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制度的選擇與變遷分析

第七章 社區自主治理之制度設計與變遷

第四節 制度的選擇與變遷分析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節 制度的選擇與變遷分析

對於一羣處在充滿複雜而且不確定環境中的人,只關心他們的制度是 否是強而有力的仍然是不夠的,由於環境、技術、個人策略行為、外部政 府政策都可能會發生改變而影響制度策略的長期預期淨利潤,因此還必須 瞭影響制度變遷的變量,以及變量之間的關係,使分析人員能夠就確定的 環境結構和人們所面臨的激勵條件中,提出對制度變遷與人們行為的解答。

要分析一個制度選擇的環境,需要從人們未來的操作規則進行選擇的角度 來看問題,進行制度選擇的人們也進行操作規則的選擇,而當人們面對保 留現有規則還是改變現有規則的問題時,環境改變了,但個體沒有變,因 此在考慮操作選擇和制度選擇時,應該使用相同的個體概念,即影響個人 選擇的四個內部變量概念─預期收益、預期成本、內在規範和貼現率。使 用理性行動的這一理論,就能預言人們所選擇的策略是預期收益大於預期 成本的策略,至於是否能夠實現規則的改變,則將取決於支持變革的程度 和在制度選擇的環境中所使用的總規則。

在一個制度選擇的環境中,個人如何評價預期收益取決於個人所能得 到的有關替代規則下的收益(或損害)的流量與繼續使用現有規則所產生 的收益(或損害)的流量相比較的信息。個人如何評價預期成本取決於個 人能否得到相關信息:(1)從現有規則轉變到替代規則的前期成本

(up-front cost)(2)轉變到替代規則後的監督和執行規則的淨成本。同 樣對內在規範和貼現率的判斷也受信息影響,人們要考慮與其他相關人員 所共有的規範,考慮在特定環境以外的,他們也許可以得到的機會的範圍。

有關收益、成本、共有規範和機會的數據都總和變量64,它們影響支持或不 支持改變現規則的個人決策。

本文將以實證個案中對於建立自主治理社區共用資源的情況,分別以

64 如果下列條件存在,制度分析人員在預測個人策略時,只需確定總和變量的價值:

(1)每一個總和變量都有準確的滙總方法;(2)個人能把有關淨收益和淨成本的信息 完全而準確的轉化為預期收益和預期成本;(3)個人以直接確定的而非策略的方式行 事。不幸的是,對分析人員來說,幾乎沒有現實場景是以言三個條件,甚至其中的 一個或二個條件為特徵,可以使分析人員通過簡單計算便可求解的形式記載下來。

因此,在對政策背景進行分析時,必須抛棄總和變量而使用影響總和變量的環境變 量。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影響制度選擇的預期收益、預期成本、內部規範及貼現率有關變量,分析 這些社區在選擇制度上所呈現的變量效果,最後綜合比較對於制度選擇上 達成合作共識的難易程度。

一、影響制度選擇收益評估的變量

基本上,個人是否能意識到規則變化所產生的收益取決於:(1)

共用資源的客觀條件;(2)當前制度安排所形成的並對人們公開的信 息的類型;(3)替代方案所提出的規則。Ostrom 將上列三個影響制度 選擇收益評估的因素分成九項變量:

1.參與者人數 2.資源系統的規模

3.資源單位在時間和空間上的變動性 4.資源系統的現有條件

5.資源單位的市場條件 6.過去衝突的數量和類型 7.變量 1-6 的資訊可獲取性

8.特殊的現行規則(獨立行動的規則)

9.特別提出的規則(集體行動的規則)

依照本研究中三個案例的實際情況,可做成表 7-3 的比較。從表 7-3 有關影響制度選擇的收益變量比較不難發覺,若不考慮社群個人 偏好或利益異質性因素的影響,從社區居民或商家的角度來看,經由 集體行動來解決社區共同事務的預期收益都是明顯,這也顯示共用資 源的使用者之間相互依賴的特殊關係。例如,中寮鄉農村傳統農業發 展在面臨越來越困難的經營環境下,以集體行動的方式來集結資源、

獲取資訊或集體學習,創造產品的附加價值或複合效益,就成為當地 居民熱切關心的事。尤其在九二一地震之後,災區的重建工作與需求 得到國人的關注,中寮鄉民在外來團隊及政府的支援之下,向外舉辦 大型的地方產品行銷活動,也為地方在災後困難的經濟狀況注入不少 的活力。並且從地方集體治理產業的學習與創新過程,逐漸建立了地 方產業的合作經營模式及產業主題特色,為日後繼續發展奠立了良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的基礎。在過去的三年當中,中寮和興村及龍眼林社區經由建立共識 的協商、地方集體重建計畫的推動、集體學習、產業行銷、建立合作 經營規範與共織,目前已能自行規劃產業的推動與創新。例如,和興 村每月吸引的觀光客估計在四、五千人左右,「有機文化協會」的會 員已能推出有機蔬菜、有機餐、民宿等觀光服務產業,顯示產業轉型 的成果。

百年大鎮的社區治理在上一波委員會爭議風波平息之後,這兩年 大鎮又恢復了原有的社區治理制度,居民們大部份按時繳交管理費,

支應各項設施的定期維護費用,對居家安全的保障及環境品質的提升 都有明顯的成效。雖然政府的集體選擇規則仍然欠缺積極的違規懲罰 效果,但藉由外部管理人的柔性勸導,違規行為並沒有繼續惡化。

鶯歌陶瓷老街自從 2000 年完成了街道美化工程及停車場工程之 後,已成為北部區域最具代表性的陶瓷手工藝觀光區,這兩年的陶瓷 文化節雖然已不再以老街為活動的中心地點,卻仍然吸引大批的觀光 客來訪。陶瓷老街的店家至今仍未能真正發揮自主治理的功效,但其 過去由政府所推動的形象圈意象,仍使它成為國內商圈形象鮮明的代 表。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影響制度選擇成本評估的變量

以社區發展集體行動治理的性質而言,影響制度選擇的成本包含 了三個部份:第一個部份是規則轉換的前期成本,第二個部份是社區 共用資源的生產及維護成本65,第三個部份是監督和執行的成本。如 果規則轉換的預期成本要高於所獲得的淨收益,就沒有必要做進一步 的成本的計算,因為在這樣的情況下,即使合作規則的收益高於非合 作規則者,但由於改變規則的成本要高於可獲得的收益,佔用者仍將 保留收益低於替代規則的現行規則;在規則轉換後,則必須評估後續 的成本變化,包括所提出的對共用資源提供成本的籌措與分攤規則,

以及對共用資源提取規則的監督成本和執行成本的影響。

(一)轉換成本

轉換成本是指在考慮規則轉換的過程中投入的資源,在現行的集 體理論中有許多變量對轉換成本有重要影響。例如,轉換成本與進行 制度選擇的人數呈正相關,與利益相關者利益的異質性呈正相關,與 改變現有規則所必需的人數比例呈正相關,當改革是由內行人領導時,

轉換成本就比較低。因為轉換成本是前期成本,不太可能受參與者使 用的貼現率的影響。Ostrom 提出影響制度選擇轉換成本的變量包括:

1.決策的人數 2.利益的異質性

3.為改變規則所用的規則 4.領導者的技能和資產 5.所提出的規則

6.使用者以往的策略 7.改變規則的自主權

依照本研究三個案例的實際情況,可作成如表 7-4 的比較:

65 由於社區治理的重要關鍵即為共用資源或共用設施的生產及維護管理,其成本的負 擔對個人是否支持新制度有著密切的關係,依 Ostrom 的分類方式,生產成本應該列 於前期轉換成本中衡量資金的籌資計畫與分擔方式。本研究為突顯對制度選擇的影 響程度,乃將生產及維護成本獨立出來分析。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相關行業,但其中有專門銷售生活用品陶器、建築陶瓷及藝品陶瓷等 不同的類型業者。經營建築陶瓷業者由於顧客層較為固定,且通常需 要大批採購,因此反對老街轉為觀光休閒性質的商圈計畫,尤其老街 改為徒步區對他們顧客搬運物品造成極大的困擾,最後只好遷移營業 地點。另外,同樣經營藝品陶瓷的業者亦有不同的利益異質性,走大 眾化藝品客層的業者對老街觀光化最為支持,但對專門經營高價位或 藝術品陶瓷業者,則對老街觀光化之後,一般休閒型觀光客大增,反 而讓專門收藏陶瓷藝品者減少而大為苦惱。

社區發展及自主治理並不是單一賽局,在居民對社區共同事務的 治理過程中,會隨著社會經濟環境、居民需求及政府政策等因素的變 化,不斷的調整合作規則的內容,因此對規則轉換成本的評估亦是不 斷的隨議題的不同而重復進行著。在中寮鄉的社區發展是由家園重建 開啟集體行動的行為模式,隨後的社區學園集體學習,及社區產業的 合作經營,一連串不同主題與內容的集體行動過程。由中寮鄉社區治 理的過程,可以發現規則的改變是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在家園 重建的集體行動是由外力專業團帶領,居民以配合參與的角色學習協 商溝通與集體行動的模式;在社區學園的集體學習則由居民主導學習 課程與動員,外力團隊實際上僅擔任支援的角色;至於在社區產業的 經營則係以集體營造的環境特色為基礎,由居民們設計具有主題特色 的產業觀光或促銷活動。社區居民由具有低轉換成本的改革起步,就

社區發展及自主治理並不是單一賽局,在居民對社區共同事務的 治理過程中,會隨著社會經濟環境、居民需求及政府政策等因素的變 化,不斷的調整合作規則的內容,因此對規則轉換成本的評估亦是不 斷的隨議題的不同而重復進行著。在中寮鄉的社區發展是由家園重建 開啟集體行動的行為模式,隨後的社區學園集體學習,及社區產業的 合作經營,一連串不同主題與內容的集體行動過程。由中寮鄉社區治 理的過程,可以發現規則的改變是採取循序漸進的方式進行,在家園 重建的集體行動是由外力專業團帶領,居民以配合參與的角色學習協 商溝通與集體行動的模式;在社區學園的集體學習則由居民主導學習 課程與動員,外力團隊實際上僅擔任支援的角色;至於在社區產業的 經營則係以集體營造的環境特色為基礎,由居民們設計具有主題特色 的產業觀光或促銷活動。社區居民由具有低轉換成本的改革起步,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