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二、大安、士林捷運站之步行環境改善建議

本研究之研究對象為大安與士林捷運站周邊五百公尺之步行環境,綜合第三 章現況調查結果與第五章所提出之步行環境改善原則與基本項目,針對大安與士 林捷運站周邊五百公尺之路段提出建議改善之路段,然而實際改善需求仍需納入 民眾建議與整體規劃,故本研究建議之路段可做為未來改善計畫之參酌,亦不代 表此範圍當中僅有本研究所建議之路段有改善之必要性。

參、相關配套措施之研擬

一、人行空間周邊土地使用設計

友善行人之都市設計、土地使用強度與土地使用多樣性為發展TOD 之重要 因素,本研究針對以人為本都市設計提出建議,然而為提升整體旅運環境之品質 不能僅發展以人為本之都市設計,根據過去相關研究建議應結合人行空間與周邊 土地使用設計,本研究建議以增加土地使用多樣性、強化土地使用強度、土地使 用之集中發展三面向切入進行改善與規劃,建議以此三項標準檢討捷運站周邊土 地使用之現況予以調整。

二、停車空間檢討與規劃

狹窄巷弄當中劃設停車格會與人行空間相互排擠,甚至影響車道之寬度,本 研究建議應實施停車空間檢討,檢討內容包含:現有合法停車空間、違規使用、

臨時停車空間等,作為相關步行環境改善計畫之參考依據。鄰里巷弄之道路應以 空間回歸行人為原則,適度減少巷弄之停車空間。針對違規停車者,則應加強執 法進行罰鍰,避免違規停車影響行人與行車安全。同時,建議配合政府相關停車 空間改善計畫,例如臺北市2015 年所提出之臺北市 10 年停車計畫,其願景之一 為「回歸道路基本人車通行功能」,故建議停車空間改善計畫可配合鄰里交通環 境改善計畫,藉此提高規劃效率與一致性。

三、民眾參與規劃之配套措施

(一)民眾意見回饋系統之設置

本研究認為步行環境改善應有完整的區域空間課題盤整,結合民眾參與之方 式深入調查步行環境之課題,方能打造符合使用者需求及本研究所提之五面向,

然而盤查區域現況與統整民眾意見需耗費較多的人力與時間,因而影響改善的時 程與效率。故本研究建議建立手機應用程式,民眾可於不滿意之路段或針對違規 使用拍攝後上傳於手機應用程式,以 Google 地圖定位並簡要說明現況課題與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議,藉此回收民眾看法與建議,此作法除了可進行簡單的初步盤整外,同時可從 品質上瞭解民眾對於此地區步行環境之滿意程度,蒐集初步質化之資料,以利後 續盤查或規劃設計有所依據。

(二)強化非政府組織之地位

臺北市當前有許多非政府組織協助社區召集鄰里居民一同討論鄰里步行環 境現況與改善方向,如綠色陣線協會,其召集民眾共同商議社區內部步行環境之 改善內容並向政府提出申請,鼓勵以社區居民為主要發起者,讓步行環境能實際 符合民眾需求,此背後隱含著參與式規劃之精神,藉由社區營造之方式讓規劃成 為民眾參與之事務,不僅侷限於專家導向。同時,政府部門人力與時間有限,並 無法長期與社區居民互動與交流,故建議可重視駐點於社區內之社區營造團體並 與其合作,藉由社造團體長期與居民聯繫情感與交流,讓民眾更願意主動參與鄰 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或相關步行環境改善計畫或政策。

四、步行環境營造之政策改善建議

(一)捷運周邊步行環境改善指導計畫之擬定

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有其本質與實施上的課題存在,根據本研究調查民眾 可接受之最遠距離為六百公尺,故建議應針對捷運周邊六百公尺以下之空間制定

「捷運周邊步行環境改善指導計畫」,於計畫當中明訂計畫目標之指導、步行環 境設計原則與相關計畫協調之內容,以此協調政府所推動之各類步行環境改善計 畫,包含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騎樓整平計畫、臺北市 10 年停車計畫等,各 項相關計畫應相互協調,方能達有效發揮步行環境營造對於捷運搭乘意願與捷運 搭乘行為之效益,達到以人為本的目標。

(二)臺北市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實施之改善對策

當前臺北市實施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具有降低事故發生率之效果,然步行 環境仍存在許多課題,故針對此計畫提出改善建議,以提供更友善且具品質之步 行環境。當前臺北市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內存在前文所述之六大課題,故本研 究提出以下七項改善建議,以利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更為優化,內容如下:1.

盤查鄰里步行環境;2.調整計畫目標;3.調整實施構想;4.建立行人路權推廣計畫;

5.配合相關步行環境改善計畫;6.改善評估標準;7.納入民眾參與規劃與設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六章 結論與建議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