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一章 緒論

第五節 名詞定義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對於文化的討論不可忽略人的主動性與創造性。

其中關於 Bourdieu 的實踐理論,最為著名的即為他在北非阿爾及利亞沙漠 中所進行的田野研究:伯伯(Berber)人的住宅空間分析(Bourdieu, 2003[1980])。 在這篇名為「住宅或顛倒的世界」的文章中,Bourdieu 細緻的描述了他們的居住 空間配置,並且清楚的看到二元對立的結構存在:男性:高處:向陽:生命::

女性:低窪:背陽:死亡。然而這樣存在於空間中的二元對立結構,其實只是相 互的對照面,也就是說,在其社會文化中,雖然存在其固有的象徵結構,但是不 應忽略的是實踐者的觀點,看待、回應與實踐此結構的方式是因人而異的,如同 伯伯人所言「男人從門外看事情,女人從門內看世界;住宅因女人而興旺;其外 表因男人而漂亮」(同上引:443)。

由此我們可以知道,Bourdieu 強調外在既有的架構將會決定人的行為模式,

但是這套行為模式在反覆的實踐過程中再不斷的改變原本的結構。日常生活情境 下,在外在結構中反覆實踐的過程,內部成員往往不會意識到,以致一切行為順 其自然的發生且趨於一致而有其群體特殊性(黃應貴,2008),此乃 Bourdieu 所 說的慣習(habitus),取代了文化的概念。在本篇論文中,正試圖找出對於霧鹿的 布農人而言,那外在的結構與族人的慣習之間的互動過程,也就是空間環境、文 化概念與飲食行為彼此相互形塑的過程。簡而言之,即人的行為與空間性質的討 論。

第五節 名詞定義

本文中將會反覆出現「飲食」、「再現」、「空間」,三者名詞的定義如下:

一、飲食

飲食,在定義上包含了跟吃喝有關的所有事物。而本文中所討論的飲食,會 聚焦於飲食人類學的觀點上,除了食材本身,會討論到食材的物性之外,也會討 論到飲食活動,像是食物的採集、調理、分配、食用等的行為。當然,本文也將

空間。這樣的概念某種程度能夠呼應Bourdieu(1980)的實踐理論:日常生活實 踐、外在架構與人類行為模式、慣習,而本文中我也自行整理出相對應的概念,

以利讀者的閱讀與理解。

1 空間概念對應表

Henri Lefebvre

(1991)社會空

Pierre Bourdieu

(1980)的日常 用豬肉一樣通稱為 maibabu,在過去來源可能是狩獵而得的山豬(vanis),也可 能是畜養的家豬(

sinaipuk tu babu

),不論來源為何,用於結婚分配使用者即屬之,

亦有報導人以mapa-isaav(用於慶祝的)這個字來稱呼囍豬。

五、山肉

布農語為 cici,在霧鹿布農人的語彙使用中,山肉是一種統稱,但原則上四 隻腳的動物才能被納入cici 的範疇,像是山羌(sakut)、臺灣長鬃山羊(sidi)與 臺灣水鹿(hanvang)等。此外,cici 在語彙上也指涉來自山林的野味,而在意義 上有別於家中的、畜養的家禽動物。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