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9.1 基本理念
「品德教育」包含品格與道德教育,乃指培育學生具備品德核心價值與道德發展的知能,
期以養成知善、樂善與行善兼具的品德素養,使個人與社群都能擁有幸福、關懷與公平正義 的生活。因此,品德教育在當前面臨嚴峻挑戰與多元價值之際,期以自由、民主、專業與創 新原則,得以選擇、批判、轉化與重建當代品德教育,並以新思維與新行動,共同推動公民 資質的扎根與提升。
4.9.2 學習目標
增進道德發展知能。
了解品德核心價值與道德議題。
養成知善、樂善與行善的品德素養。
4.9.3 學習主題與實質內涵
整體說明
• 品德核心價值:品德教育需要培養各種品德核心價值,包括:尊重生命、孝悌仁愛、
誠實信用、自律負責、廉潔自持、謙遜包容、欣賞感恩、關懷行善及公平正義等。
• 品德發展層面:品德教育需要增進個人、社會、自然與世界等多元層面的發展,包括:
良好生活習慣與德行、自尊尊人與自愛愛人、溝通合作並維繫和諧人際關係、重視群體 規範與榮譽、關懷生活環境與自然生態永續發展、關心在地與全球道德議題並增進公民 意識與行動等。
• 品德關鍵議題:品德教育需要探究社會生活中各個重要道德議題,主要包括:生命倫理、
家庭倫理、族群平權、科技倫理、關懷弱勢、社會公義及專業倫理等。
• 品德實踐能力與行動:品德教育需要強化問題解決且創新發展、同理分享且多元接納、
批判反思且理性論辯,以及知行合一且精益求精等品德形塑歷程中的實踐能力,並進而 付諸行動。
各教育階段說明
品德教育的實質內涵,呈現由國民小學至國民中學進而至高級中等學校的螺旋式或跨教
育階段的開展,每個教育階段皆包含前一教育階段的內涵。
融入領域/科目的說明
• 建議融入之領域/科目:品德教育為落實十二年國教總綱所揭櫫「道德實踐與公民意識」
核心素養的重要內涵,故宜以不同程度與各種策略融入所有領域/科目。
• 融入原則說明3:在課綱層次,須強調積極實質地與各領域/科目特點相結合;在學校層 次,可於彈性學習課程及校訂課程(含專題/議題探究及特色課程等)中加以規劃與實施,
並與相關活動及校園文化形塑緊密配合,以發揮品德教育的全方位成效。
• 例舉
(1)語文領域:例如可運用具有品德教育意涵的文本或素材,引導學生進行思辨、討論 與反省。
(2)社會領域:例如可將歷史、地理與公民等學科知識,結合品德核心價值與關鍵議題 予以深化。
(3)數學領域及自然科學領域:例如可讓學生於探究、批判與問題解決等學習活動中,
適度連結品德議題。
(4)藝術領域:例如藉由藝術學習與人文涵育,可激發學生對於品德的想像、情意發展 與人格陶冶。
(5)健康與體育領域及綜合活動領域:例如可透過各類競賽與活動,強化學生品德精神 及其實踐能力與行動。
3 可參考李琪明、方志華、陳延興、劉秀嫚(2014)。品德教育融入十二年國民基本教育課程之研究。教育部
國家教育研究院專案研究成果報告(NAER-2013-10-A-2-02-00-2-2)。臺北市: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其內 容載明品德教育融入各領域/科目的具體內容。另可參閱 108 年 6 月 12 日臺教學(二)字第 108008329 號 函修訂之《教育部品德教育促進方案》。