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區的區位

第三章 臺中市中區的都市型態

第一節 中區的區位

區位(location)係指人文,如:社會、經濟等活動在空間上分布之位 置。韋伯(Melvin L. Webber)認為都市在作為活動位置之型態,是經由經 濟功能、社會功能與其他領域之多種活動所形成的空間分配。將區位需求 使用配置在土地上建立指導之原則與標準,係針對中、長期目標,從居民、

公司、企業機關之間交互需求、都市化與自然環境間協調等推演出來之結 果,而區位之選擇要素如下(陳明竺,2005:120):

ㄧ、對洪水及其他威脅到安全之因素的防範。

二、易遭到都市活動與都市發展破壞其生態環境之地方。

三、是一種使用與另一種使用之時間、距離與成本之關係。

四、鄰近使用的經濟、社會與環境之相容性。

五、在特定地點發展特定使用之可行性。

六、地價之型態。

七、基地之可居性。

若從地理位置來看中區之區位,臺中市共有八大行政區,其分布如下:

圖3-1 臺中市八大行政區域

其中將中區放大所屬之里別,共分為八里,如下:繼光里、綠川里、

柳川里、光復里、公園里、中華里、大墩里,以及大誠里等共八里。

臺中市中區位於臺中市區之核心部份,區域範圍東南自火車站前,向 西北至中華路,西南自民權路,向北至福音街、三民路一段、公園路,抵 自由路向東北至練武路,再轉向南,沿建國路至成功路口,沿新民街至武 德街口等範圍,總面積0.8803 平方公里,區分八里,共 236 鄰,占臺中市 總面積0.54%。至 2009 年 5 月止,中區總戶數共 8,450 戶,近二十多年來,

隨著都市發展重心轉移,人口由十二萬人,逐年銳減至今。截至2009 年 5

月止,中區總人口數雖祇有23,496 人(男 11,591 人、女 11,905 人)9,但 其人口密度卻高達每平方公里26,690.9 人。

圖3-2 中區行政區域

9 統計數字來源:臺中市戶政事務所人口統計表。檢索日期:2009 年 6 月 2 日

http://www.tccg.gov.tw/sys/SM_theme?page=455598e4

臺中市中區為臺中市市中心,且位於縱貫鐵路等重要交通運輸中心,

也因其交通位置的重要性,導致其發展成為不僅是交通樞紐,更成為為商 業重鎮,繁榮的景象永久不褪。本研究係就三個時期探討臺中市及臺中市 中區在不同時期所發展出不同的規劃,依序是:日據時期以前,也就是清 朝統治時期;日據時代;第三就是戰後的臺中市中區主要的都市變遷。臺 中市中區在日據時代甚至是更早的清朝便因其便利優越的地理位置而使 其發展成為重要市鎮,中區本身便擁有發展已久的經濟、人文、交通等面 向。日據時代依著清朝時期對臺灣的空間規劃,將臺中定位為臺灣中部的 區域核心,投入各項的都市計劃,將原有的生活型態與空間作一改變。

臺中市最早發祥之地,一為「犁頭店街」,即為今天的南屯;另一便 是「大墩街」,就是屬於今天中區的範圍,可見臺中市中區在臺中發展史 上的重要性(沈征郎,19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