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貳、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 TPB)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環境歸因

綠色植栽

人行道串連

遮蔽設施 照明設施

安全性

可及性 舒適性 知覺

環境 末梢刺激線索刺激來源 基部刺激線索 判斷

刺激束 (生態效度等影響)

知覺歷程 (處理和聚集感覺刺激)

回饋 (影響未來)

圖 2-4:Brunswik 的透鏡模型

資料來源:楊國樞,2003:85;危芷芬譯,2008:36;本研究繪製

貳、計畫行為理論(Theory of Planed Behavior, TPB)

一、計畫行為理論緣起

計畫行為理論係由Ajzen 於 1985 年所提出,係以理性行為理論(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 TRA)為基礎所發展,理性行為理論以期望值來解釋個人行為 的社會心理學理論,其基本假設是個體在「理性」思考與自我意志控制之原則下 考慮是否執行某行為(Behavior),藉以瞭解與預測個體行為與行為者心理的決定 因素(Ajzen, 1985: 12; 張新立,2005:236)。理性行為理論認為影響個體行為的 主要變數為「態度」與「主觀規範」(Ajzen, I., 1985:12-14; 賴思伊、錢世謙、蔡 豐隆,2013:40)。惟個體無法完全的由自我意志(Volitional Control)決定是否 從事某特定行為(Ajzen, 1991: 181)。為了補足理性行為理論之研究限制與解釋 力,Ajzen 提出「知覺行為控制」,認為個體的行為意向會受到行為態度、主觀規 範以及知覺行為控制所影響,進而影響個體之行為(圖2-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圖2-5:計畫行為理論之緣起與基本架構 資料來源:Ajzen, 1992: 210; 賴文泰,2008:245 二、計畫行為理論架構與意涵

計畫行為理論是為解釋或預測某特定背景下的個體行為(Ajzen, 1991: 181)。 此理論提出影響影響個體行為的主要因素是行為態度、主觀規範以及知覺行為控 制,並藉由個體對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以及這些因素相對重要性,企圖預測與 解釋個體的行為與意向。其理論以三階段分析行為的形成過程:(一)行為意向

(Behavior Intention)決定個體執行行為。(二)行為意圖受三項相關因素所影響,

分別為行為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三)外在因素(Background Factor)

影響三項相關因素之信念與認知。以下針對計畫行為理論中各項因素內涵予以說 明(Ajzen, 1991: 191-206; Ajzen, 1992: 208-211; Ajzen, 2005: 117-126; 賴文泰、呂 錦隆,2008:244-245;王明妤等人,2011:72;賴思伊等人,2013:41)。

(一)外在因素(Background Factor)

影響行為意向可以被用來合理解釋或理解的因素分別為行為信念、規範信念 以及控制信念,而這些信念會受個體的相關因素所影響,因素分為個人因素、社 會因素以及資訊因素,例如個人所得、年紀、性別、社會經濟狀態、教育、情緒 等影響。每一個個體生長在不同的社會環境,對於同一議題所獲得的資訊方式亦 不同,基於此每一個人的信念會有所差異,進而影響其行為意向與行為執行。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行為意向(Behavioral Intention)

個體欲執行某一特定行為的傾向程度,計畫行為理論當中行為意向係直接影 響個體行為執行,且可藉由行為意向準確預測行為,亦即行為意向是指個人主觀 意識判斷其執行某一特定行為的行動傾向。行為意向會受到個體對於某特定行為 所抱持的態度、外在社會影響之主觀規範與個體執行某一特定行為所擁有的機會 與資源影響其控制行為的能力,當個體對於某一行為抱持正向的態度、主觀規範 給予正向支持與對行為的控制能力強,則執行行為的行為意向愈強。

(三)行為態度(Attitude toward the Behavior)

計畫行為理論之態度係指個體對於某特定行為的評價以及對行為後果的信 念(Belief)。態度由認知(Cognition)與情感(Affect)兩項變數所組成,其中認 知係指個體對於感受到特定標的物的屬性或相關資訊後所組成的信念(Belief); 情感為個體對於特定標的物的感覺(Feeling)與關心(Concern),多帶有評價的 意味。換言之,態度會受到個體本身之價值觀、偏好、認知進而產生個體之間的 差異性。民眾會受步行環境當中之舒適性、安全性、便利性、可及性等因素,影 響對於步行轉乘捷運的態度。

(四)主觀規範(Subjective Norm)

主觀規範亦是以信念為基礎,其信念係指個體是否執行某特定行為受社會壓 力或參考團體之期待所影響。亦即個體是否採取特定行為會受到重要他人(親近 的朋友、親人、同儕、伴侶、專業人士等)或周遭團體是否認同其行為所影響,

重要他人的認同與否會影響個體行為的決定。參考團體分為直接參考群體(周遭 的朋友、家人、同事)與間接參考群體(雜誌、報紙、新聞等社群媒體),參考 團體價值觀亦會成為社會壓力影響個體行為之意向。民眾會因生活周遭重要他人 與社會觀感而影響其選擇。

(五)知覺行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

知覺行為控制係計畫行為理論影響行為意向之因子,其基本假設是以信念為 基礎,信念是促進或阻礙行為的表現因素,意指執行某一感興趣的特定行為所感 知的容易程度。個體會受過去自身行為經驗或從周遭環境獲取的二手資訊,判斷 執行某特定行為之容易度進而影響其行為意向。亦即信念會受到資源或機會所影 響,當民眾認為擁有的資源或機會愈多,他們預期的障礙就愈少,對於行為的控 制就愈大就愈願意執行某一特定行為。當民眾感受到步行環境窒礙難行時,會使 得民眾步行轉乘捷運的行為意向下降。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回顧

綜上所述,計畫行為理論之三面向皆受到行為信念(Belief)所影響,行為 態度會受到對標的物所抱持的評價所組成的信念。主觀規範是由主觀信念所組成,

受重要他人、周遭生活團體與媒體所產生之社會壓力與價值觀。知覺行為控制會 受到控制信念所影響,控制信念亦即對特定行為執行所擁有的資源、機會或障礙 多寡之認知(圖2-6)。同時,亦可知行為的形成過程可從外生因素影響行為信念、

規範信念、控制信念進而影響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決定個體行為意 向並預測個體行為(圖2-7)。

圖2-6:信念形成行為意向與行為之基礎

資料來源:Ajzen, 1991:182; Ajzen, 2005: 126; 賴思伊等人,2013:41

圖2-7:計畫行為理論行為決策之形成過程

資料來源:Ajzen, 1991:182; Ajzen, 2005: 126; 賴思伊等人,2013:41;莊畫 晴,2017:2-2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三、計畫行為理論之相關應用

計畫行為理論在過去曾應用於運具選擇行為、休閒活動之選擇、購買商品決 策、影響步行使用等相關研究,這些研究皆係以計畫行為理論作為行為決策之支 持。塗三賢(2007:180)以計畫行為理論的態度、主觀規範、行為控制信念三 面向探討休閒活動之選擇。消費者選購木構造房屋時的行為意向,同時發現主觀 規範是最大的影響原因。賴文泰(2008:242)針對運具選擇行為之研究當中,

以計畫行為理論作為建構結構方程模式之模型以及運具選擇行為之理論架構,以 支持運具之選擇行為會受到主觀規範、行為態度、知覺行為控制所影響。莊畫晴

(2017:2-24)針對公共運輸旅運行為選擇之研究,以計畫行為理論為基礎,分 析旅運行為會受到態度、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所影響,並釐清旅運者對於公 車、捷運之旅運行為的決策過程,及對於旅運決策所考量的因素面向。從過去的 相關研究可發現對於運具選擇之行為決策的相關研究,可用計畫行為理論的態度、

主觀規範、知覺行為控制之角度切入瞭解消費者或使用者的行為。

而與本研究相關的過去文獻除前文所提的與運具選擇行為之外,Williams

(2014:654)以計畫行為理論干預效果之實證研究角度切入對於步行使用之研 究,Schuster(2016:309)亦應用於照顧者對於孩子走路去學校的意向,藉以瞭 解照顧者的行為決策所考量的面向,故從以上的研究可知,欲瞭解使用者或決策 者之決策行為過程時所受影響的面向與內容,能藉由計畫行為理論進行釐清與建 構決策行為之架構,故本研究亦以計畫行為理論為本研究之研究基礎。

四、步行環境影響搭乘捷運之行為

計畫行為理論之理論架構分析步行環境對影響民眾搭乘捷運之旅運行為,可 知行為會受到民眾對於行為的「態度」、「主觀規範」與「知覺行為控制」影響(圖 2-8)。計畫行為理論之框架,態度係指民眾對於步行環境影響搭乘捷運之感受,

民眾對步行環境之偏好與認知與過去步行之經驗產生行為態度;行為的主觀規範 係指民眾身邊群體影響與社會團體壓力;而步行環境所營造的舒適性、安全性、

通用性、便利性、可及性,會影響民眾對於執行步行轉乘捷運的行為時所感受到 的困難或便利程度。藉由以上的理論架構與流程,步行環境會影響步行意向外,

同時建構出步行環境影響民眾搭乘捷運行為之關聯性,故本研究所探討的部分為 計畫行為理論當中之民眾對步行環境之行為態度與知覺行為控制對於捷運搭乘 意願與搭乘捷運行為之間的關聯性,主觀規範並不為本研究所探討之面向。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回顧

圖2-8:步行環境影響使用捷運意願之概念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