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電台知名講古人王孟壽,邀曾先枝、蛇茂哥三人合股,從苗栗三星製藥廠批「保 力盛」,主治腰骨酸痛。招集桃、竹一帶共十二位藝人,由王孟壽安排戲齣,將 每日在住處事先錄製好的採茶戲齣拿到在花蓮電台播放,然後到花蓮港鳳林、吉 安一帶客籍聚落賣藥。後來從頭份聘請一位中醫師免費看診做為標榜,以吸引聽 眾買藥。153

三、跑江湖賣藝的演出方式

跑江湖賣藝的行業自古已有,以各式雜技百戲的樣貌呈現,也是三腳採茶戲 在台灣的演出類型之一,糾集數人組成一個包含藝人及樂師的小團體,即在城鄉 小鎮之間進行賣藝,日治時期文獻多以「打採茶」稱呼。日治時期已有演唱山歌、

勸世文招攬村民買藥的小型賣藝團,例如,知名客家民謠藝人賴碧霞(1932-)在 七、八歲時,即在竹東慈惠宮見過說唱藝人蘇萬松一個人以小提琴演奏〈平板〉,

唱勸世文,招攬村民買蛔蟲藥。稍長之後,也參與阿玉旦、黃永生等三腳採茶藝 人的賣藥團,演三腳採茶戲。154

這類的小規模的賣藥團體,在戰後仍然存在,而且有江湖門派之分,許多三 腳採茶藝人以賣藥跑江湖為業。但由於改良採茶戲班在戰後五年內大為興盛,亦 吸納許多三腳採茶藝人,投入大戲班習藝,改演大戲。如,阿玉旦(黃莊玉妹)曾 搭「泰山」、「勝春園」、「永光園」。阿生丑(黃永生)加入「勝春園」。羅勤英、羅 石枝、小丁(林十妹)加入「竹勝園」等。然而,1960 年代內台沒落,大多數內台 戲班散班,改良採茶藝人釋出到外台,適逢地方性廣播電台及調頻電台的紛紛設 立,藥商看準廣播電台的宣傳效益,遂以當時客籍觀眾喜愛民謠、採茶的心理,

聘請藝人廣告藥品,戲班藝人投身電台以及跑江湖賣藥者一時大量增加。

(一)、客籍地區的三大門派

民間的跑江湖團體依照「江湖」規範及行規,依地域或籍貫而有門派之分,

153 參見:蘇秀婷〈講棚頭、聽笑科:曾先枝的人生故事〉,頁 186-188。

154 參見:鄭榮興、蘇秀婷、陳怡君《賴碧霞民歌藝術》台中:文建會文化資產總管理處籌備處,

20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以跑江湖為業者,如有「門派」的護持,在做生意時,遇同門派或其他門派者,

大多依師父輩的結拜關係,互稱師兄弟,故能依江湖行規而受到庇護,甚至合作 做場,利益均沾。倘未加入任何門派者,往往會受到排擠,只能在市集的冷僻所 在做生意。桃、竹、苗地區的跑江湖門派,大抵有三:

第一、華西街吳大朝派(大刀派)。三腳採茶藝人黃永生(阿生丑)、曾先枝屬之。

第二、楊梅莊茂山派。三腳採茶藝人羅滕珍屬之。

第三、中壢張永昌派。擅長魔術、賣眼藥的目阿連屬之。

入行需行拜師禮,拜祖師爺神農氏,傳說中神農氏嚐百草、濟世救苦。跑江 湖藝人分「文」、「武」,演採茶、變魔術即屬「文場」,打拳頭屬「武場」。1960 年代由內台釋出的採茶班藝人,僅有少數有拜過師,例如,黃永生、曾先枝拜吳 大朝派的陳火添為師。未拜過師的藝人亦可依附有師承者,一同「做場」,亦可 受到門派的屏障。

(二)、演出型制

1、 一人場:通常一人背著藥品、日用品,挨家挨戶販售者,行話稱「進斗」,毋 須表演。另,在市集上進行一人表演者,行話稱「孤枝場」,日治時期知名講 唱藝人蘇萬松屬之,據說他擅長編勸世文,常在歌裡編入詬罵日本人的唱詞,

以一首〈平板〉及一支小提琴走遍客籍聚落。

2、 二人場:通常為夫妻、父女的組合,一人扮丑、一人扮旦,演出時,一人拉 弦,另一人兼打鑼鈔。演出內容以民謠小調,或三腳採茶戲。例如,曾先枝、

賴海銀夫婦,常演《送金釵》、《打海棠》等齣目。師承東勢角的黃阿城父女,

常演《送郎》、《綁傘尾》等齣目。155

3、 多人場:三人以上至十數人的賣藥團,例如,老輩三腳採茶藝人卓青雲、莊 木桂、阿婉旦、羅滕珍等即能演小齣文戲,《孟姜女》、《仙伯英台》。有些賣

155 同註 100,參見蘇秀婷〈講棚頭、聽笑科:曾先枝的人生故事〉,頁 18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藥團會取班名,兼演外台戲。例如,1960 年左右楊梅人羅滕珍曾成立「飛龍 堂」賣藥團,該班亦能演外台戲。156曾先枝與許秀榮合股的賣藥團,人數亦 達十多人,在旺季時常為「連進興」等戲班調工,1968 年兩人乾脆合股成立

「永昌」歌劇團。這類能兼演內、外台戲的賣藥團,其組成成員通常多為大 戲藝人,團內只有三腳採茶戲藝人則無法兼演大戲。157

(三)、賣藥與演出搭配

藝人演採茶戲的目的是為了廣告藥品、促成觀眾購買藥品,因此演出與廣 告、促銷有一套固定的公式可依循,參與賣藥的藝人必須能靈活掌握現場氣氛及 觀眾心理,先演一段戲,吸引觀眾入座,把握觀眾看戲入迷之際,暫停戲齣來廣 告藥品、促成購買,待買氣暫歇。再演一段戲,邀請新的觀眾入場看戲。跑江湖 賣藥的演出程序大致如下:158

招徠觀眾(喊花)→ 演一段戲(端花) →賣藥(結子)

1、 透過音響演唱山歌、演奏客家八音,以鑼鼓聲響告知鄰近居民賣藥團已到,

吸引觀眾駐足,行話為「喊花」。

2、 人潮聚攏之後,負責廣告藥品的藝人(行話稱為「子頭」)開始自我介紹,說 明來意。之後由演員(行話稱為「花頭」)演出一段正戲。當戲齣演得很精彩,

觀眾目不轉睛時,行話稱為「花很鬧」,意指花開正盛,觀眾已經入迷,不會 輕易離場。

3、 演員利用高潮迭起的劇情及精湛演技將觀眾留在現場,行話稱「端花」、「兜 花」。

4、 適時中斷戲齣,由「子頭」廣告藥品,說明藥效、提供見證。「花頭」進入人 群中鼓動觀眾掏錢購買。這一段廣告、促銷藥品的過程,行話稱為「結子」。

156 2006 年 1 月 8 日,訪傅明乃。

157同註100,參見蘇秀婷〈講棚頭、聽笑科:曾先枝的人生故事〉,頁 204。

158 參見:鄭榮興《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研究》(苗栗:慶美園文教基金會,2001),頁 112-113。

此外,另於2010 年 4 月 24 日,訪曾先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 倘買氣不錯,待買氣暫歇,遂接下去演未完的劇情。進行第二回合的「喊花」、

「端花」、「結子」。再次鼓動尚未購買的觀眾。

6、 倘買氣不好,肇因於「花頭」演出不精采,或「子頭」廣告不夠有說服力,

現場購買氣氛零零落落,甚至有觀眾已離席,行話稱為「花崩」。則需趕緊由

「花頭」演出更精彩的戲來「端花」,將人氣再度聚攏,才能繼續賣藥。

以上的演出程序,一個晚上大致有二次「結子」的機會,賣藥團必須把握兩次結 子,將藥品售出,重點在於「花頭」的演出夠不夠精彩,以及「子頭」的演講能 否讓觀眾掏出錢來購買。在戲齣表演上,二、三人的編制,大致多演三腳採茶戲 齣,在賣藥場如遇到其他有師承關係的賣藥藝人,也會相約一同做場,稱為「合 場」,演出時,一組人做一場,各做各的戲齣,各賣各的藥,將所得收益合併計 算。將該總收益分成兩等份,其中一份給提供藥品者,另一份由大家(包含帶藥 者)均分。159

倘若演員人數較多,則可以演出改良戲齣,一晚上兩次「端花」的機會,將 戲齣分為兩段演完。如果戲齣較長,該地居民的購買力強,亦可能待上數日,將 戲齣分為二、三日演完,則以連續劇的方式進行。賣藥場的演出,並不著戲服,

即使演出改良戲,亦只簡單妝扮,穿著鳳仙裝、水褲等,主要以採茶唱腔及故事 劇情做為演出重點。

四、廣播採茶戲的戲齣類型

賣藥場的演出大抵採「落地掃」的方式,也就是「不上棚」做戲,演員穿著 便服,在演出前臨時決定的地點,除地為場,安排演出區及觀眾席,準備演出工 具,以簡單的演員及樂師編制即上場演出。在民間稱為「耍把戲」、「撮把戲」。 客籍地區的三腳採茶戲即以此種型態存在。

(一)、賣藥團的三腳採茶戲齣

159 同註 158,鄭榮興《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研究》,頁 114-11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960 年代前,內台改良採茶戲班尚未沒落,內台藝人即有少數遊移在戲台 與賣藥場之間討生活,例如,人稱「阿生丑」的黃永生(約1916-1960 年代),本 身既屬華西街「大刀派」的門徒,拜陳火添為師,亦搭「勝春園」內台班,演改 良採茶戲。1951 年帶領勝春園年輕演員曾先枝(1932-)投入大刀派,曾先枝在內台 戲界逐漸蕭條時,於 1957 年投入賣藥場。160

而賣藥場本來即存在的三腳採茶藝人,藉著親屬、師承或地域關係的組成,

以小型編制各別演出,組成夫妻檔、父女檔二、三人;或結合二個團體以上組成 五、六人或七、八人的中型團體,來應付人潮較密集的聚落。例如,戰後卓青雲 (丑)與其子莊木桂(拉弦)、阿雲旦(卓青雲的小妾)、阿婉旦等三腳採茶藝人組成一 個賣藥團。這類原本即存在於農村社會或小型市鎮中的賣藝團體,依附著常民的 日常作息與生活步調來進行小型交易。一般而言,賣藥團都在人潮密集的市集「做 場」,例如,竹東市場、楊梅市場等,以兩人一組的編制,唱山歌、打採茶,兼 賣藥。市集人潮雖然多,但人群熙來攘往,流動性大,比較不耐久坐,演出內容 通常以三腳採茶戲齣或山歌民謠來吸引人群。在 1950 年代,莊木桂、阿雲旦、

阿婉旦等人仍以「張三郎賣茶」的戲齣做為主要的表演內容。

民間的三腳採茶戲演出,有許多類型,有些將張三郎賣茶故事,依劇情先後 串演而下,有的則挑段落來演。曾先枝提到:「卓蘭的黃阿城與其女兒兩人,賣 藥時唱『賣茶郎』一整連,上午演一整個早上,中午回家吃飯,第二天又接著演 下去。演的內容包括採茶、賣茶、綁傘尾、賣茶郎子歸、陳仕雲、盤茶盤堵。專 門兩人對唱,也會演『小齣』。專做『正路』,很少做阿乃姑。」161指黃阿城父 女通常演「張三郎賣茶」故事系列。

演出哪些段落,視演員的專長與喜好。有些演員習慣演《送郎》、《綁傘尾》

等張三郎賣茶故事劇,年輕演員習慣演較活潑、挑情的《送金釵》、《打海棠》等 相褒戲。而且,依照賣藥場的師承門派而為的合作關係,兩組人可能「合場」演 出,以你演一場,賣藥;換我演一場、賣藥,如此輪流演出。162因此,觀眾看到

160 同註 100,參見蘇秀婷〈講棚頭、聽笑科:曾先枝的人生故事〉,頁 177。

160 同註 100,參見蘇秀婷〈講棚頭、聽笑科:曾先枝的人生故事〉,頁 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