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四章 需求分析與教材評估

第二節 現有教材分析

二、 分析樣本

研究者蒐集到內含與求職相關的課程的教材,有台灣出版的「遠東生活 華語二(A)」,以及中國大陸出版的「新實用漢語課本」、「漢語作文快 易通˙HSK 作文指南」、「BCT 商務漢語寫作教程」和「新絲路——商務 漢語寫作教程」共五本。其中,「遠東生活華語二」及「新實用漢語課本」

是綜合性的教材;其餘三本,都是商務華(漢)語寫作的專業性教材。以下 就各教材所編列的求職內容,加以對比與討論。

(一)遠東生活華語二(A)

1. 教材背景

由遠東圖書公司出版,是除新、舊《實用視聽華語》外,另一套在台灣 較通用的華語教材。全套共分三冊,但第二冊分為(A)、(B)兩本。本 次研究所需的課程內容,列在第二冊(A)的第六單元「找工作」一篇中;

一個單元又分成第 11課「找工作嗎?」和第 12課「應徵工作」等兩課。

「自傳」一詞出現在第 12 課:經理要求面試者小林,將自傳和履歷交 給他看的對話情境。然後在後面的短文閱讀,列了一篇「張台生的自傳」,

做為實際的教學範例;並在短文之後,設計了 8 個問題,來檢查學習者是否 已了解這段短文的意思。

依學習歷程而言,參考台師大國語中心、中央大學語言中心華語組的網 頁訊息,學到本課的學生,在是編列在初級程度的,但在靜宜大學及台中教 育大學華語中心,則是在中級,而銘傳大學華語訓練中心列為初—中級。因

此由教學實際分級的情況來看,本課在初高級至中級間,可算是符合本研究 探討中級學習者的範圍。

2. 教材內容 2.1 具體安排

第六單元的兩課,第一部分都是對話,第 11 課先以對話導入找工作的 話題,然後在第 12課第一部分安排面試的對話。第二、三部分是相關生詞 和語法,第四部分是聽力練習,自傳範文則在第 12 課的課堂練習活動後才 出現。

如1.1談到本教材以問答方式檢查學習者對短文的理解程度,所列問題

(載於原書p193-194)如下:

(1) 這個自傳是誰寫給誰看的?

(2) 張台生今年幾歲?

(3) 張台生書念得怎麼樣?

(4) 張台生為什麼去打工?什麼時候開始打工?

(5) 張台生有什麼工作經驗?

(6) 張台生大學畢業以後為什麼進貿易公司工作?

(7) 張台生在貿易公司工作情況怎麼樣?

(8) 張台生為什麼要進這家公司?

2.2 提問檢討

對照本章第一節市場需求分析之人力銀行網站與媒體專家的建議,研究 者認為本段的引導,有以下三點問題:

(1) 第一、二題與幫助學習者掌握如何寫作自傳較無直接關係。

(2) 第三題雖能引出張台生的學業表現,但原文是「我小學、中學成績 都不錯,後來進了台北大學國際貿易系」,實際上對找工作需要專 業表現的部分沒有太大幫助。

(3) 第四、五、六、七題能回應工作經驗的主題,第八題能回應對職涯

規劃與期許,但缺乏對第一段家庭背景和個性相關的引導。

2.3 提問建議

針對以上的檢討,研究者有如下四項建議:

(1) 第一題如用來幫助學習者理解「自傳」的意義,則可保留。

(2) 第二題可改成「張台生家裡有哪些人?他們做什麼工作?」。

(3) 再增加一題:「他的個性怎麼樣?跟家人的關係好不好?」。

(4) 第三題改成「張台生念的是什麼系?對應徵這份工作有沒有幫 助?」。

如此一來,第二題與新增題(3),即可回應自傳寫作第一段的家庭背 景和自我性格的內容。修改過後的第三題(即「提問建議(4)」),可變成 第二段的在校狀況與社團或打工經驗。而第五、六、七題可組織成第三段的 工作經驗與專長,第八題則回應職涯期許。那麼學習者只需將八個問題的答 案串連起來,處理好銜接策略,便可以寫出一篇堪稱完整的自傳了。因此研 究者認為,本篇的問題在於提問設計失當,造成脈絡不清,使學習者無法隨 之組織成文。

3. 課堂活動

本教材設計了一個角色扮演的活動,請學生一人扮演求職者,一人扮演 求才經理,演出應徵面談的實況。研究者認為,這個課堂活動很適合幫助學 習者主動去思考:「究竟哪些內容,是可寫入自傳的?」通過實際的演練,

模擬面試的情形,藉此揣想當站在不同的角色立場時,會希望看到當事人如 何介紹與推銷自己,可說是成功的策略?這種腦力激盪,正符合任務型教學 的模式,能使學習者在過程中,為事後的寫作找到更豐富的話題與內容。但 研究者更認為,本活動可帶領學習者整合角色扮演中的對話過程,並加以分 類,釐清對話練習中的層次,哪些片段呼應自傳哪些段落的主旨,然後組織 成文。

4. 學生作業本

本單元學生作業本的設計,仍著重於聲調、拼音與理解等聽力練習,以

及對漢字、詞彙、語法的正確使用,題型集中在選擇、填充和簡答題。最後 一部分雖有短文寫作,但主題是寫一篇描述求職經驗、過程與結果的短文,

還有談論公司制度的問題,完全沒有針對寫自傳的題目。研究者以為這是編 輯群在編寫教材時的一項疏漏,忽略了自傳寫作對學習者的重要性,也可藉 機展現學習者學習華語的成效,讓求才者看見學習者的能力和程度。因此,

建議應將自傳寫作練習納入,使學習者能立刻學以致用,達到實用目的。

5. 教師手冊

本教材編有教師手冊,在每單元一開始明列了各課的學習要點。關於第 六單元的學習要點(載於原書p37),詳述如下:

第 11 課——「提供工作機會的消息:工作內容、時間、工錢/說數量少到幾 乎沒有/轉折語氣/只需一個條件就可以達到目標/做某件事的方式」。

第 12 課——「應徵工作面談:經歷、學歷、語言能力、待遇/表示進一步的

語氣/過去的經驗/達到某種標準」。

隨後羅列了六項教學要點,但全都是語法問題,加上學習要點的說明,

可見本課的訓練重點並非自傳寫作,仍停留在語言能力的訓練而已。

6. 本段小結

儘管本單元與求職應徵相關,編排了很多可資運用的詞彙和語法點,也 提出了好幾項課堂教學活動設計與作業練習,但教學重點落在面試時,應對 之間需要會聽、會說哪些話,而沒有將這些安排回歸到自傳需要實際寫作的 本質,是明顯的缺失。

(二)新實用漢語課本(四)

1. 教材背景

由北京語言大學出版,全套教材共六冊,70課。第 1-4冊共 50 課,為 基礎語法階段;第 5 冊共 20 課,為中級階段(劉珣,2003)。本次研究所 需的課程內容,列在第四冊第45課的「馬大為求職」。

本課通篇均未出現「自傳」一詞,在教材第二部分,編著者提供了「一 封求職信」,關於求職信與自傳的問題,在本文第二章第二節已討論過中國

大陸求職信的重要性高於自傳,因此教材編列了求職信的課文,而未出現自 傳。對應於學習歷程,編著者設計前四冊為基礎階段,到了五、六冊才是中 級階段。考察本課詞彙,如「貿易」、「經驗」、「成為」、「適應」、「考 慮」、「無論」等,在八千詞詞表中,都在中級範圍,因此對照台灣教材的 程度,本教材實際上已是中級,符合本研究針對中級學習者的需求。

2. 教材內容

第 45 課涵蓋六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對話,以馬大為到錢經理的公司面 試為主軸,引發一連串求職對話。第二部分是短文閱讀:「一封求職信」,

提供寫作求職信的範例。在這兩部分後面,分別附有生詞表,以中、外文釋 義。第三部分是練習與運用,前半部的焦點集中在句式代換和簡答題,簡答 題內容在於複習馬大為和錢經理的對話。後半部是會話語氣和語境練習,以 及交際性的練習。其中交際練習的第 2 題,就是要求學生寫一封求職信,並 解釋自己對這份工作的了解,自己的背景何以適任這個職務?本題雖然做到 了請學生練習寫求職信,可是未明確提供任何篇章中關於各段落內容的引導 步驟。因此研究者建議,應增加段落主題指引,讓一般的學習者有所依據,

可以循線完成此項要求。

第四部分是「閱讀和複述」,編者按標題「怎樣才能找到理想的工作」,

編寫了一段小故事,敘述主人翁老王替晚輩找工作的因果。除溫習舊知識,

還有新的補充生詞,研究者認為可視為本課的第三層閱讀:從對話到應用文 體再到小故事。第五部分是語法,又將第三部分練習過的句式,重新詳解一 遍。本書採取的策略是先練再說,讓學習者先練好句式,再介紹語言的知識 結構。最後是字與詞,做集中識字和聯想詞組的練習。

3. 課堂活動

本課提供了大量的句式練習來訓練語法,只有在會話練習一項,有另一 小段供學習者,模仿複製的求職對話。研究者認為這樣設計比較呆板,若將 已寫好的對話,改成看圖說話,讓學習者可運用剛學過的詞彙、語法,生成 自己的語言會更合適。在交際練習的第 1題是「請跟同學練習如何在找工作 時介紹自己」。和前述第 2題的問題一樣,題目若能再多給一些引導,避免 學習者天馬行空隨意作答,控制練習的過程,應能使練習更有效度。

整體而言,本教材對於開放式練習,編列得較少,大部分都較偏向機械 式的操練,特重語法結構,較忽視篇章的整體組織架構。

4. 學生作業本

本課的作業練習,分為聽說和讀寫兩部分。無論聽說還是讀寫,依舊大 篇幅地練習詞彙、語法的使用,另外提供了簡歷的範本,要求學生模仿它的 內容,寫作自己的簡歷。因此,本課的綜合練習冊中,並沒有單獨練習自傳 或求職信的部分,只重視求職經驗的描述和讀懂求職信息。

5. 教師手冊

本課的教師手冊第一條「教學目的」中的第3點,即是「練習寫中文求

本課的教師手冊第一條「教學目的」中的第3點,即是「練習寫中文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