為個人對自我或他人行為發生的原因,所作的推論或解釋,可 稱為歸因。葉重新(1999)說明歸因論是源自於 Heider 於 1958 年提出歸因論與 Rotter 於 1966 年提出控制信念。於 1992 年,Weiner 綜合 Heider 歸因論與 Rotter 的制控觀 念提出自我歸因論(莊蕙瑜,2006)。Weiner 將動機與學習成就產生關聯,促使歸因 論之重要性受到大家的重視;而 Weiner 的理論對行為的歸因著重在對行為結果成敗 的解釋,亦成為成敗歸因(張春興,1994)。而成敗歸因理論是從個體為本位之觀點 說明學習成敗之原因(張春興,2006)。

Weiner 的歸因論中有兩個重點:將行為的發生解釋為情境因素使然者,稱為情境 歸因;將行為的發生解釋當事人個性因素使然者,稱為性格歸因。另外,依歸因論所 闡述行為的對象時,除了對他人之行為歸因之外,也會對自己行為加以歸因(張春興,

2006)。

Weiner 從認知的觀點認為與成就行為可歸納能力、努力、工作難易度、運氣、心 情、疲勞、生病以及他人等八大因素。其中能力、努力、工作難易度及運氣可視為個 體歸結自己行動成敗之四大主要因素,此八大因素分成三個向度:

(一)內外在構面:行為歸因的原因源自於歸自個體本身的內在因素,諸如能力、

努力、身心狀況等內在構面。若理由是源自於個體外在之因素,諸如運氣、

他人干擾或工作難易度,為外在構面。

(二)穩定性構面:有些理由較穩定,諸如能力與工作難易度等因素較不會隨時 有變化;有些理由比較不穩定,諸如努力、運氣或情緒等因素較容易隨時 有變動。

(三)控制性構面:有些因素諸如努力、注意等為個人意向所能控制的,而有些 理由並不是個人、意向所能控制,諸如能力、工作難易度、運氣或身心狀 況等(張春興,2006)。

陳宏漳(2007)指出 Weiner 發現不同成就動機的人,對成功或失敗的看法不一,

追求成功者會將成功歸因於個人因素,將失敗歸因於努力因素;反之,將失敗歸因於 能力因素,將成功歸因於外在因素而無法肯定自我。

綜合 Weiner 成敗歸因理論中六項成敗影響因素與三個向度,可由下表 2-1 內容得 知其關係:

(33)

表 2-1-1

歸因理論三個向度分析

成敗歸因向度

歸因別 穩定性 因素來源 能控制住

穩定 不穩定 內在 外在 能控制 不能控制

能力 ˇ ˇ ˇ

努力 ˇ ˇ ˇ

工作難度 ˇ ˇ ˇ

運氣 ˇ ˇ ˇ

身心狀況 ˇ ˇ ˇ

其他 ˇ ˇ ˇ

資料來源: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頁 237。

由表中可得知能力方面是穩定的、內在的,但不能由個體所控制;努力事是不穩 定的、內在的,但卻能由個體所能控制;工作難度方面是穩定、外在的,不能由個體 所控制;在身心狀況方面屬於內在,運氣及其他反應皆為外在因素,運氣、身心狀況 與其他均不穩定且不能控制。

綜合上述,可推論至學生在學習英語時,失敗時大都歸因於能力不足,最重要得 須自我反省,找出因應之道,作為下次需注意及努力之處;倘若只會歸因於能力不足,

容易陷入自我否定、放棄自我、失去持續學習的動機。另一方面,若將每次的僥倖成 功歸因於是運氣,則容易傾向形成碰碰運氣之心態而不再努力學習。綜言之,適時的 歸因論對培養學習的動機是有助益的。

(34)

五、Pintrich 的動機理論

Pintrich(1989)統合了相關學習動機理論與研究,為學習動機提出影響學習者學 習過程中之動機包含三大成分,分別為價值、期望及情感。分述如下:

(一)價值成分:指學習者從是該工作理由與其對該工作所堅持的價值信念。前 者與學學習者之目標導向有關,後者與學習者知覺的工作價值有關。

1. 目標導向:包括內在目標,是為了目的而學習,以實現個人目標為取向,

諸如挑戰、興趣或好奇等。外在目標導向,是為了外在目的或外在設定之 價值觀或標準而學習,諸如獲得讚美,酬賞等。換句話說,內在目標導向 者之學習目的倘若比在目標導向積極與努力,學習能力時間也較能維持長 久,不會因外在誘惑而消失或喪失學習動機能力。

2. 工作價值:指個體本身認為工作重要、有興趣而值得去做。換句話說,工 作是否有價值取決於個人知覺工作的重要性程度與對工作知興趣或工作 本身之效用。然而,工作重要性知覺性和學習者本身所設定的目標有關,

相對的,對工作興趣與學習者對工作的好惡程度有關。而工作本身效用必 須確定工作對學習者本身是否有用處。

(二)期望成分:包括學習者的制控信念、自我效能感和期望成功信念。分述如 下:

1. 制控信念:指個人在進行學習活動中,為其學習成敗所作的外在歸因。換 句話說,指個體在面臨成功或失敗時所作的闡述。內在制控者會認為成功 與失敗歸因於本身能力或是否有努力,外在制控者認為成功與失敗歸因於 外在的運氣或工作難易度。

2. 自我效能感:指個人在進行活動中之感覺能完成信念。換句話說,指個體 在從事一項工作或事務時,個人對自我能力的評估。自我效能感高,對成 功之期望高,反之,則較沒信心,容易放棄或逃避。

3. 期望成功信念:指個體進行學習活動中對成功的期望。換句話說,指個體 對本身成功與失敗之評估。期望成功且信念強者,較能積極且有勇氣面對 挑戰,反之,則會因為害怕失敗而容易沒勇氣面對或放棄。

Pintrich(1989)研究發現學習動機在學習策略中極為重要角色之一,學習策略是 否運用得宜必需依賴積極的學習動機,因此提出激勵的學習策略(黃淑娟,2003)

由上述影響個人動機之相關研究中可發現,學習動機之強弱是影響學生學習成效

(35)

和敎師教學成敗與否的重要關鍵。在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若能維持良好的學習動機,

將會使其學習熱誠仍維持較持久,更有效率。根據本研究之目的,想藉由徐玉婷(2004)

所依據 Deci and Ryan(1985)的分類,並結合 Gardner(1985)與 Ely(1986)之觀 點編製英語學習動機量表,深入了解臺北市萬華區國中生在學習英語時,在內在動 機、外在動機、學校課程與課外學習各項學習動機之表現。

肆、英語學習動機的相關實徵研究

以下針對英語學習動機相關之實徵研究就以下之文獻整理:

表 2-1-2

英語學習動機相關之實徵研究文獻整理摘要表

研究者 研究題目 研究結果

唐璽惠(1988) 高中生英語學習動機、態 度、師生互動、親子關係與 英語科成就之相關研究

不同性別的學生英語學習動機有顯 著差異。

Gottfried(1990) Academic intrinsic motivation in young

elementary school children.

七、八歲學童在學業動機方面高於九 歲學童。

Wigfield(1994) Expectancy-value theory of achievement motivation: A development perspective.

女生對英文有較積極的信念。

張芝萱(1995) 國民小學資優生學習動機、

學習認知、學習方式偏好與 學校生活素質感之相關研究

1. 發現在學習動機的外在目標導向 層面,女生均較男生為高,其差 異並達顯著水準。

2. 至於在學習動機的內在目標導向 層面,男女生並無差異。

沈珮文(2000) 宜蘭縣國中生父母管教態 度、英語焦慮與英語學習動 機之關係研究

1. 宜蘭縣國中生之英語學習動機因 性別、年級而有不同。

2. 國中一年級生在自我肯定與成就 動機方面高於國中八、九年級生。

吳文榮(2002) 高職實用技能班教師班級經 營、家長教育態度與學生學 習動機關係之研究

性別在實用技能班學生學習動機方 面有顯著差異存在。

(續下頁)

(36)

徐玉婷(2004)

國中生英語焦慮、英語學習 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之相關 研究

1.女生在外在、內在動機與學校課程 上的得分顯著高於男生。

2.在內在動機、學校課程、課外學 習,國七的得分高於國八、九。

3.在外在、內在動機、學校課程、課 外學習方面,早期英語學習時間在 三年以上者,其得分顯著高於一年 以下。

4.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略有 顯著正相關。

黎瓊麗(2004) 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學 習策略與協成就之相關性研 究:以屏東地區國小為例

不同性別小六學生在英語學習動機 上有部分差異。

簡曉林(2004) 國小學童英語學習動機、學 習策略與學習成就之相關性 研究—以彰化縣近郊學校為 例

國小高年級學生因性別在英語學習 動機方面表現有顯著差異。

簡君怡(2004) 學生之英語學習動機及其對 英文老師特質觀感之研究

女生在英語學習動機方面較男生強 烈。

甘惠華(2005) 臺灣地區三年級至九年級學 生英語學習動機之研究

國中七年級至九年級學生英語學習 動機顯著低於國小三年級至六年級 學童,學生之動機強度隨年級增加而 降低。

莊蕙瑜(2006) 國小高年級學生英語焦慮、

英語學習動機與英語學習策 略之相關研究

1.在內在動機方面,女生得分顯高於 男生。

2. 在內在動機方面,六年級得分顯 著高於五年級。

黃仁峰(2006) 台灣南部不同性別老年學生 英語學習動機及策略之比較

男女學生之間在整體學習動機上並 無顯著差異。

謝沛樺(2006) 國中英語學習動機信念、學 習策略、學業情緒與學業成 就關係之探討

女生在英語學習動上持有的「趨近精 熟」、「實用性」、「重要性」、「興趣」、

「自我效能」等信念皆顯著高於男 生。

(續下頁)

(37)

莊瑋婷(2007) 臺灣大學生語言學習動機 之評量與研究

女生學習動機明顯高於男生

賴淑戀(2008) 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之研 究

女生在內在動機強度方面明顯高於 男生。

蘇佳純(2008) 學習動機、班級氣氛與學習 滿意度關係之研究—以花 蓮地區國中小學生英語課 為例

顯示出女生在英語學習動機中的「價 值成份」與「期望成份」構面,以及 在學習滿意度的「課程安排」、「學習 成果」、「教師教學」與「學習態度」

均顯著高於男學生。

陳瑋怡(2008) 國中學生英語學習動機之 研究

女生在英語學習內在動機方面上高 於男生。

廖文韻(2008) 高職生英語學習動機、學習 態度、自我效能與學習成就 關係之研究:以台北市高職 學校為

在英語學習動機上,女生得分普遍顯 著高於男生

韓文惠(2008) 高職學生英語學習動機、學 習風格、學習策略及學習成 就之相關性研究

女性學習動機、學習風格及學習策略 使用都高於男性。

尤秀娟(2009) 不同學習成就之國中學生 的英語學習動機與學習策 略

女生的內外在動機均值皆高於男 生,但未達顯著差異。

黃齡萱(2010) 英檢畢業門檻對大學生的 英語焦慮、英語學習動機、

英語學習策略之影響研究

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有 顯著差異。一年級和三年級的英語學 習動機最高。

周美妮(2011) 國中生參與全民英檢與英 語學習動機之研究

國中生之英語學習動機因年級之不 同而有差異。

吳立芳(2011) 國中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 與父母教養方式之研究。

學生的年級對英語學習動機並沒有 顯著之影響。

郭瑞珍(2011) 國中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 使用、英語溝通意願及英語 學習成就之研究

七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明顯高 於八、九年級的學生。

丘宛玉(2012) 英檢畢業門檻對大學生英 語學習動機、焦慮、持續學 習意願之相關研究

不同年級大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有 顯著差異。

資料來源:研究者整理

(38)

綜合上述文獻資料得知,英語學習動機在性別上,ㄧ般為女性比男性佳,且達有 顯著差異;然而,也有研究發現在性別上並無差異。因此,研究者想瞭解臺北市萬華 區國中生在性別上,英語學習動機方面是否有所不同,有待本研究進一步探討。

第二節 英語學習態度理論及其相關研究之探討

態度決定一切,唯有深入了解態度的威力,才能化態度為行動之首要(Harrel, 2000)。態度若是正向,會成為學習之基礎;若態度為負面,會影響學習之成效。運 用在英語學習態度上亦是如此。因此本節所探討之內容:壹、態度的定義;貳、學習 態度之意義及理論;參、英語學習態度之內涵;肆、英語學習態度的相關實徵研究。

壹、態度的定義

態度(attitudes)一詞是由拉丁文(aptitudo)演變而來的,意指合適(fitness)、

使適應(adapt)(Petty et al., 1981)。吳瓊汝(1998)表示態度是近代心理學裡最為突 出且重要之觀念,而且是在後天環境中逐漸形成,會間接影響個體在特殊情境中之行 為表現。張春興(2006)指出態度是個體對人、對事、對物與對周圍世界所持有的一 致性以及持久性的一種頃向,此種行為可由個體外推行為去推測。態度之定義也可指 對人、事或機構表現出喜歡或不喜歡之性格(Ajzen, 1988)。Rokeach(1973)認為態 度是對某一種事物或情境的持久性之信念,讓個體預先請向某一種偏好所表現出之反 應。態度是一種心理和神經之準備狀態,由一連串之經驗累積串連而成,個體對身邊 週遭人事物或相關情境之反應,皆會受到態度引導性或動態性之影響(Allport, G. W., 1935)。而態度包括輸入與輸出之兩項功能,例如:良好的態度對學習語言來說就是 一種重要之輸入,而在上完閱讀或語言課程後,老師會希望學習持續對上過的課程保 持著良好的態度,這就是輸出之功能(Baker, 1999)。郭生玉(1985)認為個體對人、

事、物所表現出的一種積極、正確或消極、偏差的反應,極具有持久且一致性的行為 表現,並非單有行為之本身表現與反應。

張春興(2006)將態度分成三個部分:認知、情感、行為,其成分之內容如下:

一、認知成分(cognitive component)

是由評價的信念(evaluative beliefs)組成,其表現出有思想、理智的個體對於事 物的了解狀況,並帶有善惡、好壞及利害之性質。

數據

圖  次
表 2-1-1  歸因理論三個向度分析  成敗歸因向度  歸因別  穩定性  因素來源  能控制住  穩定  不穩定  內在  外在  能控制  不能控制  能力  ˇ  ˇ  ˇ  努力  ˇ  ˇ  ˇ  工作難度  ˇ  ˇ  ˇ  運氣  ˇ  ˇ  ˇ  身心狀況    ˇ  ˇ  ˇ  其他  ˇ  ˇ  ˇ  資料來源:張春興(2004)。教育心理學。臺北市:東華書局。頁 237。  由表中可得知能力方面是穩定的、內在的,但不能由個體所控制;努力事是不穩 定的、內在的,但卻能由個體所能控制;工
表 3-3-1    研究對象分配表  校名  七年級  八年級  九年級  小計  分布  男  女  男  女  男  女      比例  萬華國中  41  33  33  29  34  33  203  28.75%  龍山國中  43  35  44  48  46  43  259  36.69%  大理高中國中部  30  34  30  27  25  27  173  24.50%  雙園國中  10  9  8  14  14  16  71  10.06%  合計  124  11
表 3-4-3  英語學習動機 50 題與 32 題各分量表的相關  32 題版本  外在動機  內在動機  學校課程  課外學習  學習動機總分  50 題版本  外在動機  .96  .63  .56  .44  .76  內在動機  .60  .98  .74  .72  .90  學校課程  .55  .78  .97  .75  .90  課外學習  .42  .72  .70  .98  .83  學習動機總分  .74  .90  .87  .83  .99  表 3-4-4    英語學習動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learning

Building on the strengths of students and considering their future learning needs, plan for a Junior Secondary English Language curriculum to gear students towards the

• School-based curriculum is enriched to allow for value addedness in the reading and writing performance of the students. • Students have a positive attitude and are interested and

中學中國語文科 小學中國語文科 中學英國語文科 小學英國語文科 中學數學科 小學數學科.

學生平均分班,非 華語學生與本地學 生共同學習主流中 文課程,參與所有 學習活動,並安排 本地學生與非華語 學生作鄰座,互相

二、 學 與教: 第二語言學習理論、學習難點及學與教策略 三、 教材:.  運用第二語言學習架構的教學單元系列

Rebecca Oxford (1990) 將語言學習策略分為兩大類:直接性 學習策略 (directed language learning strategies) 及間接性學 習策略 (in-directed

  此外, 圖書館亦陸續引進英美文學、外語學習與研究等 相關資料庫,如 19 世紀以前出版的經典文學名著 Literature Online, 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 與 Nax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