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一)、小戲基礎上成立的改良戲班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日本人上山儀作在1918 年看到早期成立的改良採茶戲,以文戲演出為主,

對於武戲的演出還很粗糙。上述《台灣日日新報》於1924 年 10 月 16 日第四版 針對新竹金山面的永樂園的報導中,即有女武生駐班演出,短短數年間已有不小 進展。自改良採茶戲形成至皇民化運動之前的二十年間,戲班紛紛成立,其間的 成長是在短時間內,從三腳班擴大為二、三十人乃至更大的戲班規模,為應付內 台商業演出所需的表演元素以及戲齣,都必須在短時間內齊備。其演進的路徑值 得觀察,目前對於日治時期的資料所知不多,但仍能從少數老輩藝人口中獲得吉 星片羽的田野資料,與日治時期的文獻做一對照,以勾勒出當時戲班活動的可能 狀態,並據此觀察劇目的累積方式。

由日治時期文獻資料,與目前累積的田野資料兩相參照,至少可以歸納出三 種劇目累積方式:(一)小戲基礎上成立的改良戲班。(二)、大戲班吸收小戲劇目。

(三)、中國戲班的留台藝人攜入海派京劇。

(一)、小戲基礎上成立的改良戲班

日治時期原本以三腳採茶戲為基礎,在商業劇場興起後,集資成立改良戲班 者,目前所知有1922 年成立的大湖「小美園」,本為三腳採茶戲班,聘請大戲演 員教戲之後改演京劇、採茶戲。此外,1920 年代卓青雲的「霓雲社」、1930 年代 莊茂山的「新永樂社」的經營者均為三腳採茶藝人。

其中,卓青雲乃前輩藝人何阿文(1858-1921)的學生之一。據音樂研究者陳雨 璋研究來推估,卓青雲生於光緒十六(1890)年,習丑角。26其子莊木桂,外號土 生,擔任三腳採茶戲班的後場樂師,長年從事賣藥撮把戲工作。據曾與莊木桂合 作賣藥的採茶戲藝人曾先枝口述,他曾聽莊木桂說卓青雲在日治時期成立大戲 班,後來不賺錢就收起來,戰後大抵仍以打三腳採茶戲賣藥維生。27

昭和二(1927)年由台灣總督府文教局社會課出版的《臺灣に於ける支那演劇 及臺灣演劇調》表列「各州廳別演劇一覽表」,詳列臺北州、新竹州、臺中州、

26 參見:陳雨璋,「台灣客家三腳採茶戲—賣茶郎之研究」(未刊) ,師大音樂研究所碩士論文,

1985,頁16。

27 2010 年 6 月 5 日,訪問曾先枝。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高雄州、花蓮港廳、澎湖廳等地的戲班資料,錄有卓青雲擔任負責人的「霓雲社」

及其演出劇目之相關消息:

【表1-1-2】「各州廳別演劇一覽表」新竹州「霓雲社」條

團名 種類別 代表者氏名 藝題 延日數

霓雲社 歌仔戲 新竹新竹街 卓青雲

姑換嫂、思釵、捧茶 一八○

表中卓青雲在1920年代成立的「霓雲社」被定位為「歌仔戲」,其劇目有《姑換 嫂》、《思釵》、《捧茶》,均為小戲。若與上述楊佈光抄錄的劇目,再與上表 相互參照,卓青雲所成立的「霓雲社」又被稱為屬「歌仔戲」的大戲班,可推論 這個戲班可能兼演小戲與改良戲。上表齣目中,《捧茶》客語為「扛茶」,應為 三腳採茶戲《扛茶》或《拋茶》,與另一齣《糶酒》齣均為請客人喝茶、演唱山 歌小調為故事表演內容。《思釵》、《姑換嫂》則屬於亂彈戲中的小戲。28基於 卓青雲為三腳採茶藝人的背景,以及劇目上與三腳採茶戲的關聯性,應可肯定「霓 雲社」屬於改良採茶戲班,或由於亦在閩南聚語講閩語,能演亂彈小戲,而被稱 為歌仔戲班。

「霓雲社」常演劇目中出現亂彈小戲,也可觀察到1920年代的改良採茶戲班 開始借引亂彈戲齣,雖已進入商業戲園,但仍以小規模方式進行交流,並累積其 劇目。29筆者在〈採茶戲金龜記劇目研究—兼論採茶戲與亂彈戲的交流、借引〉

一文中對於卓青雲「霓雲社」在日治時期的演出活動,有三點推論:30

其一、由「霓雲社」負責人卓青雲為三腳採茶藝人的背景來看,可推想當時三腳 採茶藝人嚐試將草台小班轉化為改良戲班,以進入商業劇場活動。

其二、「霓雲社」項下列出的劇目均為小戲,加上卓青雲三腳採茶藝人的背景,

28其中,《姑換嫂》又稱《碧玉釧》是亂彈戲的三小戲,出自明代史槃所著《櫻桃記》傳奇。

29 參見:范揚坤,〈文獻中所見的客家採茶戲史眼與分別的一個初步探討〉,輯入《苗栗縣客 家戲曲發展史》(苗栗市:苗栗縣立文化中心,1999),頁24。

30 蘇秀婷,〈採茶戲金龜記劇目研究—兼論採茶戲與亂彈戲的交流、借引〉《台灣音樂研究》

10(2010,6):81-10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可推想「霓雲社」較擅長演出小戲,大戲的演出或許還在蘊釀,未盡成熟。

其三、「霓雲社」除了有三腳採茶藝人外,亦應有亂彈戲藝人搭班,才能解釋兩 劇種的劇目並存的現象。不同劇種的藝人彼此交流、學習與合作,使劇目交 流與技藝學習成為可能。

1985年音樂學者楊佈光《客家民謠之研究》一書,錄有卓青雲提供採茶戲抄 本內容,包括了三腳採茶戲及改良戲的齣目。所錄三腳採茶戲齣目有《上山採 茶》、《嬌妻送茶郎》、《糶酒》、《勸郎怪姐》、《酒女送情郎》、《五更歌》、

《苦力娘》、《茶郎回家》(陳仕雲)、《接哥》、《盤賭》。改良戲劇目則有《水 蛙記》、《繡球記》、《白羅衣》、《風吹記》、《田子珍》、《騙母救弟》、

《台北案》、《奪寶衣》、《文武狀元》、《金錢記》、《弓鞋記》、《義方教 子》等十二齣。31

所錄改良戲之中,《水蛙記》乃《喜門環》;《繡球記》乃梁四珍、趙玉鄰 故事,亦為客家說唱「傳仔」常見題材;《風吹記》乃包公案《血手印》,又名

《林招德賣水》;《義方教子》改編自《李亞仙》;《台北案》乃周成過台灣故 事;《奪寶衣》則為包公以寶衣救人故事;《田子珍》為真假包公故事。從劇情 大要可觀察到卓青雲所錄「改良戲」多為文戲,題材以民間故事為主,部分來自 說唱系統的「傳仔」文本,均不含袍甲武戲。包公案的劇目其演員包括花臉行當 的包公以及王朝、馬漢,內容則又以文戲為主,佔了三齣。這批劇目應為早期改 良採茶戲的演出劇目,擴張三腳採茶戲原本的行當、技藝,而能勝任演出的大戲 劇目。

除「霓雲社」之外,1930年代楊梅人莊茂山經營的「新永樂園」亦為改良採 茶戲班,據《台南新報》報導,該團在中壢街中壢座、新埔街新埔座開演,均受 好評,團中苦旦秀英尤受歡迎,獲贈賞金頗多。32楊梅人莊茂山乃知名的賣藥藝 人,曾在地方上樹立「楊梅茂山派」的江湖派別,並傳下羅滕珍、徐阿盼等人。

與華西街吳大朝、中壢張永昌並列跑江湖賣藝的三大門派,是客籍地區跑江湖常

31 參見:楊佈光《客家民謠之研究》(台北:樂韻出版社,1985),頁 193-212。

32 參見:「楊梅,戲劇好評」,刊載於《台南新報》 1936.02.16 第八版 第 12256 號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見的三大派別。33跑江湖分為文、武,文場通常是打採茶、變魔術,武場則為打 拳頭、武術。莊茂山屬於打採茶類型,成立的戲班「新永樂園」也應是在小戲基 礎上,演出改良採茶戲的戲班。活動地域也在中壢街、新埔街等客籍居民集中之 地,與莊茂山跑江湖賣藥的熟悉地緣有其關聯性。

(二)、大戲班吸收小戲劇目

日治時期的採茶戲班改良過程,另有一條路徑是外台大戲班為了進入商業內 台,而改唱採茶戲,因而必須吸收採茶小戲齣目、唱腔及表演。例如,從苗栗人 陳李石成立的數個不同劇種的戲班,從文獻、田野中可以知悉他在日治時期至少 成立過永福軒班(亂彈)、永興社女班、不詳班名的採茶戲班。陳李石為苗栗西山 人,34生卒年代不詳,在現年九十多歲的藝人口中尚可得知此人,目前得知他經 營戲班的時間約於1917-1936年之間。

據筆者訪問苗栗「玉美園」採茶戲班團主徐城妹(1916-)述及:「李石仔,苗 栗西山人,1925年左右曾經營一個採茶班,以演古路戲為主。」35徐城妹之父徐 鳳奎(1881-1949)人稱「採茶鳳」,客家三腳採茶戲的丑角、弦師,曾提供三腳採 茶戲的曲簿給李石仔成立採茶班,亦受邀擔任該班的後場弦師。該班在外台搭棚 演戲,專演古路戲,客家聚落的外台戲仍以亂彈戲、四平戲為主,較可能的狀況 是陳李石是在外台大戲班的基礎之上,吸收客籍藝人的專長,嚐試「成立」或「轉 型」為改良採茶戲班,以進入商業戲園演出賣戲。而客籍藝人的加入,在外台戲 可「兼唱」採茶唱腔,「兼演」採茶劇目,以吸引更多觀眾。

陳李石的戲班有不少客籍藝人曾搭班習藝,例如,三腳採茶藝人何阿文的兒 子何明順、36苗栗八音藝人陳慶松的弟弟張慶光等。37而且大多有三腳採茶戲背

33 2001 年 11 月 24 日,筆者訪問曾先枝。曾先枝屬於華西街吳大朝門派,拜陳火添為師。

34 苗栗西山,今苗栗市福麗里。另據陳運棟訪談何明順,則說陳李石是苗栗麻園人,今苗栗市 勝利里、恭敬里一帶。

35 2006 年 7 月 28 日,訪問徐城妹。徐城妹,採茶戲藝人劉玉森、劉玉進之母。

36 何阿文的三男何明順(1903-1960),於15歲(1917年)時入苗栗戲頭家陳李石的戲班學戲,並於 1927年與陳李石的養女陳大妹結婚,婚後則出班,改入苗栗「中明園」採茶班。參見:陳運棟〈從 九腔十八調談到何阿文〉,收入《客家民間文學藝術研討會論文集》,2003。頁48-55。

37 張慶光(1917-1983)在二十歲時,參加陳李石的客家採茶劇團,負責伴奏及前場丑角。參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景,何明順即戲界熟悉的何火生,張慶光亦擅長丑角。這些本來已為三腳採茶的 藝人、弦師,進入大戲班之後,擔負的重要任務是應付觀眾對於採茶戲演出的需 求,包括戲齣、音樂、唱段等。相對的,這個大戲班原有的劇目,有部分也可能 轉化為改良採茶戲來演出,無形中擴張改良採茶戲的戲齣數量。

在「各州廳別演劇一覽表」所列戲班中,陳李石曾經成立「永福軒」班,屬 於亂彈戲班,1924年《台南新報》曾有一則的社會新聞事件,指出「永福軒」戲 班在「屏東戲園」演出時,有徐運妹、吳有妹兩姊妹為追求戲班小生阿隆而隨班 而行,爭風吃醋、引人側目之事。38可見,這個亂彈戲班曾在戲園演出。

【表1-1-3】「各州廳別演劇一覽表」新竹州「永福軒班」條

團名 種類別 代表者氏名 藝題 延日數

團名 種類別 代表者氏名 藝題 延日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