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陳定南任內的重大政策

第三章 宜蘭政治局勢的改變

第二節 陳定南與宜蘭的發展

二、 陳定南任內的重大政策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遷機會。公務員行政方面,推動行政工作簡化,將公文紙進行整併,以節省公文 撰擬以其繕校時間,增加行政效率。

其後陳定南再繼續推動營利事業登記案件櫃台化一貫作業,凡舉營利事業登 記的設立、變更、停業、歇業、復業補照,除此之外他也重視縣政府與鄉里等單 位的溝通。32在史料當中可以看見陳定南始終將政治革新視為第一要務,且循序 漸進從公務人員的各項改革方案一直到加強與村里的溝通,將步伐跨到輔導鄉鎮 市推動行政革新按時召開鄉鎮市聯繫會報,加強村里自治功能與擴大民眾參與地 方的各項建設。33爾後期陳定南更進一步將改善行政人員態度轉為對公務人員素 質的提升。就整體縣民的觀點來看,冬山河親水公園以及羅東運動公園的觀光心 引力逐漸被傳統藝術中心所取代,陳定南的許多施政特色對於後繼者來說只是基 本功,唯一歷久不衰的政績反而是當年看似不起眼的提升公務員素質,使得宜蘭 縣政府的行政效率,可以配合日後縣長的施政。

二、陳定南任內的重大政策

宜蘭地區的交通受限於地形的阻隔,北有雪山山脈、南有中央山脈,導致宜 蘭縣對外交通一向不便。34舉例來說西部地區在 1908 年便已完成基隆到高雄的 縱貫鐵路,而宜蘭線鐵路則在1924 年才全線通車,比其臺灣西部地區來說宜蘭 地區的交通發展算是相當落後。

早在李鳳鳴縣長時代及提出南港至礁溪的隧道公路計畫,因為臺九線北宜公 路太過蜿蜒曲折,對於宜蘭民眾前往臺北既費時又費力,因此興建南港頭城隧道 公路將能夠改善宜蘭對外交通聯繫。即使1981 年宜蘭縣長的政治勢力與國民黨 不同,縣長陳定南依然延續了這個想法,陳定南認為宜蘭縣因為交通問題,使得

32 宜蘭文獻叢刊編輯委員會編,《宜蘭縣長陳定南施政總報告彙編》,頁 36、37、59。

33 宜蘭文獻叢刊編輯委員會編,《宜蘭縣長陳定南施政總報告彙編》,128。

34 戴寶村,《宜蘭縣交通史》,宜蘭市:宜蘭縣政府,2001,頁 3。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宜蘭的投資環境不能改善,35這是他爭取南港頭城隧道公路(即後來的北宜高)的 理由之一,宜蘭縣政府也因此成立了頭城-南港隧道促進委員會,由宜蘭區域立 法委員與縣議會會長擔任共同召集人,有研究認為這個促進委員會當時對於興建 北宜高並沒有什麼具體的成果,36不過南港頭城隧道公路(即後來的國道五號南 港—頭城段)並非縣長或是議長就有辦法輕易爭取到的交通建設,這項交通建設 或許是宜蘭二十多年來能夠藍綠雙方都能接受的唯一共同意見。1984 年臺灣省 政府委託中興工程顧問公司進行地質探勘工作,陳定南本人也親自到省政府請求 時任主席的李登輝協助。37最終 1988 年行政院長俞國華在宜蘭縣聽取縣長陳定 南簡報時宣佈興建南港頭城隧道公路,北宜高速公路的政策大勢底定。

在隧道公路出口的爭議方面,1985 年臺灣省主席邱創煥認為應儘速闢建頭 城至南港的四線道公路,陳定南認為這對該項建設帶來的曙光,不過就當時的資 料來看國道五號的興建還有一件案內案,在於打通北宜之間的高速公路路線,交 通部草案曾經提出「北部橫貫高速公路」的想法,路線將由新店安坑經過烏來再 到北縣與宜蘭交界福山植物園,最後由大小礁溪出口,進入宜蘭平原。不過由於 此路線不經過頭城、礁溪,陳定南認為這將妨礙這兩個地區的都市發展,他主張 以頭城至南港的路線來開闢高速公路是最有利於宜蘭地區的路線,38不過由於陳 定南時代北宜高速公路並沒有興建,出口爭議則延續至游錫堃時代。

1986 年台塑企業董事長王永慶宣布要在宜蘭或是桃園兩地擇一興建第六輕 油裂解廠,這是台塑企業為了掌握上中下游一體石化工業,而於1986 年向經濟 部申請設廠,1988 年政府正式同意該項申請。39但是輕油裂解廠屬於石化工業,

是具高度汙染的產業,當時宜蘭縣議會與部分鄉鎮民意代表表示歡迎,不過頭

35 宜蘭文獻叢刊編輯委員會編,《宜蘭縣長陳定南施政總報告彙編》,頁 71。

36 黃國敏,《競選文宣策略之研究-民國七十四年宜蘭縣長選舉個案分析》,國立中興大學公共 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1985,頁 80。

37 宜蘭文獻叢刊編輯委員會編,《宜蘭縣長陳定南施政總報告彙編》,頁 105。

38 宜蘭文獻叢刊編輯委員會編,《宜蘭縣長陳定南施政總報告彙編》,頁 207。

39 林長瑤,《宜蘭反六輕運動之社會學分析》,國立政治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頁 69。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城、冬山、壯圍、員山、五結、蘇澳等鄉鎮代表會以及宜蘭農田水利會卻表示反 對,40顯見當時地方輿論對於興建六輕與否都有支持者。1987 年縣長陳定南與王 永慶面談之後,建議以全縣公投方式,來評估設廠與否。41

1987 年底,宜蘭縣政府對於台塑對於六輕廠的環評報告正確性存疑,陳定 南本人則在縣議會中表達反對六輕的立場。他與游錫堃、田秋堇等黨外的政治人 物成為宜蘭反六輕成功的關鍵人物,反六輕除了是陳定南個人重要的政治成果,

這一次的社會運動可以說是他卸任之前,宜蘭最為震撼臺灣社會的事件,是臺灣 第一起能夠串連全縣的環保運動。這當中得以成功的主要原因,在文宣部分以游 錫堃、劉守成、田秋堇(劉、田兩人為新潮流勢力)為首的噶瑪蘭雜誌,其政治立 場與縣政府一致,成為反六輕運動的傳聲筒,使得反六輕運動的抗爭過程以及六 輕的為害有一完整報導,42在文宣部分發揮相當大的影響力,其中屬於反六輕陣 營的噶瑪蘭雜誌對於反六輕作了幾項分析,筆者以後見之明做了三點整理:一是 首長反對,縣長陳定南在瞭解六輕之後,以地方首長的高度表達反對態度並正面 與台塑企業有爭執,二是與學術界結合,再來則將反六輕成為全縣型運動。43陳 定南在第二屆縣長選舉得到七成選票,得到宜蘭民眾的廣大信任與支持,如此的 公信力確實直接幫助了反六輕運動,而六輕運動中與學術界結合在論點上取得了 優勢,才能夠與「工商大躍進」這種農業縣市普遍存在的思維抗衡,再來則是黨 外三要角陳定南、游錫堃與劉守成乃至於立委黃煌雄也與他們的立場一致,外縣 市黨外各佔山頭導致分裂的情形在宜蘭並不明顯,無可諱言反六輕的成功與政治 面脫離不了關係。許許多多環保團體也加入這場社會運動,例如政大教授柴松林 為社長的新環境雜誌在社論中即言:「本社基於環保立場,全力支援宜蘭地區民 眾的反六輕運動,我們將和宜蘭全縣的縣民,通力合作,共同奮鬥,一起替行政

40 李梅金,〈王永慶策動反撲「反六輕」行動〉,民進周刊第 77 期,1989,頁 40。一九八八宜蘭 縣十大新聞,噶瑪蘭,第103 期,1989,頁 13。

41《宜蘭反六輕運動之社會學分析》,頁81。

42 梁鴻彬,《政治變遷的地方模式-民進黨在宜蘭執政的個案研究》,國立中山大學政治研究所 碩士論文,1999 年,頁 49、82。

43 單于,〈宜蘭反六輕運動的回顧〉,噶瑪蘭 103 期,1989,頁 57。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院來維護公權力和公信力。」,44這篇社論認為行政院經建會已經擬定「臺灣地 區綜合開發計畫」,同時內政部也制訂了「北部區域」計畫,其中具有法定地位 的「北部區域計畫」認為宜蘭主要擔任北部糧食供應基地,工業以地方資源的型 態發展,六輕當然就不算是地方資源行工業,也就是說這個觀點呼應了陳定南以 六輕違法的論點來拒絕台塑集團,這個觀點以及周邊所延伸的宜蘭地理位置並不 適合作為大型工業開發地區,一直是宜蘭兩度反對六輕的重要理論與原則。

在反六輕實際運動上,臺灣環境保護聯盟在宜蘭成立分會並以旋即投入反六 輕運動當中,雖然過程中因為旗幟問題與民進黨宜蘭黨部不合,但是卻能夠連結 各反六輕力量,達成反六輕運動浪潮的成果。45該項運動是臺灣史上第一次由地 方政府帶頭參與的社會運動,而且由陳定南延續到下一任的縣長,並且陳定南擔 任立法委員以後再度於1991 年第二度反六輕運動當中,擔任宜蘭縣反六輕組織 召集人,省議員劉守成則為副召集人,46可見得黨外政治人物在反六輕運動,發 揮極大的影響力,陳定南更是貫穿整體運動的要角,根據研究宜蘭地區第二次反 六輕運動期間,報紙媒體在該運動的報導上,全國版的反六輕新聞要比地方版來 的多,顯示出宜蘭這項環保議題成功得到全臺的注目與關切,使得反六輕不至於 成為囿於一方的格局,反六輕運動又因為是環保性質,並非政治活動,因此媒體 報導意願較高。47

值得注意的是,中央政府的態度是傾向支持六輕,因為經濟部工業局將利澤 工業區的270 公頃土地出售給台塑集團,這個舉動當然很明顯是為六輕設廠而準 備,台塑到宜蘭興建六輕違反北部區域計畫中央也消極以對,這場環保運動之所 以成功是因為結合政治力量但又不變調成為政治運動,例如反六輕團體曾要求民 進黨於抗議場合不得出示黨旗,一開始陳定南呈現孤軍奮戰的政治態勢,到後來

44 李豐,〈反六輕是維護公權力〉,新環境第 24 期,1987,頁 1。

45《宜蘭反六輕運動之社會學分析》,頁101。

46《宜蘭反六輕運動之社會學分析》,頁102

46《宜蘭反六輕運動之社會學分析》,頁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