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北宜高速公路出口爭議

第四章 游錫堃與劉守成時代立縣精神的實踐

第一節 宜蘭經驗中的承續

一、 北宜高速公路出口爭議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四章 游錫堃與劉守成時代立縣精神的實踐

第一節 宜蘭經驗中的承續

一、北宜高速公路出口爭議

1989 年游錫堃成為民進黨第一位宜蘭縣長,由於出身黨外再加上與陳定南 有政治上的合作關係,而且陳定南任內聲望甚高,因此陳定南任內的許多既定政 策許多都被游錫堃所繼延續,例如冬山河親水公園、羅東運動公園等、縣政中心,

至1990 年代陸續完成,宜蘭經驗在此時逐步走向巔峰,自陳定南以來所逐步立 下的目標與核心價值,也有所成果。

在1988 年陳定南擔任縣長時,行政院長俞國華即宣布興建南港-頭城隧道 公路(後更名為國道五號),但是高速公路興建將嚴重衝擊宜蘭縣有環境,由於爭 取北宜高已經成為定案,隧道出口以及後續建設,成為當時的縣長游錫堃關切的 重大議題,本研究並非在工程學,不在討論高速公路結構本身的問題,而在討論 當時從政府到民眾對於國道五號的態度以及情景。

1990 年初交通部國道新建工程局局長歐晉德至宜蘭拜訪縣長,歐晉德表示 北宜高由於隧道過長拓寬困難將考慮預留六線道的隧道空間以及評估各交流道 的位置,同時也表示未來北宜高延伸至蘇澳段,若地方有需要可以興建支線,1游 錫堃則要求將北宜快速道路正名為「北宜高速公路北宜段」,不與省道臺二以及 臺九線交叉等要求,2不料日後卻引爆高速公路六線道與四線道以及出口之爭。

游錫堃考量整體宜蘭線發展像國道新工處建議,北宜高速公路平原線(國道 五號頭城蘇澳段)最好在省道臺九號與臺二號之間選擇路線,由於這段路線在鐵

1 〈北宜高路況呼之欲出〉,中國時報,1990 年 1 月 19 日,第 14 版。

2 張德明,〈讓‘北宜快速路更好游錫堃費盡思量〉,首都早報,1990 年 1 月 19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路以東,位於宜蘭容易淹水之處因此建議以高架方式興建,而非西部國道以土堤 方式施工。高架化另考量到宜蘭縣東西部的發展,3不過隨後中央政府卻以交通 部經費問題為由宣布暫緩平原線的興建,並且採取原先的四線道決議與當時的新 工局長歐晉德的說法不同,引起游錫堃批評為缺乏前瞻性,將步入北迴鐵路不敷 使用的後塵。4不過中央政府與縣政府的看法不同更居爭議性的還在於坪林隧道 (後改為雪山隧道)頭城出口位置,當時民眾日報標題還以「出頭天了!北宜高速 公路出口處選定頭城」來肯定此一政策,理由是可以避免北迴鐵路不經過蘇澳市 區的教訓,在頭城重蹈覆轍,且以頭城做為出口,旅客往南往北至各風景點觀光 都相當便利,不過國防部則以避免共軍登陸宜蘭以後可以迅速佔領公路為由,支 持在礁溪出口方案,國道新工處也認為礁溪出口最符合經濟效益。不過宜蘭人的 目標則是希望出口選在頭城,明顯與中央單位不同,但是為了順應民情,新工局 最後選擇頭城出口。5

不過北宜高的爭議問題,並沒有隨著國道新工局宣布頭城出口而落幕,反而 更因為頭城出口位於何處而越演越烈,爭論不休。1990 年中經建會「成果研商 會議」中對於北宜高形成幾點共識,第一是該公路更名為北宜高速公路(通車後 正式命名為蔣渭水紀念高速公路)、第二是依照游錫堃縣長的建議,出口選定頭 城、第三是起點與北二高銜接(今國道三號南港系統交流道)…等重大結論,6局長 歐晉德在會中表示目前尚無技術能完成「一孔三道」,「一孔二車道」是當今世界 最大開挖面,換言之四車道的決策已經確定,歐晉德先前的談話該會議的論點大 不相同。而宜蘭縣長游錫堃隨後因為擔憂頭城出口將由原先的新峰瀑布風景區南 移至金盈瀑布風景區,而會同新工局以及臺灣大學城鄉所教授一同前往金盈瀑布 與猴洞坑瀑布觀察合適性,游錫堃認為金盈瀑布作為出口將衝擊到該地資源甚至

3 〈北宜高速公路蘭陽段縣長「高見」採高架方式〉,中國時報,1990 年 3 月 14 日,第 14 版。

4 中華日報,〈北宜高速公路延至蘇澳擱置〉、中國時報,〈四線車道缺乏前瞻性〉,1990 年 3 月 18 日,第 14 版。

5 民眾日報,游芳男〈出頭天了!北宜高速公路出口處選定頭城〉,1990 年 3 月 15 日。

6 陸啟明,〈評選研商北宜高速公路線 達成五項結論將採行四車道〉,青年日報,1990 年 6 月 23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影響到礁溪鄉白石腳地區發展,也看不到龜山島與蘭陽溪口等宜蘭縣景觀,這一 段過往,游錫堃在接受省諮議會的口述訪談時也有敘述,他表示「我擔任省議員 時一直在推動開闢頭城到南港的高速公路,終於在我當縣長的時候,1991 年 7 月 15 日動工。當時張建邦(宜蘭人)是交通部長,我曾經跟他爭取雪山隧道南邊 出口,出去時,可以看到太平洋和龜山島;後來國工局贏了,交通部張部長並未 採納宜蘭縣政府的意見,現在出口偏南,車子出隧道時無法直接看到太平洋和龜 山,當時國工局長歐晉德的理由是,一年 365 天中有一段時間,車子出隧道時 太陽光會刺眼,容易發生危險;第二點,我說這樣風景較美,他們說風景美是美,

但開車不可以看風景,因為容易出車禍。」7顯見中央單位對於北宜高的看法僅 從工程角度,地方政府則必須考量整體發展。

至於頭城出口可能南移至接近礁溪鄉白雲村的消息出現以後,引發白雲村等 鄰近地區居民反對聲浪,當中居民認為這將會破壞當地景觀以及影響礁溪地區溫 泉以及都市計畫,交通部的回答是原計畫頭城出口將會產生眩光問題以及配合平 原線的發展,都有需要南移出口,地方甚至傳出當時的某一位省議員是真正造成 出口南移的人物,8可以見得地方人士對於高速公路出口的在意程度,也可從中 發現高速公路對於宜蘭交通史上的發展重要性應是前所未有,這是宜蘭地區長期 對外交通只有蜿蜒曲折的北宜公路以及繞行東北角海岸ㄇ字型的濱海公路的必 然結果。

對於出口的質疑聲浪自此越來越強烈,雖然國道工程處對於出口南移的理由 甚多,固然這可能有其專業考量,但是礁溪居民擔憂國道出口位於北宜公路出口 與臺二庚省道交會且人口較為聚集,相對於位於北邊的新峰瀑布人口稀少且無重 要道路,礁溪居民認為興建於新峰瀑布對於人民的權益損失比較小,9但是對於

7 台灣省諮議會,〈游錫堃先生口述訪談〉,頁 86。

8 台灣日報,〈反對北宜高速公路出口南移 陳德志率民陳情 縣長允轉達民意〉,1990 年 7 月 22 日。

9 民眾日報,〈北宜高速公路可能由金盈瀑布出口〉,1990 年 8 月 30 日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宜蘭縣本身衝擊過大,對此宜蘭縣政府本身也對第北宜高3 路線以及 3A 路線有 自己的專業評估,縣政府評估路線3 除了有較明顯的陽光直射的目眩問題,其餘 項目都勝過 3A 路線,10最終國工局宣佈出口為 3A 路線,縱然無法如縣政府的 構想,也只得接受中央政策。不過宜蘭縣爭取北宜高更大的問題可能還不在路線 之爭,而在於中央政府與地方政府不同政黨的問題,黨外勢力長期在宜蘭執政,

特別是陳定南時常與中央不同調,且中央政府在法理上往往站不住腳,讓陳定南 政策得以施行,在加上北宜高可能與縣長選舉有關,既然游錫堃又順利當選那北 宜高動工必要性就不高,就連時任行政院長的郝柏村都基於經濟成本而不支持興 建北宜高,11。我們由新聞內容可以想見其工程困難以及對宜蘭縣交通史與宜蘭 發展深遠,就連沒有任何主動權的地方政府與首長都相當關心,甚至北宜高速公 路頭城蘇澳段是縣政府首先提出建議興建,都可以知道中央政府對於宜蘭地區建 設不甚積極。

爭取頭城南港隧道公路(後稱為北宜高速公路),是陳定南第一屆縣長的重要 競選政策,最終在他第二任的任內經過行政院長俞國華的同意之下於1991 年開 始進行公路工程,這項建設歷經將近30 年的時間,若由陳定南時代積極爭取北 宜高至2006 年通車,也超過四分之一世紀,其中我們可以觀察到下面幾點意義,

第一是縱使強調環保的縣長陳定南,在北宜高這項重大建設上,仍然非常重視且 後來強調為重要政績之一,可見交通快速以便利地方發展的思維,橫跨臺灣主要 政治勢力,陳定南之後的民進黨籍縣長游錫堃,12更在其任內積極推動北宜直線 鐵路(南港至礁溪或南港至頭城),這項重大鐵路建設雖未施工,但是爭取直線鐵 路的活動迄今仍方興未艾,這恐怕是東部地區逃避不了的政治議題。第二是國民 黨籍行政院長郝柏村對於北宜高的興建態度消極甚至傾向不興建,遭到民進黨籍

10 游錫堃私家檔案交北宜(一),宜蘭縣史館藏。

11 〈開發北宜高速公路郝揆不支持〉,台灣時報,1990 年 8 月 30 日。

12 陳定南於 1993 年正式加入民進黨,因此宜蘭縣第一位民進黨籍縣長為游錫堃。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立委陳水扁一氣之下丟擲計畫書而掀起漫天爭議,13都可以看得出政府對於東部 建設的態度,宜蘭又是東部地區唯一的黨外執政縣市,因此若欲引進重大建設,

宜蘭得自行爭取。第三點國民黨支持北宜高其中原因與 1989 年底縣長選舉有 關,由於國民黨在1985 年慘輸陳定南八萬票,得票率僅僅 30%,因而想藉北宜 高此種政策上的支票,以求在選舉上扳回一城,但是該次縣長選舉最後仍然敗於 游錫堃。當年主持國建六年計畫(北宜高包含在內)的中研院研究員楊建成認為北 宜高乃是個人政治利害考量,而非整體國家資源考量,14可見得中央政府對於宜

宜蘭得自行爭取。第三點國民黨支持北宜高其中原因與 1989 年底縣長選舉有 關,由於國民黨在1985 年慘輸陳定南八萬票,得票率僅僅 30%,因而想藉北宜 高此種政策上的支票,以求在選舉上扳回一城,但是該次縣長選舉最後仍然敗於 游錫堃。當年主持國建六年計畫(北宜高包含在內)的中研院研究員楊建成認為北 宜高乃是個人政治利害考量,而非整體國家資源考量,14可見得中央政府對於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