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受訪者對於生死病痛、孝順,以及善終等方面的價值觀,是在研究訪談中經常 浮現的。以下分別呈現所觀察到的主要內涵:

(一)孝順

1. 孝順是盡力救治父母

十位受訪者中,有七位是病人的子女,另外有一位是媳婦、一位是孫女。傳 統觀念中,為人子女面對父母的健康問題,直覺上會有應當盡力救治的想法;認

為不應輕易顯露出放棄、缺乏積極照顧與維持父母生命的態度。此點在編號 07 個 案對於「向病人提起末期醫療決策議題」的看法中可觀察到。受訪者說:

「作女兒的不可能跟媽媽談這個阿(按:DNR 決策),談這個人家認為說,

好像要媽媽趕快死一樣。……就老人家會認為,我女兒為什麼我現在好好的 就跟我談這個事情,好像想我死一樣。……這個每個人家裡我看老人家都會 有這個想法,對不對?自己的小孩子跟媽媽談這個事情的話,一定不行的,

會有這種認為阿,對不對?」(編號 07 個案訪談資料)

儘管 DNR 議題是擺放在「病況已不可回復」的前提下進行討論,對編號 07 個案而言,與母親談論放棄急救的可能性還是牴觸了為人子女對待父母生命應有 的態度。

此種盡力救治父母生命的想法,有時反映的不只是為人子女勉力符合社會期 待,也可能是子女盡力珍惜與父母僅有的相處時光、體會親情。例如,編號 10 個 案提到,母親接受其請求進行化學治療延續數個月的生命,雖然明瞭母親需承受 治療為身心帶來的負擔,但仍非常感謝與珍惜這段多出來的相處與記憶。受訪者 說:

「其實媽媽這樣一路走來,我真的很感謝你們這些醫療人員,也很感謝我媽 媽多這 11 個月,讓我們家的孩子能夠對我媽媽更進一步的認識。……我不知 道我媽媽什麼樣的感覺,但起碼我一直跟我媽說:『我不會把你遺棄。』所以,

真的很感謝媽媽讓我重新認識所謂的『愛』。真的,以前不了解。我快 50 歲 我還不了解什麼叫作『愛』。」(編號 07 個案訪談資料)

2. 孝順是避免父母承受痛苦

除了「盡力救治父母」,「避免讓病人承受過多痛苦」是受訪者更常提到對 DNR

議題的考量。在末期醫療決策的脈絡下,此「痛苦」是指過多的醫療介入帶來的 身心折磨,減損病人的生活品質。編號 04 個案從過去觀察他人搶救長輩生命、造 成長輩承受更多折磨的經驗,反思在末期醫療場景中過多醫療介入與「孝順」的 關聯。受訪者說:

「隔壁間的有一床,他兒子就說硬要把他爸爸救回來。反正就是硬急救,這 裡不行就送他轉院。他老爸活得好痛苦喔!……我真的是有那種感覺。我說 這個不叫孝順,你真的在虐待他。」(編號 04 個案訪談資料)

綜合以上,「孝順」在末期決策議題溝通中是重要的價值觀。然而,欲探討其 對決策考量以及溝通歷程的影響,除了了解個人抽象的觀念內涵,更不能忽略這 些觀念應用於實際情境中的具體展現。

(二)生死病痛

1. 生死是必經之途:末期決策議題是早晚需要面對的

談到對於末期決策議題的想法,受訪者經常提到「生死是必經之途」,例如,

編號 02 個案說:「生老病死是人人都這樣,這條路都人人要走的」;編號 04 個案 說:「我覺得說人本來就是這樣,早晚都會遇到的,不管是誰都一樣阿。」;編號 07 個案說:「老人家都要走這條路的嘛!對不對?都要回老家的嘛!」。這個想法 展現了個人對末期決策議題的接納態度,也說明了多數受訪者雖然沒有主動提起 預立醫療計劃議題的動機與行動,但在議題被提出時能夠理解、配合。編號 04 個 案便提到,由於體認到生死為必經之途,而認為應坦然面對現實。該名受訪者的 兩段陳述是:

「我覺得說看開一點面對,就是這樣子阿」、「反正結論就是很簡單啦,我覺 得人還是要現實一點。你不能說存在太多幻想。……現實的考慮就是像我講

的,沒辦法救回來,也是這樣走阿。放手,放手會比較好一點。」(編號 04 個案訪談資料)

2. 生死是天的安排:做好當下的照顧即可

與上述接納態度相近的觀念還有「生死是天的安排」。編號 02 個案以及編號 06 個案皆有類似的表達:

「我們走這條路本來就是這樣阿,老天爺在安排,他沒有說我們很想走,他 沒有可能帶你走;你不想去,他偏偏要帶走。」(編號 02 個案訪談資料)

「一切自有天意的安排。……我是這麼覺得的。那如果她在那邊受苦,我也 是希望、要是我就是有時候會在床頭跟他們說,老天爺就趕快把他們帶走。」

(編號 06 個案訪談資料)

個人在心中將未來的可能變化以及遭遇交給上天,相信上天會有所安排,順 應此想法衍生的是專注在當前病人的照顧。例如,編號 02 個案以及編號 06 個案 分別表示:

「我們就盡量做,不要害人、不要想什麼,什麼都可以做。……我盡量照顧 好,不要說都沒在管他、沒有幫他準備三餐,任由他吃兩次。我都照時間,

現在說如果我去到朋友家,比如說去人家家裡聊天,時間到我就回來了。」

(編號 02 個案訪談資料)

「就是看待這類事情,滿淡然的。……不會有太大的反應,會覺得該怎麼樣 就是怎麼樣,也不會說強求或者是什麼的。」(編號 06 個案訪談資料)

此種生死觀以及衍生的對當下照顧的關注,在參與病人的末期決策議題溝通 時也可能影響個人對於其他方面積極作為的關注與動機。

3. 人生無常

兩位受訪者(編號 05、09 個案)也提到「人生無常」。此觀念促使編號 05 個 案自發地向病人及家人提起預立醫療計劃議題。他的陳述是:

「你們下一餐要吃什麼你知道嗎?就當下嘛,不知道吧!你下一秒鐘要發生 什麼事情也不知道。等到這個階段、一定會經過嘛,等到這個階段的時候你 沒有辦法自主的情形下,由晚輩幫你做這個簽署的時候,這個痛苦還是、應 該是痛苦佔比較大的比例阿。(你主要跟父母傳達的觀念是什麼?)人生無常。」

(編號 05 個案訪談資料)

編號 09 個案雖未自發地提出預立醫療計劃議題,但「人生無常」的想法使其 調整認知,在看待照顧過程中可能遭遇的變動以及必然面對的末期決策議題時,

都能適時放下。他的陳述是:

「人喔、生老病死這個問題喔!其實人家說的無常,什麼時候要發生什麼狀 況其實都沒辦法預期啦!所以你還是要當下就是要放下啦!你如果沒辦法當 下放下,你再去做一些瑣碎的事其實對自己本身也好,對第三者、其他家庭 的成員來講,都不是很正面啦!」(編號 09 個案訪談資料)

4. 長輩的死亡觀念

末期醫療決策除了考量疾病的救治、病人生活品質等因素,長輩既有的生死 觀念也是受訪者參酌考量的重點。編號 05 及 08 個案都分別提及「死亡後保留全 屍」的觀念:

「我們這一代,我跟你爸爸也差不多歲數,大概的想法就是這樣子。所以會 鼓勵長輩阿(按:接受 DNR),當然我是不敢叫他們要做什麼器捐啦,那個 我還是不敢。(你覺得差別在於?)在於他們要全屍。」(編號 05 個案訪談資 料)

「那時候的評估說,不做的話大便已經出來,我們會像以前一樣……可以幾 個月撐下來就這樣了,不要帶著那個造口讓她走。那個心態是,我們的觀念 都是保持一個全屍的感覺,還是有一點固執那個感覺。」(編號 08 個案訪談 資料)

另外,期望在自己熟悉的家中往生,也是受訪者(編號 08、10 個案)曾提及 的長輩對於生死議題的觀念。例如,編號 10 個案的描述是:

「阿嬤又想說要回家,她一直跟我講:『老人家不要死在外面。』……因為她 就說,自己有家怎麼可以在外面。」(編號 10 個案訪談資料)

(三)善終

受訪者對於「何謂善終」的想像可能連結末期決策議題溝通中的目標設定。

受訪者之中,比較明確陳述這方面想法的是,編號 01 個案認為「好死就好」:

「自己也會走啊。走就走了阿,就是這樣。我也自己時常講,就是好死就好 了。……所謂人沒有不會死的嘛!(您的「好死」的想法是什麼?)沒有什 麼痛苦阿,最後自自然然地走了,就是這樣。沒有、有些人太痛苦了才走,

拖了一段時間才走。」(編號 01 個案訪談資料)

以及編號 08 個案認為「善終在於心念上能夠放下」:

「『善終』其實就是你心裡放下,不會恨任何人,這樣其實就是『善終』。……

(那像身體上的那些不舒服呢?會是你考慮的嗎?)那個應該會有煩惱,因 為太痛的話真的會有煩惱,要承受得住的。」(編號 08 個案訪談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