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高雄市不同城鄉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意象及運動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高雄市不同城鄉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意象及運動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

Copied!
105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屏東教育大學體育學系 體育教學碩士學位班論文. 高雄市不同城鄉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意象及 運動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 研 究 生:楊福顯 指導教授:林琮智. 中華民國一 O 二年一月.

(2)

(3) 高雄市不同城鄉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意象及 運動參與行為之相關研究. 摘 要 本研究主要目的,在探討不同城鄉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身體 意 象 與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的 差 異 及 相 關 情 形。研 究 對 象 為 高 雄 市 1 01 學 年 度 國 小 高 年 級 在 籍 學 童,共 抽 取 3 37 位 高 年 級 學 童 為 研 究 樣 本。所得資料以描述性統計、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獨立 樣 本 t考 驗 、 皮 爾 遜 積 差 相 關 等 統 計 方 法 進 行 考 驗 。 結 果 發 現 : 一 、 不 同 背 景 變 項 在 身 體 意 象 方 面 , 不 同 性 別 及 BM I 體 位 的 國 小高年級學童在身體意象達顯著差異。 二、不同背景變項在運動參與行為方面,不同性別及城鄉國小 的高年級學童在運動參與行為達顯著差異。 三、運 動 參 與 行 為 與 身 體 意 象 中 的 外 表 評 價 構 面 達 顯 著 正 相 關。 本研究結果建議:應注重身體活動教育,培養學童正確的 身體意象。給予學童多元的運動機會,培養學童運動的習慣, 並藉由運動來增進學童的自信心和心理健康,最終建構學童正 向的身體意象。. 關鍵詞:身體意象、運動參與行為、城鄉差距. I.

(4) Study on Body Image and Sport Participation Behavior in 5 t h and 6 t h Grade Students in Various Urban a nd Rural Elementary Schools in Kaohsiung City Abstract The a im o f th is rese arc h is to e xp lo re the varia nce a nd corre la tio n o f b od y ima ge a nd sp o rt pa rtic ip atio n b e ha vio r in 5 t h a nd 6 t h grad e stude nts in va rio us urba n a nd rura l e le me nta ry sc ho o ls in Kao hs i un g C ity in 2 01 2 ; 337 se lec ted stud e nts were the sa mp lings . The da ta were c o lle cted a nd a na lyze d b y us ing desc riptive. statistics,. o ne. way. ANO V A. a nd. M AN OV A. (mult iva riate a na lys is o f varia nce ), inde pe nde nt s a mp les T test a nd Pe ars o n p ro d uc t -mo me nt c o rre latio n. The co nc lus io n s a re as fo llo ws : 1.The re is s ig nific a nt va ria nce in d iffere nt b ack gro und varia b les o f bo d y ima ge, varie d ge nde rs a nd BM I (b od y ma ss inde x); 2.The re is s ig nific a nt va ria nce in d iffere nt b ack gro und varia b les o f the spo rt pa rtic ipa tio n be ha v io r in va ried ge nde rs a nd urba n/rura l e le me ntary sc ho o ls ; 3.The re. is. p os itive. c orre latio n. of. ap pea ra nce. assess me nt. d ime ns io n in sp o rt p artic ipatio n b e ha vio r a nd b od y ima ge. The stud y res ults s ugges ted tha t p hys ica l ed uca tio n s ho uld be e mp has ize d a nd a n ap p ro pria te bod y ima ge s ho uld b e we ll fos te red. M ultip le c ho ices o f s po rts s ho uld be e nc o ura ged a nd II.

(5) stude nts s ho uld de ve lop goo d spo rt ha b its. Spo rts ca n e le va te the ir c o nfid e nce a nd ps yc ho lo gic a l hea lth. The mo st imp o rta nt thin g is to c o ns truc t a p os itive b od y ima ge.. Key wor ds : body ima ge, s por t par tic ipa tion be hav ior, ur ba n a nd r ur al differe nc e. III.

(6) 誌. 謝. 本論文能夠完成,首先要感謝的是指導教授林琮智老師的提攜與 教導。剛開始時,對於論文的主題及方向一直毫無頭緒,多虧琮智老 師的指導,不僅讓我逐步建構出研究的方向,更在論文寫作時給予我 許多建議。對於琮智老師的感謝之情,實在難以言表。另外要感謝蔡 秋豪老師及林新龍老師的建議與協助。秋豪老師在論文內容上的提攜 與指點,令我獲益良多,讓我整篇的論文架構更完整,更有邏輯性, 也讓我更清楚論文寫作的重點;新龍老師則是在我論文格式上給予許 多建議,令我的論文在架構、內容,及格式上更為完整且豐富。對於 這兩位老師的感謝,無法用言語及文字,來表達我的由衷之情。 另外要感謝我研究所的同學,因為大家的提攜與幫助,我才能順 利完成學業。感謝宗邦、新儀及明賜老師,計畫及口考才能順利進行; 感謝忠宏、進源及士儀老師,我才能發放問卷,解決統計上的困難。 最後要感謝我家人的協助。由於你們,我才無後顧之憂,放心地 在我學業上下功夫,讓我更專心地讀書。 謹以此論文獻給曾經幫助我共同完成此論文的師長們、同學、好 友及關心我的家人,謝謝你們。. 楊福顯 謹誌 2013 年 1 月.

(7) 目. 次. 中文摘要…………………………………………………………………………Ⅰ 英文摘要…………………………………………………………………………Ⅱ 誌謝詞……………………………………………………………………………IV 目次………………………………………………………………………………V 圖次……………………………………………………………………………VIII. 表次……………………………………………………………………………IX 第壹章 緒論 ................................................... 1 第一節 研究動機 .............................................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 8 第三節 研究問題 ............................................. 9 第四節 名詞解釋 ............................................ 10 第貳章 文獻探討 .............................................. 13 第一節 身體意象 ............................................ 13 第二節 運動參與行為 ........................................ 27 第三節 運動參與行為與身體意象相關探討 ...................... 34 第四節 本章總結 ............................................ 36 第五節 研究假設 ............................................ 38. V.

(8) 第參章 研究方法 .............................................. 39 第一節 研究架構 ............................................ 39 第二節 樣本選取 ............................................ 40 第三節 研究工具 ............................................ 42 第四節 實施過程 ............................................ 52 第五節 資料處理 ............................................ 55 第肆章 研究結果 .............................................. 56 第一節 研究樣本之描述性統計 ................................ 56 第二節 不同背景因素在身體意象的差異比較 .................... 60 第三節 不同背景因素在運動參與行為的差異比較 ................ 63 第四節 身體意象與運動參與行為之相關分析 .................... 65 第伍章 討論 .................................................. 66 第一節 不同背景因素在身體意象的差異分析討論 ................ 66 第二節 不同背景因素在運動參與行為的差異分析討論 ............ 69 第三節 身體意象與運動參與行為之相關探討 .................... 72 第四節 研究限制 ............................................ 73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 74 第一節 結論 ................................................ 74 第二節 建議 ................................................ 76. VI.

(9) 參考文獻 ..................................................... 78 一、中文部分 ............................................... 78 二、英文部分 ............................................... 84 附錄 ........................................................ 89 附錄一. 預試問卷............................................89. 附錄二. 正式問卷............................................92. VII.

(10) 圖. 次. 圖 2-1 影響身體意象的因素模式 ................................... 19 圖 3-1 研究架構 ................................................. 39 圖 3-2 研究流程圖 ............................................... 53. VIII.

(11) 表. 次. 表 1-1 臺閩地區 10~12 歲學童身體質量評等表 ...................... 11 表 2-1 THOMPSON 等(1999)的各類身體意象名詞定義 .................. 15 表 3-1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預計取樣表 ........................... 41 表 3-2 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生正式取樣表 ........................... 41 表 3-3 臺閩地區 10~12 歲學童身體質量評等表 ...................... 43 表 3-4「國小學童身體意象預試量表」項目分析摘要表 ............... 46 表 3-5「國小學童身體意象預試量表」因素分析摘要表 ............... 48 表 3-6「國小學童身體意象預試量表」信度分析摘要表 ............... 50 表 4-1 個人背景因素次數分配表 ................................... 57 表 4-2 不同背景因素身體意象得分分布表 ........................... 58 表 4-3 不同背景因素運動參與行為得分分布表 ....................... 59 表 4-4 不同性別在身體意象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0 表 4-5 不同 BMI 體位在身體意象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1 表 4-6 不同城鄉國小在身體意象之單因子多變量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2 表 4-7 不同性別在運動參與行為之 T 考驗摘要表 ..................... 63 表 4-8 不同 BMI 體位在運動參與行為之單因子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 64 表 4-9 不同城鄉國小在運動參與行為之 T 考驗摘要表 ................. 64 表 4-10 國小高年級學童身體意象與運動參與行為之積差相關摘要表 .... 65. IX.

(12) 第壹章 緒論 本章共分為四節論述,第一節為研究動機;第二節為研究 目的;第三節為研究問題;第四節為名詞解釋。. 第一節 研究動機 Gro ga n (1 99 9 ) 在 Bod y Ima ge 書 中 指 出 , 學 齡 時 期 的 兒 童 對 外表及身體,已有自己的想法與標準;此時期的兒童對於胖子 會有負面的評價,且對自己的認知,往往來自於本身外表及體 型 的 想 法。且 從 許 多 研 究 指 出,個 體 對 自 己 外 表 或 體 型 的 看 法 , 會影響個體的自尊、自我概念、飲食行為,導致憂鬱負面的情 緒 ( 李 燕 玲 , 20 08 ; 李 麗 惠 , 2 01 1 ; 郭 富 舜 , 2 00 8 ; 謝 宗 達 、 李 淑 芳 、 李 麗 晶 , 2 01 0 )。 所 以 個 體 對 自 己 外 表 的 評 價 或 看 法 , 將會影響自身的生理、心理以及行為層面;且國小高年級學童 正值青春期發育前期,此時對外表的看法,將會影響將來人格 的發展。 上述所提到的每個人對自己身體、外表的看法或評價,此 一 概 念 在 19 50 年 由 Sc hild er 所 提 出 的「 身 體 意 象 」一 詞 所 含 括 — 他認為身體意象是個人對自己的身體所形成的一種心理形象, 主要是在潛意識中所形成的。而身體意象的形成並非天生的, 它是由本身的感覺神經系統、心理特質以及外在社會環境三者 交互影響而成,它是一個會隨著時間而改變的動態過程(引自 楊 嘉 惠 , 2 01 1)。 因 此 , Sc hild er 將 身 體 意 象 定 義 為 「 個 體 心 中 對於自己身體所描繪投射形成的影像,也就是個體對自己身體 外 型 的 看 法 」。 隨 著 時 代 的 演 進 , 身 體 意 象 的 概 念 也 從 早 期 的 單 一 面 向,延 伸 為 複 雜 的 多 面 向 觀 點,如:Cas h a nd Pruz ins k y (19 90 ). 1.

(13) 認為,身體意象應包含兩個層面:認知層面以及情緒層面。認 知層面是個體對於自己身體的知覺以及經驗;情緒層面是個體 對 自 己 身 體 的 外 觀 、 型 態 以 及 功 能 上 滿 意 程 度 的 感 覺 。 Gro ga n (1 99 9) 更 提 出 , 身 體 意 象 的 多 面 向 觀 點 , 他 將 身 體 意 象 定 義 為 「個體對於自己身體的知覺、想法與感受」。他認為身體意象 包 含 了 各 個 不 同 的 層 面,包 括 個 體 對 於 自 己 身 體 大 小 的 評 估( 屬 於 知 覺 層 面 ),以 及 對 自 己 外 表 吸 引 力 的 想 法( 屬 於 想 法 層 面 ), 以 及 對 自 己 體 型 的 感 受( 感 受 層 面 )。而 國 內 研 究 尤 嫣 嫣( 20 02 ) 在其博士論文中,將身體意象定義為:身體意象的形成受個人 成長過程中經驗的累積,以及外在社會環境的影響;再將其細 分來看,個人的部分還受生理及心理二個層面所影響,至於社 會環境的部份則來自於個人所接觸環境中人、事、物的影響。 綜上所述,本研究者認為,身體意象是一種個人主觀的看 法,主要是對個體自己身體的評價、重視程度以及滿意程度的 感覺,而且受個體自己本身的生理、心理狀態、人格特質,以 及外在環境,如:重要他人的看法或社會文化中的普世價值觀 等因素交互影響的一種動態過程。 身體意象是個人對自己身體所形成的一種心理形象,而此 形象受到個人心理因素及社會文化等影響,而在個人心理因素 方 面 就 不 得 不 考 慮 性 別 對 個 人 的 影 響 。 Be rgstro m, Ne ighb o rs, a nd Le w is (2 00 4) 在 其 研 究 中 顯 示,性 別 是 影 響 個 人 對 自 己 外 貌 評價及關注程度的一項重要因素。更有國外文獻指出,有一半 的女性對自己的身體及外觀感到不滿意,常常覺得自己的體重 過 重 (Cas h & He nry, 1 99 5); 國 內 相 關 研 究 也 指 出 , 高 職 女 生 對 自己外表的評價及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普遍低於同年的男生(伍 連 女 , 1 99 9), 而 同 樣 的 研 究 結 果 也 出 現 在 大 學 女 生 ( 尤 嫣 嫣 , 200 2)。. 2.

(14) 由上述知,青少年階段的女性其外表評價普遍低於男性, 即使是體重在標準範圍內的女性,個人對於自己的外表也是給 予 較 負 面 的 評 價 (Cas h, Anc is, & Strac ha n, 1 99 7 )。 且 因 受 社 會 審 美標準—「瘦即是美」的影響,使女性普遍對自己的體型不滿 意,且比男生更重視自己的外表體型。女性所期望的體型都比 自 己 實 際 的 體 型 要 來 得 瘦( 吳 美 慧,2 00 6;林 薇、林 宜 親,2 00 4; 賈 文 玲 , 2 00 0 ; Lo kke n, Fe rra ro, Kric hne r, & Bo w lin g, 20 03 )。 Smo la k (20 04 ) 也 指 出 , 在 身 體 意 象 發 展 過 程 中 , 青 少 女 會 過 度 在意自己的身材是否夠苗條,且大多數青少女會靠著節食的方 式來達到他們的理想體型,但也因此提高罹患憂鬱症及厭食症 等疾病。 目前國內針對身體意象所做的研究,主要是以大學生及青 少年為研究對象,其中大多數又以女性為主,而較少探討國小 學童在身體意象的研究,但以生理發展的角度來看,小學五、 六年級學生正是準備進入青春期的年紀,此時的學童不論在身 體 上 與 心 理 上 都 有 快 速 的 改 變 。 而 Turnb ull, Heas lip , a nd Mac le od (2 00 0) 的 研 究 中 也 指 出 , 學 齡 前 的 兒 童 已 經 有 身 體 意 象的概念,會重視自己的外表,對美醜也有自己的看法,而且 對 於 肥 胖 的 同 學 也 會 有 較 負 面 的 觀 感 。 C o ugh lin, He inb e rg, Marin illi, a nd G uarda (2 00 3 ) 在 探 討 學 童 身 體 意 象 的 研 究 結 果 中也有同樣的發現:女生期望自己有較瘦的體型,以增加自己 外表上的吸引力。而國內研究以國小五、六年級學生為研究對 象,發現男生在身體意象上比女生正向,且在身體活動行為方 面 的 分 數 也 高 於 女 生 ( 李 碧 霞 、 陳 靜 敏 , 2 00 4)。 所 以 , 此 時 的 學童已經有身體意象概念,且對於外表評價存在某種程度的刻 板印象。 BM I 指 數 又 稱 為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其 數 值 愈 大 , 代 表 個 體 愈. 3.

(15) 趨 向 肥 胖 , 所 以 BM I 指 數 可 謂 衡 量 個 體 纖 瘦 、 肥 胖 程 度 的 一 客 觀 指 標 。 王 麗 瓊 ( 20 01 ) 以 國 中 生 為 對 象 的 研 究 指 出 , 體 重 過 重的學生對身體的評價較正常與過輕的學生差。而以國小學童 為 研 究 對 象 方 面 , 蔡 坤 典 ( 20 09 ) 指 出 , 體 型 分 類 較 輕 的 學 童 在外表評價、外表取向及身體各部位滿意度顯著高於體型分類 較重的學童,且身體意象與身體質量指數呈負相關;但溫雯琪 ( 20 09 ) 卻 認 為 , BM I 指 數 在 身 體 意 象 上 並 無 顯 著 差 異 。 由 上 述 文 獻 指 出 , BM I 指 數 會 影 響 個 體 的 身 體 意 象 , 但 亦 有 某 些 文 獻 卻 認 為 BM I 指 數 的 不 同 , 不 會 造 成 身 體 意 象 的 差 異 。 Slade (1 99 4 ) 指 出 ,「 文 化 和 社 會 標 準 」 會 影 響 個 體 的 身 體 意 象 。 同 樣 地 , Bro w nn 於 1 977 年 所 提 出 身 體 意 象 的 六 個 立 體 影響因素:父母的態度、重要他人的態度、同儕團體的態度、 社 會 大 眾 的 態 度 、 環 境 變 項 、 文 化 變 項 ( 引 自 蔡 坤 典 , 2 00 9 ) 中 , 也 認 為 社 會 文 化 是 影 響 身 體 意 象 的 因 素 之 一 。 C ra nda ll a nd Martinez (19 96 ) 研 究 美 國 及 墨 西 哥 兩 種 不 同 文 化 下 的 學 生 對 於 胖子的態度,發現墨西哥學生較少反肥胖的態度,相對的,美 國學生有較明顯的反肥胖態度;深究其原因,發現美國文化強 調個人主義,認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他們認 為肥胖是個人的意志力、控制力不足所造成,是自己的問題, 相反地,墨西哥文化強調集體主義,認為外在環境與文化會影 響個人的行為,所以他們認為肥胖並非完全是個人的責任。 在國內探討社會文化因素對身體意象的影響,大多數研究 以大眾傳播媒體或重要他人如何對身體意象造成影響(王麗 瓊 , 2 00 1; 尤 嫣 嫣 , 2 00 2), 卻 很 少 探 討 族 群 、 城 鄉 差 距 是 否 會 造成個體身體意象的不同。國內有部分研究以不同學校、班級 類 型 探 討 身 體 意 象 的 差 異 , 如 : 李 幸 玲 ( 2 004 ) 以 高 雄 市 高 職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 結 果 發 現 , 學 校 公 /私 立 的 分 別 , 會 造 成 身 體. 4.

(16) 意 象 的 差 異 ; 文 星 蘭 ( 2 00 4 ) 探 討 男 女 合 班 、 分 班 所 造 成 身 體 意象的差異,結果發現,男女合班的女生在身體各部位滿意度 上高於純女生班的女生。由上述可得知,不同學校、班級類型 就可造成身體意象的差異,更何況城市鄉村間存在著人口結構 上的差異、家庭所得的差異、鄉村基礎公共設施的不足、教育 資 源 分 配 不 均 等 城 鄉 差 距( 胡 勝 正 , 20 06 ), 此 城 鄉 差 距 勢 必 會 造成個體身體意象的差異。 綜 合 上 述 性 別 、 BM I 指 數 , 以 及 城 鄉 差 距 對 身 體 意 象 的 探 討 , 所 以 瞭 解 城 鄉 差 距 、 不 同 性 別 及 BM I 的 國 小 學 童 在 身 體 意 象的差異為本研究動機一。 運動對個體的影響,大致可從運動對生理層面及心理層面 的 影 響 談 起 。 在 運 動 對 生 理 健 康 方 面 , Sisc o vick, La po rte, a nd New ma n (1 98 5 ) 探 討 相 關 文 獻 時 發 現 , 運 動 對 冠 狀 動 脈 心 臟 疾 病、高血壓、糖尿病、骨質疏鬆症這四種疾病的預防及控制有 關 。 Cas pe rso n a nd Me rrit (1 995 ) 更 指 出 , 許 多 慢 性 疾 病 , 如 : 冠狀心臟疾病,根植於青少年時期,若在青少年時期缺乏適當 的身體活動,將會造成生長發育以及心血管問題。所以運動對 生理的益處,計有:增強脂肪代謝、增強心肺功能、降低血中 膽固醇,降低罹患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機會;增強體 內免疫力、減緩智力退化速度、預防骨質疏鬆症、增加身體及 關 節 的 柔 軟 性 、 預 防 疾 病 等 ( 陳 偉 瑀 , 2 00 7)。 而 在 心 理 層 面 , 運動會刺激腦內啡的分泌,腦內啡是一種人體自然產生的一種 類似嗎啡的化學物質,它能夠給人體帶來止痛和愉悅的快感, 進 而 促 使 個 體 產 生 愉 悅 的 心 情 , 以 及 正 面 的 想 法 。 D ime o e t a l. (2 00 1) 以 抑 鬱 症 患 者 所 做 的 實 驗 發 現 , 有 氧 運 動 能 在 短 期 內 改 善 有 顯 著 抑 鬱 病 徵 患 者 的 情 緒。而 英 國 衛 生 部 門 (U K De pa rt me nt o f Hea lt h)更 指 出 , 運 動 可 降 低 憂 鬱 與 焦 慮 感 、 改 善 情 緒 , 以 及. 5.

(17) 增 進 生 活 品 質 (U K D epa rtme nt o f Hea lth, 2 00 4 )。 由 上 述 探 討 可 知,運動對個人身體及心理都有正向的助益。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在「 快 活 計 畫 ~促 進 學 生 身 體 活 動 , 帶 給 學 生 健 康 、 活 力 與 智 慧 ~」 指 出 , 學 生 在 規 律 運 動 習 慣 而 言 , 9 5 年 度 國 小 學 童 達 到 每 週 運 動 3 天 僅 有 52 .9% , 比 上 一 年 度 的 57 .8 % 差 , 顯示多數學生未養成每週至少三天的規律運動習慣;就參與運 動 社 團 而 言 , 9 5 年 度 國 小 學 童 參 與 運 動 社 團 學 生 比 例 僅 2 9. 7% , 比 上 一 年 度 的 3 7. 1% 差 ; 且 學 生 體 適 能 普 遍 表 現 不 佳( 教 育 部 體 育 及 健 康 教 育 資 訊 網 , 20 12 )。 由 此 可 知 , 國 小 學 童 身 體 活 動 不 足、未養成規律運動習慣,已成為現今的教育問題,且此問題 隨著生活型態的改變而日益嚴重,所以瞭解影響運動參與行為 的因素,可找出改善學童運動參與行為的方法。 Sa llis e t a l. (19 93 ) 指 出 , 影 響 兒 童 及 青 少 年 身 體 活 動 的 四 個 因 素 : 1. 生 物 因 素 : 遺 傳 、 性 別 、 健 康 狀 態 ; 2. 心 理 因 素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與 障 礙 ; 3.社 會 文 化 因 素 : 重 要 他 人 的 支 持 、 社 會 文 化 的 支 持 ; 4.環 境 因 素 : 體 育 運 動 政 策 、 運 動 設 施 與 場 地 。 所 以 本 研 究 以 性 別 、 BM I 指 數 的 生 物 因 素 , 以及城鄉差距的社會文化、環境因素,來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 在運動參與行為的差異情形為本研究動機二。 許多國內外研究均指出運動能改善個人的身體意象,如: Burgess , G ro ga n, a nd Burw itz (20 0 6) 發 現 , 6 週 的 有 氧 舞 蹈 運 動 可改善女性青少年的身體意象及身體自我知覺(即身體自我價 值 ); 莊 燕 山 ( 20 04 ) 在 其 研 究 中 指 出 , 經 過 1 0 週 健 走 運 動 後 , 國小高年級肥胖學童對其身體意象(身體外觀、身體能力)與 體 適 能 均 有 正 面 影 響;李 碧 霞 與 陳 靜 敏( 20 04 )的 研 究 也 發 現 , 身體意象與身體活動呈現正相關;更有文獻指出規律運動對心 理有正向影響效果,可改善個體憂鬱狀況,帶來正向情緒(黃. 6.

(18) 耀 宗 、 季 力 康 , 19 98 ), 以 及 影 響 個 體 對 身 體 意 象 的 評 價 ( 黃 淑 貞、洪 文 綺,2 00 3) 。所 以 運 動 行 為 與 身 體 意 象 間 具 有 正 向 關 係 , 平時有規律運動習慣或對運動有興趣而具有較高運動參與程度 者,對自己的身體意象持有較正面的看法。但也有研究指出, 參與運動訓練之國小學童在身體自我概念上的知覺,與沒有參 與 運 動 訓 練 之 國 小 學 童 是 一 樣 的 ( 葉 素 汝 , 20 03 )。 因 此 , 瞭 解 運動參與行為與身體意象的關係,此為本研究動機三。. 7.

(19) 第二節 研究目的 根據上述研究動機,提出本研究之目的: 一、比較不同背景因素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身體意象之差異情 形。 二、比較不同背景因素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運動參與行為之差 異情形。 三、探討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身體意象與運動參與行為的關係。. 8.

(20) 第三節 研究問題 根據上述研究目的,本研究所要探討的問題如下: 一、不同背景因素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身體意象是否有所差 異? 二、不同背景因素的國小高年級學童在運動參與行為是否有所 差異? 三、國小高年級學童在身體意象與運動參與行為之關係為何?. 9.

(21) 第四節 名詞解釋 一、國小高年級學童 就 讀 於 國 小 階 段 之 五、六 年 級 學 童( 年 齡 大 約 10 ~ 1 2 歲 )。 本 研 究 指 1 01 學 年 度 就 讀 於 台 灣 地 區 高 雄 市 的 國 民 小 學 五、六 年 級在籍學童為研究母群體。. 二、城鄉國小 城 鄉 國 小 是 依 高 雄 市 政 府 統 計 通 報 的 99 學 年 高 雄 市 國 民 小 學班生比與師生比概況中所指的一般地區及偏遠地區學校來分 類( 高 雄 市 政 府 主 計 處 網 站 , 2 012 ), 即 將 一 般 地 區 學 校 視 為 城 市學校,偏遠地區學校視為鄉村學校。 本研究對象以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主,所以依據教育 部 網 站 所 公 告 的「 10 0 學 年 度 偏 遠 地 區 國 民 中 小 學 名 錄 」( 教 育 部 全 球 資 訊 網 , 2 012 ) , 將 名 單 中 所 有 屬 於 高 雄 市 國 小 歸 類 為 偏 遠 地 區 學 校( 即 鄉 村 學 校 ), 並 且 將 高 雄 市 所 有 國 小 扣 除 偏 遠 地 區 學 校 後 , 歸 類 為 一 般 地 區 學 校 ( 即 城 市 學 校 )。. 三 、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BM I) 又 稱 身 高 體 重 指 數 (Bo d y Mas s Inde x,簡 稱 BM I ),為 一 衡 量 個 體 肥 胖 程 度 的 一 個 統 計 指 標 , 其 計 算 公 式 為 : 體 重( 公 斤 ) / 身 高 ( 公 尺 ) 2, 其 值 愈 大 , 代 表 個 體 愈 趨 向 肥 胖 。 本研究的身體質量指數參考教育部體適能網站公告的 「 6 -1 8 歲 臺 閩 地 區 男 性 身 體 質 量 評 等 表 」( 教 育 部 體 適 能 網 站 , 201 2 ) , 及 「 6 -18 歲 臺 閩 地 區 女 性 身 體 質 量 評 等 表 」 ( 教 育 部 體 適 能 網 站 , 20 12 ) , 將 學 童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分 為 過 瘦 、 正 常 、 過 重 、 肥 胖 四 個 體 位 , 並 將 分 類 標 準 整 理 如 下 表 1 -1 。. 10.

(22) 表 1-1. 臺 閩 地 區 10 ~ 12 歲 學 童 身 體 質 量 評 等 表. 性別. 年齡. 過瘦 ≦ 15 .4. 正常 15.4 ~. 過重. 肥胖. ≧ 20 .3. ≧ 22 .9. ≧ 21. ≧ 23 .5. ≧ 21 .5. ≧ 24 .2. ≧ 20 .1. ≧ 22 .3. ≧ 20 .9. ≧ 23 .1. ≧ 21 .6. ≧ 23 .9. 10 20.3 ≦ 15 .8 男. 15.8 ~. 11 21 ≦ 16 .4. 16.4 ~. 12 21.5 ≦ 15 .2. 15.2 ~. 10 20.1 ≦ 15 .8 女. 15.8 ~. 11 20. 9 ≦ 16 .4. 16.4 ~. 12 21.6 資 料 來 源:教 育 部 體 適 能 網 站( 2 0 1 2 ): 6 - 1 8 歲 臺 閩 地 區 男 、 女 性 身 體 質 量 評 等 表 。 101.03.27, 取 自 http://www.fitness.org.tw/model08.php. 四 、 身 體 意 象 (Bo d y I ma ge) 身體意象為個體對自己身體的評價、重視程度以及滿意程 度的主觀看法或感覺,受個體內在及外在環境的影響而成的一 種心理形象。 本研究的身體意象預計採用三個構面來測量,此三個構面 分別為外表評價、外表取向、身體各部位滿意度。此三構面分 述如下: (一)外表評價:個人對身體外表的滿意程度,分數愈高代表 對外表評價愈滿意。. 11.

(23) (二)外表取向:個人對身體外表的重視程度,分數愈高代表 對外表愈重視。 ( 三 )身 體 各 部 位 滿 意 度:個 人 對 自 己 身 體 各 部 位 的 滿 意 程 度 , 分 數 愈 高 代 表 對 身 體 各 部 位 愈 滿 意。. 五、運動參與行為 運動參與行為是指個體平時能持續參與運動行為之習慣, 由運動頻率、運動強度,以及運動時間所組成。 本 研 究 依 據 Fo x (1 98 7 ) 的 運 動 參 與 程 度 公 式 , 以 研 究 對 象 的運動頻率、運動強度與運動時間計算而得。運動參與程度= 頻 率 × ( 運 動 強 度 + 運 動 時 間 )。 計 算 後 所 得 的 數 字 愈 高 , 代 表 研 究對象運動參與行為的程度越高。. 12.

(24) 第貳章 文獻探討 本章依據研究目的,探討身體意象、運動參與行為之國內 外相關研究文獻,以作為本研究提出研究假設之依據,所以將 本章共分為五節加以陳述:第一節為身體意象,主要在探討身 體意象的定義、測量方法,以及影響身體意象的因素;第二節 為運動參與行為,探討運動參與行為的意涵、測量方法,以及 影響運動參與行為的因素;第三節為運動參與行為與身體意象 相關探討,旨在探究運動參與行為與身體意象的關係;第四節 為本章總結,將上述三節的重點加以整理,並提出本研究者的 想法,以作為研究發展之依據;第五節為研究假設,參考相關 文獻以及本研究者的想法後,提出研究假設。. 第一節 身體意象 一、身體意象之定義 在 Pa ul Sc hilde r 的 The ima ge a nd appe ara nc e o f the hu ma n bod y 書 中 ,他 以 心 理 學 及 社 會 學 的 觀 點 指 出,「 身 體 意 象 」不 僅 是一種認知結構,還包含外在他人對本身個體的態度以及互 動 , 這 說 明 了 Sc hilde r 認 為 身 體 意 象 不 僅 是 一 種 知 覺 的 過 程 , 且 此 過 程 還 受 外 在 環 境 所 影 響 , 所 以 Pa ul Sc hilde r 將 身 體 意 象 簡單的定義為「個體對於自己身體的描繪,亦即個體對自己身 體 外 型 的 感 覺 」( 黎 士 鳴 譯 , 20 05 )。 從 Pa ul Sc hilde r 開 始 身 體 意 象 的 研 究 後 , 有 學 者 認 為 身 體 意 象 是 一 個 多 面 向 的 知 覺 。 Fis he r 認 為 「 身 體 意 象 」 是 個 體 對 於自己身體魅力的知覺、體型扭曲的知覺、自己身體外型的知 覺 、 以 及 身 體 知 覺 的 正 確 性 (Cas h & Pruz insk y, 1 99 0)。. 13.

(25) 除 了 知 覺 層 面 外 , Cas h a nd Pruz in sk y (1 99 0 ) 認 為 , 身 體 意 象應包含兩個層面:認知層面以及情緒層面。認知層面是個體 對於自己身體的知覺以及經驗;情緒層面是個體對自己身體的 外觀、型態以及功能上滿意程度的感覺。對於身體意象所包含 的 認 知 、 情 緒 層 面 , Sla de (1 99 4 ) 也 提 出 類 似 的 概 念 , 他 認 為 身體意象包含知覺與態度兩個部份,知覺是個體對於自己體型 評估的正確性,屬於理性的知覺判斷,態度又稱為身體概念, 是 個 體 對 於 自 己 身 體 的 感 覺,屬 於 態 度、情 感 的 感 性 感 覺 部 分 。 Gro ga n (1 99 9 ) 更 提 出 , 身 體 意 象 的 多 面 向 觀 點 , 他 將 身 體 意 象 定 義 為 :「 個 體 對 於 自 己 身 體 的 知 覺 、 想 法 、 與 感 受 。 」 他 認為,身體意象包含了各個不同的層面,包括個體對於自己身 體大小的估計(屬於知覺層面),以及對自己外表吸引力的想 法(屬於想法層面),以及對自己體型的感受(感受層面)。 Ba n fie ld a nd M cCab e (2 00 2) 對 身 體 意 象 研 究 中 也 指 出 , 身 體 意 象從早期的單一面向演變為複雜的多面向概念,其包括了個體 的知覺、情感、認知以及行為層面,且受個體的身體、心理以 及外在社會文化因素的影響。 關 於 「 身 體 意 象 」 一 詞 所 代 表 的 多 面 向 觀 點 , Tho mps o n, He inbe rg, Alta be, a nd Ta ntle ff-D u nn (1 99 9) 更 提 出 下 列 名 詞 來 說 明 身 體 意 象 所 包 含 的 多 元 意 義 ( 如 下 表 2 -1 )( 引 自 簡 靜 梅 , 201 0)。. 14.

(26) 表 2 - 1 T ho mp so n 等 ( 199 9) 的 各 類 身 體 意 象 名 詞 定 義 各類身體意象名詞. 定義. 體 重 滿 意 度 ( we ig ht. 現在實際體重及理想體重的誤差用來. sat is fa ct io n). 測量對於現在體重的滿意度. 體 型 知 覺 正 確 度 ( s iz e. 對 於 身 體 部 位 的 大 小 預 估 的 準 確 性,通. per c ept io n ac cur a c y). 常是指體型誤認. 身 體 滿 意 度 ( bo d y s at is fa ct io n). 對 於 身 體 的 每 一 部 份 的 滿 意 度( 例 如 腰 部、嘴唇、胸部、頭髮等). 外 表 滿 意 度 ( app ear a nce. 對 於 整 體 外 表 的 滿 意 度。通 常 測 量 的 項. sat is fa ct io n). 目 為 臉 部 的 特 徵 、體 重 相 關 的 比 較 、 頭 髮 的 敘 述 等;但 其 中 也 包 含 更 廣 泛 的 身 體特徵,如性吸引力. 外 表 評 價 ( ap pe ar a nc e. 用來測量對廣泛外表特徵的某一種程. e va luat io n). 度 的 同 意 度 ( 同 意 ---不 同 意 ). 外 表 取 向 ( ap pe ar a nc e. 以外表相關的想法及行為出現的頻率. o r ie nt at io n). 高 低 , 來 測 量 個 體 對 於 外 表 的 投 入( 重 視)有多高. 身 體 自 尊 ( bo d y e st ee m). 跟 身 體 滿 意 度 最 相 近,反 映 出 對 於 自 己 身體是正面或負面的看法之程度. 對 身 體 的 關 注 ( bo d y co ncer n). 自我注意力專注在身體某些部位上. 身 體 焦 慮 ( bo d y d ys p ho r ia ). 對 身 體 某 部 份( 或 全 部 )不 滿 意 或 是 感 到焦慮. 身 體 基 模 ( bo d y s c he ma ). 對於外表的認知歷程理論架構的建立. 身 體 知 覺 ( bo d y p er c ept ). 也 是 認 知 結 構 的 一 環,利 用 身 體 基 模 建 構自己的身體知覺。. 資 料 來 源:簡 靜 梅 ( 2 0 1 0 ): 身 體 意 象 對 大 尺 碼 女 性 購 衣 行 為 影 響 之 研 究 。 天 主 教 輔 仁 大 學 織 品 服 裝 研 究 所 碩 士 論 文 ( 未 出 版 )。. 15.

(27) 除了上述國外學者對於身體意象的定義外,國內學者張春 興在其「張氏心理學辭典」著作中指出,身體意象為個人對於 自己身體外表的一種主觀性、綜合性、評價性的概念,此概念 包括個人對自己身體各方面特徵的瞭解(如強、弱等)、看法 (如美、醜等),也包括他所感覺到的別人對他身體狀貌的看 法 ( 張 春 興 , 19 95 ) 。 所 以 張 春 興 認 為 身 體 意 象 包 含 知 覺 與 看 法 兩 個 層 面 , 且 受 外 在 他 人 的 影 響 。 李 曉 蓉 ( 19 97 ) 對 身 體 意 象也提出相似的看法,他認為身體意象是個體對自己身體外貌 上 主 觀 的 知 覺 與 綜 合 性 的 評 價 ; 伍 連 女 ( 1 999 ) 除 了 認 為 身 體 意象是個人對身體的看法、知覺與評價外,還受社會文化規範 的影響,且身體意象會影響個體的外表儀態、健康、體能、體 重 等 行 為 。 賈 文 玲 ( 20 01 ) 更 指 出 , 身 體 意 象 包 含 了 個 人 對 自 己身體外表的認知、感受、態度、關注程度以及評價,且個體 的身體意象是由心理與社會互動的過程中所形成,會對個體的 思考、感受和行為產生影響。所以國內研究均認為身體意象是 一多向度的身體概念;身體意象是在心理與社會的互動過程中 動態形成,而且會對個體的行為產生影響。爾後許多研究對身 體意象的定義均提出相同的看法,並對身體意象的影響因素加 強 說 明 , 如 : 尤 嫣 嫣 ( 2 00 2 ) 指 出 , 身 體 意 象 是 一 種 個 人 成 長 過程中經驗之累積,其形成受個人自己與社會環境影響,而個 人自己的部分應包含生理及心理兩個層面,社會環境的部分則 來 自 所 接 觸 環 境 中 之 人 、 事 、 物 的 影 響 ; 文 星 蘭 ( 20 04 ) 認 為 身體意象受個人想法、經驗,以及外在環境的影響;黃上芙 ( 2 005 ) 對 身 體 意 象 的 影 響 因 素 則 加 入 環 境 、 文 化 與 生 活 中 的 重要他人。 綜上所述,本研究者認為身體意象是一多面向的身體概 念,係 個 人 主 觀 的 看 法、認 知,形 成 對 自 己 身 體 外 表 上 的 評 價 、. 16.

(28) 重視程度以及滿意程度的感覺,而且受個體自己本身的生理、 心理,以及外在環境、社會文化等因素交互影響的一種動態演 變歷程。. 二、身體意象的測量 由上述身體意象的定義可知,身體意象是一個多面向的身 體 概 念 , 所 以 針 對 身 體 意 象 的 測 量 方 式 也 趨 向 多 元 。 依 據 Slad e (1 99 4) 對 身 體 意 象 定 義 為 知 覺 、 態 度 二 個 部 分 。 知 覺 為 個 體 對 於自己體型評估的正確性;態度為個體對於自己身體的感覺, 所以本研究者也將身體意象的測量方法分為知覺的測量及態度 的測量二大類。 (一)身體意象知覺的測量方法 知覺方面的測量主要是用來測量受試者所知覺自己體型以 及身體各部位的大小,藉此看出受試者自己實際體型以及自己 所知覺體型的差異程度,並藉此推估受試者對於自己體型的滿 意程度。而此部分的測量方法計有:輪廓法、全身評估法、可 動光棒法、全身與身體部位結合評估法。 (二)身體意象態度的測量方法 身體意象態度方面的測量,主要是測量受試者對於自己身 體的評價、滿意程度以及重視程度等感受,屬於態度、感覺部 分的測量。而這其中包含了對於自己身體外表、體型大小、身 體功能性等的看法與感受。而此部分的測量大多由受試者針對 一連串的題目問卷根據自己的感受來作答(問卷量表測量), 或者由研究者以半結構式或開放性的訪談(訪談法),與受試 者談論對於自己身體的感覺與經驗,藉此瞭解特定族群個案的 想法。目前研究對於身體意象態度方面的測量大多以問卷量表 方 式 來 進 行 , 而 常 用 的 量 表 計 有 : 身 體 關 注 量 表 (BC S)、 身 體 態. 17.

(29) 度 問 卷 (Bod y Attitude Q uestio nna ire ) 以 及 多 向 度 身 體 自 我 關 係 問 卷 (M BSR Q)。 多 向 度 身 體 自 我 關 係 問 卷 (M BSR Q) 因 涵 蓋 的 面 向 較 為 廣 泛 , 且 沒 有 身 體 關 注 量 表 (BC S)以 及 身 體 態 度 問 卷 , 僅 偏 向 於 身 體滿意度的測量,以及題項描述僅適合評估女性身體意象等缺 點,所以國內許多研究均以此量表來做為身體意象的測量工 具 , 如 : 賈 文 玲 ( 2 00 1 ) 、 尤 嫣 嫣 ( 20 02 ) 、 郭 富 舜 ( 2 008 ) 等 人 。 溫 雯 琪 ( 2 00 9 ) 更 以 國 小 學 童 為 研 究 對 象 , 依 據 M BSRQ 加以修訂成適合國小學童的身體意象量表,也有相關研究僅針 對 M BSRQ 部 分 子 量 表 加 以 修 訂 為 適 合 國 小 學 童 的 身 體 意 象 量 表 , 如 : 郭 乃 真 ( 2 00 8 ) 、 柯 泰 安 ( 2 00 9 ) 。. 三、影響身體意象的因素 Slade (1 99 4 ) 指 出 , 身 體 意 象 包 含 知 覺 與 態 度 兩 個 部 份 , 知覺是個體對於自己體型評估的正確性,態度是個體對於自己 身 體 的 感 覺 , 並 提 出 影 響 身 體 意 象 的 因 素 模 式 , 如 下 圖 2 -1 所 示:. 18.

(30) 4. 1.. 3.. 個體對於體重和. 感官輸入到身體. 文化和社會標準. 體型的態度. 經驗的歷程. 身體意象. 5. 認知和情感因素. 2.. 7.. 6.. 體重變化的歷程. 生理因素. 個體的精神病理狀況. 圖 2- 1 影 響 身 體 意 象 的 因 素 模 式 資 料 來 源 : Slade, P. D.(1994). What is body image? Behavior Research and. Therapy,32(5),501.. 從 Sla de (19 94 ) 所 提 出 的 因 素 模 式 圖 可 得 知 , 身 體 意 象 受 到七個因素影響,此七個因素分別介紹如下: 1. 感 官 輸 入 到 身 體 經 驗 的 歷 程 ( his to ry o f s e ns ory inp ut to bo d y e xpe rie nce ): 個體經由感官輸入身體外表的組成、大小、體型等外在的 訊息到身體經驗形成的一段歷程,而這樣的過程會塑造個人對 身體經驗的一種內在形象。 2. 體 重 變 化 的 歷 程 ( history o f w e ight c ha nge /fluc tuatio n ): 個體會因為自己體重的增加或減少因而影響其身體意象的 改變,此現象常發生在厭食症或肥胖等病態患者身上。. 19.

(31) 3. 文 化 和 社 會 標 準 ( c ultura l a nd s oc ia l nor ms ): 社會文化標準的不同,會影響個體的身體意象;有些社會 文化會鼓勵某種身材標準,因而影響人們的身體意象去努力追 求達到此一標準身材。如:現今社會認為女生就是要瘦,因而 受此社會標準的影響之下,普遍女性對自己的體重都不滿意, 即使自己的體重已在標準範圍內。 4. 個 體 對 於 體 重 和 體 型 的 態 度 ( ind iv id ua l a ttitud es to we ig ht a nd s hap e ): 個體對體重體型的態度會影響其身體意象。如:有些人對 體重與體型會有自己的看法,而較不會受到社會文化標準影響 其身體意象。 5. 認 知 和 情 感 因 素 ( co gn itive a nd a ffective va ria b les ): 個體對於身體的期待會影響其身體意象。如:對自己身體 外表愈重視,則愈容易產生對自己身體的負面評價。 6. 個 體 的 精 神 病 理 狀 況 ( ind iv id ua l p s yc hopa tho lo gy ): 發生在厭食症或貪食症的病患身上,這些個體通常會有扭 曲的身體意象。 7. 生 理 因 素 ( b io lo gic a l varia b les ): 個體身體成長的變化,如:身高、體重、第二性徵等,因 身體成長發育,所產生的外表或體型上的改變。 從 Sla de (19 94 ) 所 提 出 的 「 影 響 身 體 意 象 的 因 素 模 式 」 中 可得知:身體意象受到個體心理、生理、認知和情感、態度等 個人特質,以及外在環境的社會文化因素所影響。而在個體生 理、心 理 特 質 及 對 於 體 重 的 態 度 方 面,本 研 究 主 要 以 性 別 及 BM I 指數來探討個體身體意象的差異,而在社會文化方面主要探討 城鄉間的差距所造成國小學童身體意象的差異。並針對所要探 討的身體意象影響因素介紹如下。. 20.

(32) (一)性別 個體在成長過程中,受到性別刻板觀念的影響,以致於在 社會化的過程中,因先天上性別的差異導致男女生接受不同的 教養方式,所以男女生因生理及社會化的影響,造成個性、觀 念上有很明顯的差異,連帶地,男女對外表、體型等身體意象 的看法也存在顯著的不同。 主 計 處 在 1 99 2 年 公 布 的 「 中 華 民 國 台 灣 地 區 青 少 年 狀 況 調 查報告」中指出「容貌」是困擾青少年的因素之一,其中又以 女性比男性更為明顯。女生對其外表較在意,對自己的身材較 不 滿 意 ( 行 政 院 主 計 處 , 1 99 2)。 伍 連 女 ( 1 99 9 ) 在 其 「 台 北 市 高 職 學 生 身 體 意 象 與 運 動 行 為之研究」中指出,男女相比,男生對外表、體能、健康的評 價及身體各部分滿意度均高於女生;至於體型方面,實際與期 望體型的差距愈大者,對身體各部分滿意度愈差,尤其女生對 外表的評價也愈差。而此現象也出現在國小高年級學童身上, 國小高年級學童的女生比男生對自己的外表評價較不滿意,對 身 體 的 滿 意 度 也 比 男 生 差 ( 林 宜 親 , 19 98 ; 李 碧 霞 、 陳 靜 敏 , 200 4;許 瑞 芬,20 09;蔡 清 華,20 1 0) 。在 外 表 的 關 注 程 度 方 面 , 張 錦 華 ( 1 998 ) 認 為 , 男 女 性 都 關 注 自 己 外 表 的 吸 引 力 , 但 女 性較男性更在意自己的外表,所以女性比男性對自己的外表更 感到焦慮及挫折感。 國外的研究也顯示,女性比男性對自己的身體較不滿意。 De ma rest a nd La nge r (19 96 ) 探 討 不 同 體 型 的 個 體 對 身 體 的 挫 折 感,發現過重的女性對其身體的挫折感最大,即使是體重在標 準範圍內的女性同樣地對其身體也感到挫折,且其數值比男性 同一體型的還要來得高。在外表體型的關注上,男女生也顯示 出 極 大 的 差 異。McCa be a nd R icc ia rde lli (20 03 ) 指 出,近 年 來 受. 21.

(33) 到男子氣概的影響,普遍認為男性需具有強健的肌肉體魄,才 會有男子氣概、有魅力,所以男性會以身體活動的方式,來維 持肌肉線條及強壯的體格;但女性運動的目的卻是為了減重, 希望自己擁有更纖細的體型,而且為了達成此一目的,女性還 會透過節食的方式來控制體重。而相同的情形也出現在學童身 上 , Trub y a nd Pa xto n (20 02 ) 在 7 ~12 歲 的 學 童 身 體 意 象 研 究 中 發 現,在 對 自 己 的 體 型 評 估 上,無 論 男 女 都 有 低 估 的 情 形 發 生 , 而且女生對自己體型認知的差異比男生更為嚴重。 從性別探討男女生身體意象的差異中,我們發現女生對自 己的外表、體型普遍較男生不滿意,且女生比男生更重視自己 的外表,所以女生通常會化妝,對自己的穿著打扮更為講究。 而且在運動行為的動機上,男女生也存在很大的差異,女生運 動是為了減重,使自己的體型看起來更為纖瘦。而這些現象可 能是因為男女生先天上生理特質的不同以及社會文化的塑造所 形成的。所以本研究以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探 討性別在身體意象上的差異。 ( 二 ) BM I 指 數 BM I 指 數 又 稱 為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 其 數 值 愈 大 , 代 表 個 體 愈 趨 向 肥 胖 , 所 以 BM I 指 數 可 謂 衡 量 個 體 纖 瘦 、 肥 胖 程 度 的 一 客 觀 指 標 。 國 外 以 高 中 生 為 對 象 的 研 究 指 出 , 個 體 的 BM I 指 數 愈 大愈容易遭受他人的嘲笑,且在身體意象方面,偏瘦的高中生 對自己身體最滿意,相對地肥胖的高中生對自己身體最不滿意 ( 平 凡 、 潘 清 泉 、 周 宗 奎 、 田 媛 , 2 01 1 ) 。 在 國 內 的 研 究 方 面 , 王 麗 瓊 ( 2 00 1 ) 以 國 中 生 為 對 象 的 研 究指出,體重過重的學生對身體的評價較正常與過輕的學生 差 。 同 樣 的 結 果 也 出 現 在 大 專 生 身 上 , 謝 偉 雄 ( 2 010 ) 以 大 專 生為研究對象指出,在不同身體質量分組下,體重較輕組及正. 22.

(34) 常組在外表評價及身體滿意度上高於體重較重組,且體重正常 的學生在外表取向高於體重較輕和體重較重的學生。以國小學 童 為 研 究 對 象 方 面 , 溫 雯 琪 ( 2 00 9 ) 指 出 , BM I 在 身 體 意 象 上 並 無 顯 著 差 異 , 但 蔡 坤 典 ( 20 09 ) 卻 指 出 體 型 分 類 較 輕 的 學 童 在外表評價、外表取向及身體各部位滿意度顯著高於體型分類 較重的學童,且身體意象與身體質量指數呈負相關。 C he n, Ga o, a nd J acks o n (20 07 ) 指 出 , 在 檢 視 負 面 身 體 意 象 的 影 響 因 素 時 , 應 該 考 慮 BM I , 且 由 上 述 文 獻 探 討 得 知 , BM I 指數確實會影響個體的身體意象。多數研究結果均指出,肥胖 者在身體意象的評價比體重正常者及過輕者低;但以國小學童 為 對 象 來 探 討 BM I 指 數 與 身 體 意 象 的 研 究 並 不 多 , 再 加 上 有 相 關 研 究 出 現 不 一 樣 的 結 果 ( 溫 雯 琪 , 20 09 ) 。 所 以 本 研 究 以 高 雄 市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為 研 究 對 象 , 探 討 不 同 BM I 體 位 的 國 小 學 童在身體意象的差異。 (三)社會文化因素 由 Sla de (1 99 4) 所 提 出 的 影 響 身 體 意 象 的 因 素 模 式 中 指 出, 「 文 化 和 社 會 標 準 」會 影 響 個 體 的 身 體 意 象。同 樣 地,Brow nn 於 1 977 年 所 提 出 身 體 意 象 的 六 個 立 體 影 響 因 素 : 父 母 的 態 度 、 重要他人的態度、同儕團體的態度、社會大眾的態度、環境變 項 、 文 化 變 項 中 ( 引 自 蔡 坤 典 , 20 09), 也 認 為 社 會 文 化 是 影 響 身體意象的因素之一。若以社會學的角度來探討身體意象,社 會學認為個人對於身體的意義與看法,是由社會所決定的,並 非 由 個 人 決 定 。 李 雅 雯 ( 2 004 ) 指 出 , 以 心 裡 學 來 看 , 身 體 意 象是個人的主觀看法與經驗,雖然會受到社會文化的影響,但 主要還是受個人的心理層面所決定,而以社會建構的角度來 看,身體意象不僅是個人對身體的感覺與經驗,且必須受到社 會的型塑,才會產生意義。. 23.

(35) 而每個人都是生活於社會群體中,也因為沒有人能夠獨自 一人離群索居地過著生活,所以個人對身體意象中理想體型的 看法,將受社會文化的標準所左右。有學者指出,西方國家對 於身體意象中理想體型的界定,則是偏好於纖瘦的體型,這些 學者就認為社會對於體型的偏好,係因文化的差異以及時間的 演 進 所 造 成 的 ( 黎 士 鳴 譯 , 20 05)。 Bo rd o (1 99 3) 研 究 苗 條 體 型 對西方社會所代表意義,發現西方社會把苗條視為理想體型, 是因為它代表個人可以掌控自己的身體。更有學者研究美國及 墨西哥兩種不同文化下的學生對於胖子的態度,發現墨西哥學 生較少反肥胖的態度,相對的,美國學生對胖子有較多的負面 印象,有較明顯的反肥胖態度;深究其原因,發現美國文化強 調個人主義,認為每個人都要為自己的行為負責,所以他們認 為肥胖是個人的意志力、控制力不足所造成,是自己的問題, 相反地,墨西哥文化強調集體主義,認為外在環境與文化會影 響個人的行為,所以他們認為肥胖並非完全是個人的責任 (C ra nda ll & Ma rtine z, 1 99 6)。 由 社 會 文 化 理 論 ( So c ioc ultura l Theo ry )來 探 討 社 會 文 化 對 身體意象的影響,認為在不同的社會文化,個體對於身體的美 感 會 有 不 同 的 認 知 。 R othb lu m ( 19 90 ) 指 出 在 一 些 國 家 ( 中 國 、 印度、菲律賓、拉丁美洲及波多黎各)的研究中,發現體重越 重 就 越 健 康、越 有 財 富。有 研 究 以 美 國 及 印 度 女 性 為 研 究 對 象 , 評估自己目前的體型及心目中的理想體型,結果發現,美國女 性的理想體型比自己目前的體型還瘦,但印度女性的理想體型 卻 與 目 前 的 體 型 沒 有 差 異 (Cas h & Pruz ins k y, 19 9 0 )。更 有 研 究 探 討 個 體 移 居 到 不 同 文 化 時 身 體 意 象 的 差 異。Furn ha m a nd Alib ha i (1 98 3) 在 其 研 究 中 , 以 生 活 在 肯 亞 的 亞 洲 女 性 以 及 從 肯 亞 移 民 到英國的女性為研究對象,來探討個體對於體重的看法,結果. 24.

(36) 發現生活在肯亞的亞洲女性比從肯亞移民到英國的女性,對於 體重較重的女性有較正面的看法。雖然此研究無法確切地說明 個體在文化轉移時,所造成身體意象的差異,但可以知道文化 確實會影響個體的身體意象,造成生活在不同文化下的個體會 有不一樣的身體意象。 由上述可知,社會文化的差異會造成身體意象的不同,但 大多數國內的研究均以探討電視媒體及重要他人,此二個社會 文化的傳播媒介,如何影響著身體意象,卻很少探討族群、城 鄉 差 距 是 否 會 造 成 個 體 身 體 意 象 的 不 同 。 而 胡 勝 正 ( 20 06 ) 在 總統府月會報告中指出,城市鄉村間存在著人口結構上的差 異、家庭所得的差異、鄉村基礎公共設施的不足、教育資源分 配不均等城鄉差距;且國內也有部分研究以不同地區、學校、 班 級 類 型 探 討 身 體 意 象 的 差 異 , 如 : 李 幸 玲 ( 20 04 ) 以 高 雄 市 高 職 學 生 為 對 象,探 討 學 校 公 / 私 立 的 分 別 是 否 會 造 成 身 體 意 象 的差異,其結果指出「公立高職」學生的身體意象比「私立高 職 」 學 生 的 身 體 意 象 來 的 積 極 且 正 向 ; 盧 盈 智 ( 2 006 ) 以 新 竹 市及苗栗縣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探討鄉村與都市國小學童體 型特徵、平衡能力與身體活動量之差異,發現都市學童的身高 較鄉村學童高,體型上,鄉村學童的體型大部分集中於中胚型 及中間型,而都市學童則集中在中胚型及內胚型;行政院主計 處 ( 19 92 ) 的 「 中 華 民 國 台 灣 地 區 青 少 年 狀 況 調 查 報 告 」 中 亦 指 出 , 高 職 生 在 外 貌 的 困 擾 程 度 上 高 於 高 中 生 ; 文 星 蘭( 2 00 4) 以桃園縣高中職學生為對象,探討男女合班、分班所造成身體 意象的差異,結果發現男女合班的女生在身體各部位滿意度上 高 於 純 女 生 班 的 女 生 ; 郭 富 舜 ( 2 008 ) 以 花 東 地 區 原 住 民 學 校 的國中生探討其自我概念與身體意象,結果發現花東地區原住 民學校的國中生在身體意象上趨於正向且積極,而且原住民在. 25.

(37) 體能自我評估、體能重視程度以及健康自我評估等向度上優於 非原住民學生。 所以由上述可得知,不同學校、班級類型就可造成身體意 象的差異,更何況城鄉差距下城市、鄉村生活文化的不同,勢 必會造成個體身體意象的差異。所以本研究者以高雄市國小學 童為研究對象,並以偏遠地區及一般地區的學校分類,來探討 城鄉差距下國小學童在身體意象上的差異。. 26.

(38) 第二節 運動參與行為 一、運動參與行為的意涵 Caspe rso n, Pow e ll, a nd C hris te ns o n (1 98 5) 認 為 , 運 動 ( e xe rc is e ) 是 一 種 有 計 劃 、 有 組 織 且 具 重 覆 性 的 身 體 活 動 ( p hys ic a l activ ity ) , 主 要 目 的 在 於 促 進 或 維 持 身 體 適 能 ( p hys ica l fitness )。Ro d ger 於 19 78 年 在 歐 洲 議 會 的 定 義 中 指 出 , 運動參與行為有三個要素:第一必須是身體活動;第二必須以 從事遊憩為目的或包含競爭元素的施作;第三必須有近制度化 ( ins titutio n-lik e )的 結 構 ( 引 自 許 伯 陽 , 2 01 0)。 而 規 律 運 動 行 為是指個體能持續、規律的參與運動之行為。依據美國運動醫 學 會 ( A me rica n C o lle ge o f Spo rts Med ic ine, 簡 稱 AC SM )對 於 規 律 運 動 的 運 動 量 建 議 為 : 每 週 3 ~ 5 天 , 每 次 20 分 鐘 ~ 60 分 鐘 的 連 續 性 或 間 歇 性 的 有 氧 運 動 , 強 度 達 最 大 心 跳 數 的 55 ~ 65 % , 且 低 強 度 的 運 動 持 續 時 間 應 至 少 3 0 分 鐘 以 上 (AC SM, 2 00 0) 。 且國外關於運動行為的研究,也都將規律運動定義為每週從事 至 少 3 次 , 每 次 至 少 20 分 鐘 以 上 的 運 動 (Fruc ht, 19 98 ; Ma rc us e t a l., 1 99 4 ) 。 而 國 內 方 面 ,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 1 99 4) 將 規 律 運 動 習 慣 定 義 為 每 週 至 少 運 動 三 次 , 每 次 運 動 至 少 20 分 鐘 以 上 ; 行 政 院 衛 生 署 衛 生 教 育 推 動 委 員 會 ( 2 007 ) 更 進 一 步 指 出 , 規 律 運 動 行 為 需 達 到 每 週 至 少 三 次 , 每 次 至 少 20分 鐘 以 上 , 且 運 動 強 度應達最大心跳率百分之六十以上,身體自覺流汗並有點喘、 又 不 會 太 喘 的 狀 態 。 至 於 台 灣 學 童 方 面 ,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於 2 00 7 年 所 公 告 的 「 快 活 計 畫 」 中 明 訂 規 律 運 動 , 將 333 升 級 為 33 3 、 343、 3 53 — 國 小 、 國 中 、 高 中 , 每 週 各 要 有 三 、 四 、 五 天 做 心 跳 達 不 輕 鬆 程 度 的 費 力 運 動 , 每 次 持 續 30分 鐘 。 每 天 還 要 累 積 30 分 鐘 的 活 躍 生 活 , 以 養 成 每 週 2 10 分 鐘 的 動 態 生 活 習 慣( 劉 影. 27.

(39) 梅 , 2 00 8)。 綜上所述,本研究者將運動參與行為視為廣義的規律運動 習 慣 , 亦 即 採 取 R od ge r 於 1 97 8 年 所 定 義 的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的 三 個 要素:第一必須是身體活動,第二必須以從事遊憩為目的或包 含競爭元素的施作,第三必須有近制度化的結構。除了此三項 要 素 外 , 還 包 含 個 體 能 持 續 運 動 的 習 慣 , 但 不 需 達 到 AC SM、 行 政院衛生署等組織對規律運動所規範的運動頻率、運動時間、 運動強度等要求。總之,本研究者將運動參與行為定義為個體 能持續參與運動之習慣,且此習慣不需達到規律運動中對運動 頻率、運動時間、運動強度的要求。. 二、運動參與行為的測量 關 於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的 測 量 方 法 , 早 有 學 者 在 1 980 年 代 收 集 測量運動行為的相關研究資料,指出評估身體活動量的方法有 三十多種以上,並可將其分為七大類,此七大類分別為:熱量 法 ( ca lorime try ) 、 工 作 分 類 法 ( jo b c lass ifica tio n ) 、 調 查 法 ( s urve y p ro ced ures )、 生 理 指 標 法 ( p hys io lo gica l ma rke rs )、 行 為 觀 察 法 ( be ha vio ra l obse rvatio n ) 、 機 械 和 電 子 監 測 法 ( mec ha nica l a nd e lec tro nic mo nito rs ) 、 飲 食 測 量 法 ( d ieta ry me as ures ) 七 類. (La Porte, Mo nto ye, & C aspe rse n, 19 85 ) 。. La Po rte e t a l. (19 85 ) 更 指 出 , 沒 有 任 何 一 個 測 量 方 法 可 以 在 不 影 響 受 試 者 的 行 為 之 下,可 以 符 合 信、效 度 且 實 用 的 測 量 標 準 , 往往非常精確的測量儀器在大範圍的人口調查上是不實用的, 而調查法在大規模的樣本研究中是最實際的方法。 調查法由於成本低廉且易於實施,再加上沒有侵入人體的 疑慮,較能夠為受試者所接受,所以非常適合用於大樣本的研 究 (Sa ris, 1 98 5; Sa llis e t a l. , 19 93 )。La Porte et a l. (198 5 ) 指 出 ,. 28.

(40) 調查法需要收集受試者相關的身體活動資訊,所以由四個部分 所構成,此四個部分介紹如下: 1. 調 查 的 時 限 : 受 試 者 被 要 求 回 想 或 記 錄 的 時 間 範 圍 , 此 時 間 範 圍 有 可 能 是 一 天、三 天、一 週,甚 至 是 一 年 。 2. 身 體 活 動 的 細 節 : 受 試 者 運 動 的 頻 率 、 時 間 、 運 動 強 度 。 3. 資 料 收 集 的 方 法 : 收 集 身 體 活 動 數 據 的 方 式 , 有 可 能 是 訪 談 法、問卷調查,以及受試者自我記錄(日 記)的方法。 4. 總 結 的 指 標 數 字 : 調 查 法 的 目 的 是 用 來 衡 量 身 體 的 活 動 量 , 所以最後會有一個總結的指標數字,此數 字可用來比較或排序個體活動量的大小; 此指標數字可以藉由估算所消耗的卡路里 或者是一個有效的量尺求得。 基 於 上 述 四 個 部 分 的 不 同,調 查 法 可 被 分 成 四 類:日 記 法 、 回憶法、定量歷史法以及一般法。這四類調查法中又有許多測 量工具,其中較常用的測量工具為三日身體活動記錄以及七天 回 憶 法。Ta ylo r et a l. (19 84 ) 利 用 心 博 率 監 測 器 監 測 受 試 者 的 心 跳率及身體活動情形,結果發現七天回憶法與七天身體活動日 記記錄法可以準確地反應出受試者每日身體活動所消耗的能 量 。 D is h ma n a nd Ste inha rdt (19 88 ) 調 查 大 學 生 日 常 生 活 的 身 體 活動情形,以檢視七天回憶法的信效度,結果發現七天回憶法 與七天日記法有高度相關,也比生物行為測量法在習慣性的活 動評估更為可靠且有效。同樣地,七天身體活動回憶法與直接 用儀器測量的體能活動也有顯著相關,可以準確地估算出每日 身 體 活 動 所 消 耗 的 能 量 (M ille r, Free dso n, & Kline, 19 94 ) 。 關 於 孩 童 方 面 的 研 究 , Sa llis et a l. (1 99 3 ) 以 5 歲 、 8 歲 、 11 歲的孩童為研究對象,評估七天回憶法及其他身體活動自陳式. 29.

(41) 報告的信效度,研究結果指出七天回憶法的信效度,對孩童而 言是適用的,且其信效度更隨著孩童年紀的增長而改善。 而 在 國 內 研 究 方 面 , 呂 昌 明 等 ( 2 001 ) 以 TriTra c-R3D 三 度 空 間 加 速 器 為 效 標 , 探 討 七 天 身 體 活 動 回 憶 問 卷 (7 -d PAR)的 信 效 度 , 結 果 發 現 7- d PAR 與 TriTra c-R3 D 效 標 間 之 效 度 為 Spe ar ma n' s rh o= .8 6 ( P< .0 01),兩 週 後 的 再 測 信 度 為 S pe ar ma n' s rho =. 97 (P <. 00 1)。 由 此 可 以 看 出 七 天 回 憶 法 , 應 用 在 國 內 研 究 仍有良好的信效度,所以國內有許多身體活動或運動參與行為 的研究,多以回憶法自我報告或填答問卷的方式,回答所從事 運動的種類、時間、頻率及強度,以評估受試者的身體活動量 ( 王 正 松 、 王 建 興 、 王 美 珍 , 20 0 7 ; 葉 麗 珠 , 2 006 ; 劉 翠 薇 , 199 5 ; 蔡 美 月 , 1 99 6)。 由上述國內外實證性的研究,我們可以發現運動參與行為 的測量方法有很多種,而每個測量方法各有其優缺點,也絕無 一種方法可以適用於任何情況下的測量。基於本研究目的,以 高雄市國小學童為研究母群體,所以本研究在運動參與行為的 測量將採用調查法,且參考相關文獻後發現,調查法中的七天 回憶法不僅在國內外研究,以及成年人、孩童、青少年的研究 中,均有良好的信效度,所以本研究擬採用問卷方式,收集受 試者平均一週的運動頻率、運動強度,以及運動時間,並應用 Fo x (19 87 ) 的 公 式 , 來 估 算 高 雄 市 國 小 學 童 的 運 動 參 與 程 度 。 三、影響運動參與行為的因素 Sa llis e t a l. (19 93 ) 指 出 , 影 響 兒 童 及 青 少 年 身 體 活 動 的 四 個 因 素 : 1. 生 物 因 素 : 遺 傳 、 性 別 、 健 康 狀 態 ; 2. 心 理 因 素 : 運 動 自 我 效 能 、 知 覺 運 動 利 益 與 障 礙 ; 3.社 會 文 化 因 素 : 重 要 他 人 的 支 持 、 社 會 文 化 的 支 持 ; 4.環 境 因 素 : 體 育 運 動 政 策 、. 30.

(42) 運 動 設 施 與 場 地 。 且 在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 20 06 ) 的 研 究 報 告 中 指 出,運 動 參 與 行 為 與 個 人 背 景 因 素 中 的 性 別、年 齡、 職 業 、 教育程度、身體質量指數以及居住地區有關。由國內外研究可 知,影響個人運動參與行為的因素非常多元,除了個人生理狀 況外,還受個人心理特質、環境以及社會文化因素所影響。本 研 究 依 據 研 究 目 的 , 參 考 性 別 、 BM I 指 數 以 及 城 鄉 差 距 對 運 動 參與行為影響的相關文獻,並加以整理說明如下。 (一)性別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 2 006 ) 以 國 民 為 研 究 對 象 指 出 , 與 男 性 不 運 動 比 率 的 32 .6% 相 比 , 更 多 女 性 不 運 動 的 比 率 高 達 41. 8%; 而 在 參 與 運 動 頻 率 方 面 , 男 性 參 與 運 動 的 比 率 也 都 高 於 女性;以運動參與動機來看,男性參與運動主要在追求樂趣, 女 性 參 與 運 動 是 為 了 美 麗 與 減 重 。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20 11 ) 在 其 「 99 年 度 各 級 學 校 學 生 運 動 參 與 情 形 報 告 」 中 亦 指 出 , 男 、 女 累積運動時間以及每週運動天數的比較上,不論那個學級,男 生 達 成 一 天 累 積 運 動 3 0 分 鐘、每 週 累 積 運 動 2 10 分 鐘 以 及 每 週 有 運動三天以上的比率皆高於女生。而以國小學童為研究對象也 發現,男生在運動參與行為、規律運動習慣以及身體活動量上 皆 高 於 女 生 ( 邱 垂 弘 , 20 08 ; 張 樹 立 , 20 04 ; 陳 志 偉 , 2 011 ; 趙 鋅 國 , 2 00 9 ) 。 從性別來探討男女生在運動參與行為的差異,許多文獻均 指出男女生在運動參與行為上有很大的差異,男生不論在運動 的時間、頻率、強度各方面,都高於女生;且在運動項目上, 男生也比女生從事較多激烈的運動項目,女生則比較喜歡從事 緩 和 的 運 動( 教 育 部 體 育 司 , 2 011 )。 而 且 在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的 動 機上,男生運動是為了成就感與追求樂趣;女生則是為了身體 因 素 、 外 表 美 麗 與 減 重 (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 20 06 ; 教 育 部 體. 31.

(43) 育 司 , 20 11 )。 所 以 本 研 究 以 高 雄 市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為 研 究 對 象,探討性別在運動參與行為上的差異。 ( 二 ) BM I 指 數 許多研究對於身體質量指數與運動參與行為的關係,目前 仍 無 一 致 的 結 果 。 劉 影 梅 ( 20 04 ) 的 研 究 中 指 出 , 身 體 活 動 量 較 低 的 國 小 男 童 , 其 BM I 較 高 , 且 肥 胖 也 較 多 ; 但 女 童 的 身 體 活 動 量 則 與 其 BM I 無 關 。 黃 淑 貞 、 洪 文 綺 ( 2 0 03 ) 以 大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 探 討 運 動 行 為 與 體 型 滿 意 度 的 關 係 , 發 現 BM I 指 數 與體型滿意度呈顯著相關,而對體型愈不滿意的大學生,其運 動 行 為 也 越 差 , 所 以 BM I 指 數 愈 高 的 大 學 生 , 對 自 己 的 體 型 愈 不滿意,運動行為也愈差。同樣地,以國人為研究對象的結果 發 現,國 人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屬 於 肥 胖 者,不 運 動 比 率 最 高( 4 1 % ), 而 以 身 體 質 量 指 數 屬 於 正 常 ( 32 . 6 % ) 與 過 重 者 ( 30 .8 % ) 不 運 動 比 率 最 低 (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 2 00 6)。 但 有 研 究 卻 發 現 , 不 同 BM I 體 位 在 身 體 活 動 量 上 無 顯 著 差 異 ( 石 欣 蓓 , 2 01 1 ; 陳 志 偉 , 2 01 1; 趙 鋅 國 , 20 09 )。 另 有 研 究 以 臺 北 市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為 對 象 , 結 果 發 現 不 同 BM I 體 位 的 國 小 學 童 在 運 動 參 與 動 機 及 身 體 活 動 量 沒 有 顯 著 差 異 ( 鄭 谷 蘭 , 2 01 2)。 由 上 述 文 獻 探 討 得 知 , BM I 指 數 對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的 影 響 目 前並無一致結果,所以本研究以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 對 象,探 討 不 同 BMI體 位 的 國 小 學 童 在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上 的 差 異 。 (三)城鄉差距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 2 006 ) 以 居 住 地 區 行 政 層 級 ( 分 為 直 轄 市 、 省 轄 市 、 鄉 鎮 ), 來 探 討 城 鄉 差 距 下 國 民 的 運 動 頻 率 , 結 果發現在不運動比率上或每週不同運動次數的比率,直轄市居 民的表現都是最好的,其次才是省轄市,最後則是鄉鎮地區。 由此可知,不同城鄉下,國民的運動行為呈現城市優於鄉村的. 32.

(44) 現象。至於探討城鄉學童的運動參與行為之研究目前仍屬少 數 , 本 研 究 僅 將 相 關 文 獻 陳 述 於 後 。 劉 英 森 ( 20 02 ) 以 幼 稚 園 兒童為研究對象發現,幼稚園兒童之活動量因城鄉不同有顯著 差異存在,直轄市高於省轄市,縣高於省轄市、直轄市。由劉 英 森 ( 20 02 ) 的 研 究 可 知 , 幼 稚 園 兒 童 的 活 動 量 有 城 鄉 差 距 存 在,且鄉村幼稚園兒童的活動量高於都市幼稚園兒童。而以國 小學童為對象的研究也都指出,不同城鄉的國小學童其運動參 與行為、身體活動量均達顯著差異,且鄉村學童不論在體適能 或 運 動 參 與 行 為 的 表 現 上 均 優 於 都 市 學 童 ( 張 樹 立 , 20 04 ; 盧 盈 智 , 2 00 6)。 由上述文獻探討得知,在運動行為方面,城市、鄉村間存 在著差異,但以學童為研究對象均指出,鄉村學童的運動行為 優 於 都 市 學 童( 張 樹 立,20 04;劉 英 森,2 00 2;盧 盈 智,20 0 6 ), 此 結 果 與 行 政 院 體 育 委 員 會 ( 2 00 6 ) 以 國 人 為 研 究 對 象 的 結 果 不同,再加上探討城鄉差距對國小學童運動參與行為影響的研 究並不多,所以本研究以高雄市國小高年級學童為研究對象, 並以偏遠地區及一般地區學校來分類,探討城鄉差距下國小學 童在運動參與行為上的差異。. 33.

(45) 第三節 運動參與行為與身體意象相關探討 已有許多醫學的研究報告支持運動對身體的益處,然而, 運動對心理層面有何影響呢?當運動量到達某一階段時,體內 便會分泌腦內啡。長時間、持續性的運動會把肌肉中的原糖燃 燒殆盡,最後只剩下氧氣,此時腦內啡便會開始分泌。腦內啡 是一種人體自然產生的一種類似嗎啡的化學物質,它能夠給人 體帶來止痛和愉悅的快感,進而促使個體產生愉悅的心情,以 及正面的想法。所以運動從生理層面來看,不僅會使身體更健 康;在心理層面,也會因為運動過程中所產生的腦內啡,使人 產生滿足、正向的思維。 正因為運動可讓人心情快樂,所以運動對身體意象應該也 會 帶 來 正 面 的 助 益 。 Bro w n a nd La wto n (19 86 ) 認 為 , 運 動 可 以 增 加 自 我 控 制 力 , 促 進 身 體 滿 意 度 。 D a vis, Ellio t, D io nne, a nd M itc he ll (1 99 1) 以 18 - 3 4 歲 的 大 學 男 生 與 1 6 - 6 4 歲 的 運 動 員 為 研究對象,探討運動以及人格特質對身體滿意度的影響,結果 發現運動員比一般的大學男生對自己的身體更滿意,且透過迴 歸 分 析 , 發 現 運 動 對 身 體 滿 意 度 有 11 % 的 解 釋 力 , 運 動 頻 率 及 運 動 時 間 可 作 為 身 體 滿 意 度 的 預 測 指 標 。 Ra ine y, Mc Keo w n, Sa rge nt, a nd V a lo is (19 98 ) 的 研 究 也 指 出,有 運 動 習 慣 或 經 常 參 加運動社團的青少年,比起沒有運動習慣或很少運動的青少 年,會以較理性客觀的態度來看待自己的身體,且會透過健康 的方式來減重,使自己達到理想的身材。 而在國內研究方面,也發現相似的研究結果。謝宗達、李 淑 芳 、 李 麗 晶 ( 2 010 ) 探 討 大 學 生 運 動 參 與 程 度 對 自 尊 心 、 身 體意象有何影響及關係,發現高運動參與程度者之自尊心顯著 高於低運動參與程度者,而在身體意象方面,高運動參與程度. 34.

(46) 者在身體意象中的體適能評估、體適能傾向、健康評估、健康 傾向以及疾病傾向五個面向上,優於低運動參與程度者。 上述文獻均探討高運動程度參與者與低運動程度參與者在 身體意象上的差異,但卻未說明參與運動行為後,是否會對身 體 意 象 產 生 影 響 ? 張 清 源 、 蔡 英 美 ( 20 06 ) 以 有 氧 舞 蹈 課 程 的 大 學 生 為 研 究 對 象 ( 男 性 13 位 , 女 性 114 位 ), 探 討 八 週 有 氧 舞 蹈課程對於不同內外控傾向的大學生其身體意象與運動自我效 能 的 影 響,經 過 8週 的 有 氧 舞 蹈 課 程 後,比 較 受 試 者 的 前 後 測 成 績,發現受試者在外表取向方面比以前更為正向、積極,且在 自覺體重方面,也覺得比以前輕。 關於國小學童在身體意象與運動參與行為的研究方面。李 碧 霞 、 陳 靜 敏 ( 2 004 ) 以 國 小 高 年 級 學 童 為 研 究 對 象 發 現 , 身 體意象與身體活動呈正相關,且自尊與身體活動也呈正相關; 而 石 欣 蓓 ( 20 11 ) 也 指 出 , 身 體 活 動 能 有 效 預 測 整 體 的 身 體 意 象。至於參與運動行為後,對國小學童的身體意象有何影響? 有 研 究 指 出,運 動 課 程 介 入 後,能 有 效 改 善 學 童 的 身 體 意 象( 郭 乃 真 , 20 08 ; 蔡 清 華 , 20 10 ) 。 上 述 文 獻 均 指 出 , 運 動 參 與 行 為與身體意象呈正相關,能有效改善身體意象;但有研究卻指 出 , 運 動 參 與 與 否 對 身 體 意 象 沒 有 任 何 差 異 ( 葉 素 汝 , 2 00 3)。 從上述相關文獻探究,大多數研究均指出,運動行為與身 體意象呈現正相關,但亦有研究卻認為身體意象與運動行為沒 有 任 何 相 關 性( 葉 素 汝 , 2 00 3); 所 以 本 研 究 將 針 對 身 體 意 象 與 運動參與行為之相關性進行探討。. 35.

(47) 第四節 本章總結 根據以上三節文獻探討的內容,本節針對這些文獻作一重 點總結,並依據本研究之目的,參考其精要部分,提出本研究 者的想法,以作為發展本研究之依據。重點彙整如下:. 一、身體意象的發展趨向多元 「 身 體 意 象 」 一 詞 最 早 由 19 2 0 年 代 的 Pa ul Sc hild e r 所 提 出,隨 著 後 來 學 者 的 研 究 發 現,身 體 意 象 已 從 早 期 的 單 一 面 向 , 漸漸演變為多元面向的概念,且受個體的身體、心理以及外在 社 會 文 化 因 素 的 影 響 (Ba nfie ld & McCab e, 2 00 2)。 所 以 本 研 究 者 將 身 體 意 象 定 義 為「 一 多 面 向 的 身 體 概 念,係 個 人 主 觀 的 看 法 、 認知,形成對自己身體外表上的評價、重視程度以及滿意程度 的感覺,而且受個體自己本身的生理、心理,以及外在環境、 社會文化等因素交互影響的一種動態演變歷程。」 身體意象為一多面向的身體概念,具有多元的測量方式, 計有:身體關注量表、身體態度問卷,以及多向度身體自我關 係 問 卷 ; 其 中 又 以 多 向 度 身 體 自 我 關 係 問 卷 (M BSRQ )因 涵 蓋 的 面向較為廣泛,所以較為國內多位研究者使用。 Slade (1 99 4 ) 所 提 出 的 「 影 響 身 體 意 象 的 因 素 模 式 」, 可 歸 納出影響個體身體意象的因素層面有:個體心理、生理層面, 以及外在環境社會文化層面。所以本研究依據研究目的,參考 胡 勝 正 ( 2 006 ) 在 總 統 府 月 會 報 告 中 指 出 , 城 鄉 差 距 會 造 成 城 鄉間社會文化的不同;再加上針對城鄉差距來探討身體意象的 研究並不多。所以本研究以城鄉差距,來探討外在環境社會文 化 層 面 所 造 成 身 體 意 象 的 差 異 ; 以 性 別 及 BM I 體 位 來 探 討 個 體 心理、生理層面所造成身體意象的差異。. 36.

數據

圖  次
表 1 - 1   臺 閩 地 區 1 0 ~ 12 歲 學 童 身 體 質 量 評 等 表   性 別   年 齡   過 瘦   正 常   過 重   肥 胖   男   10   ≦ 15 .4   1 5 .4 ~2 0 .3   ≧ 20 .3   ≧ 22 .9  11  ≦ 15 .8  1 5 .8 ~   2 1   ≧ 21   ≧ 23 .5   12   ≦ 16 .4   1 6 .4 ~ 2 1 .5   ≧ 21 .5   ≧ 24 .2   女   10   ≦ 15 .2
表  2 - 1  T ho mp so n 等 ( 199 9) 的 各 類 身 體 意 象 名 詞 定 義   各 類 身 體 意 象 名 詞   定 義   體 重 滿 意 度 ( we ig ht   s a t is fa c t io n )   現 在 實 際 體 重 及 理 想 體 重 的 誤 差 用 來測 量 對 於 現 在 體 重 的 滿 意 度   體 型 知 覺 正 確 度 ( s iz e  p e r c e p t io n   a c c u r a c y)   對 於 身
圖 2- 1  影 響 身 體 意 象 的 因 素 模 式
+7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主題 學習者 主要指導老師 教學重點 木都新語

主題 學習者 主要指導老師 教學重點 木都新語

三、 「攝影競賽」採個人參賽,每人參賽作品以一件為原則, 「國小組」 、 「國中 組」、「高中組」的參賽者可加一名指導老師,每位指導老師至多指導一名

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數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全國博碩士論文資訊網,

-學校要有共同理念 -成為學校關注事項 -成立資優統籌小組 -提供教師的專業培訓 -推動教師參與計劃 -小步子嘗試.

此計劃主要包含一個以「智慧城市」為主題的專題研習展覽,再附以一系列的活動,其中包

教育局將於2015/16年度透過校本支援計劃,讓語文教師能 應用理

實習老師 教 甄試教者 實 習老師 輔導 老師 正式教 師 教授,研 究員 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