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找到結果。

第二章 文獻探討

第三節 合作學習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第三節 合作學習

一、合作學習意涵

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利用小組分組討論學習以增進個人旱小組 其他成員彼此之間的學習成效。藉由合作學習可以指導特定內容,可以加 強認知程度,有助於提升學習成效(Johnson, Johnson & Holubec, 1990)。合 作學習式學生在小組或團隊中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與任務,有明確的責任 分工的互助性學習。王坦(2002)指出合作學習有幾個層面的內容: (1)合 作學習是以小組活動為主體進行的一種教學活動,合作學習是一種同伴之 間的合作互助活動;(2)合作學習是一種目標導向活動;(3)合作學習是由 教師分配學習任務和控制教學進程的。王千悻(1997)認為合作學習是有組 織、有系統的教學,參與合作學習的小組對於其學習任次應有明確的共同 目標與了解,每個成員皆附有完成任務的責任。Silvin(1995)提出在合作學 習情境下,十分注重人際溝通互動以及社會技巧能力訓練,進而可以引起 學習動機。

Johnson & Johnson(1990)認為合作學習可以增加學習者的學習成效、

提高創造力、增加學習動機,但也會花較多時間在合作學習歷程的磨合上。

Johnson & Johnson(1994)也提出合作學習是一種教學方法,它讓學生分成 多個小組的方式共同學習,達到小組及個人最大的學習成效。同時也指出 合作學習,是由團體成員共同分擔任務與責任,通力合作完成目標,在達 到目標的過程當中,彼此互相依靠形成正向相依關係,並且團體成員可以 傾聽小組其他成員的思考與看法,彼此分享學習經驗,共同完成學習目標。

綜合以上,合作學習不僅可以增進學習成效、提高學習動機及創造力,

也可藉由成員間彼此分享學習經驗而促進人際關係互動,更可藉由合作互 動促進社會技巧訓練,共同分擔任務,合力完成任務,是有組織、有系統 的教學活動。

二、合作學習特徵

合作学習對於提高學業成就、學習態度及社會技巧的學習均具有不錯 的成效(黃政傑、吳俊憲,2006)。王千倖(1997)提出合作學習有以下五項 特徵: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一)、正向的相互依賴(positive interdependence):小組成員在學習 上與情感上必須相互支持與協助。

(二)、個人責任(inditidual accountability):小組成員必須為提升整體 的學習成效達成共同目標,而盡一己之力。

(三)、合作技巧(cooperative skills):小組成員必須運用適當的合作技 巧及人際技巧,化解過程中所產生的衝突、想法上的歧異,使小組能 和諧運作,達成團體目標。

(四)、面對面的互動(face-to-face interaction):學生圍坐在一起,共 同討論、研讀或研究所賦予的學習任務。

(五)、學生的反思(student refection):在小組團體歷程中,藉由反省 思考,了解小組運作上所產生的問題癥結,共同思考解決的方法,提 升組員的合作能力。

岳修平、鐘婉莉(2005)參考了 Galvin (1997)、Strijbos 及 Martens (2001) 的研究指出,合作學習的特點包括:(1)鼓勵學生主動學習,多為自己的學 習負責;(2)小組成員之間要有正向積極互賴的關係;(3)小組成員之間要 有共同需要完成的任務;(4)以學生為中心,教師角色轉變為促進者。

黃政傑與吳俊憲(2006)在「合作學習發展與實踐」中提到關於合作學 習的基本要素或共同特徵指出,合作學習關注的主要面向包括以下五項:

(一)、積極互賴:意即建立師生與同儕間在學習上具有成效與共的感 受。

(二)、個人的績效責任:將學習任務或活動分配給各小組,藉由小組 中每位成員的貢獻和集思廣益,為小組及個人爭取佳績。

(三)、平等且成功的學習機會:合作學習提供了一個機會給不同背景 及成長環境的學生,在相同的功課或作業上一起努力,透過合作回報 機制组學習到互相欣賞。

(四)、助長式互動:為了達成團體目標而激發學生主動協助他人的動 機,同時亦因為合作解決問題的歷程,而促進學生思考能力的發展。

(五)、團體歷程:合作學習可以藉由團體互動的歷程,幫助建立正向 心理的班級學習氣氛,同儕經過比較、澄清、歸納、演繹、分析、支 援、做決定、問題解決、科學探究、研究、創造等學習方式,獲得統

應(Marzano, 1992)。

綜合上述,合作學習小組成員彼此之間要有共同需要完成的任務,並

Richomond 及 Striley (1996)也將學習者依投注於任務的程度,區分成 領導者、協助者、主動且無付出者,以及被動且無付出者。黃永和(2013) 指出角色安排能使原本鬆散或缺乏凝聚力的群體,變得有組織、有秩序,

而當成員各司其職並且相互協同合作時,團隊就能有效發揮群策群力的功 效,完成原本個體無法達成的目標。如果教師在教學時,也能妥善運用角 色安排策略,一定能為教學帶來更好的成效。黃永和(2013)也整理 Johnson

& Johnson 及 Holubec (1990) 的研究,指出可將網路合作學習角色依據發 揮功能區分成以下四種類型,有助於團隊建立形成的角色、有助於團隊功 能運作的角色、有助於團隊系統學習的角色,以及有助於團隊思考激發的 角色。Moulton(2007)也在文獻中指出團隊中必備的角色為支配型主導 (Dominance)、影響型(Influence)、穩健型(Steadiness)、順從型(Compliance)。

沈映珊(2011)整理了 Benne 及 Sheats (1948)的研究,認為團體中的

‧ 國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立 政 治 大 學

N a tio na

l C h engchi U ni ve rs it y

在合作學習的分組中每個成員可以扮演多個角色,也可以不扮演角色 進入學習活動,但是這種情況下的合作學習活動並不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

沈映珊(2011)指出與傳統教學相比,電腦輔助網路合作學習(CSCL)模式中,

學生彼此之間能夠相互鼓勵、監督,並且能夠發散多種思維,不侷限於一 個角度思考問題,不同的角色可以相互交流、探索與體驗。范蔚敏(2011) 綜合七篇相關於社群角色的研究,將社群互動模式分成問題解決、資訊強 化及情感交流等三種,同時也歸納出四十一個社群角色,發現各角色具有 重疊之處,進而將行為相似的角色歸類整理後得到九個主要社群角色,包 括領導者、資訊提供者、意見提供者、資訊需求者、瀏覽者、產品供需者、

麻煩製造者、氣氛營造者、紀錄者等。

根據上述,相同於常用於英語教學的文學圈理論,本研究所進行的教 學採分組合作式的教學,將班上分為 5 人一組並指派不同角色職責進行 Google 新聞閱讀的學習,進行主題式的探索與學習。學生可以透過合作通 力完成新聞文章的閱讀與理解,學習到有關於主題的詞彙與資訊,並在閱 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熟悉英文文章的篇章句構,最後並能夠上台進行報 告,透過小組的輪流上台報告,每個同學皆能夠聽到更多相關主題的資訊 與知識,以期能夠在英文作文寫作時增加英文寫作中的用字、內容深度與 廣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