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略或建立外交互動機制,都是本章的研究重點。因此,本章將首先分析中亞地 區對中共的地緣戰略意涵,並於第二節提出中共於該地區涉及哪些大國的地緣 佈局,接著第三節說明中共於中亞的地緣策略與實際作為,最後再介紹中亞周 邊各國有何回應和舉措。透過這些問題之釐清,本章力求完整檢視中共陸權周 邊外交之案例全貌。

第一節 中亞對中共的地緣戰略意涵

後冷戰時期,兩極體系的崩解為中共改善周邊國家關係帶來新契機;由於 中共是亞太地區的重要大國,其周邊環境的走向與形塑都需有利於經濟發展與 國家安全。2 在此之下,由於地理位置的緊鄰、權力填補的需求,中共自然也 與中亞各國產生不同於冷戰時期的地緣政治格局。另一方面,中亞地區不論是 戰略地位或能源儲量等都具相當重要之地位,而使大國於該地區相互競爭,並 試圖透過掌握該地區的外交主導權以擴大自身影響力、維護國家利益。因此,

中亞不僅牽動中共的戰略地位、軍事安全與經濟發展,也是中共地緣政治的陸 權取向中最關鍵的地帶,使中共不得不重視該地區並形成需要有所策略作為之 條件。所以,本節將歸納為歐亞大陸戰略要道、國家安全屏障和經濟能源利益 三個層面來闡釋中亞對中共的地緣戰略意涵,進而分析理解中共於中亞努力拓 展外交關係之具體目標。

一、歐亞大陸的戰略要道

「中亞」,廣泛地被用以指稱亞洲大陸的中央地帶。在地理位置上,中亞以 東接壤中共的西北區域,西臨歐亞最大的封閉內陸水體裏海(Caspian Sea),南 邊為伊朗和阿富汗,北邊則以俄羅斯為鄰。當前,在此區域中,一般認定的國 家有:哈薩克(Kazakhstan)、吉爾吉斯(Kyrgyzstan)、塔吉克(Tajikistan)、

2 許志嘉,「中國新睦鄰外交政策:戰略意涵與作為」,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8 卷第 3 期(2007 年7 月),頁 5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土庫曼(Turkmenistan)和烏茲別克(Uzbekistan),在冷戰後統稱為「中亞五 國」(如圖3-1),而真正與中共具邊界接壤的則是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

中亞的地理位置和條件,是其在國際地緣政治研究中被加以關注的原因之一。

在Mackinder 的陸權論裡,中亞處於歐亞大陸的中心,乃是兵家必爭之地;布 里辛斯基(Brzezinski)在分析歐亞戰略大棋盤時也強調,此廣闊區域位於歐亞 中央平原南側,是政治上紊亂卻能源豐富的區域,對西方及東方的歐亞大陸國 家都十分重要。3

3-1 中亞五國與裏海的位置分佈

資料來源:Wikipedia,“Travel Map of Central Asia,”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a/a3/Central_Asia.svg>,檢索日期:2020 年 4 月 23 日。

歷史上,中亞是「古絲綢之路」出了中共國境後最先穿過的區域。現今,

以地緣政治理論的角度來看,中亞位居歐亞內陸腹地,處於歐亞大陸的連結點 和戰略接合部,是陸權地緣戰略的心臟地帶(如圖3-2);除此之外,又有兩條

3 林添貴譯,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著,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新北:立緒文 化,2014 年),頁 40-4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橫貫歐亞大陸,東接太平洋、西至大西洋的亞歐大陸橋(Eurasian Land

Bridge)貫通,4 而兩條路線更使中亞成為連接東西交通的走廊(如圖 3-3)。5 因此,作為中共和中東、歐洲地區的中介點,中亞已是大國勢力東進西出、南 來北往的必經要地。總而言之,中亞處亞洲大陸的中心位置,加上其地域遼 闊、地貌複雜的地理條件,不僅形成重要的地緣戰略通道,更因富藏天然氣、

石油等自然資源,而被中共認為是極具發展潛力的周邊區域。

3-2 中亞地處歐亞大陸心臟地帶示意圖

資料來源:Maps of World,“Central Asia: Political Map,”

<https://www.mapsofworld.com/asia/regions/central-asia-map.html>,檢索日期:2020 年 4 月 23 日。

4 歐亞大陸當前有兩條洲際大陸橋,一是西伯利亞大陸橋,也稱為「亞歐第一大陸橋」。此條大 陸橋東起俄羅斯東部的海參崴(符拉迪沃斯托克港口),西至荷蘭鹿特丹,建成至今已有百餘年 歷史。二是新亞歐大陸橋,也稱為「第二亞歐大陸橋」。這條大陸橋開通於1992 年,其路線東 起中共江蘇的連雲港,通過隴海蘭新鐵路,從新疆阿拉山口出境,穿越中亞地區,連接俄羅 斯、德國等歐洲國家,終點於鹿特丹。詳細內容參閱「專家稱中國需投入數百億構建第三亞歐 大陸橋」,中國日報,2009 年 6 月 18 日,https://www.chinadaily.com.cn/zgzx/oydlq_3/2009-06/18/content_8297873.htm,查閱時間:2020/04/23。

5 葉自成主編,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年),頁 363-36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3-3 兩條亞歐大陸橋途經中亞地區之路線圖

資料來源:

「第三亞歐大陸橋 昆明通荷蘭將橫貫 21 國」,中國評論新聞網,2007 年 10 月 27 日,

<http://hk.crntt.com/doc/1004/7/9/2/100479266.html?coluid=7&kindid=0&docid=100479266>

因此,中亞的地理環境是中共與其發展地緣關係的基礎,也是中共與中亞 各國進行經貿合作的地利優勢。對中共而言,與資源豐富的鄰近地區建立政治 關係,才能進而獲取經濟發展所需的物質條件。所以,憑藉地緣上之有利位 置,中亞對中共地緣政治的戰略意涵具有相當深厚且重要的作用。

二、中共國家安全屏障

中亞也是中共國家安全的屏障。中亞對中共國家安全的意義與作用,本處 依地緣政治的圖像分成「兩道防線」和「三項目標」(如圖3-4)。在安全防線的 部份,一是中共與中亞的邊界線;二是中亞與中東地區的邊境。而針對安全目 標,首先是中共境內西北地區的穩定與安全,防止自中亞滲入宗教極端主義勢 力與少數民族分裂主義對國家安全造成威脅;接著是中共與中亞的邊界地區,

涉及上述勢力對中共西北區域進行境內外之串聯與支應,以及確保能源運輸要 道的暢通;最後則是中亞也作為阻絕來自中東地區軍事安全威脅與地緣擴散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緩衝地帶。因此,從這兩道防線、三項目標的戰略思考而言,中亞都是中共維 護內陸及邊界等國家地緣安全相當重要的存在。

3-4 中亞對中共國家安全的「兩道防線」和「三項目標」示意圖

資料來源:底圖擷取自 Google 衛星地圖,其餘為作者自行繪製。

(一)中共西北新疆地區的穩定

當今,世界上許多地區性衝突、宗教極端主義事件、大宗毒品走私或國際 恐怖主義活動皆發生在中共周邊地區,特別是位於內陸的中亞地區。6 這樣的 情況可追溯至冷戰後隨中亞各國紛紛獨立,在脫離俄國直接控制與影響後所產 生的地緣政治較量、能源開採與利用、民族之間的糾紛、宗教極端勢力及國際 恐怖活動等對地緣安全形勢之影響。對中共而言,新疆維吾爾族的分裂勢力往 往受中亞民兵組織所影響,透過互相貫通與牽連而助長其欲從中共分離出去,

尋求建立獨立的「東突厥斯坦國」之情緒。如近年中共領導人一再強調,必須 和俄國、中亞國家共同打擊「三股勢力」、毒品走私和跨國犯罪,7 而此安全目

6 秦宣仁,「善鄰方能固國—新世紀發展同俄國及中亞國家關係的思考」,國際貿易(北京),

2001 年第 1 期,頁 4。

7 三股勢力指的是「宗教極端勢力」、「民族分裂勢力」和「國際恐怖勢力」。詳細內容參閱「習 近平促中亞鄰國協調打擊「三股勢力」」,BBC 中文網,2014 年 9 月 13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標和任務也是中共與中亞國家之間建立安全合作機制最重要的初衷。

所以,宗教極端主義與少數民族分裂主義是中共新疆地區的最大隱患,其 對於社會秩序與經濟發展,甚至是統治穩定都產生嚴重的安全挑戰與威脅。因 而,中亞對中共國家安全的首要意涵在於,若能妥善處理與中亞的外交關係,

形成有利於中共境內維穩的周邊環境,則更能保障新疆地區穩定的社經秩序和 政治統治,以達到鞏固國家安全之目標。

(二)中共和中亞國家的邊界安全

中共本身的地緣安全環境本就較為複雜,其地理形勢背陸面海,並與諸多 鄰國接壤。就傳統安全領域,中亞國家中的哈薩克、塔吉克和吉爾吉斯與中共 擁有長達3300 公里的共同邊界,兩者等於在地理上連成一體,加上部份邊界處 在平坦內陸,彼此之間並無巨大的天然屏障,故加強共同邊界地區的軍事信任 與合作,維護中亞的穩定與和平,無疑對中共西北邊疆的國防安全,甚至是國 家穩定意義重大。

除軍事意涵外,邊界地區的穩定也將確保中共的運輸安全。當前,中共與 中亞國家具有公路、鐵路、航空等交通運輸的往來,排除航空運輸的非陸性,

保持公路和鐵路暢行無阻,也是中共國家安全另一重大利益。如前述,中亞處 於東西交通來往的必經要地,也提供中共向西通往歐洲的陸路走廊;此外,該 連接帶更是中共與中亞、中東和歐洲各國進行貿易交流、能源與物資運輸的重 要通道。8 而自中共改革開放和冷戰結束後,其經濟的對外貿易需求不斷增 強,也相當依賴與歐亞各國的經貿關係;因而,維護中共與中亞地區之間的邊 界安全,確保運輸線的暢通,對中共來說,更具實質的地緣戰略意義。

https://www.bbc.com/zhongwen/trad/world/2014/09/140913_china_sco_asia_xinjiang,查閱時間:

2020/04/24。

8 艾合買提.馬木提,「我國在中亞地區的安全利益分析及其對策」,新疆大學學報(哲學.人 文社會科學版),第34 卷第 4 期(2006 年 7 月),頁 10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阻絕中東地區軍事力量的地緣擴散

除了確保西部社會穩定,以及因地理相鄰而與中亞具有地緣特性,在從事 經貿往來、打擊極端和分裂勢力、防治毒品走私與跨境犯罪等合作具有必要性 和便利性外,該地區也作為中共相當重要的軍事安全緩衝地帶。尤其自2001 年 美國的911 事件爆發後,更徹底改變美國的中亞政策。實際上,在 1991 年蘇聯 解體中亞各國紛紛獨立後,直到911 事件爆發前的這段期間,美國主要著眼於 中亞的長期轉型,並以維護其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促進中亞國家民主

除了確保西部社會穩定,以及因地理相鄰而與中亞具有地緣特性,在從事 經貿往來、打擊極端和分裂勢力、防治毒品走私與跨境犯罪等合作具有必要性 和便利性外,該地區也作為中共相當重要的軍事安全緩衝地帶。尤其自2001 年 美國的911 事件爆發後,更徹底改變美國的中亞政策。實際上,在 1991 年蘇聯 解體中亞各國紛紛獨立後,直到911 事件爆發前的這段期間,美國主要著眼於 中亞的長期轉型,並以維護其國家主權、獨立和領土完整,促進中亞國家民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