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家的政治局勢也日漸穩定,美國更視中亞為促進其經濟和能源安全利益的重要 區域。實際上,在911 事件發生前的兩、三年,美國即為了要立足中亞、獲取 油源之戰略考量而拉攏烏茲別克,使烏國之政治立場傾向美國。而在911 事件 後,挾軍事力量進駐中亞的美國,更進一步結合不同層面以影響中亞的政治意 識形態和能源經濟利益。故於中俄之外,美國也由於中亞的資源利益而走上該 區域地緣角力的舞台,而且比起前兩者,美國更有雄厚的資金和成熟的技術條 件等具體優勢來加以競爭。美國大量參與中亞的資源開發,不斷加深對中亞國 家之影響力,並希望能控制裏海能源之開採與通道走向,進而分享甚至取代中 俄於中亞能源經濟之戰略利益。

第三節 中共於中亞地區的實際策略與作為

前文論述中亞對中共的地緣戰略意涵,以及美俄等大國勢力於中亞的地緣 考量與影響因素後;在此,本文則要以一節之篇幅來探討中共於中亞的實際策 略與作為,以理解其陸權周邊外交之實踐。如前所述,後冷戰時期,中共的國 家戰略以經濟發展為重心,因而需要穩定的周邊環境以相輔相成。而中亞作為 中共西北的重要鄰疆,其價值除鞏固中共周邊安全外,能帶來的外交地利之便 和能源經濟利益也是引起中共興趣並有所作為的原因。再者,由於國際權力結 構的改變,蘇聯的解體使中亞不再是俄國的衛星地區,權力分配的結果也讓中 共更可積極地發展與中亞各國的外交互動關係,進而促進自身國家安全與戰略 利益。

因此,中共在進行周邊外交策略思考上,清楚認知中亞的地緣政治攸關其 國家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及周邊外交等重要面向。在經貿層面,若 與中亞各國展開經貿合作與交流,有助於帶動西部地區的發展。在外交互動層 面,若能與中亞建立睦鄰友好的關係,則不僅可以互助以抑制「三股勢力」,穩 定邊疆地區秩序,也可進一步獲取重要的戰略石油資源,並在地緣空間上突破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美國在歐亞內陸的圍堵,從而擴展在中亞的地緣戰略空間。55

所以,為了達成此些目標,中共需要有更多對策與實際行動。對照俄國在 中亞的地緣戰略安排來看,其在政治、軍事和經濟各層面皆有相應的佈局。包 括在政治上,成立「獨立國家國協」;軍事上,組成「集體安全條約組織」;經 濟上,則有「歐亞經濟聯盟」的規劃。有此參考,本節也依「政治外交」、「經 濟交流」與「軍事安全」等三大面向為分析類別,提出中共對於中亞心臟地帶 的地緣策略和外交互動關係幾乎圍繞在「建立周邊外交機制」、「推展國家經濟 戰略」和「促進能源合作關係」的佈局之中。雖筆者在此將中共於中亞之實際 策略與作為加以區分,但其中的地緣內涵卻也彼此緊密交織。

一、建立周邊外交機制

自中共推行改革開放後,外交與安全思維均產生變化。中共開始致力於思 考自身於國際上的定位與發展方向,積極尋求加入區域和國際體系,多方參與 國際組織與事務。56 而隨著中共國力持續增長,「大國外交」的色彩也日趨凸 顯。因此,冷戰後多邊主義的盛行,加上外交是內政的延續,當鄧小平為周邊 外交基本方針定調後,中共自1990 年代以來也採取具體措施,除使周邊外交關 係日漸正常化,也進一步建立周邊互動機制,實踐多邊外交的戰略選擇。

然而,睦鄰外交成為後鄧時期中共外交工作的重點方向。在此基礎上,中 共對中亞也奉行「與鄰為善、與鄰為伴」之周邊外交政策。一方面,在毗鄰邊 界的領土內維持穩定,確保人民的安全和經濟福利;另方面,透過睦鄰友好關 係來促進周邊的和平與穩定。57 1994 年 4 月,時任國務院總理李鵬對中亞四國 進行正式訪問,並首次公開闡述中共對中亞國家的四項基本政策和六點主張,

55 余苺苺,「911 後中共在中亞的戰略選擇」,展望與探索,第 1 卷第 8 期(2003 年 8 月),頁 14。

56 邱坤玄,「中國在周邊地區的多邊外交理論與實踐」,遠景基金會季刊,第 11 卷第 4 期

(2010 年 10 月),頁 1-2。

57 Ramakant Dwivedi,“China’s Central Asia Policy in Recent Times,”China and Eurasia Forum Quarterly, Vol. 4, No. 4 (November 2006), pp. 140-14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8 同時也解決中共和哈薩克、吉爾吉斯的邊界問題之協議。59 2004 年,胡錦濤 在對烏茲別克議會演講時表示,願意與中亞國家「深化睦鄰友好,增進政治互 信;加強安全協作,維護地區穩定;堅持互惠互利,推進務實合作;擴大文化 交流,鞏固傳統友誼」。60 因此,推動與中亞國家的密切高層往來,完善各領 域的合作機制,也作為中共對中亞推展周邊外交關係的重要途徑。

(一)上海合作組織

1.

「上海五國」會晤機制

「上海五國」會晤機制是上海合作組織(Shanghai Cooperation

Organization,以下簡稱上合組織)的發展基礎,也是中共與俄國、哈薩克、吉 爾吉斯和塔吉克等中亞三國為加強邊境地區的信任和裁軍所發展形成的多邊合 作機制。爬梳冷戰後之歷史發展,當心臟地帶於權力真空的狀態和進程中,隨 著俄國和中亞各國推動國家發展之需求,使其與中共的國家利益出現重合,也 才趨使上海五國的匯集。

1989 年 11 月,中共與當時尚未解體的蘇聯雙方舉行關於裁減邊境地區軍 事力量和保持邊境安全的談判。1990 年 4 月,中蘇兩國簽署《關於在邊境地區 相互裁減軍事力量和加強軍事領域信任的指導原則的協議》,雙方以邊境裁軍和 加強軍事互信為初始議題,作為「上海五國」會晤機制的起點。1991 年底蘇聯 解體後,中共和與其接壤的俄國、哈薩克、吉爾吉斯和塔吉克四國所組成的聯

58 四項基本政策包括:一、堅持睦鄰友好、和平共處;二、開展互利合作、促進共同繁榮;

三、尊重各國人民的選擇、不干涉他國內政;四、尊重獨立主權、促進地區穩定。此外,李鵬 的中亞訪問之行末站,也在哈薩克阿拉木圖就與中亞的經貿關係提出六點主張:一、堅持平等 互利原則,按經濟規律辦事;二、合作形式要多樣化;三、從實際出發,充分利用當地資源;

四、改善交通運輸條件,建設新的“絲綢之路”;五、中國向中亞國家提供少量經濟援助是一 種友誼的表示;六、發展多邊合作,促進共同發展。參閱「中亞關係四項基本政策和六點主 張」,新中國外交歷程,2008 年 3 月 6 日,http://www.no1story.com/html/report/4731-1.htm,查 閱時間:2020/05/08。

59 「總理首訪:經濟貿易成主要話題」,新京報網,2013 年 5 月 20 日,

http://epaper.bjnews.com.cn/html/2013-05/20/content_433996.htm?div=-1,查閱時間:2020/05/08。

60 「胡錦濤在烏議會演講:中國致力睦鄰、安鄰、富鄰」,中國新聞網,2004 年 6 月 16 日,

http://www.chinanews.com/news/2004year/2004-06-16/26/449146.shtml,查閱時間:2020/05/08。

簽署20 週年紀念」,人民網,2017 年 4 月 24 日,http://world.people.com.cn/n1/2017/0424/c1002-29231574.html,查閱時間:2020/05/08。

62 「1997 年 4 月 24 日 中俄哈吉塔五國邊境裁軍協定簽署」,人民網,2003 年 8 月 1 日,

http://www.people.com.cn/BIG5/historic/0424/1317.html,查閱時間:2020/05/08。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議,以及舉行共同反恐演 習;同時,也有必要繼續充 實和完善「上海五國」機 制。烏茲別克總統應邀以觀 察國出席該次會晤

資料來源:作者自行彙整。63

在「上海五國」時期,擁有世界最長陸地邊界的中共已與中亞國家就邊界 問題談判、部署於邊境地區的軍事力量以及更多政治、經濟交流等事項達成協 議;同時,也使這些協議具有法律之基礎,這也是中共自冷戰後採取具體措施 謀求周邊和平的展現。如江澤民於杜尚別會晤上表示:

四年前,我們五國元首在上海掀開五國相互關係史上的新篇章。自那 時起,從上海、莫斯科、阿拉木圖、比什凱克到杜尚別,我們不僅在 實踐中逐步摸索出了一條五國睦鄰友好合作關係的健康發展之路,而 且也為國際社會尋求超越冷戰思維,探索新型國家關係、新型安全觀 和新型區域合作模式,提供了重要的經驗。……歐亞大陸是國際政治 的中心舞臺,而中俄是歐亞大陸上兩個最大的國家和聯合國安理會常 任理事國,哈、吉、塔三國位於歐亞大陸的重要地帶,我們五國保持 和發展睦鄰友好合作關係,對維護本地區乃至全球的安寧與穩定都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義。64

由此,可以理解「上海五國」會晤機制在區域合作模式的開創性,也再次

63 「《中華人民共和國、哈薩克斯坦共和國、吉爾吉斯共和國、俄羅斯聯邦和塔吉克斯坦共和國 阿 拉 木 圖 聯 合 聲 明 》」, 中 華 人 民 共 和 國 外 交 部 ,2001 年 5 月 31 日 , https://www.fmprc.gov.cn/web/gjhdq_676201/gj_676203/yz_676205/1206_676500/1207_676512/t111 42.shtml; 余 建 華 ,「 上 海 五 國 — 冷 戰 後 新 型 的 國 際 合 作 機 制 」, 東 方 新 聞 , http://china.eastday.com/epublish/big5/paper29/1/class002900024/hwz408699.htm;「 比 什 凱 克 聲 明

(1999 年 8 月 25 日)」,新浪網,2006 年 05 月 31 日,http://news.sina.com.cn/c/2006-05-31/095310022594.shtml;「中、塔、俄、哈、吉五國《杜尚別聲明》」,人民網,2000 年 07 月 05 日,http://www.people.com.cn/GB/channel1/10/20000705/131545.html。

64 「江澤民在“上海五國”元首會晤上發表講話」,人民網,2000 年 7 月 5 日,

http://people.com.cn/BIG5/channel1/10/20000705/131375.html。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證明其為冷戰後中共實踐陸權周邊外交中最重要的多邊互動機制。況且,「上海 五國」也是首次以中共境內城市為命名的機制名稱,對正處國際權力結構改變 而積極發展自身力量的中共來說,顯然意義重大。本於睦鄰友好的外交互動方 針,中共於中亞開啟政治、經濟、軍事和文化等各方面的廣泛交流,高層往來 頻繁,彼此間的理解與互信也有所提升。65 而「上海五國」不僅形成中共多邊 外交的新合作典範,更因其心臟地帶所帶來的地緣意涵與價值,對歐亞大陸的 和平穩定與政治發展也產生重要影響。

2.

上合組織之成立

1990 年代後期至 2000 年初,有「上海五國」定期會晤作為中共與中亞國 家進行外交互動的合作機制,中共基本上維持對中亞國家一定的外交影響力。

1990 年代後期至 2000 年初,有「上海五國」定期會晤作為中共與中亞國 家進行外交互動的合作機制,中共基本上維持對中亞國家一定的外交影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