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眾更願意親近城市(Rojas L’opez and Wong, 2017:5; 徐佳君、賴宗裕,

2006:2;徐耿宏,2007:6-1)。

(三)文化面向:強化社區自明性及建築保存(徐耿宏,2007:6-1)。

(四)經濟面向:提升步行環境周邊不動產價值、周邊商業活絡以及住宅生活品 質的提升(徐佳君、賴宗裕,2006:2;徐耿宏,2007:6-1)。

隨著社會逐漸重視都市課題、環境議題,推廣人本交通發展(Human-Oriented Traffic Development)勢在必行,藉由以人為本2-1之交通理念推廣永續發展,其 中綠色運具之發展成為推廣永續交通的關鍵因素,而步行之使用亦是發展人本交 通之重要因素(許添本,2003:42)。步行係屬低汙染、低耗能的旅運方式,若 為達到永續發展與改善現今運輸發展,步行的使用比例是重要關鍵(許添本,2004:

16),亦即提升民眾步行行為意向將會是落實永續運輸的主要推力之一(張新立、

沈依潔,2005:257)。良好的步行環境會提升行人步行意願之外,時常是影響民 眾搭乘大眾運輸系統之決策因素之一(TriMet, 2011: 1)。故步行與大眾運輸系統 兩者相互結合方能有效推廣綠色運具 2-2降低私人運具之使用,方能達到減緩二 L’opez and Wong, 2017: 4; ITDP, 2017: 22; 張新立、沈依潔,2005:234)。但步行 會因個人、環境與目的的不同,產生不同層次的需求,其之間的關係使得步行有 之運具,次綠色運具則是以大眾運輸系統等污染性較低之交通工具(許添本,2003:42)。

資料來源:Rojas L’opez and Wong, 2017: 5; 趙晉緯,2003:9

步行具有環保、經濟、良好機動性、可及性高等優勢,亦有安全性、距離限 影響其步行意願(TriMet, 2011: 88; 張新立、沈依潔,2005:256),故以下分為 性別差異、主運具之差異、身體機能等,分別論述其對於步行環境之認知與影響。 依潔,2005,257)。相較於男性女性多將步行作為身體運動(Rojas L’opez and Wong, 2017:5),女性多有穿著高跟鞋或推嬰兒車等行為,故步行空間之地板品 質,會影響婦女行走時的感受(陳品妤等人,2018:18)。根據以上可知女性相 較於男性較易受步行環境所影響,但是對於步行抱持較為正向的態度,且對於步 行滿意度較高,男性則主要受到個人對於步行之態度影響。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二章 文獻回顧

(二)主運具之差異

以不同運具作為主要運具之使用者之間對於步行的態度有所差異,私人運具 使用者的步行意向主要受本身對步行行為認知與評價之影響,並以步行環境滿意 度次之;大眾運輸部分之使用者將步行視為通勤與運動的結合(Rojas L’opez, Wong, 2017:5),其步行態度與行為意向則受其他潛在因素之影響較為平均,例 如步行態度、環境滿意度、旅次時間、運具選擇、親社會性格等(張新立、沈依 潔,2005,257)。綜上所述可知私人運具使用者較受個人對於步行之認知與態度 所影響,而大眾運輸使用者對於步行之態度較為開放。

(三)身體機能之差異

不同年齡層會因其職業、身分與身體機能產生運具需求之差異化(TriMet, 2011: 88)。孩童與老年人年齡、身體與心理上的差異,會與一般成年步行者有所 不同,如走路平均速度較成年人慢(張建彥等人,2010:2)或是身體機能與身 材劣勢而造成步行易受步行環境之影響,以下將個別彙整老人與小孩的相關研究。

1.步行環境當中影響孩童步行意願之因素

孩童身體的脆弱性以及注意力不容易集中等因素,使其成為在交通事故中最 容易死亡或受傷之族群(陳文慧,2002:65;林楨家,2008:332),根據過去研 究孩童發生意外事故的比率以道路交通最高,反觀搭乘運具騎乘自行車與步行交 通意外發生機率較低(謝政穎,2014:55),孩童步行速率相較於一般成年人較 慢,在穿越馬路時所需時間較長,在有附設行人專用號誌下的步行速率高於無號 誌之平均步行速率,無號誌時孩童需減慢速率以確保安全後再通過路口;當有護 導老師或交通警察的督促下,步行速率較快,且孩童在上下學期間需攜帶書包,

不同類型的書包使得步行速率有所差異(張健彥等人,2010:15)。由上述可知,

孩童在步行穿越時容易缺乏注意力且步行速率也較慢,故人行穿越道之環境設計 將會影響孩童步行之安全性。

我國學童通學以步行為主,根據數據顯示步行較為安全性外,步行亦可加強 學童的身體活動量並提升對社會環境的學習與認知(謝政穎,2014:55)。許多 大人鼓勵孩童步行,以瞭解周遭生活環境之人事物提升自身安全性,例如較易察 覺有陌生人出現在居住社區內,進而提升警覺心鼓勵小孩以步行方式外出,可藉 以親近鄰里並認識附近居民,以防範陌生人接近(Rojas L’opez and Wong, 2017:

5)。而家長亦會考量到土地混合使用對孩童步行安全有影響時,會進而減少孩童 獨自通勤的次數(林楨家,2008:337),住家至學校之間的距離愈遠亦會影響家 長改變小孩步行之選擇(Yarlagadda and Srinivasan, 2008: 214-215),家長亦會考

影響(陳文慧,2002:119)。

由上述可知,孩童之步行意向會受到身體機能、注意力不易集中、上下學護

發與利用(賴宗裕,2017:187)。智慧成長網絡(Smart Growth Network)2-3提 出之智慧型成長十項策略,當中包含混合使用、創造良好可步行鄰里環境、保留 開放空間、強化現有社區之發展、提供多種交通選擇等(ICMA, 2003: 2),當中 所包含之理念為大眾運輸導向、行人導向發展、新都市主義等,藉由TOD 提倡

一、大眾運輸導向發展(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TOD)

自美國於 1945 年通過「聯邦援助公路建設法案(the Federal-Aid Highway

2-3 智慧成長網絡是一個由私部門、公部門和非政府單位三者之間的夥伴組織,共同創造智慧型 成長之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