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章 結婚分配囍豬活動所再現的親屬空間

第一節 布農文化中的囍豬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6

親屬關係。不同的是,血是天生固定不變,但是is-ang 卻可經由共食活動使彼此is-ang 趨於一致,而形成親屬的共同體。

總結上述,我們可以知道布農族的姻親關係乃重要的社會網絡,而姻親關係 透過囍豬的分配而建立,為日後兩個氏族之間的往來開啟大門,我認為透過地圖 將更能夠呈顯姻親與社會網絡的關係。因此本章將先釐清結婚中不可或缺的豬肉 對於布農人的意義為何,再進一步以2013 年與 2015 年參與觀察的部落婚禮作為 實際的田野個案,紀錄婚禮現場中的殺豬活動與囍豬分配規則,最後則是結婚現 場殺豬場域與姻親互動網絡關係的觀察與分析,也就是說本節的討論將會包含不 同層次的空間,有具體的物理空間以及抽象的社會空間。

第一節 布農文化中的囍豬

在進入主題之前,或許可以先思考一個問題:「為什麼是豬肉?」而不是其 他的動物呢?婚禮儀式中不可或缺的豬,是否有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從過去的 歌謠與神話故事中可以看到豬與婚姻的關係,例如:「與豬偷情的人妻」、「因無 豬而結不了婚的悲嘆歌」等。這些當然有其文化上的象徵意義。但是究竟為什麼 要殺豬?文化的象徵意義固然重要,但是對於布農人而言,顯然透過「想吃」的 隱喻表達對於聯姻關係的期望更為切身:「本來就要殺豬啊!」、「Angus,什麼時 候結婚?我們很想吃豬了餒!」以下將分別從神話歌謠的文化分析與布農人對於 豬肉的特殊食感談起。

一、布農族口傳文學中的豬

口傳文學,包括神話、傳說、歌謠等,一般來說,神話(myth)乃指人類為 要探究宇宙萬物的秘奧,便由離奇的思想而形成,而這般思想大多數與傳統宗教 信仰相關,亦即原始心理的表現(林惠祥,1993: 334)。而常與神話並列的傳說

(legend),若作更細緻的區分,前者通常所敘述之時空為遙遠的過去,主要角色 通常為非人類,而以自然界動植物為主,且通常具有人類的性格與特性;後者所

Takisdahuan,一位為 Baul 社的 Anu Takiludun。其中不乏與食物相關的神話故事

(共6 則),都成為族人日常飲食的禁忌規範。

3 郡蕃神話傳說故事表

報導 人

Ibahu 社的 Aziman Takistalan

Takistibanan

東埔社的 Aziman Takisdahuan

Baul 社的 Anu Takiludun

主題 1.編籃成為專業之由來

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編譯,2008: 199-207。

其中第 15 則「與野豬私通的有夫之婦」是唯一有提到豬隻的神話故事:

http://210.240.125.35/citing/citing_content.asp?id=3807&keyword=%B6%C2%BA%B5。

1.Ku Isa Tama-Laug

教孩子認識日常生活中的事物。 教導 後輩

韭菜 tangavaz(擦槍用)、山羌 sakut(食用)

1993.09.05 高中 2.Hanhan

Laibulaibu

削尖的竹茅或竹箭在火上慢慢

3.Bazo Bazo Bazo Bazo

用杵臼搗粟,篩去外殼,就有新 鮮的粟米可以煮飯了,同時,煮 幾道菜餚-有魚有雞有野菜好吃 飯。

飯 haising、菜餚 pan-ai-dian、魚 iskan、雞 tulkuk、菜 sanglav

1994.01.14 太平

4.Tudai Zanzan Lukit

敘述族人身體強壯、努力工作的 情形,勉勵後輩要勤奮耕種,不 可讓地瓜、南瓜、粟米失傳。

地瓜 utan、粟米 zalaz、磨石 katas(磨粟米,磨石在轉動,粟 米沫滴下來)、粟粉 tantan、南 瓜 baat、食物 kaunung、香 mahanzun。

1994.02.07 中正

5.Ma-aza Gaba-san

敘述往日族人的困苦生活與勤 奮的情況,以惕勵幼輩凡事不要 怠惰。

主食 kakaunun:小米 maduh、玉 米 chibul、地瓜 utan、芋頭 tai。

菜餚 iskukula:生薑 duduk、辣椒 dahavbut。

1994.02.07 中正

18 關於象徵論的分析,本論文中暫不多作處理。

湯 pandai-an:samak、naiti、

kutu。

6.Mataisah ik Sangan

(與天譴忌諱有關)剛剛我做了 一個夢,要到 Banuaz 拿火種,

受邀吃公雞,食之非常無味,改 換吃母雞,食之味道極香。

公雞 tamalung、母雞 pisnibu 1994.02.10 東埔

7.Donkdonk Tama Lukis

爸爸在外砍材,媽媽被邪魔拉 走,爸爸發現後吹口哨驅魔,將 媽媽拉回家,並餵媽媽吃粥,媽 媽舔著糊滿了粥的嘴唇。

粥 mai-ulul、舔唇 diam,舔著糊 滿了食物的嘴唇,另有餘味未盡

Kaludug

失去孩子,四肢瘦得像蚱蜢的

10.Lautu Lautu Lautu

玩遊戲 遊戲 鍋巴 lakatkatkat(沾糖吃,是孩 子們夢寐以求的零食)

1993.11.14 利稻 11.Sudan

Halibunbun

一人採下野生香蕉,匆匆吞食,

耶在喉嚨,苦不堪言,急忙推車 回家求助。

揶揄 嘲諷

野生香蕉 halibunbun 1993.12.26 崁頂

12.Hud Hud Pinsahu

迷迷糊糊的 Uli 和老 Umas 自得 其樂地一直喝 pinsahu。

粟酒 pinsahu,撒種剩下的粟粒所 釀成的酒,因粟粒曾祭拜過,此 酒只限家人及至親好友所飲。

1994.01.14 馬遠

13.Mona Busula 狩獵前的祈禱詞,所有的獵物都 朝槍枝的方向來吧!

祭歌 獵物:山鹿 hangvang、山羌 sakut、雲豹 uknav、山羊 sidi、牛 hangvang、熊 tumaz

1994.01.15 古風

14.Aivin Saglavan

請給我山菜湯,用於 Koliston 的 後山 Tunbi-ian 的祭儀。

山菜湯 sanglavan,農地開墾前族 長或巫師前往開墾區舉行祭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1

豬隻作為聘禮有關,歌詞大意是在哀嘆因為沒有豬隻而無法成婚。簡短的歌詞中 雖未解釋到結婚為何要殺豬,只能確認的是沒有豬就不能結婚。

二、對於囍豬的特殊食感

如前所述,豬肉在口傳文學裡應有其文化象徵意義,但是婚禮一定要吃豬肉 儼然已是布農人結婚時必要的活動。我在訪談的過程中多次詢問,難以問出答案,

經過觀察與親身感受,我認為與食感有關,即由身體感而來的感受。撇開生理需 求上的飽足感之外,食物往往更在身體上帶來其他的感受:儀式性的、勞動性的、

歡愉的、思鄉情緒的、越界感……,而這感受通常很直接、很切身。

它可能是儀式性的,如賽夏儀式中重要的食物:糯米、小米、豬肉(胡家瑜,

2004),曾經沒落衰微的傳統儀式由於食物扮演著持續與tatinii(先靈)互動的角 色,而成為賽夏儀式中提供「轉換中不變體」(invariant under transformation)(同 上引)的媒介之一,於是食物不僅作為可食用之物,同時也因其食感產生其形式 與象徵之用,如糯米的「甜」─取悅祖先與「黏」─團結之意;小米的「乾」與

「苦」則象徵祭儀中禁水、乾熱的情景;豬肉的油脂則運用在對外敵的防禦與攻 擊等。雖然祭儀改變了,但是始終不變的食感為儀式提供了一個回復與再確立的 功能。它也可能是勞動性、時節性的,如貴州侗人在食感上將鯉魚─「酸」與肉 類食物─「甜」二者作區分,前者屬於日常生活中的勞動、做活路的範疇,而後 者則是與休息季節相關的意象(林淑蓉,2004;2008),因此這二類食物因為其 口感不同而被賦予不同時節的食物。它也可能是歡愉的,如「芭比的盛宴」中恩 典的滋味(蔡怡佳,2008):芭比所準備的豐富盛宴使得信徒感受到何謂恩典?

透過豐富且多層次的味覺經驗,在身體上產生強烈的歡愉感,進而體悟到歡愉稍 縱即逝的生命真諦,以及上帝所賜與的感官之重要意義,而這樣的體悟甚至比牧 師多年的傳道還要強烈。其他像是眷村菜的口感隱含著對於大陸的懷鄉情緒與思 念(師秀珍,2010);同樣是豬肉,但是白馬藏人卻能分辨不同於羌人、彝人的 食感:香甜(肉本身的獨特滋味)、苦(過去苦難的人生)與歡娛恩典(汪丹,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2

2010);吃泡麵食對於身體上產生難以言喻的爽快感及越界感、身體經驗上的懶 惰……(陳志軒,2010);布農族人喜歡要有味道的山肉:sakun(肉發青的狀態), 乃因其在身體經驗上以將此食感與美味畫上等號(烏瑪夫,2011)。

那麼豬肉的食感呢?對於布農人來說,吃到豬肉時身體上產生了什麼樣的感 受?又在經驗上產生怎樣的記憶連結?同時在空間上產生性質上的轉換?我認 為豬肉是在食感上、時間上、空間上是與喜事相連結的。

豬肉,布農語是 babu,在詞彙用語上相對於野生山豬 vanis。過去結婚所用 的通常是宰殺家中飼養的豬隻,在數量上並不多,通常是一至二隻。在當代則是 前往附近市鎮的養豬場買豬,在相互競爭的當代情境下,豬隻的數量呈階梯狀的 向上成長趨勢。除了數量,豬隻的大

小質量也是挑選重點,通常在110 至 130 公斤19左右才算合格的囍豬。再 從豬肉的顏色氣味看,活豬被布農人 精準地以刀刺進胸下的心臟後即倒 地不起,再取一帆布或簡便的利用木 床板鋪於庭院,將豬隻屠體擺放於其

上。接著以瓦斯噴燈噴燒豬毛,燒至豬毛呈捲曲炭化狀後,便以刀背或其他刮刀 類的器材由頭至尾反覆來回地刮除,最後再以強力水柱將黑色毛灰沖掉洗淨。此 時豬隻淺色的肌膚裸露無遺,以四腳朝天的姿態仰躺於空曠的庭院上,空氣中瀰 漫著燒毛過後刺鼻的蛋白質焦味。對布農人而言,這樣的光景意味著有喜事正要 發生,不用看到豬,光是聞到這個味道就知道了,特別是其中還夾雜著米酒或是 啤酒的酒精氣息。豬隻的屠體製造了時空的差異,而迥異於日常生活。

19 110 公斤以下的豬隻過於瘦小,但若超過 130 公斤以上則肥肉過多影響口感。2016 年 2 月訪 談紀錄,報導人:Bukun Lavalian。

10 宰殺好的囍豬(2013 年 2 月 28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3

報導人20曾提及對於豬肉的評價是這樣的,相較於其他肉類,它在口感上是 偏甜的,這樣的甜某種程度相連結於愉悅感。從食感的角度來看,在婚禮儀式中 所吃到豬肉帶給布農人身體上的感受,透過一次次的食感確立,產生愉悅感,而 與善的、好的、喜事的印象連結。喜慶的感受從分配到豬肉的那一刻開始蔓延,

手上提著裝肉的紅白塑膠袋的喜孜孜的心情,在吃到現殺的豬肉時獲得釋放。現 殺的豬肉一提回家,通常是立即烹煮來吃,否則會先丟進專門冷藏肉類的冷凍庫。

以火烤為例,以木材燻烤五分至七分熟即可食用,不似山肉的暗褐色,她是粉嫩 的、白中透紅的色澤,加上被柴火逼出冒泡而噴火的豬油更使得豬肉色澤更加明 晃動人。口味上,從婚禮現場得來的新鮮的豬肉,不似山肉夾雜著山林的野味,

也不似菜市場買來的豬肉夾雜著攤位、刀鏽、冷凍櫃、砧板的陳腐氣味,報導人

也不似菜市場買來的豬肉夾雜著攤位、刀鏽、冷凍櫃、砧板的陳腐氣味,報導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