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二、配合政府相關停車空間改善計畫

臺北市已於民國104 年所提出之臺北市 10 年停車計畫,其願景內容包含「使 用者付費、買車自備停車位、公平滿足市民需求、回歸道路基本人車通行功能、

科技化提升使用效率」,融入使用者付費之觀念,欲使用汽、機車之民眾必須酌 收停車費或自備停車位,並減少鄰里巷道內之停車空間,故建議鄰里交通環境改 善計畫可配合臺北市10 年停車計畫,兩計畫相互配合可提高規劃效率與一致性。

參、民眾參與規劃之配套措施

一、民眾意見回饋之應用程式設計

前文所提之捷運周邊步行環境改善指導計畫應盤點當前步行環境之現況品 質與民眾意見,然而盤查區域現況與統整民眾意見需耗費較多的人力與時間,故 本研究建議建立手機應用程式,民眾可於不滿意之路段或違規使用拍攝後上傳於 手機應用程式,以GOOGLE 地圖定位並簡要說明現況與改善建議,藉此回收民 眾之看法與建議,此作法除了可進行簡單的初步盤整外,亦可從品質上瞭解民眾 對於此地區步行環境之滿意程度。

二、強化非政府組織之地位

許多非政府組織正協助社區改造步行環境,如綠色陣線協會,其召集民眾共 同商議社區步行環境改善建議並向政府提出申請,鼓勵以社區居民為發起者,讓 步行環境能符合民眾需求,此背後之所隱含著參與式規劃之精神,藉由社區營造 之方式讓規劃成為民眾參與之事務,不在侷限於專家導向,然政府部門人力與時 間有限無法全交由政府部門,應重視駐點於社區內之社區營造團體,藉由團體長 期與居民聯繫情感與交流,讓民眾更願意主動參與鄰里交通環境改善之計畫。

肆、步行環境相關政策建議

一、地方政府應研擬捷運站周邊步行環境營造之指導計畫

根據第三章政策發展脈絡可知當前步行環境缺乏明確之計畫指導,亦缺乏與 大眾運輸系統連結之設計,本研究建議地方政府應以捷運周邊五百公尺以內為範 圍,訂定明確的捷運周邊步行環境改善指導計畫,以利人行空間與大眾運輸系統 有效串連,並於計畫當中明訂計畫目標之指導、步行環境設計原則與相關計畫協 調之內容,以此指導計畫指導政府所推動之各類步行環境改善計畫,包含鄰里交 通環境改善計畫、騎樓整平計畫、臺北市10 年停車計畫等,各項相關計畫應相 互協調,方能達到以人為本之整體步行環境設計。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捷運站周邊步行環境改善策略

良好的步行環境除數量上的增設外,更應強化步行環境之品質甚至應藉由營 造步行環境塑造鄰里之特色,打造都市獨特性與舒適性以利吸引更多的人口移入,

因此,建議應研擬完整形塑城市人行空間之計畫,將人行空間之改善不再僅是解 決人行安全之交通問題,而是形塑鄰里城市品質與獨特性之重要政策。以下將提 出捷運站周邊步行環境營造之指導計畫應設置之基本內容:計畫目標之指導、步 行環境設計之原則、相關計畫之協調、建立行人路權之推廣計畫。

1.計畫目標之指導

步行環境改善指導計畫是為制定步行環境之綱要計畫,用以作為相關步行環 境改善計畫之上位指導計畫,如同步行環境改善政策之共同的核心標準與目標,

相關改善政策必須符合計畫之目標原則,藉此確保相關計畫之目標與實施方向一 致,避免各別計畫之訂定內容相互衝突,反而造成改善成果方向歧異或重複,因 而造成財政花費上之不效率,

2.步行環境設計之原則

本研究基於第四章之研究結果,可知整體步行環境之營造對於搭乘捷運之意 願與搭乘實際之行為具有正面之影響性,其中營造整體步行環境之面向包含安全 性、舒適性、便利性、可及性與通用性,雖其中便利性對於營造步行環境之代表 性不高,本研究認為是因大安捷運站與士林捷運站土地混合使用程度高,對於民 眾選擇上並不認為是主要改善之面向,然根據調查結果之分析步行環境便利性對 民眾搭乘意願之平均數為4.372,同時影響搭乘捷運之實際行為之平均數為 4.409,

可知便利性對於民眾搭乘意願與實際行為有正面的影響性,故本研究認為指導計 畫當中可將步行環境營造之安全性、舒適性、便利性、可及性與通用性做為規劃 設計之基本原則,做為步行環境改善計畫之指導原則,用以指導相關改善計畫實 施構想與做法應同時符合以上之標準,以利都市設計具有一致性避免各自為政使 政策僅治標不治本。

3.相關計畫之協調

應建立協調相關計畫之機制與標準,當前臺北市政府所實施之改善計畫如鄰 里交通改善計畫、騎樓整平、臺北市10 年停車計畫等皆屬課題導向,僅針對單 一步行環境課題提出改善作法,然步行環境之營造為都市景觀之一環,單一計畫 之課題解決設計對於都市景觀並不友善,故認為應建立相關計畫協調機制,媒合 相關計畫之內容並促使計畫之間相互配合,以達到計畫之間的一致性。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4. 建立行人路權之推廣計畫

民眾長年習慣機動式運具之便利性,對於行人路權並未如汽機車使用重視,

因而導致人行空間之忽視,對於民眾協調改善建議時容易窒礙難行,因此,建議 實施行人路權之推廣計畫,建議以文宣廣告、工作坊、座談會與活動宣傳,推廣 行人路權之重要性,政府為推廣以人為本的交通環境,僅提供硬體設施之改造對 於民眾之影響有限,故仍需藉由觀念之改變逐步影響民眾之認知,讓步行環境與 大眾運輸成為民眾所重視之建設之一,進而逐漸減少汽機車之使用。

二、鄰里交通改善計畫之政策改善建議

根據第三章臺北市改善步行環境之實施作法,可知當前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 畫有其本質上以及實施上的課題存在,若欲改造捷運站周邊步行環境,鄰里交通 環境改善計畫會影響捷運周邊步行環境之營造,圖 5-16 為本研究建議之鄰里交 通環境改善計畫之架構圖,以下將針對各項內容提出改善建議。

圖5-16: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之改善架構圖 資料來源:本研究繪製

1.鄰里步行環境之盤查

鄰里步行環境之盤查係為瞭解現況課題之彙整與當地鄰里民眾意見之調查,

以釐清當前鄰里整體道路交通流量、當前人行穿越道之路段、步行環境改善限制、

停車格之盤查、民眾使用需求等,進而作為鄰里交通改善計畫之設計基礎,可確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五章 捷運站周邊步行環境改善策略

保後續實施改善步行環境計畫時,能有所依據並以此為基礎進行設計,以避免改 善計畫內容蛙躍式發展。

2.計畫目標之調整

配合上位計畫(前述所提之步行環境改善指導計畫)之指導,同時根據現況 盤整與民意調查進而調整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之目標,以實踐以人為本之目標,

方能有效打造安全、舒適且通用之步行環境,應納入與大眾運輸系統之串聯計畫,

以利提升人行空間至捷運或公車場站之可及性,提升大眾運輸使用之意願。

3.實施構想之調整

(1)實施構想與目標之一致性

本研究建議修改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當中「檢討合理停車空間,減少違規 停車」之實施構想,其中實施內容雖立意良善,然實際情況卻會因民眾之強烈要 求而導致偏向以車為本之趨勢,故本研究建議修正實施作法之內容,並非完全排 除汽機車之使用,而是先行停車空間現況數量與需求之盤點,於合理之位置設置 停車空間,不能完全因民眾之現況使用需求與位置設置停車空間,需在提供停車 空間與人行空間之提供之間取得平衡,並適當的降低汽機車使用者之不便,以提 升其使用步行轉乘大眾運輸之意願。

(2)實施構想之彈性化

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當中提出實施構想之四面向與可實施之內容,並無保 留各鄰里其他改善作法之彈性空間,本研究認為應在符合步行環境營造原則之下,

給予各鄰里改善作法之彈性空間,讓鄰里可提出更符合該鄰里行人步行模式之改 善對策,同時亦可提升鄰里之獨特性。

4.配合相關改善步行環境品質之計畫

建議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應配合相關步行環境改善之計畫,如騎樓整平計 畫、臺北市10 年停車計畫等,部分地區不需要增設人行空間,僅需改善現有騎 樓空間之課題,例如高低落差以及淨空違規占用與擺放貨物之課題,即可提供安 全舒適之人行空間,鄰里計畫當中亦提出無障礙設施之設計,然其內涵與騎樓整 平計畫是相似的,故建議應相互配合相關計畫之實施內容,方能達到有效營造步 行環境之品質。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5.評估標準之改善

根據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之成果報告所呈現之方式多以里程數、數量等為 績效標準,容易使得步行環境之營造成果侷限於數字之呈現,建議將「民眾對於 步行環境改善後之滿意度調查」納為成果報告之依據,並可派駐人員至改善過後 之步行環境空間統計使用人數前後之差異,或針對已改善之步行環境之大眾運輸

根據鄰里交通環境改善計畫之成果報告所呈現之方式多以里程數、數量等為 績效標準,容易使得步行環境之營造成果侷限於數字之呈現,建議將「民眾對於 步行環境改善後之滿意度調查」納為成果報告之依據,並可派駐人員至改善過後 之步行環境空間統計使用人數前後之差異,或針對已改善之步行環境之大眾運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