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食慾‧食域:霧鹿布農人當代飲食經驗再現的空間 - 政大學術集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食慾‧食域:霧鹿布農人當代飲食經驗再現的空間 - 政大學術集成"

Copied!
14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研究所 碩(博)士學位論文. 食慾‧食域:霧鹿布農人當代飲食經驗再現的. 學. ‧ 國. 空間 政 治 大 Mapping the taste: 立 Ethnography of contemporary Bunun diet experience.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指導教授:官 大 偉 博士 研究生:邱 夢 蘋. Langus‧Lavalian 撰. 中 華 民 國 105 年 08月.

(2)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3) 謝辭 終於,來到寫謝辭的階段了。此時,回想起自己當初為什麼想念碩士班?一 直以來,讀書考試對我說不是一件難事,書讀得好,tama cina 很有面子,他們開 心我就讀得越開心,所以就繼續念碩士班。但是隨著自己開始回到部落作田野, 就越覺得自己的「使命感」越重,那使命感來自於老人家期勉的話語;那使命感 來自於部落給予我的太多無以回報,「一定要做些什麼!」我在心裡一直這樣告 訴自己。只是書讀得越多卻發現離部落越遠,臺北木柵到臺東霧鹿那真實的 300 公里多的路程,讓我總是覺得家好遙遠。於是一邊讀書的同時,也一邊盤算著:. 政 治 大. 無論如何我一定要回到部落。很幸運地,我正在回家的路上。. 立. 論文很難寫,對我來說,難在於抽離 Bunun 的身分進行書寫,很多「本來就. ‧ 國. 學. 是這樣啊!」的事情我必須找出它的原因,好幾次自己都無法理解為何要提問?. ‧. 更遑論要去研究分析這些現象,好多次都是老公博剛在一旁點醒,雖然更多時候. y. Nat. 我們是為了同一件事的看法兩極而起爭執。我寫得很慢,因為太多東西需要沉澱、. al. er. io. sit. 累積、消化,論文居然寫到連婚姻這人生大事都先完成了。. v. n. 而這本論文之所以能完成,首先要感謝的就是指導教授官大偉 Daya 老師,. Ch. engchi. i n U. 老師給予的空間相當大,大到自己如果沒有自制能力是不會完成論文的,而我在 論文寫作的過程中也曾想過放棄,但就是記著老師說的:「不寫就會辜負田野中 的人」。一如老師對於部落及族人事務的堅持態度,我學會了。也要感謝劉璧榛 老師與高雅寧老師,二位口試委員在我寫作期間也給予許多指導與寫作建議。同 時也要感謝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提供資金與資源,讓我得以順利的完成田野 調查。再來是感謝霧鹿部落(Bulbul) ,我從小生長的地方,滋養我、教育我如何 成為真正的布農人(min Bunun)。也要感謝從大學開始期投身的政大搭蘆灣社 (Talu’an),那是我族群意識萌芽的地方,社歌也將永恆烙印於心。再來是共同 打拼的 707 研究室的夥伴們,不僅是工作上的搭檔,更是學業上相互打氣的支柱,.

(4) 大家要一起畢業噢!最後這本論文我要獻給我的家人:tama 邱明智(Bukun)、 cina 邱美英(Maital) 、哥哥(Natu) 、嫂嫂(Tanabas) 、弟弟(Atul) 、妹妹(Ibu) , 以及老公博剛(Ciang) ,你們的支持往往可以讓我擁有繼續向前的動力。不是個 擅於說一些肉麻催淚話語的人,只跟曾經幫助過我完成論文的人說聲:uninang! 論文完成之後呢?可以的話,我想繼續在部落裡作部落的事。 2016 年 8 月 於海端鄉布農族文物館.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5) 摘要 本文的研究目的在於透過參與觀察來理解霧鹿布農人的當代飲食經驗所實 踐與具體化不同性質的空間,進一步去討論空間形塑過程裡文化邏輯的運作以及 外部社會環境力量的介入。為了完成此研究目的,本論文中將分別探究三種社會 範疇中飲食經驗所再現的空間樣貌:親屬、祭儀、經濟。其一,親屬之空間,乃 透過結婚豬肉分食所具象之親屬地圖。其二,祭儀之空間,乃山肉在祭儀場域中 形塑出的神聖空間性質。其三,經濟之空間,乃餐桌的食物來源圖,包含日常生 活中各種飲食來源與生產/消費空間。上述的部落飲食空間前後歷經日本政府與. 政 治 大 裂,然而族人透過既有的日常文化邏輯實踐,正不斷地創造新的霧鹿布農人的飲 立. 中華民國政府二者的殖民,在現代國家力量與市場經濟體系的影響下逐漸產生斷. ‧ 國. 學. 食文化樣貌,而以自己的方式重新鏈接斷裂的飲食空間。本文不僅提供當代霧鹿 部落飲食的全貌性觀點,也透過微觀的從一個部落的田野材料編排出鉅視的跨地. ‧. 域、跨時限的飲食經驗。. y. Nat. n. er. io. al. sit. 關鍵字:霧鹿、布農、飲食、空間、變遷. Ch. engchi. i n U. v.

(6) Abstract The aim of this thesis is to study how the Bunun (taki Bulbul: live in Wulu, Taitung, Taiwan) people’s contemporary diet experiences practiced in the distinct characters space and externalize simultaneously. In addition, I will uncover how the cultural idioms work in the forming of spaces experiences besides the external factors like modern state institutional authority and capitalist market economy. Therefore, to accomplish this purpose, this thesis would be divided into three parts about the eating experience in the Bunun social context: kinship, rituals and economic life. First, the space of kinship, the map of kinship which figurative by share the pork- as bride pricein the marriage, then externalize the marriage exchange cycles. Second, the sacred. 政 治 大 state institutions made traditional hunt illegal. Third, the space of economy, is the 立 space is shaped by sharing the preys in the field of rituals public contrasting modern. diagram about the food sources on the dining table, include a variety of dietary sources. ‧ 國. 學. and its production / consumption space of daily life. The taki Bulbul indigenous community colonized by Japanese Empire and Government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 both colonialists implied the force from modern states and market economic system.. y. Nat. Finally, because of these factors describe above, the indigenous spaces gradually be. io. sit. ruptured, yet the people still follow our cultural logic to constantly creating new food. n. al. er. culture appearance, then relink the rupture space by our own way. This thesis not only. i n U. v. provides a comprehensive view of contemporary Bunun people’s diets culture, but also. Ch. engchi. layout the giant cross-regional, cross-time eating experience from a microscopic field of view. Keywords: taki Bulbul (Wulu), Bunun, food, space, Changes.

(7) 目次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4. 第四節. 文獻回顧................................................................................................ 5. 第五節. 名詞定義.............................................................................................. 10. 第六節. 研究問題.............................................................................................. 13. 第七節. 研究方法.............................................................................................. 16. 第二章 歷史進程中的霧鹿部落.............................................................................. 20. 政 治 大. 第一節. 日治時期:國家力量的進入與「部落」的形成.............................. 22. 第二節. 國府初期:從小米到蕃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確立.................. 24. 第三節. 國府迄今:從小販到量販,現代消費社會的確立.......................... 25. 第四節. 飲食空間的斷裂與分割...................................................................... 28. 第五節. 小結...................................................................................................... 31. 立. ‧. ‧ 國. 學. y. Nat. 第三章 結婚分配囍豬活動所再現的親屬空間...................................................... 34. 第二節. 豬肉分配作為布農婚禮中的焦點...................................................... 44. 第三節. 囍豬分食與分配所再現的親屬空間之討論...................................... 52. 第四節. 小結...................................................................................................... 59. n. al. er. sit. 布農文化中的囍豬.............................................................................. 36. io. 第一節. Ch. engchi. i n U. v. 第四章 射耳祭分食祭肉行為所再現的祭儀空間.................................................. 61 第一節. 布農族祭儀中的食物祭品.................................................................. 63. 第二節. 霧鹿部落射耳祭中祭肉的分食與分配.............................................. 73. 第三節. 祭肉分食與分配所再現的祭儀空間之討論...................................... 80. 第四節. 小結...................................................................................................... 87. 第五章. 日常餐桌上飲食內容所再現的經濟空間.................................................. 90. 第一節. 從傳統到當代的日常餐桌飲食樣貌.................................................. 91. 第二節. 農閒期與農忙期不同的餐桌樣貌...................................................... 99. 第三節. 日常飲食來源所再現的經濟空間之討論........................................ 104.

(8) 第四節. 小結.................................................................................................... 109. 第六章 霧鹿布農人當代的飲食經驗與空間圖像之分析.................................... 112 第一節. 飲食行動與其不同空間性質的互動關係........................................ 112. 第二節. 特殊的飲食文化慣習─以「一家人」為核心的吃 ......................... 114. 第三節. 霧鹿布農人透過飲食建立的邊界認同............................................ 118. 第四節. 小結.................................................................................................... 121. 第七章 結論............................................................................................................ 123 第一節. 透過飲食活動所實踐出的「部落」空間........................................ 123. 第二節. 日常慣習的實踐─同吃一鍋飯的一家人 ......................................... 125. 第三節. 研究限制與未來研究建議................................................................ 127. 政 治 大 附件、霧鹿部落傳統地名資料................................................................................ 136 立 參考文獻.................................................................................................................... 130.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9) 表次 表 1 空間概念對應表................................................................................................. 11 表 2 研究問題表格..................................................................................................... 14 表 3 郡蕃神話傳說故事表......................................................................................... 37 表 4 與飲食相關之布農族傳統歌謠表..................................................................... 39 表 5 豬肉分配原則..................................................................................................... 45 表 6 霧鹿村姻親居地人數表..................................................................................... 55 表 7 變與不變─親屬空間的飲食 .............................................................................. 59. 政 治 大. 表 8 布農族祭儀中的祭物一覽表............................................................................. 67. 立. 表 9 布農祭儀中食物作為祭物之功用一覽表......................................................... 72. ‧ 國. 學. 表 10 山肉的新鮮程度狀態表................................................................................... 74 表 11 射耳祭中山肉出現場合一覽表 ....................................................................... 79. ‧. 表 12 變與不變─祭儀空間的飲食 ............................................................................ 88. y. Nat. io. sit. 表 13 2012 年 1 月與 7 月飲食紀錄(精簡版).................................................... 95. n. al. er. 表 14 霧鹿部落作物週期表..................................................................................... 100. Ch. i n U. v. 表 15 農忙期與農閒期差異一覽表......................................................................... 104. engchi. 表 16 變與不變─經濟空間的飲食 .......................................................................... 110 表 17 親屬、祭儀與經濟的空間的飲食分析表..................................................... 113.

(10) 圖目次 圖 1 娘家回饋禮(mankaun)儀式....................................................................................................... 3 圖 2 研究架構 ....................................................................................................................................... 13 圖 3 霧鹿與新武呂溪沿線布農部落 ................................................................................................... 20 圖 4 ブルブル(霧鹿)駐在所 ........................................................................................................... 21 圖 5 霧鹿部落周邊傳統地名 ............................................................................................................... 22 圖 6 歷年霧鹿作物演變 ....................................................................................................................... 24 圖 7 霧鹿與鄰近相關消費地點 ........................................................................................................... 25. 政 治 大. 圖 8 族人於關山鎮重要的日常消費據點 ........................................................................................... 27. 立. 圖 9 結婚囍豬(2015 年 12 月 5 日) ................................................................................................ 35. ‧ 國. 學. 圖 10 宰殺好的囍豬(2013 年 2 月 28 日) ...................................................................................... 42. ‧. 圖 11 豬肉內臟湯(2015 年 12 月 5 日) .......................................................................................... 43 圖 12 豬肉分配原則示意圖 ................................................................................................................. 46. y. Nat. er. io. sit. 圖 13 婚禮現場照片(2013 年 10 月 26 日) .................................................................................... 47 圖 14 擺放於新娘家中的囍豬(2015 年 12 月 5 日)....................................................................... 48. al. n. v i n C h 年 7 月 5 日)................................................................. 圖 15 以噴燈燒毛後刮除豬體毛屑(2014 49 engchi U 圖 16 分裝的祝福(2014 年 7 月 5 日) ............................................................................................ 49 圖 17 唱名(2014 年 7 月 5 日) ........................................................................................................ 50 圖 18 切肉與分豬名單(2014 年 7 月 5 日) .................................................................................... 50 圖 19 婚禮現場空間示意圖(2013 年 10 月 26 日)......................................................................... 52 圖 20 男人的肉,女人的內臟(2013 年 10 月 26 日)..................................................................... 53 圖 21 社會空間示意圖 ......................................................................................................................... 54 圖 22 霧鹿部落姻親關係範圍圖 ......................................................................................................... 56 圖 23 霧鹿 Lavalian 家族與利稻 Isnangkuan 家族分布空間示意圖 ................................................. 58.

(11) 圖 24 布農族歲時祭儀流程圖 ............................................................................................................. 63 圖 25 分送 bauvan 蘆葦莖 ................................................................................................................... 65 圖 26 播種祭中插放芒草 ..................................................................................................................... 67 圖 27 位於祭祀處之獸顎 ..................................................................................................................... 68 圖 28 布農族祭儀中作為祭物的食物 ................................................................................................. 70 圖 29 山肉 ............................................................................................................................................. 75 圖 30 狩獵英雄榜-獵人山肉提供數量表 ............................................................................................ 77 圖 31 剝皮工序示意圖 ......................................................................................................................... 77. 政 治 大. 圖 32 山肉的燻燒儀式(mapaka apav) ............................................................................................ 78. 立. 圖 33 分發祭肉 ..................................................................................................................................... 79. ‧ 國. 學. 圖 34 分送祭肉 ..................................................................................................................................... 80 圖 35 部落祭場位置圖 ......................................................................................................................... 81. ‧. 圖 36 部落祭場平面示意圖 ................................................................................................................. 82. sit. y. Nat. 圖 37 互道氏族名的報戰功 ................................................................................................................. 83. n. al. er. io. 圖 38 祭肉來源示意圖 ......................................................................................................................... 83. v. 圖 39 祭場中氏族互動關係圖 ............................................................................................................. 84. Ch. engchi. i n U. 圖 40 祭儀中性別互動關係圖 ............................................................................................................. 84 圖 41 祭儀中年齡互動關係圖 ............................................................................................................. 85 圖 42 祭肉分配的優先順序 ................................................................................................................. 85 圖 43 神聖空間─祭祀處 ...................................................................................................................... 86 圖 44 祭肉分食所再現的祭儀空間 ..................................................................................................... 87 圖 45 龍葵(sanglav-hudu) ............................................................................................................... 94 圖 46 三杯山肉 ..................................................................................................................................... 97 圖 47 炒豆苗 ......................................................................................................................................... 98 圖 48 一年農務作息循環圖 ................................................................................................................. 99.

(12) 圖 49 一日農作工時示意圖 ............................................................................................................... 100 圖 50 慰勞的中餐 ............................................................................................................................... 101 圖 51 農忙期餐桌示意圖 ................................................................................................................... 101 圖 52 農閒期餐桌示意圖 ................................................................................................................... 103 圖 53 當代家屋形式Ⅰ(改繪自黃應貴,2001,臺東縣史•布農族篇,頁 203) ....................... 105 圖 54 當代家屋形式Ⅱ ....................................................................................................................... 106 圖 55 當代家屋空間內社會關係程度示意圖 ................................................................................... 107 圖 56 傳統食物來源處 ....................................................................................................................... 108. 政 治 大. 圖 57 傳統飲食生活圈 ........................................................................................................................ 109. 立. 圖 58 一起飲食的一家人 ................................................................................................................... 116.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13)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背景 一個研究的出現,往往與當時的時事議題、學術界的熱門研究主題或是與研 究者自身經驗有關,於我也不例外。食物與空間的研究主題之所以產生,一來是 臺灣原住民族社會自 2000 年以來逐漸關切的傳統領域議題;二來是碩士班期間 修讀的「社區自然資源管理」與「原住民空間」二門課程;三來是我重新檢視自 己的生命經驗所致。. 政 治 大. 臺灣原住民族社會自 2000 年以來逐漸關切傳統領域議題,政府、學界到部. 立. 落族人紛紛意識到傳統領域之於原住民族的重要性,那指涉的不只是過去生活的. ‧ 國. 學. 空間範圍,更是延續至當代的自然資源管理權利的實踐基礎。而我所關注的是在 傳統領域裡的一切自然資源之管理與使用。猶如臺東縣海端鄉利稻長老教會布農. ‧. 族牧師 Kavas Ispalidav(2015 年 1 月 28 日)曾說過山林資源是族人所畜養的. y. Nat. sit. (sinaipuk) ,這句話不僅顯示了山林資源就像家畜一樣需要有人定期管理與使用,. n. al. er. io. 同時也反映族人對於山林資源的態度:既是我們畜養的,我們怎麼會去破壞呢?. i n U. v. 身為原住民青年學子,我也持續不間斷的關注傳統領域的相關議題,也因為這句. Ch. engchi. 話,更堅定了我決定以傳統領域相關議題為論文主題的決心。而食物更是山林給 予布農人珍貴的資產,不論是獵物、野菜、果實等,族人總是懷著感恩虔敬的心 進行取食活動(狩獵、採集),進而發展出一套與山林資源取得平衡永續使用的 規範,叫做 samu(禁忌、規範) ,這一套如何吃?吃什麼?在哪裡吃的權利,正 是當代布農人慢慢被啃蝕掉的食物主權(food sovereignty)。 在選讀碩士班的課程時,我修讀「社區自然資源管理」與「原住民空間研究」 二門課程。前者課程在討論 1980 年代以後以社區為單位的自然資源管理議題, 也就是將管理的權利回歸地方。在「自然、資源與權利」的主題當週,討論到丹. 1.

(14) 大林場應否開放狩獵,我試圖試著從山肉對族人而言特殊的符號意義為例,說明 為取得山肉而來的狩獵行為不全是現行國家法制所切分的「依據傳統祭儀所需」 或是「出於經濟理由的盜獵」1,狩獵本身即是文化的展現,包括事前的預備、禁 忌,到獵後的分享、使用,絕非概念中僅專供祭儀使用。而獵物的滋味本身也呈 現了該族群獨特的食感與文化偏好,也是族群生態知識、社會倫理價值的具體展 示,從而是維繫族群情感相當深層而不可言說的行動。這門課對於我的影響是決 定以「食物」作為碩士論文的主題,更在學期末至寒假期間做了一份每日飲食紀 錄,深覺這樣看似軟性的主題,反而往往更能觸動人心。而另一門「原住民空間」. 政 治 大 新的社會空間並賦予意義,同時也不應忽略空間的實踐者,包含理性規劃的空間 立 的課程,讓我認知到在分析社會空間時,一方面要關注空間實踐的行為如何產生. 再現者,以及受空間象徵符號再現下所支配的空間使用者。因此我在修讀完抽象. ‧ 國. 學. 艱澀的空間理論後,重新檢視並越發想了解自己從小生長的部落,特別是透過飲. ‧. 食行為的種種相關活動,是如何的與生活周遭的空間發生互動。於是,我開始記. y. Nat. 錄餐桌上的食物、祭典節慶中的食物;跟自己家人吃、跟氏族親戚們吃;在臺東. 被傳統與當代拼湊的飲食圖像。. n. al. C. er. io. sit. 的部落吃、在臺北都市叢林吃……。在我回頭思考自己的飲食活動後,才看見那. i n U. h e n g研究動機 第二節 chi. v. 因著前面的研究背景,我的研究動機最重要的乃自身經驗所致。作為從小生 長在部落的布農族人,自高中外出唸書後,每每都有非原住民族的同學還以為原 住民還在茹毛飲血,對我們食用山肉的行為大驚小怪;但另一方面,外來研究者 所寫的民族誌中的布農族卻又「傳統」到我幾乎完全不認識。在我的生命經驗中, 有著山肉也有著肯德基(KFC)與麥當勞(McDonald’s),這樣併行存在的當代. 2016 年 4 月 14 日立法院一讀通過《野生動物保育法》修正案,針對《野生動物保育法》第 21 條之 1 做出一讀修正決議,臺灣原住民族基於傳統文化、祭儀及「非營利自用之必要」 ,而有獵 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必要者,不受第 17 條第 1 項、第 18 條第 1 項及第 19 條第 1 項各款 規定之限制。前項獵捕、宰殺或利用野生動物之行為應經主管機關核准或備查。 2 1.

(15) 飲食經驗,是我想透過本論文向大家說的故事。 一邊是所謂「傳統」的味道,一邊是象徵的「外來」的當代滋味,我的成長 經驗中盡嚐各種滋味。依稀記得,擔任空軍軍官的哥哥在官校入伍訓懇親的時候, 家人問要帶什麼吃的去給他,哥哥想也不想地說:「我想吃山肉。」當兵受訓處 於一個封閉、規律且壓迫的生活狀態,包括飲食,因此獲悉能夠吃到外面的食物 時,往往第一個念頭閃過的是最美味的、最懷念的滋味。幾次與布農友人的聊天 中,得知這樣想吃某樣東西的經驗幾近普同,特別是山肉。山肉,在布農族傳統 領域獵捕的各種獸類,牠們獨特的味道與口感往往勾引出在外遊子的思鄉感,是. 政 治 大 時,當代的餐桌上我們同樣有著肯德基、三杯山肉、蕃茄炒蛋,然而即便時空與 立 族群內部最私密的分享,同時建築了不易逾越的邊界與難以言喻的身體感。但同. ‧ 國. 以其自有的文化意識發展出與過去相連結的飲食模式。. 學. 技術的變遷,布農人似乎並未因此而失去作為認同的特定飲食慣習,而仍然能夠. ‧. 傳統與當代連結的飲食模式透過空間而更具體呈現。2013 年 3 月我在家母. n. al. er. io. sit. y. Nat. 的部落—同屬海端鄉的利稻部落參加了一場娘家回饋禮(mankaun),如圖 1。. Ch. engchi. i n U. 圖 1 娘家回饋禮(mankaun)儀式. 3. v.

(16) 觀看家屋內正在進行僅有雙方男性親屬成員參與的 mapulaung 儀式2,圍成圈以 問答方式自我介紹同時確認彼此的氏族關係。圓圈的中心,擺放著的是一大盤水 煮過後並切好的內臟與腸子,以及開好預備的米酒與高梁。接受問答前,必須接 過以大碗公盛裝的酒。答畢,則會獲得以手抓取大把的內臟與腸子。看著微醺的 長輩們大口喝酒吃肉、倒臥倚靠牆壁,忽然間這空間在時間上產生疊合,變成一 個「傳統」的生活空間: 「這就是傳統的生活啊!」 。mapulaung 儀式中透過食物 分享的行為交織出的社會關係無疑是傳統的,即便他們身上穿的是現代衣著,喝 的是 58 金門高梁與公賣局的米酒。在這樣傳統儀式與布農生活價值中流通的現. 政 治 大 酒品)有甚麼樣的物質性特徵得以作為傳統食品的延續或替代?很顯然的,當代 立. 代食物,他所代表的政治經濟力量為何?或者,這些現代的食品(白豬肉、現代. 的食物在傳統的作息當中;或者,傳統的食物在當代的社會當中。以上兩種模式. ‧ 國. 學. 交織在當代的霧鹿布農人的生活當中,鮮活的交織為我的生命經驗。. ‧. 飲食行為確實與空間產生互動關係,除了抽象的空間性質之轉換,也包含具. sit. y. Nat. 體的空間形式與範圍之改變。例如飲食行為可能建立不同人群-家人、家族、朋. al. er. io. 友、客人之間的關係;透過飲食活動的實踐可能切割出與非日常生活空間的空間. v. n. 性質且此空間可能反覆改變或強化食物的性質與飲食行為;在空間上若再向外延. Ch. engchi. i n U. 伸至部落空間或生活領域,則可能透過飲食相關活動形塑部落的領域邊界-過去 的食物採集狩獵的範圍與部落範圍的關係;或者當代消費圈(商閾)的擴大與區 域的再結構。透過各種層次概念的釐清,我試圖呈現霧鹿部落布農人透過當代飲 食經驗所再現的空間樣貌,即「飲食地圖」。. 第三節 研究目的 本研究目的在於透過觀察霧鹿布農人的當代飲食經驗所實踐與具體化不同 性質的空間,進一步去討論空間形塑過程中文化邏輯的運作以及外在社會環境力. 2. 形式類似當代大家所熟悉的 malastapang(報戰功) ,但是舉行場合和參與對象不盡相同。 4.

(17) 量的介入。為了完成此研究目的,本論文中將分別探究親屬、祭儀與經濟(生產 /消費)三種社會範疇中飲食經驗所再現的空間樣貌,並試圖給予一個全貌性的 觀點,微觀的從一個部落的田野材料編排出鉅視的跨地域、跨時限的飲食經驗。 具體而言,本研究的另一目的是繪出霧鹿部落的飲食空間地圖,以空間具象 化之形式呈現透過飲食經驗所再現的空間:親屬、祭儀與經濟空間,並進一步分 析二者之關係。 . 其一,親屬之空間。乃透過結婚豬肉分食所具象之親屬地圖,包含 殺豬場域中親屬與性別的空間分工、 「可以分得豬肉」的具體範圍,. 政 治 大. 並分析其中的親屬空間意涵。. 立. 其二,祭儀之空間。乃山肉在祭儀場域中型塑出的神聖空間,包含. 學. ‧ 國. . 男子分食祭肉的圈界、山肉於祭儀會場中的流動範圍,並說明山肉. 其三,經濟之空間。乃餐桌的食物來源圖,包含日常生活中各種飲. sit. y. Nat. . ‧. 作為視覺符碼如何具體化祭儀空間新的性質意義及其轉化。. al. n. 消費空間相互交雜的拼貼經驗與味覺。. Ch. engchi. er. io. 食來源與生產/消費空間,並說明餐桌背後的傳統狩獵空間與市場. i n U. v. 不同的飲食經驗所具體化的空間反映了現代布農人每日所經驗的各種流動: 人的流動、生命經驗的流動、傳統符號的變動。因此本圖將繪製出三種文化範疇 的地圖:跨地域性的透過豬肉交換的親屬地圖、山肉所連接與區隔的聖俗祭儀空 間以及日常飲食生活中霧鹿布農人的生產/消費地圖。. 第四節 文獻回顧 為能達成前文提到的研究目的,我試圖引用 Pierre Bourdieu(1980)的日常 生活實踐概念,說明這彷彿天生自然的傳統慣習如何透過個人與各種不同力量影 響的實踐,回返改變外在社會結構及結構本身,乃至空間樣貌與性質。由此我必 5.

(18) 須先分別從飲食人類學與空間理論進行文獻回顧,並以實踐理論的方法結合二者 -日常生活的實踐如何型塑空間與人地關係,而流動的當代情境又如何回返改變 了傳統文化結構。 一、飲食人類學 在人類學上,關於飲食的研究約始於 19 世紀末,早期的學者如 Garrick Mallery、William Robertson Smith、Frank Hamilton Cushing、Franz Boas 等,討論 的議題包含食物的紀錄、烹飪方式等與社會組織階序的關係等。近代的學者則包 括 Claude Lévi-Strauss 與 Mary Douglas 對於飲食的結構之討論、Jack Goody 提出. 政 治 大 可分為幾個相關的研究取向:經典飲食民族誌(classic food ethnographies) 、食物 立 的飲食背後隱含的階級象徵等。自此,人類學對於飲食的研究漸趨多元化,大致. ‧ 國. 學. 作為物的研究(single commodities and substances)、食物與社會變遷(food and social change)、糧食不足(food insecurity)、吃與儀式(eating and ritual)、吃與. ‧. 認同(eating and identities)等(Mintz and Bois, 2002) 。而本文所要討論的,除了. sit. y. Nat. 與飲食相關的認同議題外,尚會涉及到飲食與空間的討論。. n. al. er. io. 族群的邊界多數時候是透過從外部與他者的比較,同時透過某些重複實踐甚. i n U. v. 至建構出的事物來強化內部認同而來。這些事物可以是語言、儀式等,當然也可. Ch. engchi. 以是透過日常生活中的飲食。在人類學飲食與認同的研究上,涉及食物如何重塑、 建構及強化/分化群體(民族、階級、性別等)的認同,可能是從群體的飲食內容、 飲食行為、飲食習慣、飲食場域、甚至飲食的象徵意涵切入,這裡涉及到飲食如 何成為認同的媒介與認同的生成過程。更進一步,本文所要談論的是認同(飲食 文化)如何實踐與再現於飲食空間,亦即組織個人(身體)與集體(我群)的過 程。 首先,食物本身能否成為族群認同的標誌、符號,甚至工具?我認為是可能 的,即便跨文化都吃一樣的物,但因為食用此物的行為、時間、空間,亦即如何. 6.

(19) 吃、何時吃、哪裡吃以及或許更重要的是─跟誰吃,這樣決定的過程受文化邏輯 思考模式與實踐方式影響相當大,也因而成為族群邊界辨識的可能。因此光看食 物此一物還不夠,還需視食用食物的活動過程中涉及的人、事、物,於是食物對 一群體因而產生文化上的意義(林開忠,2006;曾亞雯,2009)。再來是認同的 生成過程,在過去人類學上關於飲食與認同的討論,傾向主張將食物視為一物 (material substance) ,而此物質常被用於建構和維持社會關係,同時提供凝聚與 界定群體(Mintz and Bois, 2002) 。認同的邊界可以是透過比較而得出;也可以是 透過建構與想像得出,而比較與建構的邊界可以是國家、民族、或是階級與性別。. 政 治 大 瑪蘭人透過食物建構/再確立的男女性別權力關係與分工, 「男性:野鹿:狩獵:: 立. 如 Cwiertka(1999) 、Trubek(2000)討論法國菜被建構的過程(同上引) ;如噶. 女性:稻米/公雞:種植」的象徵結構,反覆實踐性別身分之意義(劉璧榛,2007) 。. ‧ 國. 學. 甚至,有時不是食物本身,而是食具因為飲食行為的實踐而產生意義,如 Noguchi. ‧. (1994) 、Allison(1991)和 Fieldhouse(1995)討論的關於午餐及午餐盒如何可. y. Nat. 以成為國家認同的一部分(Mintz and Bois, 2002) 。或者是透過食物的消費,如美. er. io. sit. 國黑人透過消費所謂的靈魂食物(soul food)3,去與黑人的精神美學相連結,同 時與白人階級相區隔以定義與認同自己的黑人身分(Henderson, 2007)。又或者. al. n. v i n 是透過飲食習慣的差異,如蘭嶼達悟人對於魚類的特定食用知識在當代產生的文 Ch engchi U 化重構與適應現象(林香君,2009)。除了日常飲食,與之相對應的儀式與宗教. 活動時所食用之食物,更有這樣的功能,如回族的食物在宗教上的食用限制與食 用方式便清楚的畫出了界限(李保平,2009)。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飲食行為的實踐一方面形塑群體的認同,但同時,另一 方面群體的文化意識也不斷再塑其飲食行為。也就是說二者是相互影響的。那麼, 這樣與群體認同息息相關的飲食行為,會在社會空間上產生什麼影響?是本論文 所關注的。. 3. 如 biscuits、fried chicken 和 watermelon 等。 7.

(20) 二、空間分析理論 空間,包含了具體的物理空間與抽象的社會關係,這樣的空間一方面是獨立 自主而有其內在邏輯的,但是與其他社會文化現象或要素必須共同一起運作而不 可分。簡而言之,空間的形塑與發生於此的文化行為息息相關,二者相互影響之。 因此,我們在進行空間研究時,應該從怎樣的視角切入分析? 關於空間的研究,早期關注於其物理向度的研究,直至 1970 年代人文地理 學科漸興起,開始關注於人地經驗的「地方感」,特別是段義孚,強調「地方」 (place)作為認識世界的方式,是既普世又獨特的經驗方式。正當「地方」一詞. 政 治 大 討論,他說:「空間是社會產物 立 (Social) space is a (social) product」,並提出社會. 廣為討論之時,社會地理學家 Henri Lefebvre(1991)再度拾起對於「空間」的. ‧ 國. 學. 空間分析的概念三元組(conceptual triad):空間實踐(spatial practice)、空間再 現(representations of space)與再現空間(representational spaces)或(spaces of. ‧. representation) 。這三者的概念相當複雜,卻全面的涵括空間分析的各個面向(王. sit. y. Nat. 志弘,2009):. n. al. er. io. 1.空間實踐:Lefebvre 定義為形塑空間的特定能力(competence)與實. i n U. v. 作(performance) ,這樣的空間實踐將會產生新的社會空間與社會關係。. Ch. engchi. 因此,我們對於空間的分析觀點就是透過對該空間的剖析揭露而得之。 2.空間再現:Lefebvre 說這是概念化的空間,是特定類型的人依構想去 辨識生活和感知生活的空間,包括向科學家、都市計畫師、技術官僚等, 用其空間知識與技術去畫出與再現有「秩序」的空間。 3.再現空間:Lefebvre 指出這是透過相關符碼和象徵生活出來的空間, 是「居民」和「使用者」被支配體驗到的空間,比較是具連貫性的(非 切割的)、非言詞象徵與符號系統的空間。 Lefebvre, 1991:33. 〈The Production of Space〉 8.

(21) 而本文所要探討的空間,不單是物理空間的討論,如食物來源、烹調食物、 食用的空間,同時也涉及如上所述的文化實踐所形成之社會空間關係(包括社會 關係)的討論。空間關係與樣貌的形成,與人為文化活動息息相關。於是,人群 在某地域的活動(包括食、衣、住、行、育、樂等),使得該空間變得更有「人 味」 ,也呈現了該空間的特有文化(蔡幸璊,2003) 。例如:花蓮港口阿美人透過 日常活動-採集與漁獵活動-所實踐出來的海岸空間,不僅是身體的實踐經驗,更 是族人文化上的在地知識展現(呂憶君,2007);桃園縣火車站周邊的印尼移民 所採取的「劃界」 (demarcating-the-borderoperation)之族裔經濟模式而形成的特. 政 治 大 物產與物產的交換、飲食店的食材流動等)而形成特殊的動態的空間網絡關係(蔡 立 殊印尼飲食店商圈(黃惠麟,2011);在花蓮的鹽寮該地人群的飲食行為(在地. 幸璊,2003)等。在上述的研究個案中,可以看見「人」作為主體怎樣與空間發. ‧ 國. 學. 生關係,不論是形塑、改變或是融入。在此人的行為與空間的關係之發生過程即. ‧. 是本研究的核心焦點,特別是霧鹿部落的空間,布農人這樣具有文化意涵的身份,. y. Nat. 在空間關係的形成過程中扮演怎樣的角色,我關注的是背後文化邏輯的實踐,如. n. al. er. io. 三、實踐論述. sit. 同王志弘(2009)所提,空間的分析視野還是必須回到特殊的在地脈絡中去檢視。. Ch. engchi. i n U. v. 實踐理論的出現,源自於文化概念的討論。關於文化概念的追尋,一直是人 類學家的重要課題。18 世紀起,西歐國家特別是英法一方面承襲涂爾幹對於「社 會」概念的討論,一方面也開始著重於「文化」理論的深化論述:Victor Turner 的儀式象徵理論、Claude Lévi-Strauss 的結構論等。與此同時,美國也在 Franz Boas 接收自德國的文化概念下奠定美國人類學的歷史學派基礎及其延伸討論: Clifford Geertz 的詮釋人類學、Julian H. Steward 的文化生態學等。至 1960 年代 以降,討論的焦點轉向文化變遷,此時在結構馬克思與政治經濟學的討論下, 「文 化」成為適應與回應特定情境下的工具與結果。晚近,Marshall Sahlins 的文化結 構論與 Bourdieu 的實踐理論相繼出現,即是就政治經濟學的文化概念進行回應: 9.

(22) 對於文化的討論不可忽略人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其中關於 Bourdieu 的實踐理論,最為著名的即為他在北非阿爾及利亞沙漠 中所進行的田野研究:伯伯(Berber)人的住宅空間分析(Bourdieu, 2003[1980]) 。 在這篇名為「住宅或顛倒的世界」的文章中,Bourdieu 細緻的描述了他們的居住 空間配置,並且清楚的看到二元對立的結構存在:男性:高處:向陽:生命:: 女性:低窪:背陽:死亡。然而這樣存在於空間中的二元對立結構,其實只是相 互的對照面,也就是說,在其社會文化中,雖然存在其固有的象徵結構,但是不 應忽略的是實踐者的觀點,看待、回應與實踐此結構的方式是因人而異的,如同. 政 治 大 表因男人而漂亮」(同上引:443) 立 。. 伯伯人所言「男人從門外看事情,女人從門內看世界;住宅因女人而興旺;其外. ‧ 國. 學.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Bourdieu 強調外在既有的架構將會決定人的行為模式, 但是這套行為模式在反覆的實踐過程中再不斷的改變原本的結構。日常生活情境. ‧. 下,在外在結構中反覆實踐的過程,內部成員往往不會意識到,以致一切行為順. y. Nat. sit. 其自然的發生且趨於一致而有其群體特殊性(黃應貴,2008) ,此乃 Bourdieu 所. n. al. er. io. 說的慣習(habitus) ,取代了文化的概念。在本篇論文中,正試圖找出對於霧鹿的. i n U. v. 布農人而言,那外在的結構與族人的慣習之間的互動過程,也就是空間環境、文. Ch. engchi. 化概念與飲食行為彼此相互形塑的過程。簡而言之,即人的行為與空間性質的討 論。. 第五節 名詞定義 本文中將會反覆出現「飲食」、「再現」、「空間」,三者名詞的定義如下: 一、飲食 飲食,在定義上包含了跟吃喝有關的所有事物。而本文中所討論的飲食,會 聚焦於飲食人類學的觀點上,除了食材本身,會討論到食材的物性之外,也會討 論到飲食活動,像是食物的採集、調理、分配、食用等的行為。當然,本文也將 10.

(23) 討論到抽象的食物象徵、飲食認同、飲食變遷等議題。 二、再現 「再現」在人文地理學中通常與知識、意識形態、權力相連結(王志弘,2009) , 它顯示了主宰空間的系統化知識與支配權力。本文中所談的部落空間由於人群的 各種活動、背後的文化知識邏輯而產生改變,其中一項正是飲食活動,只是我們 可能未曾仔細注意過飲食與空間二者相互關係。也就是說,透過霧鹿布農人特有 的飲食文化活動,每一次都在重塑部落空間的人地關係,所以我強調的空間再現 是伴隨著人類的飲食活動背後的文化意涵,如同 Lefebvre 所說的,空間再現與再 現空間有其特別的脈絡與意涵。. 立. 三、空間. 政 治 大. 空間有許多的定義,包含了實體的物理空間與抽象的社會關係網絡。. ‧ 國. 學. Lefebvre(1991)提出社會空間分析的概念三元組:空間實踐、空間再現與再現. ‧. 空間。這樣的概念某種程度能夠呼應 Bourdieu(1980)的實踐理論:日常生活實. y. Nat. 踐、外在架構與人類行為模式、慣習,而本文中我也自行整理出相對應的概念,. v i n C h 空間再現:特定類 空間實踐:形塑空 engchi U n. Henri Lefebvre. 表 1 空間概念對應表. er. io. al. sit. 以利讀者的閱讀與理解。. 再現空間:透過相. (1991)社會空 間 的 特 定 能 力 與 型的人依構想去辨 關符碼和象徵生活 間 分 析 的 概 念 實作,將會產生新 識生活和感知生活 出來的空間,是「居 三元組. 的 社 會 空 間 與 社 的空間,用其空間 民」和「使用者」被 會 關 係 。 感 知 的 知識與技術去畫出 支 配 體 驗 到 的 空 ( perceived ) 空 與再現有「秩序」的 間 。 生 活 經 歷 的 間,指涉社會生活 空 間 。 構 想 的 (lived)空間,指涉 據 以 生 產 和 再 生 (conceived)空間, 對抗性的空間,源 產 的 時 空 慣 例 和 指涉空間的概念, 自以想像挑戰支配 11.

(24) 空間結構。. 或說是權力、知識 性空間實踐與空間 和空間性的配佈。. 性的藝術。. Pierre Bourdieu 日常生活實踐:. 外在架構與人類行. 文化慣習:內部成. (1980)的日常 人的行為模式在. 為模式:指既有的. 員往往不會意識. 生活實踐概念. 日常生活情境下. 外在架構決定人類. 到,以致一切行為. 反覆的實踐過程. 的行為模式,尤以. 順其自然的發生且. 中再不斷的改變. 人的主動性與創造. 趨於一致而有其群. 原本的結構。. 性為重要。. 體特殊性。. 本文的飲食文 化實踐概念. 物理空間:指飲食 政 治 大 切的飲食活動行 活動實際發生的實 立 實踐活動:指一. 透過飲食活動而發. 著特殊的文化邏. 的飲食活動一方面. 生意義。. 輯。. 受限於空間,但同. ‧. 時也改變空間。. n. al. er. io. sit. y. Nat. 四、囍豬. 體物理空間,族人. 之間的網絡關係,. 學. ‧ 國. 為,而背後隱含. 社會空間:指人群. i n U. v. 專指布農族於結婚中用以進行分配給特定親屬的豬肉而言,在布農語中與食. Ch. engchi. 用豬肉一樣通稱為 maibabu,在過去來源可能是狩獵而得的山豬(vanis),也可 能是畜養的家豬(sinaipuk tu babu) ,不論來源為何,用於結婚分配使用者即屬之, 亦有報導人以 mapa-isaav(用於慶祝的)這個字來稱呼囍豬。 五、山肉 布農語為 cici,在霧鹿布農人的語彙使用中,山肉是一種統稱,但原則上四 隻腳的動物才能被納入 cici 的範疇,像是山羌(sakut) 、臺灣長鬃山羊(sidi)與 臺灣水鹿(hanvang)等。此外,cici 在語彙上也指涉來自山林的野味,而在意義 上有別於家中的、畜養的家禽動物。. 12.

(25) 第六節 研究問題 本文的研究問題核心在於:霧鹿布農人當代的飲食經驗如何呈顯於空間上? 若要再細分,這個命題可以拆解成兩段,一是霧鹿布農人當代的飲食經驗,二是 飲食經驗所再現的空間。首先是霧鹿布農人當代的飲食經驗,本文將以結婚的豬 肉分食、射耳祭典中的祭祀山肉、日常餐桌的飲食三方面作為切入點,章節架構 將試圖引用 Bourdieu(2003[1980])的日常生活實踐概念,說明這彷彿天生自然 的傳統慣習(habitus)如何透過個人與各種不同力量影響的實踐,回返改變外在 社會結構及結構本身,乃至空間樣貌與性質,進一步在研究結果中產生歷史的動. 政 治 大. 態性。本問題可由本文之主軸-飲食與空間,論證日常生活中的飲食活動(慣習). 立. 於空間實踐中所扮演的重要意涵及其主動性,如圖 2 的研究架構與表 2 的研究問. ‧. ‧ 國. 學. 題表格:. sit. y. Nat. 物理空間 社會空間. n. al. er. io. 具主動性及創造性的文化實踐活動. Ch. engchi. i n U. v. 圖 2 研究架構. 研究步驟乃先分別從空間理論與飲食人類學進行文獻回顧,並以實踐理論的 方法結合二者-日常生活的實踐如何形塑空間與人地關係,而流動的當代情境又 如何回返改變了傳統文化結構。在田野資料的部分,則從布農研究的三大核心出 13.

(26) 發:親屬、祭儀與經濟,進行參與觀察與深度訪談,進一步釐清飲食經驗與空間 的關係。 表 2 研究問題表格. 研究問題. 研究方法. 資料來源. 蒐集方法. 資料分析. 霧 1.結婚的豬肉 鹿 分食活動? 布 農 人. 1.1 姻親關係的重. 文獻回顧、參. 布農族親屬研究. 相關民族誌資. 要性何在?. 與觀察、深度. 與殺豬文化相關. 料、實際參與. 訪談. 研究理論分析、. 婚禮經驗、報. 訪談資料分析. 導人資料. 1.2 為什麼結婚要. 文獻回顧、深. 食感研究理論分. 相關民族誌資. 的 飲 食 經 驗 ?. 吃豬肉?. 度訪談. 析、布農神話分. 料、報導人資. 政 治 大. 析、訪談資料分. 料. 析. 立. 參與觀察(殺. 何被分配?. 豬流程紀. 談 參與觀察、深. GIS 空間分析、. 具體如何呈現於社. 度訪談. 傳統領域調查、. 資料. 報導人資料. 家戶資料統計分. y. 析. al. sit. 析、訪談資料分. er. io. v i n 性討論? C 究文獻分析 hengchi U 2.2 布農族祭儀中 文獻回顧、參 布農族歲時祭儀. 相關民族誌資. 的食物祭品類型與. 紀錄文獻分析、. 料、報導人資. 訪談資料分析. 料. 訪談資料分析. 實際參與祭典. 2.1 祭儀食物的物. n. 活動?. ‧. 1.4 分出去的豬肉. Nat 的山肉的分食. 實際參與婚禮 經驗、報導人. 錄) 、深度訪. 會親屬空間?. 2.射耳祭典中. 訪談資料分析. 學. ‧ 國. 1.3 結婚時豬肉如. 文獻回顧. 與觀察. 功用?. 祭物物性討論研. 料 相關民族誌資. 2.3 射耳祭中祭肉. 參與觀察(射. 的分食與分配規則. 耳祭分肉流程. 經驗、報導人. 紀錄)、深度. 資料. 訪談 2.4 祭肉的分食與. 參與觀察、深. GIS 空間分析、. 實際參與祭典. 分配如何再現祭儀. 度訪談. 傳統領域調查、. 經驗、報導人. 訪談資料分析. 資料. 飲食人類學文獻. 相關民族誌資. 資料分析. 料. 布農族傳統飲食. 實際參與經. 空間? 3.日常餐桌的. 3.1 日常餐桌飲食. 飲食樣貌?. 的特殊性? 3.2 霧鹿布農人日. 文獻回顧. 文獻回顧(傳 14.

(27) 常餐桌飲食的內. 統飲食紀. 文獻資料分析、. 驗、報導人資. 容?(分為傳統與. 錄) 、生命經. 訪談資料分析. 料. 當代). 驗(當代飲食. 訪談資料分析. 實際參與農事. 紀錄)、訪談 資料 3.3 霧鹿布農人農. 生命經驗(參. 閒期與農忙期不同. 與農事經. 經驗、報導人. 的餐桌樣貌?. 驗) 、訪談資. 資料. 料 3.4 日常飲食來源. 參與觀察、深. 部落地圖與傳統. 實際參與經. 所再現的經濟空間. 度訪談. 領域調查. 驗、報導人資. (獵區、畜養、耕. 與 GIS 空間分. 料. 種地、超市)?. 析、訪談資料分. 政 治 大 析. 立. 參與觀察、深. GIS 空間分析、. 的豬肉具體如何呈. 度訪談. 統計分析、訪談. ‧ 國. 配合 1.4,分出去. 資料分析. GIS 空間分析、. 實際參與祭典. 分食與分配如何再. 度訪談. 訪談資料分析. 經驗、報導人. ‧. 參與觀察、深. 現祭儀空間?. 資料. 參與觀察、深. GIS 空間分析、. 實際參與經. 食來源所再現的經. 度訪談. 訪談資料分析. 驗、報導人資. sit. y. 配合 3.4,日常飲. n. al. er. io. 濟空間?. Ch. 文 文化慣習如何 1.1 從歷史(時間長 度)來看,空間性 化 形塑/強化空 質的改變歷程? 慣 間的性質? 習 1.2 文化慣習如何 與 形塑/強化空間的 空 性質? 間 性 質 的 關 係 ?. 報導人資料. 配合 2.4,祭肉的. Nat. 空 間 ?. 現於親屬空間?. 學. 飲 1.親屬空間? 食 經 驗 2.祭儀空間? 所 再 現 3.經濟空間? 的. e文獻回顧、參 ngchi 與觀察. i n U. 料. v. 霧鹿部落歷史文. 相關民族誌資. 獻資料分析、民. 料、報導人資. 族誌資料分析、. 料、生命經驗. 訪談資料分析 文獻回顧、參. 原住民空間研究. 相關民族誌資. 與觀察. 理論分析、民族. 料、報導人資. 誌資料分析、訪. 料. 談資料分析 1.3 飲食活動上傳. 參與觀察、深. 民族誌資料分. 報導人資料、. 統與當代的雜揉現. 度訪談. 析、訪談資料分. 生命經驗. 象?族群的劃界是. 析. 否依然存在?. 15.

(28) 第七節 研究方法 為了回答上述問題,我將採取的研究方法包括自傳式民族誌研究方法 (autobiographical research method) 、參與觀察(participant observation)與深度訪 談(in-depth interview)。 一、自傳式民族誌研究方法 自傳式民族誌是一種透過描述與分析個人經驗來理解文化的研究方法(Ellis, Adams & Bochner, 2011) ,亦被稱為「土著自己撰寫的民族誌」 ,它強調研究者個. 政 治 大 能完全價值中立,更無法忽略研究者的名字。通常這樣的研究方式強調反思性, 立. 人親身經驗與情感經歷,也由於研究者將自我放入文本當中,因此研究結果不可. 且書寫者大多是「弱勢群體」,如女性、下層階級、少數民族、發展中國家學者. ‧ 國. 學. 等(蔣逸民,2011)。. ‧. 文中的敘事角度我以自身的經驗出發,從小生活在傳統的布農文化氛圍中,. sit. y. Nat. 跟部落、族人、家人的互動過程使我盡嚐原始的滋味─在部落才嘗得到的味道。. al. er. io. 因此我以自身的成長歷程作為研究方法,特別是身體上的感官,這樣的方式強調. v. n. 相較於過去參與「觀察」(視覺)的層面,改以主張身體上直接參與田野過程中. Ch. engchi. i n U. 的所產生的改變(余舜德,2008)。雖然我們都清楚知道,進入田野地所進行的 一切行為勢必對我們身體產生影響,包括聽覺、觸覺、視覺、嗅覺,甚至味覺等 的感覺上的變化,但是這樣的變化只有當研究者將自己寫入文本中才能描寫得出 來,這所指的是,透過身體感官經驗那樣的感受:聽、聞、嚐等。而這也正是筆 者選擇作為首要研究方法的原因之一。然而,這樣的研究方法可能會被質疑其研 究的可信度與真實性,是否過為偏頗或僅是個人的經驗?甚至是書寫者虛構的? 這問題很難回應,也很難用客觀的量化進行結果分析,以致它目前都尚未是人類 學民族學研究裡的常規方法(蔣逸民,2011),但是這樣的的民族誌資料確有其 強烈的反思性以及較深入的本民族觀點而有其研究價值。 16.

(29) 二、參與觀察 參與觀察可以說是人類學民族學學科中獨特的研究方法,而資料的取得仰賴 於研究者進入研究群體並沉浸於其文化裡而獲得(Watt and Jones,2010),透過 這樣的過程來理解其文化現象與觀念。然而雖然參與觀察的原則很簡單,但執行 卻很不容易,如同余光弘(1996)所言,參與觀察必須到田野地的現場,但是現 地的觀察卻不一定都有「參與」的成分,若是在一旁觀察或是紀錄報導人轉述的 內容,僅能算是「參加觀察」。 而我除了前述在飲食經驗層面的自我敘述之外,在研究方法上,實際的參與. 政 治 大 非易事。除了親身體驗外,這過程更需要花費長時間去感受。此外,相當主觀的 立. 部落日常生活與飲食紀錄亦會是主要的資料取得來源。然而,身體經驗的描寫並. ‧ 國. 學. 「感覺」如何對他人訴說?譬如相同的食物對於不同的食用者有不同的味覺體驗, 甚至是相同的食用者在不同的時空脈絡下也會有不同的感受。即使如此,我認為. ‧. 仍有一個超越個人感受的普同經驗感,如同余舜德(2008)所提及的「體物入微」. sit. y. Nat. 的概念,雖然人與物密切的交會、互動的過程─主要發生在個人層次,但同一文. al. er. io. 化的成員卻常從類似的角度,或相同關注之焦點來體驗同一件物。因此,他們會. v. n. 有共同的體物經驗,即所謂心有戚戚焉的文化相同感。這類的經驗亦常出現在飲. Ch. engchi. i n U. 食上,同一文化的人會對於特定食物有類似甚至相同的喜惡、飲食方式甚至認同 等,而這樣的感受來自於共同的文化脈絡與經驗養成。我認為真正的參與觀察, 就是參與到後來你都不會想問「為什麼?」的程度,也就是說,經由參與觀察所 做的民族誌描述是以第一手經驗為依據,你幾乎可以完全理解被研究者的心思與 知識,這不同於經由轉述報導人的口述或觀察其行動的間接第二手經驗(余光弘, 1996)。 三、深度訪談 此外,針對特定議題會進行交叉的深度訪談,包括不同年齡層的部落族人對 於飲食的經驗,以及富含傳統知識的特定耆老之訪談等。主要的訪談對象包括: 17.

(30) Lavalian 家族的 Ciang(男性,67 歲) 、Bukun(男性,57 歲) ,和 Isnankuang 家 族的 Maital(女性,50 歲),和 Ispalidav 家族的 Biung(男性,約 65 歲),以及 漢族的謝博剛(男性,33 歲) 。更多時候是非正式訪談,我指的是臨時性的、非 正式性的聊天場合,對象有部落的耆老們、年輕人們,也有家族的親戚成員,這 樣的場合往往能獲得更豐富更深入的訪談資料。 另外是布農語的學習,雖會日常簡易的族語會話,但更深入、不常用到的與 飲食相關的詞彙仍須學習,對於布農語的熟悉,將可促進對於詞彙、概念與使用 上認知,有更直觀的感受,為此必需加強對於布農語的掌握。而霧鹿部落布農語. 政 治 大 歲以上使用率經常高過於國語,普遍也認為以母語溝通較為自然。因此,雖研究 立. 使用率相當高,雖無法以量化資料表示,但就長期的觀察經驗可知,母語在三十. ‧ 國. 學. 者仍然可以國語作為溝通,但在希望能夠透過自然的方式獲得資料的前提下,布 農語的學習仍屬必要。. ‧. 四、部落地圖與傳統領域調查. y. Nat. sit. 部落地圖是 2001 年為解決馬告國家公園設置爭議而由台邦‧撒沙勒所提出,. n. al. er. io. 目的在於由在地社群自己繪製部落地圖,以強化其自然資源的使用管理權利。而. i n U. v. 後興起的傳統領域調查活動,起初是為落實「新夥伴關係」條約而由政府主導,. Ch. engchi. 目的在完成繪製全臺原住民鄉鎮的傳統領域,訓練公務員到部落進行訪談確認範 圍,並標出傳統空間與地名。然而這樣的調查方式卻延伸出許多問題:邊界模糊、 領域重疊、受限於現行行政界線等(官大偉、林益仁,2008),甚至是地名資料 錯誤或是嚴重缺漏的情形。因此現在許多部落族人意識到由政府主導的傳統領域 並無法正確的呈現傳統的生活空間樣貌,因而自主性地發起部落製圖行動,包含 巴喜告部落(2005) 、港口部落(2012) 、支亞干部落(2015)等。我目前也正是 使用這樣的製圖方式來記錄霧鹿部落的傳統領域,它除了 GIS(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地理資訊系統)技術的使用以及立體地圖模型的製作之外, 更強調去記錄與傳統領域相關的人文自然知識,像是氏族、家屋、地名、語言、 18.

(31) 飲食、動植物知識、神話傳說、遷徙史等民族誌資料,這些均是本論文中所要強 調的部落空間樣貌,不單是空間本身,而是包含了與其相關的所有族群文化與生 活。 接下來即將進入論文正文,首先第一章是「歷史進程中的霧鹿部落」,說明 本論文的田野地霧鹿部落其歷史背景脈絡,接著才書寫飲食經驗所再現的空間, 包括第二章「結婚分配囍豬活動所再現的親屬空間」、第三章「射耳祭分食祭肉 行為所再現的祭儀空間」與第四章「日常餐桌上飲食內容所再現的經濟空間」。 最後則是第五章「拼貼的飲食經驗與空間圖像之分析」,將透過空間理論與實踐 理論進行田野資料的分析。.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19. i n U. v.

(32) 第二章. 歷史進程中的霧鹿部落. 在進入霧鹿布農人的飲食經驗之前,本章將先說明在近代的歷史進程中,隨 著通往外界的標準化公路之開拓,以及外來的政治經濟力量,部落的飲食樣貌如 何被轉變。. 霧鹿. 立. 政 治 大. er. io. sit. y. ‧. ‧ 國. 學. Nat. 圖 3 霧鹿與新武呂溪沿線布農部落. 臺東縣海端鄉霧鹿部落即我的部落,霧鹿位於臺 20 線南部橫貫公路上,戶. al. n. v i n 數 99 戶,人口數 358 人(2015 。海端鄉面積近 900 平方公里, C年 h e11n月統計) i h gc U 4. 為臺東縣面積最寬廣,亦為臺灣面積排名第六大的鄉鎮。地廣人稀的海端鄉與花. 蓮縣卓溪鄉、高雄市桃源區、臺東縣延平鄉、池上鄉、關山鎮、鹿野鄉,海端鄉 特別與前述三鄉連為一氣而為東部布農人重要的生活領域。而今卓溪鄉山區作為 臺東地區布農人的來源地,透過新武呂溪流域的利稻、霧鹿一帶的族人(主要為 郡社群的氏族)與原居該處的鄒族、魯凱族展開部落戰爭,後又移入今高雄市桃 源區與臺東縣延平鄉內本鹿等地(馬淵東一等,2011[1936])。. 參考資料來源:臺東縣關山戶政事務所海端辦公室網站,統計數字包含霧鹿、下馬、天龍總人 口數。 20 4.

(33) 在近 85 年(自 1920 年代末期始)的發展歷程中經驗了多次的結構性變化。 在她以今日的面貌成立之始,散居霧鹿山區的以親屬為單位的小型聚落在日本人 的強制下合成為一個政治性的村落5,而成為國家統治下的行政單位。但過去的 親屬網絡依然透過傳統的布農人禁婚法則與聚落外婚的制度向外延伸其他周邊. 立. 政 治 大. ‧. ‧ 國. 學 er. io. sit. y. Nat. 圖 4 ブルブル(霧鹿)駐在所. 出處:國立臺灣大學圖書館「臺灣舊照片資料庫」網站. n. al. i n U. v. 的布農部落,北達花蓮瑞穗、卓溪;南至臺東延平。第二次的區域再結構始自 1970. Ch. engchi. 年代南橫公路的開拓,至關山、臺東的半日生活圈於焉告成。此時霧鹿仍屬前資 本主義社會,作為政府保證收購的農作產區(玉米、紅豆)有著強烈的國家保護 色彩,而外出工作或下山遊玩成為一種時尚,各種新的資訊、商品以較諸以往方 便的管道進入,這包括了市場化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1980 年代以後的霧鹿成 為臺灣市場重要的高山蔬果產區,是為第三次的區域再結構。部落加入了「自由 競爭」的農業市場,但也因市場的波動價格以及產銷管道中的種種因素而並不是 那麼的自由。換言之在整個過程中霧鹿人因為經濟作物的種植而涉入了更大的區 域整合,成為了南臺灣的農業生產地。在此階段,自有交通工具的提高使的原先 5. 可見於日本人在此地設有駐在所、砲台、學校以及警備道路的通過。 21.

(34) 依賴自產、親屬交換或菜車等流動商販的消費模式起了變化,鄰近的關山與池上 成為日常消費的重要採買地,甚至擴及車程更遠的臺東市區而顯得多樣。. 第一節 日治時期:國家力量的進入與「部落」的形成 霧鹿周邊的山區早期為布農人遷徙過程的重要轉運站,而以家族、氏族作為 最重要的社會範疇。1930 年(昭和 6 年)10 月的文獻紀錄中,霧鹿社(Vul-Vul) 周邊山區(含下馬社 U-vavauvo、利稻社 Lito、戒茂斯社 Xaimos 等地)當時共 53 戶(馬淵東一等,2011[1936]) 。我在 2013 年起開始調查霧鹿部落的傳統舊地. 政 治 大 Ispalidav 家族 (紫色區塊)與 Lavalian 家族(粉紅色區塊) 。氏族間除了各自的 立. 名,從記錄的地名即可看出早期以氏族為區分的傳統領域範圍 6 ,如圖 5 中 7. 傳統生活空間,也會有共同使用的耕地範圍,如圖 5 中的黃色區塊,則是 Ispalidav. ‧ 國. 學. 與 Lavalian 兩個氏族之間的重疊之處,也是各氏族的共耕地。8. ‧. n. er. io. sit. y. Nat. al. Ch. engchi. i n U. v. 圖 5 霧鹿部落周邊傳統地名 本地圖使用 ArcGIS 軟體繪製,將訪談到的霧鹿部落周邊傳統地名標示紀錄於 Google Earth 後,再轉入至 ArcGIS 完成輸出地圖。 7 詳細地名資料請見附件一。 8 2016 年 1 月 23 日訪談紀錄,報導人:Bukun Lavalian、Biung Ispalidav。 22 6.

(35) 現南橫一線山區原住民族(布農人)對日本人而言有「最後未歸順蕃」之稱, 對抗異族的戰爭始終沒有正式宣告落幕。1914 年日本人計誘布農人集中至霧鹿 社(現霧鹿村中華電信機房所在地)進行屠殺,是為霧鹿屠殺事件,部落族人對 此印象仍相當深刻,更能明確指出當時為族人「報仇」的英雄人物與其殺敵過程。 1932 年更有大關山事件,由 Lamata sinsin 策畫並與其二子行動,攻擊殺害高雄 州大關山駐在所的日本警察。 而當代位於新武呂溪流域海拔約 800 公尺台地上的霧鹿部落,其形成乃 1930 年代日本殖民當局的強勢作為,最早移入霧鹿地區的是霧鹿社(Bulbul,ブルブ. 政 治 大 人數 131 人。稍晚 1933 年(昭和 立 8 年)移入的則是位於西北方山區的巴喀斯社. ル),於 1927 年(昭和 2 年)開始移住,起初為 8 戶,陸續移入共戶數 15 戶,. ‧ 國. 學. (Pakas,パカス),戶數 1 戶,人口數 25 人(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42)。而 日本殖民當局對原住民族統治政策(理蕃)中「固定化」 、 「授產」為除了武力鎮. ‧. 壓之外最主要的手段。固定化聚落範圍的集團移住政策大略為 1930 年上下而晚. sit. y. Nat. 於其他地區。也因為如此,許多布農族的基本文化觀念並未快速地受侵蝕而流失。. al. er. io. 臺東縣兩個布農人移住區域便是新武呂溪流域和南緣的內本鹿地區,霧鹿部落便. v. n. 是在此歷史脈絡下透過國家強制力形成,附近山區部落、家族重回曾遭族人放棄. Ch. engchi. i n U. 的霧鹿台地,同時設置砲台等戰略據點與學校而形成關山越嶺道重要節點。 日本人同時透過「授產」與「教育」濡化原住民,解除其「暴戾之氣」 。1934 年(昭和 9 年)霧鹿曾設置畜牧場,水源難以取得之故,其他部落普遍實施的水 田定耕並未於現地實施,也因此部落仍保有傳統的山田燒墾農業,日本人也未曾 強力干涉與小米栽植有關的相關農事儀式,學者認為這是霧鹿得以保存傳統的歲 時祭儀與文化認同的原因(黃應貴,2001)。另外,日本人與本地布農人的關係 並不能稱友好,事實上幾起武裝抗日事件(1914 年霧鹿事件、1932 年大關山事 件、1933 年逢坂事件)皆與本部落有關,甚至連北方花蓮地區的布農族抗日事件 發生時,咸以「來自臺東的霧鹿社人所為」作為藉口,甚至包括幾則耆老的口述 23.

(36) 文本也顯示本地布農人並未如其他地區產生出高度的皇民化意識,而仍以布農文 化為主而為一純粹的布農人社會。. 第二節 國府初期:從小米到蕃茄,資本主義生產模式的確立 自食. 農會收購. 行口、市場. -1960. 1960. 1970. 1980. 1990-. •小米、紅 豆、玉米. •玉米、梅 子. •梅子、高 麗菜、青 椒. •高麗菜、 青椒、蕃 茄. •高麗菜、 青椒、蕃 茄、豆苗. 政 治 大 國民政府時期,是霧鹿部落於政治、經濟、社會乃至文化產生鉅變的時期。 立 圖 6 歷年霧鹿作物演變. ‧ 國. 學. 1950 年代國民政府在臺灣原住民區域展開土地測量,部分年輕族人加入林班工 作或於稍晚的南橫公路修建工程擔任工程人員,是第一批往都市移動的勞工。這. ‧. 包括我父親與他的兄弟姊妹們,有的前往花蓮亞泥工作、或臺北木柵作河堤工程、. sit. y. Nat. 有的前往臺北各工地綁鋼筋、有的前往臺中工廠及餐廳工作,每逢過年及祭典節. n. al. er. io. 慶時,便自臺灣各地返回部落。. i n U. v. 此時期於部落的土地測量,使霧鹿部落土地大為減少。惟因處於地廣人稀的. Ch. engchi. 移民邊區,以布農人而言還擁有寬廣的可耕地。1979 年的資料顯示本地每家平 均擁有 12.458 公頃而高於東埔的 7.558 公頃(黃應貴,1992)。同時土地的利用 方式仍保有傳統的山田燒墾農作,以小米、玉米、蕃薯輪作與混作,以自給的家 計經濟與以消費為導向的交換(以物易物、繳交公費、學費等)為業,使貨幣作 為通貨的概念於本部落實踐9。在當代的霧鹿布農人除了少部分從事軍警等公教 人員,多數的家戶仍以農業作為最主要的生產方式,而經濟作物取代小米等糧食 作物成為主角是相當晚近之事。. 目前仍難以評估日本殖民政府統治期間,警察交易所的山產(獸品、愛玉子)、農產等交易是 否影響了對於金錢等通貨的概念。 24 9.

(37) 1990 年代的霧鹿地區是被包含在關山的玉米收購區,而其山田燒墾的模式 近似於過去的小米種植,作為飼料用途的玉米並不需要特別的照顧,如此再加上 保證的收購價格,我的父母輩多將當時視為一段黃金歲月,工作相較現在來的輕 鬆,而生活也因甫開通的南橫公路而有許多新的改變,很多時候對於當時的意象 是新鮮而有趣的。印象深刻的是,父輩談及其年輕時,在工作閒暇之餘騎著摩托 車下山,到關山一間路邊的小攤暢飲生啤酒,那樣的輕鬆及暢爽感記憶猶新。然 而後來忙碌的生活雖帶來較佳的物質生活,但是心境上卻不再似從前那樣的愜意, 而是每天為了農事與農藥商和行口周旋而感到 mihdi daingaz(布農語意為辛苦很. 政 治 大 口以及外來的移民逐漸引入各類經濟作物,而在經濟發展史上呈現各種不同的圖 立. 大,中文譯為心力交瘁)10。之後隨著臺灣經濟作物生產的市場趨向,平地的行. 像。. ‧ 國. 學. 第三節 國府迄今:從小販到量販,現代消費社會的確立. ‧. Nat. 池上. n. al. er. io. sit. y. 霧鹿. 關山. Ch. engchi. i n U. 臺東市. 圖 7 霧鹿與鄰近相關消費地點. 10. 2012 年 1 月 21 日訪談紀錄,報導人:Bukun Lavalian。 25. v.

(38) 南橫公路於 1970 年代的開拓,沿著山勢與等高線開鑿,從關山至霧鹿的路 程約 28 公里,使原先需要來回一至兩日到關山的路程進展到一個鐘頭以內(見 圖 7) 。一方面平順的水泥公路取代顛簸的石子山路,二方面是交通工具的改善, 改由汽機車來代步。當代族人的生活圈也產生了鉅變,以部落為原點,逐漸向外 延伸至關山、臺東市區,關山鎮比鄰海端鄉,是花東縱谷南端重要的交通節點。 自日治時期逐漸成為日本人向西管制布農人的重要軍警駐紮地,原住關山地 區德高與電光的阿美族人、水井子11一帶的平埔族以及大量移入的客籍先民、閩 南人與臺東農場的榮民、榮眷,各族群依其生態區域與各自的歷史脈絡略微呈現. 政 治 大 中心逐步轉型為地方性的經濟交換中心。來自於中央山脈的山產、農產與海岸山 立 以族群為單位的地方發展,關山地區在過去的數十年間由重要的政治、軍事區域. ‧ 國. 學. 脈的香茅、河階地帶因光復初期關山大圳開發而逐漸盛產的稻米,各方物產齊聚 於關山鎮。透過鐵路運輸與臺灣大社會經濟市場接軌,也因此關山鎮的農會、市. ‧. 場、賣場皆相當發達。關山鎮信義路公共菜市場室內的營業時間直到傍晚,然而. sit. y. Nat. 最主要的農產交換時間是在上午 10 點以前,過了上午零零星星未打烊的攤販提. al. er. io. 供著家畜、家禽、水產與臺灣各地常見的蔬果,但最好最新鮮的多半已被早起的. v. n. 餐飲店家與農家人挑走。由於部落距關山市街仍有近一個鐘頭的車程,加之於上. Ch. engchi. i n U. 午多半為農業週期的重要時段,因此族人甚少在此一時期來市場採買。相對而言, 關山市街的幾個賣場反而是重要的採買中心,農會超市提供基本水平的生鮮商品, 而私營的政利超市、福元大賣場、正一大賣場則提供包括生鮮、乾貨、各類日常 生活用品、五金等-要什麼有什麼-的價廉商品、福元則提供了更為專業的生產用 具及零件12。甚至在市鎮還會擁有族人共同的聚會點:例如位於關山鎮上天后宮 旁的麵店,往往是中午期間下山族人吃飯聚會的場所。 距離部落來回三到四個鐘頭車程的臺東市,路程約 70 公里,是提供更大宗、 今臺東縣關山鎮豐泉里一帶。 今年(2016 年)1 月 28 日全聯福利中心於關山隆重開幕,更廣闊多元的消費產品勢必再度改 變族人的飲食消費習慣。 26 11 12.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a) Giving your answers in standard form, estimate (i)the total mass of the population of Europe.. (ii)how many more people live in Asia than

This study will base on the perspective of the philological education to discuss 788 characters that were commonly used in the daily life of the early Tang era, for highlighting

• elearning pilot scheme (Four True Light Schools): WIFI construction, iPad procurement, elearning school visit and teacher training, English starts the elearning lesson.. 2012 •

• Thresholded image gradients are sampled over 16x16 array of locations in scale space. • Create array of

The share of India & Taiwan in the World economy and discussed how world export-import market is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The data shows us that the business between these

Therefore, the focus of this research is to study the market structure of the tire companies in Taiwan rubber industry, discuss the issues of manufacturing, marketing and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develop and investigate the integration of the dynamic geometry software GeoGebra (GGB) into eleventh grade students’.. learning of geometric concept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students in learning in inequalities with one unknown, as well as to collect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and errors in problem solv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