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本章第一節闡述並總結本文之研究發現與教學範例設計依據的構想,第二節說 明研究進行中的限制以及對結果可能之影響,第三節為對未來研究之建議,提供後 續研究參考,期使西語地區華語課堂之教與學的品質獲得更長足的進步。

第一節 研究結論

本節將針對第一章第三節四個層面的研究待答問題提出回答,逐一陳述如下。

一、西語地區教學的現況問題

1. 針對西語地區教學的主要缺口與學習難點,透過第四章第二節問卷調查的 現況分析,分別從學習者和教師的不同視角了解。西語地區的課堂教學過於重視詞 彙、語法而不重視語音、語調和表達流利度,語音流利度是學習者認為最難、最需 要加強的項目,而教師對自己成段表達的教學不甚滿意、語用教學最困難,雖注意 到交際語用的教學,但學習成效不佳,非目的語區之學習者語用意識低落,卻希望 學習母語者言談中的真實話語,因此為提升學習者中級階段的溝通能力和語用意識,

語言功能與語境結合的教學有必要輸入課堂。綜合教師及學習者角度,可說「語音 流利度、交際語用、成段表達」是西語地區教學和學習的難點,同時也是教學缺口,

為研究設計提供了教學重點之方向。

另一方面,教師指出當地的教學困境是缺乏口語環境,知識教學後,學習者仍 無法掌握,用錯或一再地遺忘,更不用提應用自如,故應尋求有效可行的方式幫助 學習者吸收及轉化知識;其它諸如缺乏語段之起承轉合的連貫能力、對語用差異缺 乏了解、糾音卻沒有起色、課程時間不足限制了教學成效,都是令當地教學感到徬 徨的困境。

2. 針對如何改善以上現況問題,學習者認為應該著重「真實話語」的學習、

強調「聽、說能力」而非制式的語法操練,透過模擬情境、溝通式的合作活動以促 進口語表達,離開對文本的依賴,亦即要能將所學轉化成自己能應用的能力。此外,

若能另闢一門專門訓練語音準確度的課,對口語學習幫助更大。基於以上問題,僅 管囿於教學課時的限制,本研究設計通過語境思考、語言點控制性的練習(舉例、

替換情境練習等)、角色扮演、配音模仿幫助學習語用差異,吸收、轉化所學;而以

182

多層次的成段表達方式訓練話語的銜接能力和邏輯組織;以配音活動琢磨在語音、

流利度方面的提升。

二、西語地區的學習需求

1. 針對口語課的需求,由第四章第三節的需求分析顯示,學習者為了提升自 身競爭力而學習華語,中級階段多數希望口語課能加強自己成段表達的能力、語流 語調和說話節奏,上課內容著重母語者使用的真實話語,並且透過分組討論和情境 模擬等互動式活動將語言付諸實踐,課堂必須多應用目的語互動、少語法講解,教 師應注意使教學方式富於變化,使用視聽媒體輔助教學,以及設計能引出開口欲望 的提問,盡可能使學習者忙於使用目的語溝通。

2. 針對短片口語教學方面,重點為短片中的口語慣用形式、表達方式、母語 者的語流、語調和說話節奏,這些都離不開涉及場景、語境、社會文化等因素的語 用學習,故研究設計將口語結構與語用因素融合作為學習的主軸;圍繞此主軸,藉 由對話與討論短片中話題來促進口語表達,表達與討論時間必須充足,並進行語音、

流利度之訓練,以使模仿劇中人物的語氣、態度、說話方式為配音活動做準備,亦 藉此機會反覆聆聽較難的語音和語法型式,同時有助於把特定的語法與上下文結合;

而情境模擬、角色扮演、看圖說話或任務式活動,對教師來說是訓練口語的良方。

教材的選擇以日常會話類型的短片為主,以體現口語特徵,至於文化、旅遊、娛樂 性節目雖廣受學習者歡迎,但該類節目須達足夠的語言程度才可行,且專有名詞過 多、主持人的語音過於「道地」,不適於初中級水平者,故研究最終選擇以同樣受學 習者喜愛的微電影為主要教材。短片除了語言程度相當,必須合時宜、題材有趣或 有用、能反映社會問題、多元化的出版地區等,以上皆納入本研究的選片原則框架;

另一方面透過短片將能吸收豐富而實用的詞彙。然而本課程有別於一般綜合課的教 學重點,著重提升語用意識,而非一般詞彙講解,短片既非為語言學習而製作,生 詞對學習者來說必然多,故即便是「難於要求回家作業」的西語背景學習者,仍要 求學習者上課有備而來,於課前預習,基於自己的已知知識和經驗「用詞造句」,以 電腦打出寄送教師批改,教師在課堂中提出難詞討論和糾正,以求事半功倍,減少 語用教學的阻力、取得較多課堂討論時間。

3. 針對學習特質為何、應如何調整教學,研究者於西語地區的教師訪談 A,B 發現不論西班牙或拉美老師都提到「容易厭倦」、「動機薄弱」、「沒有持續力」。學習

183

者的課堂表現雖然有特定的積極傾向,如愛講話、喜歡贏、喜歡表演,但涉及較費 時費力的學習內容時,同樣可能「樂觀」地放棄,而難以前進。故教學需注意到學 習者的情感因素,因容易厭倦、喜好新鮮感,教學方式必須多樣化,課堂也須視學 習者的反應即時調整內容為其所感興趣之事,利用活動提振精神,同時善用其喜歡 表現的特質營造情境活動,使其擁有可發揮的舞台,感受到自己的學習成果。

綜上所述,「激發興趣」對西語背景學習者十分重要,而由於情感豐富的性格 特點,在學習方面「情感因素」主導的成份較多,也相對容易受情緒支配,對於內 容有趣與否反應直接,極度需要開口的信心和成就感,因此信心、成就感、教師的 肯定、讚揚能促使學生願意認真且持續地學習,反之則容易放棄。此外學習者相當 重視所學內容的「實用性」,真實語境的話語用法,對他們來說具有學習意義,能提 高學習興趣和動力。故而透過短片了解語境、學習母語者的真實話語以激發興趣,

以溝通式教學觀強調語言流暢性重於語法精準度、有充分練習說話的機會以累積開 口信心和成就感,以上三者的同時實施能最大程度地結合學習者特質助益於教學。

三、短片應用

1. 針對短片教學的優勢,於第二章第二節文獻探討的整理與教師訪談的過程 了解到由於影片是真實語料,學習者可學到自然語言的用法、發音、語速和說話方 式。影片提供充分的語境,便能清楚理解特定的表達為什麼、怎麼說,逐漸認知母 語者言談中的言外之意,有助於語用、語義和句法形式的連結,以及得體的語言交 際能力。而真實情境能供模仿,朝靈活運用語言之階段過渡。短片反覆觀看同時可 加強聽力,其豐富的文化信息和非語言信息能引起討論,快速加深學習者對目的語 社會的了解。不論如何,短片的應用更是在激發學習者興趣,幫助延伸至真實話語 的應用,達到語用能力的提升。研究設計正希望善用以上之短片優勢促進學習。

然而短片應用於教學存在其缺點,第四章第四節教師 C 的問卷及訪談結果表明

「選片」是最大的困難,其涉及程度、語言、題材三個層面的問題,難集各條件於 一片,在課程準備階段實為一大「工程」。除了選片之外,短片中的語言內容不如教 科書有系統,生詞過多,可能造成學習負擔,但是研究者認為,選擇以真實語料教 學必得承擔取捨之問題,若能在「捨」之後以折衷的方式補救也是可行之方。本研 究為語言的考量選擇了主題為求職的短片,然而求職可能不是學習者感興趣的題材,

184

故研究者盡可能以跨文化角度或與學習者切身問題的方向,設計討論題和提問,力 圖激起熱烈回應,將「捨」的影響降到最低。

另外,如何確認影片中的語言是學習者所「必須學習」,也是困難之處,教師 須對學習者的程度、學過的教材內容瞭若指掌,若是學生的學習經驗不同、使用不 同教材,便難於控制某種語言內容是所有學生所必學。然而對於「提升型」的口語 課而言,從學生問卷A調查結果可得知,學習者初步進入中級階段,尚未具備語用 基礎,研究者認為可以先廣泛地接觸不同語境,待抬升一定的語用意識後,再系統 地將語用點(語言功能加語境)分別介紹,故可多考量學習者的興趣和需求,優先 決定影片再從中挑選語言點;而對以「語用為綱的正規課程」,學習者已具備程度,

則必須考量語言點的系統性,先決定需教的語用功能再尋找影片。

2. 針對短片的選材原則,研究者整合第二章文獻探討和第四章需求分析所得 的資訊,於第五章統整出選片原則參考框架,內容包含語言相關、題材相關、其他 相關(如溝通模式、畫質放映和出處等)三個層面,研究者嘗試建立一個選片機制,

供準備課程選片時使用,以便較為系統、明確地紀錄符合「教學影片」之條件,並 作全盤性的比較與折衷取捨。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體認了選片之難,不僅是全盤比 較,更是在選取可行性的候選短片之時,已難於進展,因而如同第一章緒論以及第 五章第一節教材選擇所提,短片口語教學屬提升型之課程,不預設必須學習何種語 言功能結構,而以「可理解的語言輸入」、「趣味性」、「討論性」為考量重點,隨著

供準備課程選片時使用,以便較為系統、明確地紀錄符合「教學影片」之條件,並 作全盤性的比較與折衷取捨。在研究過程中研究者體認了選片之難,不僅是全盤比 較,更是在選取可行性的候選短片之時,已難於進展,因而如同第一章緒論以及第 五章第一節教材選擇所提,短片口語教學屬提升型之課程,不預設必須學習何種語 言功能結構,而以「可理解的語言輸入」、「趣味性」、「討論性」為考量重點,隨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