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二節 華語教學結合影視作品

「影視作品」意為電影和電視作品,即以聲光影像配合而產生的藝術表現形式,

通過語言和人物來引導情節發展,具有極強的表現力(胡蓉潔,2012),然而生活於 科技通訊發達的今天,閱聽人收看行為已完全改變,網路影音平台8已突破了傳統電 視、電影的播放時間限制(許立邦,2013),電視、電影等各種型式的影片(video)

8 例如 YouTube 影音平台、中國的土豆網、優酷等。

25

皆能透過網路影音平台或網路媒體收發資訊,且大量保存資訊,因此閱聽人越來越 頻繁地透過網路選擇影音訊息,本研究之「短片」(short film)設定取自網路影音媒 體9,但為使討論不受時間年代及影片類型的侷限,以寬闊地取得可借鏡的相關資料,

本節將各類媒體及各式影片作為教學媒介之課型統稱為「影視教學」,以此為前提在 下面幾個領域作文獻探討。

一、影視教學的優勢

第二語言教學的目標在於培養學習者的語言能力和語言交際能力,影視作品與 語言課堂的有機結合,符合語言學習的心理過程,學生可通過多方的聲像資訊、交 際語言、情態動作去感知教材內容,其真實性、趣味性、應用交際性有別於傳統教 材,能突破時空限制、創造社會語言環境,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史世慶,

1986;馬春林,1991;薛玉娥,1999b),且影視作品題材廣泛、討論內容豐富,使 用方便,學生可用來作課前準備和課後複習,其自然語言、語速是聽力練習的最好 材料(李素賢,1994)。田班超(2010)也認為漢語視聽說教學的價值在於提供自由 靈活的學習方式,可通過參與課堂教學和課後自學,並通過對資源的擷選設置,有 針對性地學習。

電視媒體容許學生做有彈性的學習,不論是印刷文字或視聽內容,都能非常吸 引學生,尤其對一成不變的講解方式,無異是一種有趣的變化(陳定邦,1995)。

Galal Walker(2010)在體演文化教學法中指出「情境模式」(sagas)是學習者對特 定群體或特定處所中行為的理解,而一些好的影片、電視節目可提供這樣的情境模 式。詹筱蔚(2007)在電影華語教學的論文研究中提到,電視劇的對話能夠表現各 種變化性而更接近自然語言,對於話語功能的用法亦提供了多樣的選擇,不若教科 書某種情境下的對話,往往只能提供幾種有限的選擇,此外,真實教材的使用對象 是母語者,演員會呈現最自然的發音與形式,學習者便能盡快適應母語者的語速和 用法,對融入目的語社會更有幫助。陳淑娟(2011)同樣指出影片用於外語學習的 優勢在於:1.不但能呈現目標語的真實語料,學習者還能聽到不同口音;2.了解到人 際的複雜關係、看到非交際語、場景、人物、服裝等;3.提供視覺與聽覺結合的學 習材料,可重複播放,加強聽力;4.電影具有較高娛樂性,容易引起學生興趣。5.

透過情節增加文化題材的討論。劉渼(2011)整合出影片顯著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 的原因為:課堂氣氛活躍,學生參與度提高,影片傳遞的形象化信息全面、真實而

9 包含網路影音平台、網路電視台(例如台灣 TVBS、中天電視、中國央視網)等。

26

多樣化,因此學生的學習效果是多樣性的,認知思考能力也在互動中得到體現,影 片有助於語言的模仿,聲音加上影像有助於理解。趙睿(2010)、趙妍(2012)認為 影片教學不僅訓練學生的聽、說能力,也有助於加深對目的文化的風土人情、思維 方式、生活態度等的了解,真實環境能供模仿,有效地培養學習者在目的語文化中 正確得體地運用語言進行交際。鄭艷群(2005)認為在口語教學中應用多媒體網路 手段有利於體現直觀性、形象性,有利於提高學生的開口率以及體現交際性原則,

與傳統教學相比,它的表現能力更強、更連貫。。

以上是影視教學優勢之概述,除此之外,研究者認為透過影片作語言的模仿與 練習時,可引出學生交際表達上的缺失,正視弱點加以補強;同時接觸目的文化及 語言使用的真實面貌,彌補課本教學的不足,在潛移默化之中了解語言的變體,學 以致用;網路視頻作為教學資源取得便利,具資源再利用之經濟效益,適當選材可 同時習得語言與文化,事半功倍;學習可從課堂延伸至課外,隨時隨地自主探索、

反覆鞏固所學。對於非目的語環境的學習者而言,影視資源的作用便相形重要,除 了一般課堂的操練,應盡可能接觸、模仿真實話語形式的使用。影視資源結合課堂 學習的價值是多元的,本研究希望設計運用於課堂的短片口語教學,針對短片情境 討論與演練,學習者對新知識的應用能較有概念,課後再自行反覆觀看、鞏固所學。

陳定邦(1995)指出電視媒體所扮演的最重要角色,是促使整個教學環境改變 的觸媒劑,教師要有效地使用教學媒體,必須先對它作較佳的計畫準備,也即考慮 教學目的,從較廣泛的層面去考察媒體對學生心智能力的成長、情意陶冶、價值觀 的培養、人際關係的處理技巧,以及機能技巧的發展等各方面的影響。研究者認為 課程需求、教學目的極其重要,當確立了需求與目標,後續一連串設計得以配合此 核心運作,發揮作用,教師應充分了解線上影視資源做為媒體的特性與角色,以掌 握教學內與外、教學前與後各成分之間的臨時變化與應變之道。

二、影視教學理論

(一)心理學(Psychology)

視聽教育學者 Edgar Dale 和心理學家 Jerome Bruner 曾在媒體運用與教學之關 係(Dale & Bruner,1954)10時,提出教學必需提供學習者以直接經驗來進行學習,

從經驗的形象表現(如圖、影片等)到符號表現(如語言文字),他認為「學習者接

10 資料取自陳定邦(2009)電視教學媒體的理論基礎。

27

觸材料的連貫性」,對於學習結果有直接影響;Galal Walker(2010)指出在語言學 習的過程中,情境模式的積累賦予學習者持續和連貫的感受。由上可知,具體、連 貫的經驗,有助於學習,獲得知識、保留記憶。

Fleming 和 W. Howard Levie(Instructional Message Design,1978)11說明了媒 體教學的具體經驗以及影片內容傳達的文化知識、交際情形,能幫助學習者統整先 前的經驗,積累目的文化的結構。

美國心理學家 Albert Mehrabian(1981)認為:信息的總效果 7%來自文字,38%

來自音調,55%來自面部表情和動作。這表示人類傳遞信息時總是由語言與非語言 要素组成,包含姿勢、態度、表情、穿著、環境,透過影片可以完整呈現。影視教 學刺激人體多種感官系統,為視覺與聽覺表象提供了一個在記憶編碼過程中綜合作 用的平台(胡蓉潔,2012),60 年代實驗心理學家 Treicher12作過兩個著名的心理實 驗,一為關於人類獲取信息的來源,83%來自視覺,11%來自聽覺,這兩項加起來 就有 94%。還有 3.5%來自嗅覺,1.5%來自觸覺,1%來自味覺,多媒體通過多種感 官的刺激獲取的信息量,比單一聽教師授課強得多;另一是關於記憶持久性的實驗,

人們一般能記住自己閱讀內容的 10%,自己聽到內容的 20%,自己看到內容的 30%,

自己聽到和看到內容的 50%,在交流過程中自己所說內容的 70%,換言之,感官刺 激與記憶有密切的關係,如果既能聽到又能看到,再通過討論、交流用自己的言語 表達出來,知識的保持將大大優於傳統教學的效果。心理研究成果表明(張杰,2008;

趙妍,2012;大紀元報導,2014),不同的技術手段下,學生對知識的理解與接受效 果不同:如果只是讓學生聽(純聽覺),3 小時後能記住 60%,只是讓學生看,3 小 時後能記住 70%,如果聽覺、視覺並用,3 小時後能記住 90%,三天後三種學習方 法的記憶率分別為 15%、40%和 70%。總體說明,多種感官並用記憶的效用佳,有 助於學習者集中注意力,激發學習興趣,增強記憶、提高學習效率。

(二)情境學習理論(Situated Learning)

認知心理學(Cognitive psychology)認為意義具體、形象明顯的事物,也就是 具有親近特徵的事物容易存入長期記憶,經過符號化處裡可以成為即時的檢索線索

(胡蓉潔,2012);情境可以幫助人在記憶時形成線索指引的內在表徵,有助於未來

11 資料取自陳定邦(2009)電視教學媒體的理論基礎。

12 資料取自何克抗(1997)多媒體教育應用的重大意義及發展趨勢【教育技術通訊:論著摘選 1999 年第 1 期】。取自 http://www.etc.edu.cn/articledigest1/multimedia-education.htm

28

記憶提取的工作及學習知識的保留(黃鳳俞,2009),可見情境對於學習的重要性,

影視作品如果選擇得好,就是理想的回憶聯想線索。

情境認知理念(situated cognition)始於 Brown, Collins 與 Duguid(1989),對 情境認知與情境學習的探討,指出知識是情境化的,知識的獲取無法脫離社會環境,

強調學習應在真實的「情境」中進行才能產生具體意義,在與情境的互動中,學習 者自行探索、歸納有用的信息,建構出自己的知識(朱則剛,1996;林吟霞、王彥 方,2009;楊家興,1995)。換言之,不論教學或學習都應強調真實情境的結合與沈 浸,進而導出以學習者為中心之開放學習(open learning)的概念(林翠雲,2009)。

Brown 等(1989)並提出「認知學徒制」13(cognitive apprenticeship)的教學 模式,強調安排真實的學習情境,落實情境學習理念,在情境教學的環境由教師示 範、指導、提供鷹架(scaffolding),使學習者逐步學會專家的認知和思維歷程,Lave 及 Wenger(1991)的「合法周邊性參與」14(LPP - Legitimate Peripheral Participation)

情境學習模式延續了「認知學徒制」的理念,強調真實化的學習環境,透過小組共 同合作學習(cooperative learning)引導學習者作主動參與式的學習(朱則剛,1996;

林吟霞、王彥方,2009),此理念與建構主義的教育觀點相同,有效的情境教學使學 生主動參與學習,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想像、思考、探索與解決問題。特別是處於

林吟霞、王彥方,2009),此理念與建構主義的教育觀點相同,有效的情境教學使學 生主動參與學習,促使學生積極主動地想像、思考、探索與解決問題。特別是處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