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貳章 地緣政治與中共的選擇

續前章提及,冷戰後中共周邊外交須由國際格局與地緣政治兩大面向加以 探討。依此,本章欲更聚焦於國際體系中權力分配以及區域體系中地緣因素之 研究,包括其各自的樣貌與之間的連結等。因此,本章所探討之內容除涵蓋宏 觀的國際權力分配影響國家對外行為之問題邏輯,也具微觀的地緣政治理論視 角;同時,也得以據此說明中共地緣政治的特徵與選擇,為第參、肆章的實際 案例研究鋪陳基礎。

第一節 國際權力結構下的地緣因素

在國際關係理論與實踐中,現實主義的論點和取向長時間佔據主導地位,特 別是 20 世紀至冷戰結束之際,現實主義與國際關係理論之連結尤其牢固。1 相 較於另一國關理論典範—自由主義,現實主義的悲觀論更傾向以權力的競逐來解 釋國家行為,因為其描繪的是一個充滿安全與生存競爭的無情世界。如英國著名 的現實主義奠基學者卡爾(E. H. Carr)所提:「現實主義強調現存力量的不可抗 拒與現存趨勢的不可避免,並堅持認為最明智的選擇是接受,且使自己適應這些 力量和趨勢」。2 故現實主義相當能適應國際政治實踐而變化之特性,也被視為 國際關係中兼具預測與解釋的理論。

以結構現實主義為分析基礎,本章首節將以國際權力結構下之地緣因素來增 強全球—區域層次之間的理論闡釋。因此,本節的內容主要共分為兩個部份:第 一,結構現實主義的體系層次。說明結構現實主義下體系特徵與全球—區域層次 的發展;第二,全球—區域層次的連結。探討國際權力分配下各國體系實力與其 地緣策略之關係。

1 Jack Donnelly, Realism and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1-5.

2 E. H. Carr, The Twenty Years' Crisis, 1919-1939: An Introduction to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London: Papermac, 1995, New ed.), p. 10.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結構現實主義的體系層次

(一)單層次的國際體系觀

傳統現實主義(又稱古典現實主義,Classical Realism)的發展,得益於國際 關係領域卡爾和摩根索(Morgenthau)等學者的貢獻。其以各自著述批評了自由 主義,為現實主義在國際政治研究中朝學科化發展奠定思路,並逐漸成為社會科 學的獨立領域。3 在傳統現實主義之上,被譽為現實主義大師的華爾茲(Waltz)

於1970 年代末創建了結構現實主義(Structural Realism)。有別於傳統現實主義,

結構現實主義並未假設大國因權力意志而具侵略性;相反的,其假定國家最終目 標為求取生存,故追求安全是最優先的考慮。4 因此,在結構現實主義的理論中,

強調國家追求權力僅是生存的手段,而非最終目的。

除此之外,結構現實主義係以體系層次來分析國家對外行動,也因而開啟日 後國關學界對於國際權力結構的研究。5 論體系層次,結構現實主義是首先將

「系統」與「結構」的概念帶入國際政治研究的理論。它認為,一個系統是由一 個結構及若干彼此互動的構成員所組成;若將系統看成一個整體,結構的輪廓即 跟著浮現出來。6 簡言之,結構現實主義即是將國際政治視為一個獨立的體系,

並以體系層次來研究權力結構與國家行為之關係。

從其本體論的說法可以理解現實主義不論傳統或結構都具有一種全球性、單 層次國際體系之觀念,並將國家當成國際政治中的主要行為體,而後者則更強調 國家對外行為是受到體系結構的外部環境制約,而非內部屬性之影響。7 單層次 國際體系的分析特徵在於,以結構現實主義分析構成員(國家)行為時,主張體

3 Stefano Guzzini, Realism i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and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Economy: The continuing story of a death foretold (London; New York: Routledge, 1998), pp. 15-31.

4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W. W. Norton & Company, 2001), pp. 19-20.

5 Barry Buzan and Richard Little, International Systems in World History: Remaking the Study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0), pp. 33-43.

6 胡祖慶譯,Kenneth N. Waltz 著,國際政治體系理論解析(臺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89 年),頁102。

7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pp. 17-1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系結構塑造其外交政策,摒棄對於如領導人、國內制度、意識形態、國家間的互 動等個人和國家層次的考慮,也形成奉靜態、單一的全球體系結構為唯一自變項,

以此忽略區域和其他可能對國家行為產生影響之動態關係。

(二)「區域」體系的出現

冷戰期間,Waltz 的結構派論點由於奠基兩極體系上而獨執國關理論之牛耳。

結構派從體系層次出發,強調體系的結構性壓力對國家行為的影響。8 不過,其 也並非一直穩居優勢。如上所述,Waltz 的論點僅依國際體系與權力結構解釋國 家對外行動,這也使其曾於1980 年代遭一些學者批判為過於簡化、抽象且缺乏 轉化邏輯的理論。9 1980 年代末,隨冷戰戲劇化的終結,現實主義更因無法在事 前提出適當的解釋與預測,並在事後無法有效呼應國際環境的發展而面臨挑戰;

其後,結構現實主義的論說與思維日漸黯然失色。10 直到攻勢派學者米爾斯海默

(John J. Mearsheimer)的論點出現,才使結構派重返舞台,並變得更加完整和具 體化。

1990 年代後,Mearsheimer 對於結構現實主義的修正與調整,對比先前 Waltz 的論點,學界普遍將其細分為攻勢現實主義(Offensive Realism)和守勢現實主 義(Defensive Realism)。可想而知,屬攻勢派的 Mearsheimer 即認定國際政治無 政府狀態下每個國家都將尋求機會來攫取權力,欲損人以利己,國家註定相互衝 突;但Waltz 則不認為國際體系會鼓勵國家以侵略行動來奪取權力,其強調無政 府狀態將使國家採取防禦措施,並促使其維持而非打破權力平衡。如施韋勒

(Randall L. Schweller)所描述,Waltz 的學說存在一種「對現狀的偏好」(status

8 張登及,「地緣因素與新現實主義—以冷戰後中美地緣競逐為例」,政治學報,第 45 期(2008 年6 月),頁 103。

9 Robert O. Keohane,“Realism, Neorealism, and the Study of World Politics,”in Robert O. Keohane ed., Neorealism and Its Critics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86), pp. 1-26; John G.

Ruggie,“Continuity and Transformation in the World Polity: Toward a Neorealist Synthesis,”ibid., pp. 131-157.

10 Brian C. Schmidt,“Realism as tragedy,”Review of International Studies, Vol. 30, No. 3 (July 2004), pp. 427-438;鄭端耀,「國際關係攻勢與守勢現實主義理論爭辯之評析」,問題與研究,

第42 卷第 2 期(2003 年 3、4 月),頁 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quo bias)。11

雖 攻 勢 派 和 守 勢 派 在 「 國 家 需 要 多 少 權 力 」 的 問 題 上 分 道 揚 鑣 , 但 Mearsheimer 對於結構現實主義的調整,基本上未脫離 Waltz 的原始框架,只是 比起來仍更顯尖銳、突出且具體。攻勢現實主義是第一個將區域層次的地緣因素 引進抽象國際關係領域之理論。12 斯耐德(Glenn H. Snyder)也表明,Mearsheimer 對結構現實主義最大的貢獻就是提出「地緣因素」,13 使原本單層次的國際體系 能夠引進區域視角,形成全球—區域雙層體系的概念,企圖彌補先前Waltz 僅靠 全球層次打天下而未能詳盡詮釋國家行為之缺憾。14

故「區域」體系的出現,是本文得以在體系結構的框架下找尋地緣政治闡釋 一國周邊外交決策與行動的直接聯繫,也是Waltz 的論說未能觸及之處(見圖 2-1)。然而,雖 Mearsheimer 在其書中提出諸多地理要素與國家力量之具體分析並 非本節所關注之內容,但攻勢現實主義採用全球—區域的雙層體系,並找回地理 因素對國際關係的影響,足以作為本文相當關鍵之理論連結。

11 Randall L. Schweller,“Neorealism’s Status‐Quo Bias: What Security Dilemma?”Security Studies, Vol. 5, No. 3 (Spring 1996), pp. 90-121.

12 張登及認為 Mearsheimer 不僅是第一個將地緣因素引進國際關係理論的學者,且他的攻勢現 實主義在哲學與方法層次上皆比Waltz 更傾向實證主義。詳細內容參閱張登及,「地緣因素與新 現實主義—以冷戰後中美地緣競逐為例」,政治學報,第45 期(2008 年 6 月),頁 104-105。

13 Glenn H. Snyder,“Mearsheimer’s World—Offensive Realism and the Struggle for Security,”

International Security, Vol. 27, No. 1 (Summer 2002), pp. 149-173.

14 Waltz 也在其書中〈國際事務的處理〉一章中點出區域性的問題,其強調在不同結構中各國 所考慮的問題也有所不同。例如在多極體系中,各國所考慮的問題多是地區性的;而在兩極體 系中,兩強的考慮都是全球性的。所以,對冷戰時期的美蘇而言,任何地區的問題都是全球性 問題的一環。詳細內容參閱Kenneth N.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New York:

McGraw-Hill, 1979), pp. 195-19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2-1 Waltz 與 Mearsheimer 之理論邏輯簡圖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繪製。

二、全球與區域層次之連結

(一)體系實力的定義與要素

權力,是國際政治的貨幣,國家為之爭鬥。15

現實主義中,權力是國際關係至關重要的因素。Morgenthau 認為人生而具 有「權力慾望」(will to power),以追求權力支配國家思維,所以,人性被視為 國家進行生存競爭的主因。16 換言之,國際政治中的主要驅動力是體系中各國 的內在權力意志,它將使國家爭奪霸權。另方面,Waltz 也同樣重視權力,但更 強調權力的工具性,即權力用以達到國家安全目標的功用,在此之下,權力僅 是手段而非目的。由此可見,在Morgenthau 的理論中,人性是安全競爭的深層 原因;而在Waltz 的理論中,國際政治無政府狀態下各國為求生存自保才是競

15 John J. Mearsheimer,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p. 12.

16 Hans J. Mor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53), pp. 13-20.

在Morgenthau 和 Waltz 之上,Mearsheimer 承襲其基本假定又進一步具體 化權力的要素與內涵。20 權力是國際政治的核心,但 Mearsheimer 認為對於權

17 Kenneth N.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p. 114-116.

18 Wendt 提出,物質主義認為社會是物質力量的本質和組織是最基本的事實。而在物質主義的 論述中,至少會出現五種物質因素:人性、自然資源、地理、生產性力量及軍事力量。

Morgenthau 則強調以這些要素形成一國得以控制他國之力量。詳細內容參閱 Alexander Wendt, Social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99), pp. 22-24;

Hans J. Morgenthau, Politics Among Nations: the Struggle for Power and Peace, pp. 73-95.

19 Waltz 認為,將權力等同控制是不符合政治現實的,權力僅是影響他國改變行為的原因之 一,而非唯一;並不是一國擁有足夠權力就能為所欲為,進而控制他國。詳細內容參閱 Kenneth N. Waltz,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 pp. 191-193.

20 學者秦亞青表示,Mearsheimer 的現實主義意識超過了以往的現實主義,但基本承接並結合 了Morgenthau 的權力論和 Waltz 的結構論,其提出兩個命題:一、權力是大國政治的根本,大

20 學者秦亞青表示,Mearsheimer 的現實主義意識超過了以往的現實主義,但基本承接並結合 了Morgenthau 的權力論和 Waltz 的結構論,其提出兩個命題:一、權力是大國政治的根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