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戲多出自四平、亂彈背景的講戲人,其他劇目則視該戲班講戲人背景及其依據而 定。這類歷史戲劇目劇中武行、花臉、老生戲份重,乃採茶戲三腳班所不能勝任,

必須援用大戲劇種的表演及行當藝術。此類劇目進入改良採茶戲班之後,有的戲 班仍全依大戲方式來演;有的口白改為客語,大抵唱腔仍使用大戲唱腔;有些則 三小行當可改唱採茶等,演出方式不一而足,視戲班的演員背景、組成而定。雖 然題材來自歷史演義,講戲者、教戲者均來自大戲劇種,整體而論,這類劇目當 屬來自大戲劇種,其表演範式是以大戲(外江、四平、亂彈)為其標準和依據,則 毋庸置疑。

(二)、神怪武俠

內台時期的神怪武俠題材受電影的影響頗深,1920 年代以來上海、香港等 地逐漸興起的神怪武俠電影熱潮,伴隨電影中的武打、特效的聲光效果,採茶戲、

歌仔戲也紛紛從電影改編為戲曲,或仿電影中的武俠題材自編新劇目。其劇情往 往雜揉武俠、神怪,或歷史劇裡摻入神怪,主要表演特色在於內台的武打、機關 布景、電光特效以及連鎖劇127的置入,在表演上的炫奇效果與午戲殊為不同。

1940 年代以來,改良採茶戲班的夜戲相當盛行神怪武俠戲,劇目來源大多 撿自歌仔戲班,或者藝人參考電影改編而成。1928 年鄭正秋編劇、張石川導演,

取材自平江不肖生的長篇小說《江湖奇俠傳》,拍攝成武俠電影《火燒紅蓮寺》,

造成轟動,三年內連拍十八部,並掀起中國一陣「火燒片」熱潮,海派京劇亦上 演《火燒紅蓮寺》連台京劇。1957 年香港重拍該劇,由王天林導演、凌雲編劇,

改以廈門語發音,當年拍了「上集」、「續集」,1959 年再拍「三集」、「四集」。

隨著廈門片輸入台灣,128歌仔戲、改良採茶戲班也紛紛上演「火燒劇」,其中《火

127 連環電影,亦稱「連鎖劇」,乃 1928 年由桃園人林登波組成的江雲社歌仔戲班仿東京風行的 連鎖劇,而事先將戲曲中不易表現的場景或動作製作電影,如戰爭、洪水、江上、水上、火災、

仙洞、空中、水中等大場面。以舞台與銀幕連接演的戲,叫「連鎖劇」。同註18,呂訴上《臺灣 電影戲劇史》,頁5。

128 《火燒青龍寺》(暨南影片公司,1929)、《火燒百花台》(上下集,天一公司,1929)、《火燒劍 峰寨》(錫藩影片公司,1929)、《火燒九龍山》(大中華百合公司,1929)、《火燒九曲樓》(上下集,

友聯公司,1930 年)、《火燒平陽城》(連續七集,昌明影片公司,1929)、《火燒七星樓》(連續六 集,復旦影片公司,1930)、《火燒白雀寺》(暨南公司,1930)、《火燒靈隱寺》、《火燒韓家莊》、《火 燒白蓮庵》等。參見陳墨《中國武俠電影史》(台北:風雲時代,2006),頁 6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燒紅蓮寺》是各個戲班競相上演的戲齣。例如,留台京班藝人江玉寶之女江碧珍 (1939-),十多歲搭「明興社」即演過《火燒紅蓮寺》中的小孩一角。該劇乃由基 隆「得勝社」改編為歌仔戲,「明興社」再撿回,改演採茶戲。129當時,尚有龍 潭「勝春園」導演蔡梅發從河洛班撿來這齣,由黃秀滿演出女主角紅姑。另,1960 年代「三義園」代表作《火燒玉鴛鴦》,乃班主王撾的弟婦蓮招撿自盧春蓮的「勝 蓮社」,王阿撾為該齣戲的演出請知名台語片導演柯基明拍攝「連環電影」插入 其中,拍攝地點位於苗栗公館鄉五穀廟前。130另,1950 年代,十五歲的四平藝 人陳玉平(阿狗,1935-1994),於苗栗公館遠光園採茶班搭班時,曾到河洛戲班撿

《火燒平陽山》一齣。131

火燒系列帶起武旦戲風潮,同時期,怪貓、彩燕、天狗之類以武旦為主角的 戲競相上演。平鎮勝美園演《玉面雙怪貓》頗受歡迎,班內兩位年輕武旦演大貓、

小貓,其中一位張玉梅(うめ),潮州人,武戲吃重,演員年輕漂亮,某次在台中 樂舞台舉行的戲劇比賽,演《雙怪貓》,獲客家班、河洛班冠軍。132

「金龍」導演黃天敏撿自「拱樂社」導演陳守敬編的《金銀天狗》,改名為

《黑馬救美人》,劇裡亦有一名武藝高強的覆面女俠天狗,由其妻陳玉鳳飾演,

黃天敏演妖道。1958 年左右,黃天敏曾為銅鑼「新樂社」講《怪鷹五彩燕》,撿 自陳守敬,也是一齣武旦居多的戲。133新樂社團主劉德水的外孫女葉玉妹搭河 洛班時,撿歌仔戲導演陳清海講戲的《白鶯哥》,劇內有白鶯哥、孔雀、蝴蝶、鴛 鴦四個旦,劇演妖婦孔雀和苦旦白鶯哥爭奪小生的四角戀情。這齣戲攜回新樂社,在電 光、變景幫襯下,亦相當熱鬧精彩。

黃天敏撿「勝春蓮」的《雙合明珠寶劍》,內容述及奸臣之子調戲民女,為 老生之子所救,不料打死奸臣之子,而引起風波。劇中小生與奸臣的對手戲相當

129 2006 年 9 月 7 日,訪江碧珍。江碧珍乃「鴻福班」留台藝人江玉寶之女,母黃菊妹出自「招 順社」歌仔戲班,兄王慶芳習亂彈戲,後搭採茶戲班。

130 1950 年代「三義園」團主王撾請柯基明製作多支連鎖劇,運用於許多武俠神怪劇目。95 年 9 月7 日,訪江碧珍。

131 2007 年 7 月 27 日,訪劉玉鶯。據劉玉鶯說,丈夫陳玉平十五歲即在遠光園講戲,該班為公 館人曾新才所成立,其子曾承圖擅演包公。當時常到河洛班撿戲,撿這齣《火燒平陽山》還差一 點被打。

132 2007 年 7 月 11 日,訪曾東成。

133 2007 年 2 月 23 日,訪黃天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精彩,奸臣次子心地善良,不忍陷害小生,每每害奸臣吃鱉。這齣戲在「新永光」

歌劇團很賣座。

除了神怪武俠之外,另有一類由歷史戲敷衍而成的武俠神怪劇,也大多來自 電影。內台時期王慶芳於老新興亂彈戲班編演改良戲《五鳳朝金龍》、《五猴大破 美人樓》、《大破五龍陣》、《江湖四大劍》、《怪鷹五彩鳳》、《楊家將破天門陣》、《刺 馬》、《夜戰天山》等,大多參考當時上演的粵語戲曲電影,134其中不乏來自1950 年代香港電影公司製作的薛家將、楊家將故事,或清朝時事劇為題材的電影。135 部分影片由具戲曲背景的演員于素秋、蕭芳芳、陳寶珠等飾演,武打也有戲曲套 式的影子,更吸引戲班演員加以改編。

1950 年代左右改良採茶戲有關武俠神怪類型劇目大量累積,與戰後武俠電 影的風行有直接關係,古裝電影所運用的武打、特效及玄奇的情節引人入勝。改 良採茶戲班透過撿戲、編戲、聘導演講戲等種種管道,吸收這類劇目在夜戲演出,

運用布景、機關、電光、聲響等各類技術,營造出聲光特效,向電影特效借鏡,

以娛觀眾耳目。同時,在老戲的訓練背景下,武戲功底紮實的改良採茶戲班演員,

也藉由這類武俠劇類的演出,得在日間古路戲重視生行、淨行的武打劇類之外,

於夜戲中透過武俠戲中的女俠、妖婦等各式女性角色的武打場面,開拓班內色藝 雙全的武旦的曝光機會。

此外,本土編創的胡撇仔歌仔戲,透過黃天敏等導演撿戲進入改良採茶戲 班,相當盛行於夜戲,戲中特重劇中小生、武生行當的劇情安排,在採茶戲以三 花、苦旦為本的行當表演藝術之外,強化了其他行當的表演,在內台採茶戲班也 形成特出的劇類。實則,上述這幾類劇目的引入、改編與演出實踐,在某程度上 可視為改良採茶戲參與、回應與融入當時整體娛樂環境的行動:來自電影、歌仔 戲的素材及表演方式均援為己用,讓外來表演元素在原本改良採茶戲的架構下衝 撞、調適。在影響與效果上,除了擴展武俠神怪劇目類型之外,也藉由不同題材 類型的實踐,嚐試更多新的表演手法,在這過程中使改良採茶戲的表演及行當藝

134 同註 43,范揚坤《雙桂長春:王慶芳生命史》,頁 72-75。

135 例如,《穆桂英楊宗保大破天門陣》(1957,義友公司)、《無敵楊家將》(1961,信誼公司)、《天 門陣》(1972,國藝公司)、《刺馬》(1973,邵氏公司)等。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術更為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