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治理、部署與榮光:生命政治作為政治理論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2

Share "治理、部署與榮光:生命政治作為政治理論"

Copied!
214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國立臺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學系 博士論文

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College of Social Science

National Taiwan University Doctoral Dissertation

治理、部署與榮光:生命政治作為政治理論

Government, Dispositif and Glory: Biopolitics as Political Theory

蕭育和 Yu-He Hsiao

指導教授:陳思賢 博士 Advisor: Sy-Shyan Chen, Ph.D.

中華民國 107 年 12 月

December 2018

(2)

i   

謝辭

這個博士論文研究是一個輸贏其次的「下注」。它以對當代生命政治論述中,高智 識密度理論概念的闡釋、過去與當下的具體現實以及思想家彼此之間尖銳的提問 來開展,期許能為將來更進一步的理論探究,或者涉及概念的深化,或者回應現 實現象,或者理論之間的交鋒,提供指南的作用。 

 

筆者於思想理論的探索中躑躅學步,承蒙許多先進與前輩提攜,難以言表,在此 誌謝。願論文研究的細瑣成就,能回應萬一。 

                                                   

(3)

ii   

摘要

由傅柯對「生命權力」的經典闡述開始,現代政治之所以如鄂蘭所說,越來越以 生命為政治場域的主要參照,緣由是其漸漸捨棄了「以力量對抗力量」,在各種浮 誇儀式中作用,以生殺大權為終極手段的主權權力模式。取而代之的生命權力模 式,著重的是:權力在不同局部機制之間的流通而具有的生產性效應;從局部機 制到全面性策略之間的具體化過程;以及整體權力部署中各種權力技術之間的流 通與轉化。以傅柯這三個高度理論性的系譜學方法為引,論文重構了傅柯的戰爭 論述:作為社會組織原則的戰爭、在論述上各種戰爭型態之間的相互解碼,以及 最後,從戰爭到治理的轉進。從方法論的提示到理論環節的釐清,在現實的對應 是一個契約論思想家嘗試以主權與法律緊緊捆綁住,在 18 世紀稱之為治安,往後 可以概括表述稱為「治理」的新政治空間,在這個空間中有雜多的治理對象,「人 口」是其總稱;沒有一個單一的原則,只能泛稱為「治理性」;「安全部署」則是 為了確保各種不同治理機制不致於相互衝突與消耗,這三個理論工具,所說明的 是在自由主義治理取代國家理性的過程,新的治理對象、新的治理原則與新的政 治理據的出現。在傅柯極富實驗性質,探索生命政治論題的過程中,物理性的身 體逐漸退場,或者,它在生命與死亡得以實現互兌的部署網絡中,重新以不同元 素的樣貌重新登場,「新自由主義」在這個意義上才可以稱之為「生命政治的誕生」。  這也回應了 Esposito 質疑以截然二分的生命與死亡效應來區分生命政治與主權,是 否在概念上足夠精確的提問。但真正尖銳的提問,必然得到迴響,即便不是以可 預期的形式。在傅柯成熟的生命政治論述中沒有特殊地位的「絕對死亡」,也就是 暴力,在奈格理藉由推進傅柯,而闡述的帝國與雜眾相抗政治格局,以純粹的技 術手段與毫無意義的殺戮重新登場。這個以不再需要肉身相搏卻能製造更有效率 殺戮的戰爭,對應的是同樣是傅柯從來沒有系統性(或者說從來沒有)構思過的 政治可能:雜眾作為一個集體性,具有顛覆潛能的政治主體。後現代的無產階級 將在新的資本主義階段中,由於資本更需要以連結性關係來進行對社會的吸納,

變得更壯大。 

 

新的社會形態既孕育出更健壯的抵抗力量,也是失落政治傳統重新復興的現實契 機:一種不依據既有建制而自由生成連結的制憲力量論述傳統。在此,主權的問 題在新一輪的生命政治戰場中重新登場。Esposito 與阿岡本著力將主權對個體的個 別化效應,而不只僅僅是其揮霍但無效的權力使用,視為其特有的生命政治法理,

而對阿岡本來說,可以視為對 Esposito 的回應,此一個別化效應並不在於其具體的 生命形式,裸命更深刻的意涵在於它是在人形化機制中,通過例外性關係實現特 定生命形式的過渡時的雙生。無窮盡的人形化部署貫穿社會的方方面面,可以說

(4)

iii   

是當代資本主義社會的重要特徵,當代生命政治的核心論題是例外性關係向政治 體內部的滲透與常態化,這是阿岡本對傅柯的增補:不是另一種有別於主權權力 的權力流通方式,而是主權生命政治邏輯的分子化。以主權的禁令結構作為權威 與權力之間的接合,對阿岡本來說,基本上也是西方政治「王國與治理」雙元機 制的得以運作的邏輯。藉由安濟神學的概念範疇,阿岡本一方面重新處理了治理 作為主權自我設置邏輯之延伸的論題;另一方面也在引入榮光此一概念的同時,

指出了貫穿其論著的線索:政治是對一種例外性關係的設置,以為對空白的擄獲。

在當前這個一切倫理與政治使命都不再有意義的末人政治時代,去除神學意象的 榮光部署有了新的樣貌:各種傳播媒體對空洞言說的生產。暴力並沒有就此絕跡,

其當代理據恐怕不一定是帝國生命權力的最終手段,而是,在榮光與治理的無以 分別中,在每一個可能的環節中,從榮光的部署,從無意義的輿論言說中,都有 可能翻轉出暴力,論文的研究,就以這場阿岡本與奈格理的「巨人之戰」,暫時畫 下句點。 

 

關鍵字:生命政治; 政治理論; 治理; 部署; 榮光  

                                           

(5)

iv   

Abstract

This dissertation begins with Michael Foucault’s classic explanation of “biopower”. For Foucault, the reason why life asserted itself as the ultimate point of reference in the modern age is that the operations of power increasingly abandon the mode of sovereignty whose rationality consists in “power against power”, performed in spectacular rituals with the right to take life as ultimate reference. Instead, the mode of biopower maintains itself by the productive effects of powers circulated in different partial mechanisms, the processes of materialization from partial mechanisms to global strategy and the economy and transfer between power technologies within the whole dispositif. According to the three highly theoretical methods of genealogy, the dissertation reconstructs the discourse of war in Foucault: war as the principle of social organization, the mutual deciphering among patterns of war in discrete discourses, and lastly, the displacement from war to government.

From the threads of genealogy to the clarification of discourses of war, the correspondence in empirical reality is a new political domain to which Jean-Jacques Rousseau attempted to bind by sovereign and law. In this new political domain which was named “the police” in 18th and later Foucault referred to as “the government”. In this new domain, there are multiple objects for government, which could be generalized as “population”, there is no single principle for effective government, only the general term “governmentality”, and "dispositif of security" in this new domain avoids the conflicts and depletion between governmental mechanisms.

In the replacement of raison d'etat with the liberal creeds in rationality of government, there emerged new objects as population, new principles as governmentality and new political rationality as security. In Foucault’s highly experimental exploration of the implication of biopolitics, the physical bodies gradually recede, or, in the networks of dispositif, which perfectly achieve the exchange of life and death, they could come on the biopolitical scene in new forms, that is why “neoliberalism as the birth of biopolitics”. This dissertation responds to Esposito’s interrogation of Foucault if the distinction between sovereign and biopower with discrete effects of death and life would be conceptually inaccurate.

However, in the elaboration of biopolitical antagonism between Empire and Multitude

(6)

v   

proposed by Antonio Negri, violence as absolute death, which has no place in Foucault’s mature explanation of biopower, reappears in pure technical means and meaningless killing. Wars in contemporary world are wagered without physical conflicts produce more effective massacre, whose counterpart is Multitude as collective, subversive and potential political subject. Negri envisaged a political alternative Foucault would never conceive: In the new stage of capitalism, postmodern proletariat continue to expand for capital more desperately need absorb the social with connective relations. New mode of capitalist society could breeds stronger power to resist the dominance of biopower, for Negri, that is the opportunity for rejuvenation of a lost constituent power tradition in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the constitution of multitude as free becoming and connection no longer needs the foundation of sovereignty.

Roberto Esposito and Giorgio Agamben assert the individualizing effect of sovereignty, for them the specific biopolitical axiom of sovereignty is not only wasteful expenditure.

For Agamben, the consequence of the individualizing effect of sovereignty is not any concrete form of life, “bare life ” as anthropological machine accomplishes the passage from zoe to bios by the imposition of exceptional relation. The infinite anthropological machines has traversed all aspects of contemporary capitalist society, Agamben argued the central thesis of biopower is the permeation and normalization of exception into the body politics, which is the supplement of Foucault for Agamben. The ban structure of sovereignty as the articulation of authority and power is essentially the rationale of bipolar machine as “Kingdom and Government” in western political thought. With the categories of economical theology, Agamben on the one hand continued the thesis of biopolitical government as the extension of the exceptional relation of sovereignty, on the other hand, by introducing the concept of glory, he indicated the thread throughout all his biopolitical writings: biopolitics is the disposition of exceptional relation to catch the empty space.

In this “last man” age, for all ethical and political tasks are no longer substantial, the dispositif of glory divesting of theological implication would get new image: the production of empty speech by various media. But violence doesn’t vanish at all, whose rationality will not the ultimate mean of Empire as Negri argued, rather, for Agamben, in the indistinction of glory and government, in every moment, all seemingly innocent opinions, measures and speeches could reverse into the most violent consequences. This dissertation concludes with the Gigantomachy between Agamben and Negri.

Key words: biopolitics; political theory; government; dispositif; glory

(7)

vi   

 

目 錄

謝辭 i 中文摘要 ii 英文摘要 iv 目錄 vi

緒論:…沒有遺囑的遺產 1

壹、輸贏其次,下注為要 1 貳、佛朗哥之死 5

參、治理、部署與榮光 9

第一章:主權的生命政治法理 15

壹、免疫的生命政治法理 15 貳、自然狀態的共業 20 參、裸命的人形化機制 26 肆、狼性之人 31

伍、 「懸戰」 37

陸、高速公路上的裸命 43

第二章:「全體與單一」的輝煌治理 49

壹、順服的身體 49

貳、戰爭論述的相互解碼 55 參、必須抵制窮人的新戰場 60 肆、治安作為個體的政治技術 65

伍、從治安到治理:輝煌燦爛的秩序 69 陸、從社會敵人到人口 74

第三章:(新)自由主義的生命政治理路 79

(8)

vii   

壹、種族主義與大規模殺戮 79 貳、安全部署 84

參、自由與治理的雙生 89

肆、從自由主義到新自由主義 93 伍、經濟人 98

陸、靈性政治 104

第四章:雜眾的內在生命政治生成 109

壹、另類的現代性 109

貳、生命權力與生命政治 114 參、從規訓社會到控制社會 119 肆、資本主義的新階段 125 伍、流通起來的資本與戰爭 129 陸、帝國與雜眾 133

第五章:關於建構(制憲)的巨人之戰 139

壹、帝國的暴力:論戰爭的治安化 139 貳、帝國不過紙老虎 144

參、生活在城堡聳立著的山腳下的生命… 149 肆、在天堂容光煥發的臉 154

伍、王國與治理的雙元機制 161 陸、榮光與那上上下下的天使 167

結論:純粹潛能的政治… 175

壹、施密特與彼得森心照不宣的秘密攜手 175 貳、廢黜性的潛能 180

參、至高的宣誓 185

參考文獻 193

(9)

緒論:…沒有遺囑的遺產

我們得到了遺產,卻沒有任何遺囑

-- Rene Char

壹、輸贏其次,下注為要

歐克夏(Michael Oakeshott)曾經提醒「對政治的思索」(political thinking)

所涉及的多重面向。首先,這涉及我們用以思索政治的語彙其所關注的特定主題,

在歐克夏看來,同樣一個語彙,例如「民主」或者「權威」,至少在西方政治思想 史上,所關注的可能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主題,或者是對於治理權威之建構、組成 與授權的思索與期待,或者是對於治理權威之約定(engagement)、追索與活動的 思索與期待等等,同樣一個語彙,既可能用以表述前者所關注的正當性問題,也 很可能用以探究後者所關注的治理權威之限度的問題,政治思想的研究者得要細 心剖析一個特定語彙的智識脈絡;第二,思索政治的另一個面相涉及語彙本身,

最起碼,語彙本身可能是描述性的,或者是規範性的;第三,最後,最為複雜的 是,對政治的思索,或者說一切運用語彙對事物進行思索的活動,同樣涉及至少 三個不同層次的思索。歐克夏的比喻是蓋房子,蓋房子有關於最技術性的思索:

手上有怎樣的材料、顧客的需求為何以及工人的能力是否達標等等;而一旦蓋房 子的技術成熟了,它就可能進入「理據化」(rationalization)的階段,有一些基本 的原則,據此展現不同的「建築」風格,在思索政治的場域中,它的表現就是不 同的「主義」;當然,對於建築或者政治的思索,也有可能來到一個更抽象的理念 層次,追問建築活動或者特定的「政治」活動在人類活動整體中所佔據的地位(1993:

8-15)。總結地說,語彙所指認的主題、語彙本身的性質以及語彙本身在思索活動 整體中的位置,構成了思索政治(或者,其實是一切的「思想」)這個活動的複雜

(10)

性。

雖然歐克夏指出,即便是第一流的哲人,也有可能在語彙不同的指認主題、

不同的語彙性質乃至於語彙不同的位置之間,犯下錯亂邏輯關係的失誤。例如,

康德相信共和政體會自發性地追求和平,或者潘恩(Thomas Paine)讚許民主制度 的緣由是這個制度具有自體約束的能力(1993: 9-10)。僅就語彙所指認的主題來說,

康德與潘恩或許都犯下混淆「正當性問題」與「治理限度」的「失誤」,而歐克夏 想提醒的是,思想的研究者必須更細緻關注特定政治論述的具體脈絡。不過,這 樣的提醒或許存在「更歐克夏式」(more Oakeshottian)的解讀:一切對政治語彙 表面上的「誤用」,都可能具有重新打造語彙指認對象、重新形塑語彙本身以及重 新界定語彙位置的潛能。從這個角度來說,「對政治的思索」所涉及的多重面向,

與其說是限制特定語彙的各式框架,不如說,是一個反覆拆解與重組框架的過程。

於是,或許不再是誤讀共和政體和平傾向的康德,而是重新接合共和與和平,進 而改寫共和與和平政治語彙的康德,這麼一來,對政治的思索,就不是打造體系 的智識活動,而是以其個殊性(singularity),重新打造、形塑與界定語彙,更加「詩 意」的活動。用一個「更歐克夏式」的比喻來說,思索是思索,也是「聲音」(voice):

不同種類的思想振翼高飛,彼此相互切磋,既呼應各自的動態,也激盪出全新的 力道。沒有人會問他們從何處而來,展現了什麼權威;沒有人會在意他們各自扮 演自己的角色,此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這場盛宴沒有主辦,也沒有裁決者,甚 至沒有資格審查的守門人。走進這道門的每一個人,都可以有一席之地,能讓自 己為思辨洪流接受,那麼一切都會得到允許。在對話中彼此言說著的聲音,不會 搭建出層級,對話既不是用以產出外在利益的事業,也不是優勝者可以得到獎賞 的競賽,更不是訓詁註解的活動。它是一場無從排練的智識冒險。對話跟賭博一 樣,輸贏其次,下注為要(neither in winning nor in losing, but in wagering)。(1991:

489-490)

這份論文研究以「生命政治」(biopolitics)作為主題,在最廣泛意義上,「生 命政治」這個近年開始在人文社會科學領域中得到關注的「政治語彙」,表述了現

(11)

代政治的一個重要特徵,這個特徵,如鄂蘭(Hannah Arendt)所說,生命成為政 治場域「最終的參照點」,它推翻了各種人之條件與能力,成為現代社會最高的善

(1998: 313)。當代生命政治各種進路不一的論述,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視為對鄂蘭 這個命題的註解與詮釋。然而,這份論文也是「下注為要,輸贏其次」的智識探 索,以「生命政治作為政治理論」(biopolitics as political theory)為副標題所嘗試 要指出的是,當代的生命論述,也是對既有政治語彙,其概念指涉與意義的重新 探究,「生命作為政治的重要參照」這個現代政治的重要特徵1,就將不僅僅只是一 個需要註解與詮釋的現象,同時,作為這份研究的指引與自我期許,它也該是一 種「下注」,對生命政治的論述,如何在既有政治語彙指認出不同的對象與主題、

如何重新形塑語彙,以及如何重新界定語彙的位置,種種或許「輸贏其次」的智 識嘗試。

「生命政治」不只是對一個現象的詮釋,同時也是對政治語彙的理論性重構。

此一「生命政治作為政治理論」的立場,不僅僅只是智識上的考量,也有現實的 迫切,我們當前所生活著的這個世界,其風貌已經與這些政治語彙所主要誕生的 現代早期(early modern)大相逕庭。如果說當代生命政治的論述有其值得關注的 生命力,這也是因為,在反覆探究「生命作為政治的重要參照」這個命題的同時,

它也不斷地呼應現實的動態,讓各種既有的政治語彙,諸如主權、治理、制憲、

人民乃至於「政治」本身,或者通過挖掘不同的系譜,或者通過現實的對應,而 被重新賦予新的內涵,「激盪出全新的力道」。另外,將生命政治的論述,視為對 動態現實的回應,以此重構過去所繼受的政治語彙,事實上反映了這些政治語彙 內在的危機(著實也是歐克夏的暗示),這樣的危機,用鄂蘭所引用的 Rene Char 的話來說:我們得到了遺產,卻沒有任何遺囑。也就是說,我們繼受了或者零散        

1 對於當代生命政治論述的介紹性作品參見 Lemke, 2011a; Mills, 2018。Timothy Campbell 與 Adam Sitze 所編的讀本則收錄了此一主題的重要篇章(Campbell and Sitze, 2013)。而對於生命本身如何 因為新的醫療發展與基因工程等等新的權力技術,從而成為政治的重要參照,最重要的作品可以說 是Nikolas Rose 的《生命本身的政治》(The Politics of Life itself)一書(2007),或見 Rabinow and Rose, 2016.

(12)

或者體系的政治語彙,不過,我們卻沒有得到如何運用它,甚至是去哪裡找到遺 產的遺囑:

遺囑將會告訴繼承者那將會是他正正當當的東西是什麼,把過往所持具的,遺贈 給未來一代。沒有遺囑,或者把這個隱喻參透,如果沒有傳統,如果沒有揀選與 命名,沒有傳遞與護持,沒有指示出遺產何在與價值為何,似乎也就不會有任何 在時間中有意識的延續(willed continuity in time),用人類特有的方式來說的話,

不會再有過去與未來,只剩下世界永恆的流變,以及其中生靈造物的生物性循環…

因為沒有要把遞送給未來的遺囑,所以也就沒有得以預見遺產出現或現實的傳統。

(Arendt, 1993: 5)

鄂蘭之所以對Char 這句話深有所感的緣由不難推測,鄂蘭親眼見證了「現時 代」(the modern age)政治語彙的斬獲,最後全部被引導到極權主義的方向:社會 契約被扭曲成層級共同體的建構,康德式的至高道德律令被艾希曼演繹成「供居 家小老百姓用的康德」,人天賦不可剝奪的權利最終演變成與公民身份之間無以調 解,從而打造出難民的政治難題,在曾經被視為解放契機的左翼思想中,馬克思 對勞動「力」的闡述與或許可能被簡化的,作為法則的歷史概念,更簡直是一場 災難。鄂蘭的政治理論並非論文主題,但她切身的反思反映了當代生命政治論述 現實上的迫切性,我們所生活的這個世界是一個「後希特勒」的時代,但掛在希 特勒名下的一切種族屠殺與極權主義,並沒有真正絕跡。沒有希特勒的極右政黨,

也可以在考驗歐洲核心價值的難民危機中趁勢而起,跟當年的納粹黨其實沒有兩 樣;這個世界再也沒有送進千萬猶太人的集中營,但有數百萬的非洲人死於愛滋 病與飢荒,而據說沒有人需要負責;再也沒有發動爭奪生存空間的極權主義體制,

但我們發明了新的無人機,好進行一場不用貼身作戰,就能殺死無辜平民的戰爭 遊戲。其實,這個以為已經擺脫希特勒陰影的戰後世界,某種意義上也不過是現 代化的寡頭政治,10%的人掌握一切的政治經濟主導權,而舊體制的貴族比例也差 不多 10%。政商菁英操弄複雜的金融遊戲,發動席捲亞非的新圈地運動,驅逐了 當地居民,讓世界將近一半的人口生活在赤貧狀態。地球人口餘下的 40%,是主 要集中在西方國家的「中產階級」,他們活著最重要的目標是不要淪落到一無所有,

(13)

恐懼的情緒讓他們既自負又脆弱,既孕育出排外與種族主義,又滋長對赤貧階級 的冷漠無感:無論如何,都不要變成被社會遺棄的賤民,無論如何,「我們」都不 會成為「他們」。何以至此?何以人類政治文明所繼承的政治語彙,所繼承的遺產,

無從阻擋暴力更廣泛更綿密的蔓延?

作為政治理論的生命政治論述,或許是理解這一切緣由的嘗試。在闡述論文 以「生命政治作為政治理論」的關懷之後,現在可以聚焦在一個幾乎架構現代政 治想像的重要「政治語彙」:主權(sovereignty)。論文並沒有意圖對此一政治語彙 做出全面性的考究,而是要指出,由傅柯(Michael Foucault)所開啟的當代生命 政治論述,一個重要的起點即是對主權概念的反思。作為探究當代生命政治論述 的起點,接下來所要回顧的是,傅柯藉由對比主權權力,所提出的「生命權力」

(biopower)論題。

貳、佛朗哥之死

1975 年 10 月 16 日,西班牙的獨裁者佛朗哥開始覺得胸口疼痛呼吸困難,起 初他不以為意,以為只是小感冒,但清楚他的心血管疾病病史的主治醫生卻不敢 大意,立刻召來全國的心臟病專家隨時待命。隔天,佛朗哥召開了內閣會議,會 議不到半小時,佛朗哥就因為冠心病心絞痛發作被迫離席。接下來將近一個禮拜,

現代醫療傾盡全力也無法阻止死神:左心衰竭、內臟出血、尿毒症,一次次的急 救與折磨據說讓這位四十年間主宰數千人生死的獨裁者虛弱地呻吟:「要死掉怎麼 這麼難?」對死亡主題相當執著的西班牙超現實主義導演布紐爾(Luis Buñuel)在 他的自傳《我的最後一口氣》對佛朗哥抱以無限同情,他說最糟糕的死亡是「用 現代醫藥的回春妙手牽制死神,這是一種看不到終點的死亡,以希波克拉底之名 起誓的醫生們,發明了人類有史以來最精緻的酷刑:還好!還活著!有時候我真 的很同情佛朗哥:用人工的方式活上個把月,代價是令人無法置信的折磨。」對

(14)

傅柯來說,佛朗哥之死,所象徵的正是兩種權力體系的碰撞:主權與生命權力

(biopower)。佛朗哥象徵主宰生死的主權,而將他的死亡徒然不斷地延後的種種 醫療技術,背後所象徵的是在19 世紀整個建立起來,調節生命的權力(2003b:

248-249):

現在權力越來越不是生殺大權的權力,而漸漸是一種干預而使之活下去的權能,

或者說權力為了增進生命,開始藉由排除意外、偶發因子與缺陷,更多地在這個 面向上進行干預,死亡就其作為生命的終點來說,它成了權力的死線與界限,也 就成了權力的終點。死亡落在權力關係之外,權力現在不要去碰觸死亡,權力只 會在總體上,或者總的來說在統計的詞彙上,才會緊緊抓住死亡。權力不再掌握 生殺,但它能控制死亡率…在主權的法權中,死亡是主權者絕對權力,最為顯明,

也最為景觀化展現的要素,現在相反,死亡變成個人逃離所有的權力,回歸到他 自身,退回到他最私密之處。權力不再看重(recognize)死亡,簡直可以說,權力 要直接略過死亡。(2003b: 248)

這是西方社會從十七世紀開始,所經歷的權力機制運作的深刻轉化。過去,

權力機制以壓制、阻礙、使其臣服,甚至將之摧毀的方式來運作,傅柯說這種權 力機制本質上是「奪佔、控制或攫取(seizure)的權利」,「攫取物事、時間、身體 乃至於最終攫取生命本身」,而主權或至高權力(sovereignty)作為絕對權力的載 體,就意味著掌握生死的生殺大權(Vitae necisque potestas)。它以「扣除」(deduction)

為手段,這是「一種減去(subtraction)的機制,挪取部分財貨的權利,向臣民徵 收生產、財貨、勞役」,但在生命權力中:

「扣除」不再是權力的主要形式,而只是其中之一的要素,用以激發、強化、控 制、監控、優化、組織其下的權力:一種旨在生產各種力量,使其成長,順理其 秩序,而非用以阻礙他們,令其臣服,摧毀他們。生殺大權(the right of death)也 有相應的變化,或者說,一種把自身與迫切管理生命的權力連結在一起,並相應 地界定自身的傾向。過去基於主權者至高的權能,現在倒轉過來,而就只是社會 體確保、維持與發展其生命的權能。(1980a: 136)

從十七世紀開始,這種掌握生死的權力機制開始逐漸退位,取而代之的是加 諸於生命的權力(power over life),權力的作用目標轉向「生產各種力量,使其成

(15)

長,並順理其秩序」,再也不是壓制、阻礙或使其臣服(Foucault,1980a:139)。

在現代政治中,權力加諸於生命之上,加乘(multiply)出生命各種可資運用的形 式,而這些生命形式的評估、衡量與斷定,同時又是透過現代社會方方面面的權 力部署技術來完成:

權力與知識的方略(methods)在這個挪移從而攻克這個空間同時,也縱深並組織 了它,它們擔負了生命過程的責任,並負責控制與調整它們…歷史上第一次開始 在 政 治 性 存 在 中 反 思 生 物 性 存 在 , 生 存 著 這 個 事 實 不 再 是 … 生 死 由 命 (the randomness of death and its fatality)無法企及的基質,它部分地遁入了知識的控制 場域與權力的介入場域。權力不再只是處理法律主體…而是處理活生生的存有,

權力能夠運作於其上的宰制將必須要能運用到生命本身的層次,讓權力甚至得以 直抵肉體的是對生命的接管,而不是以死相脅。(Foucault, 1980a: 142-43)。

主權權力得要在生命與死亡之間做出不容灰色地帶決斷,這樣的權力機制在 政治的舞台上慢慢退場,生命權力固然還是無法挽救佛朗哥,挽救這位主宰生死,

「奪走生命或者讓其活著」(take life and let live)的主權者,但它可以,「使他活 著或者讓其去死」(make live and let die)(2003b: 247)。在生命權力的運作中,生 命與死亡之間有著複雜的拉鋸關係,這是它與不容灰色地帶主權權力不同之處。

減法式的扣除關係,對立於加法式的種種關係;絕對否定的生死關係,對立於複 雜的拉鋸關係,除了上述這兩組對立之外,主權與生命權力同時還有兩個重要的 對立,首先是主權的權力模式作為抽象的證成,與分析權力實質運作之間的對立,

這一直都是傅柯終生的關懷:

從中世紀開始,法權理論的根本角色就是確定權力的正當性,圍繞著這主要問題,

整個法權與主權的理論才組織起來…我的計畫整體來說…是展示出法權(不只是 法律,還是其應用的部署,制度與調節的整個複合體)在什麼程度上,以什麼樣 的形式,讓支配的關係,而非主權的關係,開始傳導並運作起來。(1980b: 95-96)

主權式權力的證成來自於一種「奠基性優先」(founding precedence),「始終需 要回頭看某個構成其決定性奠基的東西」,法理上的證成固然可能「僅此一次」,

但同時「也非常脆弱,並無時無刻不處於崩潰或卡住(disuse)」。這就引出了主權

(16)

與生命權力之間,更為重要的另一組對立關係,他們各自涉及不同的權力流通形 式,一言以蔽之,主權權力是一種高度「不經濟」的權力流通形式,一種耗費

(expenditure)的形式:

(主權)對勞役進行徵收,他不會對被扣除者有所償還,主權者不需要償還,但 主權的耗費,也許會在儀式性的典儀中採取禮物的形式,像是誕辰禮物這類快樂 的事件,或者像是保全的勞役…徵收耗費是主權式權力的特徵。(2006b: 42)

抽象的法理論證可以證成主權的正當性,但主權仍需要各種像是典禮與儀式 的東西來護持其權威,而除了重啟權威的典禮儀式外,它也「始終需要某種暴力 的要脅或增補」(2006b: 43),主權的生殺大權某種程度上來自於其極不經濟,需 要反覆透過浮誇儀式,最終需要動用暴力的耗費本性,而最能體現主權耗費本性 的是結合暴力與儀式的公開處決場景:

公開的處決就具有一種司法-政治功能。藉由這樣的儀式,短暫受到傷害的主權得 以重建。以展現出主權最為驚心動魄的場景,來重新鞏固主權。公開的處決固然 匆促且平常,但仍屬於一系列權力失而復得的重大儀式(加冕、王凱旋入主佔地、

叛亂的臣民屈膝等等)。它在眾目睽睽之下,對讓主權受辱的犯罪,動用無堅不摧 的力量。其目標與其說是與其說是重建某種平衡,不如說是將膽敢違反法律的臣 民與展現力量的全能主權之間的懸殊發揮到最極致。(1995: 48-49)

表現在公開處決這個儀式中,是主權權力極不經濟的耗費。而在這個儀式中,

民眾是必要的角色,沒有民眾眾目睽睽的圍觀,公開處決這個驚心動魄的場景就 無助於宣示主權不可冒犯的權威,不過,主權希望藉由公開處決這個中心而發散 出去的震攝性威儀,很難會是均等的,正如傅柯所說,「被召來觀看意在恫嚇他們 的群眾,有可能表現對懲戒權力的反感,有時甚至起來暴動」,震懾性的力量,恫 嚇性的恐懼,無法保證會均質地在群眾中擴散開來,它有被全然翻轉的可能,「應 當只能展現君王恫嚇力量的處決,現在有一個目無王法,權威反倒被嘲弄,罪犯 倒是成了英雄的狂歡嘉年華側面」,公開的處決儀式充滿了暴力瞬間逆轉的不確定 性,極為可能在群眾中出現「一種比之主權權力更具有加倍力道的團結」(1995: 59;

(17)

61; 63)。生命權力與主權權力之間在權力流通面向上所呈現的對比就在於,主權 高度耗費的權力流通形式,對比於必然搭配各種方法手段,有其特有策略,同時 也作為各種特定知識體系集合的生命權力:

加諸於生命的權力演化出兩個基本的形式:這些形式不是對立的,他們構成發展 的兩極,並由一整個中介的關係叢結連繫在一起。其中一極…以作為機器的肉體 為中心:將之規訓,使其能最佳化,榨取其力量,讓它的好用與順服相應地增長,

得以整合到有效率經濟控制的體系中,所有這些都由可描述為規訓的權力程序而 得到保證:一種對人之身體的解剖政治(anatomo-politics)。稍晚成形的第二極則 聚焦整個物種的身體,浸透著生命機制並充當生物性過程基礎的身體:繁殖、出 生與死亡、健康水平與預期壽命及長壽等等,一切能讓種種這些有所變異的條件。

其管理是通過一系列介入與調節性控制來實現的:人口的生命政治。(Foucault, 1980a: 139)

象徵主權生殺大權的權力,極為耗費的權力流通型態2,現在被「對身體的管 理以及對生命精心算計的經營照看」(1980a: 140)所漸漸取代,解剖政治與人口 的生命政治這兩種權力技術先後發展起來且並肩而行。對傅柯來說,這樣一個歷 史上首次政治的權力機制穿透人的生物性存在時刻,無疑具有巨大的後果,儘管

「千年來,人依然還是亞里斯多德說的那個身負額外被賦予政治能力的存有」,不 過,現代人卻成了「其政治將他作為活生生的存有這件事納入考慮的動物」(1980a:

143)。人,依然天生是政治的動物,但現代人的政治,卻是一個反覆關注人的「天 生」生命的政治。於是,一個生命權力的時代開始了。

參、治理、部署與榮光

傅柯不是依據現代政治哲學的傳統來看待主權。在各種生命權力與主權權力        

2 主權以生殺大權作為最終參照,但對傅柯來說,更重要的是主權作為一種不甚經濟的權力技術,

「一個人站著演講超過三小時」固然可以體現領導的至高權威,但一方面,即便有過演練,它也依 賴肉身高度偶然的臨場狀態;另一方面,它理想上「用權力震懾權力」的效應必然是不均等的。有 埋頭貌似恭敬的黨代表們,也有兩眼放空的總理,前領導人最後也按耐不住起身小解,當代這個詭 異的「主權權力」場景,與《規訓與懲罰》開頭的公開處決場景,原理其實是一致的,至於權力技 術最末端效應是造成了台下的聽眾不敢起身小解,還是五馬分屍,挫骨揚灰的暴力場景,對傅柯來 說其實並不是最重要的。

(18)

的對比中,處處顯示的是主權權力極不經濟,需要透過各種浮誇儀式乃至於最終 極的暴力展示,來護持其至高權威。主權作為權威之證成與權力正當性根本源頭 的問題意識,並不在傅柯的考量中,傅柯為往後的生命政治論述鎖定下的一個基 調,即是將此一政治哲學傳統的「主權」問題意識加以「除魅」,這個問題意識,

Mbenbe 有相當精要與準確的表述,主權是:

一個由自由平等男男女女的構成體,對普遍規範的生產。這些男男女女被預設是 完全能夠自我認知,自我意識與自我代表的主體。從而,政治可以就兩個面向來 界定:一個自主性(個體)的計畫,以及通過溝通與承認在一個集體中達致合意…

主權從而也可以界定成一種自體建制(self-institution)與自體侷限(self-limitation)

的雙重過程。(2008: 153; 154)

Esposito 精準地指出,傅柯的生命政治論述,是藉由消解現代性與主權之間的 連結,以此對「所有現代政治哲學」的根本批判,而構成「所有現代政治哲學」

的,是一個以主權為頂端,並以「全體個人」(totality of individuals)以及規制個 體之間關係的「法律」,所構成的三角法理政治框架:

(主權之下)存在著兩個截然不同的實體:全體個人,以及會在某個點進入到一 種其關係形態是由法律構成的關係中,這是由三角架構的第三要素所界定。可以 說,所有的現代哲學,無論其異質性或者表面上的對立,都是在這個三角架構中,

側重點不同的安排。(Esposito, 2008: 25)

這段話精要地表述了主權所架構的現代政治想像。我們可以用這個三角架構,

來表述論文主標題的三個重要主軸:治理(government)、部署(dispositif)與榮 光(glory)。論文第一章,主要討論的是兩位義大利思想家 Roberto Esposito 與阿 岡本(Giorgio Agamben)對傅柯生命政治論題的回應與重新表述。他們所共同質 疑的是傅柯將生命權力與主權權力對立起來的思路,也就是,「主權」有其特有的 生命政治法理。對阿岡本來說,這始終是一個通過例外關係生產裸命(bare life),

政治的原初結構論題;而對 Esposito 來說,現代政治的根本生命政治結構,則在 於無以區分權威與權力的免疫(immunity)機制。正如此前所指出,當代生命政治

(19)

的論述在很大程度上也是傳統政治哲學與語彙的重新審視,既是通過挖掘不同的 系譜,或者通過與現實的對應,而重新賦予其新內涵的智識嘗試。在回應傅柯的 生命政治論題同時,Esposito 與阿岡本也重新賦予「主權」不同的問題意識。第一,

它不再是權威的證成或正當性根源,藉由各自對現代政治哲學教父霍布斯(Thomas Hobbes)及其「自然狀態」論述,極具創意與深刻的詮釋中,他們所要指出的是,

主權的建構並不是一個從個體到集體平順過渡的整體化過程,在此之前,存在著 一個將個別的要素孤立出來的「個別化」過程,無論是透過免疫機制所加以保全,

還是透過裸命的機制而赤裸化。第二,主權的建構必然伴隨某個個別化生命政治 機制,並不是一個一勞永逸一次完成的過程,而是一個生命的個別化與主權的整 體化雙向流通的過程,第一章也將特別強調阿岡本此一「例外狀態」離開政治體 邊界而向內部滲透,裸命的政治同時也是「末人」(the last man)政治的洞見。

第二章與第三章是對傅柯生命政治論題更全面的重構。在緒論中,首先要指 出的是,傅柯的生命政治論述是一個高度實驗性質的智識探索,而傅柯經常從新 的概念中,發現新的主題:從規訓的概念中發現治安這個主題,而通過治安,人 口的概念出現了,再從人口這個概念,發現安全(security)的部署這個新主題,

再到最後傅柯頗引起爭議,「新自由主義」作為「生命政治的誕生」的討論。這兩 個章節的目的是細緻地重構這段實驗性的智識探索。在這個重構的過程中,

Esposito 對傅柯尖銳的質疑是一個引子,Esposito 質疑傅柯生命政治論述在幾個論 題上的模糊,諸如主權與生命政治之間的關係為何?生命政治的框架中是如何內 生死亡政治的要素?乃至於出現生與死截然不同的效應?第二章首先要討論的是,

參照傅柯系譜學方法所對應出,涉及「戰爭」從點到面的三個面向:戰爭作為社 會組織原則的生產性效應;戰爭論述的互相解碼所涉及的權力從最局部機制到全 面性策略的具體化過程;以及最後,在整個權力部署的格局中,各種權力技術之 間的流通與轉化。對應於傅柯對於戰爭從點到面理論立場的是,所逐漸浮現的是 他探究生命政治論題的主軸:政治體中的致命要素,得以在生命權力的部署網絡

(20)

中,藉由生與死的互兌(exchange),解消其有害的影響,轉化成有利的效應,這 是第二章後半段從治安到治理,從社會敵人到人口所關注的主題。

對於現代政治哲學以主權為頂端所構成的三角法理政治框架中,伴隨此一主 軸浮現的「治理性」(governmentality)問題意識,也就取代了連結主權與法律的 軸線,不再是主權與法律的相互約制問題,而是治理實現生死完美互兌的生命政 治網絡。生與死的互兌藉由什麼樣的政治理據與具體的機制而運作?特別在考慮 到人口這個集體現象的複雜性時,如何確保自由與治理之間的雙生與安全共處?

這是傅柯在持續探索生命政治論題時所遭遇的新問題,其對新自由主義的論述,

也必須放在這個如何實現生與死的完美互兌的脈絡下,才能理解。對傅柯來說,

從自由主義轉對新自由主義轉進,是一個將「治理的不可能」轉化成「治理的可 能」的過程,新自由主義之所以是「生命政治的誕生」,是因為其市場機制原則與 經濟人的主體形象,表述了一個:既非生產死亡,也不是生產生命,而是一個生 與死可以流通起來的互兌性網絡。這是傅柯生命政治論述最後的結論,也可作為 對 Esposito 的回應。新自由主義的治理是這樣一個治理的部署綿密穿透的權力網 絡,在上述的三角法理政治框架中,安排整體個人與法律之間關係的這條軸線,

在傅柯生命政治論述的最後結論中,就被代之以部署所涉及的「主體化」問題意 識3。然而,誠如對其新自由主義論述的質疑所示,傅柯在如何構思「抵抗」的主 體問題上,似乎顯得有些模糊。

       

3 根據傅柯的說法,「部署」至少涉及具體的制度網絡、論述上的連結以及特定的明確策略,如傅 柯在訪談中所說,部署「首先是包含論述,制度,建築形式,調節決策,法律,行政舉措,科學命 題,以及哲學,道德與慈善主張等等異質性的整套東西…部署本身是一個在這些要素之間建立起來 的關係體系。第二,我嘗試要在這個部署中所辨認出來的,確切來說是在這些異質性要素之間所存 在的連結本質,因此,一個特定的論述能在某個時候以制度的編程現身,又在另一個時候作為證成 的工具,或者遮掩某個沉默的實踐,或者是被當作這個實踐的二階再詮釋。簡單地說,在這些要素 之間,不管是論述性還是非論述性的,會有一種變異非常大的,位移與功能變更之間的相互作用。

第三…其主要作用是在一個特定歷史時刻,對於某個迫切需求的回應。部署從而具有一個主導性的 策略作用,舉例來說,要在一個重商論所構思的經濟體中,吸納浮動的人口,就會有一種策略上的 迫切…慢慢地去承擔降伏瘋癲,心理疾病與精神官能症等等」(1980d: 112-113)。

(21)

在這個傅柯顯得語焉不詳的抵抗的主體如何可能的問題上,第四章所要討論 的是另一位義大利思想家同時也是當代左翼重要旗手,奈格理(Antonio Negri)對 傅柯論題的接手,這主要在於奈格理將「生命政治」從「生命權力」分離出來,

據此指出生命政治的部署固然具有後者的宰制作用,也同時具有生成集體的抵抗 性主體,也即「雜眾」(multitude)的另類效應,這個雙重效應將因為資本主義邁 入新的「非物質性勞動」生產階段,也越加明顯,新的社會型態讓奈格里斷言,

在西方政治傳統中制憲力量(constituent power)與憲制權的辯證得以宣告終結,「制 憲」力量不再是在政治場域中創造一個至高主權,然後隱身成為憲制權的「例外 狀態」,制憲力量是在社會關係中開展、延伸並擴張,”constituent”既是「制憲」,

也是「建構」、「構成」乃至於「共在」(common)。奈格里樂觀期待,在新的社會 關係中,過去用以限制雜眾的治理部署,都已經顯得無力,舊有的主權權力正在 消退,而新的帝國式權力已經無能全面控制雜眾,在這個生命政治網絡中自我培 力組織的雜眾,能夠機警躲避帝國的控制,推進控制全球資本機制的溝通交流網 絡,形成某種潛伏於地下的塊莖(rhizomes)式空間。對奈格里來說,傅柯過去那 個通過生命權力宰制生命政治,帝國宰制雜眾的關係,在新的社會關係中,存在 著逆轉的可能。

繼續回到以主權為頂端的三角框架,奈格理重要的理論貢獻在於,在取代連 結全體個人與法律關係的「部署」這條新軸線上,他在其中辨識出得以生成雜眾 的連結性網絡,同時也據此重新改寫三角框架中最後一條,連結全體個人與主權 的軸線,此即對傳統「制憲權」論述的另類詮釋。第五章是論文的最後一章,這 一章將以制憲(或建構)這個主題,虛擬重構一場阿岡本與奈格理之間的「巨人 之戰」。這個章節將處理阿岡本藉由對「王國與治理」此一界定西方政治雙元機制 的闡述,作為對奈格理制憲力量論述的回應,如何從安濟神學中引申出來的「榮 光」,來重新探索解開權威與權力、王國與治理的連結,從而重新處理生命政治的 抵抗問題,將是這個章節所要重點探討的主題。並不是說治理、部署與榮光,構

(22)

成了新的三角架構,而是說這三個概念是當代生命政治論述中,各自從不同的軸 線,來瓦解並重新改造此一以主權為頂端所構成三角法理政治框架的重要指引。

緒論中已經精要地回顧了傅柯的生命權力論題,接下來的第一章,要從位於此一 三角架構頂端的主權出發,從 Esposito 與阿岡本對傅柯的回應開始這場思想的探 究。

(23)

第一章:主權的生命政治法理

人不再立身於理念的世界面前,以其自由的理性,透過完全獨立的至高決斷,

選擇其自身的真理,現在人以其出生而與所有人血脈相連,所有人都自具體的 存有而出,生同一身,血濃於水,莊嚴共契,人再無從「玩理」(play with ideas)…

真理不再是尋思遠方陌異的無限風光,而是一場不得不陪著演出的大戲…若是 無法基於血脈相承,血濃於水的共同體,一切心靈上的理性會通與神祕共契,

都是可疑的東西。

-- Emmanuel Levinas

壹、免疫的生命政治法理

傅柯卓具洞見,在方法上要「摒棄利維坦模式」(2003: 34)的生命政治論 題,引發各種迴響與討論。總結傅柯這個將主權與生命權力對立起來的生命政 治論題:相較於生命權力透過各種權力技術,「對身體的管理以及對生命精心算 計的經營照看」(1980a: 140),主權是一種極為不經濟,需要反覆透過浮誇儀式,

最終需要動用暴力的權力模式,因此,主權的「至高」就來自於它「奪走生命 或者讓其活著」(take life and let live)的生殺大權。傅柯的生命政治論題之所以 在當前引起各種迴響、爭辯與討論的其中一個主因是,對傅柯來說,「生命」

作為主權權力的參照,其存在的理據僅僅只是可供主權以不甚經濟的方式加以 耗費,最終將之殺戮,以證成其至高地位的對象。如果對傅柯來說,現代政治 是一個各種權力技術、策略與部署將生命這個活生生的存有納入政治支配的生 命權力時代,那麼,這樣一個必須「割斷國王的首級」與「摒棄利維坦模式」

才能加以探究的生命權力,就與主權的問題意識,諸如其極不經濟的權力流通 或「至高」的性質無關。更精簡地說,除了純粹的耗費之外,生命與主權之間

(24)

再沒有任何關係。對於傅柯這個論斷,儘管阿岡本的提問有些崎嶇1,但仍無礙 於他精闢的洞見:主權的至高有其特有的生命政治法理,在概念分析上,主權 與生命之間的複雜關係,無法用純粹耗費所界定的生殺大權加以打發,主權有 其生命政治法理,阿岡本概括稱為「裸命」(bare life; Nuda Vita):

將裸命含括進政治場域之中,構成了主權權力原初的核心,即便是隱而不見的。

甚至可以說,主權權力原初的動態就是生產一個生命政治式的身體。在這個意 義上,生命政治起碼與主權式例外一樣古老,現代國家將生物性生命置於其流 通的核心,不過是將這個糾合權力與裸命的連結顯露出來。(1998: 6)

主權的至高有其特有的生命政治法理,一具等待受刑的身體,僅就其本身 不是至高主權的「生命政治」理據。「利維坦模式」,也許存在隱微的生命政治 線索,這個「主權的生命政治法理」問題意識,是

Esposito 與阿岡本對傅柯生

命政治論題的批判與增補。對傅柯來說,對現代權力的分析,之所以需要割斷 國王首級,是因為主權的利維坦模式,作為論證主權至高人身位格的法理理論,

基本上完全無視現代政治中的生命政治現象,不過,近年來越來越受到關注的 義大利哲學家Roberto Esposito 強調,傅柯著意切斷現代性的權力運作與主權權 力的生命政治論述所忽略的是,「被保全的生命」(secured life)這個生命政治 形象,是接合主權的至高與生命的重要環節,主權政治的問題意識中,本身就 包含了某種看似互相衝突的生命政治效應:主權的生殺大權,在某種意義上來 自於,並伴隨對個體生命的保全。Esposito 更透過對霍布斯的別具一格的詮釋,

來闡述其生命政治論述,同時,也是對傅柯的回應。Esposito 對傅柯生命政治 論述的批判性解讀,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理論問題:主權與生命政治之間的        

1 說阿岡本的提問「有些崎嶇」的意思是,他開啟這個論題是質疑生命政治的政治技術與自我 的技術之間的模糊關係,「權力這兩個面向的匯合在傅柯的作品仍是異常地不清晰」,阿岡本認 為,傅柯沒有解答的是,在生命權力所作用的身體上,「個體化的技術與整體化的程序所匯合」

「無從分別的地帶」在哪裡(1998: 5; 6)。阿岡本開啟這個提問嚴格來說不甚精確的原因是,

一方面,正如論文往後兩章所接下來要討論的,其實在傅柯嚴格區別主權與生命權力的生命政 治論述中,這個問題是能解答的;另一方面,如果阿岡本的底牌是「主權的生命政治法理」,

其實他沒有必要走進傅柯嚴格區別主權與生命權力的生命政治問題意識框架中去問這個問 題。

(25)

是如何關聯起來的?而對他來說,傅柯沒有清楚回應的是這兩個體制(regime)

究竟是如何接合在一起的(2008: 33)?Esposito 強調,傅柯生命政治論述的這 個「範疇上的精確」(2008: 14)問題,將導致他無法說明兩種截然不同的生命 政治樣態,以及無法解釋生命政治論述當中的一個重大悖論。他首先質疑的是 傅柯將生命政治從主權切割出來的做法:

(傅柯的)生命政治概念是從與主權的典範對比中衍生出來,在此大行其道的 也是否定性的樣態:生命政治打從一開始就不是主權式的。生命政治不只是有 它自己的光,同時還被某種走在它前面的東西給照亮,主權漸漸黯淡,已成黃 昏的餘光照在生命政治身上。(Esposito, 2008: 33)。

在這個生動的意象場景中,傅柯讓走在生命政治前頭,照亮它進而讓生命 政治背後的主權漸漸黯淡的是什麼?此即「治理」這個新範疇。在Esposito 看 來,傅柯用生命政治的概念在現代的主權政治框架插入了一個治理這個範疇,

因此,是生命權力治理的勃興,而非主權的契約法權模式,才界定了現代政治 的根本框架,「治理所付諸行動的所有政治實踐轉向了生命、其過程、其需求、

轉向了其種種斷裂」,治理全面且綿密的延伸,其結果是原本在主權模式,扮演 調節主權權力與個體權利形式關係的法,也跟著轉入對生命的調節,「法的場域 逐漸從基本上關乎意志的超驗層次典則與禁令,轉移到處理身體,內在層次的 規範與法則」,在此,政治與生命在這個新場域中以一種有別主權的方式碰頭,

過去作為「無法變更而給定」的自然或生命,現在不再是預設條件,而是「在 一個作用與回饋,推進與抵抗的博弈中,一系列可加以調整的因果、力量與張 力的產物」,不再是過去那個掌握生殺大權的主權式權力,所針對的純粹肉身性 生命,治理式權力所瞄準的是透過規範而規訓並將之常態化的生命,這樣一個 政治化的生命,不再是本質性範疇或本體基礎,而是由治理式權力與生命之間 交會的「移動性邊緣」(moving margin)所界定(Esposito, 2008: 28; 30)。生命 因此藉由治理的部署而有了不同的地位與界定。但對Esposito 來說,傅柯並沒

(26)

有闡明主權與治理之間的關係,實情是,大規模的屠殺與毀滅並沒有伴隨治理 性權力的崛起而消失,對他而言,傅柯在《必須保衛社會》講座中的這段話,

正好表明生命政治的悖論:

要麼是主權,用上原子彈的主權,從而這就不會是生命權力,像是從19 世紀以 來的那種保障生命的權力;或者說,處於一個完全對立的極端,你們不再有一 個多過於生命權力的主權大權,而只有一種完全多過於主權生殺大權的生命權 力(2003: 253-254)。

這個悖論在理論層次上可以這樣表述:在生命政治的治理框架中,究竟是 如何將死亡的要素給含括進去的?Esposito 的批評無疑也有現實對應,畢竟「死 亡被投射進生命的迴圈中」這個現象,不僅僅在納粹的極權主義中出現,也是 此後現實政治中反覆出現的現象,不解開這個悖論,傅柯生命政治論題的現實 解釋力恐怕就要打折。而在Esposito 看來,從傅柯引進種族主義來詮釋極權主 義的做法看來,傅柯還是沒有解決這個悖論,納粹的極權主義到底是舊主權權 力,然後拿起一種與不來自於它自身的生物性種族主義當作武器?還是一種用 上「類主權」的生殺大權,以賦予國家種族主義生命的生命政治權力?怎麼說 兩者看起來都差別不大(2008: 43; 41)。傅柯生命政治論述在概念上的不甚精 確,也反映在他對生命政治的效應為何的模糊立場,Esposito 這麼說:

但生產什麼?什麼是生命政治的效應?在這點上傅柯的回應似乎方向上有所分 歧,涉及兩個從一開始就蘊含於生命政治(bios)的概念,但被置於語義學延 伸的兩極:也就是主體化(subjectivization)與死亡…根據這個似乎不允許任何 中介的分歧…要麼生產主體性,要麼創造死亡…要麼生命的政治(politics of

life),要麼加諸於生命的政治(politics over life)。生命政治這個範疇把自己摺

疊起來,成了一個謎,解答因此密不透風…似乎除了借助某種方法(modality),

來把生命與政治同時對接(juxtapose)起來,否則由生命政治而出的這兩個詞 彙,是無法清楚闡述的…(2008: 32)

傅柯的問題是他將生命與政治對置起來,導致其生命政治論述,無法將兩

(27)

種截然不同的效應接合起來,而Esposito 解套的做法是探索一種能把生命與政 治「對接」起來的方法,他認為,必須探討一種將兩者視為「一個單一不可分 割整體」,生命與政治同時是「在相互關係中得到意義的構成性要素」的理論範 疇(Esposito, 2008: 45),在生命作為政治對象這個現象背後,更要關注的是生 命如何為權力所「擄獲」(catch)的方式,這個方式,同時也是 Esposito 重新 論述生命與政治關係的重要概念即是「免疫」(immunity)。免疫,就其生物學 意義上來說,是對有機體植入一個就其本身有害的元素,透過暫時性地弱化有 機體的既有能力,來達到最終強化有機體的效果,也就是說,為了保全自身,

生命必須放棄某些構成其力量,放棄某種內生的東西,透過這個局部性的自我 否定,來免於更致命的威脅(Esposito, 2008: 59):

免疫是保全生命的一種否定形式,它挽救,確保並保全有機體…但並非以直接、

立即與正面了結的方式,相反,它讓有機體受制於一個同時會否定與削減其擴 張力量的狀況。就像給身體接種的醫療做法那樣,政治體的免疫功能與此類似:

在內部局部地引入病原體,藉由阻擋並抵制(政治體的)自然發展,反過來保 全自身。(2008: 46)

因此,Esposito 強調,免疫本身不是某種力量的展現,它預設病體(ill)

的存在,運用病體所造成的「反彈」(repercussion)或反作用力,來抑制有機 體自身的某些力量(2011: 7),Esposito 的理論工作,即在將他認為在傅柯生命 政治論述中,被對置起來的生命與政治,重新以免疫的概念將之「對接」或結 合起來:

如果將之與傅柯式生命政治概念對比時,在免疫的概念中,更決定其獨特性的 東西,是關注迫使構成生命政治的兩個要素接合的特徵,這並不是把讓其中一 方臣服,或者讓另一方宰制,把兩者疊加起來,或者並置起來的外在形式。在 免疫性典範中、bios 與 nomos、生命與政治,將做為一個單一不可分割整體的 兩個構成性要素,並從其互動中得到意義。(Esposito, 2008: 45)

生命政治有其現代性根源,或者,更確切地說,生命政治有其自身的主權

(28)

政治法理。Esposito 強調,當傅柯將生命權力從主權權力區別出來時,他忽略 了生命政治與現代性是被免疫這個「非常獨特的結」給綁在一起的,只有把「生 命政治概念性地連結到生命否定性保全的免疫動態」,生命政治就會顯露出「其 特殊的現代源頭」(2008: 9)。此一對生命的「否定性保全」所指為何?如何從 其免疫性動態中,來看待生命政治的問題?Esposito 對霍布斯別具一格的詮釋 或許解答了這些問題。

貳、自然狀態的共業

對 Esposito 來說,霍布斯之於現代性政治的典範地位在於,他是第一個將 保全生命當作政治理論首要問題的思想家,霍布斯與古典思想的斷裂之處,在 於他讓「保全生命」完全進入到政治場域,變成「完全是其最為偏重的面向」,

而免疫政治的原型,也可以「追溯到霍布斯式的政治哲學」(2008: 57; 46)。

Esposito 強調,並不是說在霍布斯之前,在現代性之前,沒有人提過免疫問題,

而是說,霍布斯是第一個把「自我保全的要求不單單當成既定的東西,而是成 為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策略去應對的選項」(2008: 54-55)。對霍布斯來 說,人民的安全是「最高法則」,而這裡的「人民」,指的「並不是統治的合眾 國自身,而是被治理的公民雜眾」,安全也「不應當理解成單單只是在任何狀況 下的存活,而是盡可能過上愉悅幸福的生活」,在霍布斯看來,公民雜眾的安全 涉及政治體內部廣義的秩序(或說,後來傅柯稱之為「治理」的一切),它「指 出了君王得要了解其職責的法律,它也教導人民關照自身利益的技藝。畢竟,

公民雜眾的力量,就是合眾國的力量」(Hobbes, 1998: 143)。也就是說,在霍 布斯主權政治理論中,除了涉及利維坦至高人身位格的法理問題之外,其至高 性另外在於,利維坦本身還是一個「治安機器」,一部以實現保全臣民承諾的機 器。正如施密特(Carl Schmitt)所強調,霍布斯所打造的國家是一個「被主權

(29)

代表具現的人身位格,所啟動活化的機器」(2008: 32),由是,人造的合眾之 國,其內在邏輯並非以某個人身位格而告終,而是以一台機器告終:

國家的一切並不在於藉由一個人身位格而成的代表,而在於能否在當前切實地 實現真正的保全,代表如果不是「現實的保全者」(tutela praesens)的話,就 什麼也不是。(Schmitt, 2008a: 34)

施密特認為,主權的人身位格與實現保全的治理機器,是利維坦的一體兩 面,「現代國家與現代治安同時誕生」(2008a: 31),甚至,利維坦的機器化傾向 甚至壓倒其人身位格要素,利維坦「機器化的過程並沒有被這個人身位格化給 抑制,反而因此完成」,而「此一人身位格要素也被捲入這個機器化過程並完全 為之吸納」,這樣的利維坦「不是別的,就是一個大型機器,一個用以保證對 被治理者保全肉身的巨大機器」(2008a: 34-35)。施密特的觀點為利維坦的生命 政治問題提出一個重要的理論洞見:在肇建利維坦的過程中,生命是以某種特 定的方式,而被保全起來。Frankenberg 強調,霍布斯在西方政治思想中的典範 地位,在於他為主權權威的掌握者綁定一個重要的政治目標:保全生命以保證 和平共存,他是第一個「賦予政治技術一個安全算計的根本面向…安全算計本 身就與絕對權力的證成連結」(2014: 14)。同時,對霍布斯來說,作為人造之 人的主權,為了保全和平,也必須另外採取一些手段,來確保「生命的人造性 永恆」,避免每逢統治者死亡就重新陷入戰爭(1996: 135),這最好通過施密特 稱之為治安機器的有效運作,一勞永逸解決「國王已死,王祚永存」(The King is dead, long live the King)的政治繼承難題。公民雜眾的安全、主權的治理與 主權自身的永久存續,三件事情對霍布斯來說,其實是同一件事,如 Esposito 所說:

霍布斯所用的機器性詞彙,並沒有與其身體性詞彙對立起來,而是將之增補上 去。機器性隱喻旨在強化生命與身體之間的脆弱聯繫,就像一副堅固的金屬骨 架,用來讓身體超越其自然力量,從而延續生命…這樣的想法是,由主權不間

(30)

斷的延續性力量,在個體無可避免的死亡,與國家的人造身體之間,確保建造 一個功能性的關係…身體並未被取代,而是受到了免疫:人造的生命不僅比其 構成部分存活得更久,還定期從其構成部分那裡得到再生產的能量(2011:

115)。

在 Esposito 看來,霍布斯理論中這個「被保全起來」的生命與主權之間,

是一個「單一不可分割整體」的關係,掌握生殺大權的主權權力,其特徵並非 如傅柯所說,以扣除式「攫取」與揮霍的耗費為務,主權這個生命的人造性永 恆及自我保全、與臣民生命的保全以及治安、加諸於生命的政治與生命的政治,

是無法切割開來的一體兩面。對Esposito 而言,霍布斯所有的政治論述範疇,

無論是主權、代表乃至於個人也好,其實都是將「保全生命免於暴力性滅絕的 威脅」這個生命政治的問題,轉化成政治哲學的語彙(2013: 69-70)。而Esposito 特別關注的是,在霍布斯自然狀態論述中,將生命與政治連結在一起的免疫邏 輯:藉由植入一個局部消解個體自然權利的元素,來達致擺脫自然狀態,謀求 集體和平與個體保全的未來。霍布斯的自然狀態,在Esposito 看來,是一個非 常弔詭的情境,個體在自然狀態中的暴死恐懼,事實上正來自於個體意欲自我 保全的本能。但這個本能又同時招致暴死的恐懼(2010: 21)。這形成一個致命 的迴圈:因為恐懼暴死,所以無限擴張自然權利,而無限擴張自然權利,又導 致了暴死致命威脅的恐懼。自然狀態意味著,自我保全的衝動本能,因此也就 無法與相互敵對的征服,以及隨之而來的相互毀滅區分開來。Esposito 強調,

霍布斯著具洞見之處在於,恐懼與合眾國的建成,並不是互斥,相反,「恐懼永 遠不會退場」,自然狀態與公民狀態之間的過渡,其實是恐懼樣態的轉變:

它從決定自然狀態的「相互的」(reciprocal),無政府式的恐懼,轉化成「共」

(common),制度性的恐懼,這界定了公民狀態。恐懼並未消失,它得以消解 但無以消退。(2010:23)

也就是說,為了逃離自然狀態那種原初又無以確定的恐懼,自然狀態下的

(31)

人們,以信約的方式,接受了來自主權,得以確認的恐懼(2010: 24)。從自然 狀態下相互的恐懼,到公民狀態中共同的恐懼,Esposito 所強調的並不是契約 及其界定法權狀態的作用,而是指出,如果自然狀態是一個自然權利各自無限 擴張,導致所有人擁有所有東西,包括擁有所有人的身體,一個極端的共業

(munus)狀態,那麼,從自然狀態到公民狀態,就是將這個共同關係取消掉:

假如人與人的關係本身就是毀滅性的,逃離這個無法承受困境的唯一出路就是 摧毀這個關係本身…將所有社會連帶一口氣全部抹消掉…只有把自己從任何一 種關係中消解出來,個體才能避免致命的接觸…現在人們在相互消解的樣態中 團合起來,在抹去一切非純粹個體化的利益中結合,從所有有所共的關係中扣 除出來,人造地結合起來。(2010: 27)

這個對共同關係的解消,在Esposito 看來,正是免疫的原意:豁免。「在法 政語言中,它所指的是,在正常,彼此相互束縛的具體義務與責任情況下,主 體自身的某種暫時性或決定性的豁免」(2008: 45)。如果共同關係(communitas)

就其本身來說是將其成員綁定在相互贈與的義務之中,免疫即是「免除這樣的 義務,抗拒具有不由分說搶占(expropriating)特色的共同關係」(2008: 50)。

對Esposito 來說,霍布斯式自然狀態的構思,在於指出,政治通過局部地否定 生命而保全生命,而生命完全只在能被保全的前提下,才得以肯定政治,因此,

可以說,主權的生命政治效應是將生命從致命的共同關係中豁免出來:

被免疫豁免起來的…是同樣一個既被保全又被否定的共同體…(共同體)通過 否定其原初的感官視域,而被保全起來。從這個角度來說,免疫化不僅僅是附 加在共同體之上的防禦裝置,更是一個內部機制:以某種方式將共同體從自身 分割開來的折疊,使它免於無法承受的過量。(2008: 52)

Esposito 將霍布斯的自然狀態,理解成一種極端的互相共有關係,導致任 何關係,都可能帶來殺身之禍,自然狀態不可能有適切意義的「社會連帶」是 因為所有的「連帶」都具有毀滅的因子,事實上自然狀態的界定就是對一切社

(32)

會連帶的絕對否定,因此,「唯一的出路就是通過建構一個第三方來壓制這個關 係,所有人都不需要進一步與彼此連結」(2010: 29),把個體從這個共同關係 中豁免出來。而離開自然狀態的根本解決之道,在於讓個體直接面對主權權威,

用垂直的保護服從關係,取代危險致命的共有關係,取代人與人之間的平行關 係。主權的免疫性豁免,即是通過主權機制形成的人造個體化,將自然狀態中,

那個把人們束縛在共有,導致人人都受到致命危險的水平關係廢除(2008: 61)。

因此,這個主權式免疫豁免的邏輯「本質上是交換與替代的邏輯」(Santner, 2011:

17),用共同的恐懼取代互相的恐懼,用垂直的保護服從關係,替代水平的共有 關係:

國家不是任何一種意義上的社群式關係,而是全無任何關係的一致性(unity without relation),與對共性(cum)的壓抑,主權的臣民之間沒有什麼共有的,

每 一 個 物 事 都 可 以 切 割 成 我 的 與 你 的 , 毫 無 共 享 的 分 割 (division without sharing)。(2010: 28)

在Esposito 看來,主權的生命政治作用,在於創造最典型的「個體」:主權 通過免疫的豁免作用,將一個個單一的個體,從暴露在危險共有關係的狀況中,

一個個剝除分割區別出來,於是「每個人都被一條垂直線束縛在主權的宰制之 上,而這條垂直線的所有外部關係,都要連根切斷」。因此,對Esposito 來說,

「個人主義」並不是霍布斯政治理論的前提,而是「現代主權為了貫徹對生命 的保全,藉由免疫機制」所創造的產物,個體就其字面上的意思是「無法再被 分割,在其自身中一致化…又與其他個體界限分明」,其意義在於「在每個個體 週身,創造一種人造的真空」(2008: 60-61),也就是一種完全從共業關係中豁 免出來的狀態。Esposito 認為,傅柯無法解釋「使之不死」或「使之生」的生 命政治,為何在 20 世紀反倒創造出大規模生產死亡的政治?而對他來說,生 與死,保全與獻祭,肯定與否定的矛盾並存,打從一開始就在霍布斯的免疫式 主權論述中,可見其生命政治端倪。保全與獻祭通過恐懼而共存,「為了保全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非營利組織的使命與政府公共政策的目的在創造「公共利益」 ,切忌論述到最

新加坡建國總理李光耀被稱作東方最睿智的政治領袖,他帶領著新加坡走過二戰後的貧

在南京條約的政治方面,在 條約割讓香港會令中國政治 影響力下降,因為英國在華 的勢力坐大,中國慢慢失去

“Comparing Buddhist and Jaina Attitudes towards Warfare: Some Notes on Stories of King Ajātaśatru’s/Kūṇika’s War against the Vṛjis and Related Material.” Annual Report

周王說:「叔父啊!今日我要遵行先王所給予的 使命,任命你治理我的國家和朝廷內外。你要忠

文學賞析能力:形式、節奏的感 悟、從詩歌與政治的關係了解詩 歌的怨刺作用,探討深層的主題

 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作爲國家最高權力機關及其 常設機關,依據《憲法》,有權為香港的有關事

內政部於本月 11 日公布了「107 年簡易生命表」,內容顯示國人平均壽命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