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中寮鄉環境資源系統與發展背景

第四章 農村社區自主治理案例分析與實證

第一節 中寮鄉環境資源系統與發展背景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農村社區自主治理案例分析與實證

第一節 中寮鄉環境資源系統與發展背景

一、地理位置

位於南投縣中西部的中寮鄉境內多山,東以九份二山、四角山、

福盛山與國姓鄉交界;北以崁斗山、馬燐坑頭與草屯鎮為鄰;東南以 車坪崙山接水里鄉,再往南翻過集集大山就是集集鎮;而位於西南的 萬丹山隔著平林溪與包尾溪遙遙相望。錯落的丘陵地形,自古以來把 中寮鄉分成鄉親寮(即南中寮)與爽文路(即北中寮)兩大坑門,境 內野溪遍佈,主要河流─平林溪與樟平溪分據南北,一路蜿蜒西流。

多山的中寮,全鄉面積 14,665.41 公頃,境內除了平林溪、樟平 溪沖積下的狹窄溪谷平原較為平坦外,其餘都為丘陵地形與叢山峻嶺,

先天環境並不優渥,早期墾民視為窮山惡水,因此開發年代也相當晚。

除了受地形的限制不易建立對外聯絡的孔道之外,中寮鄉由於經濟力 的薄弱,在凡事以經濟需求掛帥的建設原則之下,中寮鄉對外的交通 建設亦無法受到相關單位的重視,目前僅依賴一條十公尺寛縣道(縣 139)由南投市穿過南中寮永平到集集鎮。北中寮好似一個口袋,到 鄉外的公路只有一條產業道路(投 22)連接北中寮的爽文七村與南投 市。南、北中寮則以投 17 號道路相連。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圖 4-1 中寮鄉環境基本圖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發展沿革

清初漢人從彰化越過八卦山,沿樟平溪、平林溪入墾中寮。中寮 全境原隸屬彰化縣南北投保管轄,乾隆 24 年(西元 1759 年)設南投 縣丞(位置在今南投市南投國小),職能是彰化縣副知縣,對中寮的 開發有推進之效。嘉慶年間,南北投保管下莊頭六十五,範圍廣及今 天的草屯、國姓、南投市、中寮等地,其中爽文路、龍眼林、二重溪、

撻仔灣、中寮仔、八杞仙、鄉親寮、后寮仔坑等聚落已形成庄頭,可 見中已開墾過半。清末光緒初年沈葆楨首倡開山撫番,劉銘傳繼續執 行,許多移民從南投溯平林溪,經包尾、公埔、倒樟、八杞仙、哮貓,

越過集集大山到水里坑再到埔里。而當時中路統領吳光亮派兵沿途保 護墾民,間接促使中寮全面開發。日治初期,中寮境內逐漸形成八杞 藥用植物園區

及休閒農場

巧手植物染工坊

雅石石雕園區 和興有機文化村

挑米坑休閒農園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仙、鄉親寮、龍眼林三大區域,後幾變化,演變為中寮、龍眼林兩大 區域,民國 39 年政府調整全省行政區域,實施小縣制,龍眼林、中 寮合併為中寮鄉,隸屬新設的南投縣。

三、社經發展概況

(一)人口與就業

中寮鄉的居民大多數以農業為主要經濟來源,並且是以家族自耕 經營的小農型式為主,近年來在農業收入未能隨同國內經濟成長的情 況下,加上鄉內無其他工、商就業機會,年青人力大量外流。自 1988 年底全鄉總人口數為 20,548 人,逐年遞減至 1998 年底之 18,252 人。

1999 年底發生九二一大地震,鄉內居民的住家及農園遭受嚴重的破 壞,許多居民由於生活無以為繼,乃外遷他鄉,至 2000 年 6 月,全 鄉人口降至 16,115 人,一年之間人口減少超過 10%。

中寮鄉居民總戶數 4,238 戶,其中農戶 3,611 戶,佔總戶數 85.21%,鄉總人口 16,115 人當中依賴農業生活的農戶人口數達 14,867 人,佔總人口數更高達 92.26%,可見農業發展對中寮鄉的重 要性。

(二)產業

中寮鄉鄉民多數以務農為主,經濟來源大多仰賴農業作物。工業 則以輕工業加工為主,工廠家數極少;商業活動也侷限於小型的商店 及飲食店。由於受丘陵地形及環境因素的限制,農作物以果樹為主。

早期種過竹香茅、樹薯及甘蔗,日治時期漫山遍谷的山蕉,因風味有 別於平地蕉,深得日本天皇喜愛,造就了香蕉「天國」的盛世。「日 燒燒,中寮舍,割香蕉,換日票;月笑笑,中寮舍,找查某,來攬腰」

諺語,傳神地呈現出當時蕉農的風光與驕傲。隨著六0年代台蕉受病 蟲害感染,以及東南亞國家香蕉輸日的競爭,台灣香蕉的盛世不再,

連帶影響中寮鄉的農業經濟。

經過十餘的改種經營,至七0年代中期柳丁成為新興的農作產物,

至八0年中寮鄉內滿山遍野的柳丁,重新把中寮農業推向另一高峰。

由於市場需求旺盛,鄉民們大量將土地改植同一種果樹,而為了增加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產量也大量使用農葯及化學肥料,導致土地超限使用及病蟲侵害,八 0年代中期中寮鄉柳丁的收成量及生產品質大幅下滑,柳丁盛世一夕 之間化為烏有。

雖然鄉民的農產作物不再有高經濟的價值,果樹仍然是中寮鄉的 主要經濟來源,茶葉、竹筍、香蕉、柳橙、柑橘、龍眼等為較大宗的 產業。但是在各種農產作物均無法具有令人满意的價格情形下,檳榔 樹卻挾其容易種植且不需大量人工照料採收的優勢,悄悄且快速的入 侵這片土地,成為產值佔第二大的作物47。由於檳榔樹的淺根性及密 植情,不僅快速的改變了中寮鄉連綿綠蔭的農村地景,也嚴重的破壞 了山坡丘陵地形的水土保持,再加上產量過剩價格下跌,讓中寮鄉民 再次陷於農業經濟的困境。

(三)文化與教育

地處山區的農業鄉鎮相關的文化、教育設施極為有限,全鄉僅有 兩所國民中學,分別為於人口較集中的南、北中寮。高中以上的學生 則必須到外地就讀。全鄉有十所國民小學,總共 66 班 944 名學生,

平均每班 14.3 名學生。文化設施僅有爽文村設有老人活動中心,及 永平村設有社區活動中心,但平時使用率極低。

四、社區網絡與組織

在台灣傳統農村的社區網絡與組織大致上可分為正式的組織與 非正式的社區網絡。中寮鄉的社區網絡主要是以聚落集中的村行政區 為基本單元,正式組織包括社區發展協會及農會產銷班,而非正式的 社區網絡則有以宗教寺廟為核心的社區網絡及血緣姻親關係的宗族 網絡。

(一)社區正式組織:

1.社區發展協會:目前全鄉每一村均成立一個社區發展協會,屬於社

47 檳榔產值在 2000 年佔全鄉第二大,僅次於龍眼的產值,但檳榔的種植面積卻為各種 作物之冠。依據 2000 年南投統計要覽記錄,中寮鄉總面積 14,665.4 公頃中,耕地 面積共計 8,942 公頃(旱田 8,508 公頃,佔耕地面積 95.13%,水田只有 435 公頃)。 其中檳榔種植面積 2,955 公頃,香蕉種植面積 1,336 公頃,龍眼種植面積 868 公頃,

柑桔種植面積 553 公頃,竹筍種植面積 471 公頃,造林面積僅有 30.67 公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團法人的民間組織,平常協助鄉公所辦理政策宣導及社會教育的 推動工作,有時亦向外爭取經費辦理村民服務或節慶活動。社區 發展協會設理事、監事數人,互選一理事長由其聘任總幹事總承 協會的事務,理事、監事均屬義務職,發展協會運作經費除由會 員繳交會費之外,通常並無額外經費可供支用,多數必須向政府 申請專案補助,因此組織功能並不顯著。

2.農會產銷班:為鄉農會下轄的農民組織,係為輔導農業生產及經營 技為目的自發性組織,以種植相同的作物為基礎組成生產合作團 隊,平時可以相互通報資訊或合作進行種植技術的研發,在農忙 時節更可相互支援人力進行施作或採收,因而建立了深厚的互助 基礎。

(二)社區非正式網絡:

1.以宗教寺廟為核心的社區網絡:傳統的農村社會因為生活方式與經 濟活動的同質性,在面對不可知的未來及不確定的自然環境中,

往往會在聚落的中心或重要地點會出現宗教寺廟,作為共同信仰 的對象。平時閒暇時刻在廟前的聚會活動,成為生活中重要的社 交場所。而在每年的重要寺廟慶典時,更是村中的大事,村民們 傾囊參與貢奉祀拜,除了各事陣頭的表演之外,並廣為邀宴附近 村落的親朋好友,進一步促進了各村落居民的往來感情。

2.以血緣姻親關係的宗族網絡:農村社區在常年世代定居之後,因社 交往來的範圍有限,也因此建立了綿密的姻親關係。這些姻親基 於血緣關係,在平日的往來與互助合作上更是密切。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