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需求分析

第四節 短片口語教學需求分析

學習者對短片口語教學之需求已於第三節介紹,這一節針對影片教學經驗的教 師調查,受訪教師不限於西語地區,問卷方面亦不限以影片做為主要教學或輔助教 學36,但教學對象須是中級程度,目的在參照各教師的影片教學情況,了解教師對 短片教學設計的看法。另將教師問卷 A 中第三個部份「對短片口語教學的建議」兩 題納入該節討論。

一、教師問卷 C

僅有 9 位受調者,教學年資 1~4 年者為 2 位,7~14 年者有 7 位,填答依據的 經驗多是於大學語言中心任教之課堂。教師問卷 C 內容分為兩個部份:「影片教學 概況」、「針對短片口語教學設計之看法」。

(一) 影片教學概況

受調教師大部分的課型為以影片做為單堂課中的補充教學而非主要教學,重點 為一般詞彙和口語聽、說,而非交際語用、成段表達等,故此部分做為研究者的參 考資料,在此僅呈現可供後續教學設計參考之題目。

首先教師問卷 C 第 5 題根據教師各自以影片作為輔助教學的經驗,66.7%的受 調者認為「影片討論」是課堂成效最突出的活動。

教師問卷 C 第 6 題「承上(達到實際成效的方面),最具成效的是哪一項?請 簡述方法為何。」教師的回覆可分為:一,影片討論:學生必須對影片發表預測、

心得,故必須能夠組織口語並且表達;學生須對於歷史與文化做針對性的討論,如 文化差異處,以此促進口語能力;二,語音活動:實際說話時語音會產生變化,這 是學生有困難的部分,透過影片讓學生熟悉實際的語音變化;以歌唱教學當語音(聽、

說)活動;三,聽力和語法練習:《視華》所附 DVD 是配合課本會話內容(包括該 課語法)的演出,讓學生在不參照課本的情況下觀賞,方法為每播一小段即暫停,

詢問影片相關問題;四,生詞理解:方法為給學生生詞單,課堂中先看一次影片,

從影片中找到生詞,猜意思,再進行講解,講解後再看一次;五,情境模拟和角色

36 「問卷」不受限影片作為主要或輔助教學,但「訪談」以影片作為主要教學,故訪談之受訪者皆 曾有影片作為整堂課或整學期教學之經驗,以補問卷資料蒐集之不足。

123

扮演:讓學生藉由影片模仿其中詞句的用法和表達,能幫助理解與記憶;六,文化 體驗:透過影片增加學生對目的語境自然或人文景觀的了解。

教師問卷 C 第 9 題「您教學的整體步驟為何?」將教師的答覆的統整為觀片前、

中、後概述如下。一,觀片前的活動多為發詞彙單,自行預習,或分組討論詞彙再 觀影,也有教師除了詞彙單,亦發下電影內容的簡答題,大致了解劇情,有的受訪 教師不發詞彙單而直接提示影片內容、解說可能用到的詞語、句法再觀片,另有教 師請學生看影片標題、海報,請學生預測,接著團體閱讀劇情簡介,討論劇情且預 測內容;二,播放影片的做法有兩種:(1)先觀看一遍,進行相關教學後再看一遍,

如分組說出短片內容、請學生猜詞意、講解詞彙、講解語法,同時理解影片內容等,

接著再看一遍;(2)分小段觀影,解說該段難點,請同學討論並預測內容,反覆多 次直到播放完畢。有的教師要求課前自行觀片時寫下有趣的詞句,在課堂上討論。

三,觀片後的活動多為影片討論、小組心得討論,由學生或教師提出相關文化或劇 情的討論,討論後,課後完成問題單,或討論後進行其他活動,如撰寫文章或相關 口頭報告,專業電影課程則進行配音、創作配音的活動、微電影拍攝的作業等。

由上可知詞彙、語法講解的環節在觀片前或後各教學做法不同,另外,教學步 驟中是否先發詞彙單、對詞彙和可能的語法進行講解,抑或著重預測內容、注意語 用表達、議題發表都與學習者程度有關,中級班的影片教學重點仍須包含語言講解。

教師問卷 C 第 11 題「您認為影片教學的缺點或最大的困難是什麼?」所有受 訪教師一致的答覆為「選擇影片」,因選片問題涵蓋出品地區(兩岸多地)、題材、

語文(含語速、語音、對白頻繁度、口音等)、程度等級,難以找到完全符合學生程 度之教材;語料中的語言程度難以掌握,即使是短片,其語料亦偏多,需事先過濾、

處理,較費時間;另外則是影片中呈現的內容不如教科書般有系統;播放版權問題;

生詞太多,學生負擔太大;學生投入劇情時往往無法留意語言的形式。

(二) 針對短片口語教學設計之看法

以 20 分鐘的短片(如微電影、紀錄片、訪談節目片段)口語教學為前提填答。

圖四-22 受訪教師認為學習短片的真實語料,教學應著重「溝通交際的得體性」

(77.8%),其次為語流語調和節奏、自然的口語慣用法(皆為 66.7%),也有 55.6%

的受訪者認為需著重一般詞彙,而語用詞彙、一般語法、語音、跨句段的連貫、交

124

125

126

教師的答覆為:可參考會話課之形式進行;自然語料與自然語境下使用自然真 實的語料中文;以引發學生的聽力策略為主;觀片後一定要進行操練或給予學生任 務;應有團隊配合教材開發類真實的教學影片,對學生才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短 片帶來的刺激僅在視覺與聽覺,與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是否有直接關聯並不得 而知,所以短片的作用應該在於作為補充材料或引發討論的題材,「口語表達能力」

的訓練應另闢訓練活動為之;分兩個部份遞進,1. 觀賞(輸入→模仿→輸出):最 後變成選段演戲或配音,使學生融入情境(入戲)更有效,2. 製作(隨機應變的再 輸出):按照主題指派學生到真實環境用行動裝置(手機或平板)拍攝短片繳交。此 題關於教學主體的設計,待教師訪談再進一步取得更為質化的資料,以了解有利於 短片口語教學的設計安排。

二、教師訪談 C

訪談對象為五位現任或曾以華語影片為「主要教學」之教師,教學年資皆為 7 年以上,訪談進行約 30-45 分鐘,訪題以本研究「短片口語教學」的設定為前提,

請受訪者提出教學實施之建議,主要針對教學的總體架構,以及語用、文化、成段 表達各層面的教學執行方式。

訪談 C 雖設定為中級程度之影片教學,但因拓寬受訪者條件,其教學單位、教 學目標與教學對象程度37皆有所不一,故訪談題目雖相同(訪談大綱參閱附錄八),

每位受訪者以各自的教學經驗和體認為出發點,回答的層面有不同的側重,研究者 統整後將取用合適的資料與結論,擬定後續的教學設計。訪談前已向受訪者說明研 究背景設定與教學目標,題目共有 7 題,訪談重點整理如下(逐字稿如附錄十):

第 1 題(a):您認為教學主體如何發展有利教學目標?

受訪者回答的重點差異甚大,T2 認為主體內容應以「語用」、「整個大語境」

或是「文化」為重點,在這部份多琢磨,生詞、語法相對地可能不若語用重要,因 為整個大語境、語用層面的知識是正規課很難練到的,也表示學生「演出」不是重 點,他們要能掌握這部份(語用)的內容才能演出,對教學而言才有成效。T3 著重 影片中的詞彙學習,其教學做法:學生用既有的能力理解影片→以西文說出對影片 的理解→講解詞彙→用詞造句→使用詞彙複述影片→發表影片心得,同時會要求學

37 五位受訪者中,三位以中級程度經驗回答,一位受訪者在台灣的大學語言中心開設電影選修課其 學生為高級程度,另一位在西語國家的影片教學,其學生程度為初級邁向中級者。

127

生把特定情境的表達方式背下來,於下一堂課放影,在語言點處消音讓學生背出來。

T4 認為可以會話課的方式處理,只是教材變成電影文本,教學主體可由影片問題理 解→詞彙、句法練習→開放性討論→角色扮演。若要掌握影片裡面的角色語言,可 透過配音作業,讓學生可以不斷地模仿劇中人的說話方式,建議將配音、角色扮演 或拍攝影片等當做作業,課後準備再到課堂演出。T5 強調影片語言功能、結構的切 分。認為首先要把影片中的結構、文化、語言功能抓出來,然後切開(影片)處理 功能、結構的部分,分段教學,在一個小段之間把一個或幾個功能、結構學好,再 進行下一段,原因是 20 分鐘場景已轉了多次,對話內容、功能、情境將跟著轉,建 議不能一次看完,除非程度高。T6 高級班的教學的重點在「自然的說話方式」,強 調說話的習慣、口吻、態度與文化,該門課全無句式教學,具體操作是:設定主題

→預測電影內容→發學習單提示重點→播放段落約 20 分鐘→提問並討論老師給的 問題(語用因素等)→分組發表→影片結束後綜合活動,如辯論、角色扮演等。

多數受訪教師認為以影片做為教學媒介,目的就是處理語境和語言使用的關係,

故語境中的語用、語言功能、語言中的文化因素是教學的主體和重點,得有較多的 時間引導思考和討論,也就是理解什麼語境、對什麼人、如何把話說好以及為什麼 這麼說。因為中文每個句子很簡單,難的是學習者不知道什麼時候用(T5),而編 劇扮演等後續活動在於檢視學習者的理解和吸收有無問題(T2, T4)。

第 1 題(b):除了選片和播放,教學上可能有哪方面困難?

問卷 C 第 11 題受訪教師已反映過影片教學最大的困難為「選片」中包含的許 多問題,教師認為若真的是一門影片課程,「選片」不是一個老師可以完成的,此外,

值得注意的還有如何確認影片中的語言是學生需要的:

T2:應該要組一個 team,專門看這些影片,有工作分配,他們很有意識地在看那個影

T2:應該要組一個 team,專門看這些影片,有工作分配,他們很有意識地在看那個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