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中級華語口語教學

本節主要就實際教學面探討中級口語這個專業領域的教學如何施行,透過了解 教學目標、內容與重點、教學原則和訓練方法,期能獲得口語能力訓練的指導方針,

為後續教材(短片)與教法(溝通式教學法)的結合做好奠基工作。

一、口語教學與訓練

(一)語體的問題

呂必松(1996,2005)指出「口語」與「口頭語言」為兩種不同的概念,「口 語」(與「書面語」)是語體概念,「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是交際概念(語用 概念),跟語體無關,當前被稱之為口語課的教學,一般都以「口頭表達訓練」為主,

而口頭表達訓練的主要內容又大都採口頭語言,而並非是完全的口語(申修言,1996)。

戴悉心(2001)進一步釐清了語體方面的問題,說明「口語」是與「書面語」相對

37

的概念,但兩者的關係含有交叉的部分,「口語」包含純口語與非純口語的「中態成 分」,書面語也包含了純書面語與非純書面語的「中態成分」,兩者中的中態成分即 是對外漢語教學中所說的「漢語口頭交際語言」的主要內容,口語課的語言材料必 須是這個交叉的中態部分。施光亨和劉偉(1996)指出現代漢語和書面語的差異,

實際上是書面語化了的口語和口語化了的書面語的差異,所謂「口語」是經過加工 的、是書面語化了的口語,說明了兩者之「中態部分」的概念。因此本文之「口語」

並非語體概念的純口語,而指「交際概念」之「口頭表達」,這種口頭表達的語言不 完全是純口語或口頭語,同時包含書面語的一部分,而這種課程專門訓練「說」,旨 在培養、提升學習者的言語「交際能力」。

(二)層次構成的問題

呂必松(2005:69)區分「言語技能」與「言語交際技能」之不同在於言語技 能指言語的正確性,言語交際技能除了指正確性以外,還指言語的得體性。呂必松

(1996,2005)所謂「口頭表達」訓練或「說」的訓練,意指「言語技能」聽、說、

讀、寫四項技能中「說」的技能,而非言語交際技能,換言之,其所謂口頭表達訓 練注重的是言語的正確性,非本研究口語訓練所重,本文之口語表達能力雖然包含

「言語技能」之意,主要則指「言語交際技能」,重視言語的得體性、流暢性的訓練,

與初級階段的側重有所不同。基於 Canale 與 Swain(1980)對交際能力的定義,姜 麗萍(2007)加上「綜合能力」的觀點,將交際能力的成分加以劃分如下:

圖二- 1 交際能力概念關係圖

(資料來源:姜麗萍(2007)關於構建表「以培養交際能力為目標」的對外漢語教學框架的思考。

漢語學習,1,79。表格整理:王璽英)

交際能力

語言能力

語言知識 課堂講授

語言技能

語用能力

社交能力

話語能力

策略能力

綜合能力 真實場景體驗

課堂訓練 模擬情境 接近真實情

38

本文口語能力採姜麗萍(2007)圖二-1 所劃分之交際能力的構成,偏重其中語 用能力(pragmatic competence)所含項目之訓練,特別是社交能力(sociolinguistic competence),詳細內容於第四節溝通式教學法之理論基礎再行探討。雖然呂必松

(1996,2005)並無具體指出口語表達能力的構成層面,以及與之對應的初、中、

高階段,只區分了語言技能訓練中的「言語技能」和「言語交際技能」,然其所指言 語交際技能,已對應於中級階段教學所著重的社會語言能力,故若根據呂的區分,

本研究之口語表達的範圍指「言語技能」和「言語交際技能」的綜合,唯針對中級 階段我們將著重後者的訓練。

(三)技能訓練

口語表達訓練不但是培養口頭交際能力的需要,也是促進語言習得的有效手段

(呂必松,2005:74),其技能訓練包含獨白與會話兩種形式(徐子亮、吳仁甫,2006;

蔡整瑩,2010);呂必松(2005:69)指出口語表達訓練要做到言語得體,需在語音 形式、詞語、詞義、句式、語體、應對方式這幾個方面進行正確選擇,此即言語交 際技能訓練的內容,有別於只要求言語正確性的言語技能訓練。

二、中級口語之教學目標

要實現教學的規範化、形成教學指導原則,首先要先確立一門課的教學目標。

口語教學的目標在於提高學習者的口語交際能力,它是一種綜合能力,具體表現在 聲音表達的準確性、語言表達的正確性和語用表達的得體性(劉曉雨,2001);蔣可 心(2001)認為從知識到能力有一個轉化的過程,口頭表達訓練的教學目的,就是 要幫學生完成由知識到口頭表達自動化的這個轉化。

針對中級口語課的教學目的,鄭艷群(2005)以多媒體課件進行了中級口語教 學的實驗,認為課程目標在於學生開口率的提高,並訓練學生用所學詞語進行成段 表達的能力;張黎(1995)指出需先釐清口語的特徵應把握的要素為何,而非籠統 地說其目的為培養口頭交際能力,另外,需明確中級口語比初級口語複雜表現在哪 些層面。他認為口語中如「別逗了」、「哪兒的話」等在語境中的意義和功能不一樣,

已超越字面語義和結構所能解決的問題,在組織方式上,除了掌握連接方式,更重 要的是掌握交際策略,知道在什麼情況下該怎麼說才是關鍵,因此最終目的在掌握 口語的表達成分和口語的組織方式;初級口語教學圍是繞著基本語言知識和技能的 展開,中級階段則在初級知識的基礎上,學習特殊成分和組織規則,這些牽涉語境、

39

場景、社會與文化等因素,因此中級口語課的目標和重點,是要學習口語的語用知 識和技能。蔡整瑩(2010)就知識與技能兩個層面具體提出中級階段應達目標為:

(1) 語言知識方面:

應正確掌握語音、語調,及中級階段大綱所規定的詞語的基本義項和常用義項、

語法點、功能項目與口語常用句式。

(2) 語言技能方面:

1. 聽:能聽懂語速正常(180-220 字/分鐘)的日常生活、社交對話、一般性交涉 或業務交往的談話、題材熟悉的新聞廣播、電視節目,對所聽材料的語音、

語調、語氣具有較好的辨別理解能力,及概括信息要點的能力。

2. 說:能正確地掌握聲韻調及重音、停頓、語調變化,具正常語速與成段的表 達能力;經過準備,能完整流利地敘述一件事情;能夠就一般時事新聞、社 會生活話題與人進行交際;說話速度不低於每分鐘 140-160 字。

三、中級口語之教學內容與重點

口語表達包括語音、語法和詞彙等語言要素,更離不開語用和文化要素,這就 是口語表達的具體內容(呂必松,1996),再者,說話訓練的內容既要包括「口語體」

語言,也要包括「書面語體」語言(呂必松,2005)。

(一)成段連貫地表達

成段、大段連貫地表達對學生來說是很難的事情,即使到了中級階段,學生的 表達仍缺乏前後相應的意念關係、句子之間語義不連貫,因此是中、高級階段訓練 的主要任務(蔣可心,2001)。劉曉雨(2001)、徐子亮與吳仁甫(2006)皆指出中 級階段進入到綜合性的訓練,應逐步增強成段表達和交際訓練的比重,呂必松(1996)

提出這樣的綜合訓練,教學內容不但包括語言技能,也包含語音詞彙、語法等語言 要素,如句與句和段與段之間連接的語法規則,還包括邏輯思維方式的訓練,周穎 菁(2013)認為這個階段應強調學習者充分表達個人觀點,進行溝通協商,注重反 思性,對組織語段、語篇、思想的要求較高,因此課堂上要留出足夠的準備時間,

讓學生梳理思路。

40

蔡整瑩(2010)將「說」的訓練分為會話訓練和獨白訓練,獨白訓練就是加強 成段表達的訓練,他認為成段表達訓練應貫穿各階段,在中級階段,應特別著重連 句成段的能力,與初級不同的是,在語段內容、長度及組合方式上,都要豐富得多,

而訓練學生語段的計畫和選擇合適的語段組合,是中級階段成段表達的中心任務。

周小兵、李海鷗(2005)提到語言交際能力包含能滿足日常生活會話,能夠就普遍 性問題發表個人看法、與人談話,能夠連貫、有條理地成段表述。

(二)得體地表達,遵循語用的原則的交際技能

交際能力的核心是語言運用的適當性,語用知識是交際能力的一部分,對外漢 語口語課是學生獲得語用知識的重要途徑(楊眉,2008)。周小兵、李海鷗(2005)

指出中級學生雖然懂得很多詞彙和結構,但卻遠遠不等於能夠準確得體地使用語言 表達,因此這一時期的水平提高緩慢。所謂「得體」指的是在交際過程中語言形式 的選擇和使用必須跟特定的交際功能相適應(蔣可心,2001)。即遵循語用的原則,

根據交際對象、目的、場合,對詞語句式進行正確的選擇,使說出的話語適情、適 度、適合說話雙方的年齡、身分、關係,這種進行正確選擇的技能就是語言交際技 能(呂必松,2005)。

中級階段學生已掌握了必要的語言知識和技能,接著應該開始向語用學習階段 過渡,掌握語境中的文化、社會等語用要素,合語法的語句不一定符合交際規範,

教師在此階段須建立學習者對整體語用功能的認知,讓學生能夠適應不同場合、不 同對象的表達言語與行為(張黎,1995;劉曉雨,2001,蔡整瑩,2010;陳亮妤,

2009)。因此,口語課的詞語、語法結構、語段規則必須圍繞著語用環境進行,金敬 華(1994)強調在結合語用環境之下進行對比練習,例如詞語教學對比,應將重點 放在同義詞、反義詞的對比上,向學生解釋其語用功能和使用範圍。隨著交際範圍 的擴展,劉璇(2008)對口語能力的培養,提到輸入的語言要包含多種類型的語言 功能和表示同一功能的多種句子形式,同時輸入的交際目的也要豐富多彩,而課堂 上如何使學生有效吸收這些資訊,蔡整瑩(2010)認為中級學生將學習到更多新的 功能項目的表達方式,例如概括(就這樣…)、推論(看樣子)、排除(先不說…)

2009)。因此,口語課的詞語、語法結構、語段規則必須圍繞著語用環境進行,金敬 華(1994)強調在結合語用環境之下進行對比練習,例如詞語教學對比,應將重點 放在同義詞、反義詞的對比上,向學生解釋其語用功能和使用範圍。隨著交際範圍 的擴展,劉璇(2008)對口語能力的培養,提到輸入的語言要包含多種類型的語言 功能和表示同一功能的多種句子形式,同時輸入的交際目的也要豐富多彩,而課堂 上如何使學生有效吸收這些資訊,蔡整瑩(2010)認為中級學生將學習到更多新的 功能項目的表達方式,例如概括(就這樣…)、推論(看樣子)、排除(先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