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科層倫理」與勞動觀念

第四章     都市魯凱族人的經濟生活與原 鄉連結

第三節 、 「科層倫理」與勞動觀念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4

第三節 、 「科層倫理」與勞動觀念

「親緣連帶」可以用來指稱魯凱族人在都市謀職時的主要因素,但謀職畢竟 仍將本著綜合考量,親族照顧是因素之一,職業本身是否合於謀職者的個性,更 是是否能持續從事,以及獲得工作後在職場上的適應的因素。在此,所謂的「族 性」,或「傳統文化」,在面對新時代的職業選擇與職場環境,究竟有無產生影響?

若有,又是何種影響?

而此外,在過去的研究中,側重於社會福利政策的觀點產生新的問題:「公 教人員、神職人員、服務業從業人員,是否能在『都市原住民』這概念下被討 論?」。就其居住地而言,上開人員自屬都市原住民,但接續的論述,尤其是目 前最多關於都市原住民生活保障、社福資源的論述,卻似乎都把中產階級的都市 原住民有意無意地排除。似乎在其個人權利層次未有受損,抑或不需救濟之時,

都市原住民的種種討論,便與其無關。這樣說來,都市原住民則是一個停留在「個 別人」的概念,而非群體的概念;同時仍是處於大社會架構下「社福」的概念,

而非是「異質社會」的「民族」概念。於今,我們是否能跳出職業別,而找到一 種統貫的職業觀念作為魯凱族的職業價值觀,以便具體指稱:「這就是魯凱族的

(職業)風格。」

魯凱族傳統文化最被外人所熟悉的自然是「貴族平民」階級制度。曾因頭目 身份,而被推為霧台魯凱族旅高同鄉會會長的巴武信表示:

我是負責開垃圾車的,剛開始開都很小心,怕被人認出來。但有一天,

不小心被一個同鄉看到了,不是我們隊上的,他跑來叫我:「頭目,你怎麼 來開車?」我有點不好意思,但他看到我還很高興。久而久之,我就習慣了,

覺得當清潔隊也很好,跟大家也都相處的很好,霧台來的就會在一起了。14 清潔隊的社會地位不高,以面子自重自持的傳統領袖,初來高雄從事這樣的 工作,當然需要一個心理調適過程。上述的例子屬於調適良好之例,研究者從旁 細究其心理調適的過程,得到下列兩點因素:

14 田野調查記錄 MBWH0910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6

一位,他本來是外省人的身份,後來改母性,改為魯凱族…⋯…⋯感覺上,平常不像 魯凱族,穿上傳統衣服就像了」16至於其他地方,在南投九族文化村裡,擔任經 理的魯凱族人也介紹同鄉前來工作,從事傳統歌舞表演,擔任導覽,開設商店。

若接續追問:是否可以將傳統文化產業化,例如開設珠繡、傳統服飾、木雕等藝 品店。訪問所及,皆對此等商店不樂觀,其因是:「魯凱族還是需要一份穩定的 工作,開這種店,不保險啦!有沒有勞健保,是關鍵。」17

有了可以類比的熟習環境,擔任清潔隊雖然辛苦,但以其固定薪資的誘因與 低技術之要求,仍可成為魯凱族人謀職的選項。

清潔隊很辛苦,賺的錢不多,阿美族不想做,他們大都去抓魚,賺得錢 比較多。所以我們才有機會到清潔隊工作。18

一旦從事清潔隊、工廠工作之後,本於傳統價值觀的「認份」觀念,成為適 應職場最重要的心理質素。「認份」轉換成「對職務忠誠」使得上司倍加欣賞:

我們(魯凱族)生活態度積極,想要賺錢,會想要存錢。像我做過清潔 隊、清潔公司、擺過夜市、停車場管理員、路邊停車收費員、有段時間一天 三份工作。19

一個在新興市場與魯凱族清潔工顏兄育一起工作的平地籍臨時工,「劉 大仔」,對魯凱族夥伴印象是:

他(指顏兄育),人很好,不多話,給他東西〔一些剩下的市場臨售品,

或生熟食〕他會收,有什麼吃的或可以用的東西,也會分給我們。

他啊?沒有什麼朋友來找,平常就是跟他「兜陣仔」〔另一半,福佬人〕一 起收垃圾,如果不能來上班,他兒子會來代班收垃圾。他很認份啦,很好啦!

16 田野記錄 MWMD110428。

17 同上。

18 田野調查記錄 MYHU090815。

19 田野調查記錄 WHJY11042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7

不然她也不會跟他在一起。20

科層倫理固定了科層之間的差序格局,本身即為一穩定結構,而其作為一種 勞動觀念,可以使族人適應良好、使族人受到職場上司與同事的歡迎,從更大的 角度而言,源於傳統的科層倫理,在進入強調極度理性與變因控制的資本主義社 會,並不會產生預期的文化衝突。資本主義體系本來就歡迎其受雇員工階級安於 被設定之階序,努力工作,給養自己,也成就組織。而政府官僚體系更是如此。

我們認為,這魯凱傳統價值與現代社會是相應的,或至少不會有表面上的巨大衝 突。

科層倫理不只在勞動觀表現,在財產的處分上,亦有所展現。有別於都市阿 美族自建屋舍於河川地形成「村落」,魯凱族幾乎不見任何家庭住於違建。其住 屋選擇亦如都市中的一般人,選擇機關或工廠宿舍、租屋、購屋。族人認為:「認 份最重要,不是你的,不要去給人家佔」耆老杜傳補充道:

我們魯凱族最重視分享,有東西要分享。但以前的分享是有規矩的,不能多,

不能少,「分享」是「劃掉」,就是先想,這東西,就說是豬肉好了,要分給 幾個人、哪些人,誰分什麼誰分什麼,都先有個想法。然後,依照規矩,把 你該得的部分給你,然後把你的名字劃掉,劃掉,就表示我不欠你了。21 我們必須把「分享」行為置於共同體內部的觀察,才能理解其帶有「差序格局」

以及「各安其位」意義,而不是逾越身分地佔有。這也可說明魯凱族人到了都市 之後,仍舊安於其能力範圍的選擇樣態。

20 顏兄育,田野記錄 MYHU090815,2009.08.15,高雄新興市場。談話提及顏先生之子 已於2013 亡故。

21 田野調查記錄 MDC20100806。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