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 體適能影響之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 體適能影響之研究 "

Copied!
10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指導教授:劉明松 博士 魏俊華 博士

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 體適能影響之研究

研 究 生: 陳玉燕 撰

中 華 民 國 一 ○ 三 年 八 月

(2)

國立臺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碩士論文

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 體適能影響之研究

研 究 生: 陳玉燕 撰

指導教授: 劉明松 博士

魏俊華 博士

中 華 民 國 一 ○ 三 年 八 月

(3)
(4)
(5)

謝 誌

在臺東大學三年暑假學習的時光,轉眼間旋將結束;回首這三年 暑期求學過程,絕對是我人生中最重要的過程之一。

我得以順利完成論文,首先感謝指導教授魏俊華老師。對研究計 畫及論文鉅細靡遺的審閱,及不厭其煩的教導與指引;以及感謝劉明 松老師及張勝成老師所提供具體且詳盡的論文修改與建議,使論文結 構更加完善,謹致上萬分的感謝。

同時亦要感謝同窗的姐妹們婉甄、苑綾、雅茹、宇駑、佳榕及馨 宜等,因為妳們的加油與陪伴,使我的研究之路不孤單且留下許多美 好回憶。在此特別要感謝婉甄,因為有妳的鼓勵與督促,我才能更順 利的完成論文;這三年暑假,謝謝妳的照顧與陪伴,因為有妳讓我在 臺東的日子不孤單,有妳真好。

最後要感謝我的家人,有您們的支持,我才順利完成學業;由於 女兒在求學期間出世,在這要特別謝謝我的先生冠全,父兼母職,悉 心照料我倆母女生活起居,同時在我遇學習瓶頸時,總是不厭其煩地 與我討論並提供多元思考方向,讓我無後顧之憂,專注於課業的學習。

再次感謝大家,有您們的支持與鼓勵,我才得以順利完成學業,

在此謹致上由衷的謝意。

陳玉燕 謹致 中華民國103年8月

(6)

i

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 影響之研究

陳玉燕

國立台東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摘 要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影響之研 究。研究對象為兩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本研究採單一受試實驗法,

整個研究階段分為基線期、介入期及維持期三個階段,藉以了解研究 參與者在新式健身操教學活動實施後,其心肺耐力、肌耐力、柔軟度 及身體組成的變化;研究中所收集的資料採目視分析進行處理,並以 學習自我評量表及學習活動觀察日誌為輔,使整個研究更為完整。研 究結果如下:

一、 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心肺耐力有立即成 效 與保留成效。

二、 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肌耐力有立即成效 與保留成效。

三、 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柔軟度有立即成效 與保留成效。

四、 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身體組成有立即成 效與保留成效。

五、 二位研究參與學生對新式健身操參與滿意度極佳,並對自 我的表現很滿意,並且喜歡新式健身操教學活動。

最後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供未來教學及研究上之參考。

關鍵詞:新式健身操、智能障礙、體適能

(7)

ii

The Effects of New Style Gymnastics on Physical Fitnes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Yu-Yen Chen

Abstract

This study examined the effect of New Style Gymnastics on physical fitness and learning of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The subjects of the research are two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A single test experiment is used in the research design to study the changes of the subjects in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muscle endurance, flexibility and body

composition as well as the impacts after the implementation of New Style Gymnastics. The experimental stages consist of (1) the baseline stage, (2) the intervention stage, and (3) the retention stage.

The data collected in the study is processed with visual analysis supplemented with learning questionnaire and observation logs to more detailed and highly cohesive results.

Results of the research are as follows:

1. The New Style Gymnastics activities have immediate and remaining effects on the cardiopulmonary func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2. The New Style Gymnastics activities have immediate and remaining effects on the muscle enduranc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3. The New Style Gymnastics activities have immediate and remaining effects on the flexibility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4. The New Style Gymnastics activities have immediate and remaining effects on the body composition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with mental retardation.

5. The two subjects have high satisfaction with the New Style Gymnastics activities and their own gymnastics performance as well.

It is hoped that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rovide valuable suggestions for professionals, teachers and future research.

Key word s: The New Style Gymnastics , Mental Retardation, Physical

Fitness.

(8)

iii

目次

摘要---ⅰ

Abstract

---ⅱ

目次---iii

表次---ⅴ 圖次---ⅴi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1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5

第三節 名詞詮釋---6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9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一節 智能障礙的定義與特---11

第二節 體適能定義與內涵---17

第三節 新式健身操之內涵及其相關研究---28

第三章 研究方法

第一節 研究架構---35

第二節 研究對象---36

(9)

iv

第三節 研究工具---37

第四節 教學實驗設計---45

第五節 研究步驟---50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53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第一節 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之成效---55

第二節 參與受試學生對新式健身操教學活動的滿意度---77

第三節 綜合討論---82

第五章 結論與建議

第一節 結論 ---87

第二節 建議 ---88

參考文獻

壹、中文部分---91

貳、英文部分---95

附錄

附錄一 家長同意書---96

附錄二 學習活動觀察日誌---97

附錄三 學習自我評量表---98

(10)

v

表次

表 2-1 體適能定義彙整表---19

表 2-2 適當的運動對身體和精神的益處---26

表 2-3 健身操對體適能之相關研究---30

表 3-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36

表 3-2 體適能測驗項目---37

表 4-1 學生 A 與學生 B 心肺耐力表現階段內資料摘要表---57

表 4-2 學生 A 與學生 B 心肺耐力表現階段間資料摘要表---58

表 4-3 學生 A 與學生 B 肌耐力表現階段內資料摘要表---63

表 4-4 學生 A 與學生 B 肌耐力表現階段間資料摘要表---63

表 4-5 學生 A 與學生 B 柔軟度表現階段內資料摘要表---68

表 4-6 學生 A 與學生 B 柔軟度表現階段間資料摘要表---68

表 4-7 學生 A 與學生 B 身體組成表現階段內資料摘要表---73

表 4-8 學生 A 與學生 B 身體組成表現階段間資料摘要表---73

(11)

vi

圖次

圖 3-1 研究架構圖---35

圖 3-2 體適能測驗流程圖---38

圖 3-3 實驗設計模式圖---45

圖 3-4 教學呈現流程圖--- ---47

圖 3-5 教材內容流程圖---49

圖 3-6 研究流程圖---50

圖 4-1 學生 A 與學生 B 心肺耐力曲線圖(三分鐘登階) ---56

圖 4-2 學生 A 與學生 B 肌耐力曲線圖(一分鐘仰臥起坐) ---62

圖 4-3 學生 A 與學生 B 柔軟度曲線圖(坐姿體前彎)---67

圖 4-4 學生 A 與學生 B 身體組成曲線圖---72

(12)

1

第一章 緒論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影響 之研究。本章共分四節,分別就研究動機與背景、研究目的與待答問 題、名詞詮釋及研究範圍與限制加以說明。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健康就是財富,健康是生活的基礎。以往對健康的概念是沒有生 病、長命百歲;但這些都是消極傳統的概念,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簡稱 WHO)新主張,根據 WHO“世界保健憲章前文”

健康不只是單純沒有生病或虛弱的存在,而應是身體、精神與社會等 方面均處於良好的狀況(陳俊忠,2001);而促進健康最重要的生活型 態為「規律的運動」、「均衡的營養」與「充足的修養」,其中任何一項 發生問題,都會引起健康障礙(陳俊忠,2001)。

現今的台灣,不管在政治、經濟、文化或社會各方面進步快速,

科技及自動化取代了傳統勞動生活,因而現在人大量減少身體勞動。

李勝雄(2001)即指出以學童為例,以往學童經常會在戶外進行活動,

但如今在各方面的考量,如安全問題,使得電腦遊戲、電視等取代了 戶外遊戲,便利的交通工具取代了步走,生活缺少了身體活動。高度

(13)

2

的文明化都市化、機械化、對生活是一大進步,卻也成為健康妨害,

減少生活運動量造成熱量消耗減低,而易成為肥胖(陳俊忠,2001)。

許多身心障礙者從未參加社交型運動,也沒有積極的生活型態(陳 素勤、尚憶微與蔡育佑譯,2001)。除了因生理及心理的因素與限制之 外,也因為父母的過度保護而減少身體的活動,使得運動量不足,漸 而產生肥胖問題而影響健康,而這些問題常會在智能障礙學生身上發 現。黃國庭(2004)研究指出,國小智能能障礙學生健康體適能狀況各 方面皆比一般生來的差,因而身心障礙者比普通班學生更需要體適能 活動。身心障礙者從事體適能活動顯然較一般人困難,正由於他們在 運動的路程上舉步艱辛,更要強調運動對他們的重要性(陳素勤、尚憶 微與蔡育佑譯,2001)。

學校體育教學計畫,必須教導學生終身活動的觀念,以增進健康 與活力(王敏男,2003)。欲使學生能自發性地從事身體活動,關鍵在 於是否早期開始實施活動課程,以確定活動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同時 選擇學生能成功的活動(李勝雄譯,2001)。活動的設計應是增進學生 的自信。體適能活動須符合個別化需要,並能獲得成功的經驗,讓學 生感受到,這是一種享受和一種積極的社會經驗,以建立學生積極的 活動態度(王敏男,2003)。

(14)

3

在科技進步的文明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 攝取越來越高,工作與生活壓力和休閒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 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律運動的重要性。體適能對學生的重要性有以下 幾點:1.有充足的體力來適應日常工作、生活或讀書;2.促進健康和 發育體適能較好的人,健康狀況較佳,比較不會生病;3.有助於各方 面的均衡發展;4.提供歡樂活潑的生活方式;5.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 方式和習慣(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2013)。

新式健身操乃透過全身大肌肉活動,結合流行律動、拳擊、伸展 操、有氧舞蹈等運動特性編製。依暖身運動、主要運動及緩和運動的 次序與漸進之原則,配合不同拍速之音樂節奏。難易適中,足以提高 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教育部健身教材網站,2013)。

研究者服務於集中式特教班,在某一次上課中發現特教班中有一 個班級學生對韻律舞蹈極為有興趣,節奏感也很好,不自主地停住腳 步欣賞他們的舞姿,在過程中發現他們在動作記憶方面有不錯的表 現,並且上課的過程中,看他們的臉上一直洋溢著微笑與自信;此時 普通班正在練習健身操準備著縣運會的健身操表演;也時常看普通班 學生體育課進行健身操的練習,因而促使研究者教導智能障礙學生健 身操的想法。

(15)

4

研究者本身是特教班體育授課教師,看著特教班學生體重隨著年 段而增加,又不喜愛於運動,常需運用體育課、知動訓練課及團體活 動課等安排遊戲活動程,增加學生的活動量,希望能控制學生體重。

教育部推廣運動普及化,打造運動島推廣全民運動;在學校更推廣健 康體適能,十二年國民教育也將體適能列入升學資格基本條件之一;

「健康」的重要性實不可忽略。

適當的身體活動與健康息息相關,體重的控制更是健康身體重要 因素之一,研究者在無意間發現特教班學生對韻律舞蹈的興趣,因而 研究者希望能嘗試運用新式健身操活動增進研究對象的體適能,進而 培養規律的運動,維持體適能的水準,促進身體健康並養成規律運動 的好習慣。

(16)

5

第二節 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

根據以上的研究背景與動機,本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如下

一、研究目的

本研究之目的,在探討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影 響之研究。研究目的如下:

(一)探討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之影響

1、探討新式健身操對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心肺耐力之成效。

2、探討新式健身操對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肌耐力之成效。

3、探討新式健身操對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柔軟度之成效。

4、探討新式健身操對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之身體組成之成效。

(二)探討智能障礙學生對新式健身操教學活動之滿意度。

二、待答問題

根據研究目的,本研究的待答問題為:

(一) 探討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之影響為何?

1、探討新式健身操對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心肺耐力之成效為何?

2、探討新式健身操對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肌耐力之成效為何?

3、探討新式健身操對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柔軟度之成效為何?

4、探討新式健身操對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身體組成之成效為何?

(二)探討智能障礙學生對新式健身操教學活動參與滿意度為何?

(17)

6

第三節 名詞詮釋

茲就本研究之相關重要名詞分別說明如下:

一、新式健身操

所謂新式健身操乃指教育部 93 年度製作九年一貫第三階段(7 至 9 年級)健身操教材-躍動青春作為教學教材。目的在於透過活潑有趣的 有氧運動方式,培養學生運動的興趣與習慣,提升學生體適能,增強 體魄。教材特色為透過全身大肌肉活動,結合流行律動、拳擊、伸展 操、有氧舞蹈等運動特性編製,使教材生動活潑。依暖身運動、主要 運動及緩和運動的次序與漸進之原則,配合不同拍速之音樂節奏。動 作設計與趣味性,難易適中,足以提高學生學習興趣與效果(教育部健 身教材網站,2006);而本研究乃以教育部 93 年度製作九年一貫第三 階段(7 至 9 年級)健身操教材-躍動青春進行實驗教學,並配合教育部 提倡之體適能 333 計畫進行,每週安排三節課進行教學活動。

二、國中智能障礙學生

根據教育部(2012)頒佈之「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

第三條第一款指出:智能障礙,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遲 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顯著困難者。前項所定智能障 礙,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

(18)

7

(一)心智功能明顯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準 差。

(二)學生在生活自理、動作與行動能力、語言與溝通、社會人際與情 緒行為等任一向度及學科(領域)學習之表現較同年齡有顯著困 難情形。

本研究所指國中智能障礙學生為領有身心障礙手冊,或經澎湖縣 特殊教育學生鑑定輔導委員會審查通過為智能障礙者,且就讀於澎湖 縣某國中集中式特教班之兩名學生。

三、體適能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的定義,可視為身體適應活動與環 境(例如;溫度、氣候變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體適能較好 的人在日常生活或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力及 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心的感覺。在科技進步的文 明社會中,人類身體活動的機會越來越少,營養攝取越來越高,工作 與生活壓力和休閒時間相對增加,每個人更加感受到良好體適能和規 律運動的重要性。體適能主要四大主成要素為:(1)心肺適能(2)身 體組成(3)肌力與肌耐力(4)柔軟度(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

2013)。

(19)

8

本研究體適能主要以心肺耐力、肌耐力、柔軟度、身體質量指數 四種來檢測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分別在本研究新式健身操教學介入 前二週及結束後二週完成所有體適能之測驗,本研究之體適能測驗項 目以三分鐘登階測量心肺耐力、一分鐘仰臥起坐測量肌耐力、坐姿體 前彎測量柔軟度及身體組成(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身 高(㎡))等四項測驗,並以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百分等級常模成績 為依據,分基線期、介入期及維持期等三階段測量,以實際測量成績 的數據變化,分別以目視分析的方式加以分析比較進而了解新式健身 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影響之成效。

(20)

9

第四節 研究範圍與限制

基於本研究上述研究動機與目的,本研究的範圍與限制如下:

一、研究範圍

本研究是以教育部 93 年度製作九年一貫第三階段(7 至 9 年級)健 身操教材-躍動青春進行實驗教學,並配合教育部提倡之體適能 333 計 畫,每週至少運動 3 次、每次運動最少 30 分鐘、每次運動能使心跳 達每分鐘 130 次以上。因此每週安排 3 節課,每節進行三十分鐘的健 身操教學,共計有十六節課進行教學。

二、研究限制 (一)研究對象

1.本研究採單一受試法,研究對象為兩名智能障礙學生,樣本數量 少,故本研究結果,若推論至其他智能礙學生可能有其困難。

2.本研究以智能障礙學生為研究參與者,學生個別差異及身體狀 況不同,因此無法進行推論。

(二)研究工具

本研究以新式健康操為研究內容,其研究結果無法與其他類別課 程互相比較。

(21)

10

(22)

11

第二章 文獻探討

本研究之文獻探討共分三節,分別就智能障礙的定義與特徵、體 適能定義與內涵及新式健身操之內涵與其相關研究加以說明。

第一節 智能障礙的定義與特徵

對於智能障礙者的定義,就是在學習過程中,學習比同儕來得緩 慢及社會適應有困難者。同樣鑑定為智能障礙者,但其異質性仍相差 甚大,在身心特徵表現上,個別差異大。本節將就智能障礙的定義說 明,並針對智能障礙學生的特徵加以統整歸納。

一、智能障礙定義

「智能障礙」(Mental Retardation)涵蓋範圍甚廣,從輕度智能 障礙到極重度智能障礙。在十八世紀以前,人們對智能障礙並不瞭解,

直到十八世紀至十九世紀,受人文主義的影響,智能障礙才受到重視。

美國在 1975 年通過身心障礙兒童教育法案 (Education for All Handicapped Children Act),又稱 94-142 公法(Public Law 94-142)。

代表美國政府歷年來對身心障礙兒童之教育權益,在法律上所做的最 大努力。該法案規定各州政府應為所有三至十八歲的身心障礙兒童,

提供免費而適當的教育(黃裕惠、佘曉珍,2001)。

(23)

12

智能障礙受到教育、醫學、社會及心理學家等的關注,各領域皆 依其專業觀點對智能障礙定義,以下將分別討論智能障礙的定義。

(一)教育部

民國101年教育部(2012)發佈「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 鑑定辦法」所稱智能障礙,指個人之智能發展較同年齡者明顯 遲緩,且在學習及生活適應能力表現上有顯著困難者。前項所 定智能障礙,其鑑定基準依下列各款規定:

1.心智功能明顯低下或個別智力測驗結果未達平均數負二個標 準。

2.學生在生活自理、動作與行動能力、語言與溝通、社會人際 與情緒行為等任一向度及學科(領域)學習之表現較同年齡 者有顯著困難情形。

(二)內政部

我國內政部「身心障礙等級」的規定,所謂智能障礙指「成 長過程中,心智發展停滯或不完全發展,導致認知、能力和社會 適應有關之智能技巧的障礙稱之為智能障礙」。並依其障礙程度 分為下列四等級:

1.輕度:智商介於智力測驗平均值以下二至三個標準差(含)

(24)

13

之間,或成年後心理年齡介於 9至未滿 12 歲之間,

在特殊教育訓練下可完成部份獨立生活或從事半技術 性或簡單技術工作。

2.中度:智商介於智力測驗平均值以下三至四個標準差(含) 之 間,或成年後心理年齡介於6至未滿9歲之間,在他人 監護下可以完成部份簡單生活自理或從事非技術性工 作,但無獨立謀生能力者。

3.重度:智商介於智力測驗平均值以下四至五個標準差(含) 之 間,或成年後心理年齡3至未滿6歲之間,無自我照顧 能力、無謀生能力,須仰賴長期養護者。

4.極重度:智商未達智力測驗平均值以下五個標準差,或成年 後心理年齡未滿3歲,無自我照顧能力、無謀生能力 ,須仰賴長期養護者(張勝成、徐亨良、許天威,

2005)。

(二) 國際健康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International

Classification of Functioning, Disability andHealth , 簡稱ICF)

「身心障礙者權益保障法」於民國96年修正公布後,在身心障

(25)

14

礙者的定義和分類上,採取聯合國世界衛生組織頒布的「國際健康 功能與身心障礙分類系統」。並明定身心障礙鑑定及福利與服務需 求評估事項在民國101年7月11日起實施相關的新制服務。身心障礙 鑑定及需求評估新制將以ICF做為評估方式,除將身心障礙分類由現 行16類(身心障礙者保護法第3條)改為I C F之八大系統(身心障 礙者權益保障法第5條)。重新看待「身心障礙」的定義,不再僅將 身心障礙侷限於個人的疾病及損傷,期能完整描述個人生活上的功 能與障礙狀況、發展出適切的需求評估指標、規劃適合的服務,將 可運用的資源做有效的利用。

行政院衛生署已完成「新制(8類)與舊制(16類)身心障礙類別及 代碼對應表」以利銜接及對照。身心障礙學生分類其鑑定標準係以 教育需求為考量,經查對鑑定標準智能障礙定義則與內政部舊制所 訂鑑定標準概同(臺北市社會局,2013)。

二、智能障礙者特徵

智能障礙者是異質性大的群體,以下茲分為學習方面、語言發展 方面及體能方面等說明智能障礙者一般特性。

(一)學習方面

智能障礙者在學習過程中有一些弱點的存在,以下分述之

(26)

15

(郭為藩,2002):

1.注意力分散

智能障礙者在注意廣度方面顯著低落,在極短時間內所能 攝取的知覺刺激印象較少,且易於分心,對於瑣細而沒有意義 的刺激反而會加以注意,尤其是外因性智能障礙者。尤其是在 剛開始學習的時候,學習的效果不差,但是注意力卻無法持久,

因此學習漸漸落後;因而學習能力受注意力影響極大。

2.辨認學習問題

有關智能障礙者與一般者在辨識學習上的差異研究甚多,

但結果相當分歧。一般而言,多數研究指出,智能障礙者因注 意力不足,對刺激的關鍵因素或辨認的能力常未能迅速有所反 應。如能給予適當提示與鼓勵,及有趣的教材,亦能有令人滿 意的辨識學習。

3.短期注意力拙劣

短期記憶(short-term memory)與長期記憶(long-term memory)兩者相較,智能障礙者在短期記憶特別拙劣。智能障 礙者在瞬間儲存的聽覺與視覺材料較一般者為少。不僅喚起較 難,在協助保存能力上也較弱。但在長期記憶方面,如果讓智

(27)

16

能障者學會記得一件事或概念,將會與一般人一樣保持住。因 而反覆學習對智能障礙者非常重要。

4.缺乏隨機應變能力

勒溫等指出智能障礙者與同年齡者相較,其思考方式較缺 凡機變無法隨著問題情境而變通,腦筋無法靈活運用。「僵硬化」

常顯現於智能障礙者。

5.組織訊息策略問題

多數學者認為智能障礙者的訊息輸入缺乏有效的處理功能

,如何訊息聚類組合有困難,在加上缺乏反覆練習,保存後要 再喚起有其一定困難度。

(二)語言發展方面

語言發展與智能發展有密切的關係,因此智能障礙者在語 言的發展上較一般人有困難。語言障礙比率高,發音有困難,

尤其在替代音及省略音,還有口語發展遲緩或無口語

能力等,因而無法與他人溝通(張勝成、徐亨良與許天威,2005)。

(三)體能方面

智能障礙者在體重身高及骨骼成熟方面的發展較同年齡者慢 和低(Bruininks,Warfield & Stealey,1978);尤其是有多重障

(28)

17

礙、神經損傷或伴隨腦性麻痺、以及感官方面障礙者更是如此

(Epstein,Polloway,Patton & Foley,1989)。

知動發展方面,智能障礙者發展順序與一般者無異,但智能障礙 者在某些知動技能有發展遲緩現象(Chasey & Wyrick,

1971;Kral,1972),同時障礙程度愈重,則身體協調以及整體知動表現 方面更會受到影響(Rarick & McQuillian,1977)。

綜上所述,智能障礙者在學習及感官動作發展等各方面比一般同 年齡者慢。障礙程度越嚴重,其整體發展表現也會越遲緩。若能透過 適當的運動,不僅可以改善其知覺障礙程度,還可以促進體適能。適 當的運動對任何人身體健康是有所幫助的,對身心障礙學生而言,更 是重要且必須的。藉由新式健身操培養運動的興趣,提升體能,增進 身體運動的基本能力;並透過體適能檢測,進一步瞭解並掌握自己的 健康狀況。

第二節 體適能定義與內涵

體育有很多的目的,近年來體育課程一大改變,對於健康體適能 極為重視,主要是改變學生的健康與生活品質;從動作技能到發展社 會技能的學習以幫助學生成長;同時瞭解體適能的概念,從事簡單的 身體活動,維持健康的生活型態。本節分為體適能定義、健康體適能

(29)

18

的要素、健康體適能的重要性。茲分述如下:

一、體適能的定義

體適能(Physical Fitness)是身體適應能力的簡稱,是人類全 面適應能力的一部份,除包括體適能之外,也包括了精神社會及情緒 等全面的體適能,每一方面互有關聯、相互倚仗(王敏男,2003)。各 學者對體適能定義如下表2-1:

(30)

19

綜合上列學者所述,對其體適能之定義以及根據世界健康組織

(WHO,1947)強調整體性,良好的體適能應是涵蓋擁有健康的身體、

保持良好的心理健康與建立和諧的社會生活。同時在近年來,體適能 表2-1

體適能定義彙整表

研究者 定義

李勝雄(2001) 能在不過度疲勞和能以最大的精力,快活的從 事休閒和應付不可預測的緊急事件下,從事每 日工作的能力。

卓俊辰(2001) 是身體的適應能力,我們的身體有很多器官、

組織、如心臟、肺臟、血管系統肌肉等,能有 效勝任日常工作, 並有剩餘的能量,進一步享 受休閒娛樂生活,及可以應付突發的緊急狀況。

林正常(1997) 指身體適應的能力,是心臟、血管、肺臟與肌 肉有效率運作能力,是個人能完成每天的活動 而不致於過度疲勞,且尚有足夠體能應付緊急 狀況。

陳俊忠(2001) 乃指健康有關之體能。每個人體適能的優劣關 係著個人之身體健康與生活品質。

陳素勤、尚憶薇與 蔡育佑(2001)

係指「人們所擁有或所能達到的體能活動相關 能力」。

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 網站(2006)

為身體適應生活、動與環境;如溫度、氣候變 化或病毒等因素的綜合能力。人在日常生活或 工作中,從事體力性活動或運動皆有較佳的活 力及適應能力,而不會輕易產生疲勞或力不從 心的感覺。

黃彬彬(2001) 對外界的行動的身體能力也是與運動有關的能 力,並可以防衛外界壓力並維持身體的健康能 力。

謝伸裕(1995) 一個人許多特質的組合,而這些特質受到個人 基因和訓練狀態所影響。

(31)

20

在概念上強調個人的內在差異,並且注重與運動有關之個人信念、態 度和實際做法(王敏男,2003)。

二、健康體適能的要素

體適能具有多項度特性及多元化的特徵;是由十一項因素所組 成;分為健康體適能(Health-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和競技體 適能(Skill-Related Physical Fitness)。健康體適能包括生理各方 面的功能,可以防止因坐式生活而產生的疾病,透過規律的運動維持 健康體適能,包括柔軟度、肌力、肌耐力、心肺適能及身體組成等五 項因素。競技體適能是使用在運動的成績表現與競技有關,包括協調 性、敏捷性、平衡、速度、爆發力及反應時間等六項因素(王敏男,

2003)。

健康體適能強調的是良好的健康需要多少的活動,注重活動過程 與參與減少對身體的危害。健康體適能五項適能要素,分別敘述之(王 敏男,2003):

(一)柔軟度

指能充分使用關節的能力。當肌肉有足夠的長度時,身體較容易 彎曲,關節也較能自由轉動。柔軟度好,較不易受傷,肌肉疼痛的機 率也會降低。

(32)

21

(二)肌力

指肌肉對抗某種阻力時所發出的力量,是指身體肌肉在一次收縮 時所能產生的最大力量。有好的肌力可以有效率的工作並減少背部疼 痛。

(三)肌耐力

指使用附著骨骼肌多次,而不感到疲憊,肌肉維持使用某種肌力 時,能反覆持續用力。有良好的肌耐力,可以維持好的姿勢並不易疲 憊。

(四)心肺適能

指全身長期運動的能力。肺臟與心臟,從空氣中攜帶氧氣,並將 氧氣輸送到組織細胞加以使用的能力。有良好的心肺適能可以使我們 運動持續較久且不至於很快疲倦,也可以使我們平日工作時間更久,

更有效率。

(五)身體組成

指身體脂肪的重量與其身體組織的重量比較所得的百分比。健康 體適能構成要素,各家學者也有不同的見解。根據美國運動醫學會的 定義(ACSM,1995)健康體適能包括:心肺循環耐力、身體構成要素、

肌力和肌耐力以及柔軟度,除了這四個構成要素,還有第五個要素:

(33)

22

信念、態度和意向。Cooper有氧研究組織(CIAR)強調的三種體適能 要素與ACSM有所不同:(1)有氧能量(2)身體構成要素(3)肌力、

肌耐力和柔軟度(陳素勤、尚憶薇、蔡育佑,2001)。

體適能早已成為體育的一部分,而多數體育課程以競技適能要素 為主:Kraus和Hirschland(1954)的研究顯示,美國學童體適能落後 歐洲學童(Kraus & Hirschland,1954)以及1968年Dr.Kenneth Cooper 的第一本書有氧舞蹈,讓美國民眾了解心肺適能的重要性,以及抵抗 心臟疾病、肥胖等健康相關問題的重要。因而重新定義體適能以健康 體適能為優先,學校也強調透過運動課程來促進學生的健康(引自李 勝雄,2001)。

三、健康體適能的重要性

教育部針對健康體適能對學生的重要性歸納為下列幾點:

(一)有充足的體力可以適應日常工作、生活或學習效率及增進精神 而這些皆與體適能息息相關,尤其是有氧體適適能,能讓腦部 獲取氧的能力較佳,增進學習的特久性和注意力。

(二)促進身體健康和發育

有良好的體適能,可以增進身體健康且較不易生病。並能促進 身體活動能力對身心的成長或發展都有正面的幫助。

(34)

23

(三)有助於各方面的均衡發展

身體、心理、情緒、智力、精神、社交等狀況皆相互影響,有 健康的身體或良好的體適能,對其他各方面的發展皆有直接或 間接的正面影響。

(四)提供歡樂活潑的生活方式

教育必須讓學童有足夠時間和機會去學習與體驗互助合作、公 平競爭和團隊精神等寶貴經驗,能從運動和活動中享受歡樂、

活潑、有生機的生活方式,進而提升體適能。

(五)養成良好的健康生活方式和習慣

學生時期對於飲食、生活作習、注意環境衛生和壓力處理行為 習慣,能有良好的認知、經驗和態度,對於將來養成良好的生 活方式,有深遠的影響。

卓俊辰(1994)對健康體適能的重要性,茲述如下:

(一) 心肺適能是健康體適能最重要的要素,代表著身體整體氧氣供 輸系統能力的優與劣,其重要性如下:

1. 增強心肌:心肌經由運動刺激可以變得強而有力,並可增加 心臟的輸血量。

2.有益血管系統:有益血液輸送順暢。

(35)

24

3.強化呼吸系統:增進呼吸量,有利肺泡與微血管間的氣體交 換。

4.改善血液成分:增進血液中的血紅素,有利氧的輸送。減少 心臟病的罹患率。

5.有氧能量的供應較為充裕:身體活動需要仰賴有氧能量系統 供應能源,而有氧系統的運作與 心肺適能有密切的關係。

6.減少心血管循環系統疾病:心血管循環系統慧瑛心肺適能改 善而好轉,有助於減緩心血管循環

系統機能的退化。

(二)肌肉適能主要包括肌力與肌耐力。肌力是肌肉一次所產生最大 力量;肌耐力則是肌肉運動反覆次數的多寡或持續運動時間的 長短。其重要性如下:

1.適當的肌力使肌肉變的結實有張力,避免肌肉萎縮。

2.適當的肌力有助於維持均稱的身材。

3.肌肉適能好,身體動作效率佳。

4.肌肉適能好,肌肉和關節等部位有較好的保護,可減少運動 傷害。

(36)

25

5.良好肌肉適能是維持身體姿勢基本的條件。

6.腹部及背部肌肉適能不佳與下背部疼痛的形成有密切關係。

7.肌肉適能好有助於身體運動能力的提升。

(三)柔軟度是指關節可動的範圍,但卻常被忽略,其重要性不可不 重視。

1.可避免關節僵硬及肌肉縮短,減少肌肉緊張所帶來的疲勞與 疼痛。

2.可增加身體動作較美的表現。

3.柔軟度不佳,是造成外科毛病的原因之一。

4.好的柔軟度可以減少運動傷害。

5.好的柔軟度可以提升運動能力。

(四) 運動與體重控制的益處

1.運動可以多消耗身體能量。

2.適當運動量有抑制食慾效果。

3.運動可以擴大脂肪的消耗,減少非脂肪的流失。

4.運動有助於預防脂肪細胞數的擴增,可促成脂肪細胞尺寸縮 小。

5.運動有助於調低體重基礎點。

(37)

26

Corbin & Lindsey(1991)列出規律的身體活動對身心健康的益 處,如下表2-2:

表2-2

適當的運動對身體和精神的益處

主要身體益處 相關身體益處 主要精神益處 相關身體益處 促進血管適能 1. 強化心肌

2. 低心跳率 3. 降低血壓 4. 減少血脂 5. 抵抗動脈硬化 6. 改善末梢循環 7. 改善冠狀循環 8. 抵抗情緒暴躁 9. 降低心臟病

10. 增加高密度脂蛋白 11. 增加血帶氧能力

減少精神緊張 1. 減輕壓力 2. 改善睡眠習慣 3. 減少壓力症候

4. 有休閒娛樂的 能力

5. 提升工作能力

最大的肌肉和 較少的脂肪

1.最大工作效能 2.降低疾病率 3.改善儀表

4.降低肥胖困擾及對自我 概念的影響

1.增進質的生活 2.休閒娛樂的能力 3.提升質的生活 4.改善處理壓力的

能力 促進肌力和肌

耐力

1. 最大工作效率 2. 降低肌肉傷害率 3. 減少背疼機率 4. 增強運動表現

社會互動機會 抵抗疲勞

促進肌力和肌耐力

(續下頁)

(38)

27

主要身體益處 相關身體益處 主要精神益處 相關身體益處 促進柔軟度 1. 增強應付緊急狀況的

能力

2. 最大工作效率 3. 減少肌肉傷害率 4. 減少關節傷害率 5. 減少下背疼痛率 6. 增強運動表現

成功的經驗機 會

1. 提升自我概念 2. 有機會認知和

接受自我限制

其他運動和身 體活動的健康 益處

1. 擴展生活 2. 恢復健康

3. 減少成人病機率 4. 減少骨質疏鬆症機率 5. 減少致癌的危險

促進體適能 1. 提升幸福的感 覺

2. 提升自我的概 念

3. 改善儀表 資料來源:引自李勝雄(2001)。體適能教學-策略與運用,P12。

由於今日社會科技發達,大多數人每天忙於工作,沒有足夠的時間運 動或從事規律的運動,因而無法應付因缺乏運動所造成的健康問題。活動 量不足導致經歷與活力減少,因而降低工作效能,提高健康問題的產生。

調查顯示(Blair,1989)成人的健康問題來自退化性心血管疾病以及活動 不足有關(李勝雄,2001)。然而這些健康問題已降低年齡層,逐漸地在 學童身上發生,主要因素是學童未建立運動習慣及重視從事健康運動的重 要性。

教育部為能有效提昇校園運動風氣、促進學生的體適能,以及培養 其規律的運動習慣,並希望能將良好的運動風氣由學校推及到家庭與社 區。因此教育部為鼓勵全國中小學生積極參與運動,提升體適能而提出

(39)

28

體適能333計畫。除了加強體適能的檢測紀錄、宣導體適能護照之外,更 在學校推動於升旗及課間實施「新式健身操」。因此可見適度規律的運 動,良好的體適能對健康極為重要性。

第三節 新式健身操之內涵及其相關研究

一、新式健身操之內涵

教育部近年來為了有效提昇校園內的運動風氣、促進學生身心健 康以及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委託台北體育學院及相關專家編制「新 式健身操」並於民國93年8月發佈改編之新式健身操教材,教材並特別 注重運用活潑、動感及創意的肢體動作;以及可以朗朗上口的音樂及 可白,讓學生可以在輕鬆歡樂的氣份下舒展筋絡提升體能;以增加身 體運動的能力;並在全國中小學及高中職強力的推廣在升旗及課間實 施「新式健身操」,以期能增加各級學校體操活動的趣味性,提昇學 生參與活動的意願,進而提昇體適能。杜正勝(2004)在新式健身操的 教材中即提到「兒童與青少年是國家的希望與未來,為了能增進下一 代的體適能,並提升國家競爭力,希望藉由健身操來落實及推展,達 到促進學童健康體適能的目標。」在未來更希望新式健身操風氣能從 校園帶動家庭與社會,讓大家動起來。

教育部新式健身操教材自推廣之後,引起很大的迴響,並有許多

(40)

29

專家學者從對健身操之效益加以研究。民國 93 年發佈之新式健身操主 要目的希望透過活潑有趣的有氧運動方式,培養學生運動的興趣與習 慣,提升學生體適能,增強體魄。新式健身操教材內容有以下特色:

(一)節奏明快的樂曲,適應時代潮流,配合新潮活潑有力的律動組 合,表現各類運動的基本動作,增加學童參與運動的興趣。

(二)以學童成長發育為基礎,根據各項運動的基本動作,以身體大 肌肉群活動為教材編製內容,培養運動遊戲習慣,保持良好體 適能。

(三)表現簡單的全身性活動,重視協調性和平衡感等基本能力,以 加強未來生活的適應力。

(四)根據學童現實生活中的動作及傳統遊戲設計,內容新穎有趣,

配合口白的應用,展現學童天真活潑的本質。

(五)活動過程中,增加團體及兩性互動動作,以建立學童學習時的 群己及兩性發展的正確觀念。

(六)融合民謠歌曲、童謠口令,透過童玩、民俗等身體活動,了解 本土文化,期使學童養成愛鄉愛土的情懷。

二、新式健身操相關研究

本研究目的在探討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影響之

(41)

30

研究,故本節將就新式健身操相關研究來作探討,並整理如表2-3。

表2-3

健身操對體適能之相關研究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王貴英

(2007)

新式健身操對國小學 童健康體適能分析之 研究

國小五年 級學童

證實第二代新式健身操確 實可以明顯的促進國小高 年級學童的柔軟度、瞬發 力、肌耐力及心肺耐力。

江東軒 (2011)

單次與六週新式健身 操對於國小中高年級 記憶力的影響。

國小三年 級~五年 級學生

1.30分鐘的單次健身操運 動對長期記憶有增進效 果,對短期記憶力則沒 有顯著助益。

2.六週健身操運動對國小 學童短期與長期記憶力 都有增進的效果。

吳孟燕

(2008)

幼兒健身操教學對幼 兒體適能之影響

五足歲學 齡前的幼 兒

實施八週的幼兒健身操教 學活動可以有效提升幼兒 肌耐力、柔軟性、爆發力 及平衡性的體適能要素;

且女幼兒在協調性的訓練 效果明顯優於男幼兒。

林秋霞

(2001)

新式健身操對國小肥 胖學童健康體適能與 身體自我概念影響之 研究

自願參加 且重高指 數評定為 過胖的學 童

新式健身操教學活動對於 肥胖學童的身體組成、柔 軟度、肌耐力及心肺功能 皆具有顯著提昇的效果。

(續下頁)

(42)

31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林大鈞

(2004)

十二週新式健身操活 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 體適能的影響

國小5年級 學生

1. 實施十二週新式健身操 活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 體 適 能 項 目 中 身 體 組 成、柔軟度沒有顯著成 效。

2. 實施十二週新式健身操 活動對國小高年級學童 體適能項目中瞬發力、肌 耐力、心肺耐力有顯著提 升效果。

黃宜綸

(2006)

新式健康操訓練頻率 對學童骨質和體適能 的影響。

國小6年級 學

1. 18週不同頻率的新式健 康操訓練對國小六年級 男、女學童在BMI、爆發 力、腹肌耐力及柔軟度等 體適能沒有改善。

2. 新式健康操訓練對國小 六年級女童在脛骨骨質 與男童心肺功能有效。

3. 新式健康操訓練對其他 方面健康體適能,如身體 質量指數、肌肉適能及柔 軟度等改善則效果不明 顯。

(續下頁)

(43)

32

研究者

(年代) 研究主題 研究

對象 研究結果

詹秀怡

(2013)

十二週新式健身操配 合飲食教育對國小高 年級男學童健康體適 能之影響

國小6年級 學生

十二週新式健身操活動搭 配飲食教育對於降低體脂 肪與提升國小男學童的體 適能是有效果的。

蔡頌梅

(2008)

第二代新式健身操對 高中學生健康體適能 影響之研究

高中學生 結果顯示新式健身操課程 對於提升高中男女學生之 體能狀況具有明顯的作用。

鍾曉雲

(2002)

新式健身操對肥胖學 童身體組成、健康體 適能及血脂肪之影響

以體重身 高指數評 定男、女 肥胖學童

以有氧新式健身操為主要 運動處方的訓練活動,會 改善肥胖學童的身體組成 並擁有較佳的健康體適能 及血脂肪。

綜合以上對健身操之效益之研究,如王貴英(2007)之研究以國小五 年級學生為研究對象,結果證實,新式健身操確實可以明顯地促進國小高 年級學童的柔軟度、瞬發力、肌耐力及心肺耐力。吳孟(2008)探討幼兒 健身操教學對幼兒體適能之影響,結果顯示,實施八週的幼兒健身操教學 活動可以有效提升幼兒肌耐力、柔軟性、爆發力及平衡性。林秋霞(2001)

以40位自願參加且重高指數評定為過胖的國小高年級同學為研究對象(實 驗組20位、對照組20位),結果顯示,經過八週的新式健身操教學活動,

(44)

33

受試者在健康體適能各要素均達到顯著差異,顯示新式健身操教學活動,

對於肥胖學童的身體組成、柔軟度、肌耐力及心肺功能,皆具有顯著提昇 效果。詹秀怡(2013)以十二週研究新式健身操配合飲食教育對國小高年 級男學童健康體適能之影響,結果證實十二週新式健身操活動搭配飲食教 育對於降低體脂肪與提升國小男學童的體適能是有效果的。

由上述等人相關研究結果顯示,新式健康操對於提升學生體適能有 良好效果。透過全身大肌肉的運動及結合韻律動,提供身體適當的活動,

可改善學生的體適能表現,幫助學生身心的發展。並可從其中享受學習 的樂趣。雖國內新式健康操相關研究對象皆以一般學生為主,但適當的 身體活動對於智能障礙學生更不能忽略,提升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更是 重要。故本研究以智能障礙為研究對象,進行新式健康操對智能障礙學 生體適能成效上加以探討。

(45)

34

(46)

35

第三章 研究方法

本研究以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影響做探討,以 下將就研究架構、研究對象、研究工具、實驗步驟及資料處理與分析 等章節分述之。

第一節 研究架構

本研究為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影響之研究。以澎 湖縣兩名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為研究參與者。以十六節課之新式健身 操之教學活動,探討其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的影響與參與滿意 度,本研究架構如圖 3-1。

自變項 個案變項 依變項

新式健身操 智能障礙學生兩名

1.體能檢測 (1)心肺耐力 (2)肌耐力 (3)柔軟度 (4)身體組成

2、參與者參與之滿 意度

無關變項 1. 教學者 2. 教學時間 3. 教學地點 圖 3-1 研究架構

(47)

36

第二節 研究對象

本研究對象選自澎湖縣某國中特教班兩位學生,已領有智能身心 障礙手冊,即其 BMI 值皆在該年齡層顯示為過重(≧22.7),本研究之 BMI 值則以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網站公告之百分等級常模對照標準為 依據,研究對象基本資料彙整成表 3-1。

表 3-1

研究對象基本資料

學生編號 學生 A 學生 B

性 別 男 男

認知能力

1.在靜態活動專注力短暫,但在 動態活動專注力極佳。

2.能夠理解日常生活對話並可以 做出適當的回應。

1.短期記憶力不錯。

2.注意力不集中,易受環境影響嚴重分 心。

3.理解能力與推理能力較差,需要反覆 練習才能理解。

動作技能 能力

1.動作平衡及肌力不佳。

2.生活自理及動作技能須加強。

3.在韻律感覺上表現不錯,對音 感節奏能力佳。

4.整體協調性佳,柔軟度好,喜 歡用舞蹈動作表現自己。

1.肢體大動作協調性可,精細動作協調 性較差,常因沒耐性或沒自信而表現 不佳。

2.聽力有受損,但聽覺影響不大,肢體 活動不受影響。

3.體型壯碩,整體協調性可,喜歡戶外 活動及遊戲課程。

社會人際 能力 與情緒

1.能夠理解日常生活中的對話。

2.喜歡分享及參與生活中的動。

3.愛表現,偶會因生氣,又勇與 表現自己。

4.喜愛引起他人注意力,善用肢 體語言表現自己。

1.日常生活表達能力尚可,但音量過 小,需要求大聲回答。

2.對於有自信或有興趣的事會急於表 達,對於不確定或做錯事,會畏懼及 音量過小。

3.自我情緒控制能力差,會哭鬧、大叫 反抗指令。

4.在校人際關係不錯,會融入團體中。

(48)

37

第三節 研究工具

本研究所需之工具,分為量化工具與質化工具,茲分為兩部分說明:

一、 量化工具

量化工具採用教育部體適能網站(2006)公佈之測驗標準與方法,

本研究進行體適能檢測包括:身體組成、柔軟度、肌耐力以及心肺耐 力等四項。但考量智能障礙學生身體狀況與體能,在心肺耐力測驗改 以三分鐘登階為替代方式。

(一)測驗項目:如表 3-2。

表 3-2

體適能測驗項目

項 目 目 的 身體質量指數(BMI) 身體組成

坐姿體前彎 柔軟度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 肌耐力

三分鐘登階 心肺耐力

(49)

38

(二) 測驗流程:如圖 3-2

量身高、體重

坐姿體前彎

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

三分鐘登階 圖 3-2 體適能測驗流程

(三) 測驗方法與工具 1.身體質量指數(BMI)

(1)測驗目的:利用身高體重之比率來推估個人身體組成。

(2)測驗工具:身高器、體重器。

(3)測驗前準備:身高器、體重器使用前應校正調整

(4)測驗步驟 ○1 身高

A、研究參與者必須拖鞋站在身高器上,兩腳腫密接、直立,

枕骨、背部、臀部及腳腫四部份均緊貼量尺。

B、研究參與者兩眼向前平視,身高器的橫板輕微接觸頭頂 和身高器的量尺成線和橫板平行。

(50)

39

C、測量結果以公分為單位,計至小數點一位,以下四捨五 入。

2 體重

A、研究參與者最好在用餐後兩小時測量,並著輕便服裝,

脫去鞋帽及厚重衣物。

B、研究參與者站立於體重器上,測量此時之體重。

C、測量結果以公斤為單位,計至小數點一位,以下四捨五 入。

3 記錄將所得之身高(換以公尺為單位)、體重(換以公 斤為單位),代入此公式中:

身體質量指數(BMI)=體重(Kg)÷身高(㎡)

(5)注意事項

1 身高、體重器測量前應校正、調整,並求精確。

2 身高測量時,研究參與者站立時,應使其枕骨、背 部、臀部及腳踵四部份均緊貼量尺。

3 體重測量時,應使研究參與者只著輕裝,以減少誤差。

2.柔軟度—坐姿體前彎

(1)測驗目的:測量柔軟度,評估後腿與下背關節可動範圍及

(51)

40

肌肉、肌腱與韌帶等組織之韌性或伸 展度。

(2)測驗工具:坐姿體前彎測量器、軟墊。

(3)測驗步驟

1 研究參與者坐於墊子上,兩腿分開 與肩同(避免雙腿分 開寬),膝蓋伸 直,腳尖朝上。

2 研究參與者雙腳跟部僅貼在坐姿體前彎測量器前緣。

3 研究參與者雙手相疊(兩中指互疊),自然緩慢向前伸(不 得急速來回抖動)儘可能向前伸,並使中指觸及指示器暫 停兩秒,以便記錄。

(4)測量記錄

1 嘗試一次,測驗兩次,取兩次正式測驗中最佳成績。

2 記錄單位為公分。

(5)注意事項

1 研究參與者患有腰部疾病、下背脊部疼痛、後腿肌肉拉傷 皆不可接受此項目測驗。

2 研究參與者測驗前應適度的熱身運動。

3 研究參與者上身前傾時要緩慢向前伸,不可猛力前伸,受 測過程中膝關節應保持伸直不可彎曲。

(52)

41

3.肌耐力—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

(1)測驗目的:評估身體腹肌之肌力與肌耐力。

(2)測驗工具:碼表、墊子或其他舒適的表面。

(3)測驗準備:準備適合測驗的墊子。

(4)測驗時間:一分鐘。

(5)測驗方法步驟:

1 預備時,受試者於墊子或地面仰臥平躺,收顎雙手胸前交 叉,雙手掌輕放肩上(肩窩附近),手肘得離開胸部,雙 膝彎曲約成九十度,足底平貼地面。

2 研究參與者可請他人以雙手按住腳背,協助穩定。

3 測驗時,利用腹肌收縮使身體上伸起坐,雙肘觸及雙膝後,

而構成一個完整動作,之後,隨即放鬆腹肌仰臥回復預備 動作。

4 聞「預備」口令後,保持預備動作,聞「開始」口令時,

盡力在一分鐘內,做起坐的動作,直聽到「停」口令時動 作結束,以次數愈多者愈佳。

(6)記錄方法:以次數為單位;計時一分鐘;在三十秒與六 十秒分別記錄其完整次數。

(53)

42

(7)注意事項

1 凡醫生指示有不宜激烈運動疾病者,皆不可接受此項測驗。

2 研究參與者測驗前應適度的熱身活動。

3 研究參與者於仰臥起坐過程中不可閉氣,應保持自然呼吸。

4 研究參與者後腦杓在測驗中不可碰地。

5 起坐時以雙手接觸為準,仰臥時則以背部肩胛骨接觸地面 後才可以開始下一次動作。記錄時亦以三十秒及六十秒所 完成的完整次數為基準。

6 測驗過程中,研究參與者如有身體不適,可以停止測驗。

4.心肺耐力—三分鐘登階

(1)測驗目的: 測量心肺耐力

(2)測驗工具

1 碼錶。

2 節拍器(可用錄帶事先錄好來代替節拍器)。

3 高35公分之質地堅實木箱,臺階表面需有防滑處理。

(3)測量前準備

1 準備高35公分高之木箱或水泥台階。

2 準備每分鐘96次之節拍器或音樂帶。

(54)

43

(4)測驗時間:三分鐘 (5)測驗方法步驟

1 聞「預備」口令時保持準備姿勢。

2 聞「開始」口令,節拍「1」時受測者先以右(左)腳登上階,

節拍「2」時左(右)腳隨後登上,此時,受測者在臺階上之 雙腿應伸直。

3 節拍「3」左(右)腳由臺階下,接著右(左)腳下來至地面。

4 完成測驗後,測量一分至一分三十秒、二分至二分三十秒、

三分至三分三十秒,三個三十秒的腕脈博數。

5 受測者隨著節拍器之速度,連續上上下下的登階三分鐘,

若上下臺階的節拍慢了三次以上;或在三分鐘未到前已無 法持續登階運動時,應立即停止,記錄其運動之時間並測 量其脈博數並記錄之,並用下述公式計算其體力指數。

(6)記錄方法

將所有之脈博數帶入下列公式中:

體力指數= 運動持續時間(秒)×100 恢復期三次脈搏數之總和×2 (7)注意事項

1 凡醫生指示不可做運動及有心臟、腎臟、肺臟、關節炎、

(55)

44

腿肌受傷、高血壓、糖尿病等疾病者皆不可接受此項測驗。

2 應力求正確地完成規定之動作。

3 先上木箱之腳也必須先下木箱,登木箱時上半身宜盡量挺 直,上木箱後雙腳要伸直。

4 登階速度應符合規定之節拍,應避免跳上跳下之動作且不 可僅以足尖上下台階。

5 測驗前二小時要用餐完畢。

二、質化工具

(一)學習活動觀察日誌

學習活動觀察日誌(見附錄二)主要記錄參與研究之智能障礙學 生學習過程當中的狀況,所記錄之內容可作 為教學者教學之改進與省 思。

(二)學習自我評量表

學習自我評量表(見附錄三)主要是了解參與研究者對學習健身 操的效果與自我滿意度。

(56)

45

第四節 教學實驗設計

單一受試(single-subject design )除能有效幫助了解個別受試 者接受個別教學介入的成效外,並具有高度的內在效度(杜正治,

2006)。本研究主要採單一受試研究法中的A-B-A實驗設計進行教學實 驗,分別在本研究新式健身操教學介入前二週及結束後二週完成所有 體適能之測驗,本研究之體適能測驗項目:三分鐘登階、一分鐘仰臥 起坐、坐姿體前彎及身體組成等四項測驗,教育部體育署體適能百分 等級常模成績為依據,分基線期、介入期及維持期等三階段測量,以 實際測量成績的數據變化,分別以目視分析的方式加以分析比較進而 了解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影響,實驗設計模式分為 三個階段;如圖3-3所示:

基線期 介入期 維持期

體 適 能 各 項 成 效

圖 3-3 實驗設計模式

(57)

46

基線期:僅進行評量,不進行教學,不做任何介入或提示。每一 週進行三分鐘登階、一分鐘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彎及身體組成之測量,

共進行2次測量。

介入期:本研究共16節新式健身操教學介入,每4節課教學結束 後,進行三分鐘登階、一分鐘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彎及身體組成之測 量,共進行4次測量,依研究參與者測驗上的表現資料作為評估教學介 入效果的依據。

維持期:介入期結束後二週,僅實施評量,不進行教學或任何的 介入。每一週進行三分鐘登階、一分鐘仰臥起坐、坐姿體前彎及身體 組成之測量,共進行2次測量。

(58)

47

一、教學流程

本研究的研究對象為澎湖縣集中式特教班智能障礙學生,在教學 介入前先進行體適能前測,在進行健身操教學介入,教學流程共分為 三個階段呈現,流程如圖 3-4 所示:

暖身操

健身操教學

體適能檢測

圖 3-4 教學呈現流程圖 二、教學方法

由教學者親自進行動作示範,依學生個別化教學進行動作分解教 學,並配合教育部 93 年度製作九年一貫第三階段(7 至 9 年級)健身操 教材-躍動青春教學影片進行實驗教學。

三、教學活動

(59)

48

教學活動流程主要分為三部分:

(一)第一部份為準備活動,健身操雖不是一項相當激烈的身體活 動, 但活動前的暖身伸展運動也是相當必要的,透過準備活 動可以增加關節的柔軟度及增強全身肌肉的功能,提昇運動 集中 力並減少運動傷害。

(二)第二部份為發展運動,主要以教育部 93 年度製作九年一貫第 三階段(7 至 9 年級)健身操為主要活動內容,透過活潑有趣的 有氧運動方式,培養學生運動的興趣與習慣,提升學生體適 能,增強體魄。透過全身大肌肉活動,結合流行律動、拳擊、

伸展操、有氧舞蹈等運動特性編製,使教材生動活潑。主要 活動分為暖身運動、主要活動及緩和運動三部份,依暖身運動、

主要運動、緩和運動的次序與漸進之原則,配合不同拍速之音 樂節奏。教材內容如圖 3-5 所示:

(60)

49

間奏2X8拍

暖身運動 (拍速132拍/分 共四節)

間奏1X8拍

主要運動 (拍速142拍/分 共四節)

重複主要運動一次

間奏 1X8拍

緩和運動 拍速120拍/分 共四節 圖 3-5 教材內容流程圖

(三)體適能檢測

主要活動結束後,進行參與研究學生之身體質量指數 (BMI)、坐 姿體前彎、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及三分鐘登階檢測,以了解每一 節課 新式健身操對智能障礙學生身體組成、柔軟度、肌耐力、心 肺耐力之影響。

四、教學時間

教學時間為每週 3 節課,以間接性週一、三、五進行教學,每節

(61)

50

為 45 分鐘,共 16 節課。

第五節 研究步驟

本研究的研究流程分為準備階段、研究階段、完成階段等三階段,

如圖 3-6,分述如下:

準 備 階 段

1.確定研究主題 2.蒐集文獻 3.篩選研究對象

研 究 階 段

1.體適能前測 2.健身操教學介入 3.體適能後測 4.實驗保留期 完

成 階 段

1.整理與分析資料 2.撰寫研究報告 圖 3-6 研究流程圖

一、準備階段

(一)確定研究主題

本研究主要是研究者在教學現場觀察到智能障礙學生身 體韻律與身能的相關問題,並確認研究的可能方向,經過與

(62)

51

指導教授討論並同意,確立本研究之題目。

(二)蒐集文獻

確立研究主題後,研究者開始蒐集有關健身操、體適能、

適應體育及檢測方法等相關文獻進行分類整理以及理論探 討,以建立本研究之基礎。

(三)篩選研究對象

本研究在參與研究個案以研究者目前任教集中式特教班 八年級學生為主,並以智能障礙學生為研究對象。

二、研究階段

(一)體適能前測

在實施新式健身操教學介入前,先研究參與者進行身體 組成、柔軟度、肌耐力、心肺耐力等體適能前測。

(二)健身操教學介入

每週三節課,每節 45 分鐘進行健身操教學,主要以教育 部 93 年度製作九年一貫第三階段(7 至 9 年級)健身操為主要 活動內容,分為暖身運動、主要活動及緩和運動等三部份。

(三)體適能後測

每一節教學活動完,進行體適能檢測,主要是身體質量

(63)

52

指數(BMI)、坐姿體前彎、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及三分鐘登階 等檢測,以了解新式健身操對智能障礙學生身體組成、柔軟 度、肌耐力、心肺耐力之影響。

(四)實驗保留期

教學介入結束後二週,只實施評量,不進行教學或不做 任何的介入,了解參與研究者在教學介入抽離後體適能狀況。

三、完成階段

(一)整理與分析資料

依據研究目的與待答問題,將前測、後測以及保留期研 究結果,以及教學觀察紀錄、參與研究者學習單等相關進行 資料整理與分析。

(二)撰寫研究報告

依據研究資料整理與分析結果,進一步分析與歸納,並 撰寫研究報告,對未來研究提出相關建議,以完成研究工作。

(64)

53

第六節 資料處理與分析

本研究為探討新式健身操對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之影響,依據體 適測量結果之資料,並藉由學習觀察日誌及學自我表現習表結果之資 料,輔助本實驗教學效果。

一、資料蒐集

研究者探討新式健身操對智能障礙學體適能之影響,依據受試者 在基線期、處理期、保留期之體適能各階段測量資料,進行量化分析。

量化資量處理是以教育部體適能網站九十六年公佈之測驗標準與方 法,檢測身體組成、肌力與肌耐力、心肺耐力、柔軟度前後測等數據,

探討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變化情形,另外,再以研究參與者學習活動 觀察日誌及學習自我評量表作為質化分析資料。

二、資料分析 (一)量化分析

本研究主要是以兩名智能障礙學生的體適能前、後測以及保 留期的數據最為量化資料,並將數據資料進行比較與分析。

體適能檢測項目分別如下:

1、身體質量指數:體重kg/身高㎡。

2、肌耐力:一分鐘屈膝仰臥起坐。

(65)

54

3、柔軟度:坐姿體前彎。

4、心肺耐力:三分鐘登階。

(二)質性分析

以教學觀察紀錄對研究參與者在實驗教學中的學習狀況進行 分析,以及與研究參與者的學習單等相關資料進行整理說明。

(66)

55

第四章 結果與討論

本研究旨在探討新式健身操對國中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影響之研 究。進行16節課新式健身操教學,並在基線期、介入期、維持期進行 評量工作,以蒐集研究需要的資料。本章包含四個部份:一、新式健 身操對體適能之成效分析;二、智能障礙學生對新式健身操教學活動 之滿意度;三、觀察紀錄與分析;四、綜合討論。

第一節 智能障礙學生體適能之成效

依本研究之研究設計,智能學生參與16節課的新式健身操教學,

每節45分鐘共16節課,本研究體適能檢測共四項,分為心肺耐力、肌 耐力、柔軟度及身體組成,以下分別針對這四種項目的資料進行分析 說明: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The researcher of this study maintained that the junior high school curriculum emphasized too much on plane geometry and should incorporate existing high school curriculum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Microphone and 600 ohm line conduits shall be mechanically and electrically connected to receptacle boxes and electrically grounded to the audio system ground point.. Lines in

Due to low birth rate and setting up many new senior high schools and senior vocational schools, now the rate of entering a higher school for junior high school graduates has

Our major findings are: (1)The sex of consumers have significant effects on reverse product design but the remaining factors.(2)The mar- riage status of consumers

The study applies Discriminate Analysis to discuss the aspects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living Adjustment Scale and then develops a scale to be the standard of Junior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and male students intend to have a negative money attitude.. Students who save money habitually intend to have positive attitude toward dimension

In different gender、time for study、time for cram、the parents education level and household income of ju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 some aspects of the academic stress we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