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參考資料:排灣族各鄉鎮地圖。葉神保 繪製。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0

第二節 問體意識與文獻回顧

壹、問題意識

事件即是指發生的事物。「出現」一辭表示有所變遷,緣此,一樁事件(緣現 物、發生物)即是事務(affairs)狀態的變遷。因此事件,是為人知曉,並且以為(不 論何原因)值得記載之事務狀態上的變遷。〔Michael Stanford (劉世安 譯) 2001、頁 227-230〕

我們可以說歷史涉及的就是事件,事件即是變遷。緣現事務是否當成事件,端賴 它所處的脈絡。因此,「變遷」擢升至「發生」復至「事件」,全係人為。也因此 事件影響社會變遷之現象是來自於觀察者的建構。「南蕃事件」不管是文獻記錄 或在地口傳歷史,都充滿著人為主觀的色彩;尋找「歷史真相」,文獻與口傳的 資料應一同放在當代的社會情境來理解,是筆者關注的焦點。

排灣族基本上其社會組織具有酋邦制度的形式,即一種根據地域性組織起來 的社會,擁有一種集中的決策等級制,以協調一大批部落之間的活動,規模從百 人到幾千人不等。也是一種經濟上集中和再分配的社會;貴族階層透過控制生產 資料和財富的交換來控制經濟和勞力。石磊認為:「排灣族缺乏大於家庭的親屬 群體,應付困難的事務時常有人手不足的感覺, 因此,酋邦的出現把各個獨立 的家庭整合起來, 形成一個社團性的政治群性。此政治組織它可以獨立的存在, 也可以聯合幾個酋邦形成較為複雜的政治團體。」〔石磊 1999〕因此,排灣族面對 外侵,通常會由若干近親或近鄰酋邦結成聯盟,以共同合作出征或自衛等軍事行 動為目的。「南蕃事件」是日本全面押收排灣族槍枝的衝突事件,為何僅在南部 排灣族地區發生,筆者認為這與排灣族酋邦發展的差異性有很大的關係,因此,

從酋邦社會組織的型態來探討可以理解事件爆發的動力。

「南蕃事件」迄今鮮少人研究,在文獻的紀錄,大都聚焦在日本軍警的行 動與觀點。對原住民族主體性的反應,缺乏客觀的描述,因此,歷史以「他者」

來書寫,充滿著「他者」的主觀意識,即以「他者」的文化思考模式來解讀異己 史實,而後讓異己的群體來接受歷史觀點,對異己群體而言,必然會因與己之社 會實踐扞格不入而起疑慮,影響後裔之民族認同。Joyce Appleby 等主張:「研 究歷史必須先使這些社會結構重現舊貌,才可能詮釋往昔人類行為的意義」。

〔Joyce Appleby 等(薛絢譯)1996、285〕因此,筆者認為從歷史事件的自我觀點與排灣

族酋邦聯盟的社會文化結構的解析,可以凸顯「南蕃事件」中排灣族民族的主 體性的觀點,進而瞭解排彎族如何創造與再創自己的社會文化。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1

「南蕃事件」後,日本殖民政府透過警政系統進行排灣族同化工作。日本此 等「理蕃」政策,即是從殖民主義的觀點來進行。殖民主義的定義是「外來者 建立領土,以法律的手段分開外來和土著的民族,以及種族偏見的增長;一般是 透過軍事方法,以便剝削被壓制人口和取得經濟上和政治上的好處。」〔Marilyn Silveman & P. H. Guhlver(賈士衡譯)1999、頁 329〕「南蕃事件」後,日本為避免以鎮壓方 式推展殖民政策再次掀起血腥抗暴,改以恩威並用的同化政策,也就是在警察 以「法制化」威嚇的社會安定與「生活近代化」的經濟喜樂中,讓排灣族不知 不覺地穿上了殖民政策「模範生」的外衣。讓後世研究日本殖民政策的學者高 唱「殖民主義很少以純粹的形式存在或長期存在。」亦即很少社會關係完全是支 配性和剝削性。」的論述。〔Marilyn Silveman & P. H. Guhlver(賈士衡譯)1999、頁 340〕事 實上,不管殖民政府再怎麼努力建設殖民地,再怎麼包裝侵略的面貌,其本質還 是剝削被殖民者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沒有所謂「殖民地人民至上」的話語可言。

本研究從殖民主義「剝削論」和「近代論」的論點來探討「南蕃事件」對排灣族 社會文化的影響,進而理解排彎族社會變遷的原因與現象。

社會變遷(social change) 是指一切社會現象發生變化的動態過程及其結果。

本研究將「南蕃事件」對排灣族社會文化的影響聚焦在社會結構的衝擊,主要體 現在社會功能性結構的變化,如社會制度、經濟活動、宗教文化及「民族」建構 等結構要素的分化和組合。理輪上本研究採用社會變遷之「衝突論」,來解析「南 蕃事件」與排灣族酋邦互動後對社會變遷背後深層的意義,也就是社會體系看作 是一個各個部分被矛盾地聯結在一起的整體。任何社會成員都在為權力的分配與 再分配進行鬥爭,一切複雜的社會組織都建立在權力分配的基礎之上。排灣族酋 邦的基本政治組織是集權的酋邦組織。「南蕃事件」後,殖民政府---警政系統積 極進入,而排灣族酋長的反應是「抵抗」、「隱忍」還是「協力」,本研究透過「衝 突論」來探討事件後警察同化政策的執行與酋長之間權力分配在社會結構的運 作。

總之,本研究關心的焦點,排灣族酋邦在「南蕃事件」與日本的互動及其觀 點,進而解析其對排灣族酋邦社會文化產生的影響如何?也就是透過文獻和耆老 口傳來描寫和分析民族一段過往歲月的事件。這樣的回應方式是將研究重點放在 已發生的過去,即過去如何創造和再創現在。因此關注對像是從事件本身轉向事 件背後的社會制度、關係和結構(如圖 a-2)。當然要深入了解「南蕃事件」與 排灣族酋邦的關係,必須將研究放在排灣族社會完整圖象的分析---整體論的分析,

及較廣大的排灣族社會和文化脈絡中探討這個個案---脈絡取向的方法論。而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