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部落消費觀念的衝擊與城鄉依賴關係

第四章     都市魯凱族人的經濟生活與原 鄉連結

第四節 、 部落消費觀念的衝擊與城鄉依賴關係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8

第四節 、 部落消費觀念的衝擊與城鄉依賴關係

一   、 部落消費觀念的衝擊  

若非以「他鄉做故鄉」,出外遊子總有返鄉的一天;出門在外打拼辛勞,總 也會惦記家鄉的親人。「城」與「鄉」的關係置於一家庭、一部落,乃至一民族 裡探討,便不只是水平式的空間佈局,交互影響;而是帶有貫時性的人際關係,

接濟照應。

關於「移工」的觀察,不管是跨國移工,還是本國內從鄉村到都市工作的境 內離鄉謀職,出外工作者將勞動所得寄回以接濟計家庭開銷,是共通現象。正如 本章第一節已提及的,魯凱族外出工作賺錢寄回家貼補家用,始自1950、60 年 代的林班時期。對部落經濟而言,原本仍具備的自主經濟體地位的各部落,隨著 青年勞動力的輸出,以及生活型態的轉變導致現金開銷逐漸增多,部落裡的家庭 無法以部落領域內的生產獲得給養。陸陸續續地,部落中家家如此,部落自主經 濟體的地位自然逐漸瓦解,但這裡尚未直接建立部落對城市的依賴關係(以下簡 稱「城鄉依賴關係」)22

然則,此時對部落而言,新經濟型態已開始挑戰傳統價值,主要來自於消費 行為的衝擊。

那些外面回來的人,老人家會不喜歡,給他臉色,認為他們穿的流里流氣,

還有啦,唱那什麼歌~老人家嘴巴不會說,但背後會指指點點…⋯…⋯有些人不 喜歡,也就比不想回來(霧台)。

什麼歌喔?就是林班歌啊,我也有跟他們(去林班地工作的人)學,很簡單,

很單純啦(只歌詞間表現的男女情感),真的沒什麼,大家都一樣,開開玩

22 本文所討論的城鄉依賴關係,若未特別註明,主要在於「鄉」(部落、村落)對「城」

(都會、城鎮)的依賴。當然,在某些領域,例如祭祖、宗教、文化等活動,城市 對原鄉亦有另一種定義的依賴。為求聚焦討論,討論至「城」對「鄉」之反向依賴,

將另行註明、解釋。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69

笑,沒什麼…⋯…⋯23

年輕人的消費態度、語言習慣與交友關係,與年長者的價值觀,存在著代溝,

本不意外,至是牽涉到城鄉以及跨民族的風俗,年長者與年輕人的容忍度似乎縮 小。當然,親族家人的關係尚不致因此斷絕,生活中所發生種種困難,尤其是經 濟、健康上的重大變故,當然會尋求家人的支持。所謂的不滿,大體上不過是嘮 叨而已。但在霧台另有一現象值得紀錄:「財富的誇示」。

有些人,在外面賺了錢,就想把老家翻修,這沒什麼,但是你搞得太誇 張,這是就有點過份了。上次有個人找我去他家,說新裝潢的大家來聚聚,

一到他家,一看,哇,好大的電視,還有音響耶,說整套要 20 萬,這是幹 嘛啊?…⋯…⋯然後你這樣,下次我也要這樣,這種習慣、風氣啦,不好。24 從「流行服飾的打扮」到「財富的誇示」,年代已經逐漸遞衍到70 年代以後,

旅外工作的族人早已脫離工資低(花費也低)的林班地,而邁入都會。開銷的緊 縮或寬裕,是相對的,對於物價便宜,食物仍可取自自家農地的部落,便有可能 累積生活所需以外的財富,進而產生財富的表現。這種「比較風氣」不唯霧台部 落裡存在,在各個社會裡應也是普遍的現象。只是,當「財富的誇示」遇到了傳 統階級文化,產生了新的衝擊:「有錢的平民」的出現。

在傳統部落裡,「經濟力」與「社會階層」大體一致,待年輕人出外以勞力 取得財富之後,出現了「有錢、比頭目家更有錢的平民」,也屬當然。「有錢的平 民」是否改變了他們在部落裡的關係?曾經在演藝圈工作的包勝雄說:

每個家、每個家是什麼身份,好就用「地位」這個字,來說好了,誰家是什 麼地位大家都很清楚,自己也清楚。但可以說就是有這樣一種心態:怎樣,

我們家(家世地位較低者)有大電視、我家有翻修,就是比得過你家(家世 地位較高者)!…⋯…⋯你現在這樣比,他到時候也那樣比,那個比的風氣也就 出來了。唉,這是幹什麼,家裡又不是很有錢,幹嘛這樣比去比去…⋯…⋯25

23 田野調查記錄 MWMD110428。

24 田野調查記錄 MBSH0081101。訪談中所說故事是發生在 2000 年左右,家中貼添購影 音設備者,本身以駕駛砂石車為業。

25 田野調查記錄 MBSH0081101。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0

本研究無法以統計法指出比較的風俗在部落中發生的頻率,但就數位報導 人所指出的,「比較」,絕對是部落生活中可以常見的事情,尤其是婚禮,對此種 風氣的議論與改革已在第三章討論,這裡所討論的集中在涉及家用經濟層面。

我覺得那種比較很不好,我妹結婚我就說大家都是基督徒,年輕人相愛了,

結婚了,就用基督教的儀式就好了,幹嘛要比家世,…⋯…⋯其實我也不是說完 全不能比,但是要花那麼多錢,為什麼我們不把錢用在更好的地方呢?以後 給小孩子補習,不然存起來,以後孩子要唸書很貴耶!不然存起來急用也很 好,你看八八風災,以下子什麼都沒了,你看 D 的家,蓋得那麼漂亮,現在 被劃為特定區,也不能住…⋯…⋯26

如同上一節所指出的,「兩個霧台人一碰面,就會比粗細」,在過去傳統生活 中,家世可以在房屋的裝修、擺飾,個人的服裝、頭冠上清楚地顯示家世背景;

除此以外,家世背景一般者,也可以因為功勞,諸如拿過鄉運(冠軍),打進區 運(台灣省區運會)的,當幹部的(通常是國民黨的地方組織幹部),也可以戴 上不同羽毛或珠花做為裝飾(可能是頭目允許或眾人默許),引以為眾人艷羨的 符號。但這些仍然在「功績觀念」之下,不脫傳統價值觀念。然而,隨著時代變 遷,財富成了另一種取得眾人艷羨、樂道的方法。我們在這裡看到了傳統觀念的 逆反表現,但是,不論認定這種表現是一種「突破」,還是一種「悖離」,這樣的 風氣帶來的影響,似乎不能僅以「傳統」作為判準。本研究認為:這種在部落帶 有財富誇示的消費觀念,但帶有傳統文化的質素,而在現代經濟生活中表現出 來;相對而言,魯凱族人的財富誇示,有著比非魯凱族的台灣大社會主流文化更 多一層的本族文化應變項,且往往非家庭經濟負擔所能及,而為一種傳統地位虧 欠的補償。

財富的誇示對家庭資本的累積而言,反而是令人憂心的警示,但必須補充一 點的是,在2009 年莫那克風災後,受災部落開始有了新的想法與行動,當然也 包含了消費與儲蓄觀念的轉變,至於將如何發展,有待進一步觀察。

26 田野調查記錄 MWMD110428。受訪者並無意對 D 君提出批評,僅是舉例引證自己所 言,但為避免不必要的誤會,對D 君身份與房舍地點做以代碼標示並隱匿。

是怎樣的型態,而不採用政治經濟學裡的「依賴理論」(Dependency Theory)來 套用,乃是為了避免過於簡化的解釋。誠然,台北與高雄作為主要的商業活動區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3

的落葉歸根。

「返鄉現象」對於向來以推拉模型解釋都市原住民形成的假說,亦產生嚴重 挑戰。原鄉對都市原住民的召喚,亦即「故里召喚力」,不唯發生在婚喪、慶典 與重要活動之時,甚而周間休假、臨時有事隨機的返鄉,乃至發生在離鄉人終老 之時,更非少見。換言之,基於原鄉經濟不足以負擔日常生活,族人離鄉背井到 都會工作,此固然是「推」之作用,但亦同時因與原鄉千絲萬縷的關係,使原鄉 對旅外族人產生「拉」的作用。這關係,我們仍視為一種依賴,特別是當我們看 到這樣關係中的黏著性與非獨立性,以依賴關係來理解文化依賴,是可以與經濟 依賴相比較的。

如同經濟依賴有著地域性的差別(中北部的族人比起在高雄的族人較少返回 霧台或美園),貫時性的變化(家中子女成人,家用開支減少,依賴下降);文化 依賴亦有著同樣的地域性的差別,以及「類似」的「世代」差異變化。在一次訪 問中,本文作者詢問兩位魯凱族老師,一位是五十幾歲的柯菊華、一位二十幾歲 的柯老師,取得了這樣的自我指涉,年長的柯菊華說:

她(指年輕的老師)是都市原住民,因為她已經都市化了,雖然她認同自己 的民族身份,家人還住在屏東,但她已經是都市化的年輕人了。我(年長老 師自稱)不是都市原住民,而是「住在都市的原住民」,我覺得我還是霧台 的人,只是住在臺北這裡而已,我還是想回去,等到族語教累了,有一天我 還是會回去。28

這是年長的、期待返鄉者的願望,也獲得年輕的柯老師的認同。至於那些已 經返鄉者,「返鄉」有什麼感覺?一位在青年期即在高雄清潔隊工作,退休後在 部落大學開設珠繡班的葉德妹說:

回去好啊,雖然住得是比較不好,但離山上較近,大家都在一起,每天聽看 的都是熟悉感覺。29

28 田野調查記錄 WKJH091206。

29 田野調查記錄 WYDM090715。葉女士為好茶部落人,好茶(新好茶),因政府遷村規 劃,全村暫住在國軍廢棄的隘寮營區,老舊營區雖略有整建,但生活設施仍非常闕 陋。直到2009 年 8 月 8 日莫那克風災之後ㄝ,好茶遷村計畫始併入莫那克風災安置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174

葉德妹在清潔隊時每週一次往返隘寮營區與高雄,清潔隊退下來後在社區大 學教授傳統編織,禮納里好茶部落落成後,在定居於此,在原鄉就好茶已無法回 去時,退休安老於禮納里已能算是返回原鄉。兩地較為鄰近使她有機會通勤工 作。這是地域的差別。而柯菊華與年輕柯老師的差別,便是「離鄉世代」與「都 生世代」的差別。都生世代可以把霧台當作心靈故鄉,但僅止於文化活動上、共 同分享,從而產生「魯凱族一體感」的情懷。離鄉世代,則會在日常生活與原鄉 不得不斷裂之後,設法縫補。

原鄉提供了都市原住民在文化上的給養,更成為引導返鄉地區的力量。換言

原鄉提供了都市原住民在文化上的給養,更成為引導返鄉地區的力量。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