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三節探討不同情緒智力的國小學童,其同儕 互動關係之差異分析

N/A
N/A
Protected

Academic year: 2021

Share "第三節探討不同情緒智力的國小學童,其同儕 互動關係之差異分析"

Copied!
39
0
0

加載中.... (立即查看全文)

全文

(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本章乃依據研究目的,以受試者所填答的資料進行分析,並據此彙 整出本研究的研究結果。全章共分為四節:第一節旨在探討不同人口變 項(性別、年級別)的國小學童,其同儕互動關係之差異分析。第二節 旨在探討不同家庭變項(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其同 儕互動關係的差異分析。第三節探討不同情緒智力的國小學童,其同儕 互動關係之差異分析。第四節旨在探討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 關係、情緒智力對其整體同儕互動關係的預測情形。

第一節 不同性別與年級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 關係之差異分析

本研究以國小學童的性別、年級為自變項,以同儕互動關係為依變 項,採用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來探討不同性別與年級的國小學童,

在同儕互動關係上是否有所差異,據此考驗研究假設 1-1 和 1-2。本節除 了列出不同性別與年級的國小學童,在「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量表」

中,得分的平均數與標準差外,還將呈現變異數分析與事後比較的結果。

一、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差異

表 4-1-1 為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的平均數與標準差,表 4-1-2 為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由表

(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4-1-2 得知Λ值為.878,達.001 顯著水準,顯示不同性別之國小學童,其 同儕互動關係有顯著差異。從表 4-1-1 可看出:就同儕互動關係總量表而 言,女童的平均數高於男童。

此外,研究者再就同儕互動關係的各分量表進行單變量 F 考驗,結 果顯示:在「正向關係」與「負向關係」上,男、女童的 F 值達.001 的 顯著水準(F(1,848)=13.317,p<.001;F(1,848)=14.209,p<.001),

表示男女學童在此兩部分有顯著差異。對照表 4-1-1,可知在「正向關係」

方面,女童的平均數高於男童;而在「負向關係」上,男童的平均數高 於女童。不僅如此,t 考驗的結果亦顯示出男、女童間具有顯著差異。

此外,就各分量表的結果來看,在「正向關係」的「合作/利社會行 為」、「信任/尊重」、「親密/依附」中,男、女學童得分均達顯著差異(F

(1,848)=34.865,p<.001;F(1,848)=8.476,p<.01;F(1,848)=10.984,

p<.001),但「遊戲/聯合活動」方面,性別之間的差異則不顯著(F(1,848)

=.705,p>.05)。t 值的結果也呈現男、女學童在「合作/利社會行為」「信 任/尊重」「親密/依附」等向度上達顯著差異,但「遊戲/聯合活動」中,

性別之間的差異則不顯著。參照表 4-3-1,可知女童的平均數皆高於男童。

再者,就「負向關係」的部分而言,「支配/指使」「衝突/攻擊」「敵 意/防衛」中,男、女學童的平均數亦達顯著差異(F(1,848)=20.301,

p<.001;F(1,848)=34.230,p<.001;F(1,848)=16.402,p<.001) 但「競爭/嫉妒」則無性別上的差異(F(1,848)=1.485,p>.05)。t 值 的結果也呈現男、女學童在「支配/指使」「衝突/攻擊」「敵意/防衛」等 向度上達顯著差異,但「競爭/嫉妒」方面,性別之間的差異則不顯著。

參照表 4-3-1,可知男童的平均數皆高於女童。

綜合所述,此結果使研究假設 1-1 獲得部分支持。從結果顯示:在「正 向關係」其所涵蓋的三個層次上,女童的得分皆高於男童;而在「負向 關係」與其所涵蓋的三個層次上,男童的得分均顯著高於女童。

(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表 4-1-1 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平均數、標準差與 t 值

分量表名稱 性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正向關係

合作/利社會行為

遊戲/聯合活動

信任/尊重

親密/依附

全體

全體

全體

全體

全體

446 404 850 446 404 850 446 404 850 446 404 850 446 404 850

76.94 80.51 78.64 18.87 20.50 19.64 20.30 20.54 20.42 18.97 19.75 19.34 18.80 19.73 19.24

14.62 13.82 14.35 4.26 3.74 4.10 4.25 4.05 4.15 4.00 3.78 3.91 4.06 4.04 4.08

-3.649***

-5.942***

-.840

-2.911**

-3.314***

負向關係

支配/指使

衝突/攻擊

競爭/嫉妒

敵意/防衛

全體

全體

全體

全體

446 404 850 446 404 850 446 404 850 446 404 850 446

43.93 40.73 42.41 11.25 10.18 10.74 10.83 9.38 10.14 11.07 11.43 11.24 10.78

13.32 11.23 12.47 3.69 3.16 3.49 3.97 3.14 3.67 4.39 4.11 4.26 3.98

3.801***

4.540***

5.917***

-1.219

4.076***

n.s.

n.s.

(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全體

404 850

9.74 10.28

3.49 3.79

同儕互動關係總量表

全體

446 404 850

152.67 159.50 155.92

22.82 20.63 22.06

-4.558***

** p<.01 ***p<.001

表 4-1-2 不同性別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850)

分量表名稱 Wilk’s Λ F 值 附註

正向關係

合作/利社會行為

遊戲/聯合活動

信任/尊重

親密/依附

負向關係

支配/指使

衝突/攻擊

競爭/嫉妒

敵意/防衛

.878***

13.317***

34.865***

.705

8.476**

10.984***

14.209***

20.301***

34.230***

1.485 16.402***

女>男

女>男

女>男

女>男

女<男

女<男

女<男

女<男 註 **p<.01 ***p<.001

n.s.

n.s.

(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二、不同年級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差異

表 4-1-3 為不同年級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的平均數與標準差,表 4-1-4 為不同年級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由表 4-1-4 得知Λ值為.931,達.001 顯著水準,顯示不同年級之國小學童,其 同儕互動關係有顯著差異。從表 4-1-3 可看出:就情緒智力總量表而言,

四年級的平均數最高,其次為五年級,而以六年級得分最低。

此外,研究者就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的各分量表進行單變量 F 考 驗,結果顯示:在「正向關係」上,各年級的 F 值未達.05 顯著水準(F

(2,847)=2.553,p>.05),亦即「正向關係」並無年級上的差異;而在

「負向關係」上,各年級的 F 值達.05 的顯著水準(F(2,847)=11.539,

p<.001),表示年級的學童在此向度有顯著差異。對照表 4-1-1,可知六 年級的平均數最高,其次是五年級,而以四年級的平均數最低。另外,

在「正向關係」中的「合作/利社會行為」,各年級的學童得分達顯著差異

(F(2,847)=3.568,p<.05),參照表 4-1-3,可知六年級的平均數最高 其次是四年級,在其次是五年級,但「遊戲聯合活動」「信任尊重」「親 密/依附」等方面,年級之間的差異則不顯著(F(2,847)=2.557,p>.05;

F(2,847)=.888,p>.05;F(2,847)=1.589,p>.05)。再者,就「負向 關係」中的「支配/指使」、「衝突/攻擊」、「競爭/嫉妒」、「敵意/防衛」等 分量表均顯示出─不同年級的學童其平均數皆達顯著差異(F(2,847)

=15.744,p<.001;F(2,847)=6.460,p<.01;F(2,847)=7.685,p<.001;

F(2,847)=5.265,p<.01),參照表 4-1-3,可知除了在「敵意/防衛」中 四、五年級平均數相等外,其餘分量表皆為六年級的平均數最高,其次 為五年級,最低的則是四年級。

最後,研究者再就單變量 F 考驗達顯著的部分進行 Scheff’e 法的事 後比較。由表 4-1-4 得知,在「合作/利社會行為」方面,六年級的學童 其得分顯著高於五年級的學童。而在「負向關係」及其所包含的各個向

(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度均呈現出─六年級的平均數顯著高於四年級;而在「支配/指使」、「敵 意/防衛」上,六年級的平均數亦顯著高於五年級;此外在「競爭/嫉妒」

的分量表中,五年級的得分亦顯著高於四年級。

綜合所述,此結果使研究假設 1-2 獲得部分支持。另外,從結果顯示 出─正向關係的「合作/利社會行為」,與「負向關係」及其內涵中的各個 向度,均呈現六年級學童的平均數顯著高於五年級或四年級的學童。

表 4-1-3 不同年級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分量表名稱 年級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正向關係

合作/利社會行為

遊戲/聯合活動

信任/尊重

親密/依附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全體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全體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全體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全體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全體

282 279 289 850 282 279 289 850 282 279 289 850 282 279 289 850 282 279 289 850

77.89 77.80 80.19 78.64 19.43 19.32 20.16 19.64 20.25 20.13 20.86 20.42 19.15 19.28 19.57 19.34 19.06 19.06 19.59 19.24

15.62 14.41 12.84 14.35 4.35 4.20 3.69 4.10 4.40 4.22 3.81 4.15 4.36 3.86 3.47 3.91 4.30 4.04 3.88 4.08

(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負向關係

支配/指使

衝突/攻擊

競爭/嫉妒

敵意/防衛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全體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全體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全體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全體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全體

282 279 289 850 282

279 289 850 282 279 289 850 282 279 289 850 282 279 289 850

40.15 41.96 45.04 42.41 10.05 10.52 11.62 10.74 9.65 10.03 10.73 10.14 10.47 11.42 11.83 11.24 9.98 9.98 10.87 10.28

12.57 12.46 11.92 12.47 3.46 3.49 3.35 3.49 3.62 3.69 3.63 3.67 4.22 4.25 4.21 4.26 3.84 3.75 3.73 3.79

同儕互動關係總量表 四年級

五年級 六年級 全體

282 279 289 850

157.37 155.49 154.91 155.92

23.31 22.78 20.01 22.06

(8)

第四章 研究結果 表 4-1-4 不同年級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850)

分量表名稱 Wilk’s Λ F 值 事後比較

正向關係

合作/利社會行為

遊戲/聯合活動

信任/尊重

親密/依附

負向關係

支配/指使

衝突/攻擊

競爭/嫉妒

敵意/防衛

.931***

2.553 3.568*

2.557 .888

1.589

11.539***

15.744***

6.460**

7.685***

5.265**

六年級>五年級

六年級>四年級 六年級>五年級

六年級>四年級 六年級>五年級

六年級>四年級

五年級>四年級 六年級>四年級

六年級>四年級 六年級>五年級 註 * p<.05 ** p<.01 *** p<.001

n.s.

n.s.

n.s.

n.s.

(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二節 不同家庭變項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 關係之差異分析

本研究所探討的家庭變項包含「家庭結構」與「親子互動關係」等 方面。研究者分別以「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為自變項,以同儕 互動關係為依變項,採用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來探討不同家庭結 構,與不同親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其同儕互動關係是否有差異,據 此考驗研究假設 2-1、2-2、2-3。本節除了分別列出不同「家庭結構」與

「親子互動關係」的學童,在「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量表」之得分的 平均數與標準差外,還將呈現出變異數分析與事後比較的結果。

一、不同家庭結構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發展之差異

表 4-2-1 為不同家庭結構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的平均數、標準 差。表 4-2-2 為不同家庭結構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的變異數分析摘要 表。由表 4-2-2 得知Λ值為.976,達.05 顯著水準,顯示不同家庭結構的 國小學童,其同儕互動關係有顯著差異。此外,從表 4-2-1 可看出:就同 儕互動關係總量表而言,來自「雙親家庭」的學童,其平均數比「單親 家庭」的學童高。

其後研究者再就同儕互動關係各分量表進行單變量 F 考驗,結果發 現:在「正向關係」、「負向關係」上,不同家庭結構的國小學童之 F 值 達.05 的顯著水準(F(1,848)=4.252,p<. 05;F(1,848)=11.229,p

<. 001),表示不同家庭結構的國小學童在這兩個向度有顯著差異。對照 表 4-2-1,可看出在「正向關係」上,雙親家庭的學童得分比單親家庭的 學童高;而在「負向關係」方面,單親家庭的學童之得分比雙親家庭的

(1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學童高。不僅如此,t 考驗的結果亦顯示出不同家庭結構的學童,在正、

負向關係上具有顯著差異。

此外,就同儕互動關係各分量表的結果來看,首先,在「正向關係」

的內涵中,「遊戲/聯合活動」呈現出不同家庭結構的學童,其得分的平均 數皆達顯著差異(F(1,848)=8.102,p<.01),而 t 值的結果也呈現來自 兩種家庭結構的學童,其平均數有顯著差異。參照表 4-2-1,雙親家庭的 學童之平均數高於單親家庭的學童。不過,在「合作/利社會行為」、「信 任/尊重」「親密/依附」等分量表中,家庭結構的差異則不顯著(F(1,848)

=1.292,p>.05.;F(1,848)=2.946,p>.05;F(1,848)=2.463,p>.05.)

再者,就「負向關係」的內涵而言,在「衝突/攻擊」「競爭/嫉妒」、

「敵意/防衛」等分量表中,均呈現出二種家庭結構的學童,其平均數有 顯著差異(F(1,848)=9.037,p<.01;F(1,848)=10.282,p<.001),

而 t 值的結果也呈現來自兩種家庭結構的學童,其平均數有顯著差異,參 照表 4-2-1,可知單親家庭的學童,其得分高於雙親家庭的學童。儘管如 此,在「支配/指使」的分量表中,家庭結構的差異並不顯著(F(1,848)

=2.549,p>.05)

綜合所述,此結果使研究假設 2-1 獲得部分支持。另外,從結果中顯 示出─在「正向關係」及其內涵中的「遊戲/聯合活動」,家庭結構為「雙 親家庭」者,其得分皆高於「單親家庭」者;反之在「負向關係」與其 內涵中的「衝突/攻擊」、「競爭/嫉妒」、「敵意/防衛」,家庭結構為「單親 家庭」的國小學童,其得分皆顯著高於「雙親家庭」的學童。

(1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表 4-2-1 不同家庭結構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平均數、標準差與 t 值

分量表名稱 家庭結構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正向關係

合作/利社會行為

遊戲/聯合活動

信任/尊重

親密/依附

雙親家庭 單親家庭

全體 雙親家庭 單親家庭

全體 雙親家庭 單親家庭

全體 雙親家庭 單親家庭

全體 雙親家庭 單親家庭

全體

745 105 850 745 105 850 745 105 850 745 105 850 745 105 850

79.02 75.94 78.64 19.70 19.22 19.64 20.57 19.34 20.42 19.42 18.72 19.34 19.32 18.66 19.24

14.17 15.38 14.35 4.06 4.37 4.10 4.06 4.67 4.15 3.89 3.99 3.91 4.03 4.39 4.08

2.062*

1.137

2.562*

1.716

1.569

負向關係

支配/指使

衝突/攻擊

競爭/嫉妒

敵意/防衛

雙親家庭 單親家庭

全體 雙親家庭 單親家庭

全體 雙親家庭 單親家庭

全體 雙親家庭 單親家庭

全體 雙親家庭

745 105 850 745 105 850 745 105 850 745 105 850 745

41.87 46.20 42.41 10.67 11.25 10.74 10.00 11.14 10.14 11.07 12.49 11.24 10.14

12.15 14.01 12.47 3.47 3.59 3.49 3.50 4.60 3.67 4.22 4.41 4.26 3.72

-3.011**

-1.596

-3.006**

-3.207**

-3.018*

n.s.

n.s.

n.s.

n.s.

(1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單親家庭

全體

105 850

11.32 10.28

4.12 3.79

同儕互動關係總量表 雙親家庭

單親家庭 全體

745 105 850

156.81 149.59 155.92

21.66 23.92 22.06

3.157**

註 * p<.05 ** p<.01 *** p<.001

表 4-2-2 不同家庭結構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850)

分量表名稱 Wilk’s Λ F 值 附註

正向關係

合作/利社會行為

遊戲/聯合活動

信任/尊重

親密/依附

負向關係

支配/指使

衝突/攻擊

競爭/嫉妒

敵意/防衛

.976*

4.252*

1.292

8.102**

2.946

2.463

11.229***

2.549

9.037**

10.282***

9.106**

雙親>單親

雙親>單親

雙親<單親

雙親<單親

雙親<單親

雙親<單親 註 * p<.05 ** p<.01 *** p<.001

n.s.

n.s.

n.s.

n.s.

(1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二、不同親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差異 分析

本研究所指的「親子互動關係」分為兩大部分─父子互動關係與母 子互動關係,其內涵又依據「身體互動」與「心理互動」等向度,區分 成「聚頻心繫」、「聚頻心離」、「聚疏心繫」、「聚疏心離」等四個類型。

以下將以這四種類型為主,分別探討不同的父子、母子互動關係的國小 學童,其同儕互動關係的差異情形。

(一)父子互動關係與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分析

表 4-2-3 為不同的父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其同儕互動關係之平均 數與標準差。表 4-2-4 為不同的父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其同儕互動關 係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由表 4-2-4 得知Λ值為.830,達.001 顯著水準,

顯示不同的父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其同儕互動關係具有顯著差異。

此外從表 4-2-3 可看出:就同儕互動關係總量表而言,父子互動關係為聚 頻心繫者,其平均數最高,聚疏心繫者次之、聚頻心離者又次之,而以 聚疏心離者最低。

之後研究者再就同儕互動關係各分量表進行單變量 F 考驗,結果顯 示:在「正向關係」與「負向關係」上,不同父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

其 F 值皆達.001 的顯著水準(F(3,846)=36.678,p<.001;F(3,846)=17.643,

p<.001),表示不同父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在此兩部分有顯著差異。對

照表 4-2-3,發現在「正向關係」方面,父子互動關係為聚頻心繫學童,

其平均數最高,其次是聚頻心離者,再其次是聚疏心繫者,最低的則是 聚疏心離的學童。至於在「負向關係」上,父子互動關係為聚疏心離學 童,其平均數最高,其次是聚頻心離者,再其次是聚頻心繫者,最低的 則是聚疏心繫的學童。

(1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此外,就同儕互動關係各分量表的結果來看,在「正向關係」的內 涵中,「合作/利社會行為」「遊戲/聯合活動」「信任/尊重」「親密/依附」

等分量表均呈現出不同父子互動關係的學童,其得分的平均數皆達顯著 差 異 ( F(3,846)=32.575 , p < .001 ; F(3,846)=27.447 , p < .001 ; F(3,846)=26.998,p<.001;F(3,846)=26.639,p<.001)。參照表 4-2-3,

可知各個分量表的結果均為─父子互動關係屬於聚頻心繫的學童,其平 均數都最高,其次是聚頻心離者,再其次是聚疏心繫者,而聚疏心離的 學童平均數最低。其次,就「負向關係」的內涵而言,「支配/指使」「衝 突/攻擊」「競爭/嫉妒」與「敵意/防衛」等分量表亦顯示出不同的父子互 動關係的學童,其平均數皆達顯著差異(F(3,846)=10.004,p<.001;

F(3,846)=16.106,p<.001;F(3,846)=8.128,p<.001;F(3,846)=15.119,

p<.001)。參照表 4-2-3,可知在各個分量表中,父子互動關係屬於聚疏 心離的學童,其平均數都最高,其次為聚頻心離者,再其次為聚疏心繫 者,而以聚頻心繫的學童得分最低。

最後,研究者再就 F 值達顯著的部分以 Scheffe’e 法進行事後比較。

從表 4-2-4 得知,「正向關係」及其內涵中的「合作/利社會行為」、「遊戲 /聯合活動」「信任/尊重」「親密/依附」等分量表,均顯示出父子互動關 係為「聚頻心繫」的學童,其平均數皆顯著高於與「聚疏心繫」、「聚疏 心離」的學童。此外父子互動關係為「聚頻心離」者,在正向關係的四 個分量表中,亦顯示出其平均數顯著高於「聚疏心離」的學童。不僅如 此,在「正向關係」及內涵中的「信任/尊重」方面,父子互動關係為「聚 疏心繫」的學童,其平均數也顯著高於「聚疏心離」的學童。

至於在「負向關係」及其內涵中的「支配/指使」「衝突/攻擊」「競 爭/嫉妒」「敵意/防衛」等分量表上,均呈現出「聚頻心離」「聚疏心離」

的學童,其平均數顯著高於「聚頻心繫」、「聚疏心繫」者。此外在「負 向關係」及其內涵中的「支配/指使」「衝突/攻擊」上,亦呈現「聚頻心 離」者其平均數顯著高於「聚疏心繫」者。不僅如此,在「負向關係」

及其內涵中的「衝突/攻擊」「敵意/防衛」方面,可看出「聚疏心離」的

(1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學童其平均數也顯著高於「聚疏心繫」的學童。

綜合所述,本研究結果支持研究假設 2-2。此外從結果顯示出─父子 互動關係的屬於「聚頻心繫」型者,在量表中「正向關係」與其各向度 的得分上均最高,而「聚疏心離」型者卻最低;反之在「負向關係」及 其各分量表上,父子互動關係的屬於「聚疏心離」型者,其得分上皆最 高,而以「聚頻心繫」型者最低。

(1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表 4-2-3 不同父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分量表名稱 家庭結構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正向關係

合作/利社會行為

遊戲/聯合活動

信任/尊重

親密/依附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273 124 93 360 850 273 124 93 360 850 273 124 93 360 850 273 124 93 360 850 273 124 93 360 850

84.90 80.66 76.26 73.81 78.64 21.35 20.19 18.86 18.37 19.64 22.05 20.83 19.42 19.29 20.42 20.77 19.68 19.47 18.09 19.34 20.72 19.97 18.51 18.06 19.24

11.97 11.99 14.95 14.69 14.35 3.26 3.76 4.57 4.17 4.10 3.41 3.73 4.31 4.34 4.15 3.48 3.40 4.14 3.94 3.91 3.68 3.31 3.95 4.23 4.08

負向關係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273 124 93

38.62 43.63 39.99

11.42 13.84 10.44

(1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支配/指使

衝突/攻擊

競爭/嫉妒

敵意/防衛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360 850 273 124 93 360 850 273 124 93 360 850 273 124 93 360 850 273 124 93 360 850

44.84 45.49 10.00 10.67 10.17 11.57 10.74 9.09 10.77 9.40 10.91 10.14 10.33 11.22 10.76 12.06 11.24 9.20 10.90 9.66 11.06 10.28

12.39 12.47 3.37 3.40 3.08 3.91 3.49 3.26 3.94 3.18 3.76 3.67 4.20 4.70 3.92 4.11 4.26 3.57 4.03 3.17 3.80 3.79

同儕互動關係總量表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273 124 93 360 850

165.97 154.73 156.08 148.67 155.92

19.31 20.39 20.76 22.03 22.06

(18)

第四章 研究結果 表 4-2-4 不同父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N=850)

分量表名稱 Wilk’s Λ F 值 事後比較

正向關係

合作/利社會行為

遊戲/聯合活動

信任/尊重

親密/依附

負向關係

.830***

36.678***

32.575***

27.447***

26.998***

26.639***

17.643***

聚頻心繫>聚頻心離 聚頻心繫>聚疏心繫 聚頻心繫>聚疏心離 聚疏心繫>聚疏心離

聚頻心繫>聚疏心繫 聚頻心繫>聚疏心離 聚頻心離>聚疏心離

聚頻心繫>聚頻心離 聚頻心繫>聚疏心繫 聚頻心繫>聚疏心離 聚頻心離>聚疏心離

聚頻心繫>聚疏心繫 聚頻心繫>聚疏心離 聚頻心離>聚疏心離 聚疏心繫>聚疏心離

聚頻心繫>聚疏心繫 聚頻心繫>聚疏心離 聚頻心離>聚疏心離

聚頻心離>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聚頻心繫

(1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支配/指使

衝突/攻擊

競爭/嫉妒

敵意/防衛

10.004***

16.106***

8.128***

15.119***

聚疏心離>聚疏心繫

聚頻心離>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聚頻心繫 聚疏心離>聚疏心繫

聚頻心離>聚頻心繫 聚疏心離>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聚頻心繫 聚疏心離>聚頻心繫 聚疏心離>聚疏心繫 *** p<.001

(2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二)母子互動關係與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分析

表 4-2-5 為不同的母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其同儕互動關係之平均 數與標準差。表 4-2-6 為不同的母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其同儕互動關 係的變異數分析摘要表。由表 4-2-6 得知Λ值為.790,達.001 顯著水準,

顯示不同的母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其同儕互動關係具有顯著差異。

此外從表 4-2-5 可看出:就同儕互動關係總量表而言,母子互動關係為聚 頻心繫者,其平均數最高,聚頻心離者次之、聚疏心繫者又次之,而聚 疏心離者最低。

之後研究者再就同儕互動關係各分量表進行單變量 F 考驗,結果顯 示:在「正向關係」與「負向關係」上,不同的母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 童之 F 值皆達.001 的顯著水準(F(3,846)=56.079,p<.001;F(3,846)=

17.643,p<.001),表示不同母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在此兩部分有顯著 差異。對照表 4-2-5,可知在「正向關係」方面,母子互動關係為聚頻心 繫學童,其平均數最高,其次是聚頻心離者,再其次是聚疏心繫者,得 分最低的則是聚疏心離的學童。另外在「負向關係」上,母子互動關係 為聚疏心離的學童,其平均數最高,其次是聚頻心離者,再其次是聚疏 心繫者,最低的是聚頻心繫者。

此外,就同儕互動關係各分量表的結果來看,在「正向關係」的內 涵中,「合作/利社會行為」「遊戲/聯合活動」「信任/尊重」「親密/依附」

等分量表均呈現出不同母子互動關係的學童,其得分的平均數皆達顯著 差 異 ( F(3,846)=46.621 , p < .001 ; F(3,846)=38.892 , p < .001 ; F(3,846)=38.822,p<.001;F(3,846)=44.924,p<.001)。其次,就「負向 關係」的內涵而言,「支配/指使」「衝突/攻擊」「競爭/嫉妒」與「敵意/

防衛」等分量表亦顯示出不同母子互動關係的學童,其平均數也皆達顯 著 差 異 ( F(3,846)=7.740 , p < .001 ; F(3,846)=12.908, p < .001 ; F(3,846)=8.706,p<.001;F(3,846)=19.103,p<.001)。參照表 4-2-5,可

(21)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知各個分量表的結果均為─母子互動關係為聚疏心離的學童,其平均數 都最高,其次是聚頻心離者,再其次是聚疏心繫者,而聚頻心繫者平均 數最低。

最後,研究者再就 F 值達顯著的部分以 Scheffe’e 法進行事後比較。

從表 4-2-6 得知,「正向關係」及其內涵中的「合作/利社會行為」、「遊戲 /聯合活動」「信任/尊重」「親密/依附」等分量表,均顯示出母子互動關 係為「聚頻心繫」、「聚頻心離」的學童,其平均數分別與「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的學童有顯著差異,且前兩者的得分皆顯著高於後兩者。

另外在「負向關係」及其內涵中的「衝突/攻擊」「競爭/嫉妒」與「敵意 /防衛」等分量表則顯示出─母子互動關係為「聚疏心離」的學童,其平 均數顯著高於「聚頻心繫」、「聚疏心繫」者,且「聚頻心離」者亦顯著 高於「聚頻心繫」者。而在「支配/指使」的向度上,則顯示出「聚頻心 離」、「聚疏心離」者,其得分顯著高於「聚頻心繫」的學童。

綜合所述,本研究結果支持研究假設 2-3。此外從結果顯示出─母子 互動關係屬於「聚頻心繫」型者,在「正向關係」與其內涵中的分量表 之得分均是最高的,而「聚疏心離」型者卻最低;至於在「負向關係」

與其各內涵的分量表中,「聚疏心離」型者其得分都最高,而以「聚頻心 繫」型者最低。

(22)

第四章 研究結果 表 4-2-5 不同母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平均數與標準差

分量表名稱 家庭結構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正向關係

合作/利社會行為

遊戲/聯合活動

信任/尊重

親密/依附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236 117 116 381 850 236 117 116 381 850 236 117 116 381 850 236 117 116 381 850 236 117 116 381 850

85.94 84.70 74.98 73.37 78.64 21.56 21.28 18.53 18.29 19.64 22.15 22.07 19.56 19.10 20.42 21.15 20.41 18.78 18.06 19.34 21.08 20.94 18.11 17.93 19.24

10.83 11.13 14.80 14.39 14.35 3.13 3.18 4.32 4.18 4.10 3.27 3.33 4.33 4.27 4.15 3.28 3.22 4.18 3.86 3.91 3.27 3.26 4.04 4.15 4.08

負向關係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236 117 116

38.30 44.18 40.21

11.01 11.87 12.25

(23)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支配/指使

衝突/攻擊

競爭/嫉妒

敵意/防衛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381 850 236 117 116 381 850 236 117 116 381 850 236 117 116 381 850 236 117 116 381 850

45.07 42.41 10.04 10.92 10.11 11.31 10.74 9.06 10.26 9.78 10.88 10.14 10.24 11.74 10.67 11.88 11.24 8.96 10.74 9.65 11.16 10.28

12.80 12.47 3.43 3.27 3.49 3.50 3.49 3.26

3.67 3.57 3.77 3.67 3.96 4.28 4.33 4.29 4.26 3.35 3.56 3.65 3.90 3.79

同儕互動關係總量表 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 聚疏心繫 聚疏心離

全體

236 117 116 381 850

167.31 160.06 154.57 148.01 155.92

17.74 19.38 22.56 21.79 22.06

(24)

第四章 研究結果 表 4-2-6 不同母子互動關係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

(N=850)

分量表名稱 Wilk’s Λ F 值 事後比較

正向關係

合作/利社會行為

遊戲/聯合活動

信任/尊重

親密/依附

.790***

56.079***

46.621***

38.892***

38.822***

44.924***

聚頻心繫>聚疏心離 聚頻心繫>聚疏心繫 聚頻心離>聚疏心離 聚頻心離>聚疏心繫

聚頻心繫>聚疏心離 聚頻心繫>聚疏心繫 聚頻心離>聚疏心離 聚頻心離>聚疏心繫

聚頻心繫>聚疏心離 聚頻心繫>聚疏心繫 聚頻心離>聚疏心離 聚頻心離>聚疏心繫

聚頻心繫>聚疏心離 聚頻心繫>聚疏心繫 聚頻心離>聚疏心離 聚頻心離>聚疏心繫

聚頻心繫>聚疏心離 聚頻心繫>聚疏心繫 聚頻心離>聚疏心離 聚頻心離>聚疏心繫

(25)

第四章 研究結果

負向關係

支配/指使

衝突/攻擊

競爭/嫉妒

敵意/防衛

17.643***

7.740***

12.908***

8.706***

19.103***

聚頻心離>聚頻心繫 聚疏心離>聚頻心繫 聚疏心離>聚疏心繫

聚頻心離>聚頻心繫 聚疏心離>聚頻心繫 聚疏心離>聚疏心繫

聚頻心離>聚頻心繫 聚疏心離>聚頻心繫 聚疏心離>聚疏心繫

聚頻心離>聚頻心繫 聚疏心離>聚頻心繫

聚頻心離>聚頻心繫 聚疏心離>聚頻心繫 聚疏心離>聚疏心繫 註 *** p<.001

(26)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三節 國小學童的情緒智力與同儕互動關係 之差異分析

為瞭解國小學童的情緒智力對其同儕互動關係的影響,研究者乃以 情緒智力為自變項,將學童的情緒智力總分依平均數上、下各一個標準 差區分成「高分組」與「低分組」,其中高分組的得分介於 132 分~158 分之間,低分組的得分介於 106 分~131 分之間。兩組區分好後,再以同 儕互動關係為依變項,採用單因子多變項變異數分析,據此探討不同情 緒智力組別的國小學童,其同儕互動關係是否有差異,以考驗研究假設 三。本節除了列出不同程度的情緒智力組別的國小學童,在「國小學童 同儕互動關係量表」得分之平均數、標準差與 t 檢定的結果外, 還將呈 現出變異數分析與事後比較的結果。

在本節的內容中,表 4-3-1 為不同的情緒智力組別的國小學童其同儕 互動關係之平均數與標準差。表 4-3-2 則為不同情緒智力組別的國小學童 其同儕互動關係變異數分析摘要表。首先,從表 4-3-2 可得知,Λ值 為.759,達.001 顯著水準,顯示情緒智力組別不同的國小學童,其同儕互 動關係具有顯著差異。其次從表 4-3-1 可看出:就情緒智力總量表而言,

情緒智力屬於「高分組」的學童,其平均數高於「低分組」的學童。

之後研究者再就同儕互動關係各分量表進行單變量 F 考驗,結果顯 示:在「正向關係」與「負向關係」上,情緒智力組別不同的國小學童 之 F 值皆達.001 的顯著水準(F(1,587) =162.212,p<.001;F(1,587)=

18.171,p<.001),表示不同情緒智力組別的國小學童,在這兩個向度上 具有顯著差異。不僅如此,t 考驗的結果亦顯示出高分組與低分組間具有 顯著差異。對照表 4-3-1,可知在「正向關係」上,情緒智力為「高分組」

的學童,其平均高於「低分組」的學童;但在「負向關係」方面,情緒

(27)

第四章 研究結果

智力屬於「低分組」的學童,其平均則高於「高分組」的學童。

此外,就同儕互動關係各分量表的結果來看,在「正向關係」的內 涵中,「合作/利社會行為」、「遊戲/聯合活動」、「信任/尊重」、「親密/依附 均呈現出情緒智力為高分組與低分組的國小學童,其平均數皆達顯著差 異 ( F(1,587)=122.975 , p < .001 ; F(1,587)=82.927 , p < .001 ; F(1,587)=96.633,p<.001;F(1,587)=113.823,p<.001),而 t 值的結果也 呈現高、低分組在這些分量表上都達顯著差異,參照表 4-3-1,可知高分 組的得分皆高於低分組。

其次,就「負向關係」的內涵而言,「支配/指使」、「衝突/攻擊」、「

爭/嫉妒」與「敵意/防衛」等分量表亦顯示出情緒智力為高分組與低分組

的 國 小 學 童 , 其 平 均 數 均 達 顯 著 差 異 ( F(1,587)=6.738, p < .01 ; F(1,587)=24.103,p<.001;F(1,587)=5.330,p<.05;F(1,587)=18.304,p

<.001),而 t 值的結果也呈現高分組與低分組達顯著差異,參照表 4-3-1,

可知低分組的得分皆高於高分組。

綜合所述,本研究結果支持研究假設三。此外從結果顯示出─情緒 智力屬於「高分組」的國小學童,在同儕互動關係的「正向關係」及其 所包含的各分量表中,其得分皆顯著高於「低分組」的學童;而情緒智 力屬於低分組者,在「負向關係」及其所涵蓋的各分量表中,其得分皆 顯著高於高分組的學童。

(28)

第四章 研究結果 表 4-3-1 不同情緒智力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平均數、標準差與 t 值

分量表名稱 組別 人數 平均數 標準差 t 值

正向關係

合作/利社會行為

遊戲/聯合活動

信任/尊重

親密/依附

負向關係

支配/指使

衝突/攻擊

競爭/嫉妒

敵意/防衛

高分組 低分組 全體 高分組 低分組 全體 高分組 低分組 全體 高分組 低分組 全體 高分組 低分組 全體 高分組 低分組 全體 高分組 低分組 全體 高分組 低分組 全體 高分組 低分組 全體 高分組

324 265 589 324 265 589 324 265 589 324 265 589 324 265 589 324 265 589 324 265 589 324 265 589 324 265 589 324

84.10 73.16 79.18 21.14 18.24 19.84 21.86 19.23 20.68 20.53 18.02 19.40 20.57 17.67 19.26 41.43 45.66 43.33 10.79 11.52 11.12 9.73 11.15 10.37 11.09 11.89 11.45 9.81

9.42 11.43 11.71 2.90 3.44 3.47 2.92 4.08 3.73 2.98 3.21 3.33 3.22 3.36 3.58 11.45 12.62 12.17 3.39 3.45 3.43 3.18 3.84 3.56 4.22 4.20 4.22 3.56

12.494***

10.901***

8.815***

9.830***

10.669***

-4.222***

-2.596**

-4.817***

-2.309*

-4.278***

(29)

第四章 研究結果 低分組

全體

265 589

11.09 10.39

3.64 3.65

同儕互動關係總量表 高分組

低分組 全體

324 265 589

162.49 147.08 155.56

15.87 19.54 19.20

10.348***

註 *p<.05 ** p<.01 *** p<.001

表 4-3-2 不同情緒智力的國小學童同儕互動關係之變異數分析摘要表(N=589)

分量表名稱 Wilk’s Λ F 值 附註

正向關係

合作/利社會行為

遊戲/聯合活動

信任/尊重

親密/依附

負向關係

支配/指使

衝突/攻擊

競爭/嫉妒

敵意/防衛

.759***

162.212***

122.975***

82.927***

96.633***

113.823***

18.171***

6.738**

24.103***

5.330*

18.304***

高分組>低分組

高分組>低分組

高分組>低分組

高分組>低分組

高分組>低分組

高分組<低分組

高分組<低分組

高分組<低分組

高分組<低分組

高分組<低分組 註 *p<.05 ** p<.01 *** p<.001

(30)

第四章 研究結果

第四節 國小學童的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 係、情緒智力對其整體同儕互動關

係之迴歸分析

本研究欲探討國小學童之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對整 體同儕互動關係的預測情形,乃分別以兩種類別的家庭結構、兩種向度 的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的七項內涵為預測變項,以同儕互動關係總 分為效標變項,採用多元逐步迴歸分析來考驗研究假設 4-1。

在進行逐步迴歸分析之前,乃先針對預測變項中的「家庭結構」與

「親子互動關係」做調整,將其轉換為虛擬變項(dummy variable),以 0、1 來表示之。此外,根據本章第一節的研究結果,男童與女童之同儕 互動關係有顯著差異,故在進行整體逐步迴歸分析的同時,亦以不同性 別的國小學童之同儕互動關係為效標變項,分別進行多元逐步迴歸分 析,據此考驗研究假設 4-2、4-3。茲將結果分述如下:

一、國小學童之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對其整 體同儕互動關係的預測情形

為探討國小學童之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情緒智力對其整體同 儕互動關係之迴歸預測情形,本研究乃以家庭結構的「雙親家庭」、「單 親家庭」、親子互動關係的「父子身體互動」「父子心理互動」「母子身 體互動」「母子心理互動」、情緒智力的「認識自己的情緒」「認識自己 的情緒」、「管理自己的情緒」、「自我激勵」、「認識他人的情緒」、「回應

參考文獻

相關文件

5.派發作文時,宜嘉許同學的優秀表現,印發 佳作,於課堂上分析讚賞,鼓勵同學互相 觀摩,並將佳作上載學校網頁,加強學生

5.派發作文時,宜嘉許同學的優秀表現,印發 佳作,於課堂上分析讚賞,鼓勵同學互相 觀摩,並將佳作上載學校網頁,加強學生

貼近學生生活 增加學習興趣 善用應用機會 提升表達能力 借用同儕協作 提升學習動機 豐富學習經歷

相關分析 (correlation analysis) 是分析變異數間關係的

難被說服 偏見 欠自信

•Social and Emotional Learning: Fostering Children’s Whole-person

比較不同 文化、藝 術家、時 代的形式 選擇與表 現角度的 關係 辨識不同. 文化、藝 術家、時 代的形式 選擇有何

3.同儕討論 同儕討論 同儕討論 同儕討論, , ,刺激想像 , 刺激想像 刺激想像 刺激想像 4.意念撞擊 意念撞擊 意念撞擊 意念撞擊, , ,創意無限 , 創意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