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惠 2002)5

而就魯凱族而言,鮮見北部原住民族地區常見的真耶穌教會信徒,反而是以 南部為發展重點的循理會,其信徒有頗高比例。另外,安息日會活動亦旺盛,至 於耶和華見證人、拿撒勒人教會,亦曾有在原鄉活動之跡象,於今則罕見。以下 則對在魯凱地區積極活動之長老會、循理會、天主教、安息日會等四教派作說明。

一、 台灣基督長老教會

台灣自清國時期天津條約開港後,長老會牧師馬雅各於 1865 年首先於台灣 南部傳教,旋即李庥牧師於阿里港(1869 年)、東港、及阿猴(1871 年)、鹽埔 一帶活動,但皆未進入原住民地區傳教。直到 1946 年屏東教會牧師許有才由屏 東進入三地門傳教。長老教會的紀錄是這樣的:

1945 年台灣光復,大約在十一月底或十二月初,三地鄉〔今三地門鄉〕

歸順義鄉長,由吳可免長老帶領訪問許有才牧師,請問以後要敬拜什麼神?

因為日人的神已經回去了。(鄭連明 1965:427;酋卡爾 1998:193)

長老教會在宣教史以此一對話帶出許有才牧師深受感召,決意獻身投入對排灣族 之宣教工作的故事,用以見證其信仰。然則對於民族研究者而言,則可旁證兩件 史實:

一、日本殖民政府確實有在原住民部落,至少曾經在淺山的原民部落推動神 道信仰。

二、日本政府在部落中所派遣之公職如警察、囑托,或按立的頭目等地方勢 力者,實已介入宗教活動,殖民政府在部落所推行之「教化」,亦絕非止於 讀書識字、衛生醫療等文明開化而已,其移風易俗的工作實已產生政教合一 的效果:政治勢力對宗教信仰具有高度指導作用。即使在日本政府撤出之 後,政治力在部落各層面仍俱有極大的影響力。

5 顧坤惠,
2002,〈宗教過程:轉宗 vs.本土化—一個排灣的案例〉。《文化研究月刊》

Vol.18.

72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體亦有邀請排灣中會派遣魯凱族牧者前去傳教,但未形成教會8。台東部分則由 循理會牧師前往開拓,後文另述。

上開魯凱族各教會初始隸屬於排灣中會,直到 1989 年魯凱區會成立,始脫 離排灣中會歸屬。2010 年由區會升格為中會,截至 2016 年,魯凱中會共計有 18 間堂會(併計 1 間福音站)、受聘之各級牧者(牧師、副牧師、傳道人)二十餘 名 2010 年,長老教會培育、造冊會員人數 2091 人,可說是魯凱地區規模最大 之教派9,在整個魯凱族地區,除位於霧台鄉最深處之大武及阿禮部落, 皆有長 老教會,甚而自原鄉出發遠拓都市,設置教會,照顧族人。從平地到山地,再從 山地到平地,到都會,長老教會在魯凱族(以及台灣其他原住民族)的宣教案例,

逆反了「外來宗教」的傳教進路,反而以一種「原生風格」向教內教外大眾展現。

除循理會亦有類似進路之外,天主教、安息日會乃至其他教派在各原住民族的發 展都無類似情況,此實為該派傳教之一大特色。

台邦‧撒沙勒認為,長老教會在屏東縣各部落宣教可以如此順利,與它善用 語言及傳統的階序文化,同時重視人才計劃性的培訓有關。即便戰後日人離台,

在山地傳教之始,長老教會卻採用唯一能跨越山地平地、原住民各族間鴻溝的語 言:日語,進行傳教。(台邦‧撒沙勒 2012:137)這種彈性不拘泥於政權移轉 的特殊現象,使長老教會在本區傳教自始便不仰賴西方傳教士。而在魯凱地區,

由於當時魯凱族普遍皆能通曉排灣語,故派遣排灣籍教師傳教亦為可行。復又由 於長老教會對魯凱社會文化的瞭解,長老會亦積極爭取頭目家的歸信,帶動風行

8 直到 2011 年,九族文化村裡才成立教會,「九族聯合教會」,隸屬於長老教會中布 中會(中部布農族)。乃全國第一所設在遊樂區之內的教會。該教會牧師金國寶稱:

2、30 年前園內沒有禮拜堂,僅一些魯凱族老人隨意挑個角落或樹蔭聚會,因為

講母語,其他族的年輕人聽不懂而無法參與。」故以此需求,鑄件形成籌組民族聯 合教會之共識。參見台灣教會公報,第 3132 期,2012.3.5,第 16 頁。

9 據台邦‧撒沙勒的調查,長老會信徒約 3000 人,(台邦撒沙勒 2012:147)。本文 此處數字以 2013 年長老教會自行製作的較勢統計為準。長老教會造冊教友計算方式 較為保守,不計入未在該教會領洗,或未轉籍入該教會但經常參與該教會活動之教 友,亦不計算未受洗的慕道友。

74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草偃的作用,這確實有助於傳教的便利。

此外,重視「傳教人才的培育」,亦是長老教會的特色。1946 年在花蓮開始 興辦的「台灣聖書學校」(玉山神學院前身),致力成為原住民籍傳道人才的培訓 所,吸引想要繼續升學深造的部落青年,亦使其人才源源不絕。在中等以上學校 教育尚未普及之時代,到神學院唸書,即便是短期訓練,也非常具有吸引部落青 年的誘因,此遠勝於救濟物資的給予10。歷年來,長老教會體系在魯凱族培養了 魯凱傳道人逾 30 名,其中牧範神學博士有鍾思錦(台神)、梁景龍(南神)、賴阿忠 (亞宣)以及達努巴克(南神)等 4 名,這種制度性的養成教育,解決傳道人參差不 齊的疑慮;而校友畢業後到各地牧會彼此串連、協商,也統一了對聖經詮釋、對 地方風俗、民族文化問題如何因應的態度。

至於,長老教會與其他教派的關係,則是不斷發生變化。早年,長老教會和 循理會協議,為避免互搶信徒不利教會發展,部落若有一方已在此傳教,另一方 便不再進入部落傳教。由於循理會先進入大武與阿禮傳教,長老教會便放棄這此 兩地點宣道,形成這兩個部落沒有長老教會的現象(台邦‧撒沙勒 2012 :140)。

但其後發生了萬山、三和、好茶案例,循理會在該地已有長老教會的情形下進入 傳教,造成所產生了緊張。此待後文再述。但近年來兩教在各部落教勢穩定,已 不見爭執,反而必須一起面對突破傳統階級社會,移風易俗的課題。

長老教會與循理會的合作除了共同致力於突破貴族與平民階級的部落社會 制度,也在族語聖經、聖詩翻譯上合作。(台邦‧撒沙勒 2012:165)但是必須 補充說明的是,兩教派在族語聖經翻譯的合作部分主要在於《舊約》,若在《新 約》部分遇到歧見,則長老教會獨力承擔新譯的工作。

在與天主教的關係方面,1980 年代之後,新的牧師對傳統文化復振較為積 極,也使得不同教派可以聯合辦理宗教儀式,或對傳統活動一同予以祝福,與天 主教的關係大為改善,不再發生消極抵制情況(台邦‧撒沙勒 2012 :145)。在 2009 年莫拉克風災之後,為了部落重建,長老教會在 2010 年 3 月 10 日發起,邀集了 四教派牧者,組成了「魯凱基督宗教聯盟」,致力於安置、遷村等部落重建問題,

10 賴阿忠,2010.4.1,訪談記錄 MRAC090401。「亞宣」,乃位於台南的「亞洲宣教神 學研究院」,非隸屬於台灣基督長老會系統。

75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與政府對話。至此,連原本不大熟悉的安息日會也能放下疑慮,攜手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